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和紫苏叶的区别
紫苏子的别名叫什么?种植和管理要点有哪些?
紫苏子的别名叫什么?种植和管理要点有哪些?紫苏子是紫苏干燥的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起到止咳、润肠、祛痰的效果。
我们平常吃的紫苏叶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香料,也能够去腥味,下面一起来看看紫苏子的别名叫什么?种植和管理要点有哪些?一、紫苏子的别名叫什么?紫苏子又可以叫做苏子、白苏、香苏、黑苏子、青苏子、赤苏,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生长,像甘肃、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都是它的主产地。
紫苏子喜欢湿润肥沃的地方,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更适应,所以如果要考虑种植紫苏子的话就要考虑你们当地的气候是否适宜。
二、紫苏子种植和管理要点有哪些?1土壤选择紫苏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像一些比较差的土壤也能生长。
当然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上进行栽培就再好不过了。
2、松土工作种植紫苏要勤除草,直播也要注意间苗和除草,否则都会影响紫苏的生产,从而影响产量,紫苏苗长到30厘米时进行定苗,多余的则用来移栽。
直播地的紫苏植株生长比较快,如果密度高,就会出现不分枝或分枝少,此时虽然植物高度不收影响,但植株下边的叶片会很少,从而影响产量。
3、温度要求虽说紫苏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生长,但是适合的环境条件更能促进紫苏的良好生长。
紫苏苗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只是在寒冷的环境下生长比较缓慢。
而在夏季生长就比较旺盛。
开花时最适宜的温度在22-28℃左右。
紫苏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不耐干旱,特别是在茎叶形成期,空气太过干燥,它的茎叶就会变得很粗很硬,纤维多,品质不好。
4、追肥紫苏的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在定植2月余就可以收割,所以施肥主要是以氮肥为主。
直播和育苗地,在紫苏苗长到30cm时就可以追肥,在行间进行开沟,施人粪尿或硫酸铵过磷酸钙,在进行松土培土埋好肥料。
在封垄前再施一次肥,注意不要施到叶子上。
5、灌溉在播种或移栽后,要注意浇水,而在雨水多的季节也要注意排水,积水会导致乱根和脱叶。
6、采收贮藏可以在种田进行采种,也可在选择部分植株留作种株。
【推荐】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紫苏子紫苏叶及紫苏梗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紫苏子紫苏叶及紫苏梗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苏子、任子、铁苏子、黑苏子。
原植物紫苏又名白苏、红苏、赤苏、苏麻、香苏、臭苏、黑苏、白紫苏、皱紫苏,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野生;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所产者品质佳,销全国并出口。
本品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 1.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压碎。
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中医临床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子有降血脂,增强学习记忆能力,降血压,抗癌,防腐,抗氧化,抑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紫苏叶有解热,抗菌,升血糖,镇静,促进肠蠕动,抑制兴奋传导,止咳,祛痰,平喘,抗辐射,抗氧化,抗癌,抗诱变,止呕,帮助消化,止血,抗炎作用,对血凝、对免疫功能、对酶有影响;紫苏梗有孕激素样作用及干扰素诱导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紫苏叶:为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药材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
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2)紫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药材性状: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棕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中医临床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3)紫苏:为紫苏的干燥嫩枝及叶,味辛,性温;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4)苏头:为紫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又名紫苏兜;干燥的根头上有须根,但末端多已折断,地上茎秆长约3~5cm,自切口的断面可见白色髓心,有紫苏香气,但不甚浓;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祛风散寒,祛痰降气,中医临床用于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外用洗疮;(5)紫苏苞:为紫苏的宿萼,用于血虚感冒。
