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DOC)

合集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量块
【学习目标】:1、了解量块的用途及尺寸系列
2、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1、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
【复习回顾】: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量块的形状、用途、尺寸系列
1、形状:微变形钢或陶瓷材料制成的长方体。

2、用途:主要用于鉴定和校准量具和量仪的基准量具。

3、精度:量块的精度分为0、1、2、3四级,其中0级最高,3级最低。

知识点二、量块的使用
为减少累积误差,使用量块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的块数,一般不超过5块。

方法:根据所需组合的尺寸,从_最后一位数字开始选择,每选一块,应使尺寸数字的位数减少一位。

知识点三、注意事项
1、不能碰伤或划伤其表面,特别是测量面。

2、选择量块,不超过4~5块。

3、组合前用麂皮或软稠将各面擦净,用推压的方法逐块研合。

4、使用后,拆开组合量块,清洗、擦拭干净后,装在特制的木盒内。

5、不允许将量块结合在一起存放。

【课堂练习】:
要组成38.935mm的尺寸,试选择组合的量块。

【课堂小结】: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熟悉使用量块的注意事项。

第 1 页共1 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山东英才职业技工学校(理论教案)2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傅丽云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讨论讲述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安法。

教学过程:课题引入:一、概述3换性是互现代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原则,它普遍应用于机电设备的生产中。

在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例子也很多。

如自行车的内、外胎破了,可以换上同规格的新胎,机器设备零部件突然损坏时,可迅速用相同规格的零部件更换。

讲述相关知识点: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4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机械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1.3 教学内容1.3.1 极限配合的概念1.3.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3.3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1.3.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第二章:极限配合计算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并确定配合类型。

2.2 教学内容2.2.1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2.2.2 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2.2.3 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的计算方法2.2.4 极限配合计算实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控制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尺寸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3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3.2.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实例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表面质量的控制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4.2.2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4.2.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4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测量基础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完整word)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教案(黄财文)

(完整word)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教案(黄财文)
讲练法 粉笔、课堂练习
教学中的创新点:以溜冰鞋轴与轴承的配合为例讲解配合的选用
教学过程:
A、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教具准备等
时间分配
3min
B、复习提问
图样上标注尺寸制是怎么选用的?
5min
讲稿部分
D、新课内容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
第七次授课教案
章节内容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授课专业
班级
1、矿山机电专业116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9日星期2第3、4节
授课地点
201
应到人数
60
实到人数
55
2、矿山机电专业117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日星期2第5、6节
授课地点
202
应到人数
55
实到人数
53
3、矿山机电专业118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5日星期1第5、6节
选择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选择方法:类比。
二、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选用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
2.配合种类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类比法。
教学过程:
C、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教学日志,教材、教具准备等
时间分配
3min
D、复习提问
1、配合制的选用主要用什么方法?
5min
C、引入新课
你们用过的量具有哪些?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2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2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大纲开课系: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及学生层次:适用机电工程系所有专业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学时:60先修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后续课:推荐教材及参考教材:推荐:中职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三版)。

参考: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乔元信主编编写人:陈萍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理论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讲授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教学。

特别是对有关的术语及定义,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要充分运用挂图、教具、实物和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的力度。

(4)要布置学生做一定量的习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组织学生对实际工件进行检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以及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几何量误差的概念,了解规定几何量公差和制定公差标准的目的,了解几何量测量的作用。

(3)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1)互换性概述(2)本课程的任务教学建议:(1)(2)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要求(1)、理解孔和轴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有关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概念及其关系。

(3)、理解和掌握尺寸偏差、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材版本】沈学勤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类),修订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课程特点】国家已经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制定了许多标准,在设计、加工和检测中必须严格地执行国家标准。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读懂各种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能够按照要求从标准中查出相应的数值,并能够正确使用各种量具检验工件,判断工件的误差值是否在允许的区域,决定工件是否是合格的产品。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第一部分)与实训课程(第二部分),第1章至第4章主要为理论课程,第5章主要为实训课程;其中实训课程部分的具体操作除了教材中的课题之外,另外在讲解第1章至第4章时,相应的增加一些测量实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一部分(理论课程)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

