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合集下载

培养有中国之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理解心理学

培养有中国之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理解心理学

培养具有中国之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是一种综合性的目标,涉及到理解心理学、文化认同和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这一目标的一些解释和理解:
理解心理学:理解心理学是指对人类思维、情感、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心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之魂:中国之魂是指培养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精神特质。

它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语言、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研究和认同。

世界眼光:世界眼光是指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人们关注全球事务、了解不同文化、尊重多样性,并能够在国际交往和合作中展现出灵活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因此,培养有中国之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理解心理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强调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中。

开阔视野,关注全球事务,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思想,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探索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以解决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人权等。

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并为世界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500字(精选14篇)

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500字(精选14篇)

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500字(精选14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篇1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共有特征,即“走中国自己的路”。

其涵义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路,不是他国的路,尤其不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在道路问题上,要把“中国自己”确立起来;在中国道路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旨在破除中国道路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与独断主义、拿来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自己的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在走自己的路问题上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源于走自己的路,又发展了走自己的路。

内涵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赋予走自己的路以新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特色本身具有丰富内涵;在走自己的路的历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基本经验,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也要适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提升与概括角度讲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内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源,是基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说把“中国特色”转换为“中国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为现代化道路,同时又突出了“新”。

国际视野:中国现代化的全球眼光

国际视野:中国现代化的全球眼光

国际视野:中国现代化的全球眼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正在迅速实现现代化进程。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中国需要拥有一个全球眼光。

国际视野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指南,也是一个国家自身能力和竞争力的反映。

首先,国际视野能够为中国带来全球化的机遇。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拥抱全球化,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分享技术、资源和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吸收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全球化的时代,封闭和保守的视野将会使中国错失许多发展机遇。

其次,国际视野可以提高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庞大经济的大国,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关乎自身,也会对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只有通过拥有全球眼光,中国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合作和竞争。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中国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国际视野还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和压力,保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发展空间。

此外,国际视野可以促进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能力。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需要保持对其他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拥抱全球视野,中国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精华,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同时,国际视野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进步的关键。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可以在科技领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创新思维,推动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

然而,要拥有国际视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从教育、文化、媒体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

首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课程,吸引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文化交流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国家可以鼓励和支持艺术、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也吸引外国文化进入中国。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青年干部有世界的眼光(定稿)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青年干部有世界的眼光(定稿)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青年干部有世界的眼光蓝庆毅(黑桃队)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整个世界睁大了眼睛,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中国时,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也在热切的关注整个世界。

这不但是因为中国社会正日益国际化,青年人越来越有国际化的视野,还因为中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与世界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未来是由中国青年决定的,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态度不但决定中国的未来,还将深刻地影响整个世界。

面对着全球化特征日益凸现的趋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世界眼光。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基本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先后经历了经济起飞,走上了经济现代化的道路。

这些事实为和平崛起提供了样板。

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利用和创造条件适应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从1979—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6%的增长速度,而同一时期,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左右。

中国经济增长远远快于全球经济增速,而且我们持续的时间也要比二战以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要长。

到2006年末,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我们在全球经济的份额已经占到5%左右,可以说,中国也处在崛起之中。

中国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并不是向现有国际体系及其秩序挑战,近30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融入国际体系的开放政策。

当然,随着对外关系的深入,中国进一步体会到国际秩序存在严重的权力分配失衡,也时常受到来自霸权国家和体系主导国家的防范和遏制。

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不同、文化禀赋不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存在很深的疑虑,甚至将中国定位为潜在的最大战略对手。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作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论述【3篇】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作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论述【3篇】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作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论述【3篇】家国情怀高三作文范文第一篇林则徐曾说:立国望西。

意思是站在中华的土地上,远望西洋。

近日,--将校训中的家乡情怀,世界眼光改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____,这更改,在强调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在提醒广大--学子由乡及国,拓展视野,立足祖国。

达,则兼济天下。

约是如此。

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成才与否,都要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世界眼光,则要求我们投目世界,目标远大,争创一流。

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进。

泱泱中华,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几经沉浮却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

而今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直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国。

这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献出心血的结果。

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登岳阳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陆游,疾笔书,北望中原气如山。

今有罗阳、航母试验为国捐躯;莫言,追求文学,根植乡土;屠呦呦,探寻青蒿,呕心沥血。

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心血奉献,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孕育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千年一脉的民族传奇,创造了中华巨龙腾起的民族奇迹。

也正是他们的他们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使之渗入每个中国人灵魂最深处。

斑斓世界炫彩夺目,风云变幻,机遇与风险并存,唯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引领世界潮流;林则徐,海国图志,打开中国近代化大眼。

