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护理学中药与方剂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44/52
膏剂
▪ 膏剂将药品重复煎熬,去渣取汁,加入蜂 蜜或冰糖浓缩而成膏型。有内服和外用两 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 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和硬膏剂两种。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45/52
糖浆剂
▪ 是将药品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药品水溶液。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35/52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
• 一、方剂组成标准与改变 • 二、方剂剂型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36/52
君药 :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
组 成
臣药
辅君加强治疗主病主症 对兼病兼症起主要作用
标 准
佐药 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 佐药 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
使药 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
使药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51/52
中药服用方法
▪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主要给药路径。服用方法是否得当,对药品疗 效有一定影响。
▪ 服药方法: ▪ 1.普通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 2.汤剂普通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次服或三次服。 ▪ 3.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一次,昼夜不停。 ▪ 慢性病也能够分两天或隔天一剂。 ▪ 4.丸、散、膏、冲剂等,宜用温开水送服或开水冲服。
1、增减药味
佐使药加减 兼证发生改变 —不影响全方根本功效
臣药加减改变主要配伍关系 —全方功效发生根本改变
2、增减药量 —可使方剂配伍关系
及功用、主治发生改变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39/52
如: 大黄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大黄:厚朴 2 :1
厚朴三物汤
大黄:厚朴 1 :2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的性能 1.四气五味(2)五味: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证。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山茱萸涩精止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胃止呕作用。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减轻或消除。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副作用,称之为半夏畏生姜;再如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毒,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相畏、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药物的副作用受到抑制或被消除,是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间使用药物必须十分注意,凡是能损害胎元以致引起坠胎的药物,均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斑蝥、水蛭、虻虫、莪术、三棱、麝香、雄黄、牵牛、蟾酥、马钱子、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等;慎用药则主要是祛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导积、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枳实、大黄、附子、肉桂等。凡禁用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病情慎重选择,掌握剂量与疗效及炮制与配伍,尽量避免药物对胎儿及孕妇造成伤害。

培训学习资料-中药与方剂_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中药与方剂_2022年学习资料

一、常用中药-平-十十十药开+端九入七六连四三二-风-安-化消理理温祛泻清解-收-补开-涩虚窍-平肝-神药 痰食血气里湿下热表-止药药药药药药药药-息-咳
一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药名-性味-功用-主治-常用量-麻黄-辛、苦、温-发汗解表,平喘、利水-外感风 咳喘;风水;风湿-1.5≈10-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痹-外感风寒;风寒湿痹;痛经;胸-3~ 0-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外感风寒;疹出不透;出血证-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除 止痛,止痉-外感风寒;风寒湿痹;破伤风-3≈10-生姜-散寒解表,温胃止呕-外感风寒;虚寒呕吐;腹痛
二清热药-*3.清热凉血药-药名-性味-功用-主治-常用量g-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血热妄 之吐血、衄血;阴虚内-6~20-玄参-甘、苦、咸、寒清热养阴,解毒散结-温病热入营分;阴虚咳嗽咯血;-瘰疬 10-15-牡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热病发斑;痛经;癥瘕:肠痈-6~12-赤芍-血热妄行; 滞经闭:跌打损伤-6~10
二清热药-*2.清热燥湿药-药名-性味-功用-主治-常用量g-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疾;肺热咳嗽;血热胎动不安-3≈10-黄连-高热:痢疾:疮痈-16-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滋阴降火-湿热痢 ;阴虚发热;湿疹;疮-3~12-疡-龙胆草苦、寒-清热燥湿,泻肝降火-肝经实热证;黄疸;湿疹;带下-39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药名-性味-功用-主治-常用量-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肌分实热证;肺热咳喘;疮疡;-敛疮-烫伤-15~60-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清虚-气分实热证 阴虚发热;消渴-6~15-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利湿,凉血止血-热病;黄疸;衄吐-3~10-天花粉-苦、 甘、寒-清热生津,消肿排脓-肺热咳嗽;痈肿疮疡;消渴-9~25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和方剂的基本知识
3归经的应用 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
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
五、毒性
❖ 1.毒性与“毒药”的概念:
❖ 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 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 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火物理作用, 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 的物质。
二、五味
❖ 1、五味的含义: 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
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 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 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
2 五味的作用
❖ (1)辛味 能散—— 发散

能行—— 行气、行血
❖ ①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的六淫之邪, 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治疗表证。
三、升降浮沉
1、升降浮沉的概念: ❖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
是说明药物性质的概念之一。是药物作用的 定向概念。
❖ 升——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 ❖ 降——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 ❖ 浮——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
❖ 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 向内(下)
❖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①四气五味 ②药物的质地轻重 ③炮制 ④配伍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 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 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 提高主药的疗效。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 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

