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 2021 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多云文档名称:《(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文档作者:凯帆创作时间:2021.07.30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4.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7.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 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0.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地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由地核、地幔、外壳和大气层等部分 组成。
2、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中间层和外层。
3、什么是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低层,也是人类居住的主要 区域,天气现象如风雨雷电等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4、什么是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3、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包
括食物链、生物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要素。
4、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 用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5、什么是基因?基因是 DNA 序列的一部分,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6、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改变生物的遗 传特征的一种技术。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的方法,了 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例如,通过观测气温、风向等指标, 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 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涉及物质的变化、能量、生物与 环境、地球上的水、生物的多样性、机械和工具、天气与气候等多个 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实验方法,还要注 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4、学习态度:通过观察、交流和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态度。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单元一:物质的变化
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 化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化学变 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燃烧、锈蚀等。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默写1、放大镜又称镜。

放大镜的镜片具有、、透明的特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

2、组合凸透镜的方法:准备两个,上下,(填“大”或“小”)平行放置,上下移动方(填“上”或“下”)的放大镜,直到图像最最,量出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用纸筒固定。

3、光学显微镜的五个主要部位的名称:、、、、。

4、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5、人们观察微小世界的工具发展历程:肉眼(最小能看清)----放大镜---(放大倍数约为一两千倍)---(放大倍数约为),观察细菌和病毒一般要用镜。

6、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跟实际的方向(填“相同”或“相反”)。

7、昆虫头上的触角其实是它的,苍蝇的眼睛是,蝴蝶的翅膀上有很多。

蝴蝶的触角是状,蝗虫的触角是状,天牛的触角是状,蚕蛾的触角是状。

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

9、洋葱表皮细胞的小黑点是,里面的大泡泡是。

黑色圈圈是。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

12、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是水气的通道。

血液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13、除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组成的。

单细胞生物有、。

14、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在烧杯中放入,倒入水,放在窗台。

15、为了控制微生物的移动速度,一般需要在载玻片上放,和用吸走。

16、微生物包括、、病毒、藻类。

其中两种比较特殊,它们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17、列举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但是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害,比如、是引起疾病的元凶。

微生物喜欢、的环境,所以我们保存食物需要保持、。

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和单位。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2021年秋季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XXX。

XXX(1945-2017)是一位天文学家,也是FAST(中国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和首席科学家,他一直梦想建造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因为这样的望远镜可以更好地探测到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2.FAST已经成功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XXX也将一颗小行星正式以南XXX的名字命名。

3.尽管眼睛是我们最丰富的感觉器官之一,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4.放大镜在生产、生活、研究和科研中经常被使用,而更大的放大倍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微小的事物。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的弧度有关,而与镜片大小无关。

6.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是由透明的玻璃制成的,但它们的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不同。

7.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这一点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8.放大镜的镜片又称为凸透镜,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研究中。

9.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而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10.问题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案: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11.问题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案: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而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12.问题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案: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13.制作一个放大镜制作材料:塑料杯子、热熔胶枪、注射器、水等。

制作方法:①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②用热熔胶枪将两片塑料片粘在一起,使之呈现中间凸起、四周扁平的形状。

③然后用注射器往里面灌满水,再密封,一个简易的放大镜就制作成功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必背重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必背重点梳理

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2021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1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火钳、钓鱼竿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各类型滑轮:滑轮类型作用应用滑轮定滑轮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

旗杆顶上的滑轮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共同点:都有(气泡)。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
的。

第六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

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
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新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总结本文档是关于最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复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加深对该单元内容的理解。

以下是对各部分主题的简要概述:1. 科学实验与观察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科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探究自然现象并得出科学结论。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如何进行实验以及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2. 大气与气象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大气与气象。

我们了解了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以及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如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我们还研究了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3. 动物和植物在本单元中,我们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长和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我们还研究了如何保护动植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健康与生活最后一个主题是健康与生活。

我们研究了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了解了良好的生活惯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还研究了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以及如何预防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这篇总结只是简要概述了本单元的内容,还有很多细节和知识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次复,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本文档只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简要总结,并未包含全面的知识点和练题。

建议同学们参考教科书和课堂笔记,进行更详细的复和巩固。

本文档只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简要总结,并未包含全面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建议同学们参考教科书和课堂笔记,进行更详细的复习和巩固。

感谢您阅读本文档,请随时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四单元:能量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科学概念1、如果我们想看到物体的微小细节,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4、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人,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5、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7、微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8、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10、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11、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12、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如老鼠的细胞和猫的细胞不一样,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如太阳花的叶肉细胞和它的根尖细胞也不相同。

1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5、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1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17、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微生物,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

二、科学研讨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镜片的凸度(镜片最厚处与最薄处之差)不同。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跟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凸度)有关。

