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宋天佑版 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四版1、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2、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B石油醚C三氯甲烷D丙酮(正确答案)3、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强烈天蓝色荧光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脂(正确答案)B大黄素C麻黄碱D大豆皂苷4、生物碱总碱的三氯甲烷溶液,用酸性不同的PH(由高到低)缓冲溶液萃取,最先萃取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碱性弱的B中等碱性C吡啶类D碱性强的(正确答案)5、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易溶解的溶剂是()[单选题]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6、颜色随pH值不同而变化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青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7、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A左旋体B右旋体C同分异构体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8、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9、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10、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11、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12、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莨菪碱B小檗碱(正确答案)C长春新碱D长春碱13、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14、美花椒内酯属于()[单选题] *A呋喃香豆素B吡喃香豆素(正确答案)C环木脂素D环木脂内酯15、二氢黄酮类专属性的颜色反应是()[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B四氢硼钠反应(正确答案)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6、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17、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18、结晶法一般是在分离纯化物质的哪个阶段常常使用的()[单选题] * A开始B中期C最后(正确答案)D以上均可19、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20、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21、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苦参碱B莨菪碱C麻黄碱(正确答案)D小檗碱22、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3、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24、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25、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26、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27、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28、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29、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30、木脂素是苯丙素衍生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为()[单选题] *A二聚体(正确答案)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此时,可以设计一个假想界面, 从分体积的概念出发,认为 VO 以内 是体系,以外是环境。
宇宙 体系和环境放在一起, 在热力学上称为宇宙。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及能量 的交换关系,可以将体系分为三类:
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和孤立体系
敞开体系 体系和环境之间 既有能量交换, 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 体系和环境之间 有能量交换, 无物质交换;
折线 ABC 即是过程的 p-V 线。
p
16
1
V
1
16
图中两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的
单位之积为
105 Pa 10-3m3 =1.0 × 102 J
p
16
1
V
1
16
故图中的单位面积代表
1.0×102 J 体积功。
p
16
1
V
1
16
而 p-V 线下覆盖的面积即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16 -1)=15 个 单位
p = 1105 Pa
恒温过程
p = 2105 Pa
V = 2 dm3
V = 1 dm3
V = V终 - V始 =1-2
= - 1 (dm3)
体积功 在热力学过程中, 体系对抗外压改变体积,产生体 积功。
在一截面积为 S 的 圆柱形筒内,理想气体 体系经历一热力学过程
截面积 S
I
受恒外力 F
蓄电池充电的化学反应, 是为了储存能量。
化学热力学,就是从化学反应的 能量出发,去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 进行的限度的一门科学。
2.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 1. 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体系 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 称为体系。
环境 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 称为环境。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

宋天佑无机化学答案意的是: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理想气体1.1.1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1.1.2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 1.2 稀溶液的性质1.2.1溶液的浓度1.2.2饱和蒸气压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3. 拉乌尔定律1.2.3溶液沸点升高1. 饱和蒸气压图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1.3.1 对称性1. 旋转和对称轴2. 反映和对称面3. 反演和对称中心1.3.2晶体和点阵1.3.3晶系和点阵型式1. 7个晶系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1.3.4 晶胞课间ppt 1861.4酸碱理论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1.酸碱定义2.酸碱反应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1.理论要点(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 2.酸碱的软硬分类1.5化学反应速率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阿仑尼乌斯公式2.反应进程—势能图(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1热力学基本概念2.1.1 体系和状态函数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3 体积功2.2 热化学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恒容反应热课间ppt 652. 恒压反应热3. 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热(第4次课)结束ppt 106(20131008) 4. qp 和 qv 的关系2. 2. 2 盖斯定律2. 2. 3 生成热1. 生成热定义2. 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间ppt 1612.3.1 过程进行的方式1. p-v 线与体积功2. 体积功的极限3. 可逆途径和自发过程2. 3.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 3. 3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2. 3. 4 熵1. 状态函数熵(第5次课)结束ppt 213(20131010)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 3. 5 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1. 自由能判据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 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课间ppt 266第二章共用约 5 学时。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

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简介《无机化学宋天佑第三版上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天佑主编的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三版上册。

该教材是无机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适用于大学本科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

