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一、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国家安全生产水平而建立的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

它包括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等。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保障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可以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二、建立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初期阶段(1978-1990)在1978年到1990年的初期阶段,中国政府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在这一时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初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首先,1978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制度。

其次,1984年成立了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委员会),通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还成立了各级安监部门,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和执法,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工作。

三、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1990-2021)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佳实践。

1.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在这一时期,中国先后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和责任。

2.安全生产监督和执法体系的加强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执法工作,中国逐步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全生产监督和执法体系。

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谈谈你的感想

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谈谈你的感想

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谈谈你的感想现在科学发展,经济向好,设备先进,人命值钱,按理说人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注重安全生产,但是事实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矿山安全事故一发再发,先是大家把目光盯住那些资质不全的小煤窑,到后来国营大煤矿也接二连三地加入进来了,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可恶性事故就是刹不住车,看来,经济发展与搞好安全生产有时并不全是正比例关系。

如何牢固确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安全工作,笔者认为,必须上下同心,讲究科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真正做到把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自我责任。

下面笔者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肤浅体会。

一、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安全生产严是爱,松是害,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要真正做到,又似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近几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及其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从严。

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违章肇事职工对所受处罚不满,也不止一次听到安管干部抱怨对有些违章现象难以按章处罚。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操作规程每一条、每一款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规章制度是大家举手通过后定下来的,为什么到执行时会出现埋怨情绪,为什么在生产现场“三违”现象还是经常发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强调的是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而不单单是出了事故处罚从严。

二、抓安全管理的方法不能简单化企业的规章制度一般都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有些重要规章还需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有其实施的群众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违章现象发生呢?反思的结论是我们的教育、宣传和管理不到位。

今年5月份,我们公司的安全巡查员在作业现场发现有违章操作的行为,当即进行制止,但该操作人员对违章超吊行为不以为然,继续作业,在巡查员的强烈制止下,便采取“停止作业”的行为来对抗。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苏芮:资深企业管理顾问!企业资深管理顾问顾问型资深讲师责任管理和工作分析猴子管理法商业人格客户价值流程管理计划管控企业文化职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世界各国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属性。

在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各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历史的不同,其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差异。

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和发展,各个国家的职业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相互的影响和渗透的趋向。

在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世界很多国家推行的是“三方原则”的管理体制或模式。

即:国家-雇主-雇员三方利益协调的原则。

这一原则必然建立起国家为社会和整体的利益,通过立法、执法、监督的手段来实现;行业代表雇主或企业的利益,通过协调、综合管理来实现;工会代表员工的利益,通过监督手段来实现的相互督促、牵制和协调、配合的机制。

在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法规,治理事故隐患,降低伤亡事故的有效手段。

50多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了人民企业“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企业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规定:“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担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

1956年5月,中共中央批示:“劳动部门必须早日制定必要的法规制度,同时迅速将国家监督机构建立起来,对各产业部门及其所属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同年5月25日,国务院在发布“三大规程”的决议中指出:“各级劳动部门必须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

”197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从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最严重的采掘工业入手,研究加强安全立法和国家监督问题。

1979年5月,原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座谈会,重新肯定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和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1)国外18世纪中期,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事故与职业病的增多,发送作业环境逐步形成。

20世纪初,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断增加,现代安全管理雏形逐步形成(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法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

20世纪5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提出安全与健康保障和要求越来越高,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形成。

20世纪末,现代制造业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内劳动者对安全健康提出更高要求,对外“贸易壁垒”以OHSMS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形成。

(2)国内现代安全生产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

60-70年代,引进并研究事故致因、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80-90年代,风险评价,风险源辩识与监控。

20世纪末,OHSMS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形成。

21世纪初,提出风险管理思想。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原理原则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合分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管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原理,原则与实际工作方法的对应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普遍意义)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指导意义)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确定的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行为规范和准则)。

系统原理——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各要素动态发展,相关联且相互制约。

·态分合原则将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总体目标整体规划,明确分工。

●反馈原则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封闭原则各要素相互间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形成闭环。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从安全生产的概念逐渐形成开始,逐步走向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实现的过程。

