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
日本在华投资的产业战略与中国的产业发展
日本在华投资的产业战略与中国的产业发展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沈瑶浙江树人大学日语系 张建萍日本投资在我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研究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产业格局及产业战略,以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日本在华投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产业格局日本对华投资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其产业投向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起步阶段(1991年前)。
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缺乏引资经验,立法也很不完善,所以来华投资的日商缺乏信心,顾虑重重,总体投资水平很低。
在中国进行的试探性投资中,非制造业占有较大的比重,投资成效明显、资金回收快的宾馆、写字楼和服务业为其投资重点。
1991年起日本对华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非制造业。
2、发展阶段(1992年-1996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 放政策,投资环境改善,市场容量扩大,该年度起日本掀起了第一轮对华投资高潮。
这一阶段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处于低附加值零部件装配阶段、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子电器、机械等行业,即小岛清所述“边际产业”。
3、调整阶段(1996-2000年):受日本国内经济长期萧条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开始下滑,但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开始升级。
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大幅萎缩,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大幅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远远低于日本对世界投资的平均规模。
4、大规模投资阶段(2001年起)。
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开放电信、金融、保险和专业服务业等新的投资领域,同时参加《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展创造了一个更加有保障的外部环境。
此背景下日本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对华投资,掀起了第二轮投资热潮。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行业,其2003和2004年对华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05%和187%,占该行业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28.13%和46.37%,且2004年的平均规模超过了日本对外投资平均规模,表明日本对华投资已转向比较优势产业。
日本深度潜伏中国七大产业 国人震惊
伊藤忠成为中国最大日用品批发商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10日报道,伊藤忠商事收购了中国大型日用品批发商宁波市宝敏瑞贸易等两家公司。借助此次收购,伊藤忠在中国的日用品营业额将达到21亿元,比现在增长70%,在该领域成为中国最大企业。以日资企业为中心,将加强与超市等零售企业的合作。
此外,丸红还计划扩大经营品种。在物流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日本商社的业务扩大也有可能提高中国流通业的效率。事实上,伊藤忠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渗透远超想象。(据环球网)
日本图谋中国碳权
日本为使日元成为国际碳交易的结算货币,从而使日本在未来以碳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早已在积极布局全球碳交易市场,意图进行全局掌控。为了促进日本节能减排技术的提升与输出,日本政府为企业提供减排津贴,形成一种“政府掏钱,企业减排”的模式。2010年8月,日本向三菱商事、东京电力等15家日本公司提供5亿日元(约585万元)的政府补贴,支持这些日本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9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以及开展碳减排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中国推广CDM项目建设,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甚至无偿提供100万美元资金用于在中国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中心与地方政府官员CDM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对政府层面进行公关。(据白益民博客)
丸红布局流通筹划中国粮食未来
丸红布局流通筹划中国粮食未来2012年5月29日,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富士财团的综合商社)宣布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粮商Gav-ilon。对于此次收购,丸红农产品部门主管冈田大介称:“我们认为,北美将成为中国谷物需求的供应地,因此这就是Gavilon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此前的2009年4月13日,丸红刚刚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属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达成协议将在粮食流通的各个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丸红帮助中储粮在海外采购大豆等粮食产品,以及双方在海内外构建物流网络。彼时的丸红,正在执行“SG2009”中期经营计划,流通和贸易是其粮油食品战略领域中的重点。在中国,丸红深耕粮食流通已久。2006年3月,丸红与广东省肇庆市福加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在粮食、饲料、金属制品和可再生资源等产品的物流配送上进行合作。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也在中国东北重要港口丹东港设立粮食流通据点。丸红与日林集团下属丹东港集团、美国美农集团合作,开建20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2亿元人民币。 2012年11月底,央视曝光“速成鸡”引起轩然大波,山东饲料畜禽巨头六和集团被牵扯其中,六和集团的上级企业四川新希望集团也未能幸免。事实上,六和集团与新希望集团一直在与日本综合商社紧密合作,致力于打造安全的饲料物流供应链体系,此次事件的暴发,也将进一步催促新希望集团完善供应链的步伐。日本富士财团的丸红株式会社便是助力新希望的综合商社之一。2011年8月16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丸红株式会社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山东六和集团合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到2015年在山东、河北等地建造十多家大型饲料工厂,年产量40万~100万吨。次年7月18日,3家公司首个合作项目新郑饲料项目在青岛签约。(据白益民博客)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热点。
在这个全球趋势的推动下,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据统计,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其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三大主力。
