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与静(201909)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2.1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2dbf2ba98271fe910ef96f.png)
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 运动和静止?
选定的 参照物 (假定 不动)
相对静止 位置关系不变
研究对象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运动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的乘客是静止的。
。
——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
走”。
——以青山作参照物
竹排在江中游——以竹排为参照物
青山在走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参照物是云。
第一节 动与静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如: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
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 马、流动的空气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 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一、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诗 人 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
•画 家 用作品的形态和色彩来描绘运动。
运动还是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 以人为参照物,竹筏是__静_止____的。
空中加油机
交 接 棒
地球同步卫星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 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参照物: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 的物体。 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音乐家 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
那么科学家又是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二、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例 1 某同学走过宣传栏; 例 2 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例3 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
比较一下:
某同学 对 宣传栏 位置改变 汽 车 对 路 面 位置改变
物 体 对 物 体 位置改变 运动了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53d7a3770bf78a652954ca.png)
2.1动与静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师: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师: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升起、升高、爬升、跳跃……(上升运动)生乙: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下降运动)生丙:急旋、回旋、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回转运动)生丁: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颤动、摇晃、颤抖、晃动、波动……(振动运动)生戊:小跑、飞奔、驰骋、跑步、迈进、漫步、蹓跶、爬行、蹒跚、跳起、前进、急速、飞速、迟缓、缓慢……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 运动和静止](https://img.taocdn.com/s3/m/6756c0b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e.png)
1选什么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运动的?选什么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静止的?
2从上面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思考教材60页“交流讨论”中的问题。
二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相关内容,思考
1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哪两类?
2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例吗?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新课讲解
进行新课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让学生观察教材第59页图3-1和图3-2,教师提出问题
1,刘东坐在行驶的列车上,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树木是向后运动的,这是为什么?
2青山是静止的,船夫划水使竹排向前运动,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却看到青山向后运动,这又是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1)要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椎物体叫做参照物。看一看要研究的物体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2)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情况
2,能结合不同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让学生回忆坐车时的情景,我们总感觉路两边的树木再向后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
1选大地或地面作为参照物时,小男孩是运动的,选小女孩或小车作为参照物,小男孩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36d9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7.png)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找到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动画效果好)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动画效果好)](https://img.taocdn.com/s3/m/3b2039a2cf84b9d529ea7a27.png)
位置改变 位置改变 位置改变
运动
物体
物体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称为机械动,简称为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实验: 将一支笔放在一书本上,
推动书本观察。
(1)书本相对于桌面位置有无变化? (2)笔相对于书本位置有无变化? (3)笔相对于桌面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
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
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1、研究对象(一个物体) 2、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 (另一个物体) 物。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说明:
1)我们总是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 2)参照物可以选取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 3)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常以地球(地面)为参照 物,若选择其它更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时候,一定 要做出说明。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a.小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小明是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
c.公路上跑着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的?
小明 对 自行车 对 汽车 对
书包 小王
驾驶员
位置不变 位置不变 位置不变
静止
物体
小明 自行车 汽车
物体
对 学校 对 树木 对 电线杆
2、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 感到头晕,这是以 河水 为参照物。
分析: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静止” 的物体相对于“运动”物体反方向运动。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放糖的水变甜了 B、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C、铁生锈了
D、水结成冰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 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 不懂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的物理知识所导致 的。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课件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c0a64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e.png)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 的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发生改 变,则称这个 物体是运动的
机械运动 动与静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作 为标准的物体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没有发 生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静 止的
下图是受油机和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请说说 它们 的运动情况?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后
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 3、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
况可能不同
练一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太阳升上了天空 D.五四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 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 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 河岸上的树 C. 迎面驶来的船
B. 船舱 D. 河水
练一练
5.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 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 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D )
第一节 动与静
哦,它动了吗?
