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风险评估(二):风险估测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危孕产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评估、管理和救治工作。
第三条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全程监控、及时救治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章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制度,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
第六条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内容包括: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孕产史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筛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别为绿色(低风险)、黄色(较高风险)、橙色(中等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风险)。
第八条对筛查结果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章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制度,对筛查结果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进行信息报告。
第十条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内容包括:孕产妇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婚姻状况、孕产史、既往史、家族史、筛查结果、评估结果、管理措施等。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向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上报高危孕产妇信息。
第四章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筛查结果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管理,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并提供全程指导。
第十三条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定期产检、特殊情况下的转诊、分娩地点的选择、分娩过程中的监测和救治等。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高危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确保母婴安全。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业稳定发展,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针对可能影响其声誉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应对,以降低声誉风险对银行正常经营的影响。
第四条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规性原则: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银行内部规章制度。
(二)全面性原则: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覆盖银行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服务、管理、人员等。
(三)前瞻性原则: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具有前瞻性,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声誉风险。
(四)有效性原则: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声誉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第二章声誉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第五条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流程。
第六条银行应当定期对声誉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法规、市场竞争、社会舆论、经济形势等。
(二)内部环境:包括银行战略、组织结构、产品服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
(三)关键事件:包括重大业务、重大投资、重大诉讼、重大事故等。
(四)客户群体:包括存款人、贷款人、中间业务客户等。
第七条银行应当建立声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声誉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包括:(一)声誉风险暴露度:反映银行面临声誉风险的潜在程度。
(二)声誉风险影响度:反映声誉风险对银行的影响程度。
(三)声誉风险控制能力:反映银行应对声誉风险的能力。
第八条银行应当根据声誉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声誉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声誉风险的监测与预警第九条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监测体系,对声誉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一)监测内容:包括媒体报道、客户投诉、监管部门检查、内部审计等。
风险管理 名词解释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第一章风险原理风险: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时期内,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因素:也称风险隐患,是指足以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的条件,也包括风险事故发生后导致损失扩大的条件。
物质风险因素:指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道德风险因素:指由于个人的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损失结果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
心理风险因素: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
风险事故:指可能引起生命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件。
损失:指经济价值意外的减少或灭失。
损失概率: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损失幅度:是指损失的严重程度,指一定时期内,某一次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的数值。
基本风险:指影响整个社会或社会主要部门的风险。
特定风险:指后果涉及特定的人或相关部门的风险。
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静态风险:指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错误或失当所导致的风险。
动态风险:指由社会经济的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财产风险:指导致一切有形与无形财产毁损、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责任风险:指个人或团体因行为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合同或道义应付的经济赔偿责任风险。
人身风险:指可能导致人的伤残死亡或损失劳力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概述整合性风险管理:是融合各类学科的管理方法。
它也是融合财务性风险与危害性风险于一炉的管理理念。
危机管理:指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透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设计或选择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处理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第三章风险识别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的过程。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XX平铁路FPZQ-3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充分辨识出项目的潜在危险,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评估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文件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各相关单位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第三条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施工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风险,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重点,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