第一阶段:安全生产概念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这个时期,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逐渐提高。

随着国家对工业发展的大力推动,各种工业事故开始频繁发生。

这时候,人们逐渐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建立生产安全制度,并提出了危险化学品等一些安全生产的概念。

这个阶段,安全生产概念逐渐形成,为后一步的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我们开始进入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阶段。

当时,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法规和规章。

企业开始成立安全环保工作部门和职业卫生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

在这个阶段,我们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并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安全生产现代化阶段(21世纪00年代—10年代)在当代社会,安全生产现代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要保证生产的效率,还要将安全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同时,政府也开始逐步加强安全生产监察和管理,全社会开始形成依法依规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在这个阶段,我们建立了一些重要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为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第四阶段:安全文化建设阶段(21世纪20年代至今)目前,我们正在逐步过渡到安全文化建设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依靠制度和技术手段,还要建立“重安全、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改变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观念,让安全文化贯穿于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文化的理念,共同推动安全生产的全面实现。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都为后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着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着名的矿坑安全灯..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这些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众所周知;1984年12月3日;在印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惨案;这就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所发生的毒气泄漏事件..给人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如果仅靠劳动者个人凭着经验和直觉就想保证生产中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必须发展安全科学及技术到相应的程度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⑷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必须更深入地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安全系统认识..1.2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我国安全生产分三个时期:1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体制初创时期1949—1965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提出“煤矿生产;安全第一”..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导致事故上升..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矿难..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恢复重建安全生产秩序;事故明显下降..2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文革”期间;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事故频发..这个时期;国家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国民经济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安全工作也受到了最严重的破坏;出现了又一次大倒退..一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都被推翻;被斥之为“管、卡、压”..安全专业队伍被解散、安技干部都被下放车间去劳动..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再次大幅度上升..1975年9月成立国家劳动总局;内设劳动保护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等安全工作机构..1976年10月;结束了十年内乱;国家经济开始恢复;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左”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纠正;反而提出了严重脱离实际;急躁冒进的口号;一些部门与企业的领导人只抓生产;不顾安全;甚至采取恶劣的官僚主义态度;以致在1976年到1978年这两年间安全工作的局面继续恶化;职业危害严重;伤亡事故频繁;甚至发生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恶性事故;如“渤海二号”的翻沉..3恢复和创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安全生产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安全工作进入了全面整顿恢复和发展提高的崭新阶段..分为:①恢复和整顿提高阶段1978-1991..出台实施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②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2..199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相继颁布了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等多项法规..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大;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又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事故有所上升;职业病有所发展;安全工作依然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这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正在不断地进行努力;保证安全工作的形势继续往好的方向发展..2002年11月出台了安全生产法③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2004年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总局;2006年初;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2.1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工人们的斗争和社会公众的关切支持;迫使资本家不得不做出某些努力来改善安全卫生的状况;安全立法;组织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逐渐得到了发展..20世纪初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与安全科学实际应为“技术”有关的组织和科研机构..据1977年统计;德国建立36个;英国44个;美国31个;法国46个;荷兰13个..从内容上看;有安全工程、卫生工程、人机工程、灾害预防处理、预防事故的经济学、职业病理论分析和科学防范等..186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工厂检查部门..1880年开始陆续出现了有关职业病的刊物200多种..1908年建立了匹茨堡采矿与安全研究所..1910年为减少煤矿事故;成立了煤矿管理局..1911年;威斯康星州通过了第一个有效的对工人进行赔偿的法案..1913年成立了劳工部和全国工业安全委员会不久改为全国安全委员会..1915年成立了美国安全工程师协会等等..1969年美国颁布了联邦煤矿安全与卫生法;这是美国第一个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具体立法..1970年12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并由尼克松总统签署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OSHAct;于1974年4月28日生效..这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安全卫生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大大地推动、加速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进展..美国的安全教育发展较快;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部分大学设立了卫生工程、安全工程、安全管理、毒物学和安全教育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日本在研究安全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快..日本在二战后;在经济恢复和开始高速发展时期;工伤事故状况十分严重;每年死亡人数基本在6000人以上;1961年达历史最高纪录;死亡6712人..采取一系列安全卫生工作对策;安全工作成效不但赶上而且超过了美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至1977年;其大学中开设有关安全工程学课程或学科的总计为48个;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国内与安全工程有关的大学教育系和研究机构达76个;杂志36种;学会和协会33个..由于坚持安全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日本近20年来产业事故频度率、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持续居世界最低水平;安全工程学在日本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可见;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外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已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这说明安全科学作为一门真正的交叉科学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2.2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⑴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监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安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劳动保护的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普遍建立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高等安全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已明显加快..1984年全国已有6所大学成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矿山通风与安全”和“航空的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两个本科专业在部分院校也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行业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近50余所..其分布遍及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兵器等行业..安全工程专业在国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包括学历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继续工程教育安全专业人员的短期培训、职工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任职资格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综上所述;安全科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Ⅰ经验型阶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Ⅱ事后预测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Ⅲ综合系统论: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建立安全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从事故的本质中去防治事故;揭示各种安全机理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变成指导解决各种具体安全问题的科学依据..在这一阶段中安全科学不仅涉及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而且涉及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有大的科学门类..。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由来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由来

