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描绘荷花淀美丽的风光以及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淀美景的描绘以及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刻画。

2. 学习本文运用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抗战时期历史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荷花淀的美景。

3.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探讨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特点。

5.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3. 写一篇关于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心得体会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荷花淀的美景和抗战时期的生活氛围。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课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语感。

2. 讲解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答案:通过分析《荷花淀》中的文化元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4. 请以《荷花淀》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象征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荷花的象征意义,代表纯洁、坚强,表达出妇女们的坚定和勇敢。
5. 请以《荷花淀》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2.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理解人物形象。
3. 写作手法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4. 文化理解和传承:通过分析《荷花淀》中的文化元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八、板书设计
1. 《荷花淀》故事情节概述
- ①故事背景:抗日时期,河北省白洋淀地区。
- ②主要事件:妇女们探望参军的丈夫,与敌人展开斗争。
- ③故事结局:妇女们成功完成任务,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2. 《荷花淀》人物形象分析
- ①水生嫂:勇敢、坚强,代表抗日妇女的形象。
- ②其他妇女:形象各异,但都展现出爱国、勇敢的品质。
- ③敌人:形象单一,但表现出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3. 《荷花淀》写作手法解析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荷花淀》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课文《荷花淀》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荷花淀》这篇课文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括课文文本、注释、相关文学术语的解释和分析指导等。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8《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朴素,清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情节,评点语言,从人性美的角度理解水生嫂等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环境与人物描写,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

4.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难点:把握小说主题,领略白洋淀人民爱国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评点法、角色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学习目标学习文本,感受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

预习任务1.阅读预习案,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每一部分描写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据说孙犁创作的小说,尤其是短篇作品,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感受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预习反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每一部分描写的主要内容。

(点拨:找准立足点,由人物谈情节;标题内容凝练,形式整齐)示例:第一层:夫妻话别(开端);第二层:探夫遇敌(发展);第三层:助夫杀敌(高潮)1.学生用展台展示预习成果,并说明思考过程。

2.根据幻灯片的标题示例订正自己的答案。

通过梳理情节,让学生熟悉这篇小说内容,为下文感受风格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一创作风格1:人物——虚化。

问 1:从小说中,你能读出一个()的女性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评点分析。

(评点格式:具体语言分析+人物特点;交流方法:我找的文字在第()段,朗读一下相关文字,我的评点是:我读出的是一个()的女性形象,从......语言中可以看出......)1.小组合作: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明确。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巩固练习(5分钟)
练习题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解析:集体讲解练习题目的答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点。
5.课堂总结(5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强调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和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2.讲授新课(20分钟)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荷花淀》课文,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学生作业
作业提交情况整体良好,学生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高,显示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部分学生的作业中仍存在一些笔误和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学生们在课文理解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分析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荷花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可能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启发。此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艰辛,珍惜和平生活;(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注重亲情、友情;(3)培养勇敢、坚韧、团结、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荷花淀》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布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2)教师示范分析,学生跟随实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抒发对亲情、友情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互动交流。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总结《荷花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教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教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教案共3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教案1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千姿百态的荷花,让学生掌握描写荷花的方法,理解描写的技巧以及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2、阅读能力: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够把握作者的意图。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让学生欣赏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掌握描写荷花的方法。

2、理解描写的技巧以及阅读的方法。

3、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荷花文化。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描写荷花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理解描写的技巧以及阅读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1、导入:用黄山的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让学生观察画中的荷花是如何被描绘的,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课文《荷花淀》。

2、阅读: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荷花淀》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显现出来作者对荷花的情感和对荷花的理解。

3、分析: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句子和表达进行分析,对荷花的描写进行分类比较。

4、讲解:讲解课文中的文学技巧,例如比喻、拟人、形容等等,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以及文学技巧了解到荷花的神姿态作用。

5、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荷花的文化内涵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想法。

6、总结:在课堂的结束阶段,让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进展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课程的宗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1、复述或分析《荷花淀》这篇文章。

2、对荷花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进行自己的总结。

3、阅读《荷花池塘》等类似的文章,写出不同的心得体会。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荷花淀》,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3. 学习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描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生活场景。

2. 情节梳理:以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为线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3. 人物分析:水生嫂、小战士、妇女们等形象鲜明,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勇敢和智慧。

4. 艺术手法解析:象征意义、暗示手法、细腻的景物描绘等,突显了作品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3. 学习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暗示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象征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荷花淀》文本、相关评论文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孙犁的生平介绍。

2. 学生准备:预习《荷花淀》文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作品阅读:学生自读《荷花淀》,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分享讨论成果。

8-1《荷花淀》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荷花淀》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课题荷花淀课时 4教学目的1.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感知和领会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特色,理解人物对话、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体会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及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特色。

