羊病的预防措施
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在舍饲养羊的过程中,常见病的发生对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羊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以下是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1.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在羊只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预防措施包括:-消毒:对饲料、水源、养殖环境等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布鲁氏菌的传播。
-隔离:将新进羊隔离观察,确保无病毒携带者。
-疫苗预防:定期给羊只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增强免疫能力。
2.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防治措施包括:-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场地,尽量避免污染物的存在。
-隔离:对于来自口蹄疫疫区的羊只,务必进行隔离观察,以防疫情扩散。
-疫苗预防:定期给羊只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羊只的免疫力。
3.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由传染性细胞坏死性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导致羊只的生长迟缓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有效地杀死病毒。
-隔离:将新进的羊只进行隔离,观察其是否存在病毒性腹泻。
-接种疫苗:定期给羊只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增强免疫能力。
4.羊钩虫病羊钩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多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
防治措施包括:-清扫环境:定期清理养殖场地,避免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减少虫卵的孵化。
-防治药物:定期使用防治药物,驱除和杀灭寄生虫。
5.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容易导致羊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通风:充分通风,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隔离:将患有肺炎的羊只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扩散。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肺炎症状,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预防和控制疾病是舍饲养羊的关键。
通过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规范饲养管理、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和养殖品质。
常见羊病的中兽医治疗与预防措施
常见羊病的中兽医治疗与预防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但由于生产环境复杂,饲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羊常常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保障羊的健康生长,中兽医需要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知识。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羊病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
一、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羊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
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流脓液等。
治疗时需要注射抗支原体药物,并进行支持治疗,如输液、维生素等。
预防措施包括与病羊隔离、加强通风换气、饲喂优质饲料等。
二、口蹄疫口蹄疫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疱疹在口腔、舌头、蹄子处形成,并伴有发热、厌食等。
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口服升温剂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接种、加强场所卫生管理及群体隔离、减少人员往来等。
三、内寄生虫病内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纤维化螨、肺线虫、瘤胃螺旋体等。
主要症状为萎靡不振、贫血、消瘦等。
治疗措施包括注射驱虫药物、给予营养支持等。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驱虫、加强场所卫生管理、饲喂优质饲料等。
四、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等。
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场所卫生管理、饲喂优质饲料、注意防寒保暖等。
五、细小病毒病综上所述,羊患各种病症需要及时治疗,同时注意病羊与健康羊的隔离,加强场所卫生管理与饲喂优质饲料等措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中兽医在羊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具备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保护羊的健康生长。
养羊的技术和羊病的防治
养羊的技术和羊病的防治
养羊技术:
1. 羊圈的搭建,要注意通风、采光、保温。
可使用木、砖等材
料搭建,避免使用铁,以免产生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的氨气。
2.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的羊种
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可以选择青贮料、干草、精料、淀粉类饲料等。
3. 喂食的定量和定时,要注意羊只的需求和食欲状态,定时定
量喂食,避免浪费饲料。
4. 饮水的保障,要注意羊只的饮水需求,并保证饮水的清洁和
新鲜。
5. 羊只的卫生保健,要注意定期清理羊圈、更换饲料等。
羊病的防治:
1. 羊瘤病:应加强羊只的免疫力,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