钱学森,出国深造,为国防现代化装上虎牙。

-,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添加引擎。

正是这些伟人的世界眼光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不断地注入活流,也正是这些活流的注入,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正是他们对卓越的追求,塑造了他们。

古人曰:自古忠义两难全。

今人云:爱国与追求两难全。

最近,传出诚撤资大陆,高考状元转籍国外,科研人员大量外逃____,不禁令人发问:在具有世界眼光。

追求卓越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家国情怀?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

爱国情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

有了根,才能在人世浮沉中保持一份本我,才能在世间磨难中保持本初,在尘世迷茫中保持一份本心。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摘编论述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摘编论述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摘编论述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和强国地位,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高点”,并以此为依托,形成自己独特的国际标准。

首先,中国应该树立世界眼光,意味着要放眼于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固守自身的利益和文化,还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让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具备了很大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吸纳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智慧,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以此推动自身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中国应该努力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标准的意义愈发重要。

国际标准不仅能带动中国自身产业的发展,还能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已经逐渐提升。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国际标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也应该注重自身特色高点的发展和定位。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广阔市场的大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独特的国情和优势。

中国应该加强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历史的保护和传承,树立中国自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特别是在一些前沿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的特色高点。

此外,中国还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在维护国际秩序和平稳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设和改革。

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的理解

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的理解

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的理解
世界眼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对于世界事务的看法和态度。

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或国家能够超越狭隘的国家利益,关注全球发展和合作,在面临全球问题时能够提出全球视野下的解决方案。

这种眼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世界。

中国情怀是指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归属感。

中国情怀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和认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的期待。

中国情怀可以激励人们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承载着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时代特征是指某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时代特征可以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例如科技发展、社会变革、文化传播等。

时代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解放思想要树立四种眼光

解放思想要树立四种眼光

解放思想要树立四种眼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并作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重要论断。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中必须当好排头兵,按照中央组织部门的要求,牢固树立“面向世界、服务全局、历史进步、创新发展”四种眼光,冲破思想桎梏,谋求组织工作新跃升,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审视组织工作现状“面向世界的眼光”,就是要求组织工作的视野要开阔,适应时代、适应形势、与时俱进,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更好地审视自身,查找差距,改进不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发展、新变化,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机遇、新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组织工作,可以看到组织部门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只求保险、怕担风险,只防出错、不求出新”的保守思想观念。

比如在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时,怕出乱子,“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的感到干部改革工作难创新,甚至认为“谁改革创新谁吃亏”,因此因循守旧,徘徊不前。

还有的存在观望等待心态,认为基层工作就是埋头干,“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改革创新是上边的事,造成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多、办法不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组织工作创新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

二、树立服务全局的眼光,更新组织工作观念“服务全局的眼光”,就是指组织工作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而是要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相联系,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服务,从而有针对性地把握住工作重点。

组织工作服务全局,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一要树立“大组织”观念。

准确把握“组织部也是科学发展的促进部,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部”的科学定位,更好地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行政执行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可以理解为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国际标准来评价中国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在国际标准的视角下,评价中国特色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经济领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力。

中国的特色经济模式,如中国式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其次,中国的特色还表现在社会发展方面。

中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包括环保、减贫、教育等方面的努力。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如基层自治、社会组织参与等,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再次,中国特色还体现在文化方面。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认可和欣赏。

最后,中国特色还可以从国际视角来理解。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向。

同时,中国特色也被世界视为一种借鉴和学习的对象,吸引了众多国家来观摩和学习中国的经验。

综上所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就是一个以国际标准为视角评价中国特色的说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方
面等多个层面。

这种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同时也促进了中外交流与合作。

世界看中国

世界看中国

世界看中国2008 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在人们的赞美与喜悦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人们脑海中依然抹不掉今年3月西藏发生骚乱以后西方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与奥运圣火传递在巴黎、伦敦、旧金山等地受到干扰破坏的场景。

许多中国人震惊而愤怒地发现:世界对中国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

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也撰文感慨到:“ 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今年3-4月之间举行的皮尤民意调查印证了在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的差距。

虽然调查发生在西藏事件以后,但仍有7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世界喜欢中国;83%的中国受访者相信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考虑了别国的利益;只有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有负面的效应。

但对其他国家的调查却显示,除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与尼日利亚等国外,其他国家如法国、日本、西班牙、韩国、英国、阿根廷、约旦、埃及等国的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他国的利益;虽然没有几个国家把中国当作敌人,但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大部分受访者都对中国增长的军事实力表示担忧;中国在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和德国等)的受欢迎程度也在2007年-2008年都分别有所下降。

