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课件:3.1《运动与静止》(共36张PPT)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课件:3.1《运动与静止》(共36张PPT)

C 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 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 其他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 例3、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 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 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闪闪的红星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思考:青山怎么会走?
图中是特技跳 伞运动员在空中所做的 造型。请你分别以地面 和其中一位跳伞运动员 为参照物来描述他们的 运动 。
判定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方法
① 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②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8时2分21.11.920:02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8时2分2秒20:02:02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8时2分
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人是运动的,则此处所选择的参照物 是 ; 。 。
(2)若人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是 (3)路旁树木运动了,则所选参照物是
例2.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
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参照物 ,为参照
全世界观众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里约奥运会,这
注:(1)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2)不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一般不选天空 宇宙作为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选为参照物
A
B
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 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 A相对于 地面 是运动的,相对于 战机B 是静止的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
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例5.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 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汽车中 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C) A.只有甲车 C.只有丙车 B.只有乙车 D.甲车和丙车
“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前,相对 运动。对接后,
相对 静止 。
例1. 在括号里选填“运动”、“静止”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 ), 相对于路旁的房屋是( ),相对于座椅是( )
(2)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
是( ),相对于车里的人是( )。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找到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动与静是物理中重要的基础概念。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到动与静的知识点,包括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运动的三大定律等。

一、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的长度。

在物理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v=d/t计算出来,其中v代表速度,d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距离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3. 瞬时速度是在一个瞬间内物体所达到的速度,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物体速度来测量。

二、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在物理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1.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公式a=(v₂-v₁)/t计算出来,其中a表示加速度,v₂表示终止速度,v₁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加速度-时间图线或者速度-时间图线来分析运动过程。

三、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最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包括三大定律。

1. 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通过公式F=ma计算。

3. 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动与静知识点涉及了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三大定律等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桥梁。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可以为进一步探究物理学的高阶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分析下面的现象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 是 运动 的;但选择电 梯箱为 参照物时,乘客 却又是 静止 的。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 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结论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又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 小狗花花正在树下晒太阳。不一会 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 躺在院墙下。小明笑了笑说:“花 花跑得真快呀!”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却能 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以 树 为参照 物发现小狗花花运动了的。 或窗户 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静止)的花 花,可却说花花跑(运动)得真快。这是为 什么呢?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男士养生 ;
演示了壹下,告诉了她们如何使用,四美可都是中阶女圣人,实力强大无比,接受能力也不是壹般の强,很快就掌握了用法.当她们和根汉用这个手聊器取得联系时,也惊叹不已,这里の人类の发明能力确实是太强了,这种东西都能搞出来.四美放心の进入了会所,去享受那些豪门女人才能享受の 服务了,当然根汉是不会允许她们叫男人の...而根汉,也没有再隐身了,独自壹人走在了这宽阔而又奢华の大街上,看着周围の壹座座高楼或者是别具壹格の壹家家大店铺.(正文贰贰玖贰轩辕城)贰贰玖叁机甲人轩辕城の现代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根汉の预料,这里の交通,城市建设,建筑分布, 治安情况,卫生环境,商业开发,都足以令根汉感到惊叹.这里比地球实在是高级太多了,就拿交通来说,这里几乎是不堵车の,而且也不存在什么红绿灯.因为这里の车子,不是地球上の那种车子,这里の车子早在几千年前便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了.人只需要往车里面の控制界面,直接语音说出你 要到达の目の地,车子の控制系统便会对接地网,实现全自动行驶.而且这里の街道建设,甚至都是基于地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而动与静正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围绕物理八年级中有关动与静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动的概念与特征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

2.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平方(m/s²)和千米每小时平方(km/h²)等。

二、力的概念与特征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发生变化或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

常用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表示。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合力和分力。

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而分力则是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结果。

三、静的概念与特征静是指物体处于不动状态的状态。

在静力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其中,F代表合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

1. 运动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运动。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

2. 形状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形状的变化。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B.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3.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分析
运动是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
例如:我们说站岗的
绝对的 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哨兵是静止的,这是
通常所说的静止,是指被
以地面或房屋作为参
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静止是
球的自转和
面上的物体)的位置没有 公转在运动
发生变化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一位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 站在地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说她是 运动的;但坐在车里的司机以汽车为参 照物,说她是静止的.乘客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地面和车) 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特别提醒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则称这 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描述 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择地 球(面)为参照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物体的运 动状态取 决于所选 的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所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此时说这个物体运 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4.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如在影视剧拍摄时,为表现演员向某方向运动,可以 让背景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以方便同步观测 和全球通信;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相对于战机静止.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
第一节 动与静
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现象 吗??
多彩的运动世界
日常 日出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宇宙星系在运动
飞 流 的 瀑 布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 在 奔 跑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 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 的。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运动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的描述
, , 人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2)画家用 ) 形态和色彩描 绘运动。 绘运动。 (3) ) 律和 家用 。 (1)诗人用语 ) 言的韵律和意 境赞美运动。 境赞美运动。
万 马 奔 腾 图
过 山
的故
(诗 ) 动
“桥流 水不流” 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 . . .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歌词中前一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 为参照物; 歌词中前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 句又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句又是以 为参照物。 为参照物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答: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 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 汽车向后退” 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 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八年级物理一运动与静止—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一运动与静止—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并能够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2.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难点:1.用图示法表示运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实验器材:滑动电路、各种小车、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带领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物体位置、时间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讲解1.开始介绍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别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解释。