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答: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用支架固定,放大倍数小的在上,放大倍数大的在下。

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亮、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其次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看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很多用肉眼观看不到的微小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微小构造。

2.蝴蝶的翅膀是由很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看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需制成〔薄而透亮〕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看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展观看,右眼帮助记录。

3.1663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看软木的薄片,觉察了很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看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看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根本的〔功能〕和〔构造〕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生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整旋钮〕等局部构成。

第六课《观看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生殖〕、〔排泄〕等。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图片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最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最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能否放大物体图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图像大小不变)不能放大(但能把图像缩小)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一样厚中央薄、边缘厚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放大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4.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时,物体一定处于眼和放大镜之间。

5.使用不同的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6.自己设计一个放大镜,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步骤制作材料: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材料(比如矿泉水瓶)制作步骤:(1)在矿泉水瓶里面加满水,这样矿泉水瓶就具有放大作用力。

(2)接下来用我们制作的放大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可以放大则制作成功。

2.怎样放的更大1.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一两千倍。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4.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凸透镜。

5.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较: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组合凸透镜。

7.组合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8.自制显微镜的方法(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使图像清晰。

(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互相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得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3)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9.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目镜: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用于人眼直接观察。

物镜:位于镜头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调节旋钮:调节镜筒上下位置。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2021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1.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南仁东(1945—2017),天文学家,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3.建造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追求的梦想。

因为更大径的望远镜具有更强的信号收集能力,能帮助科学家们探测到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4.从落成至2018年9月,“中国天眼”FAST已经成功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

2018年9月2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以我国天文学家、“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名字命名。

5.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觉更丰富的信息,尽管如此,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6.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8.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9.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11.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和镜片大小无关。

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

12.研讨问题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放大镜的镜片是由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玻璃制作而成。

问题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放大倍数越高的镜片,中间越厚;放大倍数越低的镜片,中间越薄。

问题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放大镜是运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倍数和镜片中心突出的弧度有关,中心厚度越大,其放大倍数越大;中心厚度越小,其放大倍数越小。

13.制作一个放大镜制作材料:塑料杯子、热熔胶枪、注射器、水等等。

制作方法:①从塑料杯壁上裁剪两片凹陷的塑料片。

2021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2021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咱们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朴,又叫。

3.用可以比较以便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以便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工具备不同用途。

二、杠杆科学1.像撬棍这样简朴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环绕着转动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均有到支点距离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好工具。

杠杆尺处在平衡状态时:× = ×三、杠杆类工具研究1.省力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杠杆是火钳、镊子。

2.惯用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运用了原理成果。

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咱们身体上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种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棍子相称于点。

四、轮轴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机械,叫做。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

因此螺丝刀刀柄总是比刀杆要某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某些是。

5.生活中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1.像旗杆顶部滑轮那样,在一种位置而不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 1 课. 放大镜
1. 放大镜的功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3. 放大倍数越高的放大镜,越能看见更细微之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4.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

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6. 比较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的不同:
第 2 课. 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
晰度。

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4.在 17 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200 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6.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后的放大倍数要大于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7.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

8.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镜片平行;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观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图像。

9.实验室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故称其为“目镜”;而位于镜筒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则称其为“物镜”。

“调节旋钮”是调节镜筒上下位置的旋钮,“载物台”是承载被观察物体的操作台,“反光镜”
是反射光线到镜筒中的镜子。

10.我们的组合凸透镜中,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物镜。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2.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操作五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具体方法如下:(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7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推通光孔。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实验室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一般可分为台式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两种。

4.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
到的范围大小)的不同: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5.列举人类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实例。

人类从苍蝇的复眼、苍蝇的触角和蝴蝶的翅膀这两种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中得到启发,分别发明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

6.当我们看不清身边微小物体时,可以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来一探究竟。

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3.以洋葱为例制作装片的方法。

(1)取标本步骤是:①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②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一个指甲大小的“井”字;③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2)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具体方法如下。

①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镊子夹取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侧,再慢慢放下另一侧,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在盖玻片一侧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让碘酒尽量渗透进洋葱表皮细胞。

⑤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4.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5.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常形容它像长方形的格子,或者说像砖墙。

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除病毒外,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5.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3.制作“水中微小的生物的装片”的步骤:①用滴管在水样中取少量水,滴管竖直将水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

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游来游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②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盖到水滴上,③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4.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水中的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分别是鼓藻、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

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是,都由细胞构成,构造简单,身体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

5.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非常细小的,例如蘑菇、木耳等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6.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
1.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汇报交流我们收集到的事例。

在医药、食品、污水和垃圾处理、动植物品种改良等方面的事例, (1)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

(2)食品工业:①生活中,我们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产很多食品。

例如簪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

②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我们的食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3)污水和垃圾处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