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生命的律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导读]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勇敢。在学习中,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体会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天狗》是极力张扬自我的一首奇诗,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宣泄了内心那激荡不已的感情。

《井》让我们领略了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名义上写井,其实是写人。

《春》真诚地写出了他本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共同感觉的生命的压抑感。

《无题》把死亡放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唤起大家崇高的使命感。

《川江号子》对当时充满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诗坛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异类,有着悲壮的色彩和味道。

天狗

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背景探寻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3.相关知识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传说的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名言警句

郭沫若名言

1.青年需要经受各种锻炼。所谓百炼成钢,在暴风雨中成长,就是这个道理。希望不经过困难、波折、轻而易举地成名,那是不长进的,没出息的幻想。

2.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

3.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5.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天狗》中动词的妙用

《天狗》一诗中,动词的运用也是必须特别留心的。《天狗》一诗一共二十九句,二十九句诗除了六句是“我是……”句之外,剩下的二十三句每句都以动词为其句子的主干。这一特征独立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我们若是将其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对照起来看,则不能不有些惊心动魄的意味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本质上是诗人情感的静态的表达。然而古典诗歌的这一静态特征却被郭沫若破坏了。他的《天狗》一诗,充分体现出了他对动词的新鲜运用。这种运用首先是量上的,全诗二十九句,二十三句以动词为其句子的主干。这种高频率的动词运用,完全打破了古典诗歌所习惯的静态构句规范,在接连不断的“我怎么怎么……”的句式表达中,诗歌因此有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动感。其次是质上的。这首诗的动词选用以“吞”起领,以“爆”字收尾,其间串联了“飞奔”“狂叫”“燃烧”“飞跑”“剥”“食”“吸”“啮”八个动词。这八个动词体现的都是一些极具强度和力度的行为动作,是标准意义上的强力动词,诗人借此所进行的情感表达因此也便富有了气势和力度,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和震慑。除此之外,动词运用上的重复特征也是需要阅读的人给其以特别关注的。短短的二十几句诗,“吞”字用了四次,“狂叫”和“燃烧”各两次,而“飞跑”一词居然用了七次!依修辞学的理论解释,重复是一种加强。本身是一种强力,且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郭沫若在《天狗》一诗里对于力、动态的强调实在是不言而喻了。多用,强力的突出,反复使用动词以及借此体现的对于动态的力的美感追求,使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具有了全新的质素。对于这一变化,朱自清先生作评说:“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郭沫若的诗因此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他给中国诗歌带来了一种极为新鲜的表达,使中国诗歌因此真正具有了一种新时代的新气象,显示出了迥异于传统的新的美学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