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0.1引言
0.1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2)知道物理学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深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同学们,当你进入八年级时,你将会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物理她将带你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给你科学想象的无限空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问题。

导语二: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奇妙的物理现象

[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0﹣1)

[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

如果玻璃杯较小,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温度高密度小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到玻璃杯的顶端,长蜡烛先熄灭;如果玻璃杯较大,二氧化碳气体下沉到杯的底部,短的蜡烛先熄灭。[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0﹣2)

[想一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

[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见课本图0﹣3)

[想一想]书上的字为什么变大了?

[试一试]给你玻璃杯、课本(纸张)、文具盒(铁质)、塑料板等到物品,隔着上述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变化吗?

同学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声现象、光现象、力现象、电现象、热现象、磁现象等。为了解开这些物理现象之谜,我们要多留心观察,勇于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

[想一想] 要探索自然界存在的无穷奥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索去认识它们的,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的呢?

[小结归纳]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当然上述步骤中贯穿着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体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怎样使鸡蛋上浮和下沉?

如图所示,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

[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上浮呢?

[试一试]向杯子水中加盐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如何使鸡蛋下沉呢?

[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中加水并不断搅拌,会发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能不能使鸡蛋悬浮在水中呢?

[试一试]向上次实验的杯子水中加适量的盐并不断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

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器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回形针、水、食盐步骤:取一只杯子,

在杯中倒满水。

[猜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猜想一下,水是否会溢出?

学生:不会(或会)

[试一试]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水溢出了吗?

学生:没有。

[猜想]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试一试]学生两人为一组,继续放入回形针,直到水刚冒出为止,记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回形针?

[算一算]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想数字相差多少?

[交流合作]与其他小组交流一下,谁放得最多?猜一猜,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液体种类和杯子大小。

[小结归纳]对上面的实验我们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到很吃惊——猜想和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与接触面的硬度有关

2.与乒乓球被举的高度有关

3.与乒乓球的材料有关

4.……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用同一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分别接触水泥地面和木板表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2.用同一乒乓球先后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3.用不同乒乓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接触水泥地面,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别进行实验,测量出乒乓球弹起的高度。

四、板书预设:

SCI引言写作公式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写好引言部分,作者对于审稿人来说就有置信度(credibility)和好的第一印象;而如果引言部分没有写好,整篇文章都会被拖累。 写引言部分的核心目的和基本功能(底线)是向读者和审稿人说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能够自圆其说。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基本公式”: 首先说这个课题引起广泛兴趣,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其次说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但是什么什么还不清楚,效果还不理想。 再次说有鉴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 老练的作者写引言部分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的,用三、四段话就能把引言部分给构建好,每一段话功能突出、点到为止。相反,不老练的作者写引言部分显得没有章法,沿着“意识流”,想到什么地方说到什么地方,每一段话没有功能也没有结构。为什么有的文章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什么有的文章读也读不懂?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按照“公式”去写!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误导研究生,但是事实上这种对科研写作有益的“八股文”被写进正宗教科书呢!200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Write Like a Chemist,里面说到表演喜剧、电视里面做卖车的广告,都是有一定套路的,不按照套路出牌就吸引不了观众,就没有人来看戏、买车。同理,书中介绍了写引言部分的“公式”: 1. Introduce the Research Area 1.1. Identify the research area 1.2. Establish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area 1.3. Provide essenti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 area 2. Identify a Gap (or Gaps) 3. Fill the Gap 3.1. Introduce the current work 3.2. Preview key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work (optional) The first move, with three submoves, has the broad purpose of describing the general resarch area. Submove 1.1 identifies the research topic, and submove 1.2 stresses its importance. Together, these two submoves are frequently accomplished in the first few sentences of the paper. Note that only the general topic is mentioned at this point, not the specific work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DOC)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毕业论文引言写法

