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抗癌药物全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导致的肝脏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其生长快速、转移早、手术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
为此,介入治疗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注入抗癌药物或热疗剂、肝动脉栓塞或栓塞剂等来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治疗效果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生活质量好等优点,治疗后早期疗效明显,直接注射的抗癌药物可以快速到达病变区域,对瘤组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肝动脉栓塞可以有效地降低瘤组织的血供,使瘤组织死亡。
经过介入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二、安全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较为安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局部作用,可避免对全身机能造成影响;用药量控制得当,可避免毒副作用。
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风险。
三、并发症尽管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并不代表无风险。
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等情况,有时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或出现消化道溃疡等并发症。
此时,应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积极处理并发症,及时干预。
四、适用病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适用于肝癌面积较小、数量较少、肝功能较好的患者,以及不适于手术治疗、放疗治疗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适用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医生的综合考虑决定。
总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并发症。
将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介入治疗的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提升生活质量。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 2、不可测量病灶: • CR: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周。 CR: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至少4 • PR: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至少4周。 PR: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至少4 • NC:病情无变化至少4周,肿瘤大小估计 NC:病情无变化至少4
增大不到25%,减少不到50%。 增大不到25%,减少不到50%。 • PD:有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 PD:有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增大≥ 25%。 25%。
• (4) 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
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 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 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 的结论。
•
1994年 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 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 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 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 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 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 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 致的意见。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 致的意见。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 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 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 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 CP、PR、SD、PD。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 CP、PR、SD、PD。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 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 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 发表。
肝癌出现全身转移化疗几次好吗?化疗效果如何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
晚期常常会出现全身转移。
当肝癌出现全身转移时,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是,化疗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并不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化疗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那么,肝癌出现全身转移化疗几次好吗?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肝癌转移通过化疗能抑制原发灶和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破坏患者免疫系统,患者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身体也会变得虚弱。
化疗的次数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好,化疗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是,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化疗的次数应该减少,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化疗的具体方案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化疗的方案应该包括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内容。
在化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饮食、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承受化疗的副作用。
针对化疗的副作用,建议在化疗期间辅助中医药的治疗,以补气益血、健脾和胃为原则,可以改善化疗的副作用,降低化疗的毒性,缓解消化道反应,提升白细胞的数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顺利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另外对于无法耐受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以中医治疗为主,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和谐的治疗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作为一家特色中医肿瘤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秉承“用炎黄医术庇佑炎黄子孙”的大愿,坚持以中医肿瘤治疗为本,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为早、中、晚期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及健康指导,力求帮助癌症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28例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2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
方法:采用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总动脉,造影后超选进入供瘤动脉,依次注入5-氟尿嘧啶(5-FU)1000mg、丝裂霉素(MMC)14mg、卡铂(CBDCA)400mg、吡柔比星(EADM)40mg和碘化油,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全组受益患者27例。