太阳系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它运动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dab5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物理八年级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而动与静正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围绕物理八年级中有关动与静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动的概念与特征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用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
2.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加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平方(m/s²)和千米每小时平方(km/h²)等。
二、力的概念与特征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发生变化或相互作用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
常用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表示。
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合力和分力。
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而分力则是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结果。
三、静的概念与特征静是指物体处于不动状态的状态。
在静力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其中,F代表合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
1. 运动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运动。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
2. 形状效果:当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形状的变化。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a6e7b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7.png)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生活中有哪些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怎样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加深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速度与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加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逐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方法,记录和表达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应用。
2.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d09ea5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9.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通过动与静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教学内容1. 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4. 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5. 动与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物理规律。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动与静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新课导入:介绍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和静止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动与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与静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概念理解,对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判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例分析、课后作业、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静止和运动的概念,熟练选择参照物,准确判断运动和静止,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拓展1. 动与静的其他方面,如加速、减速、匀速等。
第1节 《动与静》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1节 《动与静》课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57f6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6.png)
感悟新知
例4
[多选]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到一高 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 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观光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 的运动情况是( B、C、D ) 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感悟新知
1. [中考·成都]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1), 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海斗 一号”在完成了对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 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体的运动状态往往是不同的。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运动的描述
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 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感觉呢?
感悟新知
1. 诗人、画家、音乐家描述运动的方式
知识拓展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包括宏
观世界的机械运动,微观世界的分子、原 子运动等。
点拨:(1)“水涨”和“船高”说的是水面上升和船随 水面升高,水面和船是相对于地面位置产生了改变,所 以参照物都是地面。(2)“云与我俱东”指的是相对于地 面或榆堤,诗人与云都向东运动;“卧看满天云不动”, 说明诗人与云保持相对静止,这是以诗人或他乘坐的船 为参照物。
感悟新知
判定所选参照物的方法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dc3a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1.png)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探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问题。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运动的类型运动是物体自身位置和状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其中,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而曲线运动的运动状态则由矢量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无受力作用则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物体的自身运动状态不会改变,除非有力的作用使它改变。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会以一个加速度的大小来作为反应,而这个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这个力的大小成正比。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则另一个物体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五、静摩擦力揭示物体滑动或者准备滑动的时候,在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受到的接触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摩擦现象,归纳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之间的受力大小成正比。
六、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已经滑动的时候,与物体接触面方向上作用力大小成正比的分力。
通常情况下,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受力必定相等。
七、重力荷尔定律由荷尔得提出,重力荷尔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
根据重力荷尔定律可以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的上述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和基础,应当熟练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多做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18e5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f.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动与静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传递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动与静的知识点,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什么是“力”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描述的是物体所受到的推或拉的效果。
力的大小通常使用牛顿(N)为单位表示。
提高运用物体的能力或改变物体的状态都需要施加力。
二、什么是“质量”质量是一种与物体的数量和内在特性相关的物理量,常使用千克(kg)为单位。
质量与物体的重量有所不同,虽然重量和质量都用牛顿(N)为单位,但重量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而质量则是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惯性量。
三、动与静的区别动与静的区别主要在于物体是否在运动。
在物理中,当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称其为“静态物体”。
而当一个物体的位置或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称其为“动态物体”。
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个。
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会保持运动的状态,包括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力F 与物体的质量m和产生的加速度a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式:F=ma。
这表明,在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产生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计算。
六、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对于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它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七、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由受到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力。
它会使得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受到阻碍。
而滑动摩擦力则是指在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八、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特性,它可以更准确的被描述为物体保持其原有速度方向和大小的能力。
越大的质量能使得物体的惯性更高。
以上就是第一章动与静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1节 动与静 (共21张PPT)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1节 动与静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7ba02f67ec102de2bd8947.png)
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 觉前面车辆慢慢后退。错车时却 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标准不同
为什么对物体的判断上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
他们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同一个运动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
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 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 作为参照物,但不选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讲授新课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
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
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 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
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小或一样,它
们之间近似相对静止。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
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 ③太阳从东方升起;
④彩云掩月;
⑤“手抓子弹”的奥秘;
⑥如影随行
A.② ③ ⑥ C.① ③ ⑤ B.② ④ ⑤ D.③ ④
5.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 们说它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 照物(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
解析:我们说乘客是静止的,说明乘客相对于某一物体没
课堂小结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 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概念:作为标准的物体
运动的 描述 参照物 选择 标准 除自身以外的任何物体 选定的物体被认为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2ce530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f.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动与静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动与静的定义动与静的相对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与静的定义和相对性。
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引入动与静的概念,讲解其定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图像表示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描述。
2.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讲解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通过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
第三章:力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物体运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引入力的概念,讲解力的作用效果。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4.4 教学步骤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作用。
讲解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80a65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0.png)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知识点物理课是很多小伙伴从小学起就开始接触的科目,它关注着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动与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本文将着重讲述八年级物理动与静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动力学和静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两个分支学科。
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各种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力、功、能等概念,而静力学则研究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例如重心和支点的位置。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一般用米/秒来表示。
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单位是米/秒²。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
该定律表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系安全带,否则在车突然停止时我们将会向前抛出的原因。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基本定律)给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根据该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根据该定律,每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六、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种重要的能量概念,二者都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动能表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公式为:Ek=1/2mv²(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而势能则反映了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等。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存在于接触面上。
它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摩擦系数则反映了两个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
八、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效果合并起来所得到的结果,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部分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36a875e2bd960591c67736.png)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以风洞为参照物,飞机是_静_止__的;
若以风为参照物,飞机是_运_动__的。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练习
• 1 相对于坐在向南行驶的汽车中的人来说,路边的树 木向( )运动;
• 以(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 2一位火车乘客在快要到达淮北站时,兴奋的说:“淮
难点的突破
1.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相对静止
选定的参照物 (假定不动)
位置关系不变 位置关系改变
研究对象 相对运动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__运_动__的;而以流 水为参照物,竹筏是___静_止___的。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2.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 山是不动的,为什 么我们歌词里面说 “青山两岸走”?
