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1)如果该深海探测器在未来的某一天来到大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探测,下潜至某一深度处时,处于正上方海面处的科考船用声呐装置向“蛟龙号”发射声波,若从发出至接收到所用时间为 ,则“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
(2)若海面处的大气压为 ,海水密度为 ,则“蛟龙号”下潜至 时,所在位置处的压强为多少;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 ,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 ,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1.
【答案】
C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海市蜃楼B.手影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光照到手上不能继续沿原路向前传播,所以在手的前方出现了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人看到地上的书,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考点】9N:声与能量;92:声音的传播条件;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3)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也是一种波,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B、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故B错误;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考点】HL: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分析】(1)导体和绝缘体都能摩擦带电.(2)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3)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解答】解: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故A正确.B、金属是导体,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错误,C、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C错误;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电子很多,故D错误.故选A.5.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电线上晾衣服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D.【考点】IV:安全用电原则.【分析】(1)不纯净的水是导体;(2)人体是导体,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火线;(3)(4)为了用电的安全,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解答】解:A、不纯净的水是导体,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错;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CD、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故C正确;而D图中开关接在零线上,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上仍然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错误;故选C.6.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曰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考点】CP:电磁感应.【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线的运动时,回路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解答】解:A、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D、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小磁针会发生转动,但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为:明了已知条件、隐含己知条件和干扰已知条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含已知条件的是()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隐含条件为物体受到了1N的作用力,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lm的距离B.利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为光的传播速度为3×l08m/s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隐含的力学条件为物体受力平衡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隐含条件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考点】2Q:物理学方法.【分析】(1)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分析;(2)月球距地球之间,大气层所占的比例很小,认为月球距地球之间是真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解答】解: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这说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J,但无法确定力的大小和距离的长短,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正确;C、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故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持力和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故D正确.故选A.8.四盏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均为110V,将它们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下面四种连接方式中最佳的连接方式为()A.B.C.D.【考点】HS: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分析】①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坏,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②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③灯泡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解答】解:A、当四盏灯泡串联时,具有分压作用,每盏灯两端电压为×220V=55V,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同时一盏灯损坏,其它灯泡都不能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B、当四盏灯并联在220V电路中时,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220V,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会被烧坏不能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两只灯泡先串联再与另两只串联的灯泡并联在220V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都能正常发光.当一盏灯烧坏时,此支路没有电流,与之串联的灯泡不能发光,但另一支路不受影响,另外两只灯泡能够正常发光.故C符合题意;D、两只灯泡先并联再与另两只并联的灯泡串联在220V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都能正常发光.但当某盏灯烧坏时,与之并联的另一盏灯两端电压升高也可能烧坏,造成整个电路断路,另外两只灯泡无法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不守恒B.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从B到C,小球重力势能与动能都减小,转化成弹性勢能【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FU: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在小球下降过程中,在OA段只有重力做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AC段先做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到达C点后,重力势能与动能完全转化为弹性势能.【解答】解:AB、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在OA段,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先增大;在AB段,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增大,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在BC段,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减小,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综上所述,下落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无能量损耗,则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A错误;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由于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C点的弹性形变程度大于B点的弹性程度,所以C 点的弹力大于B点的弹力,即C点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故C错误;D、从B到C,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成弹性勢能,故D正确. 