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第四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将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施工技术特点,确定评估与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评估管理目标第五条风险评估管理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注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损失。
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环境目标: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专项验收一次通过工期目标:满足施工合同工期要求投资目标:控制在铁路总公司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以内第三章风险评估管理机构第六条为推进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经理副组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工、各工区经理组员:副书记、副总工、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由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第四章管理职责第七条各工区应分别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第八条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企业负债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负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负债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短期负债、长期负债、融资租赁、担保等。
第三条企业负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企业负债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二)安全性原则:企业负债规模应与资产规模相匹配,确保企业财务安全;(三)流动性原则:企业负债结构应合理,确保资金流动性;(四)效益性原则:企业负债成本应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负债分类与额度管理第四条企业负债分为以下类别:(一)短期负债: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二)长期负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融资租赁等;(三)或有负债:指可能发生的负债,如担保、未决诉讼等。
第五条企业负债额度管理:(一)短期负债额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资金周转情况,合理确定短期负债额度;(二)长期负债额度:根据企业投资计划、资金需求和市场环境,合理确定长期负债额度;(三)或有负债额度:根据企业业务特点、担保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或有负债额度。
第六条企业负债融资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需求分析:各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负债融资申请;(二)风险评估:财务部门对融资申请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三)方案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负债融资方案;(四)审批决策:提交公司管理层审批;(五)融资实施:按照审批意见,实施负债融资;(六)监督评价:对负债融资效果进行监督评价。
第七条企业负债融资方式包括:(一)银行借款:包括短期借款、中长期借款等;(二)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三)融资租赁:包括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四)其他融资方式:如融资担保、保理等。
交通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交通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报告背景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方法 (3)第二章交通概述 (3)2.1 交通定义及分类 (3)2.2 交通统计数据分析 (3)2.3 交通风险因素 (4)第三章交通风险识别 (4)3.1 风险识别方法 (4)3.2 风险因素识别 (5)3.3 风险等级划分 (5)第四章交通风险评估模型 (5)4.1 风险评估方法 (5)4.2 评估模型构建 (6)4.2.1 故障树分析(FTA) (6)4.2.2 事件树分析(ETA) (6)4.2.3 灰色关联分析(GRA) (6)4.2.4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构建 (6)4.3 模型验证与优化 (6)4.3.1 交叉验证 (6)4.3.2 模型参数优化 (6)4.3.3 模型功能评价 (6)第五章交通风险预警 (7)5.1 预警指标体系 (7)5.2 预警阈值确定 (7)5.3 预警系统设计 (7)第六章交通风险防范措施 (8)6.1 管理措施 (8)6.1.1 建立健全交通风险管理体系 (8)6.1.2 强化交通风险源头管理 (8)6.1.3 加强交通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8)6.2 技术措施 (8)6.2.1 提高交通预警技术 (8)6.2.2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 (8)6.2.3 强化交通现场处理技术 (9)6.3 法律法规措施 (9)6.3.1 完善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9)6.3.2 严格交通责任追究 (9)6.3.3 加强交通宣传教育 (9)第七章交通风险应对策略 (9)7.1 应对策略制定 (9)7.1.1 风险识别与分类 (9)7.1.2 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9)7.1.3 风险应对策略的协同性 (10)7.2 应对策略实施 (10)7.2.1 组织协调 (10)7.2.2 宣传培训 (10)7.2.3 监控预警 (10)7.2.4 应急处置 (10)7.2.5 资源保障 (10)7.3 应对策略评估 (10)7.3.1 评估指标体系 (10)7.3.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0)7.3.3 评估结果应用 (10)第八章交通风险监测与评估 (10)8.1 监测体系构建 (11)8.2 监测指标选取 (11)8.3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11)第九章交通风险案例分析 (12)9.1 典型案例分析 (12)9.1.1 案例一:某城市快速路上追尾 (12)9.1.2 案例二:某乡村道路上酒后驾驶 (12)9.1.3 案例三:某城市交叉口货车闯红灯 (12)9.2 案例启示 (13)9.3 案例总结 (13)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13)10.1 研究结论 (13)10.2 政策建议 (13)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4)第一章绪论1.1 报告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需求日益增长,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了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我们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企业实际执行。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及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委。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六年六月六日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投资回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本指引。
