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体质的形成关系密切
饮食习惯与个体体质的关系

饮食习惯与个体体质的关系饮食习惯是影响个体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的饮食习惯与体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维持人体的健康,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体质的不平衡和各种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饮食习惯与个体体质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改善个体的体质。
一、饮食习惯对体质的影响饮食习惯对于个体的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饮食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人体所摄取的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食物提供了不同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若长期摄取过多或过少某种营养物质,将会导致体质失衡。
其次,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到个体的身体状况。
过多的高热量食物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而过度依赖糖分或高盐食物则可能引发口腔问题,如蛀牙和牙龈炎等。
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等问题。
最后,饮食习惯还会对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况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焦虑等问题。
而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则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二、改善饮食习惯的建议改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个体体质的平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改善饮食习惯。
1.均衡摄取营养物质: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均衡摄入。
2.多样化食物选择:食物的种类多样化可以保证摄取到更多种类的营养物质,避免单一食物营养过剩或不足造成的问题。
3.适量控制热量摄入:摄入适量的热量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避免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4.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蔬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并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5.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过多的盐分和糖分摄入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口腔问题,应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和糖分摄入量。
6.规律饮食: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
中医食疗的重要性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中医食疗的重要性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中医食疗的重要性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食物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于维持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医食疗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部分,注重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食疗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越来越受到认同。
1. 饮食与健康关系密切的理论基础中医食疗强调“饮食为先”的理念,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密不可分。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功能上相互关联,与天地万物的变化相应。
通过合理营养摄入和食物调理,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
2. 食物营养对健康的影响中医食疗重视食物的性味归经,根据个体特点和疾病症状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调理。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滋补身体、调理脏腑、增强免疫力等。
例如,中医认为大蒜有温中消食的作用,适宜用于厨房调理,能增进食欲,提高消化功能。
3. 食物药用的传统观念在中医食疗中,许多常见的食物被视为药物使用。
例如,黄鳝、芡实、柚子等被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能够具有药物般的功效,具有温阳、健脾、利湿、养血等作用。
通过食疗的方式,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4. 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除了食物营养本身的影响外,均衡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食疗倡导饮食清淡、谷类为主、荤素搭配的饮食原则。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摄入,可以避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5. 中医食疗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中医食疗在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医的养心法则鼓励多食用具有养心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酸枣仁等,以起到舒缓心情、改善失眠等作用。
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中医食疗则主张多吃具有助消化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薏米等。
6. 中医食疗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中医食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
健康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健康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饮食习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均衡的饮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石。
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合理安排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入,既不过量也不缺乏,是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关键。
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而脂肪则在体内储存能量和维护身体温度的同时,还是维持神经系统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些养分摄入不均衡,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健康问题的发生。
其次,健康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高盐和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缺乏膳食纤维容易导致便秘和肠道疾病等。
因此,通过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减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适当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持体重和形态。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肥胖不仅影响外观,还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等。
通过控制每日饮食的摄入量和选择健康食物,可以帮助维持理想的体重和形态。