2.熟悉加工误差、公差、互换性和标准化及技术测量的含义,和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1.懂得加工误差在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零件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间的误差是正常的,只要在正常公差之内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2.认识互换性与标准化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三)素质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从实际出发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2.了解学好本课程在生产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要求1.了解加工误差和公差的含义及其分类。

2.了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3.了解技术标准的分类及技术测量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熟悉各新概念的含义及其分类。

2.了解互换性和标准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3.了解技术标准的分类及技术测量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考虑分析问题的习惯。

五、学生情况由于学生从事实际生产实习的时间较少,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规定的教学安排,存在着理论教学多,动手机会少的问题,而专业课程是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脱离实践使他们分析问题时不能从实际出发,给课程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标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技术测量。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器、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材料: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进行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极限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讲解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差的计算和配合的选择原则。

- 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工具。

3. 实例演练(20分钟)- 提供几个极限配合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 引导学生讨论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配合的因素,并解释其影响。

4.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技术测量。

- 要求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比较测量结果,分析可能的误差来源。

5.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 概括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应用,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更多实例,并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极限配合实例和技术测量项目,挑战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过程,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发现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中职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劳社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中职学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劳社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中等职业学校备课教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全期教案(80学时)科目《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师专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班级二O 年期教学进度计划(80学时)(配套课件已上传百度文库)教师自我介绍:导入新课:现在的服装、鞋子,为什么有尺寸型号?如果自行车链条断了一般会怎么办?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 互换性的概念1)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2)不需做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3)装配后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缩短维修时间、保证维修质量、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延长机器寿命加工和装配方面:分散加工、集中装配、减轻劳动强度设计方面:简化设计、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互换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产品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机械的使用和维修等各个方面。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互换性分类:完全互换(生活中广泛应用)、不完全互换。

2.几何量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零件的几何量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公差和几何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技术标准:极限与配合标准、几何公差标准、表面结构要求等是国家标准中的重要基础标准,是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几何公差的基本内容;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的关系;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几何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2 极限配合的概念解释极限配合的定义。

介绍极限配合的应用范围。

1.3 技术测量概述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极限配合的基本原理2.1 极限配合的基本参数介绍极限配合的三个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和配合。

解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2.2 极限配合的分类介绍极限配合的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解释每种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3 极限配合的选用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解释选择极限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测量概述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3.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解释每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介绍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度。

第四章:尺寸公差与配合设计4.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

介绍尺寸公差的作用和意义。

4.2 配合设计的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原则。

解释每种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配合设计的实例给出配合设计的实例。

解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配合设计。

第五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5.2 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5.3 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极限配合的应用案例分析6.1 案例一: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案例。

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6.2 案例二:装配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解决分析一个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配合问题。

解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公差来解决装配问题。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少学时 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少学时 教案

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教学目的:1、理解极限偏差的确定方法2、掌握孔、轴的极限偏差查表方法教学重点:极限偏差表的使用以及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代号确定极限偏差。

教学难点:极限偏差与尺寸公差以及配合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举例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极限偏差定义: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由于极限尺寸有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之分,极限偏差又可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1、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2、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一、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基本偏差一般都是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二、基本偏差查表要点(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的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的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大孔小轴)(2)查基本尺寸时,对于处于基本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基本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

(如φ10,应查大于6至10,而不是查大于10至18)(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每个表格第二行会注明)(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三、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根据第一节所学尺寸公差,孔的公差Th=│Dmax-Dmin│ =│ES-EI│轴的公差Ts=│dmax-dmin│ =│es-ei│同理,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轴es=ei+IT 或ei=es-IT 孔ES=EI+IT 或EI=ES-IT【例1-9】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并计算另一极限偏差。

(1)φ8e7 (2)φ50D8四、极限偏差表及其应用查表:附表三、附表四由基本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偏差,下方的为下偏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DOC)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基础授课教案教学计划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