2. 羊痢疾:注意饮水的清洁和新鲜,控制羊只数量,加强卫生
管理。
3. 羊肺炎:保持羊圈的干燥通风,注意羊只的营养供给和全年
免疫接种。
4. 羊麻疹:定期检查,加强卫生管理,对发病羊只进行隔离治疗,及时进行消毒。
5. 羊肝肺炎:注意母羊的营养供给和保健,加强幼羊的免疫力,保持干燥通风的羊圈。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动物之一,在农村地区被广泛饲养。
由于高温多湿的环境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导致羊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加强羊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羊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保护羊的健康。
一、定期免疫注射定期免疫注射是羊疾病预防的一个重要措施。
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羊的免疫力,防止多种传染病,如口蹄疫、疯牛病、细菌性痢疾等。
养殖户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殖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并按照要求进行规定的注射程序。
只有做到定期的疫苗注射,才能有效地减少羊的疾病发生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羊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干净羊舍和饮水设施,保证羊圈的通风和排水条件良好。
要严格控制粪便积累的情况,实行定期清理和堆肥处理。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应该根据羊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饲养条件,合理确定饲料配方和饲养量,避免饲料浪费和过度喂养。
要注意羊群的分群饲养,根据羊的品种、年龄和生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管理。
定期对羊进行常规体检,排除隐藏病患,加强对羊群的监测和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羊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疾病传播严格控制疾病传播是预防羊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养殖场中,养殖户应该严格隔离患病羊只,及时发现疾病症状的羊只进行隔离检疫。
要定期对外来人员和物资进行严格检疫,避免引入新的病原体。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羊只的个别防护,如定期消毒羊只的嘴和蹄部,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通过严格控制疾病传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扩散和传染。
五、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是预防羊疾病的长效措施。
养殖户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知识。
羊的常见疾病防治
胃肠炎。
临床与羊传染性脓疱病鉴别:羊传染性脓疱病发生于1周岁以下的幼龄羊,特征:口唇郏部水疱、脓疱及疣状痂,在齿龈,舌面、唇内也有脓、疣状厚痂的疱,但不流涎。初期体温变化不大。
(3)防治方法
(1)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的扑杀销毁疫点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2)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
(3)该病只能预防,无治疗药品,不准治疗。
2、羊快疫
本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菌突然病和被子短,真胃出血,炎性损害。
(3)防治措施
(1)可选用伊维菌素,碘硝酚等药物注射。
(2)诮用除癞灵,按说明涂擦患部。
(3)定期药浴:适用患畜量多。每年的5-6月份剪毛后,气候温暖时,对羊群适时药浴,会取得满意效果。
4、羊鼻蝇蛆病
(1)病原与流行情况: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蝇内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所引起的疾病。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雌性鼻蝇突然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幼虫逐渐爬入额窦或鼻窦内,在其内生长,造成炎症而致病。一般发生于每年的5-9月份。
(2)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胃肠道发炎、腹泻、消瘦、眼结膜苍白,贫血’严重病例下颌间隙水肿、羊体发育受阻。少数病例体温升高,呼吸脉搏频散、心音减弱,最后衰竭死亡。
羊病的预防与治疗
羊病的预防与治疗羊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防疫、检疫工作,坚持定期驱虫和预防中毒等项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养羊业要逐步做到饲养管理科学化。
应根据农牧区草场的不同情况,按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的差异,分别进行编群放牧。
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划区轮牧制度。
当冬季牧草营养下降或放牧采食不足时,必须进行补饲。
特别是对那些幼龄羊、怀孕和泌乳期的成年羊补饲尤为重要。
种公羊在配种期间应采取舍饲方式,按饲养标准饲养,以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
对剪毛、配种、产羔、断乳和分娩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时间安排应尽量缩短,以增加有效放牧时间。
为了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治因羊只的流动而带入病原,要选择健康的良种公母羊,坚持自繁自养。
二.环境卫生与消毒为了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对羊的圈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及污物要及时处理,防止饲草发霉变质,尽量保持新鲜、清洁、干燥;固定牧业井,或以流动的河水作为饮用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自动卫生饮水处,以保证饮水的卫生。
此外,还应注意消灭蚊蝇等,防止鼠害。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羊体表面及用具上的病原微生物和冲卵、幼虫。
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少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发生与流行。