此外,适当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积累,降低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最后,健康饮食习惯对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证实。
研究发现,摄入高度加工和高糖食物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相反,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则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状态和抵抗力。
例如,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可以改善心情和情绪稳定。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摘要: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关系着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影响健康因素多种多样,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思想状态等,其中饮食习惯与人类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健康则是身体最大的本钱,身体是生命的本钱。
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均衡,又要做到健康饮食,平时更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文将从健康、饮食习惯的概念以及良好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健康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出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并由此提出一些关于养成科学饮食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饮食习惯;健康;科学;方法1饮食习惯与健康基本理论概述1.1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
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的偏好,烹调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
饮食习惯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由于受到地域、物产、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世界各国人们的饮食习惯呈现多元化。
合理饮食是我们身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合理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的微量元素和水。
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提供。
1.2健康肌肤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本来我以为我的身体很健康,因为一年到头几乎不怎么生病,但根据这个标准,我发现我的身体并不是十分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着国人,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一种体型-胖乎乎的,就因为他们的饮食不规律,吃了太多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快餐店里的油炸食品和一些膨化食品,这些食物既没有营养又容易发胖,所以营养学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
饮食与健康

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
1)减体重 体重减轻10%为大多数治疗方案的目标。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吃饭要细嚼慢咽、少吃或不吃零食,如 巧克力、炸薯片、甜点等。 3)减少食盐摄入量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g为宜。包 括食盐、酱油、味精、咸菜、咸鱼、咸肉、 酱菜等。 4)减少脂肪摄入量 减少食用烹调油,肥肉中的饱和脂肪酸 含量非常丰富,应避免食用。
二、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3)增加膳食纤维 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最好能保证每天 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30 g左右,相当于500~750 g绿叶蔬菜和100 g粗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 4)戒烟酒。 5)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6)烹调方法的选择 应选拌、炖、蒸、焖方法,忌煎、炸、烧、 烤、熏等方法。
二、肥胖病的饮食管理
(2)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 • 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三大供能营养素的 分配原则是蛋白质占总热能的20%,脂肪占20%, 碳水化合物占60%。在蛋白质的选择中,动物性 蛋白质可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动物性食品以 鱼、虾等水产品、禽类和瘦肉为好。要减少烹调 油,一天不超过25 g,适当增加粗杂粮限制甜食、 含糖饮料。 • 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注意合理的食物选 择和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是维 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必要时,在医生的指 导下,适当服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制剂。
二、高血压的膳食营养防治
5)适量增加富含钾和钙的食物 最好每天至少食用250 ml奶。 6)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食用不少于500 g蔬菜和200 g水果。 7)限制饮酒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卒中的危险, 而且饮酒可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8)增加体力活动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 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 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 炎等。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饮食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饮食习惯对人身体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的体型、身体机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免疫系统和长寿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努力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饮食对人的体型和身体机能有直接的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导致体内脂肪的过量积累,从而引发肥胖问题。
肥胖不仅会引起外貌的不满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还会导致机体缺乏营养物质,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
因此,通过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体重和摄入充足的营养,对人的体型和身体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饮食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常常导致人们的饮食不规律,过度依赖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引发情绪的不稳定,甚至会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
而营养均衡的饮食则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促进大脑的正常工作,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心理健康,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外,饮食与免疫系统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营养充足的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例如,蛋白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都对强化免疫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而缺乏这些营养物质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尤其是在当前COVID-19疫情期间,饮食营养的摄取对增强免疫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更加重视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最后,饮食还与长寿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与长寿密切相关。