在产业规模方面,日本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充电设施建设等。
(1)技术先进: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领域,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
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得日本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性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2)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力支持,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规,强制汽车制造商生产更加环保的汽车,这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充电设施不足:尽管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充电设施却相对缺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
(2)市场接受度不高:尽管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仍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高于传统汽车,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感。
加大充电设施建设: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消费者认知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试驾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亲身感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环保特点,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加强国际合作: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日本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启示
由于日本的汽车产业起步比中国早,因此日本的汽车售后服务业也比中国完善一些。
在日本,汽车售后服务业被誉为“黄金产业”,已经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模块,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汽车维修业利润率达30%,是汽车产业获利的主要来源。
本文主要谈一谈日本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希望给国内企业带来一些启示。
1.日本汽车售后服务业的特点由于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市场较密集,所以汽车售后服务业通常以地区经销店为代表,是一种非独立的售后故障类型、更换零部件名称型号、更换原因、材料费、工时费、维修时间和技术负责人等,还可以对维修人员和讲解员进行现场打分,计入他们的绩效考核中。
在日本,汽车售后服务人员都要求先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后才能上岗,比如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前两年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基本都在修理厂实习,因此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毕业工作后得到的报酬相对也较高。
由于日本的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他们在维修作业时会严格地按照标准流程基进行操作,并且不会出现忽悠和欺骗客户的行为,否则会受到经销店的严惩,甚至直接开除。
这些售后服务人员是切实地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客户提供一些有效合理的专业养护建议,达到以养护代替修理的服务目的,使客户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提高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笔者能够感觉到,这些售后服务人员客户至上的服务态度都是由内而外自发的,能够做到这一点,与良好的教育和素质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过分析考核结果,对技师的擅长方向进行定义,并找出技师的技术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维修人员通过系统考核后,可以申请参加诊断技师和人格培养考核,通过改项考核,将维修人员培养成既有素质又有技术的专家。
作为经销商,应不断提升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车辆一次修复率,缩短车辆维修时间,让维修人员发自内心地替客户着想,最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回头率。
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链是指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到整车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环节。
在当前的汽车产业环境下,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座舱和智能制造等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使汽车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智能座舱技术将提供更多的娱乐和信息服务。
智能制造将实现汽车生产的高效化和个性化。
二、电动化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电动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完整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电动化核心技术的支持。
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和电动车辆的电池技术的突破将极大地推动电动化发展趋势。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共享化也是电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共享化发展趋势共享经济的兴起对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共享出行模式的发展将减少汽车拥有的需求,提高汽车的利用率。
共享汽车平台的建设和共享出行服务的创新将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共享经济模式也促进了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汽车制造商与互联网企业、出行服务提供商等的合作。
四、绿色化发展趋势绿色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绿色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
绿色汽车的发展需要清洁能源的支持和环保材料的应用。
绿色汽车的推广将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际化发展趋势汽车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形成以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多极化格局。
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将加剧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海外工厂的建设将成为汽车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日本 产业链 发展趋势
日本产业链发展趋势日本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一、引言产业链是指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相互协作关系。