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课题:绪论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互换性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内容: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加工和装配方面设计方面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作业布置:P1 一教后感:课题: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和轴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关尺寸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和掌握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理解和掌握配合的概念复习内容:互换性的概念新授内容: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孔和轴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54个)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54个)

_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_ _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_ _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1.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S=Dmax - D轴:es=dmax -d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I=Dmin -D轴:ei=dmin -d(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偏差。

解:孔的上偏差 ES=Dmax - D=50.048-50=+0.048孔的下偏差 EI=Dmin -D=50.009-50=+0.009第二课时:2.尺寸公差(T)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孔的公差 Th=│Dmax-Dmin│ =│ES-EI│轴的公差 Ts=│dmax-dmin│ =│es-ei│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1)零线(2)公差带P10 例1-5作图训练作业:习题册p5教学反思本课程标准规定很多,只有多加练习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学中应注意少讲多练。

_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2.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用X 表示。

3.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用Y 表示。

间隙与过盈的实践意义: (1) 配合的性质(2) 配合性质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实例) (3) 间隙与过盈的范围对实践的影响 4、配合类别 (1)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图1-4间隙配合图最大间隙ei ES d D X -=-=min max max 最小间隙es EI d D X -=-=max min min 平均间隙2minmax X X d D X av av av +=-= 第二课时:特征值:特征值的实践意义:课堂延伸:设计一种间隙配合,公称尺寸为φ100,最大间隙为0.04;最小间隙为0.02;确定孔与轴的尺寸。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设计(54个)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电子教案设计(54个)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丄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点2•会绘制公差带图【例1 —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0 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 50.048mm ,最小极限尺寸为0 50.009mm ,求孔的上.下偏差。

解:孔的上偏差ES=Dmax —D=50.048-50=+0.048孔的下偏差EI=Dmin —D=50.009-50=+0.009第二课时:2 .尺寸公差(T)尺寸公差一一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孔的公差Th= | Dmax-Dmin | = |ES-EI |轴的公差Ts= |dmax-dmin | = |es-ei |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1 )零线(2)公差带P10 例1-5作图训练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1)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0 -esXei轴图1-4间隙配合图第二课时:特征值: 特征值的实践意义:课堂延伸:设计一种间隙配合,公称尺寸为© 100,最大间隙为0.04 ;最 小间隙为0.02 ;确定孔与轴的尺寸。

课堂练习:0 021两个相互结合的零件,公差带代号分别为①25H7 (0.021) mm最大间隙X max D max d minES ei 最小间隙X minD mind maxEI es 平均间隙X avD av davX Xmax min2与① 25f6(0.020)mm 试问:0.033教学本课程标准规定很多,只有多加练习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学中应反思注意少讲多练。

极限配合及技术测量基础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过渡配合Tf = |Xmax- Ymax |配合精度:配合精度对实践的影响:课堂练习:1.计算3000'021mm孔与30 0.033 mm轴配合的极限间隙.平均间隙和配合公差,并画出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

3. 学会使用量具进行尺寸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尺寸控制。

二、教学内容1.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1 极限配合的概念1.2 技术测量的重要性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2.1 尺寸公差2.2 形状和位置公差2.3 表面粗糙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1.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应用2. 教学难点:2.1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量具进行尺寸测量。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量块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教案内容:第一节: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一、导入讲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极限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1. 讲解极限配合的定义。

2. 讲解上偏差和下偏差的含义。

三、技术测量的重要性1. 讲解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作用。

2. 强调准确测量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节: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一、尺寸公差1. 讲解尺寸公差的定义。

2. 讲解尺寸公差的表示方法。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1. 讲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

2. 讲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三、表面粗糙度1. 讲解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2. 讲解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尺寸测量一、测量工具的使用1. 讲解卡尺的使用方法。

2. 讲解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量块的使用方法。

二、尺寸测量实例1. 进行实际尺寸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3. 让学生熟悉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测量工具。

