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工程

合集下载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一、引言生物反应工程是以生物学和化学工程学为基础,运用工程原理和技术手段,研究利用生物体(包括细胞、酶、微生物等)进行化学反应和转化的工程学科。

它在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反应选择、生物反应器设计和反应控制三个方面介绍生物反应工程的原理。

二、反应选择在生物反应工程中,反应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反应物的性质需要与生物体相适应,以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

另一方面,反应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反应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选择可再生的原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选择可降解的废物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三、生物反应器设计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反应工程中的核心设备,其设计目标是实现高效的反应转化和产物收集。

在生物反应器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温度控制:合适的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通过控制反应器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可以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2. 氧气供应:氧气是生物反应的重要底物,对于需氧反应来说,氧气供应的充足性对反应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搅拌和气体通气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氧气的有效传递和溶解。

3. pH控制:pH值对于许多生物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添加酸碱或使用缓冲溶液,可以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以满足生物体的生长和反应要求。

4. 搅拌和传质:搅拌可以提高反应物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效率,促进反应的进行。

传质过程对于反应物的扩散和生物体的营养供应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生物反应器设计中,需要考虑搅拌方式和传质特性。

四、反应控制反应控制是生物反应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反应速率的调节、产物选择性的控制以及废物处理等问题。

常用的反应控制策略包括:1. 反应物浓度控制:通过控制反应物的供给速率,可以实现反应速率的调节。

例如,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底物浓度来调节产物的生成速率。

2. 温度控制:温度的调节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报告

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掌握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方法。

3. 学习生物反应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测定和分析。

4. 熟悉生物反应产物的提取和纯化技术。

二、实验原理生物反应工程是研究生物体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代谢和产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来提高生物反应效率的学科。

本实验通过模拟生物反应过程,探究不同因素对生物反应的影响,并学习相关实验操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转基因大肠杆菌菌株- 培养基(LB培养基)- 葡萄糖- 酵母提取物- 蛋白胨- 氨基酸- 矿物质- pH缓冲液- 空气压缩机- 生物反应器- pH计- 恒温水浴- 离心机- 超滤装置2. 实验仪器:- 生物反应器- pH计- 恒温水浴- 离心机- 超滤装置- 移液器- 电子天平- 烧杯- 烧瓶- 试管-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生物反应器准备:- 将生物反应器清洗干净,并用70%乙醇消毒。

- 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并用pH缓冲液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 将空气压缩机连接到生物反应器,确保供氧充足。

2. 菌株接种:- 从冷冻菌株中取出适量菌种,接种到LB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 将过夜培养的菌液用无菌水稀释至适宜浓度,作为接种液。

3. 生物反应:- 将稀释后的菌液加入生物反应器中,设定合适的转速、温度和pH值,开始生物反应。

- 在反应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pH值、溶解氧、生物量等参数。

4. 产物提取和纯化:- 当生物反应达到预定时间后,停止反应,收集发酵液。

- 使用离心机分离发酵液中的菌体和上清液。

- 对上清液进行超滤,提取目标产物。

5.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探究不同因素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pH值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pH值对生物反应的产率有显著影响。

当pH值为7.0时,生物反应产率最高。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设计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设计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设计引言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核心是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在现代工业制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因此,生物反应工程的教学对于生物工程、化工等相关领域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生物反应工程教学的分析和总结,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通过生物反应工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设计、运行及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反应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生物反应器的定义•生物反应器的分类•生物反应器的组成和结构•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第二章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控制•生物反应器的传热传质•生物反应器的档案管理和文献检索第三章生物反应器的监测与检验•生物反应器的参数监测与检验•生物反应器的卫生、安全和环保管理第四章生物反应工程实验•生物反应器的构造与组装实验•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参数测定实验•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实验第五章生物反应器的实践•生物反应器的基础实践课程•生物反应器的综合实践课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反应器基本原理、设计原则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