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我国,安全生产制度由来已久,从古代的“安全生产”观念到现代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再到今天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我国安全生产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安全生产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依据、制度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安全生产制度的历史演变1. 古代“安全生产”观念我国古代就有“安全生产”的观念,如《礼记》中提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必使安居乐业,以成其功。

”这体现了古代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在古代,工匠们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 近现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技术。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工厂法》,对工厂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要求。

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条例》、《安全生产法》等,逐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

3.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需求,我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为主要内容。

三、安全生产制度的法律依据1.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2. 相关法律法规除《安全生产法》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安全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总称。

安全生产总是伴随着人类劳动产生的。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记载。

而有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沿革1802 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的健康及道德法》,开创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立法等安全法制管理的先河。

但是,直到19 世纪60 年代,安全管理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

20 世纪20-50 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始安全立法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机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洲际导弹,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研究如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之中,把安全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日本在借鉴美国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比如提倡“无灾运动”,“安全卫生周”,实行“确认制”、“标准化作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小组活动等,把日本的安全管理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安全管理起点较低。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颁布过一些安全法规,但当时局势动荡,这些法规形同虚设,未能得到贯彻执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全管理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经历了四年初创阶段(1949-1952 年)、五年发展阶段(1953-1957 年)、受挫与探索阶段(1958-1965 年)、动荡与徘徊阶段(1966-1978年)、恢复和发展阶段(1979-1992 年)和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阶段(1993 年至今)这六个阶段。

1993 年之后,中国出台了较多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基本法,使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安全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总称。

安全生产总是伴随着人类劳动产生的。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记载。

而有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沿革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的健康及道德法》,开创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立法等安全法制管理的先河。

但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安全管理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

20世纪20-50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始安全立法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机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洲际导弹,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研究如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之中,把安全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日本在借鉴美国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比如提倡“无灾运动”,“安全卫生周”,实行“确认制”、“标准化作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小组活动等,把日本的安全管理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安全管理起点较低。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颁布过一些安全法规,但当时局势动荡,这些法规形同虚设,未能得到贯彻执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全管理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经历了四年初创阶段(1949-1952年)、五年发展阶段(1953-1957年)、受挫与探索阶段(1958-1965年)、动荡与徘徊阶段(1966-1978年)、恢复和发展阶段(1979-1992年)和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阶段(1993年至今)这六个阶段。

1993年之后,中国出台了较多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基本法,使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二、国内外安全创新理论发展国外关于安全问题的研究著作和文献以美国和欧洲较多。

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在远古时代只能依靠自然的保护来维持生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

下面简要介绍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

1.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捕捉等方式进行,安全生产相对简单,主要是与野生动物的斗争。