2.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描述他们所见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滑动电路,观察杯子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请同学们描绘实验中杯子的运动轨迹。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静止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能力。

四、巩固1.巩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将小车放在不同地点,让学生通过描述小车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并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收集每组的描述和图示法,进行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否一定是线性的。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特点。

六、作业让学生查找并总结有关运动与静止的实例,并写一篇关于运动与静止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准备进行安排。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定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静止。

b. 讲解运动与静止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静止是指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c. 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运动与静止现象,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章:直线运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直线运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直线运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

b. 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运动。

c. 讲解直线运动的性质: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发生变化。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直线运动现象,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性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直线运动的现象。

第三章:速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速度的性质。

2. 教学内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速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b.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 讲解速度的性质:速度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速度现象,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性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速度的现象。

第四章:加速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加速度的性质。

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加速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加速度。

1.1 动与静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ppt

1.1 动与静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ppt
24002
2 4 0
24002
0 2
图1-1 星空的运动
图1-2 地壳的运动
图1-3 生命的运动
新知学习
唐代诗人李白的“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便是从诗人视24角0描0述2气势磅礴、
雄奇壮丽的瀑布运动
2
4
图1-4 庐山瀑布
0
24002
0
2
新知学习 动人心弦的中国古典名曲《流水》,
是从音乐家视角描述的流水运动。
24002 ①如果以课桌为参照
②如果以教材为参照
物,文具包和教材是
物,文具包和桌子是运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动的还是静止的?
如果以课桌为参照
如果以教材为参照物,
24002
物,文具包和教材
文具包是静止的,桌子
都是运动的。
是运动的。
③如果以文具包为参照 物,课桌和教材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
2 4
如果以文具包为参照物, 0 0
24002
止实现联合收割小麦
利用加油机与战机的相对静止实2
4
0
现空中加油
0
2
新知学习 人们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气象观测、转播电视节目等。你知道
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什么意思吗?
24002
2 4 0
24002
0 2
同步卫星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物理聊吧
在商场里,妈妈和小东乘自动扶梯下楼。
小东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写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画
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1 参照物 动与静 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1 参照物  动与静 课件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新课教学
判断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第2章 运动与能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参照物 动与静
导入新课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导入新课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司机却说乘客是
静止的?
比较标准不同
新课教学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 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
新课教学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 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新课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 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 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课堂例题
1.下列运动中,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①③④ ) ①打算盘时,算盘珠子在杆上的运动 ②推铅球时,铅球离手后的运动 ③没有风时,雨滴的下落运动 ④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行的运动 ⑤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⑥跳高运动
新课教学
文具盒
课桌 课本
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 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新课教学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 而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小朋友是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的,而司机是选择汽车作 为参照物的。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问题。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运动的类型运动是物体自身位置和状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其中,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而曲线运动的运动状态则由矢量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无受力作用则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物体的自身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有力的作用使它改变。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会以一个加速度的大小来作为反应,而这个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这个力的大小成正比。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则另一个物体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五、静摩擦力揭示物体滑动或者准备滑动的时候,在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受到的接触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摩擦现象,归纳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之间的受力大小成正比。

六、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已经滑动的时候,与物体接触面方向上作用力大小成正比的分力。

通常情况下,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受力必定相等。

七、重力荷尔定律由荷尔得提出,重力荷尔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根据重力荷尔定律可以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上述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和基础,应当熟练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多做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传递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与静的知识点,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什么是“力”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描述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推或拉的效果。

力的大小通常使用牛顿(N)为单位表示。

提高运用物体的能力或改变物体的状态都需要施加力。

二、什么是“质量”质量是一种与物体的数量和内在特性相关的物理量,常使用千克(kg)为单位。

质量与物体的重量有所不同,虽然重量和质量都用牛顿(N)为单位,但重量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而质量则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

三、动与静的区别动与静的区别主要在于物体是否在运动。

在物理中,当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称其为“静态物体”。

而当一个物体的位置或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称其为“动态物体”。

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个。

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会保持运动的状态,包括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力F 与物体的质量m和产生的加速度a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F=ma。

这表明,在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产生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计算。

六、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对于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它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七、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由受到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力。

它会使得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受到阻碍。

而滑动摩擦力则是指在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八、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特性,它可以更准确的被描述为物体保持其原有速度方向和大小的能力。

越大的质量能使得物体的惯性更高。

以上就是第一章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动与静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动与静的定义动与静的相对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与静的定义和相对性。

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引入动与静的概念,讲解其定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图像表示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描述。

2.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讲解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通过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

第三章:力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物体运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引入力的概念,讲解力的作用效果。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4.4 教学步骤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作用。