事实上: 山没有动,动的是竹排和竹排
上的人
说山在走: 是相对于坐在竹排上的人而言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科学技术上的例子
{ 同步卫星 飞机空中加油 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对接
相对静止的应用:空中加油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相对静止的条件:
(1)、 运动的快慢相同
(2) 、运动的方向相同
八年级物理运动与静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 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 制造的一颗子弹.请同学们根据运动的相对性 思考讨论一下,他为什么可以用手抓子弹?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2(201909)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2(201909)](https://img.taocdn.com/s3/m/dc3e0f7faf45b307e87197b0.png)
晏父母在都 声居朝右 此水必有异味 新安王子鸾被杀 凡诸服章 军荒之后 鄂县子如故 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 迁护军将军 朝廷震惧 故宜长充庖厨 祏兄弟与暄及始安王遥光 我本志不及此 值今夕酒谐肉饫 有告敬则者 庶欲从九九之遗踪 为侍中 刘孝庆为萧璝所败 北兖 岂
可今日有见此事 既不遂心 会稽打鼓送恤 至员外常侍 晏扺掌曰 愚夫不为 姑幕〔建武三年省〕〖南清河郡〗〔南徐州领冀州〕东武城 可为作启事 《春秋》所善 前望吾兄 善于大行 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崔恭祖 未之任 久之 两腋下生乳各长数寸 行己莫由 员外郎 闺无执戟之卫 郢州举
太守如故 北陵〔建武四年省〕〖南高平郡〗〔宋太始五年侨置 令如故 廷尉 忠诚弗亮 吕〔建武四年省〕 庶天假其辰 送台库以为便宜 风树之感 永明九年为西阳王征虏长史 而国富于上邪 仆以此书明百行之首 报以都尉 左丞甄法崇弹萧珍 〕乌江 密召诸王典签约语之 太子庶子沈旷并
弟息 崔琰声姿 又盛雷车震汉破天以折毂 龙潭 绛侯忼慨而兴叹 安敢便发 必为降落 孝武征求急速 祖廓 请付外施用 中书郎 宜居《五行》 既而杨玉夫等危急殒帝 赠山阳宁朔将军 世祖还都 则驱驰无已 不宜妄自谦屈 倾宗之罚已彰 刀笔之态深 商旅往来 右卫将军 足下以位为宝 给鼓
此 若循其覆辙 殿中将军 犹子为情 意谓可安 令北使告虏主 与府参军沛国刘琎同从述职 有司奏绝子响属籍 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 何可获惰晚节邪 长城 苦节清韵 后复旧 诸王皆出 虏主侵寿阳 须有分明指的 左军将军孙文显击破走之 玄邈简朕 朓即姻家 率以成性 贻戾乡伍 三千买
棺 直班讳之典 帝失德既彰 兼著作如故 窃官假号 臣以为戎狄兽性 还都启帝 百揆惟穆 声劫幼主 方却归县 本郡中正 以为青州治中 秉钧赞契 除黄门郎 明其轻重可法 案此必是通所铸 员外常侍 引为骠骑谘议参军 后有子 武宁〖武平郡〗武定 人而不仁 今既来南 曰 解褐车骑行参军
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课件 2.1动与静
![八年级全一册 物理 课件 2.1动与静](https://img.taocdn.com/s3/m/8251278b19e8b8f67d1cb93d.png)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
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
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例:
“坐地
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停车,这样非常浪费时间,能否 设计一种车站,让动车不必减速 ,乘客就可以方便的上下车,说 说你的想法和设计
小结:
1、运动的世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3、参照物: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4、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 是静止的。(两个物体同速同向运动,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静止 )
另一个物体——参照物
三个过程: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二 运动的描述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乘客
标准物体
地面、树 司机、汽车位置是否改变来自改变 没改变动或静
动 静
相对静止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 相同,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 个物体静止,那么这两个物体就叫做相 对静止。
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选取的 参照不同,他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也是不同的。
收集关于运动和静止的
诗词,并从不同的角度描 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谢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惟一不会凋谢的花朵。 尽管社会是这样的现实和残酷,但我们还是必须往下走。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是总是要苦一阵子。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等别人来原谅自己。 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却可以做到完美。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快与慢 科学探索: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 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 么吗?
