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一、概念解释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4、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1第一章 绪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需要: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求得满足需要的动力即动机。
兴趣: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人行为的基本方向。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想)。
情绪过程: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内在的心理现象,也研究人外在的行为反应。
心理学有时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测量和分析来揭示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 :①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②研由联想,分析梦境。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以无意识得形式:①创始人:华生;后期是斯金纳;②研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
对教育的影响:开发了行为矫正技术,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学改①奈塞尔1967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诞生;②采用与人类在某种活动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同,那么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类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个人在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动力性特征,及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个性特征。
气质受生理素质影响较大。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性格则有。
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表现和发展。
3、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应知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构造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经验)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经内省而得到的经验即为意识)(2)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初创立。
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研究意识的组成元素。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基本概念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3)、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4)、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思考题1). 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3).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1、基本概念1)心理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2)气质: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3)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4)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
5)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6)认知风格:也称为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表现为个人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一贯方式,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心理学概念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
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全)
第一章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4、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揭示了因果规律的方法。
第二章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
2、认知学派的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其中(6、7-11、12)为具体运算阶段。
3、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哪些新特点?①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4、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第三章1、学习定义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3、4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联结-认知派的、人本主义。
4、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程序。
5、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6、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7、认知派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提倡发现学习;9、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①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机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生理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类心理现象包括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四方面。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的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人行为的复杂性源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人总是以自己的主观世界去处理各种刺激,然后作出恰当的心理反应。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根据给于的刺激不仅可以预测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根据表现出来的行为推测人的心理活动。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正是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联系,并能动的区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及情绪状态,直到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作用。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心理学是在怎样的哲学背景下产生的?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有哪些?哲学背景:①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
他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做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②经验论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他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高等教育心理学资料(按考纲整理)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具体包括研究来自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和来自高校师生交往系统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是狭义教育心理学当中的一个分支。
2、实验教育学及其代表人物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
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代表人物:德国的莫依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和拉伊,法国的比纳和西蒙。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桑代克从1896年起,就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后来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测量,他在学习的实验与测量研究的资料基础上,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三卷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特点①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②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②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③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学习或行为要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而非刺激与反应的直接的、机械的联系;②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③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仍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与解释原则,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②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而实现的;③强调注意学习的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也强调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第一章绪论1、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复习进程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早节
题型
内容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 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 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 律的科学。
2.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三、简答题
1.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4.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5•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 如何进行调适?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论述如何建立和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早节
题型
内容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
理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二、辨析题
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 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 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 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心理学概念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
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
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
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
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
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简答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研究范围,学科性质,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交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a、学生学习的本质,b、有效教学的特征c、课堂的性质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另版、a。
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b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学习过程和有效教学条件;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考评等。
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任务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
同时,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是一门交叉学科。
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答:①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进行理想注意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②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1)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3)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具有什么意义?(个人感想,临时发挥)3、怎样避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讨厌等消极情绪?(1)强调进步,不求完美,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部分;(2)提供重作难题的机会;(3)课堂环境有序,学生知道该做什么;(4)保证新来的学生一开始就得到所需的支持;4、一位7年级的老师抱怨,我对学生大喊大叫,但他们越来越不像话!对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联结派可做何解释?(笔记,强化)老师想要惩罚,但实际上是强化了不良行为,所以不良行为有所增加。
5、为什么应尽量使用强化,而不使用惩罚来改善学生的行为?(笔记)惩罚的效果是短暂的,并不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而强化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
(惩罚的弊端惩罚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但是,以不愉快刺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会逐渐恢复。
惩罚是不能消除的。
强化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家长对考试好的孩子给予奖励,但奖励也需运用得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
)6、简介联结学习理论。
P91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3.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答:1985年出版的“学习条件与教学论”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分类:语信息。
一…言语信息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
这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②智慧技能。
指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这是关于“怎么办”的能力,能运用语言和数字这良种基本的事物符号处理外界的信息。
③认知策略。
指运用符号对内调控的能力。
即个体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认知过程的能力。
它是学习如何学习。
既是学习的条件,自身又是学习的结果。
④动作技能。
指习得的,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动作能力。
⑤态度。
指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性。
解决“愿不愿”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的问题。
2、教师的自我效能对其教学有何影响;P52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努力会使学生成才,投入精力大。
效能感低的感觉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大,自己影响小。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效能高的教师会总结个方面经验和学习到的有关知识,效能低的不相信自己,难以积累。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效能高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能取得好的效果、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处于烦恼之中,无心教学不能很好完成工作。
3、简述归因理论(内部,外部控制,控制点)P123归因是最早海德,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
他人的影响归于环境(奖励、运气、工作难易)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不负什么责任。
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原因。
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在海德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认为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的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对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效果有一定作用。
4、简述你认为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P130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状惩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
P11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他们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两者的关系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不好,则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也好。
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它们之间还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准确看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P247(一)有关的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专门的知识经验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同时,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的心智技能和任职策略特点也不同于新手。
(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1、习惯定势。
定势是再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问题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情况下,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2、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而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三)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那就有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反之则会增大困难。
(四)酝酿效应。
如果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 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以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五)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启发就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交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