它是构成一个完整产业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产业链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日本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二、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热门话题。
在日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已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课题。
例如,日本的电子信息巨头富士康公司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
此外,日本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互联互通。
日本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日本的智能家居系统已经相当普及,各种家电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联动控制。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控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3. 5G技术的商用化推进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日本正加速商用化的进程。
5G技术具有低延迟、高带宽、大连接等特点,将对各个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汽车产业链中,5G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自动驾驶的性能。
在医疗产业链中,5G技术可以实现医疗设备和远程医疗之间的高速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1. 电动车和智能汽车的普及电动车和智能汽车是当前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已经积极投入电动车和智能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电动车型,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大电动车的销售量。
此外,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也在智能汽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化交通管理等技术的商业化。
2.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也是汽车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札记
《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书籍目的与研究方法 (3)二、三井帝国概述 (4)2.1 三井财团的简介 (5)2.2 三井帝国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6)三、三井帝国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8)3.1 贸易与投资策略 (10)3.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体系 (11)3.3 市场营销与品牌战略 (12)四、三井帝国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13)4.1 政策合作与利益交换 (15)4.2 行业协会与标准制定 (15)4.3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17)五、三井帝国在中国的人才战略 (18)5.1 人才培养与引进 (19)5.2 职业发展规划与激励机制 (20)5.3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福利 (21)六、三井帝国在中国的技术创新 (23)6.1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 (24)6.2 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 (26)6.3 创新体系建设与企业孵化器 (27)七、三井帝国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28)7.1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29)7.2 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31)7.3 新兴技术与市场趋势 (32)八、结论 (33)8.1 三井帝国在中国布局的成效与影响 (35)8.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36)一、内容综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日本财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表现,特别是在中国的布局策略。
通过引入背景资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宏观的国际经济竞争背景。
三井财团的历史与现状:概述了三井财团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到如今的跨国企业集团,强调其在全球经济的地位。
详细介绍了三井财团在中国市场的起步与发展历程。
三井财团在中国市场的产业布局:分析三井财团在中国市场的产业布局,包括投资领域、合作项目等。
涉及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能源、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
三井财团在中国的影响力分析:探讨三井财团如何通过战略布局影响中国市场,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分析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产业链整合以及与其他国际企业的竞争态势。
精益生产在中国
精益生产“在中国”1,精益生产的发展: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
精益生产方式JIT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
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实施精益生产是追求完美的历程,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精神力量。
“lean”的原意是“瘦的“,在生产中转意为“精益的”、“简化的”、“精良的”等[1]。
因此,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是:一切从简,即简化一切不必要的工作内容。
同时,特别强调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必须精益求精,在管理人员乃至每一个雇员的指导思想里,企业永远只算是处于良好而不是最佳状态,要不断改进。
因此在企业“减肥”同时,对企业进行“活血”,即赋予企业基层组织以高度的自制权,使其承担主要责任,提高企业的活力。
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产品记录;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2,精益生产在国外的发展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在六、七十年代广泛实施精益生产管理,获得巨大成功,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世界。
汽车全产业链 地理题目