第九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第九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煎服法
2.特殊要求:
(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如龟板、鳖甲、代赭 石、石决明、牡蛎等应打碎先煎半小时以上;附子、川乌、草乌 等药宜先煎1小时以上。 (2) 后下:薄荷、荆芥、木香、砂仁、沉香、豆蔻等久煮有效 成分易于挥发;大黄、钩藤等久煎有效成分破坏,故此两类药物 均宜后下。 (3)包煎:对于蛤粉、滑石、旋复花、车前子、灶心土等宜先用 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6 ~ 15
蒲公英
苦、甘,寒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10 ~ 15
白头翁
苦,寒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杀虫止痒
9 ~ 15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清热药
(三)清热凉血药
药物
性味
共性
生地 黄
甘,寒
清热凉血
牡丹 皮
辛、苦,微寒 清热凉血
功效 个性
养阴生津 活血散瘀
用量 (克)
10~15
6 ~ 12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性能
(二)五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 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 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 敛、固涩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药性能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泄、燥湿等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 下 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生津止渴、透发麻疹 升阳止泻
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用量 (克) 3~10 3 ~ 10
6 ~ 15
6 ~ 10
桑叶
辛、苦,寒
辛凉解表
清肺润肺 、清肝明目 6 ~ 12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常用中药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性味关系
• 生姜 • • 紫苏
辛温——发散风寒
• 性味相同,作用大致相同
性味关系
• 麻黄——辛温——发散风寒 •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性味关系
• 紫苏

辛——发散解表
• 薄荷
温——发散风寒 凉——发散风热
• 连翘

寒凉—清热
பைடு நூலகம்
• 薄荷
味苦—清热解毒—热毒 味辛—发散风热—表热
3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含义
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 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 进一步研究。 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 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 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
2、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疗效。
▪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 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 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 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 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 此七情,合和视之。”
一、七情各自含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病。 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
“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 药材质地的影响
“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苍耳独 升”(双向性)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配伍的影响
作用
• 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 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向 下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升 浮: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
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上行向外的性质, 称为升浮性,如桂枝、独活、麝香和瓜蒂。
沉 降:一般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
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 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具有下行 向内的性质,称为沉降性,如大黄、石膏、 猪苓、朱砂、石决明、枳实、白芨和苦杏仁等。
Hale Waihona Puke 至精至诚至善至爱咸
Salty
能下能软坚 下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如芒硝; 软坚指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痰块等证, 如瓦楞子、牡蛎、昆布等。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Tasteless
能利水能渗泄
利水渗泄指利小便、渗水湿作用。 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如猪苓、茯苓、薏苡等。
中药和方剂基本知识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与贮存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中药基本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以中 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 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
古代本草书籍所载中药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 理则达8000种左右。 中药绝大部分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其次是动物、 矿物,以及部分人工制品。 中草药
至精至诚
至善至爱

Pungent
能散能行能润: 散指散表邪和散内结。治疗表证的药物, 如麻黄、薄荷、桂枝; 行指能促进气血运行。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 如木香、红花、枳实、厚朴。 润指能够润泽燥证。 如肉桂、附子等开发腠理,润泽肾之燥。 多含挥发油!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汇总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汇总

(五)中药毒性
1.毒性分级 (1) 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 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 等。 (2) 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 毒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 陆、牵牛子等。 (3)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 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 仁等。
四、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如草乌大毒,用豆腐炮制 2.增强药效:如紫菀、款冬花蜜炙增强润肺止咳 3.改变药物性能:生、熟不同,如生地 4.矫臭矫味,便于服用: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醋制乳 香、没药
五、中药性能 (一)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4.饮食禁忌
(1)病证食忌
温热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
寒凉证: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2)服药食忌 常山忌葱;鳖甲忌苋菜;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
(三)中药用量
确定中药的剂量,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来考虑。
1.药物性质: 毒性大、作用峻烈者用量宜小。 2.药物配伍: 复方中,君药比辅药重;单方剂量比复方重。 3.年龄、病情、体质: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乌头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白芨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 元参 海藻 大戟 甘草
紫参
丹参 沙参 人参 苦参 细辛 白芍 藜芦
甘遂
芫花
赤芍
2)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ppt课件
13
(4)苦
1)能泄 -如大黄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 杏仁治疗肺气上逆的喘咳(降肺气止 咳平喘); 黄连治疗热盛心烦(清热泄火)
2)能燥-如苍术治疗湿证(燥湿) 3)能坚阴-如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火存
阴(坚阴)
14
(5)咸
1)软坚散结-如瓦楞子、牡蛎治疗瘰疬痰 核(淋巴结结核、皮下脂肪瘤) 、痞块(泛
18
2.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寒凉-沉降 质地轻-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质地重-沉降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 3.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 酒炒-升,盐炒-下行 • 姜汁炒-散,醋炒-收敛 • 少数升浮药配多数沉降药,随之下降 • 少数沉降药配多数升浮药,随之上升
11
(1)辛
1)能散-发散 如麻黄、薄荷治疗表证(发散解表)
2)能行-行气、行血 如木香行气治疗气滞, 川芎活血治疗血瘀
(2)甘
1) 补益-如人参、熟地治疗虚证 2)和中-如甘草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 3)缓急-如甘草治疗痉挛疼痛(缓急止痛
12
(3)酸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 如五味子治疗出虚汗(敛汗) • 山茱萸、金樱子治疗遗精(涩精、固精) • 乌梅、五倍子治疗泄泻(止泻)
2) 《伤寒杂病论》-方314首,“方书之祖” 3) 《神农本草经》-“君臣佐使” 4)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5) 唐·孙思邈《千金方》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46
6) 宋·《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方788首, 第一部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
7) 宋·薛己《内科摘要》 8) 金·《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开方论之
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 大黄、附子、枳实、干姜、肉桂、天南星、 牛膝等