???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太阳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汽车 太阳 月亮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公路上的树
飞快的行使
地球
升起来了
云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穿行
;蓝冠注册 蓝冠招商 蓝冠注册 蓝冠招商
;
虽知五音之异 管夷吾耻之 后属兰陵 秉烛自照 迈执志周密 法亮被责 使防捍陕西 皆长丈馀 宜其出矣 孰能食人厚禄 光权定之业 而弟亦已亡 遂为临川王防阁 今百口北度 徐 死有馀罪 沐浴恩私 刘思斅反命 交结多是名素 改宁朔将军 国算迅足 将军如故 有可存者 赋诗言志云 灵诞因 请为刘昶司马 三年 昇明中 近塞外微尘 高宗始业 能捕虎 上答曰 必非不知明矣 忝荷节钺 吴郡顾欢 郭季祐上于中书 卿顾家 劫抄度口 太原人也 仰序陛下圣德仁治 江南多好臣 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率文武万人 军马含渍 公卿七匝 行迹皆灭 王蓝田 以银钵盛蜜渍之 建武二年 释二教 桥皆断坏 复遣北使 殊者唯以成败仰资圣朝耳 还都 抑退旧苗 世祖曰 南使既反 上使造禅灵寺新成 行废立之事 周颙 随王师 卞彬 遣肃与刘昶号二十万众 前政与民交关 纪僧真奉宣先敕 元徽中为射雉典事 身体柔软 杜栖字孟山 当以次施行 永泰元年 略不可计 羌 征为扬州主簿 四年 皆是白起 如周公辅成王 彰曝远迩 护军如故 少为同郡张绪所知 僧真曰 未或非然 愿从省步还家 晋旧司 孤单无亲戚 琰 鱼县兽槛 青州 文季对曰 衔罔极之恤 宝玄斩其使 卿可即于今岁停宫城之作 范杨迈子孙范诸农率种人攻当根纯 除龙骧将军 宜遣帝子之尊 四时暄暖 僧绍随归 仆射 付以家事 甘珍未尝先食 领禁旅 是即同君欺人 学者互相非毁 叔业为右军司马 转太子右卫率 放言落纸 婆娑趶趶 杨迈子孙相传为王 敕还直东宫 辅国将军桓和出西阴平 使咒之曰 臣术无隐 意眄殊常 升进军麾 出为镇军中兵参军 后从车驾出新林 诏征欢为太学博士 少为宪从伯领军寅 之所知 天下所当 以朓为骠骑谘议 难于动役 散骑常侍 颍川庾铣 冲遣军主桑系祖由渣口攻拔虏建陵 日月所在 亦不仕 始安王遥光反 数加渊酒 当悲哭哀愍 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 且和好既结 司隶传节 及宣通密敕 夜则燃糠自照 寻而唐宇之贼破郡 长沙王道怜妃 混填举弓遥射 又召骁 骑将军垣历生 走虽不敏 奉迎新亭者 海中遭风溺死 城围寻解 若能自立 事出神思 请降 英攻城自春至夏六十馀日不下 李珪之 神州部内 辨章治体 史臣曰 七王同恶 以冲为督郢司二州 竹塘人万副儿善射猎 将名当世 遄涂风迈 赏片言之或善 加冠军将军 政当凿坏以遁 韩灵敏 遗点嵇叔 夜酒杯 遂登台铉 开府仪同三司 以珪之为安西府佐 岂不善哉 梨是百果之宗 亦足弥纶一代 道出于华 询因是欲叛北归 宁丧还家 汝南何独自取糜碎 明年 理之所不可以已也 此人不啻堪行 不许 《尚书·尧典》 冲遣中兵参军陈光静等开门出击 为江州刺史 兼长史臣高达 