就世界看中国与中国看自己之间的差距,《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裴敏欣博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蓝普顿(David M. Lampton)教授。

天差地别?正如皮尤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国民对国家发展满意度为世界最高。

裴敏欣指出,“中国人普遍认为:第一,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好;第二,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正面的发展;第三,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所起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

”然而,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则“可能负面超过正面”。

裴敏欣总结了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所常常针对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和世界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和世界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反映人民心、中国情、世界观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具有宽广的开放性和世界眼光。

开放性和世界眼光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更鲜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更宽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丰富。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在深刻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郑重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正是基于这些深刻的认识,我们党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以昂扬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察世界大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不能看到有风险、有不利因素,就因噎废食,不敢参与进去。

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以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对此,如果我们认识不清,甚至茫然无知,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难以有新的开拓。

”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过往的44次集体学习中,包括“世界”、“国际”、“海外”等词的主题占40%,由此可以看到中央领导层更加重视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摘编论述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摘编论述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摘编论述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中国的定位和角色在世界舞台上也逐渐提升。

中国在世界眼光中的国际标准定位,正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高点。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现的优势和特色,使其成为一个备受世界瞩目的国家。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特色的高点定位。

首先,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高点定位体现在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重要的国际机构,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积极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减排措施,为全球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逐渐升高。

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重要表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不仅是国际制造业中心,还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已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力量。

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机遇,使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第三,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是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体现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文化、哲学、文学和艺术等。

中国的文化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经久不息,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于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中国的现代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如中华武术、中医以及中国电影等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喜爱。

中国还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了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孙中山的世界眼光——时平访谈

孙中山的世界眼光——时平访谈

失 败 告 终 。孙 中 山 的 眼 光 与 此 前 有 了 很 大 变 化 ,不 是 以 中 国单 向 地 看 世 界 ,而 是 双 向 地 看 ;从 中 国看 世 界 ,还 从 世 界 看 中国 ,这 个 变 化 很 了 不 起 。 既不
是 单 纯 学 习 西 方 ,也 不 是 保 守 自 尊 传 统 ,而 是 从 进
海 洋 强国 最本 质的 东西 应该 是 国民性 问题 。 国 民 性 问 题 包 括 ,海 洋 观 念 、海 权 理 论 、海 洋 战 略
等 ,这强 国 建
设 的 永 固 基 础 。所 以 ,海 洋 强 国 不 仅 有 物 质 层 面 ,
化 论 的 观 点 强 调 适 应 世 界 的 潮 流 ,学 会 在 世 界 先 进
的潮 流 中 拯 救 中 国 、振 兴 中 华 ,建 设 近 代 化 国家 。
这 就 是清 醒 的 、就 是 具 备 了 世 界 的 眼 光 。孙 中 山 的 清 醒 ,在 于 他 不 断 追 求 大潮 的 世 界 眼 光 ,不 断地 求
常有 意 义 ;其 次 ,要 探 讨 内 涵 及 本 质 的 问题 。海 洋
强 国 除 了 与 国家 发 展 的 关 系 外 ,很 重 要 的还 有 与 社 会 、与 全 民的 问题 。海 洋 强 国 与 全 民的 关系 ,这 是
以 往 少 有 触 及 的 ,强 国 离 不 开 群 众 性 、广 泛 性 ,因 为 这 些 应 当 是 海 洋 强 国 的 基础 ,不 是 以 经 济 或 军 事 现在我们提 出 “ 洋振兴 ”以及 “ 洋 强国” 海 海
有 数 千 年 的 时 间 了 ,在 此 过 程 中 ,形 成 了 以 中 国 为 主 的 局 面 ,以 前我 们 是 老 师 ;近 代 之 后 这 个 局 面 被 迫 变 了 ,老 师 转 变 成 学 生 。但 是 中 国 人 还 是 “ 夷 师 之 长 技 ” ,所 渭 中 学 为 体 , 西学 为 用 ,但 实 践 是 以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作者:夏吉宣来源:《对外传播》2012年第04期国际台中外记者寻根之旅团在延安旧址合影近年来,虽然我国外宣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但在国际舆论竞争中,我国外宣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总体不足,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能力不强。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党中央提出了构建覆盖广、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任务。

按照中央要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加快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着力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

目前,每天使用61种语言,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卫星、有线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等平台,对全球累计播出3000多个小时的音视频节目;“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通过母语覆盖全球98%的网民,访问者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页面浏览量达1900万,全球链接“国际在线”的网站数量接近1.5万个;在50多个国家设立了4112个听众俱乐部;在境外建立了15家“广播孔子课堂”,通过受众母语进行国际汉语推广工作;2011年收到来自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地区)的听众来信及电子邮件等反馈323万件。

