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关于 的不等式 解集包含 ,令 ,
,解得 ,
故选: .
【点睛】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统称“三个二次”,它们常结合在一起,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数形结合,密切联系图象是探求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一般从: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四个方面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举反例即可判断选项A、C,解方程 即可判断选项B、D.
(1)求 ;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先求得集合A,再由集合的补集运算和交集运算可求得答案;
(2)分集合C为空集和不是空集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不等式(组),可求得所求的范围.
【详解】解:( 时,满足 ,即 ,解得 .
【详解】对于A选项,函数 为奇函数,且该函数在定义域上不单调,A选项中的函数不合乎要求;
对于B选项,函数 为奇函数,且该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减函数,B选项中的函数合乎要求;
对于C选项,当 时, ,则 ,
当 时, ,则 ,
又 ,所以,函数 为奇函数,
当 时,函数 单调递减;当 时,函数 单调递减.
由于函数 在 上连续,所以,函数 在 上为减函数,C选项中的函数合乎要求;
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对于 :根据函数的图象, 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故 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
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
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
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
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不重要。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
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
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2021届高三语文新高考病句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新高考病句专题训练附答案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某校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目前还没有能够消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来抗击新冠病毒的。
②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之所以能痊愈,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
③新冠病毒之前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认识它们。
④一开始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通常很少,并不会立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免疫系统也需要时间才能辨识这一新的病毒。
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其对人体细胞的伤害会越来越显著。
⑥免疫系统这时才会意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新冠病毒进行大规模的“剿杀”。
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2.2021届广东省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二)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②要最新科技手段。
③面对如此复杂疫情,在社区大范围发放中药,④医生迫切需要患者的服药反馈,⑤患者亟待中医师用药进行指导。
⑦借助大数据,患者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生成病例日志,医生获得第一手数据,⑧进而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使中医药疗效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
⑨无形助有形,前后方结合,⑩大数据让中医药的疗效得以优化。
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3.湖北省襄阳五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21.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句子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不上体育课,延长学习时间和减少课外活动。
②这样的“努力”背后带来健康隐患。
为改变这种现象,促进大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班将于2020年12月1日举办班级体育文化日活动。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对人物形象美和作品的语言美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③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④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描写医学界名人的一篇人物通讯《多重角色王宁生》,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篇人物专访,全文主要介绍了王宁生作为医学界重要人物对于其工作领域的贡献,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药学界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次归国记’: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第二次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他拒绝了德国国家药检所对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在三次归国记后还有一个尾声。
王宁生的妻子必穗卿教授也曾留学澳大利亚,也能在澳大利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王教授回国后打电话给妻子,两人在电话里承诺,选择回国,永不后悔。
于是宓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作者记叙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归国记并强调妻子跟随归国这一事例,体现了王宁生的报国情怀以及对自己从事的医学事业的热爱,他和妻子在电话里的承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医学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般高中模块监测高一语文2021. 11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简单性和困难性, 推动人民群众乐观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 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 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乐观参与。
宽敞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 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当推动。
不行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乐观良好态势, 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 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 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 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行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乐观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觉, 人门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 仍旧表现诞生态行为力量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 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 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 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需要留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乐观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 通过各种乐观的政策鼓舞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山东省潍坊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潍坊高三语文2014.12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瞻.仰/澹.泊刨.除/刨.花板露.拙/抛头露.面B.船舷./炫.目角.色/角.斗士曝.光/曝.背谈天C.芜.杂/忤.逆应.届/应.声虫扎.眼/安营扎.寨D.崔嵬./巍.峨干.谒/干.细胞间.断/挑拨离间.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廓翔实清凌凌窸窸窣窣B.甄别歆慕懒慵慵战战兢兢C.摭拾遨游绿葺葺面面相觑D.惊蛰熨帖怯生生天作之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生活的___________并没有击败李明对音乐的执着,他很感谢老天能够给他一个个这样的经历,让他不断坚强,对音乐更加热爱。