汽车全产业链地理题目汽车全产业链是指汽车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到整车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探讨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地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1. 汽车零部件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的基础,涉及到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等各个方面。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欧洲、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三大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三大汽车生产国家。
欧洲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为代表,拥有众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美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集中在密歇根州,被誉为“美国汽车零部件之都”。
日本则以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网络。
2. 整车生产整车生产是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研发、制造和装配等过程。
全球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地区。
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代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链完整,涵盖了从汽车设计到整车制造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
此外,韩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在汽车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
欧洲地区主要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为主,拥有众多的汽车品牌和制造商。
德国汽车工艺和制造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高端汽车制造的代表。
美洲则以美国和墨西哥为主要汽车生产国,美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和先进的制造能力。
3.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是汽车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包括汽车经销商、4S店、维修保养等。
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地理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车市场。
北美洲以美国为主要市场,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人群和汽车销售网络。
欧洲市场由多个国家组成,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德国、英国和法国是欧洲三大主要汽车市场。
亚洲市场以中国为主导,中国人口众多,汽车消费需求旺盛。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日本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大国,其拥有众多知名的汽车品牌和高端技术,在汽车生产的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日本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一直积极拓展,其成功的海外扩张经验值得中国汽车企业借鉴和学习。
1. 以技术为核心,不断创新日本汽车产业一直以技术为核心,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创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日本汽车企业均有较为突出的技术水平。
这些领先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日本汽车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帮助其在海外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在投资地提供就业机会,深入本土市场日本汽车企业在海外扩张时,不仅注重于投资,还会在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为了更好地深入当地市场,在销售和营销方面也作了很多充分的准备,积极地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3. 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日本汽车产业建立了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从零配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在海外拓展时,日本汽车企业也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本地供应商的比例和运作方式,以保证在当地市场的供应和售后服务。
4. 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和联合体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日本汽车企业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的产业合作和联合体建设。
建立符合本土市场需求的合资公司,利用日本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二、日本汽车产业的启示1. 把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汽车企业一直重视技术研发,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行研发、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把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汽车产业建立了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够保证汽车产品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3. 建立品牌意识和文化认同日本汽车企业的成功,还与其品牌意识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他们注重品牌、注重文化、注重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了“made in Japan”的精神和品质。
文化比较角度的产业分析——日本汽车工业设计文化对我国的启示
3 4
大众 6 2 3 大 众 6 2 9 大 众 7 1 4 大 众 7 7 0 大 众 6 8 6 福特 5 4 l 福 特 4 9 l 现代、 起亚 5 7 O 现代、 起亚 5 9 3 现代\ 起亚 5 1 9
行 探 析与借 鉴 。
一
5 现代、 起亚 4 2 O 现代、 起亚 4 6 3 福 特 5 3 1 福特 5 5 9 福特 4 2 1
、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 的奇迹
6
7 8
本 田 3 7 8 本田 3 3 9 日产 4 0 8 日产 4 2 6
车辆 作为 一项 对人类 文 明 和经济 社会 生 活产生 深远影响的技术发 明, 其发展演进的过程几乎伴 随 着整个 人类 历史 。作为大 众 生活使 用最 广 泛 的~类 工具 , 如 今 车辆 的概念 和 内涵早 已超 越 了 物质 生 产 工具 的范 畴 。鉴 于此 , 以汽 车 工业 为 代 表 的 车辆 设 计 行 业 浸润 了人 类 文 明精 华 ,体 现 出社 会 行 为 、 文 化、 价 值观 等 内容 , 当代汽 车 的设计 、 生产、 使 用 与社 会 文化 紧密联 系 , 并 将 这些 方 面相 互 连缀 起 来 形 成 价值 链 和 相应 的产 业链 ,蕴 含着 深 厚 的 文 化 内涵 。 在 中 国历 史上 , 车辆 的产 生 和发 展 始 终扮 演 对 文 明 进程 举 足 轻 重 的影 响作 用 , 其 进 步 过 程渗 透 着 数 千 年 的文 明发展 历 史 和文 化精 髓 。然 而 , 到 近 代 工业 文 明以来 , 中国 的汽车产 业 大大 落后 于美 国 、 日本等 发达 国家 。尽 管改 革开 放 以来 中 国汽车产 业有 了长 足 的发 展 , 但 是 中 国 的现代 汽 车 工业 设 计 文 化 与世 界著 名 的汽 车设 计大 国仍有 较 大 差 距 , 尤 其 与 有着 同宗 同源 文化 背景 的 日本更 是有 着 巨大 的差距 。为