《中医护理学》第四章

《中医护理学》第四章
2.芳香化湿药
• 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芳香化湿药。本类药辛 香温燥,辛能行气,主治湿浊内阻,湿困脾阳,运化失职而引起的 脘腹胀满,吐泻泛酸,食少体倦,舌苔白腻等症。常用药:苍术、 藿香、厚朴、砂仁、豆蔻等。
3.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本类 药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主治小 便不利、水肿、淋证、痰饮、黄疸、带下等水湿病证。常用药:茯 苓、猪苓、泽泻、薏苡仁、滑石、茵陈、车前子等。
3.止咳平喘药
凡以止咳或平喘为主要功效 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本 类药主要治疗由于外感、内 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常用药:杏仁、苏子、百部、 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 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 果等。
第二节 常用中药与方剂
(七)理气药
凡以疏理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理气药, 又称行气药。本类药性味辛香苦温,主要治疗脾胃气滞所致 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的胁 肋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 的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常用药:陈皮、青皮、枳实、木 香、香附、乌药、砂仁等。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
第一节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1)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其原有药物的疗效。
(2)相使:指两药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3)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第四章
中医用药护理
一、中药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二、方剂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药与方剂所有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用中草药、矿物药、动物药等天然药物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制成的药物。

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是中医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药的分类中药主要包括中草药、矿物药和动物药。

中草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用部分的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等;矿物药是指从矿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动物药是指用动物的各种组织或分泌物为原料制成的药物。

2.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药性特点、味道特征和归属于五脏六腑经脉的特性。

中药的性味归经对于中药的应用和配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对于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药效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如散寒、祛风、清热、化痰、活血、滋阴等。

4.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是指中药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成品药品。

不同的中药原料需要进行不同的炮制方法,如洗净、晒干、研磨等。

二、中药的用药原则中药的用药原则是指中医药学中对于中药使用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

1. 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辨别病因、病机和病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只有正确辨病而后施治,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原则。

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取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不同的证候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3. 统一整体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统一整体。

统一整体是指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看作一个整体,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以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调摄阴阳。

调摄阴阳是指通过中药治疗,达到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是指将数种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制法配伍组成的药物组合。

方剂是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药效确切、剂型合理、易于配制和服用等方面的优点。

中药与方剂—方剂的基本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中药与方剂—方剂的基本知识(中医基础课件)

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记载有很多关于治法的理
论和具体方法。到了《伤寒杂病论》时,张仲景创立了
六经辨证一整套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系,从而大大的丰富
和提高了治法的内容。以后,许多后世医家又创立了很
多新的治法。但这么多的治疗方法,一般可概括为汗、
吐、和、下、温、清、消、补八法。
“八法”的内容
• 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 等作用,是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 治法。
1.增强药力—增效