②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____________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
③新出版的这部《高中生必备古汉语实用词典》的收词____________符合了同学们当前的需要。
A.①辛酸②构成③大致B.①心酸②造成③大致C.①心酸②构成③大概D.①辛酸②造成③大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山东最大的客运枢纽站青岛北站的投入使用,青荣城际铁路也即将建成开通,青岛市在山东半岛的铁路大枢纽工程呼之欲出....。
B.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足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C.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把它做好,我们就会自愧无能。
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D.电视剧《红高粱》里,于荣光扮演了一个另类县长,这个生逢乱世的县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用亦庄亦谐....的处事态度认真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跟踪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三上学期跟踪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过去10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民情”的探讨,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进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西方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义原则,中国奉行特殊主义原则,等等。
梁漱溟对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社会的道德,就是公德,……这人对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
”费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现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点:(1)各种社会群体以成员间的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而非价值中立取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筑起来,难以形成“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
(2)虽然这些情感、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但同时又是高度主观的。
他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不同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端由他来确定。
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区分为基础,人对人的依附是这种群体的基本构成逻辑。
进入该群体的每一个人都附属于这个群体特别是处于圈子中心的人,没有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其人生价值就是为这个群体甚至群体领袖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 的盛行。
“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
这样,费孝通先生就以“差序格局”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组织方式和变动模式。
(摘选自《探索与争鸣》《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肖瑛)材料二: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
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1)
名篇名句默写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三)名句默写(本小题共6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
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2)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
”等,不胜枚举。
(3)“杜鹃”,又叫子规,相传为周朝末年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期中考试之后,小刚想选一句名言作为座右来铭勉励自己保持初心,他想起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说“▲,▲”。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隐喻词人的人生追求和对内心明洁人生信条的秉持。
(2)“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也是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①,②”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对《离骚》进行评价,认为其能够借平常浅近的事物来阐发博大深远的意蕴。
(2)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③, ④”两句运用叠词,描绘出一幅迷蒙隐约的美丽画卷,极具生活气息。
(3)在贾谊的《过秦论》中,“⑤,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可靠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了不同季节西湖的美景。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术基础是考古学,中国现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并取得目前的成就,缘于其研究扎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揭示了创造中华文明起源的先民们与这片土地真实的互动。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这片土地的地理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型河流为农业的稳定提供基础,二是生活环境周边有天然屏障为文明的存续提供保障。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依托两河流域,在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和波斯湾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埃及依托尼罗河三角洲,在沙漠、地中海和红海的包围下发展起来;古印度依托印度河流域,在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洋的包围下发展起来。
而古代中国的文明尺度,却不是一两条河流的流域和一块拥有天然屏障的地理空间可以概括的。
中华文明诞生的舞台空间广阔,地形多元,以高原以及大海为天然屏障,内部拥有高原、盆地、平原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划分出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依托的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又因为流域地形的多元而拥有丰富的支流水系,塑造出自成一体而又融汇连通的地理空间。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现表明,正是在这若干大河及其支流流经的无数个地理空间内,诞生了“灿若星斗”的早期中华文明:湟水、洮河流域孕育了马家窑文化,渭河、泾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钱塘江和太湖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等等。
在这片广阔而又独立的空间里,多元的文化沿着相通而汇聚的水系在冲突与交流之中不断融合,逐渐塑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独特气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的,不只是中国史前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分布格局,更是中华文明这一优秀基因的源头所在。
中华文明诞生的这片土地空间广阔而多元,水系丰富而汇通,又因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的太平洋西岸地区而多水旱之患,所以自古就需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在水利、救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开展广泛的协调合作,才能实现群体的存续和文明的发展,达到“天下太平”之境。
修辞手法对点专练(五)·主观题型句子效果分析(10练)
修辞⼿法对点专练(五)·主观题型句⼦效果分析(10练)各地试题分类专项强化训练2022届备考届备考各地试题分类专项强化训练今天练题不准,明天⾼考不稳2022新⾼考新题型专项突破对点专练1.(湖南长郡中学2021届⾼三开学摸底考试)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没有炊烟,城市⾥⽤的是液化⽓,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体,是不会让⼈留恋的。
况且,城市⾥的⼈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地。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棵树,从家⾥的灶房⾥⽣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棵参天⼤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灰⾊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边的旷野⾥。
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幅动⼈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像飘忽散淡的烟霞。
可是炊烟与画卷⼜不同,因为炊烟⾥还有麦⼦的⾹味,更有母亲殷殷的⽬光。