4.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极限、公差、配合等。

2. 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标准公差、基本偏差、配合制度等。

3. 极限配合的应用实例:尺寸链、装配精度等。

4. 技术测量基础知识:测量概念、测量工具、测量误差等。

5.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相关内容。

2.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等。

3. 实物模型:展示尺寸链、装配精度等实例。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极限、公差、配合等基本概念。

3.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标准公差、基本偏差、配合制度的计算方法。

4. 讲解应用实例:讲解尺寸链、装配精度等实例。

5. 演示测量工具使用:演示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测微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7.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b. 学生对极限配合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doc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计划学时:30使用专业:数控加工、模具制造选用教材: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 属计量学范畴。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釆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2具体目标2.2.1能力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光学式坐标测量仪精密测量几何量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5.能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2.2.2知识目标:1.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2.2.3素质目标: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课程内容与要求:把握基本点,突出重点,紧扣难点。

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理论联系实践,一体化教学4.2教学建议本课程重点内容是: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9月份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9月份教案)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教研组车工组课 程 名 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授 课 班 级机电一体化116、117、118班,数控技术2班主 讲 教 师黄财文职 称助理讲师使 用 教 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学期授课计划选用教材说明:(编者、出版社、版本)《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三版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参考书与教学大纲符合性符合本课程总时数64本学期教学时数64本学期教学周数17周学时数16讲54编制说明:本学期教学时数分配课1、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第2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第4章表面粗糙度第5章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2、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

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3、学生学习现状:学生大部份是初中生,极少数读过高中,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更进一步的掌握专业知识。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一门专业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和其他相关课程的配合:需要相关的机械制图知识和化学知识。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建议:学生中有一部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没有。

学生的畏难情绪严重,怎样做会更好一些?实作课实验复习4考核4机动2其它编写人编写日期其他使用人审批(核)人教研组长教务处长黄财文2011.2.25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计划所上课程内容实际所上课程内容备注章节内容章节内容49.5.至9.11绪论,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绪论,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59.12至9.18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69.19至9.25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79.26至10.2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810.3至10.9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910.10至10.1623常用机械量仪23常用机械量仪1010.17至10.2324;5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常用计量24测量角度的才常用计量器具;常用计器具简介量器具简介1110.24至10.302期中考试1210.31至11.626;7光滑极限量规;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25光滑极限量规;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1311.7至11.1331;2概述;形位公差的标注31;2概述;形位公差的标注1311.14至11.2033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读解33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读解1411.20至11.2734形位公差的检测34形位公差的检测1511.28至12.44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评定参数4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评定参数1612.5至12.1142;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及检42;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及检测1712.12至12.1851;2概述;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51;2概述;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响1812.19至12.2553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53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1912.26至1.154螺纹的检测54螺纹的检测20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填写说明1. 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校和教务科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质量的重要依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孔和轴+尺寸公差带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孔和轴+尺寸公差带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孔和轴【教学目标】:1、掌握孔和轴的定义2、广义认识孔和轴【教学重点】:1、掌握孔和轴的定义2、广义认识孔和轴【教学过程】:一、诊断补偿:1. 互换性的定义2. 几何量误差包括哪些内容?产生几何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新课探究:知识点一、孔和轴的定义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他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他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知识点二、孔和轴的区别1、从装配关系看,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

2、从加工过程看,孔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

知识点三、看图理解孔和轴上图中, 孔:轴:非孔非轴:三、课堂过关1、零件装配后,其结合处形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凡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孔,_______________统称为轴。

2、以加工形成的结果区分孔和轴: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由大变小的为_______,尺寸由小变大的为______。

3、凡内表面皆为孔,凡外表面皆为轴。

()4、孔、轴是指圆柱的内外表面及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被包容面。

()四、课堂总结孔和轴的定义五、课后作业:习题册【教后记】:内容简单,结合实际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较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尺寸公差带图【教学目标】:1、理解尺寸公差带的意义2、熟练画出尺寸公差带图【教学重点】:尺寸公差带图的绘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偏差是代数差,因而可以是_____,可以是_____,也可以是零;公差是变动量,只能是____。

