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5~10 10~30
安全的有 300 规律的控 制出入口
安全出入 300
精选课件
25~30
限制
不鼓励通 过性交通
25
允许
不鼓励通
过性交通
二、国内城市道路分类
1940年代金经昌教授从德国带来了城市道路分级思想,但我国的 城市道路第一代分类方法至1960年代初期才形成。
1960年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进行 草案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七类,改方法的最大的弊端是缺乏鲜明 的交通功能概念,强调路网平面艺术布局。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精选课件
一、外国城市道路分类
1942~1944年,艾伯克龙比在主持制定大伦敦规划中 首次系统的贯彻道路功能分类思想。1963年,柯林.布 卡南在专著《城市汽车交通》中明确提出道路网分级 组成的方法,并被英国、美国的《道路规划手册》采 用。
美国的汽车交通发达,城市道路分类极具代表性。表 12-1-1为美国城市道路详细分类及功能要求。
0.5~1
25~40
禁止(只 0.25 允许交通
产生点)
45~55
禁止
35~45 (两侧用 地安全开 发)
禁止
提供高速 服务,对 干道系统 同性能力 的补充
30~35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 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总结了国 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不 同规模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路 网密度、机动车道数、道路宽度等技术 指标的建议值。
本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
12.1.1.2、4派生功能:城市道路派生功能包括:地下管线埋设、
通风、日照等空间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等。
12.1.1.3依托与引导功能:城市道路的依托与引导功能是道路作
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 起到引导作用。
199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改规范对 城市道路的等级与功能、路网密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 成系统,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联系。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口超过 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12.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规0801 29 吴斐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城市结构布局的决定因素。
城市规模、性质、发展状况不同,其道路也有多种多样。
根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分为城市主干道、市区支道、专用道三大类型。
一、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是城市内外交通的主要道路,城市的大动脉。
可分为高速交通干道、快速交通干道、普通交通干道及区镇干道。
1.高速交通干道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这类干道,为城市各大区之间远距离高速交通服务。
距离在20-60km,行车速度在80 - 120km/h。
行车全程均为立体交叉,其他车辆与行人不准使用。
2.快速交通干道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与近郊1-2级公路连接,位于城市分区的边缘地带。
服务距离一般在10 - 40km之间,车速大于70km/h,全程有部分立交。
此种干道不允许在其两侧布置大量人流的集散点。
3.普通交通干道这种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
大城市又分为主要交通干道和一般交通干道。
干道的交叉口一般在800 - 1 200m为宜,车速为40 - 60km/h,一般均为平交。
4.区镇干遵大中城市分区或一般城镇的生活服务性干道。
主要是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客运交通的需要。
其特点为行车速度较低,一般在25 - 40km/h,全程基本为平交。
区镇于道位于市中心与居住区之间,可布置成全市性或区镇的商业街,断面要考虑人行、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
风景区干道放线时要注意景观的要求,步行与车行之间要有较宽的绿带间隔。
二、市区支道这是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接工厂、住宅区、公共建筑。
车速一般为l5 - 45km/h。
断面的变化较多,不规则分车道。
三、专用道路城市规划中考虑有特殊需要的道路。
如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阴道等均为此类。
本文转自:园林吧/guihua/1909.html。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
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也开始了物流 园区的规划建
设。
3 道路交通管理现况分析
31 管理功能结构有待体系化 . 道路交通管理功能结构指各主要 由道路交通发展水 平决定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 目前我
总 之,对大 都市 交通枢纽的理论研究 ,有助干在今
后对大都市交通圈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还减轻企业负担 。
级 ,以利于进行集成化 、层次化管理 ,便于不同类型管 物流 中心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类 ,前者是多种货物 理之间相互协调和接续 ,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的流通节点,同时也是 多种运输方 式的衔接点,一般布 置在城市外围区快速路 系统附近,与城市快速路系统有
L n o a e c e tr 1 9 . o d nRe s a h C n e, 9 8
收稿 日期 :2 0— 7 2 0 6 0— 6
【】 E rp a o 7 u o enC mmis n W ht a e si . i P p r~ Euo e nTa s o o e rp a r p r n t
方便的出入 口联系 ,与城市对外交通 系统有便捷的交通
2 道路交通 管理的 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随车辆与道路交通而生,随着社会经 联系。后者主要提供某一类货物或者以某一种运输方式 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 的 目的也不断