课的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具多媒体一、课堂导入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

《荷花淀》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的场景,而在本文中却有另一番景象。

二、题解1.《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的名篇,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荷花淀,白洋淀的一部分。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第一大内陆湖。

2.《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

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保家为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讴歌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妇女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

三、作者简介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精品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精品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精品习题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8.1荷花淀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 清新朴素, 描写逼真, 心理刻画细腻, 抒情味浓, 富有_________。

()。

荷花淀即白洋淀。

孙犁的著名代表作《白洋淀纪事》, 肯定了人民战争, 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_________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

艺术表现上_________、诗意盎然, 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 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

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 “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 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 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_________的, 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 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文学派流——荷花淀派。

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诗情画意勇往直前别具一格风雨飘摇B.情景交融勇往直前别开生面风雨飘摇C.诗情画意不屈不挠别开生面风云变幻D.情景交融不屈不挠别具一格风云变幻(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 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B.由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更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而使这一流派得名C.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和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使这一流派得名D.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 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的这一流派(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孙犁带领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带领的“山药蛋派”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8-1《荷花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荷花淀》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荷花淀》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以诗意的笔调,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具有勇敢、坚贞、乐观性格和美好心灵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所以,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上的重点,《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可以成为学生着重分析的对象。

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当中小说作品的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尤其是认识到“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综合上述原因,我设置本课的主题是“战争与诗意”,让学生在感受环境、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来发现战争背景下文章的诗意美。

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赏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并分析其深意。

2.通过人物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由此体味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课堂作业“可惜我文笔平平”分享。

以此引出不同时代的女性有不同的觉醒和力量。

二、初步感知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我看来,《荷花淀》则是一篇纯美小说,它的艺术中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

”——郝宇民《名作欣赏》依据学生回答,引出战争背景下作者诗意的表达——“战争与诗意”三、战争与诗意1.反复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努力让自己沉浸其中。

自由朗读,配乐朗读为什么这些景物能给你美的感受?请从语言、效果或作用的角度分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2.尝试利用文中词句组合成题为《白洋淀十四行》的短诗,并读给大家听。

3.圈画出小说中其他的诗意景象。

结合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同学讨论:用这样的诗情画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主题是否恰当?进一步提问引导:作者为什么要把环境写的这么美?在荆轲的时代,像荆轲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

8.1《荷花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8.1《荷花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荷花淀·品读水生嫂人物形象教案教学目标素质目标:感受抗日战争时期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激发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识目标:掌握批注法、对比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水生嫂安心丈夫安危又支持丈夫参军的复杂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能通过鉴赏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鉴赏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抗日战争时期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情感表达的含蓄美;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能从作者的语言、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战争是力量的角逐,是人类的互相厮杀。

战争是残暴的,战争中人们受到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在抗战文学中,妇女的形象是特殊的,就像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分析的水生嫂。

师:课前,同学们在完成水生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时,老师发现大家对水生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水生嫂。

(学习通展示)在同学们上传的配音作品中,有两位同学获得最高分,她们是谁呢?我们来看看(学习通展示)一、声入人心演神韵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她们的演绎,再次走进水生嫂。

请其他同学边听对话,边看影片,留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行为,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理。

并对两位同学的演绎进行点评。

学生配音展示:师:感谢杰仁和心悦精彩的表演,老师采访一下,杰仁饰演水生时,是怎样的心理呢?心悦呢?其他同学,你们观看了影片,也听到了她们的演绎,你们有什么看法呢?二、合作探究品人物(一)声入人心演神韵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她们的演绎,再次走进水生嫂。

学生配音展示:师:感谢两位同学精彩的配音。

老师想采访一下两位。

你们在配音的时候,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女生:男生:(二)合作探究品人物师:欣赏小说对话,需要注意两个方面:PPT一是作者的话语;一是人物的话语。

《荷花淀》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 荷花淀—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时分层练【夯实基础】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盒子中的小球还在来回________(振动/震动),鹿有鸣托着盒子的手能感受到木盒在微微________(振动/震动)。

②黄三毛在工作中一贯爱________(挑三拣四/拈轻拍重),不是这不称心就是那不满意,总之是个有名的“刺头”。

③我没有________(倚马可待/文不加点)下笔千言的本领,文章写得比别人都慢一些。

④对这次事故的处理意见,监督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仔细琢磨一下,他的态度其实是________(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既没有赞同的意思,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⑤曲婉蓉在工作中一贯________(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是没出过什么差错,但也缺乏创新精神。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人问三仙姑是从哪里学来这套装神弄鬼的本领,她讳莫如深,闭口不谈。