2. 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这时要在劳动过程中克服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灌溉、施肥和收割等环节的安全问题。

3.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大规模进行工业生产。

然而,工业生产本身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风险,如机械设备的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矿井的开采等。

4. 安全意识的兴起: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工伤事故的频发,人们开始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于是,开始出现一些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管、规范和管理的组织和机构,如工会、政府和企业。

5. 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安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安全生产。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安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等。

6. 安全管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安全管理逐渐从单一的事后处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包括安全培训、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45001。

7. 全球合作与经验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合作和经验交流。

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等都在不断地分享和推广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全球安全水平。

总之,安全生产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改进,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标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生产。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一、安全生产理念的概念和意义安全生产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关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避免事故伤亡的思想观念。

它是在现代社会,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理念对于企业发展、员工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安全生产理念的历史演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四清”运动,加强劳动保护。

2.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

3.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培训和技能提高。

4.20世纪90年代至今: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三、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理念1.以人为本:注重从员工角度出发,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2.预防为主:注重从源头上避免事故发生,加强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

3.综合治理:注重从多方面入手,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治理,包括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

4.责任落实:注重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

四、我国安全生产理念的实践1.制定法律法规:我国已经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各项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3.推进技术改造:企业要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并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进行隐患排查。

4.强化监管执法: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五、我国安全生产理念存在的问题1.意识不足:一些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2.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责任制度不明确,安全意识淡薄。

3.技术设备滞后:一些企业技术设备滞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监管执法不力:政府部门在监管执法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法律百宝箱导读: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安全生产监察制度从无到有,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完善,至今基本形成了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具体的发展历程如下。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安全生产监察制度从无到有,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完善,至今基本形成了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早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了人民政府“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新中国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劳动部,在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部门也相继设立了劳动保护处、科、股。

在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也相继设立了专管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

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要求:“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担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对工矿企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从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最严重的采掘工业入手,研究加强安全立法和国家监察问题工作。

1979年5月,原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座谈会,重新肯定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和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宣布在各级劳动部门设立矿山、职业安全卫生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二、1988~1993年国家为了协调各部门和更有利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部。

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为我国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993年被撤销。

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在明确规定原劳动部负责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的同时,也明确要求各级综合管理生产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提出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即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新体制。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引言安全生产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日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回顾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阶段一:基本安全管理时期20世纪初,工业生产开始蓬勃发展,但安全事故频发。

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以事故的发生为契机,建立基本的事故预防、控制和救援机制。

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实施基础安全教育,推行遵守安全规程的制度,并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

阶段二:规范安全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安全法规逐渐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规范时期。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规定》等,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企业开始强化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生产场所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阶段三:综合安全管理时期进入21世纪,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理念得到广泛应用,安全生产管理进入综合时期。

企业开始将安全生产纳入整体管理体系,实施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手段,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注重安全文化的培育。

当前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安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此外,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技术条件滞后一些企业在安全设备、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滞后问题。

特别是在新兴行业或新技术领域,安全管理措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容易出现事故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的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安全生产管理的趋势。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精确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2)在管理活动中,资金、物资、时间、信息等和管理 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作为管理对象的 诸要素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 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一)系统原理 在应用封闭原则时,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并使之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第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各项安全规 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决策指挥、执行、监督、 反馈等各环节规章制度,要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
(一)系统原理 第三,把握封闭的相对性。从空间上看,封闭系统不是 孤立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的关系,有着物质、 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不 断发展的,依靠预测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 因此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 的封闭,以求得动态的发展。
系统工程
20世纪50年 宇航、核能等新
本质安全化,预

安全系统
代以来
技术
防超前型管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 体现了不同的管理体系。
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 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事故管理系统; 80年代,出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 和完善。 进入21世纪,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 包括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 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我国近代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史

我国近代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史

我国近代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史2015-11-19我国安全生产的三个时期和1978年以来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体制初创时期(1949—1965)。

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提出“煤矿生产,安全第一”。

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

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等行政法规,建立了由劳动部门综合监管、行业部门具体管理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劳动者的安全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但“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导致事故上升。

