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佑《无机化学》第5章

合集下载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意的是: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理想气体1.1.1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1.1.2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 1.2 稀溶液的性质1.2.1溶液的浓度1.2.2饱和蒸气压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3. 拉乌尔定律1.2.3溶液沸点升高1. 饱和蒸气压图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1.3.1 对称性1. 旋转和对称轴2. 反映和对称面3. 反演和对称中心1.3.2晶体和点阵1.3.3晶系和点阵型式1. 7个晶系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1.3.4 晶胞课间ppt 1861.4酸碱理论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1.酸碱定义2.酸碱反应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1.理论要点(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 2.酸碱的软硬分类1.5化学反应速率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阿仑尼乌斯公式2.反应进程—势能图(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1热力学基本概念2.1.1 体系和状态函数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3 体积功2.2 热化学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恒容反应热课间ppt 652. 恒压反应热3. 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热(第4次课)结束ppt 106(20131008) 4. qp 和 qv 的关系2. 2. 2 盖斯定律2. 2. 3 生成热1. 生成热定义2. 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间ppt 1612.3.1 过程进行的方式1. p-v 线与体积功2. 体积功的极限3. 可逆途径和自发过程2. 3.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 3. 3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2. 3. 4 熵1. 状态函数熵(第5次课)结束ppt 213(20131010)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 3. 5 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1. 自由能判据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 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课间ppt 266第二章共用约 5 学时。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5章.ppt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5章.ppt

4 对电子 正四面体 一种角度,109°28′
5 对电子 6 对电子
三角双锥 三种角度, 90°,120°,180°
正八面体 两种角度, 90°,180°
在常见的夹角中 90°是最小的。
5. 2. 3 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在 ABn 型分子中,若配体的个 数 n 和价层电子对数 m 相一致,则 分子构型和电子对空间构型一致。
破坏 H2 的化学键,使之成两 个 H 原子要吸收能量,这个能量 与 H2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有关。
H2 中两个 H 原子之间的特定 距离与 H2 中化学键的键长有关。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 H 的 1s 电子云在两核间重叠。
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两个 H 原子结合在一起。
将对 H2 的处理结果推广到 其他分子中,形成了以量子力学 为基础的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简称 VB 法
5. 1. 1 共价键的形成
A,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 子,若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 量相近且对称性相同,
当 A,B 相互接近时,两电子 能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
不考虑电子、电子对等。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对数
构型
(m) (n) (m - n)
分子 构型
3
2
BB
1
A
三角形 V字形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数构型(m) (n) (m - n)
分子 构型
4
3
1
正四面体 三角锥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对数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简介《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天佑主编的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三版上册。

该教材是无机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适用于大学本科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目录1.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2.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速率3.第三章:化学平衡4.第四章:离子水解与溶液pH5.第五章:弱电解质及其溶液的pH计算6.第六章:共沉淀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与倾向性7.第七章:无机络合物化学基础8.第八章:无机均相催化剂9.第九章:金属元素的化学品种与应用10.第十章:固体的结构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1.1 物质的质量与量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质量和量的概念。

质量是一个物质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性质的量的度量,质量单位是克。

质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符号n表示,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它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1.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量关系的重要分支。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

化学计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比关系的方法。

化学计量中主要涉及到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等概念。

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是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

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原子质量的总和,是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物质的分子质量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数量之比,是一个量的单位是克/摩尔。

1.3 配位化学基础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

配位化学中涉及到配位数、配位物、配位键等概念。

配位数是指周围配位原子或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配位键数。

配位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位体和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1.“原子”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2.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与电子云有何关系?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副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5.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n l m(1) 2 1 0(2) 2 2 -1(3) 3 0 +1解:(2),(3)不合理。