地震重创日系车,其它车系中国市场抢“座位”
长近 四成 。而对于东风 日产 来说 ,由于其 高端车 型的
大 的工厂 位于岩 手县 。据 日本 媒体 报道 ,这两 家工厂
的 车 间与 生 产 线 损 毁 严 重 , 已无 法 正 常 。 丰 田 汽 车 在
日本 的所有 组装厂 全部停 工 ,甚至取 消 了北 美工厂 的 加 班 。直 至 1 7日,丰 田汽 车 发布 公 告 称 ,3 2 日 月 2 前 ,丰 田汽 车旗 下 所有整 车工厂和 多数 零组 件工厂 继 续停产 。 日产汽 车称 ,1 日、1 7 8日暂时恢 复位于九 州 的九州 工厂等 生产工作 ;追 滨工厂 、枥木 工厂 、横 滨 工厂 、 日产车体这 四家 工厂将停 产 至2 日。有 丰 田进 0
此 次地 震 , 三大 汽 车厂 商 丰 田 、本 田 、 日产 的 汽
日本 汽车行 业在全 球汽 车产业链 中的地 位重要 , 因此 , 日本车 企面 临的供应 链短 缺 问题 也将逐 渐波 及 美 国 、中国等 与 日本 汽车行 业关 系密切 的地 区 。据 了 解 ,世界 头号汽 车制 造商 丰田位于 日本 的汽车 产能 占
大黼
日本地 震给全 球汽 车业 带来 了巨大影 响
由于 丰 田汽 车 、本 田汽车 、 日产汽 车及核心 零部件
工厂停 产 ,全球汽 车业供应 局面正 发生重 大变化 . 内人士称 ,韩 系汽车作 为 日系汽车 最大 的亚 .业 洲竞争 对手 ,发展最快 一美系 、德 系甚至 中国部分汽 车企 业 的市场 份额都有望进 一步扩大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程源张坤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第4期doi:10.3969/j.issn.1003-5559.2020.04.007[作者简介]程源(1983—),男,双硕士,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汽车进出口。
张坤(1983—),男,硕士,进出口公司海外营销总监;研究方向:汽车进出口。
程源张坤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摘要:中国汽车产业近些年来加大了海外拓展步伐,在出口及投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相比,差距较大。
日本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海外开拓中,有序布局,对海外市场及海外业务精准定位;注重全程产业链布局;注重出口与投资业务相协同以及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策略,对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是个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海外市场;投资;出口汽车产业是日本的主导产业,也是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商品之一。
过去数十年来,日本汽车在海外的销量及产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并成功带动了国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
2018年《福布斯》杂志在全球汽车可靠性品牌评比中,日本的凌志、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名为前四位,在销量及品牌价值上已经超越了宝马、奥迪等品牌。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各大自主汽车品牌不断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海外产量及出口量有所增长,但与日本汽车产业相比差距甚大。
因此,需要研究和分析日本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的路径及经验,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一、中日汽车产业海外拓展的比较(一)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拓展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发展是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汽车三年过渡期结束后,在汽车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外资汽车品牌大举进军中国,激发了中国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在过去20年内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拓展主要是自主品牌的拓展,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第一章:日本经济模式的概述日本经济模式是指战后日本经济所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日本经济模式不但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借鉴之一。
然而,由于日本经济在1980年代晚期爆发的泡沫经济危机和1990年代中期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模式走向了瓶颈。
第二章: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劣势2.1政府的干预和支持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支持。
这种干预和支持的结果是,日本政府成功地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钢铁、化学、电子和汽车等行业。
2.2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的策略。
企业通过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来提高效率,并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
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日本重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制造业的强大。
2.3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更加稳定和创新。
同时,企业也通过本土化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来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
2.4优势和劣势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有效地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内部创新和激励不足、固化的公司结构和管理、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等。
这些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难点,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第三章:日本经济模式的对中国经济的借鉴3.1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汽车产业产值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连接钢铁、能源、机械、化工、电子、物流、服务、金融等众多上下游产业,对带动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演变,汽车产业现已步入成熟阶段,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①全球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成熟期近十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步入成熟发展期。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C)ICA)统计数据,全球汽车年产量从2011年的7,988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8,015万辆,销量从7,820万辆增长至8,268万辆。