1.羊舍消毒先彻底清扫,然后使用消毒液将畜舍的天棚、墙壁、饲槽、地面洒匀喷湿。
一般情况下每年可按2次消毒(春秋各一次)。
对产房在产前产后以及产羔高峰时应进行多次消毒。
病羊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应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
常用消毒液有10%-20%石灰乳、5%-20%漂白粉溶液、2%-4%氢氧化钠溶液、5%来苏水、0.1%-0.5%过氧乙酸、20%牧草灰水和4%福尔马林等。
2.地面土壤消毒对羊舍和病羊停留过的地面,应铲除表土,清除粪便和垃圾,堆积发酵,或予以焚烧(停放过炭疽病羊尸的场所)。
小面积的土壤消毒,可用2%-4%氢氧化钠溶液、0.1%-0.5%过氧乙酸、10%-20%漂白粉溶液或10%-20%的石灰乳等。
预防羊病六大措施
预防羊病六大措施一、切实做好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病的重要基础。
实践证明,大多数羊病都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应依据羊的生活习性做好“吃、住、行”三个字:吃��喂饱草、补精料、配制日粮标准化。
住��夏通风、冬保暖、清洁卫生栏干燥。
行��舍饲羊群要运动、孕后期羊防跌倒。
二、禁止到疫区购羊。
从非疫区购来的羊也应先隔离饲养1个月,待确实证明无病后,方能混入自家已养的羊群内。
三、做好疫苗和菌苗的接种免疫。
大多地区必须注射以下4类苗: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生理盐水稀释50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在其尾根下侧皮内注射0.5毫升,每年注射1次。
羊四联灭活疫苗:可预防4种传染病。
每年注射2次,可安排在3月和9月各1次。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
可安排在每年4月1次,肌注或皮下注射,6月龄以下的羊每只用3毫升,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用5毫升。
牛O 型五号病灭活疫苗,每年注射2次,剂量按说明书。
四、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
最好每10~15天消毒1次。
可供选用的消毒液有0.5%的过氧乙酸液、双链季胺盐、3%的来苏儿溶液、抗毒威400倍稀释液。
五、定期驱虫。
在山羊放牧和肉羊舍饲喂食青草期间,易感染寄生虫病。
要求每个季节驱虫1次,可选用以下驱虫药:丙硫咪唑。
每公斤体重用15毫克灌服。
左旋咪唑。
片剂,每公斤体重用10毫克;针剂,每公斤体重用7.5毫克,肌注。
此药副作用较大,慎用。
伊维菌素。
可同时驱除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但对吸虫和绦虫无效。
使用针剂,每公斤体重用0.2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粉剂,每公斤体重用0.2克,可混入少量精料内喂饲或用水调匀后灌服。
美里哒唑。
本品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优良性能,对体内各种寄生虫均能驱除,每公斤体重用15毫克灌服。
六、种羊场应有防疫设施和防疫管理制度。
在羊舍下风处设兽医室、病羊隔离舍(距健康羊舍100米以上;羊的粪便、污物应运到离羊舍200米以上下风处堆积发酵处理;场外人员要求参观种羊场时,无原则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征得兽医同意并经场长许可,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羊是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常常被用于生产肉、毛、奶等农产品,因此保障羊的健康
非常重要。
羊的疾病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羊病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下
是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面的一些建议。
1.加强免疫
羊病的预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免疫,通过注射疫苗来增强羊的免疫能力。
常见的
疫苗有炭疽疫苗、传染性流感病毒疫苗、细菌痢疾疫苗等等。
不同的疫苗根据季节和羊的
年龄、体重、生长等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接种,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2.定期检查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羊的体检状况,当发现羊身体出现异常表现时,应该立即请
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并治疗。
定期检查的时间一般为半年一次或者每年两次,可以通过听诊、触诊、视诊等方式来检查羊的身体状况。
3.饲料管理
羊的健康和生产效果与合理饲料管理密切相关,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保证羊的生长发
育和免疫健康。
饲料的种类和配方应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进行恰
当的调整,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同时,要保证饮用水卫生干净,定期更换饮用器,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4.环境卫生
羊舍卫生对羊的健康影响极大,所以羊舍的环境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卫生。
及时清
理羊舍内部的粪便和废料,避免积聚导致病原体繁殖和传播,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和杀
虫剂进行除虫、消毒等工作。
总之,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免疫、定期检查、饲料管理和
环境卫生都是重要的工作。
只有综合推进这些工作方面,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才能
够使得羊的健康得到全面的保障。
关于养羊防病的知识
关于养羊防病的知识
养羊防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驱虫:每年要进行两次驱虫,春秋两季各一次,育肥羊在育肥开始时进行驱虫。
驱虫药物种类很多,现在广泛使用的药物是丙硫咪唑片和阿维菌素片,最好搭配使用,先用一种驱虫药,15天后再用另一种驱虫药再驱虫
1次。
驱虫在早晨空腹进行,按羊体重每10公斤用药1片,吃药后勿进食,待6小时后可先给羊饮水再进食,这样效果更好。
2. 预防疫病:为防止疫病传染,应对羊舍内外一定范围以及常用设施、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同时要给羊注射预防疫病的疫苗。
