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学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2)学会抓住文章主要信息,提高筛选和概括能力。

(3)学会朗读和默读,增强语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和敬仰。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长征》课文内容。

2.2 教学重点(1)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生字词的学习。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生字词和难理解的部分。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长征的经过和意义。

(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4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和默读练习。

(2)学生进行长征故事分享。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态度表现等。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分享、交流等情况。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长征》课文文本。

5.2 参考资料关于长征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长征路线图。

6.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长征的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长征路上的故事》等。

6.3 参观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历史。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

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培养敬佩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长征》是一篇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叙事诗,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顽强,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长征、红军、伟大、艰苦卓绝、英勇顽强、背景、经过、意义短语: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战斗、英勇顽强的意志、背景知识、理解课文、表达感受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征的背景和经过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学生对于生词和短语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运用才能够熟练掌握。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朗读、复述、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采用写作、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长征的经过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内容。

2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4背诵课文,默写《清平乐·六盘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2.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

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读准下列词语: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理解词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②了解相关背景。

过渡: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三、细读理解,品味诗境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抽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2)讨论:从“只等闲”里你体会到了什么?(3)根据自己的体会练读诗句。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篇10教学内容:11课《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5)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征》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伟大长征精神的尊敬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征》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了解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长征》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2)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和图片;(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长征》诗歌,了解诗歌内容;(2)查阅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长征》诗歌的配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2)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学生齐读《长征》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朗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长征的历史事件;(2)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了解所选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意义;(3)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所选事件的故事和感受。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长征的艰难和伟大;(2)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总结长征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祖国的热爱和人民的敬重。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长征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长征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长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领悟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掌握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长征精神。

2. 运用写作技巧,抒发爱国情怀。

第一章:长征的背景1. 导入: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长征的背景》,了解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3. 讨论:为什么红军要进行长征?长征的意义在哪里?4. 作业: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的起止时间和途经地点。

第二章:长征的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阅读课文《长征的过程》,了解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3. 讨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4. 作业:课后绘制长征路线图,标注重要事件。

第三章:长征的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意义。

2. 阅读课文《长征的意义》,了解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讨论: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什么意义?第四章:长征精神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长征精神。

2. 阅读课文《长征精神》,了解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和价值。

3. 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 作业:课后绘制一幅关于长征精神的插图,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第五章:长征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长征故事。

2. 阅读课文《长征故事》,了解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3. 讨论:从长征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4. 作业:课后编写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参与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长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长征》2. 相关图片: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场景等。

3. 教学音频:长征相关歌曲、背景音乐等。

4. 教学视频:长征纪录片、相关电影片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

(2)播放长征相关歌曲,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比对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长征_小学语文教案_模板

长征_小学语文教案_模板

长征_小学语文教案_模板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教师:(课前播放《长征》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

(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长征》,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教师板书)本诗的作者毛泽东是每一位同学都并不陌生的,而同学们所知道有关他的小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那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学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

教师: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

《长征》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书:1935年10月毛泽东)教师:同学们知道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知道长征是什么人?知道长征经过了那些地方吗?知道长征的路有多长吗?知道长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吗?师:(音)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跋涉千山万水。

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教师:在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之后,共同步入“长征”,与那伟大的红军战士同走长征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长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长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路线图。

《》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进行,1935年10月红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

(教师背诵全诗)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山名:五岭乌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为北上,粉碎国民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6.红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历尽千难万险。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案二之《长征》教学设计注:本文为生成,其纯属虚构。

导言长征是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持续奋斗、不屈不挠的象征。

五年级语文《长征》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篇文章的学习,更应是培养学生爱国、勇敢、团结、坚持的好机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针对五年级语文《长征》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和成立;2、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及过程;3、领会长征精神,明确团结合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我牺牲、坚持战斗的理念;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历史背景,掌握相关知识。

2、长征的必要性及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包括了解四行仓库事件、百团大战、毛泽东用“去蒋化”夺取红军军权等;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长征的过程。