其中,2017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历史高点,全年汽车产量为9,730万辆,销量达到9,589万辆。
随后在2018年和2019年,全球汽车行业呈一定下滑趋势,2019年全年产销量为9,179万辆、9,130万辆。
2023年,全球汽车产销量较2019年同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2023年,汽车产业逐渐复苏,当年产销量分别为8,015万辆和8,268万辆。
②行业产销活动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倾斜长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汽车生产及消费的主要重心。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汽车行业产销活动的地理分布特征产生明显的转变,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向以中国、巴西、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转移。
从生产端来看,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美三大地区。
其中,欧洲地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拥有诸多全球领先的整车厂商。
北美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大汽车生产国。
亚太地区主要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汽车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汽车制造工业逐渐向制造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整体转移。
同时,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研究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对行业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汽车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探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意义1、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汽车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核心业务。
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各汽车厂商必须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链条中各个环节的资源和优势,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
2、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汽车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涉及到制造、装配、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各企业之间合作能够更好地优化各环节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共享。
例如,组装企业可以通过与零部件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获得更优质、更具成本效益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
而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的共享和创新,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现状1、国内汽车产业链合作现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汽车研发、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一汽与上汽合作生产了红旗H7车型,广汽与东风合作生产了Aion车型,这些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优势和资源,而且有利于推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互利共赢。
2、国外汽车产业链合作现状国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已经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机制和模式。
例如,日本和德国的汽车产业链条建立的很早,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
企业纵向一体化案例
企业纵向一体化案例企业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合,实现对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面控制。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企业纵向一体化案例:1. 沃尔玛: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
沃尔玛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供应商的生产、质量、交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
此外,沃尔玛还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对物流环节的纵向一体化控制。
2. 丰田汽车:丰田汽车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对汽车产业链的全面控制。
丰田汽车在零部件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都有布局,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全面控制。
3. 宝洁公司:宝洁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日化品牌,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对产业链的全面控制。
宝洁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研发、销售等方面都有布局,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全面控制。
4. 嘉吉公司:嘉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农业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对农业产业链的全面控制。
嘉吉公司在农业种植、加工、贸易、物流等方面都有布局,通过与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
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对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全面控制。
中石化在石油勘探、开采、炼制、销售等方面都有布局,通过与供应商、销售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对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全面控制。