故选BD .10.将一密度均匀的正方体轻轻放入盛满浓盐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 浓盐水溢出;若将该物体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靜止后有64g 煤油溢出(浓盐水密度为1.2×103kg/m 3,煤油密度为0.8×103kg/m 3、水银密度为13.6×103kg/m 3),则( )A .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9:8B .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4:3C .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 3D .若将该物体分别浸没在水银和纯水中,则除重力和浮力外还需施加第三个力方能靜止,静止时这个物体在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第三个力分别是F 1和F 2,则F 1和F 2大小之比为12:7【考点】8O :阿基米德原理;2A :密度的计算;8S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析】(1)由已知排开浓盐水和煤油的质量不同,故在液体中不能都漂浮或悬浮,也不能一个漂浮一个悬浮,只能一个在浓盐水中漂浮,在煤油中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可求;由浮力之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V排之比;(2)物体在浓盐水中漂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的质量,再根据ρ=可求密度; (3)物体在水银和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分析,F 浮=G +F 压,据此可求.【解答】解:A 、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F 1:F 2=m 排1g :m 排2g=72g :64g=9:8,故A 正确;B 、由已知排开浓盐水和煤油的质量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在液体中不能都漂浮或悬浮,也不能一种漂浮一种悬浮,只能一种在浓盐水中漂浮,在煤油中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V 物=V 排油===80cm 3;物体在浓盐水中排开的体积:V 排盐水===60cm 3;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V 排盐水:V 排油=60cm 3:80cm 3=3:4,故B 错误;C 、由B 的分析可知,物体应在浓盐水中漂浮,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G ,m 排g=mg ,m=m 排=72g ,由ρ=可得,ρ===90cm 3=0.9×103kg/m 3,故C 正确;D 、已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 3,物体在水银和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分析,F 浮=G +F 压,V 排=V 物,则物体在水银中收到的压力:F 1=F 压水银=F 浮水银﹣G=F 浮水银﹣mg=ρ水银gV 排﹣mg=13.6×103kg/m 3×10N/kg ×80×10﹣6m3﹣0.072kg ×10N/kg=10.88N ﹣0.72N=10.16N ;物体在水银中收到的压力:F2=F压水=F浮水﹣G=F浮水﹣mg=ρ水gV排﹣mg=1×103kg/m3×10N/kg×80×10﹣6m3﹣0.072kg ×10N/kg=0.8N﹣0.72N=0.08N,则F1和F2大小之比为:F1:F2=10.16N:0.08N=136:1,故D错误.故选A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2.5cm.(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投影仪(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解答】解:(1)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0cm处时,此时物距为25.0cm,像距也为25.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焦距为12.5cm.(2)把蜡烛向左移动5cm,物距变大,则像距应减小,光屏应向左移动可成清晰的像;(3)把蜡烛向右移动5cm,此时的物距为2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答案为:(1)12.5;(2)左;(3)投影仪.12.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3)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故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13.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选填“大”或“小”).(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3)英国科学家牛顿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考点】6N: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分析】(1)要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2)由第(1)问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3)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该实验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解答】解:(1)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2)由(1)现象可知,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定律;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得出来的.故答案为:(1)远;小;(2)匀速直线;(3)牛顿;牛顿第一.14.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起课堂上老师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流比作水流,于是他想:电阻也可以比作是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他还想到水管内部粗糙程度、有无杂物和它的长短粗细都可能导致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不同,因此经过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室有如下表格中的7种电阻丝,则:(1)若要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依次把如图中M、N跟电阻丝A、D(选填导线代号)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电阻大小.(2)若依次把M、N跟电阻丝C、F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的电阻大小,这时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3)在上面的实验中,电阻的大小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的,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小.【考点】IA: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1)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应控制其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同理要想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同;(2)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要研究两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就要控制这两个因素不同,同时也要控制两导线其它因素相同;(3)在此实验装置中,运用转换法,电阻的大小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大小来判断.【解答】解:(1)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选取的电阻丝必须长度相同、材料也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格数据可知,应选A、D两电阻丝;(2)C、F两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分析比较C、F两根金属丝的电阻大小,可探究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3)实验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反映电阻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小.故答案为:(1)A;D;(2)材料;(3)小.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题只写结果不得分)15.如图所示,电阻R1为8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3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考点】IH: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或R3)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解答】解:(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30Ω时,R1与R2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1===1.5A,I2===0.4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路的总电流:I=I1+I2=1.5A+0.4A=1.9A;(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1===1.5A,I3===0.6A,则电路的总电流:I′=I1+I3=1.5A+0.6A=2.1A.答:(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3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1.5A,电路的总电流为1.9A;(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1.5A,电路的总电流为2.1A.16.