推崇的地中海式饮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以橄榄油、坚果、鱼和蔬菜为主要食材,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和纤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延缓衰老。
而许多西方国家的典型饮食习惯,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则与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率有关。
中医养生食疗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中医养生食疗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养生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食疗作为核心,通过食用特定的食物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食疗食物在中医养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医养生食疗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一、中医养生食疗的概念中医养生食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食物的性能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中医食疗主张“用食养人”,注重通过饮食调理来调节和维持人体的机能和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食疗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将某些特定的食物应用于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方法。
二、食疗食物与健康的关系食物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品,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食疗强调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能,通过科学地配搭食物,能够起到调节阴阳平衡,促进健康的作用。
1. 温补食物温补食物在中医养生食疗中被广泛使用,这类食物主要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群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生姜、羊肉、杜仲等食物都具有温补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提高体温,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健康的效果。
2. 益气食物益气食物在中医养生食疗中被广泛应用于调节气血不足的人群。
这类食物主要包括人参、黄芪、枸杞等,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来增加体力,改善疲劳乏力等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润肺食物润肺食物在中医养生食疗中被广泛应用于滋润和保护肺部的人群。
这类食物主要包括梨、银耳、百合等,可以通过滋润肺部,增强免疫力,缓解干咳、咳血等肺部问题,保护肺部健康。
4. 补血食物补血食物在中医养生食疗中被广泛应用于贫血人群。
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红枣、黑豆、猪肝等,能够通过补充人体的营养素,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状况,增强体质。
5. 解毒食物解毒食物在中医养生食疗中被广泛应用于有毒物质中毒的人群。
这类食物主要包括黄芩、薏米、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保护肝脏功能。
三、中医养生食疗的注意事项尽管中医养生食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与健康

合理膳食与健康合理膳食与健康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膳食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在我国城乡普遍存在。
分析表明,肥胖等引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的发生率还会大幅增加。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健康寿命,加重疾病负担,并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要进食。
饮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饮食也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饮食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合理的膳食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而不合理的膳食则对健康有消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体会到饮食与健康的这种密切关系。
对许多疾病而言,饮食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等方面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目前已经证实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肿瘤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饮食的合理性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人仍缺乏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
目前对待饮食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只要肯花钱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高级补品,就能保证高营养和使身体健康,殊不知营养过剩和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反而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种倾向则是对饮食禁忌过多,加之传媒对某些事物的负面作用过分渲染,使有些人对某些食物产生畏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结果必然导致营养失调。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认为个体化的平衡膳食才是最合理的。
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根据自身需要而言,不多也不少;对于健康而言,有利而无害,同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生活水平来说,既经济又实惠。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饮食这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下面我们要谈的只是合理膳食的原则性问题,了解这些常识无疑对改善我们的饮食质量,保持身体健康,防治疾病大有裨益。
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现代生活节奏快,大部分人都面临着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挑战。
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家往往忽略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被草草吃完,午餐是外卖打包,晚餐转身就是方便面,这样的饮食习惯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健康问题。
实际上,饮食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
本文将从饮食因素和健康关系、膳食均衡和健康需求、饮食与常见疾病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饮食因素和健康关系饮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对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反之,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首先,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着重要影响。