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本指引的实施;国有控股企业由国资委和国资委提名的董事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按照法定程序负责督导本指引的实施。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条本指引所称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二)进行风险评估;(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4篇)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指针对煤矿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以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风险。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辨识与评估:对煤矿各项工作环节进行全面摸排,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火灾爆炸、顶板塌落等。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级别,通常采用A类、B类、C类等级别进行划分。
3.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的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4. 监管与考核:建立监管机制,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未按规定执行措施的煤矿进行警告、罚款或停产等处理。
5. 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通过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二)一、目的和依据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制定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以便合理、科学地进行煤矿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本制度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
三、制度内容3.1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1)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即特别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非风险。
(2)对煤矿的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安全问题和高风险作业活动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3)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应科学可行,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性、可能性、可能损失等。
3.2 煤矿安全风险管控(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管控计划和措施,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2)特别高风险和高风险的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整改,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3篇)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是一项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内容:1. 范围和目的:明确公司风险评估管理的范围和目的,确保对所有关键领域和重要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和分析。
2. 评估方法:确定一种科学和综合的方法来评估公司风险,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意见、统计数据分析等。
3. 风险识别:明确识别风险的方法和来源,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历史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来获取有效信息并识别风险。
4.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严重程度等,以确定各个风险的优先级。
5. 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减少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6. 风险管理责任:明确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等。
7. 风险管理监测:制定风险管理监测机制和方法,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风险问题。
8. 信息沟通和报告: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机制,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流通和沟通,以支持决策和管理层面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
以上是一份常见的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应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评估是指对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和测算,确定风险的性质、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公司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第三条公司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第四条公司风险评估应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依据公司的业务、财务、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全面评估公司的风险状况。
第五条公司风险评估应由公司内部风险管理部门,或委托有风险评估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报告,并为董事会提供风险管理建议。
中国电信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中国电信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电信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通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通信网络安全畅通,根据《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1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中国电信管理和运行的公用通信网和互联网(以下统称“通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是指为防止通信网络阻塞、中断、瘫痪或者被非法控制,以及为防止通信网络中传输、存储、处理的数据信息丢失、泄露或者被篡改而开展的工作。
第四条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分级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贯穿网络规划、设计、采购、建设、入网运行、维护以及下线退网整个生命周期;注重安全防护的标准制定与落实,注重督促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的安全规范实施情况,注重监管运行维护工作制度规章的执行情况;建立按照电信管理机构的要求,结合中国电信自身的安全管理需求,以年度为周期开展计划、实施、总结考评等工作制度;整体工作将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第六条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和各省级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细则,进一步落实贯彻本办法。
