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GMP(完整资料).doc
医疗器械GMP
医疗器械GMP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或缓解疾病等医疗目的的器械、装置、材料或其他物品。
它们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其中,医疗器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便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
GMP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旨在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确保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GMP包含了一系列规范、程序和指南,涵盖了从设备和设施到人员及操作的各个方面。
它要求生产厂商在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和规定,以确保所生产的医疗器械符合良好的质量标准。
首先,医疗器械GMP要求生产企业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和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质量保证部门、质量控制实验室和质量审计机构,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生产企业还需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用于规范生产和质量控制活动。
这些程序应涵盖从原材料的采购、仓储、生产过程的控制,到最终产品的包装、存放和配送等各个环节。
其次,医疗器械GMP要求生产企业建立适当的设备和设施,以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和操作的安全性。
这包括建立和维护适宜的生产场所,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可靠性,并制定规范的设备维护计划和紧急维修措施。
生产企业还需确保经过洁净操作的医疗器械不受交叉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的污染。
此外,医疗器械GMP要求生产企业建立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生产企业必须确保员工具备适当的技术和知识背景,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此外,生产企业还需建立并遵守适用的人员规范,包括入职和培训记录、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及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最后,医疗器械GMP要求生产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
生产企业必须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合格性和准确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和风险,以及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3、 GMP文本框架
医疗器械GMP由以下部分组成: (1).“总则”:是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企业
生产条件和企业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总体要求; (2).“实施指南”:是针对某一大类医疗器械
制订的实施要求。根据其质量体系特点和产品风险 程度的不同,按照不同类别分别制定; (3)“检查指南”:为规范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的GMP现场检查,严格审查程序和要求,配合“实施 指南”制定相应类别医疗器械GMP“检查指南”,包 括现场检查项目、评定标准和要求等内容;
16、 *检查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 用气是否有净化处理装置;
17、 *检查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工艺 用气是否经过验证并进行控制
18、*是否建立洁净室(区)监测的规定; 19、*检查记录,洁净室(区)是否按规定
的检(监)测频次进行监测;
20、*检查记录,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操作 人员是否每年体检至少一次;
23、*文件发布前是否经指定部门的评审 和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器械 产品
第五章 设计和开发(3项)
24、*是否制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准则, 并将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25、*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包括: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是否符合医
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2)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
(3)透析和采、输血器具、体外循环血路;
(4)人工晶体、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内导管及支 架。
(5)骨科植入物(外科植入物关节假体,金属直 型、异型接骨板,金属接骨、矫形钉,金属矫形用 棒,髓内针、骨针,脊柱内固定器材)。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总则
全文共十三章六十八条
三、我国制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的必要性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1. 简介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一种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领域的GMP标准包括各种要求和规范,旨在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2. GMP的起源和发展GMP最初起源于药品行业,旨在提供制造药品的质量管理标准。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GMP标准也逐渐应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医疗器械行业对产品质量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GMP标准,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管和检查。
3. GMP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的目标是确保医疗器械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管理的标准,并最终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医疗器械。
GMP的原则包括:•质量意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确保所有员工都具备质量意识,严格遵守GMP标准,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系统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质量管理手册、文件控制、变更管理等,并进行定期审核和改进。
•设备设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确保设备设施满足GMP标准的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原材料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采购、验收和存储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包括生产计划、操作规程、记录可追溯性等。
•检验和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检验和验证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不良事件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及时处理和报告不良事件,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GMP的应用范围医疗器械质量体系GMP适用于各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包括设备制造、包装、标签、存储、运输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GMP标准和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根据本国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医疗器械GMP
医疗器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材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材生产质量管理,依据《医疗器材监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 号)、《医疗器材生产监察管理方法》(国家食品药品监察管理总局令第7 号),拟订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材生产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医疗器材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该恪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公司应该依据本规范的要求,联合产品特色,成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材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系统,并保证其有效运转。