②他写文章从来都是一气呵成,古人所言的倚马可待,大概就是用来形容他的吧。

③她武艺高强,从小就穷兵黩武,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磨炼才出师。

④我走进黄新家没多久,就有几十个白鬼蹑手蹑脚地从四面包围了黄新家的窝棚。

⑤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可是读者更关心消除这一现象的措施。

⑥这天夜里,城里弥漫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躁动和不安。

⑦我军阵地犹如铜墙铁壁,敌人是攻不破的。

⑧时隔七十年,邱思华回到爷爷家的老洋房,只见蓬蒿满径,瓦砾遍地,心生几许伤感之意。

⑨赵子龙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杀了个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

⑩元宵节上,秧歌、舞狮、旱船、腰鼓等节目精彩纷呈,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手称快。

A.①③⑤⑨B.②④⑥⑧C.②④⑦⑩D.②③⑨⑩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今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淀》(课件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课件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

深入研读
1
2
3
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照应开头或上文;
4
5
深入研读
“夫妻话别”情节
(1——31段)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这些对话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
①(6段)“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明确::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温柔体贴;
明确:生动地表现了战士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形象地表现出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富有生活气息。
小结:结合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小说情感。
小说以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于落后,勇敢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11.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明确:刻画出了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遇上后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
12.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73段)
深入研读
“临别嘱咐”:“鸡叫的时候……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75段)
深入研读
1.第1-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明确: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荷花淀》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学生自读《荷花淀》。

3. 讨论: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1.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荷花淀》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5.2 拓展活动1. 文学鉴赏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文学鉴赏讲座。

2. 写作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荷花淀》中的经典场景。

2. 开展以“荷花淀”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2 实践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课程作业与评估7.1 作业设计2. 制作《荷花淀》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荷花淀》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荷花淀》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荷花淀》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荷花淀》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荷花淀》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荷花淀》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一首经典之作。

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也被列为必学之一。

如何针对这首诗歌进行公开课教学,是一个备受考量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淀》的背景知识,掌握主题和诗歌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从中受益终身。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例如:“大家谈一谈对水的认知,水有哪些属性?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第二步:介绍背景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荷花淀》所在的历史背景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明朝时期江南水乡的景象,并介绍荷花淀的由来和特色。

这些背景知识对于后面的诗歌分析非常有帮助。

第三步:讲解诗歌结构通过PPT的形式,将整首诗歌浅显易懂地呈现出来,并解说每一句话的意义和结构。

讨论完每一个小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并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第四步: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探索《荷花淀》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辩证诗歌中的言语、形象、意境和情思,找出其中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内涵,并总结出表达的主题。

第五步:展示交流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并且让他们彼此间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

教师应该在展示之后进行点拨和总结,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六步:作品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表达,构思和创作一个类似《荷花淀》的诗歌作品。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到这种情感表达的过程,并在语言中进行练习和提高。

第七步:课堂作业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堂作业,例如写一篇《荷花淀》的读后感或诗歌鉴赏,或者写一篇自己的水乡之旅的游记等等。

《荷花淀》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设计第8课《荷花淀》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第8课《荷花淀》一、素养目标1.厘清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

2.赏析《荷花淀》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4.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教学素养革命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人民群众在这座培育钢铁栋梁的革命熔炉中逐渐觉醒,不断进步。

《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的群像,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描绘了革命斗争的场景,体现出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梭.鱼(suō) 跳跃.(yuè) 膝.盖(xī)凫.水(fú)吆.喝(yāo)(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震动·振动[辨词] 二者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

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也叫振荡,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运用] ①大白菜作为制作泡菜的主要原料,产量大减,价格飙涨,震动韩国社会上下。

②听障女孩袁莹是一名舞蹈演员,她靠感知音频振动的节奏来追求舞蹈的梦想。

2.精致·精制[辨词] 二者都有“精细”的意思。

精致:精巧细致。

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精致”是形容词,“精制”是动词。

[运用] ①我们一直在追寻生活品质,每个人都在拼命工作,努力挣钱,以求让家人过上精致的生活,拥有生活的质量。

②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的橡胶。

3.藕断丝连·不解之缘[辨词] 二者都含有相互关系亲密的意思。

《荷花淀》(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原卷版

《荷花淀》(练习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选择性必修中册)原卷版

2.8.1《荷花淀》(原卷版)一、选择题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包裹打涝晌午狠心贼B.柔滑围剿梭鱼扑愣愣C.搭理嘱咐震荡战利品D.浸透隐敝安慰羞红脸3.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断。

D.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今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⑥今年以来,不断高企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成长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①⑤④②⑥C.⑥③①②④⑤D.⑥③②①⑤④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

女人才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B.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即使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C.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实录一、发现《荷花淀》之美【学习任务一】有人评价说:“《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请结合文本,谈谈《荷花淀》是如何表现“美”的。

