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第九周周一晚测文言文翻译训练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

父铭,御史。

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隆庆元年,巡抚畿辅..。

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

”俱报可。

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

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

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

”帝终不听。

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

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

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

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

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

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

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

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

”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

移疾..归。

起南京工部尚书。

就改兵部,参赞机务。

卒官。

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D.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人:官职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练测10周 第9周 周二 提分精练 文言语段翻译(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读练测10周 第9周 周二 提分精练 文言语段翻译(一)

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大中中,中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腹,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1)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小片段)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小片段)

2020届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①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②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不安)。

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九)文言文翻译(含解析)不分版本课时作业(九) 文言文翻译(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请翻译以下文言段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局部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行路时和各位将军相逢,总是调转车头让路。

(重点词“伐〞“引〞“避〞)(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重点词“多〞)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假设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2)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参考译文]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2020届高三(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翻译

2020届高三(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翻译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杨德祖①书[魏]曹植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幹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高中语文周周练之文言文精短练习参考翻译01-04

高中语文周周练之文言文精短练习参考翻译01-04

高中语文周周练之文言文精短练习参考翻译
01-04
0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原文: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翻译:(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原文: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翻译:(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原文: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翻译:(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原文: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2
《陈蕃愿扫除天下》。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各地2020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二)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第一部分学生版2022届高三文言文翻译十年真题精练1【2021年新高考Ⅰ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5分)(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5分)2【2021年新高考Ⅱ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祖)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祖逖)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3【2021年全国甲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4【2021年全国乙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5【2020年八省联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6【2020年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7【2020年全国卷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8【2020年全国卷I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白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9【2019年全国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答案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答案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答案版1.B.“天厌”是因为大雁的警觉与机智。

2.A.“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并非中心论点“小寒时天气其实并不寒冷”的说法也不正确。

3.D.(A.不符合。

B.“最重要”错。

且强加因果。

C.强加因果。

)4.答案D(A. “实现了自主进化”错。

另外,“由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变为人机融合增强智能与群体智能等新的行为”的是大工智能的基础目标。

B. 扩大范围、将然变已然。

发展智能制造尚属努力的方向。

C. “协同工作”“便可形成”过于绝对。

)5.答案: B.“技术和政策双推动的背景”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提政策驱动。

6.答案:生活方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医疗、交通)经济方面:为经济社会升级提供新动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方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激发了遥感应用创新。

7.答案: B并非因王君的精心喂养。

8.①军马出生在北方广阔的大草原,自从出生后,它总喜欢在草原上奔驰。

②应征入伍后,它奔驰于硝烟弥浸的战场,立下了汉马功劳。

③离开军营后,它虽有了崭新而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一度失去了奔驰的机会,也因此而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④到达山村后,在哨声、穿军装的铁道兵、修筑铁路的炸药的轰鸣声的激发下,它逐渐恢复了精神与血性,最终又奔驰起来。

9.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一夜风云散,幻了时空”两句的意思是战争已离我们远去,时空流转,新的生活开始了。

②这两句话承上起下。

承接上文军马在战场上几经风云、血雨腥风,引起下文战争结束,军马从此离开军营,开始另一种生活。

③暗示了军马在失去了习惯了的战场、失去了驰骋的机会、不再有用武之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的失落。

(流露出作者对军马失去了习惯了的战场、失去了驰骋的机会、不再有用武之地、自身价值难以体现的一种怜惜之情。

)10. D(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奇。

封李牧为武安君)11. D“赵悼襄王元年”不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12. B李牧不是因为生病闭门不出,“固称疾”是坚持称病,未必真有病。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训练附答案及译文(原创禁止转载)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训练附答案及译文(原创禁止转载)

A.冯亮有一颗感恩之心。

即便后来隐居山林,但心中感念中山王对他的礼遇,仍然经常前去拜见他。

B.冯亮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

他因叛贼王敞之事受到牵连,尽管皇帝下令免除他的罪过,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所以决定不再回嵩山去。

C.冯亮与世无争,清贫自守。

在嵩山时,他整日与僧人一起诵经,粗食淡饭;他喜欢在山间水边建起简陋的房子,居住其间,自得其乐。

D.冯亮修行高深。

他的朋友南方法师认为他的修行达到了佛家十地的程度,并把十个栗子放在冯亮尸体的手心里来证实,结果夜间被虫鸟盗食,他的肌体却毫发未受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会中山王英平义阳,获焉。

英素闻其名,以礼待接。

(4分)⑵因遇笃疾,宣武敕以马舆送令还山,居嵩高道场寺,数日卒。

(4分)5.冯亮深受宣武帝的优待,请结合全文概括具体表现。

(3分)参考答案:1.B2.D(“有时也用来表示在世的官员被皇帝加封荣誉称号”错。

)3.B(“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文中无据。

)4.(1)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2)冯亮在京师时得了重病,世宗敕令用马车送他回山,住在崧高道场寺。