从最初的满足交通安全到如今的有序、 安全 、 快捷 、 为主 ,靠近相关的工业基地或对外交通 系统 ,如钢铁物 变化 , 流中心靠近钢铁企业基地 ,还有化工物流 中心、港 口物 舒适 、高效。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的 目的要求我们必须采 用协调 、适应 、有序 、高效 的管理 内容和模式 ,对道路 流中心和航空物流中心等 。 当前 ,货运物流枢纽规 划 已逐渐 为人们所重视 ,也 交通进行控制 、协调和 引导 ,实现适合当前社会和经济 将成为大都市交通圈的重要 内容。国外大都市纷纷进行 需求的和谐 、绿色的城市交通。 了物流园区的建设,如汉城和东京。我国的北京 、深圳 、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的调研和分类分析,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调研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是道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是指用于道路及相关设施建设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现状,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调研。
1. 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总体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城市道路交通用地总体情况的图景。
例如,某城市的道路总长度为XXX公里,交通用地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平均每公里道路需占用XXX平方米的土地。
2. 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用地利用分析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和规模,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进行分类分析。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类型的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析。
(1)主干道和快速路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干线,通常连接城市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
快速路则是主干道中的一种高速道路,主要用于快速车辆通行。
主干道和快速路的交通用地利用相对较高,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建设。
(2)次干道和支路次干道和支路相对于主干道来说,交通用地面积较小,一般用于连接城市各个区域和补充交通需求。
这些道路的交通用地利用相对灵活,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需求变化。
(3)步行街和人行道为了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提升行人出行体验,许多城市都设有步行街和人行道。
这类交通用地以行人为主,对机动车辆通行面积要求较低,但对行人流量和设施布局有一定要求。
(4)交通枢纽和停车场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枢纽和停车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枢纽包括车站、港口、机场等地,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停车场则用于满足机动车辆的停放需求,占用的土地相对较少。
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类分析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进行分类分析。
以下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利用的分类分析。
1. 功能性分类根据道路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街等,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以下是对城市道路分类的简要概述:1.交通类型根据交通类型,城市道路可以分为交通干道、交通支路和居住区道路。
交通干道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动脉,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区域或功能区,如商业区、办公区、机场、火车站等。
这些道路通常具有较宽的路幅和强大的交通容量,以适应繁忙的交通流量。
交通支路介于交通干道和居住区道路之间,通常连接交通干道和居住区、学校、医院等地方。
这些道路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
居住区道路是为居住区服务的道路,通常较窄且只服务于居住区的居民。
这些道路的交通流量较小,但需要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和休闲活动需求。
2.道路结构根据道路结构,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分离式道路和混合式道路。
分离式道路是指将不同方向的车流分隔开的道路,通常采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栏杆来实现。
这种道路结构可以减少交通冲突和提高安全性。
混合式道路是指没有明确分隔带或栏杆的道路,不同方向的车流在同一车道内行驶。
这种道路结构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或短距离出行。
3.道路等级根据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可以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是城市的主轴线,通常是长距离交通的枢纽,连接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或出入口。
主干道具有较大的路幅和较高的交通容量,以适应大量的车流和人流。
次干道是城市的次要交通动脉,通常连接主干道和支路,覆盖城市的次要区域或功能区。
次干道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
支路是城市的毛细血管,通常连接次干道和居住区道路,覆盖城市的较小区域或地段。
支路的交通流量较小,但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出行和休闲活动需求。
4.道路景观根据道路景观,城市道路可以分为景观大道和一般道路。
景观大道是指具有优美景观环境的城市道路,通常具有宽阔的道路、绿树成荫的街道、精美的建筑和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等特点。
这些道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出行环境,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形象展示。
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
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
它是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交通流动性和道路的通行效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道路通行能力,通常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逐步回答“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的问题,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
