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
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哪里,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
而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带一些同学经常吃过或是经常见到的植物到教室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把握课堂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亲自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介绍三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而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三类植物的不同特征及生活环境,并归纳出与人类的关系。
另外,教师最好课前准备好三类植物的实物,以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城镇的学生尤为重要。
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安排,如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认识一下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这些做法目的是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法设计:(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验、观察、查阅资料、讨论、质疑、释疑等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对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并借助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藻类和苔藓植物的有关知识。
由静变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
五、学法指导:(1)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收集藻类、苔藓的各种资料,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收集所需实物和资料,合作实验,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视频给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万种。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发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优势。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讲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增强对这类植物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分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3. 分类卡片,用于实践环节的学生分类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
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掌握研究植物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2.延伸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进行户外实践,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过程。
-让学生尝试在家中培养藻类、苔藓或蕨类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撰写观察日记。
3.创新性作业: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一系列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2.教学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植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
2.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3)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安化县风景视频,在感受家乡青山绿水之美中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51%,这其中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山中的三种植物,同学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认识它们呢?(教师依次展示植物,并板书课题)引出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认真观察,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一个生物学家,面对这截然不同的三类植物,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探究呢?(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向: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代表植物等。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藻类苔藓蕨类形态结构(根、茎、叶)4、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5、同学们的观察仔细而认真,那么,我们的观察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书中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的描写,并填写在表格中。
6、拓展。
(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三种代表植物,并完成它们的结构示意图)海带(藻类)葫芦藓(苔藓)肾蕨(蕨类)三、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1、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让我们再来完成植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生活环境形态结构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无根、茎、叶。
有茎、叶。
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植株较高大,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
在教课中,教师不要过多地介绍三类植物的形态特色,而应着重从学生的生活实质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三类植物的不一样特色及生活环境,并概括出与人类的关系。
此外,教师最好课前准备好三类植物的实物,以利于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城镇的学生尤其重要。
常有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在教课中教师可灵巧安排,如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率领学生走出讲堂,认识一下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样成效可能会更好。
总之,这些做法目的是增添学生对这些植物感性认识,培育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种绿色植物的感情。
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踊跃性自然会提升。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概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色。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经过自主研究、着手察看,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经过对照察看、独立思虑、资料剖析,合作研究,进一步培育学生察看能力和剖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感情目标:认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看法;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计情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法设计:( 1)研究式教课法:经过设置实验、察看、查阅资料、议论、怀疑、释疑等多种探究活动,指引学生主动解决所碰到的问题,让学生领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对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
(2)直观教课法:利用实物并借助多媒体等电化教课设施,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藻类和苔藓植物的有关知识。
由静改动,调换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成效。
五、学法指导:(1)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采集藻类、苔藓的各种资料,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 2)经过采集所需实物和资料,合作实验,锻炼学生疏工协作的能力。
六、教课程一情境,入新教通学生展现大自然中的各种色植物,向学生介生物圈中的色植物大有 30 万种。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It is not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ut the hard part is to put it into action and stick to it to the en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1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不知道是什么植物,这节课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
介绍三种植物展示三种植物的图片,让学自由讨论,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生活环境、形态特点…)列出比较三种植物的表格,让学生阅读书本,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学生根据老师的图片作出判断,初步了解三种植物的不同点练习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3、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这是为什么呢?4、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为什么?总结:这三种植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人类再无视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们的家园受到破坏。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要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植物,并且了解这几种植物的作用,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地方现在看不到苔藓?看不到大片的蕨类植物森林?引起学生对我们生物圈环境反思。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植物的分类和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尝试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准确描述其形态特征。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使学生对这三类植物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类植物的进化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如海带、紫菜、水绵、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等。
(2)多媒体课件,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等。
2、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篇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通过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合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的热爱生物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篇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张明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青岛第四十九中学张明伟[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简介]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本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
特别重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
对于本章知识,学生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讨论等活动获得。
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欣赏图片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藻类植物播放图片(伴音乐)展示课件讨论:1、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怎样?于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有什么不同?3、藻类植物有什么特征?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等特点。
并介绍常见的藻类植物叶状体海带根状物紫菜衣藻水绵。
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从农贸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食用。
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用。
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类的饵料。
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思考:哪些植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阅读教材72页-73页回答问题观察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表达。
学生的答案有多种。
观察课件、思考讨论并交流表达。
观察后回答: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
理解、体会,认识藻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讨论、交流、表达,体会藻类植物常见种类、与人类关系。
设置悬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作用。
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加深印象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苔藓植物三、蕨类植物展示课件(老师送给你们一块绿地毯)展示图片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很多改变,你发现了吗?讨论: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植物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保护生态环境,关爱植物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植物结构。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总结与反思: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爱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描述植物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植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
2.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结构。
3. 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案例资料。
4. 准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案。
2.1.1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界中的非种子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本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生物分类知识,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2.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它们的进化趋势。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
本章节安排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一节,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不结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二)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回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相关知识,展示实物——蚕豆植株,让学生再认识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的正反面有叶脉。
通过蚕豆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引出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还有三大类植物不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二、藻类植物活动1:观察介绍附近景点,展示图片和采样水,引出藻类植物。
1、学生观察水绵的外形2、老师利用PPT进行讲解水绵的结构,引发思考:水绵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怎样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活动2:学生观察海带的外形结构,引发思考: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若无,它们通过什么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呢?活动3:观察其它藻类植物的图片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多媒体课件。
(2)制作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视频。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如海带、葫芦藓、肾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和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藻类植物(1)展示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2)提问学生观察到的藻类植物的特点,如颜色、形态、结构等。
(3)讲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大多为单细胞个体或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4)介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5)举例说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释放氧气、食用、药用等。
2、苔藓植物(1)展示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2)提问学生观察到的苔藓植物的特点,如植株的高度、有无根、茎、叶等。
(3)讲解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植株矮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为假根。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实验、讨论交流、问题回答等,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引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新课内容:详细介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三类植物的细胞结构。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了解尚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植物分类的认识模糊,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深入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尝试进行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2.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3.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
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
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
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
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
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展示
CA1课件或录像,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并对探究加以指导。
创设问题的情景。
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可根据意境,配以彩色板画。
指导学生观察板图及课本插图,并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可参与小组讨论。
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
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
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
方案二:观察实物或标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集葫芦藓、墙藓、地钱等实物),实验探究。
方案三:观察挂图或书上的彩图,讨论书上第81页思考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指导学生观看CAI课件、录像,展示学生要观察的实物,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
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点拨、巡视、指导,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课本彩图,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通过CAI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
方案二:观察标本、挂
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
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
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
方案三:先展示课余收集的有关蕨类植物的资料或实物,表达交流自己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知识。
CAI展示有关的图片、实物、标本,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完善探究方案,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提示。
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
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主动参与课外实践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
知识回顾较比、讨论、综合、归纳。
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