过了几天他就去世了。

5.①宣武帝让冯亮戴帻巾入朝,冯亮坚持戴幅巾,宣武帝没有逼迫他。

②冯亮受到王敞事发牵连被捉拿,宣武帝下诏免除了他的罪过,并赐给他衣食和随从。

③因冯亮喜欢隐居生活,宣武帝就派人在嵩山为他建造了精美的闲居佛寺。

④冯亮病重后,宣武帝派人用车子载他回山,并在他死后赠送给他家人财物来办理丧事。

(答出三条即可得3分)译文:冯亮,字灵通,南阳人,是萧衍属下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

冯亮少年时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研究佛家教义。

他跟随蔡道恭到义阳,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冯亮性情清雅高洁,到了洛阳以后,就在崧高山隐居起来,他很感激中山王对自己厚待之德,所以有时也帮他做点事情。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作业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五》)(1)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译文:(2)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

(1)“先”,祖先;“出于”,出自,来源;“为……所”,被动句;“氏”,名词活用为动词,把……作为姓氏。

(2)“岁”,年;“问以酒粮”,介词结构后置,应翻译为“以酒粮问候”;“辞”,推辞,拒绝。

要注意句意通畅。

答案:(1)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

(2)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问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

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

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

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顿足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以此感到惊奇。

(鲁恭)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

2020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8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3分)译文:(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3分)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2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专练: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2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

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

通过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

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真题举隅:2016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理传》;2017年选用了《宋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悫传》《宋史.许将传》,2018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

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

【文言漫话】1.文言文是相对于20世纪初叶肇始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而言的。

文言文,用词典雅,语句精粹,或抑扬顿挫,音韵朗朗,如诗如歌;或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说理见长。

流连于子曰诗云中,徜徉于“苏海韩潮”的美文中,获得的是心智的开启和审美的愉悦。

2.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到参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历练,但是晨读晚练、记背讲练,费了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见效果。

文言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阵痛,网上流行的话语,中学生有三怕,一篇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或许有些夸张,但文言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学生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学生版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九周周三周测试卷学生版总分90分时间95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

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

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

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

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

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

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

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

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

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

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2020年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解析版)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解析版)

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语文第九周周一晚测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翻译思路指点:
1.读试题,勾画采分点:①人名地名等文化常识,②重要实词,③重要虚词,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⑥古今异义,⑦词类活用,⑧特殊句式,⑨整体把握。

2.回归原文,落实文化常识。

3.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4.五字箴言:换(说法),(调)顺序,留(名称),补(省略),删(叠用虚词)
5.正确书写,规范书写。

卷面清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6.检查:文言常识,书写,句意。

二、翻译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段,按照要求翻译句子。

①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

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

丰奇之。

起家为给事中。

时高肇权重,天下人士望尘拜伏。

②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

”不肯为通。

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

肇谓众宾曰:“此儿豪气尚尔,况其父乎!”及去,肇加敬送之。

澄闻之大怒,杖之数十。

后拜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欧血,身自负土。

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

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

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

叉谓顺曰:“卿何得聊不见我?”③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④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

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

顺谓叉曰:“北镇纷纭,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

”叉心疑难,不欲授以兵官,谓顺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

”顺曰:“叔父既杀生由己,自言天历应在我躬,何得复有朝廷?”叉弥忿惮之。

转齐州刺史。

顺自负有才,不得居内,每怀郁怏,形于言色。

遂纵酒自娱,不亲政事。

叉解领军,征为给事黄门侍郎。

亲友郊迎,贺其得入。

顺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复出耳。

”俄兼殿中尚书,转侍中。

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诛。

及灵太后反政,方得改葬。

顺侍坐西游园,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亲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见一家十丧,皆为青旒,莫不酸泣。

”叉妻时在太后侧,顺指之曰:“⑤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太后默然不语。

后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

家徒四壁,无物敛,止有书数千卷而已。

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烈。

(1)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

(2分)
(2)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

”(5分)
(3)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至于朝论得失。

(5分)
(4)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

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

(5分)
(5)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5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B.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C.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D.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I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即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

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

B.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后要遵守的制度。

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为父亲守丧称丁外艰,为母亲守丧称丁内艰。

丧期一般为三年,其间需要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迁授,“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授”指授予官职。

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拔”“擢”“右迁”“除”,表示贬官的词语有“贬”“谪”“左迁”等。

D.侍坐,指位卑者在尊者长者的近旁陪坐;或者指尊者长者坐着,位卑者站立在一旁进行侍奉。

文巾元顺在西游园巾陪坐在灵太后的一旁即为侍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顺勤奋好学,聪慧颖悟。

他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日夜诵读,十五天后就能全部理解透彻。

B.元顺为父守孝,孝心至诚。

父亲去世后,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

二十五岁的他也阒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

C.元顺任性率直,不阿附权贵。

他去拜访当时手握大权的高肇,先是叱骂不肯替他通报的守门人,见到高肇后又和他行了对等的礼仪。

D.元顺敢说敢做,耿介正直。

他严肃正经地指责叔父元叉利用公职谋求私利,并讽刺元叉不将朝廷放在眼中,因此遭到了元叉的怨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