目录1.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2.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速率3.第三章:化学平衡4.第四章:离子水解与溶液pH5.第五章:弱电解质及其溶液的pH计算6.第六章:共沉淀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与倾向性7.第七章:无机络合物化学基础8.第八章:无机均相催化剂9.第九章:金属元素的化学品种与应用10.第十章:固体的结构第一章:化学量与计量1.1 物质的质量与量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质量和量的概念。

质量是一个物质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性质的量的度量,质量单位是克。

质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符号n表示,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它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1.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量关系的重要分支。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变化的。

化学计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比关系的方法。

化学计量中主要涉及到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等概念。

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是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

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原子质量的总和,是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物质的分子质量与碳-12的相对质量之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数量之比,是一个量的单位是克/摩尔。

1.3 配位化学基础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

配位化学中涉及到配位数、配位物、配位键等概念。

配位数是指周围配位原子或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配位键数。

配位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位体和一个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键是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宋天佑《无机化学》学习资料共337页

宋天佑《无机化学》学习资料共337页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宋天佑《无机化学》学习资料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宋天佑版无机化学 第11章配位化学基础

宋天佑版无机化学 第11章配位化学基础

一个环上有几个原子称 为几原子环。 五或六元环最稳定。
螯合剂:能与中心离子形成螯合物的配体叫 螯合剂。
一般常见螯合剂是含有N、O、S、P等配位原 子的有机化合物。en,EDTA,C2O42-,NH2CH2COO-. 螯合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含2个或2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2) 任两个配位原子间最好间隔2-3个其它原子.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命名和磁性
§11-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1-3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前 言
实验: 1.CuSO4+NaOH→Cu(OH)2→ CuSO4+BaCl2→BaSO4→
2.CuSO4
NH3H2O
C u 2( OH ) 2S O 4
NH 3H 2O
深蓝色溶液
深蓝 溶液
外界为其它阳离子 K4[Fe(CN)6]
2.配离子的命名
“某酸某”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离子(氧化数)
汉字大写
罗马数字
⑴先阴离子(先无机后有机,先简后繁)后中性 分子(先无机后有机)。 ⑵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 序排列。NH3、H2O。
⑶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含原子数少的 配体在前。NH3、NH2OH。
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键 离子键
[Cu( NH3 )4 ] SO4
中心 离子 配位 原子
配 位 体
配 体 数
外 界
内界(配阳离子)
K3[Fe(CN)6]
配(阴) 离子 中心 原子
Ni(CO)
4
中性配合物 (无外界)
一般配合物图示如下: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体数]外界离子
内界(配离子)

无机化学宋天佑讲课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宋天佑讲课化学基础知识
2-1-2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2-1-3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2-1-4 气体扩散定律()
2-1-5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 布 ( )
4
2-1 气体
2-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一种假想的气体模型。
要求:
(1) 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2) 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质点)。
5
2-2-2 饱和蒸气压
2-2-3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27
溶液 (solution):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物 质均匀分布而形成的分散系统。
溶液并不限于液体状态,任何聚集 状态都可以成为溶液,如空气是气体 溶液,合金是固体溶液。 一般常将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称 为溶剂 (solvent),而将其他组分称为 溶质 (solute)。当有一组分为水时,通 常把水看成是溶剂。
第 2章
化学基础知识
1
2-1 气体 2-2 液体和溶液 2-3 固体
2
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g)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 形状 扩散性 可压缩性 流动性 弱 无 无 有 可压缩 易流动
液体(l) 居中 有 无 扩散较慢 不可压缩 易流动
固体(s) 强 有 有 无 刚性 不流动
3
2-1 气体
2-1-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38
• 饱和蒸气压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同一溶 剂的蒸气压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表1 水的蒸气压
t/℃ 10.0 20.0 30.0 40.0 50.0 p*/kPa t/℃ 1.228 2.338 4.243 7.376 12.33 60.0 70.0 80.0 90.0 100.0 p*/kPa t/℃ 19.92 31.16 47.34 70.10 110.0 120.0 130.0 140.0 P*/kPa 143.3 198.6 270.2 361.5 476.2 39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11章 配位化学基础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11章 配位化学基础