关键词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2年5月~2005年3月本院住院28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2~80岁,平均66岁。
28例病人均为Ⅲ~Ⅳ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 均阳性且22例>400μg/L,6例为200~400μg/L,所有病例均有CT检查,有可测量的病灶和转移灶。
其中巨块型12例,结节型14例,弥漫型2例,有黄疸者6例,腹水者12例,远处转移者11例,消化道出血者2例。
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订的TNM分期标准,Ⅲ期5例,Ⅳa12例,IVb期11例。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常规消毒,经股动脉穿刺,见射血后置入引导钢丝的动脉导管,选择性将导管先端送入肝动脉、肝固有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将导管插入靶血管处,原则上应尽可能超越与瘤体供血无关的分支。
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后,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肿瘤大小,先注入5-FU1000mg、MMC14mg、CBDCA400mg,然后使用超液化碘油与EADM40mg充分混合制成乳剂,用2ml 注射器缓慢灌注并持续跟踪直至推注完毕,使其在瘤体内填塞充分、分布均匀。
弥漫型肝癌者实行部分栓塞。
根据肿块大小、病人耐受程度选择治疗次数。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CT、B超了解肿块大小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参照肝癌诊疗规范。
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总有效率为CR+PR。
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治疗开始至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
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一、乳腺癌指标一、乳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CA-BC-01)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乳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100%意义:治疗前全面评价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说明:1.首次治疗指针对肿瘤开展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不包括为明确诊断或病情而采取的穿刺、活检、检查等诊疗措施。
下同。
2.分期方法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下同。
指标二、乳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CA-BC-02)定义: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乳腺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乳腺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的乳腺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评估病情的规范性。
说明: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符合策略是指符合基本策略1或基本策略2。
基本策略1:(①或②或③)+④+⑤;基本策略2:(①或②或③)+⑥;①乳腺超声;②乳腺X线(钼靶);③乳腺核磁;④胸部CT;⑤腹部超声(或CT或核磁);⑥PET-CT。
指标三、乳腺癌患者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CA-BC-03)定义:首次非手术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非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乳腺癌患者非手术治疗前病理学诊断率=首次非手术治疗前完成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非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数×100%意义:明确病理诊断是肿瘤综合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
说明:本指标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
转移性肝癌可以全身化疗吗?化疗能控制病情吗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肝癌晚期已经转移,治疗难度就更大。
全身化疗是一种治疗肝癌转移的常见方法之一。
那么,转移性肝癌可以全身化疗吗?全身化疗是一种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将化学药物输送到全身,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全身化疗通常针对肝癌的细胞分裂周期,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破坏肿瘤组织。
对于转移性肝癌患者,全身化疗可以通过控制原发癌症和肝部转移病灶的大小、数量和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全身化疗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转移部位和肿瘤分期等因素。
患者需要接受期望的治疗方案,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并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全身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控制肿瘤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
然而,全身化疗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和细胞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不适和副作用。
中医治疗也是一种全身性治疗,立足于患者的整体特点,关注患者内部的阴阳变化,从内部环境的调整入手,坚持以扶正为主,增强患者体内的元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又注重祛邪,通过一些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草药抑制癌细胞的发展,针对患者体内存在的痰凝、血瘀、癌毒等病理基础,进行对症下药,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还可以与化疗相结合,中医认为化疗出现的一些毒副反应,在于患者接受化疗后体内热度过盛,期间配合中医调理,有助于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有效地弥补西医的不足。
三联平衡抗癌理论,是依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袁希福老中医在先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三联平衡”学术理论,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抓住癌症患者的关键病机“虚、瘀、毒”,结合恶性肿瘤不同的治疗阶段,灵活运用扶正和祛邪的策略,兼顾患者局部(肿瘤)和整体(身体状态),短期疗效和长期调养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提高远期疗效的目的。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是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一套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用于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四个方面的评价。
完全缓解是指在治疗结束后,所有的肿瘤病灶都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
部分缓解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有明显缩小,但未达到完全消失的程度。
疾病稳定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疾病进展则是指治疗结束后,肿瘤病灶有明显增大,或者出现了新的病灶。
根据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结合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外,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还对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估治疗方案的优劣,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总的来说,肿瘤WHO疗效评价标准是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准,对临床治疗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科研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一标准,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科研的进步做出贡献。