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比如,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是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其次,人们的饮食习惯还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比如,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高糖饮食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脂饮食容易导致高血脂等。
这些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理才能缓解症状。
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二、膳食均衡和健康需求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必须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
膳食均衡是指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搭配,并且能够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健康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平衡。
能量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但过多的能量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影响健康。
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体重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
中医基础理论1—3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2 分)1.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采取了相同的治疗方法。
2.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而类腑,但其功能类脏,主贮藏精气,与六腑转化水谷有别,故称为奇恒之腑。
3. 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恢复自愈的能力。
4. 因人制宜:是指相同的疾病,因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方药的治疗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 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土爰稼穑” 。
2.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3. 足三阳经的走向为从头走足4. 劳神过度可耗伤精血,损伤元气。
5. 标本理论在治疗上的应用有: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6. “治未病”包括预防和防变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3. 大怒导致咳血,属于( D )A. 木克金B. 木乘金C.金克木D.木侮金4. 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是( C )A.解剖形态结构B.分布部位不同C.生理功能特点D.经脉阴阳属性5.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是因为( B )A.心主血脉B.心主藏神C.心为阳脏D.心脉相连6.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C )A. 脑B. 三焦C.胆D.脉7. 治疗多尿,常用益气之药的机理是( B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8. 少阳经主要行于( B )A.面部B.侧头部C.面颊部D.头顶和头后部9. 孙络是指( B )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10. 饮食因素对体质有明显影响,嗜食肥甘厚味之品易形成( A )A.痰湿体质B.阴虚体质C.阳虚体质D.血瘀体质11 六淫中“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C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2. 湿邪的性质是( B )A.开泄B.重浊C.凝滞D.干涩13 .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哪三脏( D )A. 心肺脾B. 心脾肾C.脾肾肝D.心肝脾14 .疾病转归取决于( D )A.阴阳消长B.阴阳转化C.虚实转化D.邪正盛衰15.实证的病机是( B )A.邪盛正虚B.邪盛正不虚C.正虚邪不盛D.正胜邪退16 .风气内动与何脏关系较为密切( C )A. 心B. 脾C.肝D.肾17. 阴损及阳的病理状态是指( A )A.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B.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C.阴虚为主D.阳虚为主18.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 D )A. 实寒证B. 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19 .男女异诊,老少异治是指( C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201184601121 姓名:郝延淑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倍加关注。
合理的营养是人类的智力、身体潜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
营养和健康适当的人,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营养;健康;营养素一、营养概述营养的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
1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
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
二、健康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并据此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由此可见,人们不再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保健的概念日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人类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
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营养,人类体质的优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饮食与瘀血体质形成相关性探讨

饮 食 与 瘀 血 体 质 形 成 相 关 性 探 讨
夏 丽娜 瘀许 血 必芳 体质是体 田 内瘀 奕 血内 江 阻 涛 陈 钢 论》 云: “ 盐者胜血 。” 盐 味咸 , 过 食 咸 味 则 可 使 血
一 成 都 中 医药 大 学畅 , 四川 成 都 一 0 0 凝 一 或存 在 血 液 运行 不 的潜 在 倾 脉 滞不通 。究其因 , 其理有 二 : 一是咸 味入 肾。
பைடு நூலகம்
津, 血脉凝滞 。 2 盐 与瘀 血体 质形成 盐是 日常生 活 中 不 可缺 少 的 调 味 品 ,也是 维 持 人 体 新 陈 代 谢 的 必 要 物 质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指 出 .成 人 每 日摄 钠 1 ~ 2 g就 足 以满 足 生 理 需 要 , 而 摄 入 过 多 就 会 对 机 体 有 害 ,如 《 素问 ・ 异 法 方 宜
l 饮 食五 昧与瘀 血体 质形成 如 有研究 表 明 :不 同人群 钠盐 摄入 与血 压水平 呈线
长 期 的饮食 习 惯 可影 响人 体 体 质 的形 成 。 《 素 性 正 比关 系 :血压 随年龄 增加 的升 幅斜率 与摄 人钠 问・ 六节 藏象论》 说: “ 天食 人 以五 气 , 地 食 人 以 五 盐 的 量成 正相 关圜 。所 以笔 者认 为 瘀 血体 质 未 形成 味 …… 味 有所 藏 , 以养 五 气 , 气 和而 生 , 津液乃成 , 者, 应 少食 盐 . 如 烹 饪时 采取 “ 后放盐 、 少放 盐 ” 的原 神 乃 自生 。 ” 说 明五 味调 和 , 滋 养 五脏 , 可 增 强 体 则 . 同时避免将 餐桌 上 的盐加 入到食 物 中 , 洗净 盐 浸
本, 长 期 的饮食 习惯 和相 对 固定 《 素问・ 宝命全 形论 》 日: “ 夫盐 之味咸 者 , 其 气 令 的饮 食 结 构 可 以通 过 脾 胃运 化 器 津 泄 。 ” 杨 上善注 : “ 盐之在于器 中 , 津 泄于外 . 由此 可 见 . 过 食 咸 味 盐 可 影 响脏 腑气 血功 能 . 形成 稳定 的 见 津 而 知 盐 之有 咸 也 。 ” 功能趋 向和 体质特 征 。 故笔 者认 致 瘀 。 为瘀 血 体 质 的形 成 与 后 天 饮 食 由于体 质 形成 具 有缓 慢 性 、稳 定 性 的特 点 , 因
《舌尖上的健康》阅读心得

《舌尖上的健康》阅读心得
饮食养生最简单实用,这是一个普遍共识。
但到底吃什么最补,回答可是千差万别。
有人说吃人参最补,但有人一吃就鼻血长流;有人说绿豆能去火,但有人一吃就泻肚;有人说喝鱼汤对身体好,可有人一喝就过敏……如此现象不胜枚举。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体质不同,适合一个人的饮食,不一定也适合另一个人。