毕业论文引言写法 毕业论文引言又称绪论,毕业论文前言或毕业论文导论(后面都省略毕业论文)。科技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果和讨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象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 毕业论文引言书写内容和格式-毕业论文引言这么写? (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前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尚未解决?目前进展到何种程度?)。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引言较长,临床病例分析宜短。国外大多论文引言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内数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 所谓的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一般的引言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

“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

环境监测讲义:第一章 引言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教材:奚旦立等著《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秀莲等编《环境监测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安排:讲课54学时;实验48学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在逐渐增强,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能力也极大地增加了。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臭氧空洞问题 当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的等一系列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大气上空氯代烃等物质的增加,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消除了臭氧,使大气层上方臭氧层的臭氧浓度降低,臭氧层变薄或出现了空洞,导致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吸收的量大大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结果会引起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上升,也会引起农作物的减产或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等。 2.大气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废气和汽车废气排放量的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面临空气污染问题。 3.环境污染事故 由于油轮、化学药品运输轮船的海难事故,大量的原油、或有毒化学药品被排放到大海,引起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的大量死亡。 4.赤潮 目前在我国海洋赤潮和淡水湖库水花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和生活污水中营养盐向自然水体的过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综上所述: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的问题之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环境污染物的防治工作,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首先要了解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的质量状况。 如:环境中目前有那些污染物?它们的含量或强度是多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没有毒害作用?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是那里?怎样控制这些污染源对污染物的排放?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或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起源于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是环境分析化学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自然的水体、空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中的化学污染物作定性检测(detection)和定量测定(determination)。 环境分析是环境化学的一个分支,环境化学中的很多研究性专题(如酸雨、大气光化学烟雾等)都需要环境分析技术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成为人们鉴别环境是否污染,并判断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复杂,对环境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是:污染物除了化学因子之外还有各种物理参数(如:噪声、震动、电磁波、

论文引言怎么写

论文引言怎么写 内容提示:1、引言应含概的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1、引言应含概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代写毕业论文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

科技论文引言写作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的引言部分 摘要:论文的引言也是体现论文价值的重要内容,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论文的开篇之作,引言要阐述作者从事研究的基础和新意。还要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总体了解,并从中体现出论文的学术价值。引言是读者接触的论文的第一部分,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研读该篇科技论文,好的引言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1]。有些作者对科技论文引言的写作还不够重视,对引言的功能和内容不甚了解,因而写作水平不够理想,应当引起作者和编者的重视。本文将对引言的作用、内容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对读者进行引言的写作起到帮助。 关键词:论文引言写作新意背景 一篇科技论文有无新意,主要体现在作者所使用的资料、方法和结果上,但论文的写作水平也不可忽视。论文的写作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结论等。论文的引言也是体现论文价值的重要内容,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论文的开篇之作,引言要阐述作者从事研究的基础和新意[2]。还要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总体了解,并从中体现出论文的学术价值。引言是读者接触的论文的第一部分,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是否愿意继续研读该篇科技论文,好的引言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1]。有些作者对科技论文引言的写作还不够重视,对引言的功能和内容不甚了解,因而写作水平不够理想,应当引起作者和编者的重视[2]。本文将对引言的作用、内容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能够对读者进行引言的写作起到帮助。 一、引言应该起到的作用 引言是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开场白,是一篇论文最先向读者介绍研究目的、引导读者领会论文中心内容的部分,因此主要功能是体现出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所以引言要准确反映出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给读者信息,使读者能快速理解全文, 作出是否阅读全文的决定。[3]引言主要应该起到以下三个作用。