第二章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的组织形式第七条集团公司负责全集团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统一指导、协调和检查,组织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制定相关标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定、通信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开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对全网的通信网络安全负责,对各省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第八条各省级公司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和相关要求,对本省公司的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管理机构”)的规定和通信行业标准、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企业标准开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对所管理的通信网络安全负责。
第九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覆盖多部门、多专业,包括网络发展部门(以下简称网络发展部)、企业信息化部门(以下简称企业信息化部)、公众客户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公众客户部)、网络运行部门(以下简称网络运行部)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三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是指在组织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级管控。
下面将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进行详细说明。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目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组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的责任制度来保证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的内容(一)顶层设计:组织管理层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目标、策略和指导方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同时,要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关专门的部门或岗位来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工作要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或部门负责,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安全风险的信息,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要及时向组织管理层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三)风险管控计划: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计划。
风险管控计划要明确管控目标、措施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责任人要负责制定管控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估,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风险管控实施:根据风险管控计划,各级责任人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风险管控的时效性,确保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风险管控的检查和评估。
(五)风险应急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做好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处置。
相关部门要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以提高组织的应急管理能力。
(六)安全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组织要开展相关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
相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和宣传方案,负责培训和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第五章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其核心内容是针对健康危(wei)险因素所开展的干预和管理活动,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危(wei)险因素的相关知识、掌握健康危(wei)险因素的评价方法成为开展健康管理活动必备的知识基础和核心技能。
第一节健康危(wei)险因素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全球人类的主要死因进行归类,世界卫生组织1991 年调查显示:行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占8%。
一、环境因素人群的健康和疾病始终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者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还处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内,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一部份。
因此,在考虑个体的健康和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其生物学特性,更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使个体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最佳健康状态。
2004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在 102 类主要疾病、疾病组别和残疾中,环境风险因素在其中 85 类中导致疾病负担。
在不同疾病状况中,归因于环境的疾病比例存在差别。
估计全球有 24%的疾病负担 (健康寿命损失年)和23%的所有死亡(早逝)可归因于环境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存在着大量的健康有益因素和危害因素。
生态被破坏会失去有益因素,增加危害因素,使水、空气、土壤、食物等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物、化学物质的污染。
环境污染必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危害机制普通具有低浓度、长周期、慢效应、大范围、人数多、后果严重,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等特点。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各种生产性毒物、粉尘、农药等均可构成对人们健康的威胁。
(二)社会因素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0.09•【文号】国质检卫[2013]530号•【施行日期】2013.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3年10月9日国质检卫[2013]530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有关规定,总局组织制定了《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附件: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依据《国际卫生条例 (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境卫生检疫监管对象 (包括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特殊物品,行李、邮件、尸体/骸骨等)、境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他突发事件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以及大型国际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情形。
第四条国境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当遵循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科学循证的原则,确保评估工作科学,规范、及时、有效。
第二章工作机制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统一负责组织管理全国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第五章 企业风险管理