第四条公司应该将风险管理贯串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纳的举措应该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公司应该成立与医疗器材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第六条公司负责人是医疗器材产质量量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执行以下职责:(一)组织拟订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二)保证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转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备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行管理评审,按期对证量管理系统运转状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良;(四)依据法律、法例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公司负责人应该确立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成立、实行并保持质量管理系统,报告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转状况和改良需求,提升职工知足法例、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该熟习医疗器材有关法律法例,拥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质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办理。
第九条公司应该装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拥有相应的质量查验机构或许专职查验人员。
第十条从事影响产质量量工作的人员,应该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拥有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质操作技术。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质量量工作的人员,公司应该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成立健康档案。
第三章厂房与设备第十二条厂房与设备应该切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协助区的整体布局应该合理,不得相互阻碍。
医疗器械GMP
四、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均应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例如:无菌敷料、自然腔道的导管、气管插管、无菌保存器具和、其他标称为无菌的器具等)
五、与无菌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装材料,其生产环境洁净度级别的设置宜遵循与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则,使初包装材料的质量满足所包装无菌医疗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应在不低于300,000洁净室(区)内生产。(部分需要而达不到100000及以上洁净度要求生产的内包装材料,企业采购以后要进行必要的清理、灭菌、验证处理)。
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2、 工作环境:
一、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中应当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
二、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内及需要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洁净区内进行后续加工(如灌装封等)的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例如:血管支架、封堵器、起搏电极、人工血管、血管内导管、支架输送系统等等)。
六、对于有要求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工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应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例如:源自动物组织的产品封装、血袋的灌装等)
按产品确定车间要求,对车间进行升级改造。请有咨质的单位进行车间规划,并请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
3、 设备:
核查公司的生产检验设备是否符合产品的要求,对不符合的更新升级改造或购置。
医疗器械gmp规范
医疗器械gmp规范医疗器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产规范)是指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GMP规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施与设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适宜的场地、设施和设备,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生产设备应当满足技术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状态和适当的保养维护,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原材料的管理: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原材料供应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符合规定,并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和记录。
3. 生产过程控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建立并执行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所有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包括设定工艺参数、工艺验证、生产记录的保存等。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4. 产品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并执行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采取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
同时,应建立并保持合适的检测设备和设施,并确保人员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记录和文档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规范的记录和文档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
包括原材料的可追溯性、生产工艺的执行记录、质量检测结果的记录等。
同时,应对相关的记录和文档进行审查和审批,确保其真实、完整和准确。
医疗器械GMP规范的实施,对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规范的生产过程,才能确保医疗器械在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医疗器械GMP规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市场声誉。
医疗器械GMP(完整资料).doc
医疗器械GMP(完整资料).doc【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器械GMP)
➢ 无菌医疗器械企业: 在上海、浙江、广东 、陕西4个省(市)31家生产企业试点 。 ➢ 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 在北京、天津、江 苏、四川4个省(市)20家生产企业试点 。
(三)试点组织
➢本次试点工作由国家局医疗器械司具体负 责, 组织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和有关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 对试点企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试点
在正式颁布医疗器械GMP之前, 先期进 行试点。
(一)试点品种
血袋、输液器、输注泵、血浆分离器、骨科 植入材料、心脏起搏器、产包、导管(中心 静脉导管、球囊导管、造影导管)、宫内节 育器、羟基磷灰石植入材料等10类品种
(二)试点地区
➢ 全国无菌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1100家,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21家, 全 国有 ➢ 28个省市生产。植入性器械生产企业179 ➢ 家, 有21个省市生产。同时生产无菌和植 入性医疗器械企业61家。选择试点企业, 根 据产品风险程度、生产企业水平高低、有代 表性的企业和一般企业、发达地区与西部地 区统筹考虑进行选择。
。
➢ 针对植入性医疗器械: ➢“一般缺陷”大于23% ,为“不通过”。
检查结果
➢ 对生产企业试点检查后, 制定统一的试点 检查结果记录和相关表格, 出具检查意见。
其他说明
➢ 试点检查合格的企业, 2年内申报产品 注册和换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时, 一般可不再重复进行现场检查。 ➢ 对发现质量及其他问题的产品, 可随时 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生产企业是责任主体。实施《规范》, 提升 产品品质, 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 也是社会责 任的体现, 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个有效手段 。
( 四 ) 法规定位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是法 规要求, 是对医疗器械产品准入和生产企业 运行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质 量管理体系规范要求列为重要课题之一
医疗器械GMP精选全文