紫苏从催芽到采收的讲解
紫苏从催芽到采收的讲解紫苏的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其叶称为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其果实紫苏子又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肺功效;紫苏梗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功效。
紫苏有两个变种,一种是皱叶紫苏,又称回回苏、鸡冠紫苏;一种是尖叶紫苏,又名野生紫苏,我国各地栽培皱叶紫苏较多。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种子催芽紫苏种子属于深休眠类型,采种后经4-5个月的后熟,才能发芽。
如果要反季节生产,必须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处理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方法是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处理,并置于3℃低温及有光照条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二、播种育苗采用育苗栽植的,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每平方米苗床施入1.5千克三元复合肥,翻匀耙平后,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每亩栽植田用种量20-25克。
播时种子要匀播于床面,盖一层0.3厘米薄细土,再覆盖薄膜,必要时加盖草苫保温保湿,白天温度20℃-25℃,夜间保持在15℃左右。
出苗后及时撤膜、间苗,一般间苗3次,苗距3厘米。
同时注意苗床通风、透气,防止高脚苗产生,凡保护地育苗的,要在定植前15天进行炼苗,增强定植后植株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三、整地做畦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5立方米、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铵10千克、氯化钾4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做成宽1.0-1.5米的平畦,要求畦面平整,采取直播方式。
按行距30厘米开浅沟,沟深2厘米左右,条播种植,覆土,浇水,每亩条播用种量2 00克左右。
当子叶展开后按株距30厘米间苗1-2次。
育苗定植,按株行距30×30厘米进行定植,每亩栽植密度为6000-7000株。
四、田间管护生产期间据苗情适时追速效性氮肥7-8次,在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
在定植后20-25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全摘除,第五节以上达到12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同一药物每因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采收时节不同,而出现了多种药物,且功效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出现了相反的功用。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药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
现择要甄别如下。
1.麻黄与麻黄根二者均可治汗。
麻黄长于发汗解表,主治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无汗之表证。
又能宣肺平喘,可用于多种喘咳,因其性温,故以治风寒束肺之喘咳最为适宜。
利水消肿,可用治风水水肿。
麻黄根长于固表止汗,主治体虚之自汗、盗汗,为止汗之专药。
鉴别要点:麻黄药用其草质茎(地上部分),麻黄根药用其根及根茎(地下部分)。
李时珍云:“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本草纲目》)。
麻黄发汗,用于表实无汗;麻黄根止汗,用于体虚汗出。
2.桂枝与肉桂二者均能温通经脉,适用于寒滞经脉诸证。
桂枝偏于能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可通阳化气,适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之痰饮证、蓄水证。
肉桂偏于补火助阳,治疗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之证。
散寒止痛,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之痛证皆宜。
本品既不补气,又不补血,还可用于气血亏虚的病证。
因其能鼓舞气血生长,常与补气补血药同用,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提高或增强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
鉴别要点:桂枝药用其嫩枝,肉桂药用其干皮或粗枝皮。
