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背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背诵)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3、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13)4、简述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14)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6)6、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如何?(18)7、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的?(23)8、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27)9、简述性格的特征。
(28)10、试述学习(广义)的心理实质。
(30)1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1)(人类的学习有什么特点?)1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32)(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3、简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34)14、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43)15、试述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41)1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51)17、什么是学习动机?其基本结构如何?(54)18、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59)19、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
(60)20、简述成败归因理论的内容。
(61)21、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内容。
(62)22、什么是迁移?如何对迁移进行分类?(71)23、简述迁移的作用。
(74)24、简述早期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75)2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88)27、试比较三种知识直观的优缺点。
(89)28、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91)29、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92)3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94)31、简述记忆系统的特点。
(97)32、遗忘有何规律?其原因何在?(98)33、如何合理地进行复习?(103)34、什么是操作技能?其基本特征如何?是如何形成的?(106、108)35、什么是心智技能?其基本特征如何?是如何形成的?(107、117)36、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教师是社会中具有重要职责的人群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重任。
为了保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教师职业发展中必备的证书之一。
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以及行为问题等方面,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认知发展1.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与特点;而维果茨基则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认知过程与策略: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问题解决、元认知策略等认知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和反馈对行为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相关指导。
2.2 认知学习理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提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重视学习的意义和理解。
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由维果茨基提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互动和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三、教育评价3.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包括教育评价的目的、公正性、科学性、综合性等原则,帮助教师了解评价的价值和重要性,指导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3.2 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等评价方法,以及各种评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应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行为问题4.1 行为问题的成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帮助教师了解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帮助。
4.2 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包括行为管理、行为调节、行为疗法等策略,帮助教师在面对学生行为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促进学生行为的积极发展。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归纳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错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错在一起五要素① 学生——学习的主体要素(其集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 教师——授课中起重点作用(授课过程的主导)③ 授课内容——表现为:授课大纲、教材、课程④ 授课媒体——授课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达信息的工具。
⑤ 授课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授课设施及空间部署)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 授课过程——教师组织授课的过程③ 讨论/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授课前对授课方案见效的展望和评判;授课中对授课的监察和剖析;授课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 1903 年初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 1867-1869 年初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确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确实定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 1877 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初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归纳一、心理发展的见解(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度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色: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温序次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少儿期、童年期、少年期( 11、12 岁—14、15 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资料)
教化心理学基本学问结构:r教化心理学概述口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化“习理论“习心理教学心理心理健康第一章教化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一、教化心理学的探讨对象与内容教化心理学是探讨教化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探讨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与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化心理学是应专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化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化心理学的详细探讨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绽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二、教化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学心理学与教化学的关系教化心理学与教化学都涉与教化领域,但探讨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教化学探讨的是以教化事实为基础的教化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究和揭示教化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化实践。
而教化心理学则主要探讨教化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化。
(二)教化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的关系教化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是特性与共性的关系,一般心理学是教化心理学的基础,教化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化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一般心理学探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化心理学则针对教化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与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化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第二节教化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头以前)瑞士教化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了“教化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化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探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化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化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被誉为“俄罗斯教化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化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化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化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2.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
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
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3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从形式上看,它包括三种成分。
1)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的我。
心理的我。
社会的我。
3)从自我观念上看可分为,现实的我。
投射的我。
理想的我。
4.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也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6.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7.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8.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①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2.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是什么?3.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4.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5.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重点)/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5.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6.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重点)6.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7.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特点?(重点)7.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8.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重点)8.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9.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化、职业化)9.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②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③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④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0.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0.①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与策略④定势的作用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1.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12.大学生记忆发展有什么特点?12.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3.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情境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和动机状态14.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4.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15.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①交互性原则②社会交换原则③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④情境控制原则1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注意:一个★代表到目前为止考过一次1、★★★★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2、★★★★★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3)准低耗性标(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3、★★★★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教学的心理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5、★★★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有:(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分别如下:(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7、★★★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8、★★★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加涅的观点:1)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9、★★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语言行为)10、★★★★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归纳二1、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3、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4、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021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中级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1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中级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课堂纪律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
A.说服监控和管理教育法B.准则与控制C.限制与影响D.限制与规范参考答案:B2.在数学课上,老师先讲了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提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种学习是(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参考答案:C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语言直观和( )。
A.模象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参考答案:A4.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A.发现问题B.提出假设C.理解问题D.检验假设参考答案:D5.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相接近的称之为( )。
A.依从B.同化C.认同D.内化参考答案:C6.小丽总是怀疑自己的手脏,每天控制不住的反反复复的去洗手,这种行为属于( )。
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考虑D.强迫焦虑参考答案:B7.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策略。
A.复述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控制策略参考答案:B8.晓彤是个有好奇心的孩子,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爱看爱问问题,并渴望了解,从而获得了许多同龄人不知道的知识,根据奥苏泊尔的观点,在晓彤的成就动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参考答案:A9.皮亚杰认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10.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条件反应,这被称为( )。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参考答案:C11.由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低级的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藏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C12. 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入职的重要门槛,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点1.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个体差异理论:了解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等。
4. 智力理论: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智力测量等,了解智力的概念、分类和评估方法。
5. 人格理论:了解不同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6. 动机理论:了解动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
7. 情绪与情感理论:了解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如情绪管理与情感教育。
8. 社会认知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概念、发展和影响因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维茨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任务等。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如孔子思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
3. 学生发展与教育:了解学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4. 教学理论与方法:了解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传统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
5. 教育评价与考试: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如成绩评价、素质评价等。
6. 教育管理与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知识。
8. 教育法律与教育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法律和教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心理学和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如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内蒙古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到少年期时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意识,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他们会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1)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3)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第四章 学习动机1.对教学的作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2.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近景的直接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关联的(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这是所有动机划分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
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
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
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
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
2、情感方面。
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
3、理智方面。
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
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区别: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力商数=(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而离差智商是把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分数与同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与自己年龄对照,后者是与同年龄的他人对照。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各自优势: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
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型者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认识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及其应用: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的姐姐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能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哪些心理品质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是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人以反思的依据。
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做到人格独立。
2、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有潜意识的积极动力。
3、制定积极向上的目标和计划。
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精神生活空间扩大。
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青年人开始独立于社会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社交结构也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跨越了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
青年离开家庭跨入社会,同时开始了以智力生活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
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未来、有限地扩展视野。
2、心理发展显著,认识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实践活动的明显增加,青年的思维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从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出现了特有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观初步形成。
由于自我意识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对别人与社会的评价已经达到一定得水平,当然还不成熟全面,所以还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矛盾。
3、性机能的成熟。
性的问题,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问题。
由于性机能的成熟,青年出现了很多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情感体验。
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对性冲动又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耻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随之又会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爱慕。
这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4、情感日益丰富。
青年的情感发展日益丰富。
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发展,爱情的体验也已出现。
但遇事仍激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现为情感动荡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导致出现不轨行为。
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
不同的个体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
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
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4、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
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最近发展区及其意义: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