首先,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可以根据道路类型进行划分。
常见的道路类型包括高速公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高速公路是承载大量车辆高速通行的主要干道,其通行能力一般较高。
主干道是城市内部交通流的主要干道,其通行能力介于高速公路和次干道之间。
次干道连接城市内部的次要交通流,其通行能力较低。
支路则是连接小区、街区和城市内狭窄道路的辅助道路,其通行能力相对较小。
其次,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可以根据道路断面形式进行划分。
道路断面形式通常指道路的布局和宽度等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常见的道路断面形式包括单车道、双车道、多车道(包括三车道和四车道)以及高架桥等。
单车道道路通行能力较低,一般只能容纳一条行车线,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
双车道道路则是在道路断面中设置了两条行车线,通行能力较单车道有所提高,适用于中等交通流量的地区。
多车道道路通过设置多条行车线,进一步提高了通行能力,适用于高交通流量的地区。
高架桥则是将道路的通行线路架设于地面以上,以此提高通行能力。
再次,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可以根据道路设计参数进行划分。
道路设计参数是指道路设计时考虑的各种因素,包括车道宽度、车道数目、平均车速和行人通行设施等。
车道宽度是指车辆通行的有效宽度,直接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车道数目越多,道路的通行能力也越高。
平均车速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运行速度,越高则道路通行能力越大。
行人通行设施则是指为行人划设的人行道和人行横道等设施,其合理设计可以改善道路通行能力。
最后,道路通行能力的分类可以根据交通控制措施进行划分。
交通控制措施是指通过交通信号灯、停车标线和导向标志等手段,对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进行引导和控制。
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级、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1、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根据道路在城市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在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
规范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联系各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2、城市道路分级大、中、小城市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
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有关规范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ⅱ、ⅲ级。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
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
3、城镇道路路面分类按结构强度分类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和面层材料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
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
城 市 设 计 的概 念 和 元 素后 , 种情 况 得 到 了改 善 , 这 但 问题 的本 质 并 不 在此 。通 过 审 视 道 路 设 计 的诸
环节 , 人们发现 , 忽略设计之前 的道路功能和分类 的把 握 , 造 成城 镇 街 道 问题 的根 本 原 因之一 。 是 近 年来 , 随着 城镇 规 划 理 念 的 变化 , 城镇 道路 分 类 方 法 发 生 了很 大 的 改变 ,这 些 方 法对 于 我 国道 路 分 类 有极 高 的借 鉴 意义 ,本 文 总结 分 析 了 国 内外 道 路 功 能分 类 方 法及 其 优 缺 点 ,结 合 我 国城 镇 发 展 的 特点 ,提 出新 时期 城 镇 道路 分 类 方 法 的思 路 和
道 路 交 通 量 的进 一 步 疏 解 。 俄 罗 斯 城 市 规 划理 论 对 我 国城 市 道 路 规 划方 法 具 有 重要 影 响 ,我 国城 市 道 路 分 类 的 第 一代 方
1 国 内外 城镇道 路分 类方 法述评
典 宪 章 》 雅 明
0 引 言
城 镇 道 路 功 能 分 类 是 道 路 设 计 的基 本 依 据 , 是 设 计 之 前 非 常重 要 的 环 节 。从 上 世 纪 3 0年 代 起 , 方 发 达 国家 就 开 始 注 重道 路 功 能 设计 , 将 西 并 道路 功 能 定位 作 为 城 市 道路 规 划 建 设 的一 个 重 要 前 提 。在 道路 设 计 中我们 习惯 在 主 干 路 、 干 路 、 次 支 路 的分 类基 础 上 制 定相 应 的技 术 指 标 ,结 果 造 成 了很 多街 道 面貌 千 篇一 律 、 无特 色 。 们 自然 毫 人 会问, 道路 设 计 的哪一 个 环 节 出了 问题 , 人 们 的 是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问题探讨
( 2 ) 分类 的依据 。 划分城 市道路 等级 的依 据 : 城 市用地 布局、 不同 城 市道 路 的几 何特性 、 承担 的 交通 流特 征、 改造 建设 城 市道路 的可行 性 等。 主要包括 : 道路 红线的宽 度及其 断面的构成 、 道 路沿线 的土地使 用、 交 通环境 、 设 计道 路的 车速、 配套的 交通设 施、 交通 量 , 交 通的 构成 、 特性 、 组 织的 方式和 交通管 理的强度 , 在城市 交通中道路 的战略
量一定情 况下制 约着城 市土地 开发 强度 。 不 同的城 市规模 和土 地使 用 性质, 要求 城 市道 路功能 也应是 不同的。 在 出行方 式上 反映 出来 , 主 要 包括 : 公共 交通、 小汽 车、 自行车和步行。 为了使这些不 同的出行 目的和
方式 都得到满 足, 城市路 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 载设施 , 必须要 有分 明的 层次 , 而且也 要有 清晰 的功能 , 也 就是 说 , 在各类 道路上 , 出行的各种