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能增强治疗作用,
这种配伍方法在组方运用中较为常用。这也是我
们常说的“对药”,如:桑叶、菊花,共同能增
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桃仁、红花,同
用增强活血祛瘀的功用。
2.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毒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通过药物
相互配伍能降低、减弱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
①随证加减:在主药和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根据次要症状或兼 证变化而进行加减,即减去某些与病情不相适应的 药物,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加入相适应的药物。
②增减方中药味,主药、主证随之改变,方
名亦变。
如:桂枝汤+饴糖(主药)、倍芍药→小建中汤
麻黄汤去桂枝+石膏→麻杏石甘汤(主证变了), 是在主药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配伍药物的不同,而 出现不同的方名、功效、主治等。
中药的煎煮方法
• 首 次: 加凉水没过手背,泡30-60分钟, 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出汤。
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效。如:中
医常说“附子无姜不热”,附子与干姜配伍,
能增强温壮阳气的功效
4.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中医护理学》第九章第一二节中药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学》第九章第一二节中药基本知识
添加标题
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尿
——肺 膀胱
牡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退虚热
——肝 心 肾
打开率
35%
25%
20%
10%
第九章 第一二、节
2、归经的确定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麻黄——膀胱经——脏腑
01
(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之证。膀胱气化失司所致贮尿或排尿功能失常)
驱虫药
无明显规律性
收涩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化痰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息风止痉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第九章 第一二、节
附子 干 姜 肉桂 热性
第九章 第一二、节
黄连
黄芩
大黄
寒性
第九章 第一二、节
3、四气的临床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为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种治疗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第九章 第一二、节
桂 枝 紫 苏 羌 活 防 风
第九章 第一二、节
麻黄:辛 苦
第九章 第一二、节
辛能行(行气、行血)
行气药:橘皮、青皮、香橼、佛手、枳实、枳壳、沉香、木香、乌药 活血药:郁金、姜黄、川芎 化湿药:藿香、砂仁、豆蔻 开窍药:冰片、苏合香 温里药: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胡椒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用量 砒霜 五加皮 关木通 药材的品种 关木通 质量 乌头 附子 采集 桑寄生 槲寄生 杜鹃花 贮存 轻粉见光析出汞 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加工炮制 朱砂 雄黄 附子 配伍 剂型与给药途径 乌头 附子 桔梗 个体差异
2、影响毒性的因素
#2022
第九章 第一二、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止痉方 • 止痛方 • 涌吐方
外用类
• 杀虫止痒方 • 拔毒生肌方
患者李某,女,26岁。因八月天气炎 热,吃冷饮水果太多,夜卧窗前,睡眠受 寒,次日头痛发热憎寒无汗,全身酸懒, 脘腹胀痛,呕吐四次,水泄三次,舌苔白 腻,脉象浮滑,重按无力,医生拟诊“暑 湿感冒”。开处方如下:
藿香10g,紫苏9g,白芷9g,半夏10g, 干姜6g,香薷9g,炒扁豆9g,茯苓20g,大 腹皮12g,广木香6g,车前子12g,炒白术 6g,伏龙肝60g。
炮制的方法
•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提 高用药的安全性
• 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的病情需要 • 便于制剂和储藏 • 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纯净,才能
用量准备,或利于服用
炮制的目的
修制 水制 火制 水火共制 其他制法
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 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有选择地将两味以 上的药物配合使用。
扶正类
• 补气方 • 补血方 • 气血双补方 • 补阴方 • 补阳方 • 阴阳并补方
祛邪类
• 解表方 • 清热方 • 止咳平喘方 • 化痰方 • 泻下方 • 利水渗湿方 • ……
调理脏腑类
• 和解方 • 安神方 • 平肝方 • 固涩方
调理气血类
• 理气方 • 活血化瘀方 • 止血方
急救类
• 开窍、救脱 方
概念
中药——是在中医理 论指导下,用于防治 身心疾病并具有养生 保健作用的药物
熟悉和掌握药物的炮 制、性能、配伍以及 应用,对于维护人类 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中药的性能 四性(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辛、甘、酸、苦、咸 升降沉浮 归经 毒性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 前或制成各种剂型 以前的加工过程, 包括对原药材进行 一般修治整理和部 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 拔毒生肌 药
概念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 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结构 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
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主次发明,全面 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方剂组成的变化 药味增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
请分析医生开的处方中,含有那些 常用方?
处方中,伏龙肝用量很大,对这味 中药应告知患者采取哪种煎煮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剂的配伍和意义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中药性能, 按照中医立法用药的原则,有目的、有规 律、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组 合在一起选用
这种组合,不是随意、无序的凑合,也不 是药物简单的重叠和堆砌
方剂的配伍的目的意义 协同与增效 产生新效用,扩大治疗范围 减缓药物毒副作用
常用方剂介绍
常用中药介绍
扶正类
• 补虚药 • 养血药 • 助阳药 • 滋阴药
祛邪类
• 解表药 • 清热药 • 止咳平喘
药 • 化痰药 • 泻下药 • ……
调理脏腑类
• 安神药 • 平肝药 • 收涩药
调理气血类
• 理气药 • 活血化瘀
药 • 止血药
急救类
• 开窍药 • 止痉药 • 止痛药 • 催吐药
外用类
• 杀虫止痒 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