实验教学通过生物反应器构造及组装实验、基本参数测定实验、操作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实验技能和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教学通过多门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生物反应器的基础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等,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生物反应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成果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成果及综合表现等方面。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方案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体进行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生物降解等反应过程,从而实现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反应原理、工程设计方法、微生物培养、酶反应等基本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掌握生物反应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酶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理解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生物降解等生物反应的工程原理和设计方法;4. 掌握生物反应过程的监测和分析方法,了解生物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反应工程概论1.1 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2 生物反应的分类和特点1.3 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2. 微生物培养技术2.1 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选择2.2 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和代谢调控2.3 微生物培养过程的监测和控制3. 酶反应工程3.1 酶的生产和纯化技术3.2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3.3 酶反应过程的工程设计4. 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4.1 生物转化反应的工程设计4.2 生物合成反应的工程设计4.3 生物降解反应的工程设计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培养、酶反应等基本技能,并了解生物反应过程的监测和分析方法;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反应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3. 课程设计:参与生物反应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验项目,撰写课程设计报告;4.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生物反应工程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反应工程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反应工程试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物反应器中,通常用于好氧微生物培养的是哪种气体?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答案:A解析:在生物反应器中,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通常使用的气体是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和氩气在好氧微生物培养中不是必需的。

2. 下列哪种微生物代谢方式属于厌氧代谢?A. 硝化作用B. 反硝化作用C. 光合作用D. 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反硝化作用是一种厌氧代谢过程,其中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硝化作用是好氧微生物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能量获取过程。

3. 在生物反应工程中,哪个参数是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关键因素?A. 温度B. pH值C. 氧气供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解析:在生物反应工程中,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都是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关键因素。

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酶的活性和细胞的代谢活动,pH值影响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氧气供应对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4. 以下哪种培养基成分不适合用于培养大肠杆菌?A. 蛋白胨B. 酵母提取物C. 氯化钠D. 葡萄糖答案:C解析:氯化钠通常用于培养基中以调节渗透压,但高浓度的氯化钠对大肠杆菌等许多微生物是有毒的,因此不适合用于培养大肠杆菌。

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葡萄糖是常用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碳源和氮源,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二、填空题1. 在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温度、pH值、氧气供应解析:生物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2. 微生物代谢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好氧代谢、厌氧代谢解析:微生物代谢根据氧气的需求可以分为好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两种类型。

生物反应工程共38页

生物反应工程共38页

以上海交大为例,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基础和
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以及外语的高级专业人才。研究方向为生
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分子生物学、人类与动物分子遗传学、微生物代谢与调控
以及植物基因工程等。
该专业主要学习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主要课程有: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原理、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 细胞工程、生化工程、酶与酶工程、发酵工程、计算机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 信息与情报、生命科学基础讲座等。
物和微生物细胞本身;
1.2生物工程
1.2. 1生物工程的定义 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
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 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 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1.2.2. 生物工程的分类: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抗生素——青霉素
罗伯茨(W. Roberts,1874)首次报道微生物的颉 颃(xie hang)现象(antagonism)灰绿青霉生 长旺盛的液体会使人工感染细菌困难
廷德尔(J.Tyndall,1876)青霉菌与细菌液体培养 中有颉颃现象
巴斯德和朱伯特(J.F.Joubert,1877)用炭疽芽孢 杆菌培养物感染动物
以清华大学为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是培养在生物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
应用开发工作的高水平人才的专门系科。现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为 了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招生时按生物科学一个专业招生。虽然分为两个专业,但课程安 排和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写毕业论文时各有侧重。生物科学专业主要涉 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和细胞发育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生 物技术专业主要包括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发酵工程、藻类技术、细胞工程及酶工程和 生态环境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第一章生物工程导论1.生化反应工程的概念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利用化学工程方法研究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2.生化反应工程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3.生化反应特点优点: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同一设备进行多种反应通过改良菌种提高产量缺点:产物浓度低,提取难度大废水中的COD和BOD较高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菌种易变异,容易染杂菌4.生化反应动力学本征动力学:又称微观动力学,生化反应所固有的速率没有物料传递等工程因素影响。