肝癌综合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肝癌综合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肝癌综合治疗疗效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客观缓解率(ORR):指患者在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消失的比例。
通常使用RECIST标准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四个等级。
2. 疾病控制率(DCR):指患者在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消失的比例,以及疾病稳定的比例。
通常使用RECIST标准进行评估,分为CR、PR、SD和PD四个等级。
3. 生存率:指患者在治疗后存活的时间长度。
通常使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评估,包括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4. 生活质量评估:指患者在治疗后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通常使用EORTC QLQ-C30问卷进行评估。
5. 不良反应评估: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程度和频率。
通常使用CTCAE标准进行评估,分为1-5级,其中1级表示轻微不良反应,5级表示严重不良反应。
肿瘤疗效评价新标准
修正的Ann Arbor分期
X :单个LN或数个融合LN最大直径10cm,腹
部巨大肿块是指单个LN或数个融合LN最大直 径在CT、MRI、淋巴造影、B超10cm,纵隔 巨大肿块是在后前位X片上T5/6水平上胸腔内 径1/3。
E:局限的结外病变是由有病变LN直接有限的播
散至横膈同侧邻近的LN外组织。
肿瘤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 RECIST )
背景
1979年WHO标准 (双径测量) 存在如下问题: • 没有区分可评价和可测量病灶
• 没有明确规定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 数量
• 没有明确PD是涉及单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
• CT、MRI等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 方法广泛应用
• 多年来造成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 差异难以比较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背景
• 1994年起EORTC、美国NCI和加拿大NCI 在回顾WHO标准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 讨论交流。
• 1998年取得一致意见:RECIST采用单径 测量代替双径测量,但保留WHO标准中 的CR、PR、SD、PD。
• 1999年在ASCO和JNCI上发表
RECIST 24
0 4 19 1 17% 4%
Colon
WHO
31
1 6 15 9 23% 29%
RECIST 31
1 5 16 9 21% 29%
Sarcoma
WHO
28
1 4 13 10 18% 36%
RECIST 28
1 5 17 5 21% 18%
Ovary
WHO
45
0 7 19 19 16% 42%
• 肝侵犯:至少二个成像技术证实既不是襄性病 变也不是血管病变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是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患者对化疗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1.肿瘤体积变化: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 等),评估肿瘤体积的变化。
通常,肿瘤体积的缩小被认为是对化疗治疗的正面反应。
2.肿瘤生物标志物:一些特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A-125、PSA等),在化疗治疗期间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疗效。
降低生物标志物水平可能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3.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症状的缓解可能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4.临床评估: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体检和症状评估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例如,肿瘤的可触及性和硬度等特征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5.影像学反应评估标准:使用特定的评估标准,如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来评估肿瘤的缩小、稳定或增大。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评估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6.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提供关于肿瘤活性和代谢的信息,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7.细胞学和组织学评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评估细胞形态、分裂活性等指标,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8.复发与进展: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原有病灶的进展,以及是否发生了复发。
以上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结合使用,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以全面评估肿瘤化疗治疗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疗效评估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3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
2023仓健蕾尼肝癌金病程应用申国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摘要甲磺酸仓伐苔尼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转染重排墓因等靶点的口服醋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该药于2018年9月4日经我国国家药晶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
截至2023年2月,仓伐苔尼已在我国上市4年余,积累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证据。
为了临床上更加台理、高效使用仓伐苔尼,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仓伐苔尼上市前后的临床实践,参考真他抗血筐生咸阳制剂的使用经验,经过多次共同讨论,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仓伐苔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肝肿瘤;仓伐苔尼;肝细胞癌;系统治疗;全程管理;合理应用;安全’性一、概述(-)背景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约50%[ 121H BV感染仍然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尤真是以我国为主的亚洲国家[3 1我国的肝癌与欧美国家及日本在发病特征、发病原因等多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真高高度异质性。
在我国,由于肝癌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切除机会旦进展迅速,导致整体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
药物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冥中靶向药物占据重要地位[41目前我国批准用于肝癌一线治疗方案包括:一线单药治疗(索拉非尼[5-61仓伐苔尼[7 ]和多纳非尼[8 ] i联合治疗(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苔利珠单克隆抗体[91信迪利单克隆抗体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类似饵10l阿帕苔尼联合卡瑞利珠单壳隆抗俐11]拟及FOLFOX4方案[12 1208年,墓于REFLECT的研究结果,仓伐苔尼在我国获批用于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71仓伐苔尼推荐剂量用法:体质量<60kg患者,推荐剂量为8mg(2粒,4mg/粒),口服,每日1次;体质量注60kg患者,推荐剂量为12mg( 3粒,4mg/粒),口服,每日1次。
肿瘤疗效评估新标准-mRECIST标准
谢 谢!