当n=2时,l只能是0,1,而(2)中的l =2,当l =0时,m只能是0,而(3)中的m却为+1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2n2)?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8. 量子数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有几种空间取向?共有几个轨道?可容纳多少个电子?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哪种纯属错误?(1) 1s22s1 (2)1s22s22d1(3)1s22s22p43s1 (4)1s22s42p2(1)属于原子的基态;(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2),(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s区,p区,d区及ds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ns2 ns2np5 (n-1)d2ns2 (n-1)d10ns2解:(1)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s ns1-2p ns2np1-6d (n-1)d1-10ns1-2ds (n-1)d10ns1-2(2) 价层电子构型ns2 ns2np5 (n-1)d2ns2 (n-1)d10ns2所在区s p d ds金属或非金属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金属11. 已知某副元素的A 原子,电子最后填入3d,最高氧化数为+4,元素B 的原子,电子最后填入4p, 最高氧化数为+5.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A,B 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2) 根据电子分布,指出它们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区,族). 解:(1)A :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B: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2) A: 四周期,d 区,IVB 族元素 B :四周期,p 区,V A 族元素12. 不参看周期表,试推测下列每一对原子中哪一个原子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值?(1) 19和29号元素原子 (2) 37和55号元素原子(3) 37和38号元素原子 解:(1)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19 [Ar]4s 1 四 IA29 [Ar]3d 104s 1 四 IB故29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2)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37 [Kr]5s 1 五 IA 55 [Xe]6s 1 六 IA故37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3) 电子分布式 周期 族 37 [Kr]5s1 五 IA 38 [Kr]5s2 五 IIA故38号元素具有较高的第一电离能和较大的电负性。

无机化学吉林大学宋天佑ppt课件下载

无机化学吉林大学宋天佑ppt课件下载
wB = mB/m液 (无单位)
(4) 质 ( 重 ) 量 百 分 浓 度 (weight percent): 每100份重的溶液中所 含溶质的质量份数.
wt% = mB/m液 100% (无单位)
32
(5) 摩尔分数(mole fraction): 溶 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 量之比(用符号xB表示)。
去,这一过程为凝聚。当蒸发速度与凝聚
速度达到相等时,即达到了动态平衡,此 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强就是饱和蒸气压 (vapour pressure)。
36
哪一个是平衡状态? 哪一个不是,将往哪个方向移动?
蒸发
溶剂(l)
蒸气(g)
凝聚
37
饱和蒸气压:一定温度下,一纯 溶剂置于密闭容器中,当蒸发与 凝聚达到动态平衡时,蒸气所具 有的压强(p*)。
蒸发
溶剂(l)
蒸气(g)
凝聚
蒸气压 < p*, 平衡,液体汽化;
蒸气压 > p*, 平衡,气体液化。
38
• 饱和蒸气压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同一溶 剂的蒸气压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表1 水的蒸气压
t/℃ p*/kPa t/℃ p*/kPa t/℃ P*/kPa
10.0 1.228 60.0 19.92 110.0 143.3 20.0 2.338 70.0 31.16 120.0 198.6 30.0 4.243 80.0 47.34 130.0 270.2 40.0 7.376 90.0 70.10 140.0 361.5 50.0 12.33 100.0 101.325 150.0 476.2
Note: Because volume is temperature dependent, molarity can change with temperature.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二版习题选解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二版习题选解
H3PO4+NaOH=NaH2PO4+H2O H3PO4+2NaOH=Na2HPO4+2H2O H3PO4+3NaOH=Na3PO4+3H2O

LOGO
解:H3PO4=0.15mol;NaOH=0.25mol; 按下列两式进行反应:
H3PO4+NaOH=NaH2PO4+H2O x xx
XNO2=0.078/0.204=0.38; XN2O4=0.62
PNO2=0.5*0.38=0.19atm; PN2O4=0.31atm