平,适应国际规则,使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标准与国际接 轨,是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立足于本土,积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第八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 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 操作技能。
第九条 生产企业应当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 的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仓 储场地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应 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四章 文件和记录
第十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 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的文件应当包括质量 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规范要求编制 的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采购产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时,采购产品的 要求不得低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生产企业应当根据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和最终产 品的影响,确定对供方和采购的产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当产品 委托生产时,委托方和受托方应当满足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有关法 规的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对供方满足其采购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制定对供方 进行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生产企业应当保持评价结果和评价过程的记录。 第二十七条 采购信息应当清楚地表述采购产品的要求,包括采购产品 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范、图样,必要时包括过程要求、人 员资格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内容。 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可追溯性要求的范围和程度,保持相关的采购信息。 第二十八条 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以确保其满 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并保持记录。
医疗器械GMP(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讲解
• 第十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 实际操作技能。
• 第十一条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 融入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 体现医疗器械产品风险管理要求; • 体现医疗器械临床调查要求。
GMP规范与ISO13485的区别
区别 载体 使用范
GMP规范
国际标准
部门法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第二十条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生产设备应 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 应的操作记录。
•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 规程。
国内外各种类型医疗器械生产企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业
推荐执行(出口必备)
必须执行
采取第三方认证形式
第三方行政执法检查
获取认证标志 单纯标准文件
规范生产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水 平,保障用械安全有效
规范+细则+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第64号公告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2014年12月29日发布)
调地发展。
实施GMP 的意义
• 实施GMP使医疗器械行业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 实施GMP已走向法制化轨道,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先决挑战。 • 实施GMP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是医疗器械国际贸易中的质
医疗器械GMP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与协作, 确保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 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 题,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 有效运行。
生产过程控制与监督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 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确保医 疗器械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医疗器械GMP医疗器 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 录
• 引言 • GMP概述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医疗器械GMP实施要点 • 医疗器械GMP检查与评估 • 医疗器械GMP实施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GMP,确保医疗器械生产过 程中的质量控制,降低医疗器械使用 风险,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实施GMP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 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生产管理
质量管理
人员管理
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
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生 产管理体系,包括生产 计划、生产调度、生产 现场管理等方面,确保 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 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 策划、质量控制、质量 保证等方面,确保产品 的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 标准的要求。
系的有效运行。
配备足够数量且具备相应资质和 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确保医疗器械生产全过程的质
量控制。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 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
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 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医疗器械生 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医疗器械GMP讲解
医疗器械GMP讲解医疗器械GMP(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中,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合理组织、科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的总称。
医疗器械GMP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设备设施与环境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保证生产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相关要求,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人员素质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配备合格的生产人员,包括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等,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正确操作和管理医疗器械生产的能力。
3.质量控制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检测和质量评估等工作,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原材料和辅料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和辅料,确保其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和记录。
5.生产过程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建立生产操作规范,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6.文档管理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文档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工作指导书、工艺文件、质量记录等,确保质量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医疗器械GMP的实施和认证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至关重要,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同时,医疗器械GMP的实施也能够有效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中国,医疗器械GMP的实施和管理主要遵循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通过申请并通过相关的认证机构的审核,获取GMP认证标志,以证明自己符合医疗器械GMP的要求。