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天气预报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钱维宏 引言 天气预报作为一种信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预报,从定性描述到逐步定量预测,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对自然认识得到提升和预测方法不断完善与建立的过程。第三章从天气预报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出发,依次综述了古代天气预报、早期天气预报、近代天气预报和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了未来天气预报中思路更新和方法改进的可能。 3.1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要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天气和天气要预报什么?什么是天气,事关天气的定义。天气要预报什么,事关天气预报的内容。 3.1.1 天气的定义 天气是多气象要素(温度、气压、湿度、风等)随时间的连续变化及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云、雨雪、雷暴、雾霾、沙尘暴等)。对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出现的现象,人们都是可以感知的,如人们可以感知气温有24小时的日变化(午后热,清晨凉)和不同日之间的变化(寒潮降温和高温热浪)。天气和气象要素变化是与中尺度—天气尺度(200~2000km)系统的生消和移动相联系的。因此,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生命期决定了局地天气变化的时间尺度,或天气过程。图1是气旋天气系统的移动与消亡(锢囚)过程[1],云雨区和冷暖风向变化是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变化的。

图1 气旋天气系统的移动与消亡(锢囚)过程。上图为地面图,阴影部分为云雨区,箭头为地面风向,红色箭头为暖风,蓝色为冷风,实线为等压线,带三角和半圆的线分别为冷暖锋。下图为沿A-B的垂直剖面。 天气的一些要素,特别是气温、降水、能见度和风,在量值变率上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构成威胁,这样的天气属于正常的范围,即正常的天气。它们的变化量值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阈值)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对应的异常天气称为极端天气。不同的极端天气事件要比较它们的持续时间、强度差异和影响的区域范围。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范围越大,和越强的极端天气事件形成的危害会越大。3.1.2 天气预报的内容 天气预报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以上的那些气象要素。有这样的一条天气预报:今天上午有雾,下午多云转阴,夜里阴有中到大雨,明天雨止转多云,偏南风2~3级,夜里转西北风4~5级,今天最高温度25度,明晨最低温度12度,后天晴到少云。这是一条3天的天气预报。第1天的天气现象内容最丰富,按时间顺序从雾(能见度)到多云、阴天和降水。第2天的内容只是雨止转多云。第3天的内容更简单,晴到少云。像这样1~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称为短期天气预报。第1天“上午有雾,下午多云转阴”,这种未来几个小时的预报称为短时天气预报。 这样的一条天气预报中,天气现象、风和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是遵循确定的变化顺序的,反映的是一个天气尺度气旋系统经过当地的移动过程。在地面气旋的暖湿空气区中(图1中红箭头风的区域),出现了偏南风暖平流下的雾。日近正午,太阳辐射增强,雾消,气温升高。下午气旋冷锋来临,云量增多。夜间,冷锋过境形成较大的降水,风向也随之转变为西北,风力增大。后半夜,冷空气下来后,风吹云散,地面长波辐射增加,第2天早晨气温较低,白天为多云天气。到了第3天,气旋系统远去,当地受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好(晴到少云)。当地从受气旋影响出现降水,到转受高压系统影响天气晴好,是为一个天气过程。下一个天气过程是否重复这一个天气过程,就看未来新的气旋和高压系统的强度和移动速度了,一般不会完全重复。天气预报员的任务就是在预报天气系统生消和移动的基础上,推断出各地可能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如推断未来第4天后至第9天,当地是否再次受到1次或者2次类似的天气过程影响。因此,未来4~9天的逐日天气预报称为中期天气预报。近年来,人们还想知道10天后的逐日天气预报,