LOGO
4.将1.5 mol的NO、1.0 mol的Cl2、2.5 mol的NOCl在 容积为15 L的容器中混合,230 ℃发生如下反应:
p )
pV=nRT
K
(853 / 100)2 (262 / 100)2(201/ 100)
5.27
p(NO)=0.94*8.314*503/15=262kPa
p(Cl2)=0.72*262/0.94=201kPa
p(NOCl)=3.06*262/0.94=853kPa
结论:NO的物质的量为0.94mol,平衡常数为5.27
2NO + Cl2 = 2NOCl 达到平衡时,有3.06 molNOCl存在。 计算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和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LOGO
解: 2NO + Cl2 = 2NOCl
起始: 1.5 1.0 平衡: 0.94 0.72
2.5 3.06
K
( pNOCl / p )2 ( pNO / p )2 ( pCl2 /
Kb
[OH
][
NH
4
]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宋天佑是中国近现代无机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在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贡献有目共睹。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不含碳的化合物,涉及元素周期表中除了碳以外的所有元素及它们的化合物。

宋天佑无机化学思考题是对学生无机化学知识的考察和拓展,下面我将结合宋天佑的贡献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为大家解答一些无机化学思考题。

1. 请简要介绍宋天佑在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成就。

宋天佑是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在氟化学、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氟离子选择性传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发现了氟化硅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氟硅酸盐的热化学性质。

此外,宋天佑还在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重要学术领袖。

2. 什么是氟化硅的晶体结构?为什么氟化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氟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SiF4。

氟化硅的晶体结构是四面体的,硅原子被四个氟原子包围,形成四面体的结构。

氟化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氟化硅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化合物,研究氟化硅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其次,氟化硅的晶体结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最后,氟化硅的研究还可以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3. 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对于无机化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是无机化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我们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其次,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可以揭示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无机化学的体系化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无机化学的理解,促进无机化学的发展和应用。

4. 什么是氟离子的选择性传感?氟化学的研究在化学领域的发展中有何重要意义?氟离子的选择性传感是指化学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检测氟化物的存在和浓度。

宋天佑无机化学 第5章 化学平衡

宋天佑无机化学 第5章 化学平衡

1 p H2 2 p

3

1 4 1 1 2 8
K 4K
即 Q K 平衡左移
结论:减小系统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 增多的方向移动。
2.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反应
CO( g ) H 2O( g ) CO2 ( g ) H 2 ( g )
K
p CO 2 p H 2 p p p CO p H 2O p p

结论:系统总压改变,将同等程度地改变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降低或增加相同倍 数),但Q值不变,故对平衡无影响。
五、选择合理生产条件的原则
N2 ( g ) 3H 2 ( g ) 2 NH3 ( g )
△rHmθ=-92.22KJ· mol-1 低温、加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 低温反应速率小。
在实际生产中,T=(673-793)K, 30MPa,使用铁系催化剂,冷却法液化氨。
A(g)+B(s)

g
pH p pB p

h
a
b
Cθ=1mol·dm-3 Pθ=100kPa
标准浓度
标准大气压
不论是溶液中的反应、气相反应还是复杂反应,Kθ均 无量纲。 液相反应的Kc与Kθ数值相等,气相反应的Kp与Kθ数值 一般不等。
R

r Hm 1
RT1
ln K 2
rSm 2
R

r Hm 2
RT2
1 1 r H m r H m K1 (T1 T2 ) ln K2 R T2 T1 R T1T2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教案(一)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教案(一)