这些案例表明,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产业链上下游,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目录一、内容概括 (1)二、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背景与目标 (1)1. 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3)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球趋势 (4)3. 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目标与措施 (5)三、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的影响 (6)1.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压力 (8)2.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9)3.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10)四、中国应对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策略 (10)1. 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创新 (11)2. 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环境 (12)3.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13)五、结论与展望 (14)1. 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的影响及挑战 (15)2. 中国应对策略的成效与展望 (16)3. 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8)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题为“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主要探讨了日本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背景和趋势,以及这一转型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
文档将分为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概述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推动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因素。
分析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策略。
探讨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构成的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竞争的升级以及可能影响中日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探讨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对中国带来的机遇,包括学习借鉴日本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促进中日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等方面。
二、日本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日本汽车产业链及其在中国的延伸关键:日本汽车;产业链;集群化。
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立,既得益于市场需求迅膨胀带来的行业繁,也是以丰田精益生产方(JIT)为代表的技术步和管理模式创新结果,同时还是国际化分工的然选择。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三次较大的机遇,是产业整体速发展并形成规模重要条件。
第1次是鲜战争爆发,战中大量的运输需求挽救了步维艰的日本汽车产业,1955年日本汽车产量达6.89万辆,但要以卡车生产为主之后开始恢复轿车生产。
2次是20世纪60代,在“国民收入倍增划”和家庭轻便汽车及政策的作用下,日本内的汽车需求出现了爆发增长,汽车产业抓机遇,相继建设了20多个年产20万辆以上现代化轿车生产厂,形成了规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
第3次是石油危机带来国市场对小型汽车的大量需求1973年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基准原油价格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0美元以上,使得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美国小型轿车需求激增,日本汽车企业分利用美国不生产排量汽车带来的产销错位,以经济轿车为主导和突破,大量出口美国。
1980日本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生产国,并建立起完备的车产业体系。
与此同,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目标的管理方式革新,为日汽车产业形成独特的生产和供应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当前国际产不断转移的大背景下,日本汽产业链也在不断延和调整,但是其仍然持着相对稳定独立的系统格局一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特征与局。
业链是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于一定的比较优势与技术经济关联按照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形的网络关系形态,本质上是一个在价值链、企业和供应链等方面专业化分工合作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和企群结构,既可以在上游企业之间自然形成需链条,也可以在横向工上形成价值链条,既可以在一区域、单一企业内形闭环,也可以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伸。
日本汽车产业在速发展中,根据自身文化论文”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空间特点和略需要,形成了特征独特的产业链()产业链特征。
(1)从驱动力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THEGLOBALAPPARELV ALUECHAIN:UnitedNationsIndustrialDev elopmentOrganization2003)认为,工商业建立了两种国际经济网络:一种生产者驱动型,由产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汽车、钢铁行业;另一种是消费者动型,通常是零售商或品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行业。
产业链是由分工成的生产网络,日的生产网络主要是生产者驱动式原因在于日本的跨国汽车司本身就是具有极强生产能力的制商,居于产业链的核心位,并从横向和纵向控制产业链中设计研发、供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
(2)从组形式来看:建在长期业务关系基础上的日本国汽车产业链具有垂直、封闭突出特点,“日本企业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为日本制造业的成长提供了充足资源动力和高效的作平台”,“这种组织形式强调母司与子公司或相关业之间的互相持股,形一种紧密的所有者关系和垂型的产业集团体系日本企业在构建生网络时,把这一组关系向东亚地区做了散和延伸”[1]。
最,日本车企在东亚厂主要是从日本进口零件,在当地加工组装。
80年代日大幅度升值之后,本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对进行投资(FDI),间产品投入中的当地量有所提高,但产品生产设计环节的控制权依然集中于国公司在日本的总部,由他们决产品的产业链分工,所以并未从本上改变垂直、封闭的生网络结构。
Hatch和Yamamura将其称“日本怀抱中的亚洲产网络”[2]。
(3)价值层次来看:日本际汽车生产网络是抓放低的“雁行方式”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的重要特是出口导向和贸易立国因而在技术转移方面就比较保守必然要力图保持自身术上的先进性和领头雁地位而只是将低技术、低利润、低值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口至其他跟随家(地区)。
日本对东的产业转移并非关键核技术或主流产品,大多是一些相对成熟的低端产品和术,即便是当东亚技术发展阶段上逐渐与日本接近,如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日本已经形成竞争,但是日本车企业对其核心技术的转意愿依然消极。