引言写法

论文第一部分一般称为“引言(Introduction)”,不能叫“前言”,“前言”是用在书里的。有些学生给这部分标题写得五花八门,比如“课题背景”、“问题的提出”,都是不规范的。写论文,标题都是简略的,虽然八股,但格式创新没有必要,创新还是要在内容上。 首先可以写课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前景,但不宜过多,有一小段就可以了。 重点部分是对前人工作的介绍和评述,也就是对这一课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重要的创新工作,是一个简略的研究史,比如何时由何人发起,国内外哪些学者分别作了哪些创新贡献。要对每一作者每一篇参考文献的科学或技术贡献进行评述和肯定。这里说主要的贡献,是指一些重要的学者也许发了很多文章、专利,但其主要贡献应该有几篇代表性的文献,而不是所有文献。有些学者论文不多,是否引用主要看其文献的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就不必引用。如果创新明显,即使一篇文章也应该引用。在所有的参考文献中,应该突出近年来的文献,尤其近三年的参考文献,最好占一多半。如果一个课题近几年文献很少,可能是这个课题研究必要性不大,同行没兴趣,也有可能太难了,没有进展,或者你不掌握全面的文献。 在以上评述中,重点是向读者介绍前人或他人的学术或技术创新贡献,由此明确了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工作还没解决,最后一段就是介绍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也同时使人明确了本文工作的必要性、创新性。 这部分也是学生容易犯学术错误的部分。有些人写引言时,喜欢对别人的工作过进行不合理的否定,专讲人家的工作不足,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你的工作是基于别人的工作基础之上,别人的工作有不足是正常,否则你就没必要做这个工作了。还有人喜欢将别人的语言、段落、图表进行原封不动的引用,这是不合适的。阅读别人的文献,应该注意记下别人的工作要点,对他人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简单引用往往会形成抄袭或不正确引用的问题。 有些人写引言时,只写了某些工作发展多快、应用多么广泛、有什么问题,一句话内引用了多篇文献,这一般是不提倡的,因为读者根本弄不清楚其中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每个作者都有什么创新或贡献。另外,参考文献一定是作者读过的,不可以引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因为你并不清楚那篇文献是怎样写的,别人错了你也就错了。 引言的长短也是要合适的,对于6000字以上常见的学术论文,引言在一页多一点是合适的,再多一般没有必要。如果是短文(letter,4页以内的),引言就要相应缩短,但一般也要半页到一页。 总之,引言部分是很重要的,写不好会直接影响文章的录用。写好了,表明作者科研素质成熟,对同行工作了解全面,也使读者明确你的工作创新性,更容易理解论文内容。尤其国际期刊论文,审稿时如发现引言写的不合适,或被认为作者不了解国际情况,或作者科研素质太差,要你学会写引言后再投稿。

论文中的摘要和引言怎么写

简单的说,摘要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引言是引出话题的前语。摘要是对整篇文章框架的客观的、简明扼要的介绍和阐述;引言是针对文章正文,起到导火线的作用,主要阐明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必要性。 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 和研究结果的概括。 摘要置于主体部分之前,目的是让读者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一般来说,这种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后写。字数限制在100~150字之间。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也就是说,摘要必须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问题。 简短精炼是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只需简明扼要地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分别用1~2句话加以概括即可。 例文摘要仅有5句话,第一句话是假设,第二、三句话是研究内容,第四、五句话含盖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这里省去了研究目的。如果补充研究目的,可在摘要前增加一句,如“空间曲线主缆悬索桥的施工控制计算是确保实现成桥设计线形和内力的关键。”从摘要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主要工作是建立了空间曲线主缆悬索桥施工控制计算的新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 部或其中几项: 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如何合理安排以上这些内容,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给读者描绘清楚,并非容易之事。经验告诉我们,引言其实是全文最难写的—部分。这是因为作者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知识是渊博、还是贫乏,研究的意义何在、价值如何等问题,都在引言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

浅谈现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浅谈现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测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基于现代通信设施与数学理论的方法使得预报的准确程度大为提高。故文章对现代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1、引言 自从1951年英国首次运用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以来,至今只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近代大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技术的提高,以及气象学理论的进步,天气预报方法已获得很大发展。除了天气图预报方法日趋充实完善外,又开展了数值天气预报、数理统计预报、气象预专家系统、临近预报和单站预报等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是现代气象部门预测天气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2、天气图预报方法 2.1 预报指标法 在长期的预报实践中发现,引起某地天气变化,常常和其前期天气形势、天气过程以及某些气象要素的物理量值有关,这些物理量值的大小和出现时间就成为某地出现某些天气的“指标”。由于某种天气现象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物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因而可以将这些物理因素归纳在一起组成综合性的预报指标,即“形势加指标”的预报方法,这样往往可以提高预报正确率。但是无论怎样,仍然不能客观、定量对天气作出准确预报。 2.2 相似形势法 一般而言,不同时间的天气图上,其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但在大量的历史天气图中,总可以归纳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在预报天气时,如果当时的天气形势和过程与某一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我们就可以参考该模式的后期形势进行预报。这种方法在60年代曾广泛推广使用,其缺点和预报指标法一样,对天气预报不客观、不定量。实际预报中不同的预报员会有不同的看法,预报效果也不够理想。 2.3 落区预报法 在制作天气预报时,把表示某一天气现象发生时的各种特征量(线),描绘在