如图甲所示是大刚同学两手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身体可视为杠杆,如图乙所示,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A点为重心,已知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00N,求:(1)若每只手掌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计算手掌对地面的压强;(2)该同学的质量.【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7T:杠杆的应用.【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求出压力大小,然后利用压强公式求解压强;(2)知道动力臂、阻力臂和动力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该同学的重力,然后利用G=mg求解质量.【解答】解:(1)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00N,则该同学所受支持力为F=2×200N=400N,因为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力为:F压=F=400N,手掌对地面的压强:p===2×104Pa;(2)由杠杆平衡条件:F×L1=G×L2,即400N×1.5m=G×1m,解得该同学的重力:G=600N,则该同学的质量:m===60kg.答:(1)手掌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2)该同学的质量为60kg.17.小王同学自制了一只“热得快”,这只“热得快”是用一根电阻为48.4Ω的电阻丝制成,将它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里使用.求:(1)该“热得快”5min内产生的热量;(2)为了安全.小王同学将一只工作指示灯与电阻串联使用,经测量电阻丝消耗的功率为原来功率的81%,求指示灯的电阻.【考点】JI: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IH:欧姆定律的应用;J9: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分析】(1)热得快属于纯电阻电路,根据Q=W=t计算电热丝产生的热量;(2)根据P=求出R的电功率,从而求出串联电路中R的电功率,根据功率求出电流和电压,利用欧定律求出知识灯的电阻.【解答】解:(1)热得快产生的热量:Q=W=t=×300s=3×105J;(2)热得快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P===1000W,则测量电阻丝消耗的功率为为:P'=P×81%=1000W×81%=810W;根据P=I2R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A;电路的总电阻为:R'===53.8Ω;指示灯的电阻为:R指示灯=R'﹣R=53.8Ω﹣48.4Ω=5.4Ω.答:(1)该“热得快”5min内产生的热量为3×105J;(2)指示灯的电阻为5.4Ω.18.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钢的密度为7.9×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求:(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2)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考点】2J: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分析】(1)已知合金构件的质量与体积,利用ρ=求解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2)根据合金中铝的质量加上钢的质量等于总质量,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结合密度公式列出等式,联立求解铝的质量,然后计算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解答】解:。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海市蜃楼B.手影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5.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电线上晾衣服 C. D.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6.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曰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7.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为:明了已知条件、隐含己知条件和干扰已知条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含已知条件的是()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隐含条件为物体受到了1N的作用力,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lm的距离B.利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为光的传播速度为3×l08m/s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隐含的力学条件为物体受力平衡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隐含条件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8.四盏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均为110V,将它们接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下面四种连接方式中最佳的连接方式为()A.B.C.D.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不守恒B.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C.到达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从B到C,小球重力势能与动能都减小,转化成弹性势能10.将一密度均匀的正方体轻轻放入盛满浓盐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浓盐水溢出;若将该物体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靜止后有64g煤油溢出(浓盐水密度为1.2×103kg/m3,煤油密度为0.8×103kg/m3、水银密度为13.6×103kg/m3),则()A.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9:8B.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4:3C.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3D.若将该物体分别浸没在水银和纯水中,则除重力和浮力外还需施加第三个力方能靜止,静止时这个物体在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第三个力分别是F1和F2,则F1和F2大小之比为12:7二、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12.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13.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选填“大”或“小”).(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3)英国科学家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定律.14.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起课堂上老师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流比作水流,于是他想:电阻也可以比作是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他还想到水管内部粗糙程度、有无杂物和它的长短粗细都可能导致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不同,因此经过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室有如下表格中的7种电阻丝,则: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材料锰铜钨镍铬锰铜钨锰铜镍铬(1)若要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依次把如图中M、N跟电阻丝、(选填导线代号)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电阻大小.(2)若依次把M、N跟电阻丝C、F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的电阻大小,这时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的关系.(3)在上面的实验中,电阻的大小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的,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题只写结果不得分)15.如图所示,电阻R1为8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3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16.如图甲所示是大刚同学两手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身体可视为杠杆,如图乙所示,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A点为重心,已知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00N,求:(1)若每只手掌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计算手掌对地面的压强;(2)该同学的质量.17.小王同学自制了一只“热得快”,这只“热得快”是用一根电阻为48.4Ω的电阻丝制成,将它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里使用.求:(1)该“热得快”5min内产生的热量;(2)为了安全.小王同学将一只工作指示灯与电阻串联使用,经测量电阻丝消耗的功率为原来功率的81%,求指示灯的电阻.18.