反应器动力力学:宏观动力学,在反应器内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是总速率考虑。

5.生化工程研究中的数学模型结构模型:由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出半结构模型:了解一定机理结合实验数据经验模型:对实验数据的一种关联第二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基础1.因次:导出单位,也称量纲。

2.红制及基本单位密度比容气体密度压力第三章微生物反应计量学教材p53-641.反应计量学:对反应物组成及转化程度的数量化研究2.得率系数与维持因数:得率系数:细胞生成量与基质消耗量的比值维持因数:单位质量细胞进行维持代谢时所消耗的基质。

3.细胞组成表达式及元素衡算方程细胞组成表达式CH1-8O0.5N0.2元素衡算方程CHmOn+aO2+bNH3=CCH2O3Nr+d H2O +e CO24.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当细胞反应是细胞外产物的简单反应时,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如下:5.呼吸商: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与氧气消耗速率之比6.实例计算第四章均相酶反应动力学(教材P8-10,26-38)1.酶活力表达方法及催化特性催化特性: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较高的催化效率反应条件温和易失活,温热,氧化失活2.了解反应速率方程的几种形式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零次方成正比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二次方成正比连锁酶促反应:3.米式方程快速平衡和拟稳态三点假设4.米式方程推导5.M-M方程与B-M方程比较6.酶反应一级动力学表达式及计算7.动力学常数Km与Vm的求取8.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产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抑制剂9.竞争性、非竞争性、和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及动力学表达式竞争性:抑制剂为底物类似物,酶结合位点结合阻碍底物一般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结合,不影响底物的结合,最终可形成三联复合物反竞争性:抑制剂不与游离酶结合,但与复合物ES结合形成三联复合物10.酶失活动力学模型及测定方法第五章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教材P15-17,39-46)1.固定化酶、细胞制备方法与特点固定化细胞:物理化学手段将细胞限制哎一定空间保持活性并连续使用2.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区别3.评价固定化酶生物催化剂指标固定化酶活力偶联率及相对活力4.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本征速率及本征动力学代表酶的真实特性;固定化酶催化反应速率受扩散和传质影响;所测速率是宏观有效反应速率和游离酶不同。

生物反应工程

生物反应工程

名词解释1,返混:。

广义地说,泛指不同时间进入系统的物料之间的混合,包括物料逆流动方向的流动;狭义地说,返混专指物料逆流动方向的流动和混合。

2,双膜理论(two-film theory),是一经典的传质机理理论,作为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吸收质吸收的过程。

3,构象改变:是指固定化过程中酶和载体的相互作用引起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的构象发生了变化,导致酶与底物的结合活力下降的一种效应。

4,分配效应:是由于固定化载体与底物或效应物之间的疏水性,亲水性及静电作用所引起微环境和宏观环境之间物质的不等分配,改变了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从而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一种效应。

5,酶的固定化技术:就是将水溶性酶分子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静电吸附,共价键等与载体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结合,制成固相酶。

6,固定化酶:水溶性酶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

8,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又称寄宿时间,是指在稳定态时,某个元素或某种物质从进入某地球化学库到离开该库所度过的平均时间。

9,恒化器; 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器。

它以恒定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容器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始终低于最快生长速度。

这种容器反映的是培养基的化学环境恒定。

而恒浊器反映的是细胞浊度(浓度)的恒定。

10 恒浊器:一种连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

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的浓度,通过光电系统观控制培养液的流速,从而使微生物高密度的以恒定的速度生长。

11,生物反应工程:一个由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反应工程结合的交叉分支学科。

着重解决不同性质的生物反应在不同型式的生物反应器中以不同的操作方式操作时的优化条件。

12,连续灭菌:连续灭菌也叫连消,就是将将配制好的并经预热(60~75℃)的培养基用泵连续输入由直接蒸汽加热的加热塔,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灭菌温度(126~132℃)。