2 . 4 没有 把道路功 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 来 从 宏观 上说 , 基于传 统 的功能 分 区用地 模 式 , 对部 标 道路 进行分 类。 从 道 路本 身来说 , 我 国在城市建 设 的历史过程 中, 城 市干路不 仅要 承担各种交 通功能 , 还要承担 绿化、 景观 、 沿街设 店( 购物) 等功能 。 鉴于 此, 进行用地 布局调 整, 对 城市 主要干 路的功 能进 行净化 , 已经是 当务 之急 。 只有从认识 上 , 对城 市道路与土地 利用 开发观 念进行彻底 改变, 才能有效 解决城 市道路交通 问题 。 3 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 9 6 0 年1 O 月, 原 国家建 筑工程 部城 市建 设局 编制的 《 城 市道路设计 准则》将城市道 路分为 三级七类 : 一级 为全市千 道、 入城干 道和 环城千 道、 高速 道路 , 二 级为 区域干 道 、 工业区道路、 游览大路 。 三 级为住宅 区 道路。 这一分类方 法对于 道路 强调的 是其平面性 质 , 而没有联 系交通流 的属性 , 8 0 年代 , 我国城市道路划分 为主干 道, 次 干道 , 支路三个等 级。 当时城 市 的交 通压 力不大 , 这 种分 类基 本上可 以满 足城 市规 划和 建设 的需要 ・ 1 9 9 1 年, 实施 的 《 城 市道 路设计 规范 》 又把城 市道路 分为 快速 路、 主干道 、 次干 道、 支 路四大类 , 1 9 9 5  ̄ g 9 月, 实施的 《 城市道路 交通规 划设 计规 范 》, 进一 步对各 类道 路的 机动 车设计 时速 、 道 路 网密度、 机 动车道 条数 、 道 路宽度等技 术指标 进行 了明确 。 4 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4 . 1 分类的原 则与依 据 ( 1 ) 分类 的原则 。 一 是道 路有主次 、 功能 有分类 。 对 城市土地进 行开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道路交通专业化的需求。
20世纪30年代之前,道路工程师中很少有人能够区分道路建设技术和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
年,耶鲁大学开设运输工程专业课程,直到1942年,第一本《交通工程学手册》在美国吐版,成为交通专业实践的基础。
1922年,勒·柯布西耶出版的《城市主义》一书中,用图示描述了他的现代主义道路的分级结构和未来城市道路的图景。
他提出应该建立起等级化的道路系统来加速交通的流动。
在这7个级的道路系统中,交通流从最高级的城际高速公路V1向下分流至本地道路,最终导入最低等级的路径类型V7,即环绕建筑的步行道。
1950年,他把自己对道路分级的方法应用在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中。
图1 勒·柯布西耶的道路系统示意图1942年,艾伯克龙比首次系统的贯彻功能分类的思想应用在大伦敦规划中。
1963年,柯林·布坎南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网分级和组成,后被英、美《道路规划手册》所采纳。
美国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根据道路特征和条件分为高速路(freeway and expressway)、主干道(Primary Arterial)、次干道(secondary Arterial)、集散道路(Collector)、地方道路(Local)5个等级。
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可达性要求逐渐提高,通过性要求逐渐降低,道路两侧的开口限制逐渐降低。
干线道路主要提供机动交通功能,而地方性道路主要满足可达性要求,集散道路的功能介于机动性和可达性之间。
可见,里程较少的干线道路承担了更多的交通运输流量,而里程最多的地方性道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运输流量.日本城市道路兼顾交通、防灾、空间、构造四种功能,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高速路、基干道路(包括主干道和干道线路)、辅助路(次干道)、支路和特殊道路5大类。
表1 美国的城市道路详细分类及功能要求我国受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影响较大,第一代分类方法就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
城市道路设计思考题
1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作用:全面规定各级道路广场、支叉口等用地范围,便于道路设计、施工及两侧建筑物的安排布置,也是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和调整的主要依据。
设计内容:(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3)确定交叉口形式;(4)确定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3 城市道路组成和特点。
组成: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②人行地道(包括地下人行道和人行天桥)。
③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④交通安全设施,如照明设备、护栏、交通标志及标线等。
⑤沿街设施,如电线杆、给水栓、邮筒、电讯等。
⑥地下铁道、高架桥、立交桥等。
⑦绿化带。
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道路交叉点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连系点⑧艺术要求高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⑩政策性强。
4 城市道路网类型和规划技术指标。
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起迄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此两点的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不同型式的干道网,其非直线系数是不一样的。
干道网密度是指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km2)。
道路面积密度是指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km2/km2)。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占有率,是指道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人/m2)之比(m2/人)。
5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客运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位于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
6 城市道路规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 根据我国对公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行驶车辆观测得出,主干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小型车车道宽度宜采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宽度则采用3.75m,支路上最窄不宜小于3m。
城市道路设计思考题
1. 就使用功能而言,城市道路与公路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答:O1交通设施功能O 2公用空间功能O 3防灾救灾功能O 4城市结构功能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哪些不同特点?答:O 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O2需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O3城市交叉口多O 4 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O5景观艺术要求高O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O 7政策性强2. 机动车车种换算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基于通行能力分析的车辆折算系数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的道路、交通组成条件下,所有非标准车相当于标准车对标准车交通流流量影响的当量值。