21
2004-RECICLrevised
2008-AASLD/JNCI criteria
2009-modified RECIST 2009-RECIST(revised)
传统RECIST标准已不适用于 肿瘤新疗法的评估
3
传统RECIST标准以最大直径为测量标准
传统RECIST标准以目标病灶最大直径总和(黑色箭 头)作为分级标准3(红色箭头为坏死肿瘤)
17
动脉期增强显影结果与患者生存获益一致
动脉期增强CT显示肿瘤负荷减轻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时间延长
A:第一次射频消融后
B:第二次射频消融后
动脉期增强CT显示,第一次射频消融后1个月,病灶密度降低(A,黑色箭头),但仍存 在增强结节(A,白色箭头),提示仍有存活肿瘤存在;行第二次射频消融后,增强结节 消失(B),提示治疗成功。患者在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为8个月
5.Marius Horger, et al.BMC Cancer 2009, 9:208 6.Maksimovic O,AJR Am J Roentgenol. 2010 Jan;194(1):5-14
6
射频消融术主要引起肿瘤坏死
HCC射频治疗前后:治疗前CT动脉期显示肝脏肿瘤强化 明显,行射频消融术6个月后,CT动脉期肿瘤无强化,提 示完全坏死,但并无明显缩小
12
mRECIST对整体治疗反应的定义
传统RECIST标准以肿瘤最大直径(包括存活肿瘤及坏死区域) 判断疗效,而mRECIST标准以“存活肿瘤”作为评估对象
传统RECIST
mRECIST
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
所有目标病灶动脉期增强显影均消失
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
肺癌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肺癌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一、肿瘤大小变化
1. 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无新的病灶出现,至少维持4周。
2. 部分缓解(PR):至少一个目标病灶的基线最长径缩小≥30%,至少维持4周,且无新的病灶出现。
3. 疾病进展(PD):至少一个目标病灶的基线最长径增加≥20%,或出现新的病灶。
4. 疾病稳定(SD):至少两个目标病灶的基线最长径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二、症状改善
通过化疗,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可能得到改善。
对于无法耐受咳嗽或咳痰的患者,缓解这些症状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
三、生存期延长
化疗可以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生存期的延长通常是通过与未
接受化疗的患者比较得出的。
生存期的长短因个体差异、癌症分期和化疗方案的不同而异。
四、生活质量提高
化疗不仅可以延长生存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通过化疗减轻症状,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五、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估指标。
例如,某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在肺癌患者中可能升高。
化疗后,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能下降,表明化疗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肺癌化疗疗效评估标准包括肿瘤大小变化、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化疗的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肿瘤疗效评估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Recist1.1标准的定义、适用范围、评估指标及具体评估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Recist1.1标准的定义Recist1.1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肿瘤对治疗反应的医学影像评估标准,旨在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后的变化进行客观、量化地评估。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常见肿瘤。
二、适用范围Recist1.1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对于早期肿瘤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影像评估标准,如CT、MRI等。
三、评估指标Recist1.1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肿瘤大小: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测量肿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变化。
根据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可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个等级。
2.淋巴结状况:评估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和数量变化,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治疗效果。
3.病灶数目: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肿瘤是否出现新病灶。
4.临床状况: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疼痛程度、食欲、体力等。
四、评估方法Recist1.1标准采用客观、量化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影像学检查:采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测量肿瘤大小和数量变化。
2.病灶数目记录: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新病灶的出现情况。
3.临床状况评估:采用疼痛评分表、食欲评分表、体力评分表等工具,对患者的疼痛、食欲、体力等状况进行评估。
4.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五、结论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具有客观、量化地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优势。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疗效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指标,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疗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生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客观性是指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准确、可重复的,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只有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评价标准才能够真实反映肿瘤治疗的效果。
其次,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应该是全面的。
肿瘤治疗的效果不仅仅是肿瘤的大小或数量的变化,还包括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质量、身体功能等多个方面。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包括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等多个指标,全面评价肿瘤治疗的效果。
另外,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应该是个体化的。
不同类型的肿瘤、不同阶段的肿瘤、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都会对肿瘤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实现对不同情况的个体化评价。
最后,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应该是动态的。
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的效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能够随着治疗的进展而动态调整,及时反映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客观、全面、个体化、动态是评价标准应具备的特点,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评价标准才能够真实反映肿瘤治疗的效果,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靶向药疗效评价标准