总之,医疗器械GMP是保障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它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疗器械GMP
《规范》与药品GMP的比较
设计与开发、不合格品控制、分析和改 进等与药品GMP不同。 药品GMP对硬件要求严格,医疗器械《规 范》对无菌医疗器械,包括无菌植入性医疗 器械在硬件方面提出较高要求。针对其他机 电类、材料类有源、无源医疗器械,将根据 器械本身生产特点制定。
试点
在正式颁布医疗器械GMP之前,先期进行 试点。
7、检查员要勤正廉洁,实事求是,首先学习 吃透《规范》的真正含义和内容。 8、在试点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反 馈。
对检查条款的把握 1、把握原则,避免教条 2、要害问题、实质问题要抓住 3、是不是缺陷要搞清 4、适用条款要准确
对生产企业 试点工作是企业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 我提高的有利时机,企业应做好自查,认 真整改,切忌表面化。要注重实效,真正 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生产企业是责任主体。实施《规范》,提 升产品品质,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也是 社会责任的体现,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个 有效手段。
法规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美国
21CFR820(QSR: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 又称cGMP:以ISO 13485:1996为基础。
日本 药事法将医疗器械GMP作为核发行政许 可事项的要求
欧盟
三个医疗器械指令均对质量体系做出要求 □MDD:医疗器械指令 □IVDD:体外诊断试剂指令 □AIMDD :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指令
3、设计开发更改,规范第二十三条增加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产品功能的改变可 能 影响到产品安全、有效性时,应符合相关法 规的要求。
4、规范第三十九条,增加了应符合10号令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 定》。
5、规范第四十九条,为是结合我国法规增加
医疗器械GMP规范
医疗器械GMP规范医疗器械GMP规范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良好生产规范的缩写,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1.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文档管理体系等。
这些管理体系应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能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原料和辅料的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原料和辅料的接收检验、贮存和使用等。
只有确保原料和辅料的质量和安全,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生产工艺的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医疗器械的制造过程能达到预期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生产工艺应包括制造工艺、装配工艺、包装工艺等,每个工艺都应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设备和仪器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校验、维护和保养等。
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设备和仪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5.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检测、质量把关和质量记录等。
所有的操作和记录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以便随时能够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情况。
6.售后服务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对用户的投诉、紧急召回和对不良事件的处理等。
企业应及时回应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应能及时采取措施,以保护用户的安全和权益。
总之,医疗器械GMP规范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器械GMP)
试点要求
5、所在辖区的省级药监局选派一名观察员。 观察员不履行现场检查职责,承担协调、沟 通等。 6、检查员的业务水平是否能够满足现场检查 需要,是关系到现场检查质量的关键环节。
7、检查员要勤正廉洁,实事求是,首先学习 吃透?标准?的真正含义和内容。 8、在试点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反 馈。
2.国家局组织经过培训的检查员进行现场检 查。
在检查过程中与企业座谈、开展问卷调 查,进一步了解标准可行性及各类企业到达规 范的程度。对生产企业发放“医疗器械质量体 系管理标准情况调查表〞 。调查表包括企业
对 现制定条款到达程度、需要哪些改造〔硬软 件〕,所需资金,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等。
〔三〕总结阶段〔2007年4月底-5月初〕
1.汇总试点情况,由检查组和企业所在地省 局共同进行,形成试点总结报告。
2.国家局召开总结会议,进行全面总结。
〔五〕试点文本
➢?标准?是总体要求,不作为检查要求。 ➢ 在?标准?根底上制定的无菌和植入性医 ➢疗器械?实施细那么?是对两类企业的具体
要 ➢求,企业应按其自查并到达要求。
试点文本条款要求
举例:
1、采购过程的要求,在标准第二十六条除了 提出YY/T 0287中“采购过程〞的要求外,还 增加了对委托生产的法规要求,要求符合12号 令?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
2、在设计开发确认方面,标准第二十二条增 加了进行临床试验应符合5号令?医疗器械临床 试验规定?的要求。
3、设计开发更改,标准第二十三条增加了 “中选用的材料、零件或产品功能的改变可
➢标准共有条款86条,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 那么93条,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那么104 条。总那么与两个实施细那么有重复的条 款。
医疗器械GMP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提出了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按本规范的要求,以过程方法为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并保持其有效性。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建立适宜的组织机构,规定各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第五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具有以下职责:1、制定生产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策划并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确保满足顾客要求;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4、实施管理评审并保持记录;5、指定人员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确保相应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贯彻和执行。
第六条生产企业负责人应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企业员工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三章资源管理第七条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掌握医疗器械的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正确实施本规范。
第八条医疗器械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具备并维护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场地、仓储场地、生产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作环境,并保持相应的记录。
第四章文件和记录第十条生产企业应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规范中所要求编制的程序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和规定。
第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对生产的医疗器械编制和保持一套技术文档。
包括产品规范、生产过程规范、安装和服务规范、检验和试验规范等。
第十二条生产企业应编制程序文件,规定文件的控制要求:1、文件发布前应经过评审和批准,以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文件更新或修改时,应再次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批准,并能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确保在工作现场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3、生产企业应确保有关医疗器械法规和其它外来文件得到识别与控制;4、生产企业应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防止不正确使用。