由于道路、交通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道路等级、纵坡坡度和坡长的不同,会导致各车型对交通流的影响发生很大的变化,车辆折算系数研究包括:由于道路、交通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道路等级、纵坡坡度和坡长的不同,会导致各车型对交通流的影响发生很大的变化,车辆折算系数研究包括:-(1 )各种坡度-(2)坡长、交通组成-(3)交通流状态?3. 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各指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书本P12.1 道路分类(路网结构)2 道路横断面3 道路宽度4 道路线型5 道路交叉口形式6 路面抗滑移能力(1) 大型车辆的混入。
(2)公交车辆、自行车的混入。
(3)超车。
(4)车道分布。
4. 城市道路设计年限包含那两层含义?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5. 城市道路建筑限界的规定有何意义?P136. 根据个人经验,谈谈对现有城市道路设施的看法。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痼疾,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城市长远的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交通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出行总量大幅度攀升,机动车量增长过猛、使用过频,与城市交通设施和交通资源产生了尖锐矛盾。
第二,路网先天不足,完善结构难度较大,且道路建设速度远不及机动车增长速度的现状,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道路功能分类
道路功能分类
如下是有关道路功能的分类:
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是以服务通过性和跨区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贯通性和机动性,设计时应以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为主,其中快速路都为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可进一步细分为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次干路。
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以提供交通可达和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人的可达性和活动的舒适性,设计时应优先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功能,并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需要,以提升街道环境和地区活力为主,不应追求机动车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为优先目标,具体包括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次干路和支路。
其中,滨水道路、步行街、公交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和城市“绿道”均属于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根据沿街设施与道路空间的活动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商业、生活服务、景观休闲等三种类型:
(1)商业道路,一般位于商业区内,沿街以大中型零售和餐饮设施为主。
(2)生活服务道路,一般位于居住区,沿街以中小型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
(3)景观休闲道路,一般位于滨水区、毗邻大型绿地等城市特定区域。
第1页共1页。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
城市道路分类标准城市道路分类标准通常按照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
以下是常见的城市道路分类标准:1. 按照道路功能分类:a. 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城市交通的干道,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具有较高的车流量和速度限制,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枢纽。
b. 交通集散道路:主要承担城市交通集散任务的道路,包括次干路、支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连接交通性干道和居住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区,起到交通集散的作用。
c. 居住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居住区的道路,包括小区路、宅间小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d. 商业区道路:主要服务于商业区的道路,包括商业街、步行街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窄,限制车辆速度,方便人们步行和购物。
e. 景观道路:主要承担城市景观功能的道路,包括公园路、滨水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较宽,具有较好的绿化和景观效果,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 按照交通流量分类:a. 高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都很大的道路,包括交通性干道和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中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适中的道路,包括居住区道路和部分商业区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低流量道路:车流量和行人流量较小的道路,包括部分居住区道路和景观道路等。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3.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a. 市区道路: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早期建设的老路,交通繁忙且路幅较小。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采取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交通安全。