要养成定时观察羊群状态的习惯,发现病羊及时诊治,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搞好清洁卫生:保持牧场卫生,消灭鼠害、兽害、消除尸体、兽骨、铲除毒草,不到下湿地放牧;保持羊舍、运动场清洁干燥,经常打扫,定期消毒,粪便、污物应经常清除并发酵处理;保证羊体卫生,每年定期给羊药浴,防止外寄生虫病的发生。
4. 严格执行检疫、消毒制度: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检疫,可以及早发现疫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做到就地控制和扑灭,防止疫病蔓延。
检疫是对羊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抽检化验,及时发现病羊,进行隔离治疗或处理,清除传染源。
5. 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接种和驱虫药浴:预防接种和驱虫药浴是每年羊群防疫工作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以上是养羊防病的一些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羊病六大措施
对患病羊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一旦发现有羊只出现患病症状 ,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防止疾 病的进一步扩散。
对隔离的患病羊只进行及时治 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 帮助羊只尽快康复。
在治疗期间,定期对患病羊只 进行检查,以确保疾病得到有 效控制。
对病死羊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01
02
03
对于因疾病死亡的羊只 ,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注意羊舍的密闭性,防止外部病原体进入羊舍,同时保持羊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羊群的抵抗 力。
03
合理饲养管理
根据羊只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
羔羊阶段
成年羊阶段
以母乳为主,逐渐加入固体饲料,如 优质干草、补饲用奶等。
以固体饲料为主,保证充足的粗饲料 和适量的精饲料。
青年羊阶段
逐渐减少母乳,增加固体饲料,如优 质干草、青贮饲料等。
储水设施清洁
定期清洗储水设施,保持 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
定期检查水源是否受到污染
观察水源状况
定期检查水源的颜色、气味和悬浮物,如有异常 应及时处理。
注意周围环境
留意水源周围是否有污染源,如垃圾堆、化粪池 等,保持距离。
监测动物活动
观察羊只在饮水时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立即检 查水源。
定期更换饮水,保持水质新鲜
定期与兽医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疫情变化,及 时调整免疫计划。
05
强化检疫和隔离措施
对新引进的羊只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观察
01
确保新引进的羊只来自健康的种群,避免携带潜在 的病原。
02
对新引进的羊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它们没有潜伏 的疾病或处于疾病的潜伏期。
03
在隔离期间,定期对羊只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它 们健康状况良好。
羊病防治大全及治疗方法
羊病防治大全一、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一)羊病的防制措施1、搞好饲养管理,增强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原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用权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
2、搞好环境卫生,圈舍做好清毒工作。
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和用的卫生。
经常清扫圈舍,对粪便、尿等污物集中堆积发酵30天左右。
同时定期用消毒药(如:百毒杀、易克林惠昌消毒液等到高效低毒药物)对圈舍场地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3、有计划地搞好免疫接种工作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菌的重要措施。
目前预防羊主要传染病菌的疫苗有以下几种:(1)无毒炭疽芽苗用于预防羊炭疽。
绵羊皮下注射0。
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一年。
(此苗不能用于山羊)(2)破伤风明矾沉降类霉素用于预防破伤风。
羊颈部皮下注射0。
5毫升,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
(3)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用于预防绵、山羊痘。
接瓶签上的头数应用,每头份用0。
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皮内注射0。
5毫升(不论大小瘦弱、怀孕均可同量)。
注射后5-8天肿胀,硬结,5-10天逐渐消失。
注射后4-6天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1年。
(4)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防苗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
干粉苗:用20%铝胶盐水溶解不论羊只年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湿苗(又称羊四联苗):应用前摇均后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6个月。
(5)中口型口蹄疫天活疫苗用于预防羊O型口蹄疫。
肌肉注射:成年羊每只2毫升,羔羊每只1毫升。
注射后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个月。
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用肾上腺素救治。
免疫接种对体质健壮的成羊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对幼羊,体弱或患慢性疾病的羊效果不佳。
而对于怀孕母羊,特别是临产前的母羊,接种时由于驱赶、捕捉和疫苗反应等有时会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发育和免疫效果不佳。
预防羊病六大措施
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快 速准确地诊断疾病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群 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推广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 降低疾病发生率