2、公差的计算公式:二、新课探究:知识点一、零线:1、零线的定义:零线是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

2、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正偏差位于零线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下方,零偏差与零线重合。

知识点二、公差带1、定义:代表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或上偏差和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技术测量方法;3.运用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极限配合的概念和原理;2.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极限配合的概念和原理(20分钟)a.讲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和作用;b.通过实例演示极限配合的原理;c.讲解极限配合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步骤(30分钟)a.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b.通过实例演示技术测量的步骤;c.强调技术测量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应用(40分钟)a.分析实际问题,确定合适的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方法;b.练习实际问题的解答和计算;c.讨论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1.讲义、课件和实例;2.计算器、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理解;2.讲解案例,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扩展讲解其他极限配合的应用领域,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2.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仿真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组织实际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说明:本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极限配合的概念和原理、技术测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应用。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同时,教学延伸部分提供了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通过评估和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基础授课教案教学计划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

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课题:绪论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互换性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内容:绪论一、互换性概述1.互换性的概念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加工和装配方面设计方面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熟悉或理解✓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作业布置:P1 一教后感:课题: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和轴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关尺寸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和掌握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理解和掌握配合的概念复习内容:互换性的概念新授内容: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孔和轴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1.尺寸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大小的数值。

长度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

例如 30 mm。

注:机械图样中,尺寸单位为mm时,通常可以省略单位。

2.基本尺寸(D,d)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定基本尺寸。

注: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

3.实际尺寸(D a,d a)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加工误差,零件同一位置的实际尺寸不一定相等。

4.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1.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S=D max -D轴:es=d max -d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EI=D min -D轴:ei=d min -d(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偏差。

解:孔的上偏差 ES=D max -D=50.048-50=+0.048孔的下偏差 EI=D min -D=50.009-50=+0.0092.尺寸公差(T)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孔的公差T h=│D max-D min│ =│ES-EI│轴的公差T s=│d max-d min│ =│es-ei│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1.配合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

2.间隙与过盈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般用X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般用Y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1)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总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过盈配合——总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 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4.配合公差(T f)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 f =│X max-X min│过盈配合T f =│Y min -Y max│T f=T h+T s 过渡配合T f =│X max-Y max│作业布置:P2 一二教后感:课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了解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尺寸公差带代号能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公差带代号使用两表确定极限偏差复习内容: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新授内容:§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标准公差标准公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1.标准公差等级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

二、基本偏差1.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见图1-18三、公差带1.公差带代号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成。

例如:孔公差带代号H9、D9、B11、S7、T7轴公差带代号h6、d8、k6、s6、u62.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1)、只标注公差带代号的方法:(2)只标注上、下偏差数值的方法:(3)公差带代号与偏差值共同标注的方法:3.公差带系列见图1-20四、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1.基本偏差的数值(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的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的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2)查基本尺寸时,对于处于基本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基本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

(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

2.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轴es=ei+IT 或ei=es-IT孔ES=EI+IT 或EI=ES-IT3.极限偏差表查表:由基本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偏差,下方的为下偏差。

作业布置:P5 一教后感:课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二)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理解配合代号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复习内容: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方法新授内容:五、配合1.配合制(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混合配合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需求有时也采用非基准孔和非基准轴相配合,这种没有基准件的配合称为混合配合。

2.配合代号国标规定: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如φ50H8/f7或φ50 ,其含义是:基本尺寸为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3.常用和优先配合国标在基本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59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

这些配合分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优先配合,优先配合分别由轴、孔的优先公差带与基准孔和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六、一般公差1.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线性尺寸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

在正常维护和操作情况下,它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国标规定: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不单独注出公差,而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作出总的说明。

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3.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表示方法七、温度条件《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明确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20℃。

作业布置:P6 一三教后感:课题: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教学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差等级、配合制的选用原则复习内容: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新授内容:§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