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题类型: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终止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判与观赏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样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判当作观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判”;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如何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专门重视:莎士比亚大致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依照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查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观赏剧本本身,他并只是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能够关心观赏,却不是观赏本身。观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观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差不多上题外事,因为美感体会全在观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专门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明白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依旧“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观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明白艺术是制造的,尽管能够受史实的阻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关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佩服、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依旧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会领会它的味道。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确实是一种文学批判,然而一样人所谓的文学批判,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判学者一直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判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关心了解的文学批判,要紧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判。“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确实是没,违抗它们的确实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制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确实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判。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判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周密地说起来,差不多上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判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判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判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判所持的是“批判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判所持的是“观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判的态度是平复的,不杂情感;观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势的交流。批判的态度须用反省的明白得;观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判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观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假如始终持批判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体会。学.科.网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只是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喜悦读《花月痕》①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怎么说是从前对依旧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判都不是观赏,然而观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判。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判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能够谈文艺,这差不多上专门大的错误。
(有删改)【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分)
2.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显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为“考据对观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判的特点。(3分)
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把考据和批判当作观赏的人不差不多上学者。
B.假如不观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体会。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判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判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判观点上的异同。(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8分)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事实上,那种心痛的感受,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第一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唱歌晚的恬适,这些特点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个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宽敞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失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那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经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学科.网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辉煌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仿照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补偿对海的贫瘠和期望。
⑦由于道路的坎坷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动,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专门宽,即使极目眺望,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能够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紧密接触的闲适。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刻,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因此,停靠在回忆中的湖,事实上,一直都专门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那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许多沙尘和盐尘的,那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逝的,那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经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经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期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此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逝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逝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逝于1974年;艾丁湖消逝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逝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逝而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