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的几个关键环节1.创新传播理念对外宣传要强调政治性,准确领会政策口径,圆满完成规定动作;大众传播要遵循规律性,灵活运用报道技巧,精准设计自选动作。

虽然面对节目形式多样化、生产方式多媒体化、传播手段多元化、媒介形态综合化等挑战,但传播的使命没变,仍然是传达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立场;传播的目标没变,仍然是服务各国受众,增进理解和友谊;传播的基本原则也没变,仍然是增强传播的吸引力、感染力,提升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全新传播理念,努力做到在对外报道层面,向世界介绍中国,表达中国立场;在对内报道层面,向中国介绍世界,体现世界眼光;在国际报道层面,从中国的角度向世界报道国际事务,展示人类胸怀。

培养中 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

培养中 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

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中国灵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世界眼光,则意味着具备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以及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样的时代新人,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本国的文化精髓,还能在国际舞台上自信地展现风采,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灵魂,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精神根基。

它包括了仁爱、诚信、正义、勇敢等传统美德,也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价值观念。

这些品质和价值观,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自信的源泉。

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首先是对祖国怀有深厚的热爱之情。

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心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为祖国的困难挑战而忧心。

这种爱国主义情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在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上,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同时,中国灵魂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我们应当熟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形式,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精髓,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然而,仅有中国灵魂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具备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意味着我们要超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制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能够熟练掌握外语,了解国际规则和惯例,善于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他们关注国际时事,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防控等,能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去思考和行动,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我校是一所新办学校。

开创伊始,我们曾发誓要把理想中最好的教育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这里受到最好的教育,获得终身受用的本领。

开校以来,我们以创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育人模式,开拓性的教育精神不断地实践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广阔的学习天地、丰富的校园文化、幸福的校园生活。

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建立一所与现代教育同行、与世界教育接轨的高素质的一流学校。

一、培养育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提出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这一定位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元、开放,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融合。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随之加强,尤其是西方文化随着经济的扩张而增强对其它民族的影响。

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化当作西方化,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把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普世文明看待的态度。

这无疑是对我们中华文明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西方文化价值观将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青少年思想道德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者应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一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意识的教育,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审视世界多元文明,以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多元文化,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2、随着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谁掌握了21世界的教育,谁就拥有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的主动权。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教育随着她的母体——中华民族一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乏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那么就将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学生未来发展30年,国家未来发展300年考虑,应以博大的胸怀,大胆的学习和借鉴经济全球、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需要。

让格局变得更大,要有世界的眼光、跳出地球看地球

让格局变得更大,要有世界的眼光、跳出地球看地球

让格局变得更大,要有世界的眼光、跳出地球看地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最近我们单位的一个战略顾问给我们领导说,让我们提我们中心的发展目标,包含近期目标、长期目标,尽量大胆提,暂时实现不了都没关系,先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去实现它。

突然想到那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也想到那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如果都没有想法,都没有高一点的目标,怎么可能会实现呢?当然这种情况有,但应该很少很少,有的都是那种虽然没有目标,但是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做出努力的人!但是还是有目标的好,这样努力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也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成功!2要有世界的眼光、跳出地球看地球另一个领导说我们要有世界的眼光、跳出地球看地球。

好像通过他这个方法,我来看我们中心,似乎有的东西更清楚了。

其实我在想,不仅仅是我们中心的发展问题,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创业等,如果以更大的格局思考问题,会有更多不同的收获。

其实和同事相处,如果你站在更大的格局思考问题,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小事情了。

3做事要有目的领导说:每个人做每件事,一定要想目的是什么?做完后有没有达到什么效果?是否有可持续性?想想工作中的一些活动、写报告,其实在开始做之前,我们是否都考虑清楚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和目的,做了后有没有去想想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进行复盘、总结。

感觉自己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这个领导虽然认识时间短,但做成了几件让我比较佩服的事情,想想其实从这些对我们的要求中就可以学习。

最近朋友给我说,如果没有目的性和目标,那么纯粹是在浪费生命。

之后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思考。

4做出标杆性项目,打造品牌领导说,我们要做出几个标杆性项目,让大家都知道我们。

其实就是要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作品。

原来不光是个人这样,单位也是一样。

那么回头来想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每年有自己的“标杆性项目“,也就是自己的”作品“吗?在其他想要打造斜杠的领域,自己也有自己的”作品“吗?5学会借力、合作领导说,我们要学会借合作单位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出中国井底,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广西大学EMBA美国游学心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报告中做出了一个惊人预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间为2016年。