靶向药疗效评价标准
靶向药疗效评价标准通常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变化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后,原有的症状(如疼
痛、乏力、消瘦等)得到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这通常可以初步判断靶向药物有效。
反之,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恶化,则可能说明治疗效果不佳。
2.肿瘤标志物变化: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
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
在靶向治疗期间,如果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肿瘤标志物完全消失的情况,这也可以作为判断靶向药物有效的依据。
3.影像学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或全身PET-CT
等),可以观察肿瘤病灶的大小和数量变化。
如果在进行靶向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较前缩小或者没有增大,这同样可以判断靶向治疗有效。
相反,如果肿瘤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则说明治疗效果不佳。
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调整。
同时,疗效评价的时间点也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如一个月左右)进行评价。
此
外,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疗效评价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进行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其指导。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主要内容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2021 )主要内容第一章基础知识1 •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身体右侧肋骨深部,它的功能十分复杂,像是人体的化工厂,参与糖类、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合成与转化分解,还参与激素代谢转化、药物或其他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解毒过程,同时, 肝脏还具有分泌胆汁、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量、在胚胎时期造血等功能。
2. 肝癌定义原发性肝癌是在肝组织内形成的癌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有危害性的恶性W瘤之一。
根据癌细胞的类型不同,肝癌的类型也不同,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HCC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混合型肝癌(HCC-ICC )。
肝细胞癌是肝癌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占85%-90%以上。
因此,本指南中的"肝癌〃特指肝细胞肝癌。
3. 发病情况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W瘤及第2位W瘤致死病因。
4. 肝癌病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饮食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
4.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2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4.3不良生活方式黄曲霉素与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肝癌的风险。
持续大量饮酒会増加罹患肝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
接触亚硝胺类物质、吸烟、饮用水污染、接触其他致癌化学物质、生活环境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月巴胖和糖尿病等因素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5. 预防措施5.1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5.2抗病毒治疗对于乙型或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减少相关肝损伤,从而阻止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不论是应用核苜(酸)类似物还是干扰素,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
5.3健康饮食注意减少食物储存时间,加强食品的干燥,避免厨房竹木餐具的霉变,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接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吸烟饮酒,维持健康体重,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抗癌药物全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索拉非尼是目前肝癌唯一有效的全身性药物,这是一种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增殖作用,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两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索拉菲尼的安全性,并能将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30%。
索拉非尼的成功修改了癌症治疗的原则。
按照传统的RECIST标准,癌症患者需要减少肿瘤负荷,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但索拉菲尼并不需要。
它增强了致肿瘤进展时间(TTP)作为评价疗效标准的效用,质疑了由于单纯的放射学进展而中断治疗。
然而,肿瘤进展的停止是有限的和不均匀的。
目前迫切需要确定生物标志物或开发功能成像技术,以预测疗效。
如上面所提到的,mRECIST建议评估肿瘤坏死情况(如果存在)和TTP估计疗效的方法需要前瞻性试验的验证。
实际上,影像学上的改变不能直接反应生存率的改变。
TTP 是内容丰富,但它需要加以完善,因为并非所有的肿瘤影像学进展都会导致生存率受损。
肝癌30%存在RAS突变,在研新药RAS抑制剂安卓健针对无药可医的RAS突变肿瘤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初步的有效性,患者不良反应小,正常人服用后皆未对生化值产生影响,说明其可以很好地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生活质量,且该药物对肝脏还有保护作用。
目前正于FDA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在随机对照试验,二线治疗方案brivanib与安慰剂的对比发现患者的TTP得到显著改善,但生存率没有。
临床上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可能会产生误会。
在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对比的试验中,两种的PFS相似,但舒尼替尼的生存率较差。
如果肿瘤负荷,TTP和PFS都是不可靠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发新的工具来确定药物的早期功效。
目前我们使用的预测干预后生存率的数据(从手术到全身治疗)是基于从试验开始到特殊处理这一段时间。
目前没有关于肝癌患者正常的病情进展情况的评价工具。
手术后复发对生存率有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是什么,不得而知。
这就需要大量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治疗方案和联合方案可以超过索拉非尼。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3阶段临床试验在测试舒尼替尼、linifanib、brivanib或索拉非尼与厄洛替尼的组合在二线治疗中的作用。
索拉非尼和化疗或新型方法的组合可以丰富治疗的选择。
高C-met 表达的患者使用tivantinib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目前正在对其应用于2线治疗进行大型3期临床试验。
免疫方法治疗癌症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