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5、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三)情感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我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情境、资料等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体现其主体地位,并使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出群落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再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构和教学,从而归纳出不同群落的生物种类和生物个体数目有差别,为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同化进行图式。
通过引导学生对种间关系的实例资料分析,了解生物种间的依存关系,为学生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及建立爱我自然的理念进行铺垫。
理论依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乃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乃是在把外物不断同化与活动本身和这种同化的图式顺应于事物本身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智力的依存是超越联想和习惯机制的一种真正的活动,而不只是认识的机能”。
“所以认识都包含有新东西的加工制作的一面”,人对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把简单的认知结构构建成复杂的认知结构而不断扩大和丰富的。
机体的“同化作用就是有机体把外界元素变成日益完善的结构的整合作用”,从而引起机体的自身变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以及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资料分析。
相关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构。
在知识性目标层次上有的属于了解水平,有的属于应用水平。
在机能性目标层次上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在情感价值观目标层次上属于反应认同水平。
学生情况分析:生物必修③面向的是高二的学生。
他们通过初中及高一一学年的生物学习,对生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有了建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能力。
通过对种群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从细胞到个体再到种群、到群落的生命系统的研究顺序。
因此,我在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入新课,归纳探究得出概念模型,分析讨论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使学生在不同模型之间进行信息的提炼和转换。
溆浦一中属于农村的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
但是客观存在的各种群落在学生大脑中装的比较多,可是学生们缺乏对群落的研究方法,不知道研究群落到底要研究什么,他们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顺应。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说教材“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认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群落的价值,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说教法4.1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调查研究中,群落内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4.2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进行引导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就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定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讲述: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生物兴趣
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发现了吉祥草的分
布与黄金间碧玉竹有关,这就涉及到了种
群与种群的之间关系,我们前面对种群的
学习,主要是集中在种群的数量上,如出
生率,死亡率等,而这些知识解决不了刚
才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站在更高的层
次上进行研究。
教师提问:结合高一学过的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比种群更高的是?
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群落?
教师讲述:提醒大家注意定义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那就是说群落应该包含了该
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教师提问:假设你是生物兴趣小组的组长,
你会调查群落的哪些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完善。
学生回答:生物群落
学生齐声回答群落的
定义。
学生思考回答。
层层递进帮助学生
理解种群和群落的
区别,引出群落的定
义和在群落水平上
研究的问题。
小组汇报分享过渡:这些都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那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哪些问题进行调
查?又有怎样的调查结果?让我们一起来
看第二段视频。
播放视频
教师点评:感谢生物兴趣小组。
同学们,
生物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以实验为基础
的自然科学,需要同学们亲近大自然,研
究生命现象,发现生物规律。
希望在座的
每一位同学都能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学生观看视频
以兴趣小组的户外
实践为线索,引出后
面学习的内容。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学习
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 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
目标 学习中体现出来。
4、学生通过本地胡杨林群落的调查活动,能够说出群落 的空间结构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 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学生通过本节课对额济纳旗胡杨林群落结构深入调查 和分析,认识到胡杨林丰富度非常低,群落结构很脆弱我们 应该更加加以保护,树立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 责任感。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羊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18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 0 A 时间
竞争
0
B
时间
共生 0 C 时间
19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后反思
说 课 人: 樊 有 旭 参赛单位:额济纳旗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课后反思
一、 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和重难点的 设计中紧扣新课程标准,把实验探究与理论学习结 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动手、动脑、动口;
三、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生 物 科 学 素 养 “ 学 以 致 用 ”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5
麻雀,乌鸦总是成群地在 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 大乔木的种子。
啄木鸟、黄莺、等鸟类总 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棕尾雉、鹌鹑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草籽和昆虫。
6
7
8
9
四、加大课堂容量精细设计强化管理课堂“高效课堂”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说课课件
说 课 人: 樊 有 旭 参赛单位:额济纳旗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说出群落的概念。
2. 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3.分析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并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难点】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2页问题探讨,回答问题。
(1)稻田中河蟹与底栖动物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指出研究这些问题时,只单独研究稻田中的水稻或河蟹等某一个种群已不能满足需要,要将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进行研究,通过了解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引出群落的概念。
【新知讲解】一、群落1.概念【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群落概念并解读:群落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包含全部生物(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形成集合(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学生活动】辨析概念:判断以下描述是否为群落。
(1)某个活禽市场卖蔬菜和鸡鸭等。
(错)(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错)(3)某片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及阳光、土壤等。
教师提问:群落和种群都是生物群体,对群落进行科学研究时,和只研究某一个种群,研究的问题相同吗?你对群落的哪些问题感兴趣?(错)2.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2页,思考回答从群落角度可能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由于种群和群落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从新的视角出发,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不同。
过渡:“稻田-鱼-河蟹”群落和普通稻田群落,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物种组成的比较,从而学会认识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丰富度【教师活动】指出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介绍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举例比较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针叶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种类的数据图表,指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群落与新疆北部的针叶林群落存在明显不同。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种群和群落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种群到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对于不同的群落,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生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
推进新课师一般来说,不同的群落所含的物种的数目是不同的,也就是物种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所以研究物种的丰富度是我们认识不同的群落的基础。
怎样来调查物种的丰富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课本75页到76页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阅读完后,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课件展示: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生1 常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也就是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地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生2 丰富度的调查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生3 整个调查过程主要分为: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和统计分析五个步骤。
生4 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一可以把取来的样本放置在放有金属网的去底花盆中,利用诱虫器来采集;二可以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找出体型较大的动物,较小的动物用吸虫器采集这样简易的采集法。
生5 调查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在取样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生6 不同。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生7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要改成能盛水的容器,取样方法也不同,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也要改进,比如,可以通过纱布、滤纸等把水滤去,再用放大镜找相对个体较大的小动物,对于个体小的动物,可以通过把水滴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群落的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一、设计思想本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配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素能提升---训练巩固的模式加以完成。
(与下面的教学环节一致)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思考的氛围,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而轻松。
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之后要学习的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能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
3、熟知种间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并体会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方法实验调查、探究、演示、讨论、归纳、总结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只要你留意观察,细心思考就会发现形形色色的生物学问题。
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这样的谚语,描绘的就是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区域内所生活的所有的生物又构成了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群落的结构一起探讨学习。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_1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结构》。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群落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的第三节。