黄褐色的硝基配位化合物 [ Co(NO2)(NH3)5 ] Cl2 红褐色的亚硝酸根配位化合物 [ Co(ONO)(NH3)5 ] Cl2
互为键合异构
(4) 配体异构
如果两个配位体互为异构体, 那么由它们分别形成的相应的配位 化合物互为配体异构。
1,2 — 二氨基丙烷
NH2CH2CHNH2CH3 和 1,3 — 二氨基丙烷
几种不同的配体之间加 “ • ” 隔开。
[ Co(NH3)5 H2O ] Cl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III)
Cu2 [ SiF6 ] 六氟合硅(IV)酸亚铜
中心后面加( ),内写罗 马数字表示中心的化合价。
3. 配体的先后顺序
在配位单元中,可能涉及多种 配体,所以要明确规定命名时配体 的次序。
[ Co(NH3)5 H2O ] Cl3 三氯化五氨•水合钴(III)
④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 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 Pt(py)(NH3)(NO2)(NH2OH)] Cl 氯化硝基•氨•羟氨• 吡啶合铂(II)
⑤ 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 则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体 中的其他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文 字母表次序。
互为配位异构。
(3) 键合异构
配体中有两个配位原子,但 这两个原子并不同时配位,这样 的配体称两可配体。
两可配体可产生键合异构。
例如若 NO2- 以 N 为配位原子 时,则形成硝基配位化合物。
其中的配体硝基表示为 -NO2
例如若 NO2- 以 O 为配位原子 时,则形成亚硝酸根配位化合物。
其中的配体亚硝酸根表示为 - ONO
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 多基配体(或多齿配体),
例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
它的两个 N,4 个 -OH 中的 O 均 可以配位。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的分类与分支
分类
化学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等。
分支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 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 性质的学科。
02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指导材料科学
元素周期表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指导,例如合 金、半导体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指导化学反应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不同元素之间的化 学反应可能性及反应类型。
指导药物研发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药物分子的药效和 毒性等性质,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01
无机化学 宋天佑版 化学基 础知识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 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 •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 无机化学反应原理与规律 •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01
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化学定义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 构、性质、变化以及能量关系的 科学。
根据组成元素
可分为单质、化合物、配合物等 。
02
根据性质和用途
03
根据化学键类型
可分为普通无机物、金属、非金 属等。
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金属键化合物等。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与变化规律
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 衡等。
如稳定性、氧化还原性、 酸碱性等。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
分支
无机化学的研究分支包括矿物学、岩 石学、地球化学、元素化学、配位化 学、无机合成化学等。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宋天佑《无机化学》·教学进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此为宋天佑教授在吉林大学采用本书授课的实际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1.为满足物理学背景的学生需要,将理论部分集中,故将配位化学一章提前讲授。

2.第五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讲解与教材略有差别。

2013级教学进度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理想气体1.1.1 理想气体的的状态方程1.1.2 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课间ppt 48(指讲到本章ppt的第48页,下同)(共用时30分钟)1.2 稀溶液的性质1.2.1 溶液的浓度1.2.2 饱和蒸气压1.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3. 拉乌尔定律1.2.3 溶液沸点升高1. 饱和蒸气压图2. 沸点升高计算公式(第1次课)结束ppt 111(20130917)1.3 晶体结构基本概念1.3.1 对称性1. 旋转和对称轴2. 反映和对称面3. 反演和对称中心1.3.2 晶体和点阵1.3.3 晶系和点阵型式1. 7个晶系2. 14种空间点阵型式1.3.4 晶胞课间ppt 1861.4 酸碱理论1.4.1 阿仑尼乌斯理论1.4.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1. 酸碱定义2. 酸碱反应1.4.3 路易斯酸碱理论1. 理论要点(第2次课)结束 ppt 251(20130924)2. 酸碱的软硬分类1.5 化学反应速率1.5.1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1.5.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5.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 阿仑尼乌斯公式2. 反应进程—势能图(第3次课)结束ppt 335(20130926)讲课时间 60 分钟。