加强与兽医和科研机构的 合作,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羊的品种、地区和疾病流行情况选择 合适的疫苗
确保疫苗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检查疫苗的有 效期和保存条件
遵循疫苗接种方法: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包括接种部位、剂量和接种次数等
观察疫苗接种反应:在疫苗接种后观察羊的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采取措施
记录疫苗接种情况:记录疫苗接种的时间、疫苗种类和剂量 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跟踪
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料:采集病羊的粪便、血液、 组织等样本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羊 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室检测:进行病原学检测、血 清学检测等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 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疫苗免疫等
制定防治措施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定期 对羊群进行健康检查
降低生产性能
影响羊的生长速度 降低羊的繁殖率 增加羊的死亡率
降低羊的产奶量 影响羊的毛皮质量 增加羊的饲料成本
增加养殖成本
治疗费用: 羊病治疗需 要投入大量 资金,增加 养殖成本
死亡率:羊 病可能导致 羊只死亡, 影响养殖效 益
生长速度: 羊病影响羊 只生长速度, 延长养殖周 期
饲料消耗: 羊病可能导 致羊只食欲 下降,增加 饲料消耗
及时诊断,确 定病因,对症 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消毒,保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动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繁殖环境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的侵袭,给养殖户带来了许多困扰。
预防羊疾病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才能有效保障羊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针对羊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一、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羊疾病的重要手段。
针对不同的疾病,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气候条件和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常见的羊疾病包括口蹄疫、羊痘、疯牛病、猪链球菌病等,养殖户应根据病情情况,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保障羊只的健康。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羊只的生长环境对其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养殖户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羊圈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场地的干净整洁。
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湿度和温度的变化,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定期做好内外寄生虫的防治内外寄生虫是常见的疾病威胁,对羊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养殖户应定期对羊只进行内外寄生虫的防治,选择合适的驱虫药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确保药物的有效杀灭寄生虫。
应定期清理羊圈内的粪便和污物,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四、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羊只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对发现的疾病病例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应加强对羊只的医疗护理,及时对发病的羊只进行治疗,并对疫病的爆发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疫情的发生几率。
五、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羊疾病的基础。
养殖户应根据羊只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确定饲料配方,保证羊只的营养摄入量。
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饮水,保障羊只的饮水质量。
还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合理调整饲养管理措施,预防因气候的变化对羊只的影响。
六、加强养殖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饲养人员是羊只的第一道防线,其健康状况关系到羊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羊只疾病的预防措施
(. / 0 5 mg mL) 0 mL, 肉注 射 , 日 1次 , 用 以疫 区应严 格 灭蜱 , 外来 家畜 更要 严格 检疫 。 1 肌 每 连 对
5 d 。
2注射 咪唑苯 脲缓 释 注射 液可 收到 良好 的预 防 )
使 个 3 2 中药 治 疗 。银 柴 胡 3 、 黄 连 3 、 艽 效 果 , 牛 只在 4 月 内不 发病 、 个 月 内不 受 双 芽 ) 0g 胡 0g 秦 3 、 骨皮 3 、 0g 地 Og 青蒿 3 、 母 3 、 草 1 、 巴贝斯 虫感 染 。如 能在 疫 区大 面积 长期 应用 咪唑 苯 0g 知 0g 甘 5g
化 验 呈 阴性 , 患牛 痊愈 。 的作 用 。
3 持续 高产 引起 奶 牛体 质下 降 、 ) 免疫 力 降低 , 是 因 。中药对 机体 免 疫 系 统 具 双 向调 节作 用 , 一方 面 能加 强机 体 对体 内寄 生 虫 的 清 除 能力 , 造不 利 于 营 双芽 巴贝斯 虫与 附 红 细 胞 体 生长 繁 殖 的环 境 ; 一 另
方 殖户 造成 不 可挽 回的经 济损 失 。现 将羊 只疾 病 的预 认 健康 无 病后 , 可混 群饲 养 。 防措 施 归纳 如下 。
收稿 日期 :0 20 —1 2 1 —40 李艳红 , ,9 5年生 , 女 17 本科 , 兽医师 。
2 合理搭配 日粮 。 ) 目前 , 羊的养殖方式主要是
2 1 - 5 0 2g 第
疫病 防控 .