然后进入维持罐(或维持管),使在灭菌温度下维持5~7分钟后再进入冷却管,使其冷却至接种温度并直接进入已事先灭菌(空罐灭菌)过的发酵罐内。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笔记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笔记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定义、形成与展望生物反应工程,简称BRE(Bioreaction Engineering),是一门应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反应过程和生物系统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微生物、细胞、酶等生物催化剂,以及它们在生物反应器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生物反应工程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崛起密切相关。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系统和生物体进行物质的生产、加工和转化的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反应工程逐渐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生物制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望未来,生物反应工程将继续在生物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生物反应工程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特别是随着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生物反应工程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望在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1.2 生物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物质量的变化规律。

包括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细胞反应动力学等。

(2)生物反应器设计:根据生物反应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生物反应器,使其能够高效、稳定地进行生物反应。

包括反应器类型的选择、反应器尺寸的确定、反应器内部构件的设计等。

(3)生物反应器操作:研究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的运行规律,优化操作条件,提高生物反应的效果。

包括分批式操作、流加式操作、连续式操作等。

(4)生物反应器优化:通过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进行优化,提高生物反应的产率和质量。

包括过程优化、参数优化、控制策略优化等。

(5)生物反应器控制: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和方法,实现对生物反应过程的稳定控制。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生化反应工程原理名词解释

1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

是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

2生物反应过程:是指将实验室的成果经放大而成为可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过程,包括实现工业化生产过程的高效率运转,或者说提高生产过程效率。

4生物反应器:是指以活细胞或酶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细胞增殖或生化反应提供适宜环境的设备或者场所。

5生物反应过程的缩小:根据生产实际,在实验室中使用小型反应器来模拟生产过程,以进行深入研究。

6转化率:某反应物的转化浓度与该反应物起始比值的百分比7收率:指按反应物进行量计算,生成目的产物的百分数。

用质量百分数或者体积百分数表示8系统生物学:用生物遗传物理的方法,对生物学进行扰动,从而通过生物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进而所得的数据进行挖掘和综合构建描述系统结构及相应于上述各种扰动的数学模型。

9流加操作:是指先将一定量基质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反应器中,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将特定的限制性基质按照一定要求加入到反应器中,以控制限制性基质浓度保持一定,当反应结束时取出反应物料的操作方式。

10指数流加操作:通过采用随时间呈指数变化的方式流加基质,维持微生物细胞对数生长的操作方式。

11非结构模型:在确定论模型的基础上,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的不同,即认为细胞为单一组分,在这种理想状态下建立起来的动力学模型。

12外扩散效率因子ηout:是指有外扩散影响是的实际反应速率和无外扩散的固定化酶外表面处的反应速率之比。

13Da 准数:最大反应速率和最大传质速率之比。

14分批发酵:是指将新鲜的培养基一次性加入发酵罐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接种后开始培养,培养结束后,将全部发酵液取出的培养方法。

15连续培养发酵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 operation):是指以一定的速率不断向发酵罐中供给新鲜的培养基,同时等量地排出发酵液,维持发酵罐中液量一定的培养方法.16稀释率:培养液流入速度和反应器内培养液的体积之比,他表示连续反应器中物料的更新快慢程度17得率系数;是对碳元素等物质生成细胞或是其他产物的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的重要参数18细胞得率:消耗1克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成为细胞得率或是生长得率。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生物反应工程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掌握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条件。

3.熟悉生物反应工程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反应工程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分析生物反应工程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反应工程技术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激发学生对生物反应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条件,以及生物反应工程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1.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条件。

3.生物反应工程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讨论法:学生讨论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条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反应工程在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反应工程的魅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反应工程》。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3.多媒体资料:生物反应工程的图片、视频等。

4.实验设备:生物反应器、分析仪器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生物反应工程的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生物反应工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反应工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反应工程知识点总结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利用微生物、酶和其他生物体系进行生产、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

生物反应工程在农业、食品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1.生物反应生物反应是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反应包括呼吸、发酵、光合作用等,这些反应都是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而进行的基本生化过程。