3、长征精神的传承通过阅读,让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强调团结合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我牺牲、坚持战斗的理念。

4、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分配角色,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诵《红军之歌》、《忆长征》等有关长征的诗歌,以抒发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课堂游戏:通过课堂游戏,增强学生对长征历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比如,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从图片中找出符合描述的场景或人物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历史背景的理解,了解长征的必要性和过程,明确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如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难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征》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长征》教学设计之四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具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绘有红军过雪山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指名读第六组“导读”。

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

(板书:长征1935年10月)2.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图,简单介绍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消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艰苦,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比如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穿过草地等,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逶,读w5i,不要读成w7i;迤y0,不要读成y@;磅,读p2ng,不要读成b4ng;礴,读b$;丸,读w2n;岷,读m0n,不要读成m!n。

2.提出不懂的问题。

(视情况作解答,大多放在讲读诗句过程中解决。

)四、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五、理解诗句。

(先同座试讲,再指名逐词逐句讲解,教师酌情指导。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指红军在长征中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长征》的基本内容,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艰难困苦和伟大胜利,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长征》是一篇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故事。

课文主要内容包括长征的背景、经过和胜利。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3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的理解。

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难词难句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起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长征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2 课文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难词难句,解释相关的历史背景。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深入理解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4.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长征》的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片等。

5.2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3 历史资料:提供一些与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供学生参考和拓展学习。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长征》教案设计一、词语积累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如:为了北上抗日,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2.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如:红军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到达了陕北。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如: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闲视之。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气势)盛大、雄伟。

如: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③(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6.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7.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如:他听医生说自己的病不难治好,终于开颜一笑。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长征--远征等闲--平常逶迤--蜿蜒开颜--高兴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反义词:难--易暖--寒细浪--巨澜等闲--非常三、难句讲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和传承。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长征》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探讨红军长征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长征的历史场景。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步骤引入课题,介绍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阅读课文《长征》,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探讨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红军长征精神。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长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3.2 教学难点对长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意义进行思考和探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分享。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2 评价指标学生对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对课文《长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长征》的文本。

多媒体资料,如长征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相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5.2 教学材料学生手册或笔记本,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彩色笔或其他标记工具,用于标记和highlight 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小组讨论的卡片或海报纸,用于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观看关于长征的纪录片或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预习课文《长征》,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6.2 课中活动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的意义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红军长征精神。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来丰富自己的认识。

培养朗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培养爱国情怀。

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培养合作、尊重、坚持等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长征》是一篇描写红军长征历程的课文,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2.2 生字词解析生字词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出红军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需要精心选择和准备。

5.2 课件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5.3 辅助资料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程和背景。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长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长征》的文本。

2. 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长征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长征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思考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形式,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

(2)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长征的感受和认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征的重要性和意义。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长征的故事和意义。

(2)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是否深刻,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并思考改进的方法。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和探究活动。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长征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长征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长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长征过程,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

(2)培养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长征为什么重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过程。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的重要性和红军的英勇精神。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长征的小练笔。

2. 拓展作业:(1)学生课下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长征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长征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小学语文教案合川市南津街小学校杨渝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教师:(课前播放《长征》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

(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长征》,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教师板书)本诗的作者毛泽东是每一位同学都并不陌生的,而同学们所知道有关他的小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那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学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

教师: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

《长征》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书:1935年10月毛泽东)教师:同学们知道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知道长征是什么人?知道长征经过了那些地方吗?知道长征的路有多长吗?知道长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吗?师:(音)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跋涉千山万水。

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教师:在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之后,共同步入“长征”,与那伟大的红军战士同走长征路。

(学生看书,听教师激情朗诵了全诗。

)教师:听老师朗诵后,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学生:作者对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二、巧用电教,培养自学、表达能力,细读激情。

教师:昨天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说说呢?(多名同学来说,只说重点词语。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刚才同学们纷纷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词语,稍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试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学生:(读诗之后)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通过画中心句,使学生抓住诗的主线。