教案: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一、教学目标-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探讨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阐述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类介绍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3. 无机化学实验- 展示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结合实例和应用,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2.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无机化学实验操作- 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操作流程3.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教学过程1. 了解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与有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2.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教师介绍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类介绍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对无机化合物性质和分类的理解3. 进行无机化学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无机化学实验操作,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操作流程-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4. 互动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相应的无机化学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3. 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思考2. 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用能力3.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教案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教案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教案The problem at hand is the lack of a teaching plan for the fourth edi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y Song Tianyou. This poses a challenge as a well-structured and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lan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in any subject, especially in a complex field like inorganic chemistry.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issue,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covered in the teaching plan.Firstly, the teaching plan should include a clear outline of the topics to be covered in the course. Inorganic chemistry is a vast subject, and it is crucial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ensure that all important concepts and theories are addressed. The plan should include a breakdown of each chapter or unit, along with the key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for each topic. This will help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to be covered.Secondly, the plan should incorporat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cater to different learningstyles and abilities. Inorganic chemistry can be a challenging subject for many student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employ a variety of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to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and engagement. This can include a combination of lectures, group discussion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and problem-solving exercises. The plan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online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Furthermore, the teaching plan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real-life exampl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Many students often struggle to see the relevance of theoretical concepts in their daily lives. By incorporat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examples, the plan can help students connect the dots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inorganic chemistry is applicabl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medic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Additionally, the plan should address the assessment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gaug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progress. This can include regular quizzes, assignments, laboratory reports, and examinations. The plan should also consider formative assessments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identify areas where students may need additional support or clarification. By incorporating both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s, the plan can ensur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Moreover, the teaching plan should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Inorganic chemistry can be a challenging subject, and passive learning throughlectures alone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eff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plan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participation through discussions, group activities, and hands-on experiments. This will not only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but also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teamwork skills.Lastly, the teaching plan should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organic chemistry can be intimidating for some student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a classroom atmosphere where students feel comfortable asking questions, seeking help, and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 The plan should emphasize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 inclusivity, and diversity, and provide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and backgrounds.In conclusion, developing a teaching plan for thefourth edi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y Song Tianyou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aspects. Itshould include a clear outline of topics, incorporat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z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corporate assessment strategies, promote active learning, and create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addressing these perspectives, the teaching plan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inorganic chemistry.。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的分类与分支
分类
化学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等。
分支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 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 性质的学科。
02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指导材料科学
元素周期表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指导,例如合 金、半导体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指导化学反应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不同元素之间的化 学反应可能性及反应类型。
指导药物研发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药物分子的药效和 毒性等性质,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01
无机化学 宋天佑版 化学基 础知识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 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 •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 无机化学反应原理与规律 •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01
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化学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性质、变化以及能量关系的 科学。
根据组成元素
可分为单质、化合物、配合物等 。
02
根据性质和用途
03
根据化学键类型
可分为普通无机物、金属、非金 属等。
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金属键化合物等。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与变化规律
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 衡等。
如稳定性、氧化还原性、 酸碱性等。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
分支
无机化学的研究分支包括矿物学、岩 石学、地球化学、元素化学、配位化 学、无机合成化学等。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宋天佑《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宋天佑《无机化学》

x(质)
n(质) 1 kg 0.018 kg•mol-1
n(质)
x(质)
1 kg 1 0.018 kg•mol-1
n(质)
x(质)
1 kg 1 0.018 kg•mol-1
分子是 1 kg 溶剂水所对应的溶质 的物质的量,即质量摩尔浓度 m。
n(质)
x(质)
1 kg
1 0.018 kg•mol-1
第 i 种组分气体的分体积,用
Vi 表示。 应有关系式 p总Vi = n i R T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分压与总 压的关系
N2
+
O2
N2+ O2
2 dm3
2 dm3
2 dm3
2 105 Pa
2 105 Pa
p总
N2
+
O2
N2+ O2
2 dm3
2 dm3
2 dm3
2 105 Pa
2 105 Pa
m(质) 55.5 mol•kg-1
故 x(质)
这是稀的水溶液中,x(质)与质
量摩尔浓度 m(质)之间的关系。
x(质)
m(质) 55.5 mol•kg-1
对于其他溶剂,分母不是 55.5, 但仍是一个特定的数值。
1. 2. 2 饱和蒸气压 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在密闭容器中,在纯溶剂的单
p总
将 N2 和 O2 按上图所示混合。 测得混合气体的 p总 为 4 105 Pa。
N2
+
O2
N2+ O2
2 dm3 2 105 Pa
2 dm3 2 105 Pa
2 dm3
p总
按分压的定义 p(N2)= 2 105 Pa p(O2)= 2 105 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4 分子中
C 元素为 -4 价
H 元素为 + 1 价
各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分布方向 固定。
为使成键轨道在对称性一致的 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重叠
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当然要 具有方向性。
以 HCl 为例 +
3pz
z
1s
+
z
两成键轨道均以 z 轴为对称轴。
Cl 的 3pz 和 H 的 1s 轨道重
叠,只有沿着 z 轴进行,才能在保
E N- H =
= 375.3 kJ•mol-1
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同一种化
学键的键能经常是不同的。
键能表中的某化学键的键能数
据,一般是各种化合物中该化学键
的键能的均值。
2. 键长 键长 分子中成键两原子
核之间的距离叫键长。
键长 / pm C- C C=C CC 154 134 120
键能 / kJ•mol-1 368 682 962
证对称性一致的基础上,实现最大
程度的重叠。
Cl2 分子中成键的原子轨道,也要
保持对称性的一致和最大程度的重叠。 pz
+
pz
z
+
两成键轨道均以 z 轴为对称轴。
pz
+
pz z
+
原子轨道对称性被破坏的重叠 z pz pz
——