2.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是利用生物体系进行生产、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物反应的基本原理、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旨在发展出高效、经济、环保的生化工艺和技术。

3.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它们在生物反应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用于生产酶、抗生素、酒精等化学品,也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4.酶酶是生物反应中的一种催化剂,可以促进生化反应的进行,具有高效、特异性和温和的特点。

在生物反应工程中,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制糖、酿酒、生物柴油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二、发展历程生物反应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阶段生物反应工程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尝试利用微生物制备酒精、乳酸和醋等产品。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反应工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发了大量的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制药、食品、农业等领域。

3.成熟阶段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反应工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微生物菌种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更高的产酶性能,从而实现高效生产。

生物反应工程基本内容

生物反应工程基本内容

生物反应工程基本内容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生物体进行利用和改造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利用微生物、酶和细胞等生物体进行生物转化过程的优化和控制,以达到工业生产的需求。

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1. 微生物培养与酶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的基础是对微生物的培养和酶的研究。

通过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酶的筛选和改造等手段,提高微生物和酶的产量和活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2. 反应器设计与工艺优化:生物反应器是进行生物反应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优化对反应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反应器的物质传递、能量转化和动力学等特性,确定最佳的反应器类型、参数和运行条件,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3. 代谢工程与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是通过改造生物体的代谢途径和调控基因表达,使其产生特定的化合物或物质。

基因工程则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引入新的基因或改变现有基因的表达,以增强其产物合成能力。

这些技术在生物反应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提高产量、改善产物质量和调控代谢途径。

4. 应用于生物药物生产:生物反应工程在生物药物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生产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和生产工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物药物的生产。

此外,生物反应工程还可以用于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产物纯化等环节。

5. 生物过程监测与控制:生物反应工程中,对生物体内部代谢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合适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关键参数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和代谢产物浓度等。

同时,通过建立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反应过程的自动调节和优化。

总之,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通过优化微生物、酶和细胞等生物体的利用和改造,以实现工业生产的需求。

它不仅在生物药物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工程

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工程

化学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生物反应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到微生物代谢、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反应工程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生态环境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反应工程的定义生物反应工程是以规范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反应系统中的生物过程、化学过程、传质过程及系统操作控制等问题的学科。

生物反应系统可通过添加适当营养成分而使微生物代谢,产生所需的物质或产生有用生物学成分,实现各种用途。

在生物反应工程中,经常需要对生物学功效进行修饰或加工,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生物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一)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生物反应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微生物生长、能量代谢、合成代谢等方面。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是脆弱易变、条件苛刻、基因突变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掌握微生物代谢的规律,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株,以及优化培养条件等。

(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微生物代谢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来生产某种物质。

发酵过程包括各种生物反应、传质以及控制的过程。

对这些过程的研究和优化,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生物传质学生物传质学是研究生物反应系统中传质和扩散过程的科学。

在生物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扩散和传输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因此必须对传质规律和传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四)生物过程的建模和仿真生物过程的建模和仿真是了解生物反应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模型的建立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更加精细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生物过程的仿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不仅可以预测生物反应系统的动态行为,还可以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

三、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生态环境等领域。

(一)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的合成和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生物反应工程第二版教学大纲

生物反应工程第二版教学大纲

生物反应工程第二版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反应工程是将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应用于工程和技术领域,以实现生物系统的工业生产。

生物反应工程第二版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反应工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反应基础介绍生物反应、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公式和实验技术。

其中包括:•生物反应基础•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反应中的动量守恒•实验技术2. 反应器设计与操作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工艺流程、材料、结构设计等基本要素,以及反应器操作的流程、原理和技术要点。

其中包括:•反应器类型•工艺流程•反应器材料•反应器结构设计•反应器操作•反应器技术要点3. 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介绍生物反应工程在食品、制药、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技术。

其中包括:•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环保工业中的应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其他相关技术三、课程要求1. 知识要求掌握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理解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等相关知识,能够独立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反应工程。