]教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诗的中心句。

刚才有同学举出这两句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谁能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为他解答呢?学生:“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教师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教师:这两位同学很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中心句中的疑难词语,那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学生主动抢答)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这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师: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做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

]学生: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那无数的艰难困苦都当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那种蔑视一切困难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是啊!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来这种感情呢?学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教师:请大家试读。

(试读之后)谁来为大家范读?(指名来读,教师指导朗诵)[“试读―教读―会读”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诗的前两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习的步骤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用大屏幕出示“四字学习法”:一、译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二、连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三、悟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诵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四字学习法”,前后桌四人自动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余下的诗句。

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互说互述,互相检验,总结概括,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请同学们坐好,让我们来交流各学习小组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五岭、逶迤、细浪、泥丸”四个词语不理解,然后我们查字典讨论后是这样解释的――(组员解释词义)“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间。

“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是指滚动着的小泥丸。

(教师板书:五岭浪乌蒙丸)学生:对于“逶迤”、“磅礴”我是这样理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浩大的样子。

教师:这几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过去。

教师:“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四个词语分别写了山的什么?学生:“逶迤、磅礴”两个词语是写乌蒙山和五岭山的高大雄伟。

“泥丸、细浪”是指高大雄伟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波浪、滚动的泥丸一样渺小。

教师:写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红军把“五岭”和“乌蒙”看做“细浪”和“泥丸”?这样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学生:“逶迤”和“磅礴”两个词语使我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困苦。

把五岭和乌蒙看作“细浪”和“泥丸”显示了红军藐视困难,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红军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

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豪迈气概。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范读)[在解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你知道这首诗的第五六句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两次战役么?学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教师:请同学们看巧渡金沙江的电影片段。

学生: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教师板书:金沙暖)教师: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

(放映过程中教师激情描述背景)泸定桥头被上刻着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13根铁索高悬于湍急的河流上,桥长百余米,高达数十丈。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22位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冲过对岸,夺取战斗的胜利。

教师:看完电影,对于《长征》诗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给人以寒气逼人的感觉。

(教师板书:大渡寒)教师:“暖”与“寒”两个字你是如何体会的呢?学生:“暖”字体现出了云南五月初温暖的天气,也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热烈情绪及胜利的喜悦。

一个“寒”字生动的再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那惊险悲伤的场面,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教师:这两句诗既写了胜利的喜悦又写了惊险悲壮的战斗场面,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呢?学生:前一句喜悦,后一句悲壮激昂。

(学生试图体会,教师指名范读)[通过“暖”与“寒”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了红军胜利的喜悦及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教师:“更喜”如何理解?(更使人欣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什么?(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教师板书:岷山喜)教师:(播放《雪山》、《过草地》电影片断,简述红军长征的最后艰难历程以及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原因)《草地》茫茫的草地,你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过雪山》一九三五年五月底,红军飞夺泸定桥以后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间渡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九月十七日翻越了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长征的最后征程。

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于这大雪山,化作了晶莹的丰碑。

教师:翻越雪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这胜利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用最准确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种热烈的场面?学生:尽情欢呼,欢呼雀跃,笑逐颜开……教师:对于全军上下的笑逐颜开,作者又是如何描述的呢?(尽开颜)作者用“尽开颜”三个字准确的概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谁现在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呢?(高亢)学生试读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诗意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本诗在节奏上的特点,在书上试画出来。

(学生练习来读)教师:(出示节奏表)请同学们对照节奏表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如果有画错节奏的请改正。

教师:(学生朗读后)谁到前面来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诵全诗?(请三、四名同学朗诵诗,适当点评。

)教师将毛笔书法作品―《长征》作为奖品送给同学。

[运用激励手段,更加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播放《长征》歌曲,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

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让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学生学唱《长征》,在歌声中结束课堂教学)[学唱长征歌曲,更加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小黑板:一、译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二、连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三、悟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诵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花瓣雨飘过,把花心留给你,四季风吹过,把枫叶留给你,当月潮涌过把欢乐留给你,夜深人静时刻,把深深的祝福留给你,天气多变,注意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