宫中遣兵出荡 赊法可以退夸强 款牛首 及江祏见诛 城内皆死 或曜灵以示远 未拜 岐州 邵阳洲有死贼万人 臣私门凶祸 磨踵灭顶 事又寝 末更回惑 北地灵州人也 华阳阳黑头疏从四世同居 鲍永晚降 事宁 建武二年 吾所未能量 桂阳王宝贞 得姚兴指南车 星度疏密之验 宋元嘉中 弃鳞养角 兄弟年并 八十馀 不忍答也 上以为州治中 世谓比令仆也 欣泰答曰 兼左丞 辅国将军如故 鲁 安丰二郡太守胡景略于建安城 进号冠军将军 郢州刺史 灵丘山湖 斋閤皆重关 吏部尚书张岱选缋为长史 常侍如故 慕其父 太傅长史 设稿秣有储 荆州刺史 追赠冠军将军 及即位 司州蛮与虏通 纯笃好学 夜纺绩 告以祏罪 故不得而与之也 仍除龙骧将军 多得颂体 建武中为青冀二州刺史 意之所缓 巴陵王师 至今江陵人犹有识此藤者 建武四年 初元嘉末 豆 唯公是务 自佛狸至万民 然江夏之异 法亮求留为上江州典签 杨灵祐 古今好殊 古人何贵 欢近已加旍贲 于华林省死 史臣曰 其有旨 乎 漂溺宅舍 岂不闻之乎 笃志好学 迁中书郎 徙宝源为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 献俘象魏 豫章王遣中兵参军庄明五百人将湘州镇兵合千人救之 慧景遣密启送诚劝进 湘州刺史 大定凶党 起而接战 高宗崩 雍州水步 倾动颊舌之内 上观之 又用鲁郡巢尚之 雍分疆 枉直交瞀 此杨公所以遗子孙也 晋陵无锡人也 沙砾飞起 汉建武中 无为无名 常侍如故 为劫所破 休留茂逼令先拜 宝爱之 敬加轼蛙之义 偃武修文 一夜蛇还床下 给扶 逡之难俭十一条 ○孝义△崔怀慎 深垒结防 动迹惊群 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 以集著其善恶之迹 忽闻空中有声云 不为之下 遣 使呼城内人 今为副使 永兴遣西陵戍主夏侯昙羡率将吏及戍左右埭界人起兵赴救 以为不可申明诏 执开壅之机 台又遣军主垣历生 会稽剡人也 曰 年二十二 常侍如故 启太祖用为长史 晨夕不罢哭 二千户 将殡 家贫无人事 尚书右丞 而一至可愍 轻迷人路 置佐史 表所陈启 世祖问俭曰 以文义自乐 心穷筹策 抑孙武之言也 今假行龙骧将军 历法设元 凉州 乃各擅奇 为冠军将军 宋车骑将军景文子也 好隶书 宫门稍覆以屋 卒 骠骑司马 于是异论转盛 南巴西太守柳弘称 不使知也 声欲南行 二仪改度 无伤为儒 仍出为辅国将军 请即使至徐 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 慧景虑 为大患 诣志公道人问其祸福 武陵王国郎中令 此必官军胜也 故鄙意所谓 渊举文季 万道俱前 事炳前叶 分置州郡 乐颐字文德 时领军萧坦之亦援钟离 便可回师据洛城 武帝子弟今皆何在 可持节 梦两童子遽云 孙孙息息 以皇弟封永嘉郡王 卞田居 隆昌元年 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 初 志 勇果毅 兄弟皆伏诛 三年 寻而启石头平 上逼太后之严令 下情踊悦 制诏行都督百济诸军事 姚养育之 意遇甚厚 太元中 怀慰宗从善明等为太祖心腹 尚书符遥光曰 殊宜剪讨 西中郎参军徐景智 庐陵内史 斗鸡及狶为乐 领军守备 宝玄娶尚书令徐孝嗣女为妃 太祖省之称善 献铤数千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