摘要与引言部分的模板

摘要模板:红字标注为文章各部分内容的连接词。 近年来,管理舞弊现象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是越发猖獗了,管理舞弊已成为危害世界经济发展的公害,严厉打击和治理管理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这句话交待了写作的背景)文章将管理舞弊及其审计作为研究的重点,以管理舞弊的特点为切入点,分别对管理舞弊的动因、行为、手段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治理管理舞弊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面对管理舞弊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审计责任,即作为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有必要揭露管理舞弊,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最后,针对当前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面临的困境,提出防范管理舞弊和提升审计质量的策略,以达到文章研究的目的。 引言部分(论文的开头部分)的模板 近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一系列的重大管理舞弊案引起了各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极度震惊和强烈不满,管理层舞弊是对社会危害最大、最难防范的舞弊行为(研究问题的现状)。管理层舞弊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使审计质量遭到空前质疑,严重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研究问题现状导致的后果或产生的影响)。目前,针对管理层舞弊的审计,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该模式由于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的应用中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逐渐 变成该模式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在舞弊审计中优势的发挥(针 目前采取的解决办法并指出解决办法的不足之处)。(这部分清晰地交待了写作的背景)因此,加强研究管理舞弊的特点、常用手段以及现行审计模式的缺陷,以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能有效发现管理舞弊的审计模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句话引入正文) 结语段模板: 综上所述,治理系统基础审计作为社会审计适应我国现实环境变化的执业模式,既体现了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基本思想,又能更好的与我国国情相吻合。(对你构建的新体系或者你的新主张进行概括性地评价)因此,这种模式可克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各种缺陷,是一种在更加审慎与宽广的审计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审计执业模式,若能在舞弊审计中充分运用,必能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管理舞弊,以遏制管理舞弊的发生。(形成结论) 另一篇论文的摘要、引言与结语段,请注意这三个部分的关系。

关于学位论文引言部分撰写的建议

关于学位论文引言部分撰写的建议 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1、引言应含概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2、前言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

本科学术论文引言部分写法

本科学术论文引言部分写法 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 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这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 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 几个问题。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 么 ?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 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 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 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 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 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 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 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 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 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 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 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 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 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 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 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 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摘要应用针刀医学对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及并发症眩晕、耳鸣、难听、阵发性晕厥、关顶沉重、视物模糊理论,施以朱汉章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手法整复、配合药物:复方 丹参、红花、三磷腺苷、康定可通病变部位注射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全部患者轻体症、