1.⽂中画波浪线的句⼦“只要在乡村⽣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1.【答案】原句运⽤了反问修辞⼿法(1分),将肯定的意思⽤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1分)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情(1分)。
改句突出的是⽣活在乡村的⼈们,怀念的对象应是原句所指的⽣活在城⾥的⼈们。
(1分)修辞及表达效果,陈述主体的不同。
【得分点思考⽅向精准对接】:修辞及表达效果,陈述主体的不同。
2.(2021届⼴东省新⾼考第⼀次统⼀联合考试)⿎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两百⼈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
让⼈想到⼀次次洪峰冲击,⼀座座堤坝⾼垒,⼀排排⼈墙坚持。
领舞的⼥⼦忍不住,从⾼台上跳下,跳⼊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
从⼩就见识过漫漫⼤⽔、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这群婆娘,把⾃⼰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雁列阵⽽过,台风要来了,后⾯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2023届潍坊市答案高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参考答案与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 分)1.B(A.“并不符合人类文明起源的基本条件”错误:C.“发端于空间广阔多元、水系丰富汇通而又多干旱之患的状况”错误:D.“是因为其陆续接受汉朝文化成熟的技术”错误)2.D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对考古起着决定性作用”推断错误)3.A(B.强调中国特色;C.强调探源内容;D.契合材料二观点)4.①材料一的古埃及文明,首先论证“人类文明的起源要满足两个条件”,进而为论证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奠定基础;2材料二的古埃及文明,是为了论证世界上的原生文明都与域外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碰撞与融合。
(4 分。
每条2分)5.①每一种文明,都与自己土地的地理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②探源文明的过往,其成果昭示本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③每一种文明都有存在价值,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 分。
每条2分,任答两条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 分)6.C(“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错误)7.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8. ①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②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③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
(6 分。
每条2分)9.构思: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
主题:①塑造李响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2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
(6分,每条2分,任答三条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毫无疑问,科学家们很早就懂得科学中蕴涵着奇妙的美。
哥白尼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第一句话就是“在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副精力来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
我试图用一些词来定义科学中的美,显然,和谐、优雅、一致、简单、整齐等都与科学中的美,特别是与理论物理中的美有关。
但是,思索着怎样把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去形成“美”的定义时,我开始意识到,事实上物理学中美的概念不是固定的。
我们对理论物理学中美的理解是变化的。
对于这种变化,影响最显著最重要的是理论物理学日益增长的数学化。
人们公认伽利略时代是现代物理诞生时期。
他教导科学界说,如果你明智地选择了你观察到的事物,你将会发现,从一些纯化的和理想化的关于自然界的实验中得出的物理定律,可以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伽利略的观念是一种深刻的美的观念。
后来是牛顿,我们都知道他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通过他的工作,物理学的数学化取得了进展,并被认为是非常严格的数学化。
在最近的物理学中,数学化正在加速进行。
量子力学概念的数学基础是称之为希尔伯特空间的漂亮而抽象的数学理论,非阿贝尔规范物理理论是令人惊奇地建立在纤维丛几何上的,而纤维丛几何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物理学没有任何关系,是由数学家们独立讨论的。
所有这些数学发展对20世纪的物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当抽象又非常美丽。
也许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去了解,物理学数学化的加速导致了理论物理学中美的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秋学期初中期中学情调查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如何使文字有味呢?应当恪守下面的原则: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shēn yín,不要附庸fēng yǎ,不要忸怩作态,不要没话找话。
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A.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B.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C.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D.《庄子》记载《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一项是(2分)(▲)A. 姜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B.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又何必李代桃僵....,替我受过呢?C.小学里面我们学习的《少年闰土》,是从鲁迅的小说《故乡》里面断章取义....出来的。
D.电影《姜子牙》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危害他人的借口。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2分)(▲)A.“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这一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B.学写议论文,要避免态度不明确、论说范围过宽、语言不简洁等毛病。
C.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现代诗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D.《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一方面军准备东渡黄河时写下了这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5.根据提示补写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1分)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大雪三日,▲。
④▲,湘水无情吊岂知?⑤唐人写诗善于用典。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别董大二首唐高适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作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瑄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短暂相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又匆匆分别。
15.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慷慨悲歌、出自肺腑,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两人送别涂上了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极度夸张,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C.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D.诗人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16.请分析第二首诗中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理。
(6分)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惠洪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
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
也知爱处实难拼。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明的烛光照亮宁静清冷的夜晚,飞蛾围绕烛火四周,像是在采摘花蜜。
B.词人怕烛火灼伤飞蛾,驱赶视灯为火的飞蛾,表现了词人对飞蛾的怜惜。
C.这首词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整首词表现出含蓄朦胧的文学风格。
D.全篇以小见大,理随事出,事理相融,人生感悟如警钟般提醒着后世人。
16.词人从飞蛾身上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意趣?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