羊 只 疾 病 的预 防 措 施
李艳 红
河 北省 唐 山 市 乐亭县 畜牧兽 医局 , 河北 乐亭 0 3 0 66 0
任 何疾 病都 可 能对 动 物机 体造 成 不 同程度 的损 害 , 则 使 个 体受 损 , 轻 重则 危 及 整 个 群 体 。因此 , 养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随着养羊业的蓬勃发展,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了养羊者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羊的疾病发生,保障羊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利益。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疫苗接种、定期体检等方面介绍羊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饲养环境的预防控制1、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羊圈舍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尿液,及时更换垫料,确保饲养环境干燥通风,避免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科学设计饲养环境合理设计饲养环境,确保羊的生活空间宽敞,通风良好,并严格控制采光,有效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降低羊疾病的发生率。
3、做好饮水管理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步骤,养羊者应定期清洗水槽,更换水源,确保羊只饮水的质量卫生安全。
二、饲料管理的预防控制1、科学配饲料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羊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不要随意改变饲料的品种和配比,避免因为饲料不当引起养羊的疾病发生。
2、避免饲料污染在饲料的存储和管理过程中要防止饲料受到霉变、发酵、虫害等污染,避免因为饲料变质引起养羊的疾病传播。
三、疫苗接种的预防控制1、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规程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羊只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羊只的免疫力,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疫苗保存及使用疫苗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遵循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保持疫苗的质量,严禁使用过期疫苗,确保接种效果。
四、定期体检的预防控制1、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建立健全的羊只定期体检制度,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有效控制疾病传播。
2、建立疾病监测网络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建立疾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羊只疫情的监测,提前发现并控制疾病的发生,保障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羊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养羊者应加强自身的疾病防控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确保羊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利益。
羊易发传染病的免疫 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 - 养羊技术
羊易发传染病的免疫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养羊技术把养羊及杂交利用进一步加强,提高养羊业的科技含量和繁育水平以及育肥水平,进而合理恰当地加以利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经营目标。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易发传染病的免疫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
1、免疫对羊只传染病做到环境优化,及早预防。
应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夏洛莱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按本地多发的和临近地区多发的传染病,采用目前的常用疫苗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口蹄疫弱毒苗肌肉注射。
在可能发生流行地区按口蹄疫类型定苗,1个月以下羔羊不注射,1~3个月0.5毫升/只,3个月以上1毫升/只。
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一般为6个月。
为了避免羊只抗体减少,出现免疫力下降,可在5个半月时进行下次免疫;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分山羊痘苗和绵羊痘苗,预防山、绵羊痘疫病。
每年3~4月进行1次,免疫期为1年,接种时一律皮下注射0.5毫升/只;羊三联四防苗(快疫、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每年2月底至3月初和9月下旬分别2次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只,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力为6个月;小反刍兽疫苗免疫,先用生理盐水将刀豆素稀释后与小反刍血抗混合注射,用于治疗,预防也同样有效果。
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最多注射3次。
如有继发感染请配合抗生素分点注射效果更好;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专给妊娠母羊注射,以便羔羊通过吃奶获得被动免疫。
妊娠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时,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分别在2条后腿内侧皮下,疫苗用量分别为2毫升/只和3毫升/只,注射10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5个月;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3毫升/只,6月龄以上5毫升/只,注射后14~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预防山羊口疮,每年3月和9月2次注射,大、小羊一律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只;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预防绵羊原体性流产。
如何预防羊的感染疾病
如何预防羊的感染疾病概述羊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感染。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羊的健康带来威胁,也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
因此,正确有效地预防羊的感染疾病是养殖业务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羊病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养殖户保障羊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羊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羊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羊病疫苗包括炭疽病、肺痈病、狂犬病等。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免疫计划,按时按量给羊接种疫苗。
2. 定期体检定期对羊进行体检是保持羊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羊群中的潜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养殖户可以请专业兽医定期上门检查羊群的健康状况,包括观察羊体表症状、测量体温、进行血液检查等,以确保羊群的健康。