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钢的密度为7.9×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求:(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2)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四、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19和20每小题4分,21和22题每题6分,共20分)19.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镜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m,该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20.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精心设计的一种机械,高处的水通过左侧的管道向下流动,水流冲击叶片,叶片的转动带动砂轮转动,就可以打磨需要的工件,同时带动右侧的抽水器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继续向下流动,从而永不停歇.你认为这种机械是否能够一直工作下去,请说明原因.21.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蛟龙号”深海探测器,目标探测深度11000m,该深海探测器的全重为28t.(1)如果该深海探测器在未来的某一天来到大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探测,下潜至某一深度处时,处于正上方海面处的科考船用声呐装置向“蛟龙号”发射声波,若从发出至接收到所用时间为12s,则“蛟龙号”的实际下潜深度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2)若海面处的大气压为l.0×105Pa,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则“蛟龙号”下潜至11000m时,所在位置处的压强为多少;(3)若(1)问中“蛟龙号”处于悬浮状态,“蛟龙号”除空气仓部分的平均密度为7.0×103kg/m3,试计算“蛟龙号”空气仓的体积(空气仓中的空气质量不计).22.如图甲所示,电阻R1=3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60Ω,电源两端电压为6V.(1)电路连接中,S应处于断开状态,R2的滑动触头P应滑至(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或“任意位置”);(2)计算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3)通过计算推导电阻R2电功率与电流的正确函数关系式,并在图乙中画出电阻R2电功率与电流变化的函数图象(自己按需求填写最小分度值,并标出特殊点的数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答案】C.【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两个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本卷g=10N/kg)1.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会放热.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2.(2分)(2017?呼和浩特)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D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一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反射与折射在法线的同一侧,注意会作图和识图.3.(2分)(2017?呼和浩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零线之间D.安全用电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考点:电流的方向;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安全用电原则.专题:电流和电路;电与热、生活用电;电动机、磁生电.分析: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改进的实验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可以转动,电动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安全用电原则有: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用湿手靠近带电体等.解答:解:A、规定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故A错误;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为用电安全,开关应该安装在火线上,并且与用电器串联;D、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的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流的方向、发电机的原理及安全用电原则,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4.(2分)(2017?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③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叙述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响度与音调的区别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知识的综合题.5.(2分)(2017?呼和浩特)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正确;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错误;C、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 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谁是参照物时,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6.(2分)(2017?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1.5m后停了下来.则()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的作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同,与物体的速度的方向无关;停止用力,运动物体不一定就会停止下来,而是由于惯性还可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平衡力.解答:解: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压力是物体对地面施加的力,两个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故A错误;B、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错误;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平衡力,故C正确;D、撤去拉力后,物体受到摩擦力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重点掌握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和不同,注意等大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不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记住平衡力的特征是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够相互抵消.7.(2分)(2017?呼和浩特)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A.U It B.I2RtC.D.前面三个都可以()t考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根据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分析答题;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解答:解: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用这个公式:Q=I2Rt,即焦耳定律来计算;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8.(2分)(2017?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本题要看清图示的意义,中间的刻线相当于刻度尺或坐标系,显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对比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会发现物体的运动规律:下面的物体匀速运动,上面的物体匀加速运动.由于曝光时间是相同的,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依据匀速或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就可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其中利用了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解答:解: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匀变速规律的考察是很灵活的,学生要善于在新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难点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的选择,利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是最简单的.9.(3分)(2017?呼和浩特)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在a到d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专题: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此题要依据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2)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3)运动状态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A正确;。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 密★启用前 本试卷 g = 10 N / kg 。