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第五章企业风险管理分类:财会经济高级会计师主题:2022年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库ID:508科目:高级会计实务类型:章节练习一、问答题1、甲公司属于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和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建筑防水系统供应商。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性行业,由于行业分散.市场规模大,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竞争淘汰,行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重视研发的投入,虽然有一部分投入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技术或产品,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公司积累的技术和研发优势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在短期内无法超越,形成强大的内生性发展动力,并且企业会更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国内企业依托成本领先的优势,加大了防水材料出口的力度,防水行业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
该公司目前也存在一定的产品出口。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业承包商与重点房地产开发商是公司的主要客户。
这些建筑和工程项目客户往往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额度的垫资,且货款结算周期相对较长。
由于公司业务增长较快,同时在当前的招标模式下,客户将支付方式作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条款,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过快,如果回款不及时将影响到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的安全,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公司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比较稳定,近年来随着原材料采购量及产品种类的逐步增加,公司也相应增加了供应商数量,不存在单一供应商或客户占公司采购.销售比例超过30%或严重依赖少数供应商及客户的情况。
但供应商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有一部分供应商在履行合同方面存在拖期.以次充好等问题,给公司验收工作带来了压力。
公司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大,而公司主要原材料均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将对该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1).按照风险的内容,分析该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并针对每种可能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5篇)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项目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根据《____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____》(交质监发[____])____号)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目的与适用范围第二条公路桥梁和隧道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一直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
在工程实施前,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特大事故发生。
第三章评估范围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可由各地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并参与以下标准确定。
第三条桥梁工程一、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二、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三、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岩根河大桥);四、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五、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六、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第四条隧道工程一、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二、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三、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Ⅵ、Ⅴ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道全长的____%及以上的隧道工程;四、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五、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六、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第四章评估方法第五条施工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一、总体风险评估。
桥梁或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或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贷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所有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合规、高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管理原则第四条风险管理原则包括:(一)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银行业监管规定。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覆盖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三)预防性原则:在贷款业务开展前,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三章风险识别第五条风险识别包括:(一)借款人信用风险识别: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
(二)担保风险识别:对担保物的价值、抵押率、担保人的信用等进行评估。
(三)市场风险识别: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四)操作风险识别: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六条风险评估包括:(一)信用风险评估: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因素,确定信用风险等级。
(二)市场风险评估: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评估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评估: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操作风险等级。
第五章风险控制第七条风险控制包括:(一)信用风险控制:通过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担保方式等,控制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控制:通过分散投资、调整贷款结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控制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降低操作风险。
第五章风险衡量

第五章风险衡量引言风险衡量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收集有助于估计未来损失的资料。
2、整理、描述损失资料。
3、运用概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预测。
一、损失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损失资料的收集1、损失分布与数据收集2、数据要求——(1)完整性。
即收集到的数据尽可能充分、完整,这种完善不仅要求有足够的损失数据,而且要求收集与这些数据相关的外部信息。
(2)一致性。
第一,所有记录在案的损失数据必须在统一的基础上收集。
第二,必须对价格水平差异进行调整,所有损失价值必须用同种货币来表示。
(3)相关性。
过去损失额的确定必须以与风险管理相关性最大为基础。
(4)系统性。