3. 环境卫生保持羊圈和牧场的良好卫生是预防羊病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定期清理羊圈的粪便、积水等污物,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同时,还需消毒饮水设施、饲料槽和羊群处理设备,避免疾病通过环境传播。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羊病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要保持羊的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
其次,要定期梳理和修剪羊毛,以减少外寄生虫的滋生。
此外,要避免过度密集的饲养,保持合理的羊群数量和圈舍面积,以避免疾病通过接触传播。
5. 防止疾病传播疾病的传播是羊群中常见的问题。
养殖户应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如隔离新进羊、定期检查羊群健康状况、迅速处理生病或死亡羊只等。
同时,还应定期清洗羊舍和设备,避免疾病通过接触或飞虫传播。
6. 积极的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羊病的基本原则。
养殖户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计划,包括限制人员进入羊舍、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和鞋套、隔离处理死亡羊只和器械等。
此外,养殖户还可以在羊舍入口设置消毒设施,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结论预防羊的感染疾病是养殖业务中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病的预防措施羊病预防的总体措施羊在生活过程中所发生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性质分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和产科病以及中毒病、普通病。
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羊体而引起的。
病原微生物在羊体内生长繁殖,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或致病因子,使羊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常引起大批死亡,或生产力严重下降。
羊发生传染病后,病原微生物从其体内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其他的羊,造成疫病的流行。
有些急性或烈性传染病,可以使羊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如蠕虫、昆出、原虫寺)寄生于羊体内。
当寄生虫寄生于羊体时,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夺取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皿、宮养不良、生产机能下降者可导致死亡。
寄生虫病与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即具有侵袭性,使得多数羊发病。
某些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开不业于传染病,也对养羊业造成严重威胁。
普通病是指除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
包括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和代谢及中毒性疾病。
普通病不具有传染性或侵袭性,多为零星发生,但羊误食某些有毒牧草或毒物,也会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羊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开展防疫检疫、定期驱虫、预防中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工作和防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防病灭病的良好效果。
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体抗病能力首先,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养羊户应选健康的良种公羊和母羊,以提高羊的品种和生产性能,増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俗话说“体弱百病生”。
引进种羊时对引入的羊一定要仔细做好检疫、预防接种和隔离饲养观察,确保羊群健康安全,防止因引入新羊带来病原体。
饲料的品质要优良、无毒无害、无霉变和无污染,饲草饲料合理搭配,更换饲草饲料要逐渐过渡,不可突然更换。
其次,合理组织放牧。
最好是编群组织放牧,合理利用草场,减少牧草的浪费和羊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应推行划区轮牧制度。
再次,重点实行补饲。
在冬季牧草枯萎,营养价值下降时或放牧采食不足时,必须进行补饲,特别是羔羊、怀孕母羊、哺乳期母羊。
种公羊在配种期间,也必须要加强补饲。
二、搞好环境卫生养羊的环境卫生好坏,与疫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羊舍、羊场、羊圈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扫粪便和污物,降低污物发酵和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气等的含量。
饮水槽和饮水器具要经常清洗,定期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圈舍要用10~20%的生石灰水和20%的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墙壁、顶棚;清除羊舍周围杂物和积水,防止蚊蝇孶生;病羊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被病羊污染的环境、用具要用4%的氢氧化钠或10%的克辽林溶液等进行消毒处理。
粪便要堆积发酵,30d后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羊的饲草应保持清洁、干净,不能用发霉的饲草、腐烂的饲料喂羊;饮水要清洁,不能让羊饮用污水和冰冻水。
老鼠、蚊、蝇等是病原体的宿主和携带者,能传播多种疾病和寄生虫病。
应当清除羊舍周围的杂物、垃圾及乱草垛等,填平死水坑,认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三、严格检疫制度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临床的、实验室的),对羊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养羊户引进羊时,只能从非疫区购入;运抵目的地后,还要经过兽医验证、检疫并观察15d以上,确认健康后,再经过驱虫、消毒,补种疫苗后,方可混群饲养。
羊场采用的饲料,也要从安全地区购入,以防疫病传入。
四、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使羊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其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抗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用于预防羊传染病的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炭疽病‖号芽孢苗预防羊炭疽病。
皮下注射1mL ,注射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2)布氏杆菌羊型5号苗。
预防羊布氏杆菌病。
羊群室内气雾免疫,按照室内空间计算,用量为50亿菌/ m3 ,喷雾后停留30min;也可经过疫苗稀释成50亿菌/ mL ,每只羊注射10亿菌。
免疫期1年。
(3)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苗。
预防羊布氏杆菌病。
羊的臀部肌内注射0.5mL(含菌50亿);阳性羊及3月龄以下的羔羊均不能注射。
饮水免疫用量按每头服200亿菌体计算,两天内分2次饮服,免疫期为1年。
(4)破伤风明矾类毒素。
预防破伤风。
颈部皮下注射0.5mL。
平时都是1年1次;遇到有羊受伤时,再用相同的剂重注射1次。
若羊受伤严重,应同时在另一侧颈部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可防止发生破伤风。
该类毒素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第2年再注射1次,免疫力可持续4年。
(5)破伤风抗毒素。
供羊紧急预防破伤风之用。
皮下或静脉注射,治疗时可重复注射1至数次。
预防剂量:1万~2万IU;治疗量:2万~5万IU;免疫期2~3周。