__ _ __ _号 卷 __ 生 _ 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

下列判断 __ 上B .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__ _ __ __ 姓 __ _ 答__《 __ __ 题3.关于 D .在-------------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7 年中考试卷物理A .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 .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5.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__得 0 分;第 9、10 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__0 分) __ __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 考__ 中正确的是 __ __( ) _ _ A .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_ __ _ D .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_ _ _ _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名 __本试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此--------------------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22 分。

第 1~8 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选对得 2 分,选错理原理。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 魏• ----------------------------------------C .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 )-------------------- ( )A B C D6.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

例如 1825 年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一、选择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木工检查木B.演员对镜练习 C.用放大镜 D.阳光穿过树林料是否平直观察指纹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凝固现象3、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4、关于“电与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磁场的方向总是从N极指向S极C.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D.地球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5、小椿同学设计了一种照明电路,其设计要求是: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才能发光,只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都不能发光。

下面四幅电路图中,既符合上述要求,又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 BC D6、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

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7、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一不小心就易出错,下列关系出了错误的是A.1m/s = 3.6 km/hB.1Pa =1N/m2 C.1 W = 1 J·s D.1L = 1×103cm38、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A.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C.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D.导体电阻的大小,可以用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研究质量一定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B.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上的建筑物是静止的C.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1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中点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不变C.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变小D.定值电阻R1的功率变小11、小杨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画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7·澄迈模拟) 下列物品中,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A . 移动电话(手机)B . “B超”检测仪C . 电饭锅D . 固定电话2.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 凡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 凡是敲鼓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 . 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3. (2分) (2016八·利川月考)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 . “晶莹的露”升华现象C .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 .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4. (2分)(2017·仙居模拟) 下列各图与图示说明相符的是()A . 小磁针静止时指向B . 光透过均匀玻璃砖C . 该滑轮组最省力绕法D . 家庭电路电灯接法5. (2分)(2017·延庆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 .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 . 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6. (2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 . 用吸管吸饮料B . 两船不能高速并排行驶C .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D . 护士将注射器针管中的药液注入人体7. (2分)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均为()A . 0.5sB . 2sC . 3sD . 5s8. (2分) (2017九上·简阳期中)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灯泡甲比灯泡乙亮.在该电路中,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判断正确的是()A . I甲=I乙B . U甲<U乙C . R甲=R乙D . 以上都不对9. (2分)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A .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 . 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10. (2分)(2012·南京)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 .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浮力变大B . 匀速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C . 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D . 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非选择题 (共10题;共40分)11. (3分) (2015八下·大安期中) 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在推他,他自己也会后退.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12. (3分)(2018·福州模拟) 如图所示,木块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请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017呼和浩特市中考理综试题

2017呼和浩特市中考理综试题

A. 海水晒盐
B. 食物腐败
C. 汽油挥发
D. 石油分馏
2.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
C.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写化学式)。此流程中涉及
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 学 物 理 试 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
化 学 物 理 试 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
三 、实 验 题 (本 题 包 括 2 个 小 题 ,共 10 分 ) 15.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B. KMnO4 和 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 Fe2+ 和 Fe3+ 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B 除去 KCl中混有的少量 KClO3 C 鉴别化肥 NH4Cl和(NH4)2SO4 D 除去 N2 中混有的少量 O2
取 样 ,加 二 氧 化 锰 ,充 分 加 热 取 样 ,加 熟 石 灰 ,研 磨 通过灼热的铜网
10.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Fe、FeO、CuO 和 C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
量的稀硫酸,待充分 反 应 后 过 滤,得 到 滤 液 和 滤 渣,在 滤 液 中 插 入 一 根 洁 净 的 铁 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Fe
B. 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 CuO
8. 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 成 两 个 实 验,甲 实 验 为 除 去 粗 盐 中 难 溶 性 的 杂 质,乙 实 验 为 配 制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 10% 的 氯 化 钠 溶 液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试卷物理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本试卷10 N/kgg=。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2分。