中国医疗器械GMP
重点项(40)
• 采购信息应当清楚地表述采购产品的要求,包 括采购产品类别、规格型号、规范、图样、过 程要求、人员资格、质量管理体系和验收准则 等内容。生产企业应当根据可追溯性要求的范 围和程度,保持相关的采购信息。
• 重要采购产品的采购文件中(可以在与供方的 协议中形成)对产品要求的表述符合采购文件 的规定4001
–与血液间接接触器械:输液器、输血器等。 –与骨接触器械:骨水泥等。
第十八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洁净室(区)洁净度级别设置原则
4、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器械,(不 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 初包装及其封口,不低于300 000级。
–与损伤表面接触:烧伤或创伤敷料等。
–与粘膜接触:无菌导尿管、气管插管等。
• 对于按法规要求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 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临床试验的证实材料 3504---研发中心要整理临床试验的文档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重点项(38)
•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的程序并形成 文件,以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 要求
• 如采购的产品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能下降,企业保持的对供方实施控制记录 足以证实所采购产品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3804
• 末道清洁处理是否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 进行,所用的处理介质是否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 求。 5003---不适用
第三十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重点项(55)
•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的程序 并形成文件。灭菌过程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在初次 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要再确认,并保持灭菌过程 确认记录
第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细则结构
– 11、顾客投诉和不良事 件监测 (78~81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三章厂房与设施第十二条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三条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第十四条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第十五条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者其他动物进入。
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并与其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第十七条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的贮存条件和要求,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者召回等情形进行分区存放,便于检查和监控。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第四章设备第十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并确保有效运行。
第二十条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标明其校准有效期,并保存相应记录。
第五章文件管理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程序文件应当根据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的各种工作程序而制定,包含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程序。
技术文件应当包括产品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操作规程、安装和服务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者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替换或者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二)文件更新或者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三)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者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误用。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以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等,并满足以下要求:(一)记录应当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活动的可追溯性;(二)记录应当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破损和丢失;(三)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或者销毁,更改记录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四)记录的保存期限应当至少相当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的寿命期,但从放行产品的日期起不少于2年,或者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可追溯。
第六章设计开发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第二十九条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第三十条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一条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包括采购、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三十四条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三十五条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第三十六条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
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第七章采购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且不低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
必要时,应当进行现场审核。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第四十三条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
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
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第四十四条企业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者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第八章生产管理第四十五条企业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第四十七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应当明确清洁方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第四十八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第四十九条企业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应当进行验证或者确认。
第五十条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生产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者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第五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第五十二条企业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道工序。
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要的记录。
第五十四条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第五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包括污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
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第九章质量控制第五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并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第五十七条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
第五十八条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对于检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第五十九条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