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必须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以提供有用的信息,成为预测损失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损失资料的整理损失数据的排列表5-1 某出租汽车公司车队每次事故的损失金额(万元)资料分组就是用来简缩资料的。
资料分组首先必须决定要分多少组。
组距、组界、组频数。
2、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简称频数分布)——组距与相应的组频数一起展示。
表5-3 某出租汽车公司车队每次事故损失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可以着重说明某些损失数据的特征,但有时也存在着缺点。
例如表5-3中清楚地表明损失值小于13.75万大于9.25万的占损失次数的17.1%(6/35),而仅有8.6%(3/35)的汽车事故造成18.25万以上的损失。
这里得不到每次事故究竟造成多少损失的信息,因此使用频数分布表时,需要估计每组的代表数值,一般使用每组的组中值,组中值是最有代表性的估计值。
3、累积频数分布累积频数分布表是一个用以说明损失值在某特定数值以下的损失数据个数的表,各组对应的累积频数是该组及以前所有各组的组频数之和,即:第n 组所对应的累积频数=第n-1组所对应的累积频数+第n 组的组频数表5-4 某出租汽车公司车队每次事故损失累积频数分布表二、损失资料的描述 (一)损失资料的图形描述1、条形图2、圆形图3、直方图4、频数多边形 (二)损失资料的数字描述两类指标:一类是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称作位置量数(Measures of Location );另一类是表明离散趋势的指标,称作变异量数(Measures of Variation )。
2024年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下称“开行分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充分借助县级政府的资源力量,建立有效识别与评估、决策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使开发性金融县级实施机构具备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建设推动的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风险决策与处置制度、风险监控报告制度三个方面。
第三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遵循“实时识别、动态监控、及时处理”的原则,以有效规避、预防、转移、分散和补偿风险。
第二章信用管理平台的设置和职能第四条在县政府已成立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办中设立信用管理平台,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性的风险管理、信用建设工作,按照开发银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____信用评级、限额____、搭建信用结构,推动信用建设、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风险决策。
第五条信用管理平台主要承担客户或项目风险识别、计量、决策、处置、监控与报告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职能,以及上至政府、下至客户信用建设的职责,通过积极主动的信用建设,来达到推动业务、防范风险的目的。
第六条县政府与开行合作,根据“尽职免责”和“激励约束”结合的原则,对县信用管理平台及其指定专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考核,以确保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支持业务发展。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信用管理平台根据开行关于信用评级的要求开展客户的信用评级工作,然后将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报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审核。
第八条风险管理巡视小组由开行分行客户处有关人员及该县县域覆盖外派人员组成。
第九条信用管理平台根据开行关于信用评级、债项评级的要求按季开展复核和年度复评工作,然后将复核结论和年度复评报告报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第四章风险决策与处置第十条对县贷款审议机构在开行分行审定的客户风险限额内展开的项目债项评审,信用管理平台作为县域经济项目贷款审议小组的成员从边界判断和信用结构的角度按照国家发银行政策性贷款项目审议管理办法参与项目的审议与民主决策。
游戏产品风险评估预案

游戏产品风险评估预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游戏项目简介 (2)1.2 风险评估目的与意义 (2)1.2.1 目的 (2)1.2.2 意义 (3)第二章:市场风险评估 (3)2.1 市场竞争分析 (3)2.2 用户需求分析 (4)2.3 市场规模预测 (4)第三章:技术风险评估 (4)3.1 技术实现难度评估 (4)3.2 技术更新速度 (5)3.3 技术支持与维护 (5)第四章:法律与合规风险评估 (5)4.1 法律法规遵守 (5)4.2 知识产权保护 (6)4.3 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6)第五章:财务风险评估 (6)5.1 成本预算与控制 (7)5.2 资金筹集与投资回报 (7)5.3 财务风险预警 (7)第六章:人力资源风险评估 (8)6.1 团队组建与管理 (8)6.1.1 团队组建风险 (8)6.1.2 团队管理风险 (8)6.2 员工培训与激励 (8)6.2.1 员工培训风险 (8)6.2.2 员工激励风险 (9)6.3 人才流失风险 (9)6.3.1 人才流失原因 (9)6.3.2 人才流失影响 (9)第七章:产品质量风险 (9)7.1 游戏设计缺陷 (9)7.2 游戏测试与优化 (10)7.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0)第八章:市场推广风险 (10)8.1 推广策略选择 (11)8.2 渠道合作与维护 (11)8.3 品牌建设与传播 (11)第九章:运营风险 (12)9.1 运营策略与执行 (12)9.2 游戏运维与安全保障 (12)9.3 用户服务与满意度 (13)第十章:合作伙伴风险 (14)10.1 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14)10.2 合作协议与风险分配 (14)10.3 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4)第十一章:政策与行业风险 (15)11.1 政策法规变化 (15)11.2 行业发展趋势 (15)11.3 行业竞争格局 (16)第十二章:风险应对与预案 (16)1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6)12.1.1 风险识别 (16)12.1.2 风险评估 (16)12.2 风险应对策略 (16)12.2.1 风险规避 (17)12.2.2 风险减轻 (17)12.2.3 风险承担 (17)12.2.4 风险转移 (17)12.3 预案制定与实施 (17)12.3.1 预案制定 (17)12.3.2 预案实施 (17)第一章:项目概述1.1 游戏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款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以我国古代神话为背景,结合现代科技元素,为玩家提供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表二:某公司1970-1989年间的火灾损失 按递增顺序排列(元) • 100 125 150 200 210 350 500 555 750 750 970 990 1020 1050 1100 1100 1200 1300 1700 1995 2000 2000 2300 2500 2600 2700 2900 2980 3300 3800 3900 3965 4000 4950 5200
16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表一:某公司1970-1989年间的火灾损失 (元) 990 1700 750 1995 4000 1020 2700 2980 3900 150 3300 750 4950 2300 1300 210 970 100 2600 1200 5200 350 125 200 1050 2000 3800 1100 555 2900 2000 500 1100 2500 3965
6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3、损失幅度估测的途径
• A.一个风险单位在某一风险事故中的最大潜在损失。 ◇最大可能损失(Maximum Possible Loss):指某一风险 单位在其整个生存期间,由单一事故引起的可能的最坏情 况下的损失。 ◇最大可信损失( Maximum Probable Loss):指某一风险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不是企业的生命生存期),由单一事 故所引起的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 ◇年度预期损失 (Annual Expected Loss):指在客观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经过长期观察而计算的年平均损失。等于年 平均事故发生次数乘以每次事故所造成的平均损失。