第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第9、10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手影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5.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 B C D6.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

例如1825年日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

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

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7.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为:明了已知条件、隐含己知条件和干扰已知条件。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试卷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2.【答案】B【解析】A.海市蜃楼是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光照到手上不能继续沿原路向前传播,所以在手的前方出现了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B符合题意;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C不符合题意;D.人看到地上的书,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3.【答案】B【解析】A.声也是一种波,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B.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故B错误;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4.【答案】A【解析】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故A正确。

B.金属是导体,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错误,C.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C错误;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电子很多,故D错误。

【考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5.【答案】C【解析】A.不纯净的水是导体,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错;B.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CD.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故C正确;而D图中开关接在零线上,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上仍然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错误;(3)投影仪【解析】(1)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0cm处时,此时物距为25.0cm,像距也为25.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焦距为12.5cm。

【中考真题】201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物理真题试卷A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1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物理真题试卷A卷(附答案)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能表可以直接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仪器,故A错误;
B.空气开关起到保险丝作用,不可以用铜丝、铁丝等导线来代替,否则当电路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无法切断,不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故B错误。
C.三孔插座正中间的插孔与地线相连,故C正确;
D.漏电保护器用于当用电器出现漏电时时,将电流导入大地,故D错误。
综上所述0~5min内的速度最大。
故选A。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热水壶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实验装置,有电源,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故B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装置,无电源,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继电器的主要部件是电磁铁,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1)0~30min,电饭煲产生的总热量是多少?
(2)S和S1均闭合时,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3)该电饭煲在不同电压下,从开始工作到S1第一次自动断开产生的热量始终相同。求:当实际电压为200V时,从开始工作到S1第一次自动断开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10元纸质人民币长约14cm,故A符合题意;
C.是密度小的绝缘体D.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13.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了能源的国际合作。关于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B.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C.地热能、电能是二次能源
D.我国已建成了利用核聚变发电的核电站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2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1,分值:2分)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答案】C.【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故选C。

【知识点】物态变化液化凝华2.(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2,分值:2分)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海市蜃楼B.手影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答案】B.【解析】海市蜃楼是光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偏折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手影是光照到手上不能继续沿原路向前传播,所以在手的前方出现了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人看到地上的书,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3.(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3,分值: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答案】B。

【解析】声也是一种波,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若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人们就听不到,故B错误;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与能量减弱噪声的基本途径4.(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4,分值:2分)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答案】A.【解析】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不容易导电,但能带电,故A正确;金属是导体,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错误;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C错误;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但电子很多,故D 错误。

故选A。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5,分值:2分)下列四幅图中连接或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电线上晾衣服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D.【答案】C.【解析】不纯净的水是导体,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错;小孩用手指直接插入插座的孔内,若接触火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能切断火线,故C正确;而D图中开关接在零线上,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上仍然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错误;故选C。

【知识点】家庭电路安全用电6.(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6,分值:2分)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令人惋惜的遗憾.例如1825年曰内瓦年轻物理学家科拉顿一个人在研究电磁现象时,其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示意图如图乙.为避免磁铁的磁场对小磁针的作用,把实验装置放在两个房间,在右边房间里把磁铁反复插入线圈,然后科拉顿跑到左边房间里观察,结果没有看到小磁针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电磁感应现象B.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C.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线圈中没有产生电流,所以看不到小磁针偏转D.科拉顿没看到小磁针偏转,是因为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答案】D.【解析】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通电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将磁铁放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因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小磁针会发生转动,但当他切割完磁感线再跑到另一个房间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已经消失,所以小磁针也停止偏转,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电磁感应7.(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7,分值:2分)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分为:明了已知条件、隐含己知条件和干扰已知条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含已知条件的是()A.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隐含条件为物体受到了1N的作用力,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lm的距离B.利用激光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为光的传播速度为3×l08m/s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隐含的力学条件为物体受力平衡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隐含条件是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答案】A。

【解析】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J的功,这说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J,但无法确定力的大小和距离的长短,故A错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正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故C正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支持力和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30N的支持力,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30N,故D正确。