第一章共用约5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2.1 热力学基本概念2.1.1 体系和状态函数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3 体积功2.2 热化学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恒容反应热课间ppt 652. 恒压反应热3.反应进度与摩尔反应热(第4次课)结束ppt 106(20131008)4. Q p和Q V的关系2. 2. 2 盖斯定律2. 2. 3 生成热1. 生成热定义2. 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间ppt 1612.3.1 过程进行的方式1. p-V线与体积功2. 体积功的极限3. 可逆途径和自发过程2. 3.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 3. 3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2. 3. 4 熵1. 状态函数熵(第5次课)结束ppt 213(20131010)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 3. 5 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1. 自由能判据2.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 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课间ppt 266第二章共用约 5 学时。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1章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第3版 宋天佑 第1章化学基础知识

= 0.284 mol
放出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n(N2 )= n1 – n2 =10 mol – 0.284 mol = 9.716 mol
放出氮气的质量为 m(N2 ) = nM = 9.716 mol 28 g•mol-1
= 272.0 g
2.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体积,是指可以任凭 气体分子在其中运动,且可以无限压 缩的理想空间。
pV T = nR
该式说明,一定量的气体发生状态
变化时 pV 的值保持不变。 T

p1V1 = p( He )V总
T1
T2
p1V1 = p( He )V总
T1
T2
p( He )=
p1V1

T2
T1 V总
160 kPa×3.00 dm3×298 K
=
10.00 dm3×398 K
= 35.9 kPa
p( N2)和 p( He )分别为混合后 体系中组分气体的分压。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总 = p( N2)+ p(He)
= 20 kPa kPa = 55.9 kPa
例1-4 将 4.62 g Cl2 和 4.16 g SO2 混合于2.00 dm3 的反应容器中反应生成 SO2Cl2。在 463 K 体系达到平衡时,混 合气体的总压为 202 kPa。
x( SO2)=
n(nS总O2)=
0.065 – 0.025 0.105
= 0.381
实际气体的压力 p实 是碰撞器壁的分 子受到内层分子的引 力,不能自由碰撞器 壁的结果。
所以 p实 < p
即理想气体的压强应该是 实际气体的压强与由于分子间 引力而减少的压强之和。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宋天佑版化学基础知识
§2-1 气体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理想气体: 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具有质量的几何点 )。 实际气体在低压(<101.325kPa)和高温(>0℃)的条件下,接近理想气体。
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V∝T
✓ 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 沸点升高 ✓ 凝固点下降 ✓ 渗透压
如果将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其蒸气压有何变化?
蒸气压下降:与纯溶剂相比,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蒸气压 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难挥发物质的稀溶液蒸气压会下降的原因:
溶剂的部分表面被溶质占据,单位时间,逸出液面的溶剂 分子数减少,即蒸发速率减小,使系统在较低的蒸气浓度或 压力下达到平衡。即溶液的蒸气压必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Pi P总
ni n总
i
Pi iP总
分压定律
注意:在PV=nRT公式中,不能同时代入分体积和分压。
例:潜水员携带的水下呼吸器中充有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体。将25 C,0.10 MPa的46 L O2和 12 L He充入体积为5.0 L的储罐中。请计算该温度下储罐中两种气体的分压和混合气体的总压。
2.21×107Pa
101325 610.5
b
s l
o
c


273.16K
373.15K
a g 647K
沸点升高(液体饱和蒸气压=外压)
1.01
× 10 5
p/Pa

溶液
△T b
蒸气压
溶液
沸点
373 上升
T
T/K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纯溶剂沸点解释? △Tb=Kbm