z
——
p s
+
+
+
这种方向上不能形成共价键。
5. 1. 3
共价键的键型
于是体系能量降低,即形成
化学键。
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
形成的共价键越多,则体系能量
越低,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因此,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尽
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 。
例如,H2 中,可形成一个 共价键;
HCl 分子中,也形成一个
共价键。 N2 分子怎样呢 ?
已知 N 原子的价电子结构
为 2s2 2p3
单电子数目包括原有的和激发而 形成的。 C 最多能与 4 个 H 形成共价键。 H3O+ 离子怎样形成 ?
原子中单电子数决定了共价
键的数目。
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共价键的数目,决定共价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正与负取决于元 素的电负性大小。
例如 H2O 分子中 O 元素为 -2 价 H 元素为 + 1 价
破坏 H2 的化学键,使之成两
个 H 原子要吸收能量,这个能量
与 H2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有关。 H2 中两个 H 原子之间的特定 距离与 H2 中化学键的键长有关。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 H 的 1s 电子云在两核间重叠。
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两个 H 原子结合在一起。
④ 电子对的对数等于电子对
的总数除以 2。 总数为奇数时,商进位。 例如总数为 9,则对数为 5。
5. 2. 2 电子对数和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电子对相互排斥,在空间达到平衡取向。
两对电子
A
直线形
只有一种角度,180°
•• 3 对电子 •• A 正三角形 ••
只有一种角度,120°
••
4 对电子
Cl2 中的 3p 和 3p 成 键
2. 键 键 成键轨道绕键轴旋转 180°
图形复原,但符号改变。
例如两个 px 沿 z 轴方向重叠的情况。
成键轨道绕键轴旋转 180°
y O z 平面是成键轨道的节面
—— 通过键轴的节面。
由此, 键的对称性可以描述 为:对通过键轴的节面呈反对称, 即图形相同,但符号相反。
3d
3p 3s
3d 3p 3s
激发
3d
3p 3s
3d
3p 3s 激发后,有 5 个单电子 与 5 个 Cl 形成共价键。
必须指出,激发与成键是化合 物形成过程的两个方面,应该认为 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谈激发后可以形成更多的化学 键,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5. 1. 2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共价键的数目由原子中单电子数 目决定。 O 有两个单电子,H 有一个单电 子,故两者形成两个共价键,结合成 一个 H2O 分子。