主要的区别:桂枝偏于走表,散表寒,用于表寒证;肉桂偏于走里,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3.生姜、干姜与炮姜三者均能温中散寒,用治中焦寒证。
生姜偏于散表寒,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
其温中尤善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于多种呕吐,以治胃寒呕吐最宜。
又可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干姜偏于温里寒,尤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大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咸宜。
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每与附子同用。
又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等多种出血证。
鉴别要点:生姜药用其新鲜根茎(嫩姜),干姜药用其干燥根茎(老姜),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又名黑姜。
紫苏的用法
紫苏的用法紫苏,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又称为紫薄荷、紫苏子、紫苏叶等。
它的叶子呈现出深紫色,带有一种清新的香气,被广泛地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苏的用法。
一、烹饪用途1. 紫苏叶可以被用来做寿司卷或者寿司包裹。
在日本料理中,它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食材。
将生鱼片和其他配料放在紫苏叶上,再卷成寿司卷或包裹起来,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香气。
2. 紫苏叶也可以被加入到沙拉中。
将其切碎后混合到蔬菜沙拉中,不仅能够提供美味口感,还能够增加营养价值。
3. 紫苏叶也可以被用来做调味料。
将其切碎后加入到汤、面条或米饭中,能够为食物带来清新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4.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常常把紫苏叶放在糯米饭中蒸煮,使得糯米饭具有清新的香气和美丽的紫色。
二、药用用途1. 紫苏叶可以被用来治疗感冒。
将其泡水喝或者榨汁加入到饮料中,能够缓解喉咙痛、咳嗽和流感等症状。
2. 紫苏叶还可以被用来治疗消化问题。
将其泡水喝或者加入到食物中,能够缓解胃部不适、胃酸过多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3. 紫苏叶还具有镇静作用。
将其泡水喝或者榨汁加入到饮料中,能够减轻焦虑、紧张和失眠等问题。
4. 紫苏叶还可以被用来治疗皮肤问题。
将其制成面膜或者涂抹在皮肤上,能够缓解皮肤过敏、湿疹和晒伤等问题。
三、其他用途1. 紫苏叶还可以被用来制作香包。
将干燥的紫苏叶放在布袋中,可以为衣物和房间带来清新的香气。
2. 紫苏叶还可以被用来制作茶。
将其泡水喝,不仅能够享受到清新的香气,还能够缓解焦虑和紧张等问题。
3. 紫苏叶还可以被用来制作精油。
将其提取出来后加入到香薰灯中,能够为房间带来清新的香气和镇静的效果。
总结:紫苏具有丰富的用途,既可以被用于烹饪领域,又可以被用于药用和其他领域。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紫苏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
在使用紫苏时需要注意它的适量使用,以及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紫苏子紫苏叶及紫苏梗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紫苏子紫苏叶及紫苏梗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苏子、任子、铁苏子、黑苏子。
原植物紫苏又名白苏、红苏、赤苏、苏麻、香苏、臭苏、黑苏、白紫苏、皱紫苏,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野生;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所产者品质佳,销全国并出口。
本品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压碎。
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
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中医临床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子有降血脂,增强学习记忆能力,降血压,抗癌,防腐,抗氧化,抑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紫苏叶有解热,抗菌,升血糖,镇静,促进肠蠕动,抑制兴奋传导,止咳,祛痰,平喘,抗辐射,抗氧化,抗癌,抗诱变,止呕,帮助消化,止血,抗炎作用,对血凝、对免疫功能、对酶有影响;紫苏梗有孕激素样作用及干扰素诱导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1)紫苏叶:为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药材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