宋天佑《无机化学》

宋天佑《无机化学》

从式 R = pV

nT
R = 8.314 J•mol-1•K-1
看出 pV 乘积的物理学单位为 焦耳 (J)
p
Pa N•m-2
V
m3
所以 pV 的单位为 N•m-2•m3
= N•m
=J
从物理学单位上看 pV 是一种功。
pV R = nT 若压力 p 的单位为 Pa 体积 V 的单位为 d m3 温度 T 的单位为 K 物质的量 n 的单位为 mol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分压与总 压的关系
N2
+
O2
2 dm3 2 105 Pa
2 dm3 2 105 Pa
N2+ O2
2 dm3
p总
N2
+
O2
N2+ O2
2 dm3 2 105 Pa
2 dm3 2 105 Pa
2 dm3
p总
将 N2 和 O2 按上图所示混合。 测得混合气体的 p总 为 4 105 Pa。
溶剂分子
于是,溶液中,在单位表面 上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溶剂分子的 数目 N 要小于纯溶剂的 N0 。
当凝聚的分子数目达到 N (N < N0)时,实现平衡,蒸气 的密度及压力不会改变。
这种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气 压为 p,则有 p < p0。
一般性的结论是,在相同的 温度下,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低于 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第 i 种组分气体的分压,用 pi 表示 应有关系式 pi V总 = n i R T
混合气体所具有的压力,称为总 压,用 p总 表示。
当第 i 种组分气体单独存在,且 具有总压时,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 该组分气体的分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
2-1 气体
§2-1-1 §2-1-2 §2-1-3 §2-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混合物 真实气体 气体分子动理论
2012-10-27 1
§2-1 气体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理想气体: 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 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体积可以忽略(具有 质量的几何点)。 实际气体在低压(<101.325kPa)和高温(> 0℃)的条件下,接近理想气体。
非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溶液的蒸气压只与 单位体积内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 分子的组成和性质无关。 若溶质(B)、溶剂(A)都有挥发性,且 两者没有相互作用,可组成理想溶液,也可 以利用拉乌尔定律.这时可分别考虑,然后加 合: PA=PA0xA ; PB=PB0xB ;溶液蒸气压P=PA+PB 例:苯与甲苯
0
其中: p 为溶液的蒸气压, p 为纯溶剂的蒸气压, x A 、 x B 溶剂和溶质的摩尔分数 x A x B 1; 另一种表达: p p A 1 x B
0 0 0 A
p A p p A xB
0 0
p p A x B .......... ( 2 )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非电解质稀溶液
i
i
i

i

ni n总

RT PV 总 RT

2012-10-27
12
⑵分压定律:
分压:一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 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呈现的压强。
O2
T、V、P1
+
N2
T、 V、P2
O2+N2
T、 V、P总=P1+P2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或 P = Pi
P PA x B
0
xB xB
nB nA nB nB nA
m
nB nA
; 若以水为溶剂,则在 m 55 . 51
0
1000 克水中
0
1000 18 . 01
;
P PA x B PA
m 55 . 51
Km
△p=Km —— 拉乌尔定律的另一表达式 m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K为 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常数。
2012-10-27
7
例2.实验室用金属钠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 NaH。反应装置中的空气需用无水无氧的氮气 置换。氮气由氮气钢瓶提供,该钢瓶体积为50 L,温度25 C,压力为15.2 MPa. 请计算钢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
若将反应装置用氮气置换5次后,钢瓶压力下 降为13.8 MPa.计算在25 C 、0.1 MPa下,平均 每次消耗氮气的体积。
2012-10-27 4
阿佛加得罗定律: 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均含有 相同数目的分子。 标准条件(standard condition,或标准状况) 101.325kPa和273.15K(即0℃)--STP 标准条件下1mol气体: 粒子数NA=6.02×1023mol-1 体积 Vm=22.4141×10-3m3
nB xB = n总
∑ Xi = 1
2-2-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沸点升高 凝固点下降 渗透压
2012-10-27
28
如果将将蔗糖溶解在水中 形成溶液,其蒸气压有何 变化? 蒸气压下降:与纯溶剂相 比,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 蒸气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 压。
难挥发物质的稀溶液蒸气 压会下降的原因:
2012-10-27
8
例2.Page4 (1)解:依据 PV=nRT,
15.2×106×50×10-3=n×8.314×298
n=307 mol m=307×28= 8589 g
(2)解:置换5次后,钢瓶压力降低为13.8MPa,
此时钢瓶内的气体物质的量
n’= 278.5 mol 即排出的N2=28.5 mol
2012-10-27 17
2-1-3 真实气体
PVm H2 O2
理想气体
PVm=RT
CO2 P
2012-10-27 18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产生偏差: ①应考虑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在方程 中扣除; ②应考虑内层分子与外层分子间、外层 分子与器壁间的作用力。
2012-10-27
19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
2012-10-27
13
p1
p
n 1 RT V
V V
,
p