故选A。

【知识点】功光速平衡力8.(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8,分值:2分)四盏完全相同的灯泡,额定电压均为110V,将它们接在220V 的照明电路中,下面四种连接方式中最佳的连接方式为()A.B.C.D.【答案】C.【解析】当四盏灯泡串联时,具有分压作用,每盏灯两端电压为1220554V V⨯=,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同时一盏灯损坏,其它灯泡都不能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当四盏灯并联在220V 电路中时,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220V,而额定电压是110V,所以灯泡会被烧坏不能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两只灯泡先串联再与另两只串联的灯泡并联在220V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都能正常发光.当一盏灯烧坏时,此支路没有电流,与之串联的灯泡不能发光,但另一支路不受影响,另外两只灯泡能够正常发光.故C符合题意;两只灯泡先并联再与另两只并联的灯泡串联在220V 电路两端,因为电阻串联具有分压作用,所以每盏灯两端实际电压都是110V ,都能正常发光.但当某盏灯烧坏时,与之并联的另一盏灯两端电压升高也可能烧坏,造成整个电路断路,另外两只灯泡无法发光.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知识点】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9,分值: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与A 点等高处、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到达与B 点等高处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与C 点等高处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不守恒B .下落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C .到达C 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 .从B 到C ,小球重力势能与动能都减小,转化成弹性势能【答案】BD.【解析】AB 、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在OA 段,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先增大;在AB 段,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增大,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在BC 段,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减小,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综上所述,下落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无能量损耗,则小球与弹簧机械能守恒,故B 正确,A 错误;到达C 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由于在B 点时重力等于弹力,C 点的弹性形变程度大于B 点的弹性程度,所以C 点的弹力大于B 点的弹力,即C 点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故C 错误;从B 到C ,高度减小,小球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成弹性勢能,故D 正确。

故选BD 。

【知识点】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10.(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题号:10,分值:3分)将一密度均匀的正方体轻轻放入盛满浓盐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 浓盐水溢出;若将该物体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靜止后有64g 煤油溢出(浓盐水密度为1.2×103kg/m 3,煤油密度为0.8×103kg/m 3、水银密度为13.6×103kg/m 3),则( )A .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9:8B .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为4:3C .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 3D .若将该物体分别浸没在水银和纯水中,则除重力和浮力外还需施加第三个力方能靜止,静止时这个物体在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第三个力分别是F 1和F 2,则F 1和F 2大小之比为12:7【答案】AC 。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该物体前后两次所受浮力之比为:F 1:F 2=m 排1g :m 排2g=72g :64g=9:8,故A 正确;由已知排开浓盐水和煤油的质量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在液体中不能都漂浮或悬浮,也不能一种漂浮一种悬浮,只能一种在浓盐水中漂浮,在煤油中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3364===800.8/m g V V cm g cm ρ=排油物排油;物体在浓盐水中排开的体积:3372==601.2/m g V cm g cmρ=盐水排盐水盐水; 该物体前后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比:V 排盐水:V 排油=60cm 3:80cm 3=3:4,故B 错误;由B 的分析可知,物体应在浓盐水中漂浮,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G ,m 排g=mg ,m=m 排=72g ,由mVρ=可得,3333720.9/0.910/80m gg cm kg mV cmρ====⨯,故C正确;已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3,物体在水银和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力分析,F浮=G+F压,V排=V物,则物体在水银中收到的压力:F1=F压水银=F浮水银﹣G=F浮水银﹣mg=ρ水银gV排﹣mg=13.6×103kg/m3×10N/kg×80×10﹣6m3﹣0.072kg×10N/kg=10.88N﹣0.72N=10.16N;物体在水银中收到的压力:F2=F压水=F浮水﹣G=F浮水﹣mg=ρ水gV排﹣mg=1×103kg/m3×10N/kg×80×10﹣6m3﹣0.072kg×10N/kg=0.8N﹣0.72N=0.08N,则F1和F2大小之比为:F1:F2=10.16N:0.08N=136:1,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