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2)紫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药材性状: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棕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中医临床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3)紫苏:为紫苏的干燥嫩枝及叶,味辛,性温;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4)苏头:为紫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又名紫苏兜;干燥的根头上有须根,但末端多已折断,地上茎秆长约3~5cm,自切口的断面可见白色髓心,有紫苏香气,但不甚浓;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祛风散寒,祛痰降气,中医临床用于咳逆上气,胸膈痰饮,头晕身痛及鼻塞流涕,外用洗疮;(5)紫苏苞:为紫苏的宿萼,用于血虚感冒。
中药紫苏子和紫苏叶的区别在哪里
中药紫苏子和紫苏叶的区别在哪里紫苏子和紫苏叶分别是紫苏的果实和紫苏的叶子,都属于中药的一种,在药用价值方面会有一定的不同,比如说紫苏叶子有发表散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治疗咳嗽的效果,而紫苏子在下气定喘,止咳消痰方面的功效也是不错的。
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多系栽培。
主产于甘肃、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紫苏子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
味辛,性温。
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
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又可解鱼蟹中毒。
紫苏叶
1、理气,和营。
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
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
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
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紫苏
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食物相克
紫苏叶:紫苏叶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种子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亚麻酸占62.73%,亚油酸占15.43%,油酸占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5%,还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B1、甾醇、磷脂等。
切葱花蒜蓉备用;
紫苏去较老叶梗;
茄子切成3~4厘米左右长段,放一点盐拌匀;
腌制5分钟后,茄子装盆放入电饭煲内蒸熟(或隔水用大火蒸熟);
蒸茄子时,开始准备浇汁;
油热至七八分,加入蒜蓉爆香;
再加入剁辣椒,紫苏,葱花及少许盐,翻炒出香味;
最后,锅内加入小半碗冷水,与各调料一起煮沸,紫苏的香味才能更透彻;
色泽深紫,口味咸鲜微辣,紫苏的香味浓郁。
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一种肉类制品的炒、焖、烧。
8.紫苏和味酱炒东山羊
原料:东山羊肉(以羊腿肉为佳)400克。
调料:蒜瓣20克,青尖椒、红尖椒各30克,京葱50克,鲜紫苏70克,紫苏和味酱65克,色拉油50克,盐3克,味精5克,湿淀粉15克。
3.紫苏粥
原料:粳米100克,紫苏叶15克。红糖。
制法:
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紫苏叶具有开宣肺气、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紫苏粥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
4.紫苏饮
原料:紫苏鲜叶3—5片。白糖。
制作:1、羊肉洗净,切成重约5克、厚0.2厘米的片,放入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控水,加盐、味精、湿淀粉调匀后腌渍5分钟。2、蒜瓣洗净,切厚0.2厘米的片;青、红尖椒洗净,从中剖开,去籽后将其切成3×1.5厘米的片;京葱洗净,斜刀60度切长2厘米的段;鲜紫苏叶60克洗净切宽0.3厘米的条。3、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羊肉片小火煸炒2分钟,放入紫苏和味酱、蒜片、青红尖椒片、京葱段、紫苏叶条大火爆炒3分钟,出锅装入盘中点缀剩余的紫苏叶即可上桌。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紫苏是一味常见的药食两用的药材,餐桌上有紫苏鸭、紫苏焖鱼等。
紫苏除食用之外,它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
在农历二三月采摘紫苏嫩叶直接做菜、做汤等食用,由于紫苏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春天食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而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也适合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