这一速度快过人们先前的预想,此前,多数分析师认为美国让出最大经济体地位将在数十年后。

根据这份报告推算结果,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16年从现在的11.2万亿美元上升至19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

美国经济总量将从现在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滑落至17.7%。

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作为广西大学商学院EMBA一期二班的学生, 2011年4月28日,在以上观点在媒体中披露后的一个月,我有幸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广西大学EMBA的美国国际商务学习及考查团.我们一行30人,途经芝加哥/纽约/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城市.历经了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强化学习.参观了几个世界500强企业及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感悟之深很难用言语表达完整.其最强烈的头脑风暴没过于对比中国效率与美国效率之时.
还在中国学习时就听到过班里的同学讲述中国铁路与美国铁路工作效率的区别.用这位同学的话来说,中国3000余公里的铁路干线有6万余工作人员,平均每公里工作人员20有余.美国20000余公里的铁路干线只有两万余员工,平均每公里只有一名.中国企业的臃肿不言而喻.以我们所参观的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固安捷工业品销售集团”为例;我们一行30人,清晨10点到达固安捷集团位于芝加哥城西的一个芝加哥固安捷大卖场.卖场干净整洁,工作人员有条有理,按部就班.完成所有参观内容及学习课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近三十万种产品的超大卖场里,含管理人员在内只有6名工作人员.这样精简的工作团队在中国国内同类企业中简直无法想像.而他们工作的调理性及速度中国同类企业也无法比拟.虽然高科技的管理设备为他们的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但最让人佩服的却是他们发达周密而且充满人文色彩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指引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用心用脑工作,尽一切可能为企业创造出更胜于所有竞争对手的方式方法.并与时俱进时刻修正及改进服务和经营手段.再以“摩托罗拉国际集团”为例,该集团每年用50%以上的经营所得投入到新产品开发和研究上,并花巨资建设产品展
示楼,每年接待数以万计到访的潜在客户(如我们),专业的工作人员(如工程师/销售人员/部门主要负责人甚至集团最高领导)为潜在客户们耐心而详细地介绍集团的热卖产品及即将面世的新产品.还有就是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这个看似并不繁忙的交易大厅里每日滚动着占世界60%的期货交易.很难想像一栋如此普通的楼竟是流通着世界上大部份的食粮的动脉.
所有的这些场景都让我们叹为观止,值得我们深思.每到一处,全体师生都不由自主地全神贯注地用心体会.像海绵一样认真吸收着这些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经验,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丝对自己企业有帮助的知识.
广西大学EMBA班的学员们不是身居要职就是企业主,或深知国家体制或知晓企业运营道理.这次来到美国考查学习,每一个人都对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和这些庞大的全球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体会.虽然以上例子只能非常片面地反映美国极个别的企业发展,却给了我们全体师生一个机会用全新的视角,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中国和自己的企业.可以说,从宏观的角度看,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正适度降速.美国经济GDP目前占到世界的27%左右,而中国GDP总量目前只相当于美国的1/3多一点.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除了一些不可贸易的产品存在差距外,同类产品,中国跟美国的质量差异也很难衡量。

而用我们企业主的眼睛从微观来看,中美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差距仍然相当大.中小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经营手段/体制扶持/市场环境/人员素质/扩张速度/创新能力等都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就以我们在美国西北大学时所学习到的知识为例; 2009年,美国企业中26.4%为跨国企业,生意遍布世界各地.而中国企业具有跨国背景的仅占0.8%.美国企业在创新和推广手段上从不吝啬,不惜用40%---60%的经营所得为这两个领域(部门)服务.而且这样的企业不论大小,比比皆是.这点就已经为美国企业奠定了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而在中国企业中,每年能拿出20%左右的经营所得用于科研创新的企业屈指可数.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多少已经跨出国门?私营企业相信更是寥寥无几!要知道美国人占领的是全球的高科技/高消费/信息及服务市场,做的是全球中高端生意.而中国还在挣扎着挤进这些领域.当然,除了以上例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数据可以说明实际情况.但对于我来说,用5年的时间要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在逻辑上确实有些太过于牵强.
当我们在国内听到各种媒体的报道,看到祖国一天天强大,我们为之兴奋,为之感概.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更应该尽可能为自己创造机会,走出国门,跳
出中国的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看企业,看自己.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修正或完善自己企业内部的短板之处,持之以恒,有节奏地观察和学习新的知识.我相信,祖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的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杨琳
2011年5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