2. 能力要求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生物反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生物反应工程界面的科研、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3. 实践要求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生物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生物反应工程》•《生化工程实验》2. 参考书目•《反应工程原理》•《生物过程反应器工程学》•《生化工程》五、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1.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授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2. 评价方法评价主要分为考查和考核两个方面。

考查主要采用平时成绩考查和小测试等形式,考核主要采用论文或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评价。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一、引言生物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联合应用多种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是利用微生物、酶和细胞等生物催化剂来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工程化过程。

该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生物反应工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期末考试前夕,我对该课程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

二、我所学到的知识1. 基础概念的掌握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系统的学习,对生物反应工程相关的基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生物反应工程是利用微生物、酶和细胞等生物催化剂进行生化反应的工程过程,并了解了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学习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如酶动力学、微生物培养基、生物催化剂的选择等等。

这些基础概念的掌握为我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生物反应工程的设计与控制在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生物反应工程的设计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明白了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设计合适的反应器并控制反应条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率。

同时,我还学习了一些典型的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案例,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模拟实验,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工艺参数的优化在生物反应工程的实践中,我了解了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

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

当然,优化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通过实践,我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

4. 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前景在现代工业中,生物反应工程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生物催化剂进行的生化反应,能够高效地产生所需的产品,同时也具有环境友好、能源节约的特点。

因此,在制药、食品、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了生物反应工程相关的知识,不仅是对一门学科的学习,也是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和工业发展服务的。