麻烦出现了,到底应该吃什么呢?本书的回答是,按照中医体质养生的原则,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食疗方法。
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然后按体质去进补,才是最有效的食疗。
不可否认,人的体质与遗传有关,但通过后天的调整,还是可以改善一些的。
特别是通过对饮食的调整,就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体质。
饮食是体质形成最典型的后天因素,它通过后天营养的摄取,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黄帝内经》曾多次提及饮食与体质之间的密切关系,而饮食也是最易操作、最具疗效的方法之一。
《素问?六节脏象论》有云:“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很显然,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成分和特点,而我们的五脏六腑,也各有所好,因此,食物是调理体质的首善之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富贵病频繁出现,大家都知道这些病症因安逸而生,却不知它们也是由于饮食因素而产生,饮食是体质变化的基础,而自身体质的
改变却极易引发疾病,因此,饮食调养对于改善体质,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
并且,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营养水平,还能维护和增强我们自身的体质。
人类饮食结构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饮食结构与健康的关系饮食结构是指各种不同食物的摄取比例。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并不如古代那样单一。
但是正是因为食物的种类繁多,加之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中、西方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其实,人的饮食结构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
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
1、营养均衡营养均衡是饮食结构的首要目标。
一个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人体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每种营养成分的分配比例会根据人体的需求和个人身体状况而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一个合理的饮食结构要求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50%-60%之间,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的10%-15%之间,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摄入的25%-30%之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确定。
这样的一个均衡饮食结构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2、食物的选择在选择食物时,有必要注意一些巧妙的技巧来使你的饮食结构更健康。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爱吃油炸食品的人,那么你可以用健康的替代品来代替它。
比如说,你可以用微波炉来烤薯片,而不是购买已炸好的薯片。
这样,你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这种选择食物的技巧可以在你的饮食结构中带来很大的变化。
同时,尽量避免吃过多的加工食品,因为它会大量含有添加剂、色素以及防腐剂等成分,对健康极为不利。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水果、蔬菜、肉类等各项食材的搭配,利用营养学知识来发挥比例搭配的优势,帮助人体更加自由地吸收和消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饮食的习惯饮食习惯是形成饮食结构的根本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形成有益饮食结构的基础。
所以,健康的饮食习惯必须长时间地进行孜孜不倦的锤炼。
例如,该注意少吃多餐、饮食规律、预防发胖、注意饮食卫生等,这些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
同时,应该减少过度吃甜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一些基本的健康习惯,让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加健康。
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

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中医养生主张通过调养身心,保持身体平衡,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而饮食文化则是中医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它将中医养生思想融入到人们的饮食中,使得人们在享受美食的也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因此,中医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调理、针灸、推拿、气功等。
其中,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饮食可以滋养身体,也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自己的性味归经,能够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饮食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包括了食物的种类和品质,还包括了餐桌礼仪、饮食习俗等。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食物的种类繁多,有山珍海味、地方特色菜等。
同时,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如座位安排、餐具使用、用餐顺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些礼仪和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礼貌。
中医养生与饮食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养生饮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有很多食物都具有养生的功效。
例如,红枣可以补气血、百合可以润肺止咳、枸杞可以补肾益精等。
这些食物都可以被融入到日常饮食中,达到养生的效果。
此外,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也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在用餐时保持身姿端正、心态平和,可以减轻身体的压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多人都面临着健康问题。
因此,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和饮食方式的健康。
我们也可以将中医养生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医学中,为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中医养生及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既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学生营养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论文

中学生营养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论文健康饮食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是中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生营养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学生营养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论文篇1【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
身体是好坏,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生要充分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掌握健康饮食知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四季的饮食规律.才能更好地增强体质搞好学习。