这节分为两课时,第2课时是探究活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我所讲的是第1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
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说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丰富度(3)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识别数量坐标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4)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说出群落中动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原因和意义,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学习,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教学难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抽象的概念、生物学术语能更快、更准确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现象;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如热带雨林群落,冻原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PPT精品文档

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 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 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说学法
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
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 内容。
三、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示多种生物的 群落结构,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 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并指导学生 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 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
第四章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群落的结构》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
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 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物种数目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
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 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关系,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
分析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饲养的实例,引导学
生进行归纳总结。 再举些例子,引出种间的主要四种关系:竞争、捕食、 互利共生和寄生。并逐个解释种间的这四种主要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植物
的分布呈现出一个垂直结 构,再分析这种结构的出 现是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 关,继而再引出动物的垂 直分布与植物有关。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 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的特点的 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_1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结构》。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群落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的第三节。
这节分为两课时,第2课时是探究活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我所讲的是第1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
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说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丰富度(3)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识别数量坐标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4)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说出群落中动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原因和意义,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学习,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教学难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抽象的概念、生物学术语能更快、更准确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现象;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如热带雨林群落,冻原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3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体验群落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群落的结构,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征,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以及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我采用了实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和提问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展示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群落结构和特征的理解。利用身边的实例和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群落的相关知识。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群落,分析其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群落空间分布规律的含义和应用。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等奖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稿一等奖1一.教材分析:1、学习主题的位置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2课时。
(包括实验的组织和准备0.5课时)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通过做实验,引起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二.教学目标:知士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力目标:1、进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尝试探究。
2、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并完成相应的功能。
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使自己的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1、通过带领学生做探究微生物分解作用实验,学生能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结构。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认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群落的价值,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说教法
4.1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学生调查研究中,群落内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4.2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进行引导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6.1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季校园荷塘的照片引入新课:荷塘中有许多生物,你都认识哪些?你能列举几种吗?它们是同一种吗?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的单位是什么?如果将荷塘中全部生物作为一个集合研究,这个集合应称群落。
6.2 建构群落的概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群落现象的4个小组汇报4个群落调查时间、面积范围、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和估计的数量。
教师设疑在你调查的时间和调查的区域内,这些生活着的生物属于一个物种还是不同的物种?所有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什么?不同的种群集合在一起还能称为种群吗?
学生讨论结果在调查的区域内生活着许多种生物,同一物种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构成了多个种群,这样的集合要比种群要大得多,不能称为种群。
建构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思维拓展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种群的差异,请你画出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的概念图。
6.3 建构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6.3.1 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4个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疑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类型是否相同?数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结果不同类型的群落内的植物、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是有差异的,取自不同地域土壤内小动物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每个群落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
建构群落特征1 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思维拓展你怎样从外观上区别两个生物群落呢?分析导致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
6.3.2 群落内有一定的种间关系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大致数量,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生物种类,列举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疑不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
课件展示荷塘、灌丛、坡地、草地内典型的几种种间关系,如大鱼和小鱼之间的捕食关系,两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和鱼的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学生讨论结果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建构群落特征2 群落内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思维拓展你能判断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种间关系数量变化吗?
6.3.3 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占据的位置情况,生物在群落内部的分层分布情况。
教师设疑你所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种群个体分布是否杂乱无章的?荷塘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如何分布的?这对动物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灌丛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是如何分布的?动物的在垂直结构上是否有分层现象?
课件展示池塘内四大家鱼分层生活情况,灌丛鸟类的垂直分布情况,森林中植物水平分布情况等。
学生讨论结果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有的生物群落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是水平结构。
建构群落特征3 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思维拓展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思考群落内的分层结构的意义。
6.4 运用群落核心知识概念解决未知群落问题
学生已掌握了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所有群落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不同群落主要表现在其具体特征上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
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生物群落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概念,通过分析、演绎和具体化等辩证思维的过程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
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海洋、湖泊等生物群落。
学生运用概念说明不同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差异,列举不同群落的种间关系,分析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研究造成不同群落重要特征差异的原因。
评价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结构的影响。
七、说作业设计
课本P77练习,根据所剩时间的多少,适当补充本节练习题(内容见下面的练习题)。
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2、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
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_________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_________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
停止围捕_ _________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草原生物种群间又恢复平衡。
八、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