三、我在实验中的收获与体会在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生物反应工程》课件

《生物反应工程》课件

04
生物反应工程的应用实例
生物燃料的生产
生物燃料的生产是生物反应工程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利用 微生物或酶,将植物油、废弃油脂、二氧化碳等转化为可再 生能源,如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生物燃料的生产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并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生物塑料的生产
生物塑料是利用生物反应工程生产的 可降解塑料,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 点。
农药的生产等。
生物反应工程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生物反应过程,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
保护环境
优化生物反应过程可以减 少废物的产生,降低对环
境的污染。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物反应工程的进步有助 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共生。
02
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
酶的生产和应用
酶是生物反应工程中的关键物质,具 有高效催化的特点。
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酶的提取,可以生 产出各种酶,用于催化各种化学反应 ,如水解、酯化、氧化还原等。酶在 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05
生物反应工程的未来发展
提高生物反应的效率
优化微生物菌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菌种 进行改良,提高其代谢效率和产 物产量。
节能减排
研究节能减排技术,降低 生物反应过程中的能耗和 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绿色生产
研究绿色生产技术,减少 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GelTorrent堞油烟-毡, mehizer 油烟 coat,毡:,毡,毡:a毡毡,长安一 层 chip,长安一体的 MARS Coast陲:11,毡:,毡:蔫 (1 *1毡,毡, 悟,毡_毡,毡:K毡,毡*,毡毡长安毡 股市道实战 on, on, on-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反应中的能量衡算
• 微生物反应是放热反应。储存于碳源中能源,在 好氧反应中有40%-50%的能量转化为ATP,供微生 物的生长、代谢之需,其余的能量作为热量被排 放。 • 采用复合培养基时,营养组分通过分解代谢,在 生成能量(ADP→ATP)的同时,生成产物。另一 方面,培养基中的组分通过同化代谢在合成微生 物细胞的同时利用了能量(ADP→ATP)。这就是 说能量可以从呼吸(如糖在氧存在下氧化、分解为 CO2和H2O)和发酵(厌氧进程中糖分解为中间代谢 物和CO2)获得。
• (3)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变化 • (4)动力学常数的变化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 酶和细胞(微生物或创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方 法有很多,不可能找到一种对任何生物体 都适用的方法。 •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可分为载体结合法 、交联法和包埋法,这几种方法也可并用 ,称为混合法。
• 载体结合法是将酶或细胞利用共价键或离子键、 物理吸附等方法结合于水不溶载体(如纤维素、琼 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璃、离子交换树脂等上的 一种固定化方法。根据结合形式不同.又分为物 理吸附法、离子结合法和共价键结合法等。 •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试剂的作用,在酶分子之间 发生交联、凝集成网状结构,构成固定化酶(或细 胞)。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顺丁烯二酸酐 和乙烯共聚物等。 • 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凝胶的微细格子中或被半透 性的聚合膜所包埋,使酶分子不能从凝胶的网络 中漏出,而小分子的底物和产物可自由通过凝胶 网络。按包埋形式不同,可分为格子型和微胶囊 型。常用的凝胶有角叉菜胶糖、明胶、聚丙烯酰 胺凝胶、淀粉凝胶等。
• (1)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机械强度低,适应环境能力差 • (2)生长速度缓慢,易受微生物污染,培养时需要抗生 素,且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细胞需附着在固体或半固体的表 面才能生长; • (3)对营养要求严格; • (4)大规模培养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微生物培养的经验 等。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特征是:
• (1)生长速率慢,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可采 用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等措施来解决。 • (2)细胞个体大且无壁,对环境敏感,因此 应慎重解决供氧(搅拌与通风)与细胞脆弱 的矛盾。 • (3)设备放大是一新课题,不能完全按照微 生物反应过程的经验。 • (4)反应过程成本高,主要用于高附加值产 物的生产。
• 底物专一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底物 • 酶的反应专一性:对于一定的体系,从热 力学上看可能有多种反应进行,一种酶仅 能催化其中一种反应 • 酶的立体专一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多种 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酶的稳定性
引起酶失活的原因: (1)酶活性中心特定氨基酸(或其他)残基被 化学修饰; (2)外部环境的影响,酶活性中心出现空间 障碍,使其不能与底物相结合; (3)酶的高级结构发生变化,相对而言是一 种宏观变化; (4)多肽链的断裂,可以说是一种“激烈的 分解作用”。
• (3)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 • 根据微生物对氧需求性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
厌氧型、好氧型和兼性厌氧型三类。 氧是在溶解 状态下被微生物利用的,当溶解氧的浓度较低时 ,氧电极无法检测出,此时,可以培养基的氧化 还原电位Eh作为定量表示厌氧程度的方法。
• (4)pH
不同微生物有其最适生长的pH范围。大多数自然 环境的pH为5—9,许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也在 此范围内,只有少数种类可生长在PH低于2或高于 10的环境中。
• 平衡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rx 的定义式为
基质消耗动力学
• 以菌体得率为媒介,可确定基质的消耗速 率与生长速率的关系。基质的消耗速率rs可 表示为:
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
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将动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在 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 动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培养对比有许多不同点:
固定化后酶性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
• (1)底物专一性的改变 • 由于形成立体障碍,高分子底物难以接近固定化后的酶
分子,使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变化。
• (2)稳定性增强
• —般地,固定化酶比游离酶的稳定性好,主要表现在热 稳定性、保存和使用稳定性的增加,另外,对蛋白酶的抵 抗性和对变性剂的耐受性也增强了。
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性
与微生物相比,植物细胞具有这样一些特性: • (1)细胞个大,并且细胞壁是以纤维素为主要成 分,耐拉不耐扭,因此,抗剪切能力低, • (2)与动物细胞培养类同,生长速率慢,为防止 培养过程中染菌,需加抗生素; • (3)细胞培养需氧,而培养液黏度大,且不能强 力通风搅拌; • (4)产物在细胞内且产量低; • (6)培养的植物细胞常生长成各种大小的团块( 从几个细胞到几百个细胞),增加了悬浮培养的难 度等。
• (2)温度
• 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 上升而增加,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 影响,如温度继续提高,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 各种生物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与最低生长温 度,并且,最适、最高和最低温度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变 化。
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
生物反应器中的传热
实际生物反应过程中的热量计算,可采 用如下4种方法:
• (1)通过反应中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进行计算 • (2)通过反应液的温升进行计算 • (3)通过生物合成进行计算
• (4)通过燃烧热进行计算
换热装置的传热面积计算
气温高的地区,冷却水温高,传热效果差,冷却 面积较大,在气温较低的地区,采用地下水冷却 ,冷却面积较小,发酵产品不同,冷却面积也有 差异。
• 式中:rX-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 • rS-基质的消耗速率。 • 同—菌种,同一培养基,好氧培养的YX/S 比厌氧培养的大得多另外,同一菌株在基 本、合成和复合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的YX/S 大小顺序为复合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基 本培养基。
• 当基质为碳源,无论是好氧培养还是厌氧 培养,碳源的一部分被同化为细胞的组成 成分,其余部分被异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 代谢产物。如果从碳源到菌体的同化作用 看,与碳元素相关的细胞得率Yc可由下式 表示
一般生物反应过程示意图