(6)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三联苗。
预防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
成年羊和羔羊一律皮下或肌内注射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7)羔羊痢疾疫苗。
预防羔羊痢疾。
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d第1次皮下注射2mL;第2次于分娩后10~20d皮下注射3mL。
第2次注射后10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母羊5个月,经过乳汁可使羔羊获得母源抗体。
(8)羊黑疫、羊快疫混合苗。
预防羊黑疫、羊快疫。
氢氧化铝苗,羊不论大小,均皮下或肌内注射3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9)羔羊大肠杆菌病苗。
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
3月龄至1岁的羊皮下主射2mL;3月龄以下的羔羊,皮下注射0.5~1mL。
注射后14d产生免疫。
免疫期6个月。
(10)羊五联苗。
预防羊快疫、羔羊痢疾、羊猝疽、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
羊不论大小均皮下或肌内注射5mL,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11)肉毒梭菌( C型)苗预防羊肉毒梭菌中毒症。
皮下注射5mL。
免疫期1年。
(12)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
预防由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皮下注射,6月龄以下的山羊3mL,6月龄以上的山羊5mL,注射14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13)羊肺炎支原体氢氧化铝灭活苗。
预防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
颈侧皮下注射,成年羊3mL,6月龄以下的羊2mL。
免疫期1年半以上。
(14)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预防羊痘病。
冻干苗按照瓶签上标注的疫苗量,用生理盐水25倍稀释,振荡均匀;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注射0.5mL,注射后6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
(15)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
皮下注射,羊10~25mL。
羊被病畜咬伤时,也可立即用本苗注射1~2次,两次间隔3~5个月,以作紧急预防。
(16)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苗预防羊链球菌病。
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mL;3月龄以下的羔羊第1次注射后14~21d,再重复注射1次,剂量相同。
注射后14~21d 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6个月。
免疫接种必须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
各地区、各羊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可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
因此,羊场往往需要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安排免疫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这就是所说的免疫程序。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羊免疫程序,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本羊场的免疫程序。
如果羊场从来未发生过这种传染病,就不必注射该疫苗。
五、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育播到外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继续蔓延。
羊场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毛等进行消毒。
1.羊舍消毒分两个步骤进行:第1步进行机械清扫:第2步进行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的用量,以羊舍内每平方米面积用1L药液计算。
常用的消毒药有10%~20%的生石灰水和10%的漂白粉溶液等。
消毒的方法是将消毒液配合好,,盛于喷雾器内,对地面、墙壁、天棚门窗进行喷洒(图1—1)最后再打开门窗通风,用清水刷洗饲槽、用具,将消毒药的药味除去。
一般消况下,每年进行2次,安排在春秋两季。
产房的消毒,在产羔前应进行1次,产羔高峰时应进行多次,产羔结束后再进行1次。
在羊场大门口、羊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可用2%~4%氢氧化钠(对于病毒性疾病)或10%的克辽林溶液。
图1-1羊舍喷雾器消毒2.地面土壤消毒土壤表面消毒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氢氧化钠溶液。
3.粪便消毒羊的粪便消毒有多种,最实用的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即在羊场100~200m以外的地方设一个堆粪场,将羊粪堆积起来,上面覆盖10cm厚的沙土,堆放发酵30d 左右,即可作为肥料。
4污水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池,加入化学药品(如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消毒。
消毒药的用量视污水量而定,一般1L污水用2~5g漂白粉。
5.皮毛消毒患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羊痘病、坏死杆菌病、炭疽病等的羊皮毛均应消毒。
目前皮毛消毒用得较多的是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
消毒必须在密闭的消毒室内进行。
此法对于细菌、病毒、霉菌等都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对于皮毛中的炭疽芽孢也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六、实施药物预防羊场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病目前已经研制出疫苗,还有不少的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因此,用药物预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和硝基呋喃类药。
除了青霉素、链霉素外,大多是混于饮用水或拌入饲料中口服。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的防治效果。
因此,要经常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用于防治。
七、定期组织驱虫为了预防羊的寄生虫病,应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
驱虫的时机要根据寄生虫常发的季节而定。
预防性驱虫所用的药物有多种,应看病情的流行情况而定。
丙硫咪唑(丙硫苯咪唑)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于羊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腻戋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是较理想的驱虫药物。
使用驱虫药物时,要求剂量准确,并且要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再全群驱虫。
驱虫过程中发现病羊,应进行对症治疗,及时解救中毒的羊。
药浴是防治羊体外寄生虫病,特别是螨病、蜱病的有效措施,多在剪毛后10d进行。
药浴液可用1%敌百虫溶液或速灭菊酯80~200mg/ L 、溴氰萄酯50~8Omg/ L ,也可以用石硫合剂。
药浴可以在药浴池内进行,也可以进行淋浴,或者也可以人工抓羊在大盆(缸)中逐只进行盆(缸)浴。
八、预防毒物中毒某种物质进入肌体,在组织与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的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此物质称为毒物;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称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