紫苏全身都是宝,叶子称为紫苏叶、梗称为紫苏梗、种子称为苏子,三味都是常用的中药材。
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妊娠呕吐等病证。
对于出现畏寒、鼻塞、咽中不适等症的风寒感冒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单用紫苏叶煎水服用即有功效,但是由于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的力度比较缓和,因此,对于风寒感冒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与生姜、藿香等其他解表药一同使用。
由于紫苏叶发汗解表的同时,还能行气和胃,因此胃肠型感冒的患者尤其适合使用含有紫苏的食疗方,如紫苏陈皮饮等。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
如果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以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苏梗橘皮茯苓饮。
此外,若是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也可以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
紫苏子味辛、性温,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常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久咳痰喘、肠燥便秘等病证。
若是咳嗽痰多、久咳痰喘的人群,可以将紫苏子与南北杏、陈皮、核桃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苏子杏仁猪肺汤等。
若是肠燥便秘,或是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则可以使用紫苏子与杏仁、火麻仁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紫苏麻仁粥等。
炒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炒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的功效与作
用及禁忌
一、炒紫苏子功效
1、提高记忆力:这是炒紫苏子最为显著的功效之一,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各种人体所需的重要的氨基酸物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食用,会有很好的效果。
2、预防高血脂:炒紫苏子中含有的亚油酸可以清理血管中的脂肪,让血管中的胆固醇代谢速度加快,从而达到降低血管中脂肪含量,降低高血脂发病的几率,尤其是老年人经常使用炒紫苏子的话,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3、止咳平喘:炒紫苏子中含有的成分有下气消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如果感冒加重或者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可以食用紫苏子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炒紫苏子食用禁忌
1、腹泻:如果有脾胃比较虚弱的症状的人,还是最好不要过多食用炒紫苏子,会引起腹泻,而且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出现不适的情况。
2、气虚者慎用:炒紫苏子不适合气虚的人食用,还有阴虚喘逆的人也不能食用,会加重病情。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公|众|号|推|荐每天都会推送健康养生资讯1,辅助风寒感冒中医理论上,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古代人常用紫苏叶辅助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病症,效果非常可观。
若是不小心得了风寒感冒,可以取些紫苏叶煮水饮用。
2,缓解海鲜过敏的不适症状由于海鲜含有高蛋白,一些人食用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常见的就是腹痛、腹泻等。
此时,可以用紫苏和生姜一起煮水,能够使过敏症状得到缓解。
3,缓解妊娠呕吐紫苏带有一种很好闻的清香味道,将其与陈皮、砂仁等药材一起搭配,能够有效缓解妊娠期间的呕吐、胸闷等症状,还可以对胎动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所以,孕妇若有呕吐或胸闷等不适,可以喝点紫苏水,症状将有所缓解。
4,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紫苏,也是一种很靠谱的蔬菜,长相美观且营养物质丰富,无论是水分物质还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也都可圈可点,食用之后可以靠谱的补充,从而就能够对机体产生靠谱的生理作用,另外也可以预防对应营养素的缺乏病。
紫苏的禁忌与副作用1.历代本草皆认为,紫苏为纯阳之品,味辛而散发,有发汗伤气之虞,故表虚自汗者不宜应用。
如患者临床表现为动则多汗,畏风,气短乏力,反复感冒,脉细弱无力,苔薄白而淡,当忌用或不可单用紫苏,以免过度发散,更伤肺气。
2.紫苏性温,故风热外感,温病初起,以及胃热火升等温热证者,皆所不宜。