因,日本汽车企业在东亚构建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从区位形来看:日本汽车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横滨到名古屋一带的东海沿区域,尽管这一地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3,但却集中了80%以上的日本汽车制造,特别是新建工厂。
例如具有“洋底特律”之称的丰田汽车产集群,拥有10座汽车厂1000多家协作厂,在半约5km,面积达80km2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以丰田汽车司总厂为中心,供应商环周围为特征的庞大的汽车制造产业群。
丰田公司总装厂附属的零部件生产厂平均距离约50km,与独立的协作配套的平均距离约为120km,丰田公司的零部供应商平均每天可以进行8次的供货发送,于主机厂与配套厂之间距离较近,产品的库存和交易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显然,群化的产业形态,极大的强了日本汽车产业的际竞争优势。
(5)从长效机制看: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交易系的根本原因是对未收益有共同的预期,因,按照交易费用经学的观点,当企业之间对未来愿具有共同预期时,关治理机制是有效的。
日本各大汽车造厂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化零件供应商体系,如丰田司的“协丰会”(kyohokai和“荣丰会”、日产公司的“日会”、马自达公司的“洋光会”。
日本与上游供应商的合是以业务转包合作为特征金字塔式,正是凭借金字塔型的工协作体系和长期合作系,日本汽车工业备了快速应对市场的能力”[3]日本整车制厂的零部件自制率仅在30%左右,其余70%的部件都要从协作配套厂采购。
整企业一般实行业务转包合作,过投资、合资、参股、控股等式,与零部件配套企业建立多层次垂直与协作关系,形成了层层转包上一级控制下一级金字塔型结构。
通这种塔型垂直分工协作体系,相互持、相互渗透,促进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逐形成了关系稳固的益群体。
此外,通过平衡应商之间的竞争与协调关系来进一维系与供应商的长期系。
实际上日本的零部件商是在少数长期稳定的竞争对之间进行着潜在的或实际的订竞争,“这种方式实际上在竞争与协调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优点是既保持供应商之间的争状态,不断提高其力,同时又避免过度竞争致的成本上升,也能保证长期合关系的维持”[4]。
由此可,日本的汽车生产网具有一定的长效性和稳固性。
()产业链局限。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和强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现代社会,日本汽车产业链尽管相完善,但并非无懈可击,其自身局限性也在不断显露出来。
一面,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iyoshiKojima提出的“边际产业扩论”,进行对外直接投的国家,其选择的业应该是投资国逐渐丧失优的产业。
或者说对外直接投的产业或领域,应该发生在比较势的基础上,本国具有对劣势而东道国又具有相对优。
由于日本国内资源限制,在劳动价格上升、市场饱和与国际供需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日本汽产业自身生产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优势逐渐降低,自成体的国内产业链空间狭窄,使得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日本汽车业,不得不选择产业延伸,进行跨国投资和生产转。
另一面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部产业网络构缺乏竞争机制,产业创新能不足,与德、美、法等国至后起之秀的韩国比较,日本汽车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正在逐弱化,从技术先进性、新车更新频率特别是市场占有率已经有所显现。
根《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前6个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美国市场占率为9%,接近丰田汽车12.8%)和本田(9.6%,在欧洲25个国家,现代汽集团的新车销量占有率(4.7%)比丰田汽车高0.7%,日本主要产业已后于韩国企业或正在被速追赶[5]。
此外,随着近年来自灾害的频发,日本汽生产网络中的密集型产业群也面临巨大的不可抗力风险,在本大地震和海啸中已暴露无疑。
2011年日本地震后,零部件供应链的裂使整车企业陷入停工减产的尴境地,汽车产业链全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港口和交通设的损坏也让集群化生产模式的物流运输行业一度陷入停滞根据日本财务省2011年5月25日公布的4月贸易统计初显示,汽车出口额比锐减67%,为2553亿日元,1979年1月以最少纪录。
因此,如保持竞争优势,降低产业系统风险,进行汽车产业链的全整合,已经成为日本汽车产业可回避的问题。
免费论下载中心、日本汽车产业链在中国的延伸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同时由于日元升值、本国内市场饱和以及工资平上升等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的化,日本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将产业链向生产成本对较低的其他国家(地)转移。
日本汽车产业链大规向外延伸扩展,主要体现向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进行了梯度生转移,利用东亚地区廉的劳动力资源,对区域内生产力和比较优势进行垂直整,由分工生产加工和贸易逐步过到当地本土化渗透,在东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产网络体系。
日本汽产业链在中国的延和“本土化进程表现迟缓,明显后于欧美企业”[6],具有显的被动性和功利特点,从在中国早期进行低端产组装到近期供应链随动转移过程来看,大体上可以为四个阶段。
(一产业链的低端试探。
随着改开放,中国东部沿地区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生分工,对跨国公司来说,巨大市场潜力和劳动力成本优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1984年,天津华利汽车公司引进日大发汽车生产技术,1986年,进一步引进大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产制造技术,大发车的下线夏利两厢式轿车的生产,拉开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试探性合作的幕。
从1984-1992年这一阶段来看,日本汽产业整体上对中国汽市场还处在战略性试探阶段,业链分工生产以低端品牌、一品种、小规模合作式开始,以skd(半散件装)或ckd(全散件组装)的方在中国组织生产,主配件和关键总成靠进口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更多的品牌车型依然在日本本土。
在初级产品的转生产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利用中国内劳动力和市场优势进行装和销售,并不涉及产业中产品研发、设计供应链转移环节,而丰、本田、日产等企业也有大规模的参与进。
这种犹豫和观望一定程度上缓了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产业链整合进程,“日汽车企业在华战略的拖拖拉,使得欧美汽车企业占领在华战略上较好的位置,并取了领先优势”[7]。
(二)产业链的位引进。
20世纪90代,日元的大幅升值剧了日本对外出口的困境,越来多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企业开推行国际化战略,将部模块化的产品总成和零部件从产业中分解出来,转移到生成本较低的国家(地区)进行生。
“由于国际生产分工的变化、东国相关政策的推动和产品市场的牵,日本的汽车企业纷纷开始中国转移生产或调整策略并大投入,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土化开始出现全面升级。
具体表为,从产品链到生产的战略布局呈现出加速和扩大的势,产品从底端车型中高端车型过渡,整和零部件生产以及营销理开始全面本土化”[8]。
1993年到2003年,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在中国分别合资成了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了家用轿车、皮卡到多能汽车(SUV)的全系产品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