b. 城郊结合部道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道路,通常是连接市区和郊区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c. 郊区道路:位于城市外围地带的道路,通常是新建的道路,车流量较小且路幅较宽。
这些道路通常需要限制车辆速度和保障步行安全。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和分类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商业发展、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合理划分和分类道路,以便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和便利。
下面将探讨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具有交通功能,提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通道。
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需求,设有适当的车道、人行道、停车区等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2.经济功能:城市道路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连接了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等不同的经济活动区域。
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可以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社会功能:城市道路是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们通过道路去上班、上学、购物和娱乐等,道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环境功能: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合适的绿化和景观布置,增加道路的美观和宜居性。
道路的污染控制和噪声减少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1.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交通主要流量的运输任务。
主干道一般沿着城市中心线或者贯穿城市的重要交通走廊设置,宽度较大,车流量和交通速度较快。
2.支干道:支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中等道路,分布在城市的次要交通流量区域。
支干道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行政区域和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了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的作用。
3.次干道:次干道连接了支干道和居民区的道路,通常是一些住宅区的主要道路。
它们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车辆速度较慢,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商业设施。
4.居民区道路:居民区道路是连接住宅区内部的道路网络,主要服务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它们宽度较小,车流量较少,行人通行设施完善。
5.步行街和人行道:步行街是为了方便行人而设立的专用道路,通常限制车辆通行。
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
中等城市
】S~20
道路面积率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一1 s%。 对于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s%一20%.
7~1Sm2/人
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
220—95)对该法进一步深
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交叉口节点不畅,路 网总体容量远未发挥。 3.3.3分类方法各类道路定义模糊⑨
制订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贯彻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
苏联的经验.前苏联城市道路分为高速道路、干道及地 方性道路三大类,其中干道又细分为市干道、区干道及 大交通量干道三类;地方性道路又细分为居住区道路、 工业仓库区道路、步行街、村镇道路、村镇街道、支路 六类。此外,该法还对道路设计时速、道路主要功能、 车辆管制、道路车道条数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④。
等方面提出理清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并且赋之以法律
效力。如:高速路和快速路通过性交通极强,禁止两侧 用地直接开口;主干路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原则上禁止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地方道路以进出性交通为主,允许
其后,在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按主干道(全市性
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三级进行划分,该方法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集散道路两侧用地开口要求界于主
1
1)、集散道路(Collector)与地方道路(Local)五个等级 ∽。其中,美国各类城市道路的可达性及通过性要求对 我国极具参考意义(图1),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道路
的可达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其通过性功能却愈来愈低, 简而言之,即道路两侧用地的开口限制要求越来越低。
1.2前苏联方法 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具有
快速路
为,道路功能不分、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 直接原因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本世纪30年代起 就开始注重道路功能设计,并将道路功能定位作为城市 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国至今仍未对该项 工作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理清道路功能”往往流于口
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1. 按功能来分呀,这就像把人分成不同职业一样!比如说,有主干道,那就像是城市的“大动脉”,承担着主要的交通流量,就像北京的长安街那样车水马龙呀!还有次干道,这可以看作是“小血管”,辅助主干道呢。
2. 从车道数量来划分如何?想象一下,多车道的道路是不是像张开的大怀抱,能容纳好多车辆,比如上海的一些宽阔大道,而少车道的道路则更像是羊肠小道,比较窄小,但也有它的作用呀!