14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三、相关性 过去损失金额的确定必须以与风险管理相关性最 大为基础。对于财产损失而言,应以修复或重置 财产的费用而不是财产的原始账面价值作为损失 值。对责任损失来说,损失不仅包括各种责任赔 偿,还包括在努力恢复营业至正常状态下的许多 额外费用。 • 四、系统性 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根据 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 使之系统化,以提供有用的信息,成为预测损失 的一个重要基础。
3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2、损失概率估测的内容 • A.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故所致单一损失形态的损失概率 • B.一个风险单位同时遭受多种风险事故所致单一损失形态的 损失概率 • C.一个风险单位,不同时遭受多种风险事故所致单一损失形 态的损失概率
• D.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故所致多种损失形态的损 失概率
厦门大学金融系
频率 45.7% 17.1% 17.1% 14.3% 5.8% 100%
Copyright by Xu li, 20一、条形图(柱状图) • 二、圆形图 • 三、直方图:直方图是一个在条形之间没有间隔 的条形图。直方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长方形 的面积与相应组的频数成比例。 • 四、频数多边形:频数多边形是在直方图的每个 长方形的顶端的中点(即组中值)放一个小圆点, 然后联结这些小圆点而成,形成频数分布线。
11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5.1.3 风险估测的意义
• 通过估测,计算较为准确的损失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减少 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 对损失幅度较精确的预测,使风险管理者有可能分辨出哪些 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从而提醒 风险管理者集中主要精力应对这些风险。 • 损失概率分布的建立,为风险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依据。 • 损失概率和损失期望值的预测值,为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了依 据,也最终为风险决策提供了依据。
8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最大可预期损失( Maximum Foreseeable Loss): 指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自身的消防设施无法发挥 其预期功能,致使火灾蔓延,直烧至防火墙才隔绝 了火势;或将所有可燃物燃尽;或者直至公共消防 队至现场进行灭火,把火熄灭为止。其所造成的最 大损失,称为最大可预期损失。 ◇最大可能潜在损失 ( Maximum Possible Loss): 指建筑物自身和外部的消防设施和防护系统,在火 灾发生时,均无法正常操作,从而失去了其预期功 能的情况下的最大损失。 • 四种损失发生的概率一次递减,而损失金额却一次 递增。
5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二、损失幅度 • 1、损失幅度的定义 损失幅度是衡量损失严重程度的一个量,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次事故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数值。 • 2、损失幅度估测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A.同一风险事故所致的各种损失形态 不仅要考虑潜在的直接损失,还要考虑潜在的间接损失 不仅要考虑潜在的财产损失,还要考虑潜在的责任损失和 潜在的人身伤亡损失 B.一个风险事故涉及的风险单位数目 C.考虑损失和总损失的时间效应
7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B.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故所致实质性损失
• Alan Friedlander 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而防护设施不同的情 况下,一次事故所造成的最大损失是不同的。以火灾为例, 根据建筑物防护设施情况,损失幅度可分为四种: ◇正常损失预期值(Normal Loss Expectancy):指建筑物在最佳 防护系统下,一次火灾发生的最大损失。最佳防护系统是指 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自身和外部的消防系统和消防设施都 能正常操作,且都能发挥预期功能。 ◇可能最大损失( Probable Maximum Loss):指建筑物自身和 外部环境虽然都有良好的消防系统和消防设施,但当发生火 灾时,建筑物自身或外部的防护设备有部分因供水不足,或 其他原因所致,而无法发挥其预期功能。这种情况下所造成 的最大损失为可能最大损失。
18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表三:某公司1970-1989年间的火灾损失分组频 数分布 序号 1 2 3 4 5 分组 100-1100 1101-2100 2101-3100 3101-4100 4101-5200 合计 频数 16 6 6 5 2 35
• • • • • •
1
5.1 5.2 5.3 5.4 5.5 5.6
风险估测概述 损失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损失分布 损失概率与损失幅度的估测 回归分析在风险估测中的应用 风险估测与大数法则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5.1.1 风险估测的概念
风险估测是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 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个 (或某几个)特定风险的事故发生概率 (或频数)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 失的严重程度作一定量分析。
2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5.1.2 风险估测的内容 • 一、损失概率 • 1、损失概率的定义:
• A.损失概率的空间性说法 设有n个独立的相似风险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如1 年)有m个单位遭受损失,则损失频率为 P = m / n • B.损失概率的时间性说法 设某风险单位,在n个单位时间内(如n年)有m次 遭受损失,则损失频率为 P = m / n
21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二、衡量数据的离散性
• 1、全距 对于一个样本,全距等于最大观察值与最小观察值之差 • 2、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A.标准差描述随机损失中期望损失的差异程度。标准差越大,表明 随机损失对期望损失的偏离程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反之,风险 越小。 B.变异系数。标准差的大小反映了随机损失对期望损失的偏离程度。 以标准差的大小作为风险大小衡量的标准,其缺陷是在风险衡量中 没有反应风险所致期望损失的大小。基于标准差在衡量风险大小时 没有考虑期望损失值的大小,统计学提出用变异系数衡量风险的大 小。 变异系数是由标准差除以期望值得到的
• E.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风险事故所致单一损失形态的损 失概率
4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举例】
• 假设某单位有四栋仓库,互相独立,每栋仓 库遭受火灾的概率均为1/20,遭受水灾的概 率均为1/10,遭受地震的概率均为1/50。计 算: (1)某栋仓库同时遭受火灾和地震的概率。 (2)某栋仓库一年内遭受火灾或水灾损失的 概率。 (3)至少有一栋仓库发生火灾的概率。
9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10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 C.一年内,一个或多个风险单位遭受 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所致总损失额
• 年度最大可能总损失(Maximum Probable Yearly Aggregate Loss) 指在一特定年度 中,单一或多个风险单位可能遭受一种或 多种风险事故,其所造成的最大总损失。
20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
5.2.4 损失资料的计量
• 一、位置计量 • 1.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观察值的总和/观察值的项数(个数) • 2.中位数 处于顺序数列中最中间的那个数。 假设数据资料已经按递增顺序排列,而观察值的个数是奇数 时,则中位数是位于正中间的观察值。如果观察值的项数是 偶数,则中位数应当是两个中间观察值之间的中点数值。 • 3.众数 一个样本中的众数是指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
15
厦门大学金融系 Copyright by Xu li,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