1958 -1961年期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比“一五”时期增长了近4倍,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矿难。

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恢复重建安全生产秩序,事故明显下降。

二、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事故频发。

1970年劳动部并入国家计委,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也相应转移。

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一度失控,1971-1973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16119人,较1962-1967年增长倍。

1975年9月成立国家劳动总局,内设劳动保护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等安全工作机构。

三、恢复和创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恢复和整顿提高阶段(1978-1991)。

粉碎“四人帮”后,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加强安全生产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

相继出台实施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

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

安全⽣产管理学习笔记共享知识分享快乐第⼀章安全⽣产管理理论第⼀节安全⽣产管理概述⼀、熟悉安全⽣产的有关内容安全⽣产——指在社会⽣产活动中,通过⼈、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命安全和⾝体健康。

辞海解释为⼀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百科全书解释为⼀项⽅针或⼀项原则。

安全⽣产管理:概念:针对⼈们在⽣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有效的资源,发挥⼈们的智慧,通过⼈们的努⼒,进⾏有关政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产过程中⼈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产的⽬标。

⽬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基本对象:企业的员⼯,涉及企业中的所有⼈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6个⽅⾯。

包恬:安全⽣产法制、⾏政、监督检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6⽅⾯。

内容:安全⽣产管理机构和安全⽣产管理⼈员、安全⽣产责任制、安全⽣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产档案等6项。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危险源等分类原则事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意处损失或灾祸;职业病记录与通报中解释为事件导致致命或⾮致命伤害。

事故分类:我国在⼯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灾、⾼处坠落、坍塌、冒顶⽚帮、透⽔、放炮、⽡斯爆炸、⽕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产安全事故:⽣产经营活动中发⽣的造成⼈⾝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注:以上三项为平⾏关系及只达到⼀项便可判定, 重伤含急性⼯业中毒。

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安全⽣产事故隐患:⽣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它因素在⽣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的物的危险状态、⼈的不安全⾏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历史

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历史

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历史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安全生产问题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需要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历史发展的一个概述。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原始社会的劳动活动主要依赖于农耕和手工业生产。

由于生产方式相对简单,自然危险是主要的安全风险,如雷击、地震、火灾等。

人们往往依靠一些宗教仪式和祷告来祈求上天的保佑,以减少这些自然灾害对工作场所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转向工业化生产模式,如矿业、冶金和制造业。

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

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严峻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开始意识到反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确保安全生产。

最早的安全法律可追溯到英国的矿山法,它被视为第一个现代安全法律范例。

该法律规定了矿工工作时间、通风、支护等条件,旨在减少矿山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在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出现了更多的安全问题。

比如,美国的三一二硝酸铵爆炸事故、中国的淮河洪水灾害和日本的东京地铁沙林气体袭击等事件。

这些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推动了各国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核能、化工和航天等高风险行业的出现,使国家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政策,并加强对企业和工人的安全培训和监管。

此外,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安全生产问题。

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和指导方针,推动各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例如,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制定各类国际公约和宣言,旨在确保全球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由来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由来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由来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由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二、历史沿革1. 工业革命前的安全问题工业革命前,生产活动大多是以农业为主,安全问题较为简单。

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安全问题也不断浮现出来。

在早期的工业化国家中,工人们面临各种危险,没有有效的安全保护和规范。

频繁发生的事故给工人们带来了沉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使人们察觉到安全生产必须得到重视。

2. 安全生产法规的出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开始重视工业安全问题的法律保障。

早在19世纪,英国就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以保护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些法律规定了企业和雇主对工人安全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并确立了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

这些法律不仅在英国,也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安全法规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国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形成在中国,安全生产问题的关注也始于19世纪末。

当时,大量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引入了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安全管理经验。

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渐影响了国内企业,成为国内工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从《安全生产法》到各个行业的专门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渐形成。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意义1. 保障生命安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生命安全。

在工作环境中,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人和职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工作环境和作业流程,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 维护财产安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

事故和灾害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