如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风寒,或仅微恶风寒,汗出而热不退,口干口渴,呕逆,咽痛红肿,牙龈红肿疼痛,斑疹红赤,脉浮数,舌质红,苔黄等症皆不可使用。
3.紫苏子擅降气开郁,滑肠通便,故脾虚滑泄者,凡临床表现为纳差运化无力,大便溏薄或滑泄无度,气短疲乏,脉虚细,舌质淡,苔薄白等症者皆应慎用。
5.紫苏忌鲤鱼,其机制何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煎服方法注意】不宜久煎。
紫苏栽培
定植 前 畦面 喷除 草剂 ,每 亩用 7 2 %的 都尔乳 剂 1 0 0 克, 加水 2 O 一 4 0千克均匀喷洒地 面 , 喷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 到不破坏表土除草液膜。2 天 以后定植 。每畦定植 6行 , 按 行距开沟深 1 0厘米 , 然后再按 l 5厘米株距排在沟的一侧 , 盖 土 压 实 。随 即 顺 沟 浇水 。 七、 定 植 后 的管 理 定植 1 2天后松土保墒 , 干时需 浇水 2 - 3次。定植初 期要及时 中耕除草 , 以利缓苗发根。进入 6月份 以后 , 应适 当灌水 , 保持土壤湿润为标准 , 同时 , 追施速效氮肥 2次 , 每 次施尿素 l 0千克 , 过磷 酸钙 1 0千克。施后封垄培土 , 增加 浇水次数 , 一直到收割 , 经常保持畦 内湿润 。 若 以采收种子为 目的, 应适 当地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 。 若以收获嫩茎 叶为 目的, 可摘除已进行花芽分化 的顶端 , 使 之不开 花 , 维持茎叶旺盛生长。 八、 收 获 紫 苏以叶为食用部分 ,可随时采摘 。成 品标 准为 叶宽 1 2厘 米 以 上 , 且无缺 刻 , 无 病 斑 叶 。 一 般 在 6月 初 开 始 采 摘。 2对真叶时定植的植株 , 一般从第 4对真叶起 采收成品 叶; 3对真叶时定植 的植株 , 一般从第 5对真 叶起采摘 成品 叶。7月 中旬 和 8月 中旬 ~ 9月上旬形 成两个采 收高峰期 。 直接销售或腌制 。 九、 病虫 害防治 紫苏的特殊芳香气味 , 使得病虫害发生较轻 , 主要有 以 下几种病虫害 。 主要以 白粉病 、 锈病和蚱蜢 、 甜菜夜蛾为主。 白粉病 、锈病防治方法 可用 7 0 %甲基托布 津 1 5 0 0倍 液进行喷雾 , 7天左右喷 1 次, 连续 2次。 蚱蜢 、 甜菜夜蛾 防治方法危害叶片 , 使 叶片呈穿孔状 而 失去商 品价值 ,可采用 8 0 %敌敌畏乳油 1 5 0 0 倍 液或来杀 丁 1 5 0 0倍液喷杀 , 喷药时间应安排在采 叶后立 即进行 。为 降低农 药残留量 , 可推迟下 1 次采叶时间。成虫 亦可用糖 6 份、 醋 3份 、 白酒 1 份、 水 1 0分 配成糖醋液诱杀 , 效果较好 。 ( 作者单 位 : 1 6 3 5 1 8黑 龙 江 省 大 庆 市 大 同 区祝 三 乡政
紫苏入药分部位,药食两用有妙效
文/ 祝建材(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紫苏,也称“山苏、苏叶、香苏、紫
菜”,是常见药食两用的中草药之一。
春天
食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而夏季天气炎
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
采摘紫苏嫩叶煮汤食用可和胃消胀。
中医认为,紫苏性味辛、温,入肺、
脾经。
《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下气,安
针灸常用腧穴
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如图。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②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402018.06 No.17。
紫苏叶和苏子叶的区别
紫苏叶和苏子叶的区别
紫苏叶和苏子叶没区别,紫苏叶就是苏子叶,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紫苏叶和苏子叶是唇形科紫苏植物的叶片,叶片较为宽大,颜色较为丰富,外型美观。
紫苏株型秀美,可作盆栽植物供人观赏,不过在养护期间要注意,紫苏不耐水涝和强光。
一、紫苏叶和苏子叶没区别
紫苏叶和苏子叶没有区别,紫苏叶和苏子叶都是紫苏的叶片。
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被称为桂荏、白苏、赤苏和红苏。
紫苏叶外观较大,形状多为阔卵形或是圆形,叶片颜色较多,分为绿色、斑白色或紫色。
二、紫苏的养护
紫苏属于草本植物,外形较小,不耐水涝。
想要养护紫苏,需要使用疏松透气的土壤进行种养。
在养护期间,需要将紫苏放在室内凉爽通风的位置养护。
在养护期间,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紫苏的生长。
紫苏的适应性较强,耐高温,在养护期间要注意控制好环境温度。
在养护期间,将温度稳定在25度左右,紫苏能够正常的生长。
在开花期间,为了使紫苏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开花,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稳定在21~23度之间。
紫苏在养护期间,要适量的给其浇水和施肥。
在养护期间要注意,紫苏不耐水涝,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养护期间,还要定期给紫苏施肥,为其补充营养。
一般15~30天左右,可给紫苏施1次薄肥,有利于紫苏茎枝和花叶的生长。
苏叶、苏梗、苏子,分别在哪些情况不该使用,许多人竟然不知道
苏叶、苏梗、苏⼦,分别在哪些情况不该使⽤,许多⼈竟然不知道我们现今使⽤的每⼀种药物,根据其⾃⾝存在的药理作⽤及机制也都对应着不同的适⽤病症,⽽药物的功效也是我们⾸先最关⼼的东西。