提示: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着重进行探讨。

(学生短暂交流,教师巡视)生1(女):我觉得小说的环境很美,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看出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还有,女人们在一块儿编席子的那种环境,很有美感,很纯。

师:女人们在一起编席子的描写是在第四段,请你再来读一下。

生1(女):“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师:以上文字,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月下编席的场景,表现了白洋淀地方的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体现出小说的环境美。

还有哪些?生2(男):我觉得读这小说就有“感觉”写得很美。

比如在第64页,“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文字令我感到很舒服。

生3(女):这一段写的是女人们思念丈夫的状态,前面是写女人们认为丈夫“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才联想自己家里来过的队伍唱歌和练习射击,这其实是女人们在想象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表现了对他们的思念。

中间这段写女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又顺手丢到水里去,这个动作表现了女人们内心的失落、空虚和无聊,承接上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思念丈夫的一种表现。

师:分析得好!作者用这几句描写了中午时分寂静的水面风光,烘托出一种平静、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我想令那位男同学感到舒服的正是这份平静与闲适的气氛(生2点头),作者依靠文字的力量把我们带入了他设置的情境。

小说的字里行间流露荷花淀的美,环境的美更好地烘托了白洋淀儿女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1《荷花淀》(解析版)一、选择题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凫水”中的“凫”应读“fú”。

C.“苇眉”中的“苇”应读“wěi”。

D.“吮指头”中的“吮”应读“shǔn”。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包裹打涝晌午狠心贼B.柔滑围剿梭鱼扑愣愣C.搭理嘱咐震荡战利品D.浸透隐敝安慰羞红脸【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打涝”应为“打捞”。

B.“扑愣愣”应为“扑楞楞”。

D.“隐敝”应为“隐蔽”。

故选C。

3.下面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荷花淀》选自孙犁文集《白洋淀纪事》。

B.《荷花淀》细致地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主要人物是一群青年妇女。

C.《荷花淀》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夫妻话别、敌我遭遇、助夫杀敌三个片断。

D.写景清新,细节生动,对话传神,这几点是《荷花淀》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解放战争时期”错误。

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打日本鬼子。

故选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今全球通胀继续攀升,世界主要经济体必将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继续肆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①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②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③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④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⑤欧元区通胀率上升至2.7%,超过了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⑥今年以来,不断高企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成长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①⑤④②⑥C.⑥③①②④⑤D.⑥③②①⑤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油价高企是通胀的根源,故⑥为首句,排除A、B两项。

①中“这种危险”指代③中的“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故③一定在①前。

②句紧承③句而来,所以应在①前。

⑤和④介绍的是发达国家所受的影响,④句中“也”是呼应⑤说的,故④在⑤之后,排在末尾。

排除C项,这样最终排序为:⑥③②①⑤④。

故选D。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

女人才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B.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即使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C.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D.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

到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合逻辑。

后一个“才”改为“还是”。

B.关联词搭配不当。

“即使”改为“假若”。

D.重复啰嗦。

去掉“到”。

故选C。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庄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文本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6.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7.下列对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文本二,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文本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文本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文本二写香雪的动作、文本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了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8.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9.三个文本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

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

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看法。

【答案】6.C 7.A 8.①原句为短句,语言富有轻松明快的节奏感,适合表现香雪的心理。

改句较为冗长。

②原句运用排比句、感叹句,句式整齐,表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力量。

③改句将“大山”“月亮”“核桃”组成一个并列短语,强调的意味不突出。

9.①人物纯美: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②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具有天然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③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抒情意味浓厚。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C.“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说法错误。

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理解错误。

不用语言描写,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害羞、内向的特点,并不是为了突出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以及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上文中香雪的心情是轻松愉悦自豪满足的,“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满怀期待,无比兴奋,这时她眼中的景物应是美好的,原句中使用排比兼间隔反复,并且表达为感叹语气,突出了人物纯真朴实的性格和美好的心情,改句则无法表现这种心情;且“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句与后文“台儿庄也一定会是‘这样的’”紧密衔接,突出强调这些主语或者陈述对象——“大山”“月亮”“核桃树”“台儿庄”,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增添了诗意美和可读性。

起到了表意鲜明,增强语势的作用。

而相比之下,改句所表达出来的语气则弱化了情感,无法达到强调突出的目的。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题根据题干要求,主要理解评价“诗意小说”,“诗意小说”,即小说具有诗歌的艺术境界。

诗意是与“美”有关、与“情”有关的一种文学要素,总能给人一种审美的刺激和享受。

此题可从人物、环境、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人物角度看,本文塑造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庄的少女们善良美好的形象。

这是一群住在大山里,未曾被世俗污染过的质朴纯洁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