论文引言的写法

论文引言的写法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1、引言应含概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2、前言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天气预报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2019年第3 期 天气预报业务的现状与发展 程文博1张保龙2刘冰玉3隋沆锐4 1、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气象局 2、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气象局 3、河北省秦皇岛市气象局 4、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1引言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实现现代气象 预报业务的创新,并最终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和规范化;构建完善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构建综合性比较强的人才队伍;完善管理、技术以及业务体系,确保我国能够建立起气象预报业务的新局面。 2天气预报业务的现状分析2.1未深入基层,管理体系比较片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创新型经济建设的推动下,我国开始不断地健全和创新相关的工作机制。为了提升气象部门的工作效率,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未能深入基层,所以政策就很难涉及具体的问题,天气预报工作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2.2未形成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气象部门在招聘员工之后,未组织后期培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内容在不断丰富,作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原本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在职工作人员,需要建立起惩处机制,由于预报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工作效率。 针对新入职的员工,没有考核机制,也没有对新进员工的技能进行过考核评价,很多进到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对后期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3未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上级会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内容,但是下级却没有将其落实,也没有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响应上级的号召,造成了预报工作没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2.4工作人员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方面,气象局对天气预报专业的体系了解不完善,所以进入气象部门的工作 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有所欠缺,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差,还不能了解和掌握天气影响系统的物理结构等,造成了天气预报平台预报分析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气象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等透明化,也没有奖励,所以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安于现状,对工作缺乏热情,大多敷衍了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3有效提升天气预报业务质量的途 径 3.1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需要加强和基层之间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天气预报的管理系统,确保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资源实现 共享,保证预报工作的准确性。要深入到基层,密切关系,不断创新,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天气预报管理制度。 作为教育部门,在人员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提升技能实践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的比值,要积极的引导专业人员不断地深入学习,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2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尤其是业务人员的知识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构建完善的人才队伍。气象局要借助这种途径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一些烦琐的人事工作可以直接打包给人力资源公司,这样人事管理工作就会大大简化,人事能力的考核、绩效等部分,外包部门都能有详细的结果分析。外包企业主要对这些琐事负责,尤其是对新进员工、中期的培训等都会严格把关,气象部门的人员素质就会明显提升,气象部门的工作内容也会简化,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气象预测过程中,气象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根本保障。 3.3建立完善的软件系统平台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软件系统平台,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才能得到提升。 尤其是要完善短时和临近天气的预报业务,加强天气气候模式预报业务系统的分辨率,打 造智能化创新型的业务平台。 之前的分散化的系统模式得以重新整合,形成适应发 展需要的新型信息预报系统,提升预报工作的指导效果。 3.4提高工作人员的热情 作为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响应气象局的各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素养。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饱含热忱,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中的种种。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对待预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逃避,要积极应对,要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要密切和同行之间的交流,互相补缺补差,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开展天气预报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全方位提升天气预报的效率,需要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天气预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证预报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带来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伍荣生,谈哲敏,王元.我国业务天气预报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气象科学,2007(01):112~118. [2]端义宏,金荣花.我国现代天气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进展,2012,2 (05):6~11. HEBEINONGJI 河北 农 机 普法·交流 83

引言和绪论怎么写

最佳答案 引言一般和摘要差不多,但是重点在写作的意图和缘由,有引出正文的功效。结构一般如下: 1、写作的意图、缘由 2、论文大致研究内容 3、主要的方法、措施 4、简单的研究结论 假如引言在论文内部的话,可以只写意图和缘由,另外再写一下目前该研究领域现状,为何再次研究等等,一段文字就够了,主要就是引出下面的内容,有点像一本书的“序”。 引言的写法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如何合理安排以上这些内容,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给读者描绘清楚,并非容易之事。经验告诉我们,引言其实是全文最难写的—部分。这是因为作者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知识是渊博、还是贫乏,研究的意义何在、价值如何等问题,都在引言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可以将引言的内容分为三到四个层次来安排。第一层由研究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等内容组成,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第二层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第三层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最后是引言的结尾,可以介绍一下论文的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引言中各个层次所占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别。这一点与摘要大不一样,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项内容各自所占的篇幅大体比例一样。而在引言中,第一个层次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研究目的可能会比较简短。 引言与摘要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摘要中必须把主要研究结果列出,而在引言中(如果摘要与正文一同登出)结果则可以省略不写,这是因为正文中专门有一节写结果,不必在引言中重复。 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可见,引言一般分为三到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任务与目的。而在语言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会使写作过程化难为易。下面将对引言各层次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分别加以介绍。 (1)如何写引言的开头 引言开头(即第一层)最主要目的是告诉读者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其意义是什么,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状况或水平如何。(2)如何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在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观点或理论、发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标注出处,即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公开发表。 (3)如何写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介绍了他人在某领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后,下一步便介绍作者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与内容。介绍研究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