• 定义:酶是生物体为其自身代谢活动而产 生的生物催化剂 • 根据酶进行催化反应的类型,可将酶分为6 类,即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 合酶、导构酶和合成(或连接)酶。
酶的特点
• 酶作为催化剂的共性 (1)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酶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只能加快反应达到 平衡的速度 • 酶的生物催化特性 (1)酶有很强的专一性 (2)较高的催化效率 • 酶不单单是生物催化剂,而且具有调节功能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 (1)生物(酶除外)反应都以“自催化”方式进行 ,即在目的产物生成的过程中生物自身要生长繁 殖 • (2)由于生物反应速率较慢,生物反应器的体积 反应速率不高; • (3)与其他相当生产规模的加工过程相比,所需 反应器体积大; • (4)对好氧反应,因通风与混合等,动力消耗高 ;产物浓度低。
生物反应工程
• • • • •
绪论 酶促反应动力学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目的
• 生物反应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适宜的动力学速 率方程,以描述微生物(或酶、动植物等)反应体 系,确定这些方程在设计方面的用途.规划实验 室的实验、决定动力学方程所需的速率常数。 • 生物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有 生物催化剂参与反应。
影响微生物反应的环境因素
• (1)营养物质
微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生存必须从环境中获取各种 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 作用。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 、无机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或生长因子等。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 需的能量。 氮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提供合 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提供能量 无机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的主要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维持 酶的作用;调节细胞渗透压、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等 有些有机物是微生物维持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其需 要量又不大,一般称为生长因子。根据化学结构祁代谢功 能可将其分为三类:维生素、氨基酸和嘌呤、嘧啶。
确保酶活力稳定的主要方法
酶的固定化技术
酶的固定化技术就是将水溶性酶分子通过一定的 方式。如静电吸附、共价键等与载体,如角叉菜 胶、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结合,制成固相酶.即 固定化酶的技术。
酶或多酶复合体系固定化后引起酶性质 改变的原因
• 一是:酶自身的变化—活性中心的氨基酸 残基、空间结构和电荷状态发生了变化; • 二是:载体理化性质的影响—固定化酶的 周围形成了能对底物传递产生影响的扩散 层或静电的相互作用等。
生物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
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强化传质、传热等操作,将 生物体活性控制在最佳条件,降低总的操作费用。生物反 应器选型与设计的要点:
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
• 生物工业中的混合过程可分为6种基本类型:气— 液、液—固、固—固、液—液、可互溶液体和液 体流动。根据完成混合过程的装置不同,生物反 应器内的混合方法分为机械搅拌混合与气流搅拌 混合。 混合过程的分类
• 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 描述微生物动力学的方法不是指生物分离 成为不连续的单个生物,而是指群体的存 在。 • 一般可将微生物群体变比过程分为生长、 繁殖、维持、死亡、溶胞、能动性、形态 变化及物理的群体变化等过程。
生长速率
• 微生物生长速率是群体生物量的生产速率 ,并不是群体生物量变化的速率。
微生物反应过程的得率系数
• 得率系数是对碳源等物质生成细胞或其他 产物的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的重要参数。消 耗1g基质生成细胞的克数称为细胞得率或 称生长得率YX/S
• 细胞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