3. 可以根据使用对象啊。
比如有些道路是专门给机动车走的“高速赛道”,而有些则是留给行人的舒适“步行街”,就像成都的锦里,那可全是悠闲漫步的人呐!
4. 按道路的重要性分嘛。
那些重要的道路就像是舞台上的主角,备受瞩目,而普通道路就像配角一样,也在默默贡献着。
像深圳的深南大道对于城市来说可太重要啦!
5. 从景观角度分呀。
有些道路两旁全是美丽的风景,那简直是城市的“颜值担当”,像杭州西湖边的路,而有些就普普通通啦。
6. 依据车速限制来分好不好?高速路那就是风驰电掣的存在,汽车在上面“唰”地就过去了,而有些小路限速很低,你得慢悠悠地开,多有意思!
7. 还可以按区域来分呢!比如商业区的道路热闹非凡,充满活力,像广州的北京路,而住宅区的道路则相对安静些。
我觉得城市道路分类真的很有意思,不同的分类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道路的多样性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下,我国城市机动车辆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堵塞问题已成人们最关心问题之一,加强城市道路功能定位成为道路规划建设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紧张,网路效能不高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道路功能分类不清,路网级配不是很合理造成的,加强道路功能的设计,并把道路功能定位当作城市道路功能重要建设基础,实施合理的功能分类,可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道路压力。
一、道路功能划分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等级的划分,在相关《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目的是通过设计与规划手段,向道路建设提供服务,但对城市道路建完之后的应用、管理与运行方面的考虑并不多,对于交通高效平稳运转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为灵活有效管理。
道路等级体系给予划分确定时,需要从道路应用角度,对道路的规划建设、应用管理等一体化要求进行全面考虑,在道路功能设计当中,要摆脱仅为汽车服务方面的观点,要从人与物的使用者方面,充分考虑道路被建成之后的运行及管理,这需要在规划建设环节充分留有空间。
城市道路在规划当中,应将结构完整、内外联系便捷、功能完善与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满足等方式进行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以支撑城市发展
要求,有效实现规划目标,并对目前规范道路的分级体系给予深入研究,给出功能有别与层次清晰的分级体系是很重要的。
二、等级分类与功能定位
1.等级分类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产组织、生活安排、经济搞活、物资流通与车辆行人交往的路径,已成城市各用地组团及城外公路相联结的交通枢纽。
依照城市道路的作用、位置与交通功能等给予分类,通常可确定为交通量、交通性质与计算的行车速度等,从道路等级上,能分成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与支路等,依据生产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可分成生活性、交通性、步行街与居住区等道路。
2.道路功能定位
根据城市道路等级能分成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与支路等,其中,主干路所指的是城市道路网骨架,所连接的是城市各部分交通干道,并以交通功能作为主干路,是为市域范围较长的距离提供服务,通行功能比通达功能更优越,主干路的交通特点为间断流,而交叉口是用信号灯进行控制的。
快速路是运用中央分隔带把上下行的车辆进行分隔,并为长距离车辆提供快速行驶道路,这种道路具有较强通过性的交通功能,其行车速度很快,交通容量也非常大,主要为市域范围的长距离交通服务,具有连续性特点。
次干路作为城市的交通干道,含有生活性的服务功能,这种道路为城市内部的区域联络干道,具有服务性及集散交通之功能,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这决定了次干路功能多样性,不仅要汇集支路交通,还要疏解
