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2020-2021大学《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普通生态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生态因子2.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3. 生态位4. 生命表5. 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6级其原因是A、贮存的能量逐级减少B、生物量逐级减少C、热量逐级丢失D、生物体变少了2.进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多少可以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1%B、2%C、5%D、10%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4.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草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虫和猫头鹰D、食草虫和青草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射到该系统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6.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 生存竞争B 资源利用C 占据空间 D.拓展时间7.下列哪一特征是生物群落的特征A 年龄结构B 社群结构C 性别比例D 营养结构8.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A 共生B 演替C 生态平衡D 波动9.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A 光B 湿C 水D 土壤10.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态因子是A 光和热B 光和水C 水和热D 水和土壤11.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出生率无关?A.性成熟的速度;B.种群死亡率;C.单位时间的繁殖次数;D.繁殖期长短。
12. 下列哪一个因素与死亡率无关?A. 种群密度;B.个体发育期;C.环境优劣;D.自然反应时间。
13.迁出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加剧C.种间竞争加剧D. 种群数量增加14. 迁入会引起种群的变化是:A. 种群数量减少B.种内竞争降低C.种间竞争降低D. 种群数量增加15.生命表中e x表示:A. 死亡率B. 存活分数C.平均寿命D.死亡数三、判断题(10分,对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2生态因子(华东师大/98)3 生态幅(中科院植物所/2003)4 生态环境5 生境6 限制因子7 驯化8 协同进化(华东师大/2000)9 内稳态(华东师大/2001;西双版纳/2003)10休眠(西双版纳/2003)11生物学零度12临界温度13冷害14冻害(中科院植物所/2003)15霜害16适应组合(中科院地化所)17辐射适应18趋同适应(中科院植物所/2001)19光补偿点(华东师大/2004、中科院植物所/2003)20光周期现象(中科院地化所)二、填空题:1.研究_生物_与_环境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形态__、_生理__和_分布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_生物因素__和_非生物因素_两类。
3.阳光对植物的_生理_和_分布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_开花时期____也有影响。
4.阳光对动物的___体色___、___视觉___、__繁殖活动____、__生长发育____和___生活习性___也有影响。
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_阳光_的影响。
6.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 .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10.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区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三、选择题:(建议将所有题选项按照第一题尽可能排列整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D )A.环境因素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态因素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D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10份)(鲁东大学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Gaia假说2.阿伦规律3.边缘效应4.长日照植物5.初级生产6.次生裸地7.单体生物8.顶极群落9.复合种群10.领域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错)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错)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错)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c )。
A 体型小B 体型大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 生物量高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四、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特征,这种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生态学期末试卷与答案汇总

生态学期末试卷与答案汇总邢台县职教中心观光农业专业10-1班《生态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C)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片状结构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11、种群是指(A)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13、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B)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2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谁首次提出的(D)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标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1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20、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项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项级2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2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C)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23、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2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25、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2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湖泊B、草原C、果园D、热带雨林,2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2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GC00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普通生态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1.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或均匀分布随机分布);2.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3. 气候学派生物学派;4. 原生裸地;5. 优势;6. 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7. 环境要素;8.粒度幅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 D;2. A;3. B;4. A;5. B;6. A;7. 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一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1分)。
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为生态幅(2分)。
2. 指示生物:生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一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因此常用生物作为指示者,反映环境的某些特征,这一生物为指示生物。
(2分)3. Shelford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1分),只要其中某一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2分)。
这一概念为Shelford耐性定律。
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分)。
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1分)。
5.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3分)。
6. 景观:在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组合(3分)。
或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7. 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1分),高于一定温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组合(2分)。
8. 光周期限现象:光周期限现象是指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3分)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有:(1)研究尺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2分)。
在微观向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发展;宏观向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Niche:生态位, 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 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
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 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优质 .参考 .资料
WORD 格式 . 整理版
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CD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
B 生物量高
C 结构稳定
D 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
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C
。
A. 大气层
B 海洋
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
评分标准:每小题 1.5 分,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
四、 问答题 (本题 3 小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 (或深度 )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好的条件, 乔木植物开始定居, 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 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
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 ( 顶极群落 ) ( 2 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
3、 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 ?
参考答案:
空间异质性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分别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
C 生殖力强
D 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B
。
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
4、下列术语中 BCE
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 高位芽植物 B 乔木 C 灌木 D 地面芽植物 E 草本植物
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CD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 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开花结子 D 繁殖
6、 2 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D
。
A 2 个种死亡
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 2 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WORD 格式 . 整理版
一、 解释下例术语(本题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参考答案:
1、 Ecological Amplitude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可能在生理、 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
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 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 在 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 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包括岩石圈的上层、
评分标准:
(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
1 分;
(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
1 分。
二、 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 3 小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参考答案
1、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 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
(5
分)
评分标准:按参考答案中标出的要点及得分给分。
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
参考答案: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 包括以下演替阶段: ①第一植物群落阶
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
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 2 分);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
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 苔藓植物定居, 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2 分);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 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 种子植物对
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 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 土壤加厚, 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2
分);④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
优势的群落( 2 分);⑤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
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多的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群落结构
更加复杂。( 5 分)
空间异质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和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两种空间异质性都
会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如,在土壤和地形变化频繁的地段, 群落含有更多的植物种,
生物多样性越高。在群落中植物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则取食高度多样性高。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
优质 .参考 .资料
WORD 格式 . 整理版
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例如, 发育成熟
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
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D 2 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C
。
A 种群
B 群落
C 群丛 D 群系
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D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评分标准:
( 1) 分别写出两个概念的内涵得 3 分,
(2) 给出两个术语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得 2 分
三、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 1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参考答案:
1、 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C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