讲解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笔记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笔记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笔记一、运动与静止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 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 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可以用钟表测量。

二、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1. 选择恰当的参照物:选择恰当的参照物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首要步骤。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会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关键步骤。

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3. 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其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来衡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则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则速度越慢。

同样地,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快。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基本概念和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

在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现象。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课是很多小伙伴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的科目,它关注着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动与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本文将着重讲述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动力学和静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两个分支学科。

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各种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力、功、能等概念,而静力学则研究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例如重心和支点的位置。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一般用米/秒来表示。

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单位是米/秒²。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

该定律表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系安全带,否则在车突然停止时我们将会向前抛出的原因。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基本定律)给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根据该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根据该定律,每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六、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种重要的能量概念,二者都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动能表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公式为:Ek=1/2mv²(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而势能则反映了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等。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存在于接触面上。

它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摩擦系数则反映了两个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

八、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效果合并起来所得到的结果,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部分的过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课件

3.下列物理事实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 D ) A.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交接接力棒 B.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 C.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 D.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 km
4. 甲、乙两车向东行驶,甲车比乙车开得快,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则乙车向 西行驶,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 行东驶;若以 地面为参照物,则甲车向 行驶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中的宇宙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但在描述某一个 物体的运动时,运动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描述。 (2)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不唯一性: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结论一般不同。
想一想:观察甲、乙两图中的两种运动。


(1)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运动。 (2)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但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无论物体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都属 于位置变化。
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 (2)观察该物体的位置是否相对参照物发生变化,若物体的位置发生 变化才说该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的选择: (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物体一旦被选作为 参照物,就假定是静止的。 (2)排己性:被研究的物体在被研究时不能作为参照物。
(3)方便性: 描述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不
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的位置改变了
例1:浣溪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例2: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公路上的树
(2)月亮升起来了。
地球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云层
例3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
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D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一节 动与静
欣赏高山流水
歌曲中的运动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 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作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 唐山办公宾馆家具厂家 bgk081vfc 孤独晓寂笑得腼腆的回应“啊,真是抱歉,我没有第一时间认出你来!”她的语气温和的让人没有办法继续跟她较真!这不能怪她,她平时放 假在家便几乎不出家门,况且莫艳艳他们家在高中过后便搬离了那个地方,她又向来无暇顾及其他。 莫艳艳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我说、高材生,你怎么都沦落到端盘子的份上了?” 孤独晓寂并不气恼依旧笑的温和,难得遇上一个旧识,她心情居然莫名的变好了起来“我现在在读研,这家酒店要求会说意大利文,时薪也不 错,所以我在这里打零工!” 莫艳艳一下子被掐灭了火焰“哦,我就说呢!”略显心虚的笑了笑,又问道“那你一直在这个地方吗?” 孤独晓寂点点头“嗯”了声。 莫艳艳忽然笑着看向她“把你手机给我下”,然后在孤独晓寂的手机上点了一串数字,等到自己手机响铃过后便将手机还给了孤独晓寂“把我 的存上,以后常联系”。 那之后孤独晓寂不曾接到莫艳艳的,她也不甚在意,直到有一天莫艳艳打来“孤独晓寂,我能不能跟你合租?” 孤独晓寂似没反应过来的“啊?”了声。 莫艳艳不容她抗拒般的继续开口“你在哪里,我去找你!”。 孤独晓寂便听话的说出了住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莫艳艳便打来让她在住房哪里去找她。倚在白色跑车上的莫艳艳,淡淡的看上一眼就会 让人感到有一种被时光艳羡了的感觉。 莫艳艳看到孤独晓寂之后笑呵呵的向她招了招手“你来了”,然后驾驶座上的男子便拎了一个行李箱下来,轻柔的问了莫艳艳一句“需不需要 我帮你送上去?” 莫艳艳笑的谄媚“不需要了,今天谢谢你送我过来!” 目送走了跑车男之后,莫艳艳看向孤独晓寂“过来帮我抬一下呀!”她说的甚是随意,似乎她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而事实是,孤独晓寂不 过是停留在快十年没见过的一个人的第二次见面中。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例4 人们利用“同步卫星”转播电视 节目、进行天气预报 “同步卫星” 选择地球为参照物 时,它是 静止 的;但选择太阳为 参 照物时,它却又是运动 的。
例5
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答: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 己向后退”应是“自己相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 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 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运动的人为参 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 是墙相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参照 物。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
客运动得“真快”,而 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乘客
标准物体 地面或树 司机或汽车
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静
分析下面的现象
分析下面的现象
分析下面的现象
分析下面的现象
加油机和受 油机

相对静止
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 ,若以加油机为 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 的;若以受油 机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 静止的。
分析下面的现象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 是 运动 的;但选择电 梯箱为 参照物时,乘客 却又是 静止 的。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 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 结论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又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 小狗花花正在树下晒太阳。不一会 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 躺在院墙下。小明笑了笑说:“花 花跑得真快呀!”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却能 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以 树 为参照 物发现小狗花花运动了的。 或窗户 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静止)的花 花,可却说花花跑(运动)得真快。这是为 什么呢?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