价层电子总数等于中心 A 的
价电子数(s 电子数 + p 电子数)加上 配体 B 在成键过程中提供的电子数。
如 CCl4
4+14 = 8

氧族元素的原子做中心
时,价电子数为 6。如在 H2O 或
H2S 分子中;
它们做配体时,提供电子数为
0。如在 CO2 分子中。
③ 处理离子时,要加减与离子 电荷数相当的电子。如 PO43- NH4+ 5 + 04 + 3 = 8 5 + 14-1 = 8
B B B A B B
6
5
1
正八面体
四角锥
电子 对数 (m)
配体数
3 4
4 6
电子对 孤电子 构型 对数 ( n) ( m - n) 三角形 2 1
例如
H• + • H
H• •H
H
+
Cl
H
Cl
通过共用一对电子,每个 H 原
子和 Cl 原子分别实现 He 和 Ar 的 电子构型,形成一个共价键。
也可以用 “ — ‖ 代表一对共用 电子或一个共价键。如 H
HCHO NO+
H- C = O [ N
O ]+
Lewis 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 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的键型。 解释了电负性差 比较小的
一个原子中有孤电子对; 而另一原子中有可与孤电子对
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
在配位化合物中,经常涉及
到配位键。
在形成共价键时,单电子也可以 由对电子分开而得到。 如 CH4 分子中,C 原子 2s2 2p2,
只有 2 个单电子。
2s 中一个电子,跃迁到空的 2p 轨道中,此过程称为激发。
激发
2s
个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本质。
使共价键理论从经典的 Lewis 理 论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共价键理论。
量子力学计算表明,两个具有
1s1 电子构型的 H 彼此靠近并保持
一定距离时
两个 1s 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 形成电子对,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这时的能量低于两个 H 原子 单独存在时的能量。 表明两个 H 原子之间形成了 化学键。
形象化的描述, 键是成键轨
道的 “肩并肩” 重叠。
N2 分子中两个 N 原子各 有 3 个单电子
px
py
pz
沿 z 轴成键时,pz 与 pz
― 头碰头” 形成一个 键。
px
py
pz
同时,px 和 px ,py 和 py 以 “肩
并肩 ” 形式重叠,形成两个 键。
所以 N2 分子的 3 键中,有 1 个
成键两个原子的核间连线称为
键轴。
按成键轨道与键轴之间的关系,
共价键的键型主要分为两种。
1. 键

将成键轨道绕键轴旋转
任意角度,图形及符号均保持不变。 即 键的键轴是成键轨道的任 意多重轴。
如 HCl 中 3p 和 1s 所成的 键
一种形象化描述:
键是成键轨道的 “头碰头”
重叠。
配体数不可能大于电子对数。
为什么?
确定出孤电子对的位置,分子
构型才能确定。
考虑 ABn 型分子(或离子) 构型时,只考虑中心 A,配体 B 的位置。 不考虑电子、电子对等。
电子 对数 (m)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构型 ( n) ( m - n)
分子 构型
B
3
2
1
三角形
B A
V字形
电子 对数 (m)
题。
NH3(g)= H(g)+ NH2(g) D1 = 435 kJ•mol-1
NH2(g)= H(g)+ NH(g)
D2 = 377 kJ•mol-1 NH (g) = H(g)+ N(g)
D3 = 314 kJ•mol-1
3 个 D 值不同。
NH3 中 N–H 键的键能可以 认为是 D1 + D2 + D3 3
• •
A
••
• •
正四面体
只有一种角度,109°28′
5 对电子
三角双锥
有 3 种角度,90°,120°,180°
6 对电子
正八面体
有两种角度,90°,180°
2 对电子 直线形
一种角度,180°
3 对电子 正三角形 一种角度,120°
4 对电子 正四面体 一种角度,109°28′
5 对电子 三角双锥 三种角度, 90°,120°,180° 6 对电子 正八面体 两种角度, 90°,180° 在常见的夹角中 90°是最小的。
B 称为配体,A 和 B 一般为主族
元素的原子。n 为配体的个数。 配体 B 均与 A 有键联关系。
ABn 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
于中心 A 的价层中电子对的排斥
作用。 分子的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 斥力平衡的形式。
5. 2. 1 中心价层电子的总数和对数 中心价层电子的总数和对 数,可以根据以下方法经简单 计算确定。
将对 H2 的处理结果推广到
其他分子中,形成了以量子力学
为基础的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简称 VB 法
5. 1. 1 共价键的形成 A,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 子,若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 量相近且对称性相同, 当 A,B 相互接近时,两电子 能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