【关键词】饮食营养健康健康成长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肥胖率也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营养不良的青少年呢?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家长缺乏相关的营养知识,日常膳食搭配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有些青少年偏食、挑食及爱吃零食;此外还有一些女学生为减肥而过度节食.与此同时,我们还存在许多饮食误区:一日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往往忽略了早餐,而晚餐吃得过多;不少家长以为鸡、鸭、鱼、肉有营养,却忽略了孩子对蔬菜和谷物的摄入;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盲目进行食补、药补。
有关专家提醒说,营养不良可使青少年的劳动能力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智力发育。
因此,中学生应对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要付诸实践,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青少年时期经历着青春发育期,又处于紧张的学习阶段,不但要维持一天学习生活、劳动、体育锻炼等活动消耗的能源,还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的养料。
这个时期对食物的要求,不论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甚至超过成年人。
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饮食营养与健康:1、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2、掌握健康饮食知识。
学生的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教育,所以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达地安排学习3、各个方面搞好配合家庭、学校、学生三方面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家乡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家乡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家乡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
饮食习惯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往往会遵循一些传统的饮食规范和习惯,这些规范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家乡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首先,家乡的饮食习惯往往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在南方地区,人们饮食偏好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因为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饮食偏好油腻辛辣,多吃肉类,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导致阳虚体质。
因此,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家乡的饮食习惯还与家庭传统、节气习惯等因素相关。
比如,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中,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饮食习惯和养生方法。
如“春捂、夏凉、秋收、冬藏”等,这些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饮食选择和生活方式。
因此,借鉴传统的节气养生理念,遵循当地的饮食规范,有助于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逐渐蔓延,如暴饮暴食、偏食厌食等。
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要逐步改变和调整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科学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家乡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遵循传统的饮食规范,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家乡的饮食文化,注重健康饮食,享受健康生活。
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体质的名词解释什么

体质的名词解释什么体质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词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医学领域、体育健身等方面经常会听到有关体质的讨论。
那么,什么是体质呢?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来解释和探讨体质的含义、特征和影响。
从字面上理解,“体质”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体”和“质”。
其中,“体”指的是人的身体,而“质”指的是性质、素质。
因此,可以简单地将体质理解为人体的素质和性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质是指个体身体在遗传、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状态。
体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
首先,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体质是指个体身体机能、体力和耐力等方面的状况。
一个健康的体质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拥有良好的免疫力、高效的新陈代谢,以及稳定的生理功能。
这种体质有助于人们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使得身体更加强健。
其次,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体质指的是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表现。
体质好的人通常体能较强,具备较高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体育运动,以及在竞技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运动会对个体的体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锻炼,人们可以提高体质水平,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此外,从遗传的角度来看,体质与个体的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个人的体质都受到基因的影响,一部分基因决定了个体的体质特征,如身高、体重、皮肤颜色等。
同时,遗传基因还会影响个体的免疫系统、新陈代谢等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体质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在加强体质的过程中,生活环境与个体健康和体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空气质量、饮食、住宿等方面,对于体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应该远离污染严重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室内环境等,有助于保持或提高体质水平。
综上所述,体质是指个体身体的素质和性质,包括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基因遗传等多个方面。
通过了解和掌握体质的含义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提高和保护自己的体质。
简述体质的概念

简述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态和抵抗力的整体特征。
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体质决定了他的身体状况、健康状况和疾病易感性。
体质包括体格特征、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
体格特征主要指个体的身高、体重、体型等方面的特征。
生理功能方面包括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等功能的正常运作。
心理状态方面则包括人的情绪、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等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体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受到个体的遗传影响,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遗传因素主要指个体从父母那里继承到的基因,这些基因携带了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体质的一部分。