但其实如果要讲究安全⽤药,很多时候药物的禁忌症或者不良反应可能⽐它⾃⾝拥有的功效会更加的重要。
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只有明⽩了它本⾝不适⽤于哪些情况,我们才能够充分的规避错误⽤药从⽽带来的风险。
像紫苏这样的中药,可能⼤家也都⽐较的熟悉了,毕竟作为⼀个药⾷同源的植物,在平时饮⾷中我们也常常会见到它。
紫苏在临床中,根据不同部位功效侧重的不同,我们⼜将其细分成了苏叶、苏⼦以及苏梗。
⽽哪怕是这样能够⾷⽤的药物,其实也有着⼀定的使⽤禁忌。
如果错误使⽤,虽不⾄于影响⽣命,但也有可能给我们的⾝体带来⼀些不适感。
1.紫苏叶苏叶主要的功效便是解表散寒,能够⽤于治疗常见的外感表证,也就是风寒感冒。
由于其本⾝解表之⼒⽐起其他的解表药偏弱,因此更加的适合于⼀些较为轻微的感冒。
⽽根据《本草通⽞》的记载:“久服泄⼈真⽓。
⽓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因此,若是本⾝⽓虚、阴虚之⼈感冒,或者是感受温病都是不适合使⽤苏叶来解表的。
2.紫苏梗相对于苏叶的解表,苏梗的作⽤则更加偏向于⾏⽓理⽓,主要⽤于治疗脾胃⽓滞引起的腹部胀满不适、恶⼼呕吐、不欲饮⾷等症状。
同时对于孕妇孕期的恶⼼呕吐、胎动不安等表现,苏梗同样可以起到⼀定的缓解作⽤。
但由于苏梗⾟温发散,容易耗⽓、上⽕,所以也是不适合长期过量使⽤的。
3.紫苏⼦苏⼦相⽐较苏叶和苏梗,功效就略显不同了。
苏⼦主要能够⽌咳平喘、降⽓化痰,同时还能够润肠通便,因此在咳嗽痰多和便秘这两种疾病中作⽤的较多。
但由于苏⼦含有的⼤量脂肪油,如果是本⾝脾虚泄泻的病⼈出现了痰多咳嗽,就不适合使⽤苏⼦来⽌咳了,否则可能会加重腹泻的程度。
苏叶、苏梗与苏子的功效区别
苏叶、苏梗与苏子的功效区别
紫苏的叶、梗、子均可入药,三者皆辛温而入肺经,故都有调理气机的作用。
都可用于胸脘气滞,咳逆痰喘等证。
苏叶、苏梗与苏子的功效区别:
《本草述》说:“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
”
《本草汇言》日:“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
”
《本草分经》谓:“苏叶辛温而香,人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发表、祛风、宽中、利肠、散寒、和血。
苏子降气消痰开郁,温中润心肺止喘嗽力倍苏叶。
苏梗顺气安胎功力和缓。
”
《本草正义》言:紫苏“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
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
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
”
归纳以上所说,则苏叶、苏梗、苏子的不同功效,主要有以下二点:
1、苏叶辛温发散,芳香和中,长于发散表寒,理气宽中。
多用于外感风寒,兼见胸闷呕逆之证。
苏梗长于理气舒郁,顺气安胎,多用于气郁食滞,胸膈痞闷,以及胎气不和,胎动不安。
苏子长于降肺气,化痰涎,以下气消痰为其主要功用,适用于肺气不降,咳嗽痰喘。
2、苏叶可解食鱼蟹中毒而致之呕吐腹痛。
而治水肿。
苏梗可“散虚肿满”(《药品化义》)
苏子性滑利,可降肺气润肠燥而疗便秘。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2)
苏⼦的功效与作⽤及禁忌症(2) 紫苏是什么 紫苏与众不同,有特异的芳⾹,⽓质很⾼雅。
紫苏是⼀种⾹料,长得有点像⼥⼈的唇,不遭蚊⾍叮咬,不让毒蛇近⾝。
很多⼈对紫苏的回忆停留在童年时代,花盆⾥养上⼏株,⽤来泡⽔或是治蚊⾍叮咬。
如今紫苏似乎成了⽇餐、韩餐的专利,精致的碟⼦⾥盛上⼏⽚,⽤来做餐前开胃菜。
形状特点: 紫苏叶似唇形,叶边呈锯齿状,叶端尖细,外表有绿有紫,有的⼀⾯绿⼀⾯紫,有的两⾯皆紫。
其中以叶⼦完整、⾊紫⾹浓为上品,因⼈们发现其⾷药两⽤功效,现已进⾏⼈⼯种植。
紫苏叶(或带嫩枝)于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为佳,除去杂质,鲜⽤或晒⼲备⽤。
果实于秋季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备⽤。
6——9⽉采收紫苏梗,将打下叶⼦和果实后剩下的主茎切成段⼊药。
紫苏是我国原产,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部词典《尔雅》就曾这么描述紫苏: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体⽩⾝⾹。
这种解释真是具有强⼤的诱惑⼒,会让⼈对紫苏产⽣⽆限的好感。
汉代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即开列了“鲤鱼⽚缀紫苏”等佳肴,可见紫苏作为鱼⽣的指定调味品,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
⽽紫苏茶,在古代极盛⾏。
《本草纲⽬》记载,⼤宋皇帝宋仁宗,昭⽰天下,评定汤饮,其结果是紫苏熟⽔第⼀。
熟⽔即饮品,也就是说,在宋代,紫苏茶获得最⾼殊荣。
时⾄今⽇,⼤约只有南⽅还有⾷⽤新鲜紫苏的传统,其他地⽅却难得有这种⼝福。
倒是毗邻的⽇本,如今成为了紫苏的消费⼤国,凡有鱼⽣之类⽣⾷料理的店铺,都会提供新鲜或腌渍的紫苏叶作为佐⾷,⽽这正是利⽤了紫苏“解鱼蟹毒”的功效。
《药性本草》早有记载,中鱼蟹毒后以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姜同⽤,可⽤于⾷⽤鱼蟹之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的营养价值 紫苏种⼦中含⼤量油脂,出油率⾼达45%左右,油中含亚⿇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
种⼦中蛋⽩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于⾼蛋⽩植物籽粒苋。