主干路与部分快速路间的出入交通,不过由于公交线路主要布置于次干路中,并且有大量行人交通与非机动车汇集,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的交通复杂度。
而支路作为区域的次干道,为城市小区内的主要道路联络线,并以服务作为主要功能,它是次干路和街坊内的道路连接线,能为汽车的低速通行、行人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等提供相关服务,支路网的构建,能有效减少城市的干路压力,保证干路交通,因支路的宽度比较小,适合机动车的单向通行,对于商业繁华街支路,可以设置相关的步行街。
依据功能分类的通过性与可达性等要求,能对道路设计具有较大指导作用,由城市快速路至支路,可逐渐提高道路的可达性,而通过性的功能却逐步在降低,随着道路等级降低,两侧用地开口的限制是比较宽松的。
功能分类可有效反映道路现在或将来一段时期的交通能力,相关设计人员能对路网每条道路起点与终点形式给予详尽调查,根据道路网络形态与城市用地布局给予道路分类,对道路主要的交通服务对象进行确定。
三、功能分类、设计标准与横断面的设计要素
1.分类和道路设计标准间的关系
功能分类和道路设计与规划是紧密相关的,道路设计首要步骤就是对功能定位进行确定,道路功能分类确认之后,就可获得设计车速允许范围,有关平纵线形的设计参数,横断面基本参数,如车道宽度、车道数、路幅形式与人行道宽等要素,其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2.横断面的设计要素
道路功能清理之后,对道路横面要素与尺寸等进行合理选择,应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特别是是大城市的早晚饱和基础上,提高土地的资源运用率与资金运用率,构建和城市经济水平较为适宜的交通设施。
一般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是由机动车本身物理尺寸决定的,并在车辆行驶速度提高时,车道宽度也相应增加,确保机动车的侧向移动安全,在我国相关规范中,机动车道的宽度为大型汽车为3.75m左右,小型混行车道为3.5m,专用线也为3.5m,而公共汽车的停靠站车道宽度为3m,美国各地城市的车道宽度在3-3.6m 之间,内侧与转弯车道宽度比较窄,外侧宽度比较宽,与美日相比,我国机动车道的宽度标准要大。
城市交通当中,车辆因信号灯、交通流与路网布局等影响,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并不能满足车辆行驶的实际速度,宽车道不仅浪费大量道路资源,也较易出现车辆并行、加塞与挤占等交通问题,带来了交通方面的安全隐患。
近些年,结合相关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对部分道路设计中的车道进行了缩窄尝试,像阜石路工程,其设计标准是城市的快速路,其主干线是高架桥的方式,而行车道是双向的6条机动车道,横断面是两幅路,其中央的隔离带宽为0.6m,路面宽是23.6m,两侧的行车道宽度为11.5m,桥梁的全宽是24.8m。
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还应考虑1中央隔离带的设计,其作用具有将对象交通流进行分隔,为车辆左转弯与掉头等提供空间,还能为交通设施与绿化提供空间,给自行车与行人过街供以安全的等待区。
在道路设计时,还应注意人行道的设计,强化行人在道路交通当中的位置,并在现代设计理念下,有效
提高设计的人性化与合理化,并注意细节设计,能给行人提供舒适、安全与快捷通道。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辆不断增多,交通压力不断上升,为有效缓解交通堵塞问题,应加强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这是道路规划建设的基本前提,应梳理清楚道路功能的分类,明确交通分流,充分体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先权,有效认识到功能分类重要性,加强交通的可达性与通过性。
参考文献
[1] 吕涛.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研究[j].市政技术,2011(5)
[2] 孙其军朱威.兼顾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机动车道宽度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