然而,环境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个体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工作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体质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人从小就接触到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运动,他的体质会更加健康。
相反,一个人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饮食不健康、没有运动等等,他的体质可能会比较差。
体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体质决定了他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易感性。
如果一个人的体质较差,他身体的抵抗力就会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体质较好,他的身体机能正常,抵抗力强,就会更加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体质与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有一定的关系,较差的体质增加了罹患这些疾病的风险。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质,个体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保持健康的饮食。
合理饮食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是适度的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从而增强体质。
另外,个体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睡眠、充足的休息和避免不良的心理状态。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适合的医疗保健来维持健康的体质。
当然,体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质特点。
不同的体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与体质的形成关系密切
摘要:中医体质的形成,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
的原因。
中医药文化讲究“药食同源”,即饮食物本身与药物相似,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五味之分。
饮食方面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便嗜,也会导致人体的气血阴
阳的偏颇,最终影响不同的体质形成。
由此可见,饮食习惯对于中医体质的形成
关系密切,调整体质也可以从改变饮食习惯方面努力。
关键词:饮食;中医体质;形成;关系密切
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
因素两个方面,并与性别、年龄、地理等因素有关。
先天因素即禀受父母双方的体质特点遗
传而来,如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很多是先天遗传为主。
后天因素主要包括饮食、运动、
情志等方面。
由于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很难改变,决定了体质相对稳定性的一面,调整体质应
该从改变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入手,通过后天调整饮食等方面努力来改善偏颇体质。
[1]
1 “药食同源”,食物本身也有食疗作用。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序论》中说:“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
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
而不知食之有
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
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
不学,诚可悲夫! 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2];金代陈直《寿亲养老书•食治养老》亦谓:“人若知其
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3]
以上古人先言均阐明饮食是防病、祛病的上策,在医疗活动中应优先采取饮食疗法,
因食物比药物的效用更缓和而持久,若运用得当,可长期使用而不伤正。
中医药文化中自古
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
物也具有"四气"、"五味",即药食同源、食药同理,即性能相通,皆具有形、色、气、味、
质等特性;食物与药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用于药物的性味理论,同样适用于食物。
但是由于现代大多数人不了解食物的性味功效,不了解食物与自身体质的宜忌,更不
了解不同饮食物的偏嗜,会造成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引导人们
形成适合自己的食疗习惯就显得日益重要,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的改变来纠正偏颇的体质,趋
向平和体质。
2 饮食物的过寒过热
2.1常食寒凉性质的食物易形成阳虚体质、痰湿体质
一切生冷的食物包括多种瓜果、凉拌菜、莲菜等食物,进入体内后,都需要脾胃开动马力腐
熟消化,此过程也需消耗脾胃阳气。
特别是夏季,有些人爱食生冷,如冰棍、雪糕、冰镇啤
酒等冷饮不断,日久则脾胃阳气受损伤。
对于平素体热的人而言,还可以清凉解暑,纠正偏
颇的湿热体质、阴虚体质。
但若是平素体寒的人,如此吃法则加重了体内的寒湿情况,加重
了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情况,出现大便易溏薄甚至食凉则腹痛腹泻的情况,而且由于阳气
虚弱,不能固护津液,很容易出现小便频、夜尿多的情况,女性朋友以往有痛经的症状会加重,甚至闭经。
如此吃法,长期以往距离阳虚体质的形成不远了。
阳虚体质形成以后,机体代谢缓慢,影响津液的正常疏泄,日久则代谢无力,水湿堆积,日
久易形成痰湿体质。
2.2常食高热量的食物易形成湿热体质或阴虚体质、血瘀体质。
高热量食物如牛羊肉、辣椒、韭菜、生姜、大葱、大蒜、大枣、白酒等,经常吃这些
食物容易脾胃积滞、助湿生热。
另外一方面是烹调方式的随意,现代人为了追求口感的新奇
刺激,爆炒、油炸、烧烤、椒盐、麻辣等烹调方式代替了清炖或清蒸,还有过量食用香辛料,经常这样吃喝,就无异于把自己的胃肠环境放置一个火热的环境。
日久则胃溃疡、口疮、口
苦口臭、失眠、烦躁、便秘、疥疮、痔疮等一派热象就出来了,也就是湿热体质的表现日趋
明显了。
内火燃烧日久则津液更加匮乏,继而阴虚火旺的情况出现了,如口干、眼干、皮肤瘙痒、脱屑、急躁易怒的情况加重了,阴虚体质也就形成了。
阴虚火旺日久,机体津液不足,血液循环不利,也容易形成瘀血阻滞,进而变生瘀血
体质。
3饮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偏嗜
饮食物的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味。
五味偏嗜不仅可影响本脏,造成气血阴阳
的偏盛偏衰,加重体质的偏颇,进而发生与体质相关的不同疾病。
《灵枢•五味》根据“五味
入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归纳五味太过与五脏五体病变的关系,如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衰老病弱);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内心有空虚感);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心胸烦闷)。
《素问•五脏生成》记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易变色,多食苦则皮枯槁而毛脱,多食辛
则筋急而爪干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堕落等,认为诸证是“五味之所伤”而导致。
这些论述从整体观出发,阐明了饮食五味偏嗜对人体的作用不仅是一脏一腑,而是对人体整体的综合影响。
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动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辛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
食品,能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
4 结语
饮食物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偏嗜对体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可起到
决定性作用。
体质是可变的,也就意味着是可调的,当出现偏颇体质时,可以根据不同个体
体质寒热所偏,选择纠偏的食物,以其偏性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使之恢复正常的平衡
状态,以达到人体平和体质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牛乐,宋建平,等.饮食与体质关系撷要[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321-1323.
[2]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1998:427-428.
[3]陈直.养老奉亲书[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