2

n 2 RT V
,
RT V
n1 RT
n 2 RT
n1
n2
PiV=niRT
Pi P总 ni n总 i
P总V=n总RT
P i i P总
分压定律
注意:在PV=nRT公式中,不能同时代入分体积和 分压。
2012-10-27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推导出气体密度ρ与P,V,T之间的关系。(设气体 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 ρ= m/V, n = m/M 代入PV = nRT 注意单位的使用,R用8.314, P、V、T、n均为国际单位, 也可以P以kPa,V以L做单位,此时考虑n=m/M
PV=mRT/M
2012-10-27
24
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和扩散定律
方均根速度: Mv2/3=RT vrms=(3RT/M)1/2
有关气体分子运动速度还包括最概然速度 vmp, 平均速度vav,三者数值不同但十分接近,相对关 系如下:Vrms:Vav:Vmp=1.000:0.921:0.816
vA vB
B A
n = 1.0 mol时, Vm= 22.414×10-3 m3 R = 8.314 Pam3K-1mol-1 另一单位制:atm, L, mol, K R=0.08206 atm· -1mol-1 LK
单位换算1atm=101.325kPa=760mmHg
1ml=1cm3=10-3L=10-3dm3=10-6m3 1m=102cm=103mm=106um=109nm=1012pm n=m/M ρ=m/V C=n/V
PM= ρRT(密度的单位是 g/L)
2012-10-27
6
例1.一敞口烧瓶中盛有空气,欲使其量减 少四分之一,需把温度从288K提高到多 少?
解:依据 PV=nRT,由题意知,P、V恒定,
容器内物质的量减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n1RT1 =n2RT2
n1/n2=T2/T1
4/3= T2/288 T2=384K
解:已知T=303 K,V=20.0 dm3,n=1.50 mol,
a=0.6803 Pa ·m6 ·mol-2,
b=0.563610-4m3 ·mol-1
nRT P1 V 1.5mol 8.314J K 1 mol 1 303K 20.0dm 3 189kPa
2012-10-27 22

M M
B A
2012-10-27
25
§2-2 液体和溶液
2-2-1 溶液浓度及表示方法
1.质量摩尔浓度mB 溶 质B的 物 质 的 量(mol) 溶 剂 的 质 量 (kg)
mB =
2.物质的量浓度CB
2012-10-27
26
3.质量分数w w= 溶 质 的 质 量 溶 液 的 质 量
4.摩尔分数
2012-10-27
14
例:潜水员携带的水下呼吸器中充有氧气和氦 气的混合气体。将25 C,0.10 MPa的46 L O2和 12 L He充入体积为5.0 L的储罐中。请计算该温 度下储罐中两种气体的分压和混合气体的总压。
2012-10-27
15
气液两相平衡时液相表面蒸气的分压即为该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温度一定,水的分压(饱 和蒸气压)为定值。
' P1 1.89 103 kPa ' P2 1.59 103 kPa ' ' P1 P2 (1.89 1.59) 103 100% 18.9% ' 3 P2 1.59 10
2012-10-27 23
2-1-4 气体分子动理论
P∝Fu 碰撞力与碰撞速度的乘积 F∝mv u∝v N/V P∝mv2(N/V) 其中v是具有统计平均意义的方均根速度v rms,同 时考虑碰撞的方向因素, PV=Nmv2/3 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比: Nmv2/3=nRT NAmv2/3=RT Mv2/3=RT
2012-10-27 2
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
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V∝T 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恒温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PV = C 由此: 一定量气体P,V,T之间有如下关系 PV/T = C
2012-10-27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在STP下,P = 101325 Pa, T = 273.15 K
P (P nRT V nb an V
2 2
nb是n摩尔气体自身的体积
P i (内 压 力 ) nRT V nb an V
2 2
)( V nb ) nRT
2012-10-27
21
例.分别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范德华方程 式计算1.50 mol SO2在303K,占有20.0 dm3体积 时的压力,并比较两者的相对误差。如果体积减 少为2.00 dm3,其相对误差又如何?
O2
+
N2
O2+N2
V1、P、T V1+V2、P、T V2、P、T 混合气体总体积V总=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Vi之和 V总=V1+V2+V3+V4··Vi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