紫苏子有什么用途 紫苏子还有这样的用途
紫苏子有什么用途紫苏子还有这样的用途关于《紫苏子有什么用途紫苏子还有这样的用途》,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苏子是日常生活较为普遍的食材,美味可口爽口,并且做法也是有很多种多样,常常服用紫苏叶不但能够补充人体营养成分还能够补充优质蛋白质等多种多样矿物,紫苏子还能够用以还能够防止人体病症,改进胃肠病症等作用。
紫苏叶的多种多样用途紫苏叶整株均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它具备少糖、高纤维、高胡萝钟头素、高矿质元素等。
在叶子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3.84克,甲基纤维素3.49~6.96克,人体脂肪1.3克,胡罗卜素7.94~9.09mg,维生素b21 0.02mg,维生素b22 0.35mg,尼克酸1.3mg,维他命C55~68mg,钾522mg,钠4.24mg,钙217mg,镁70.4mg,磷65.6mg,铜0.34mg,铁20.7mg,锌1.21mg,锰1.25mg,锶1.50mg,硒3.24~4.23mg,挥发油中含紫苏叶醛、紫苏叶醇、香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
延缓衰老素SOD在每mg苏叶中成分达到106.2mg。
紫苏种子中含很多植物油脂,油的密度达到45%上下,油中含a亚麻酸62.73%、脂肪酸15.43%、脂肪酸12.01%。
種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含有18种碳水化合物,在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成分均高过高蛋白食物绿色植物籽粒苋。
除此之外也有谷维素片、维生素E、维生素b21 、缁醇、不饱和脂肪酸等。
紫苏叶茯苓功效辛温,具备发布、祛寒、行气、和营的作用。
治疗感冒寒症、恶寒发热、咳嗽、喘气、胸腹胀痛等。
《本草纲目》载“理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彭中,止疼,清咽,养胎”,温病及气弱表虚者禁吃。
常见秘方1、用於发烧感冒:紫苏叶10克,葱根5根,姜片3片,水煎温服。
2、用於风寒头痛:紫苏叶10克,八角茴香6克,葱根5根,水煎服。
3、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10克,藿香10克,茯苓6克,姜片3片,水煎服。
紫苏香浓,一物三药
紫苏香浓,一物三药提起紫苏,大家是不是会想到紫苏鸭、紫苏鱼片、紫苏炒田螺......确实,紫苏属于药食两用的本草植物,用途非常广泛。
紫苏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植物。
紫苏一个物种产出三个药:叶子是紫苏叶,茎是紫苏梗,成熟种子是紫苏子,均可入药。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紫苏都是紫色的。
紫苏种内差异很大,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下种植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状,虽然形态有差异,但都是同一种植物,均可入药。
一般意义上的紫苏整个叶片都是紫色的,纯紫的紫苏味道浓郁,适合做香料。
而叶片全绿的紫苏称为“白苏”,白苏的芳香味较轻,适合作为配菜直接夹烤肉吃。
而广东最常见的是叶面绿色、叶底紫色的紫苏,味道适中,烹饪时作为配菜最适合,也是一般饮片最常见的品种。
紫苏还下属四个亚种,最常见的是回回苏,其叶缘有较深的齿,用途和普通紫苏没有区别。
图1紫苏(全紫)图2紫苏-白苏(全绿)图3紫苏(面绿背紫)图4回回苏中医认为,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
常用于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等。
《名医别录》谓其:“主下气,除寒中。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能“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犬伤”。
风寒感冒紫苏用于外感风寒而导致的鼻塞流清涕、头身酸痛者,用其散风寒、泄肺气,常与防风、羌活同用,如《通俗伤寒论》苏羌达表汤。
呕吐紫苏归脾胃经而醒脾胃,用于胃气不和而致呕吐,无论寒热,或胎气上犯,均可饮用。
常与黄连同用,起到止呕的功效。
哮喘肺寒郁滞、升降失司而致咳喘胸闷、痰多稀白者,可以用于宣发肺寒,又可下冲逆,常与杏仁相须为用,如《温病条辩》杏苏散。
安胎紫苏用于胎气上逆,而致心腹胀满疼痛者,用之顺气安胎,多与当归、芍药、陈皮同用,如《济生方》紫苏饮。
提神醒脑临床发现紫苏具有良好的化浊醒脑开窍作用。
治疗口臭碰到口臭,出气臭秽,气味难闻,伴有口渴饮冷、口舌生疮,或牙龋赤烂肿痛等病症时,可以本品配黄连,既能祛浊辟秽,又能清胃泻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苏叶 Βιβλιοθήκη 1、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文章导读
紫苏子和紫苏叶分别是紫苏的果实和紫苏的叶子,都属于中药的一种,在药用价值方面会有一定的不同,比如说紫苏叶子有发表散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治疗咳嗽的效果,而紫苏子在下气定喘,止咳消痰方面的功效也是不错的。
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多系栽培。主产于甘肃、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紫苏子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