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直线运动
高中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高一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25d75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f.png)
高中高一物理公式大全一、运动学公式。
1. 速度公式。
- 定义式:v = (Δ x)/(Δ t)(Δ x表示位移,Δ t表示时间间隔)-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 = v_0+at(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2. 位移公式。
-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x=v t-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x = v_0t+(1)/(2)at^2- x=(v + v_0)/(2)t(平均速度公式¯v=(v + v_0)/(2)与x=¯vt的结合)- v^2-v_0^2=2ax(不含时间t的位移 - 速度公式)3.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g≈9.8m/s^2)- v = gt- h=(1)/(2)gt^2- v^2=2gh4.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取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a=-g)- v = v_0 - gt- h=v_0t-(1)/(2)gt^2- v^2-v_0^2=- 2gh二、相互作用公式。
1. 重力公式。
- G = mg(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2. 胡克定律。
- F = kx(F为弹力,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3. 摩擦力公式。
- 滑动摩擦力:F_f=μ F_N(F_f为滑动摩擦力,μ为动摩擦因数,F_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0≤ F_f静≤ F_f静max,最大静摩擦力F_f静max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_f在相同正压力下的值。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大小(两分力F_1、F_2夹角为θ):F=√(F_1)^2+F_{2^2+2F_1F_2cosθ}- 当θ = 0^∘时,F = F_1+F_2(同向相加)- 当θ = 180^∘时,F=| F_1 - F_2|(反向相减)三、牛顿运动定律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2. 牛顿第三定律。
- F=-F'(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180b8995901020207409cfa.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V平t=V o t+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a与V o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 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V 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不含选修)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不含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38ed830b6c175f0e7cd1377f.png)
2.平抛运动 ①基本公式
x v0t
v y gt
4.天体 ①基本公式 GMm F万 r2 ②各运动学量
v2 GM m v = r r m 2 r GM r3 GMm 4 2 4 2 r 3 m r T 2 r2 GM T GM 2 2 4m f r f 4 2 r 3 GM man an 2 r
2
⑤第一宇宙速度:v1 = ⑥万有引力与重力
在赤道处
GM (忽略地球自转:v1 gR ) R
GMm GMm mg : mg m 2 R R2 R2 GMm 在两极处: 2 mg R
6.卫星的追及相遇
经时间t 距离回到初始时刻的最值:2k (k 1,2,3 ) 1,2,3 ) 方向相同:1t-2t 经时间t 距离回到初始时刻最值的对立: 2k (k 0, 从距离是最值经时间t 距离再次取最值:k (k 1,2,3 ) 经时间t 距离回到初始时刻的最值:2k (k 1,2,3 ) 方向相反:1t 2t 1,2,3 ) 经时间t 距离回到初始时刻最值的对立: 2k (k 0, 从距离是最值经时间t 距离再次取最值:k (k 1,2,3 )
ma y ma y
F1 F2 F0 1 2 0
(a<g)
F合 2 F0 cos0 2.摩擦力
f滑 N < fm N (有时认为二者相等)
0 f静 f m
1
三、曲线运动 1.渡河 渡河时间: t
d d v船 sin 船 v合 sin 合 d ( 船 0 ) v船
3.电场强度与电势差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bb67da79b84ae45c3b358c83.png)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公式大全物理
![高中公式大全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e885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5.png)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直线运动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直线运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ba35fa5f0e7cd18525369d.png)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直线运动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直线运动公式查字典物理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直线运动公式,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 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d7cb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a.png)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这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它可以用来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式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x是位移。
该公式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或位移)中的三个量时,可以用来求解第四个量。
2.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中¯v为平均速度,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
这个公式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就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x = ¯vt,当v_0 = 0时,¯v=(1)/(2)v。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 速度之比:v_1:v_2:v_3:·s:v_n = 1:2:3:·s:n-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根据v = at,因为加速度a恒定,时间t分别为t_1,t_2,t_3,·s,t_n且t_1:t_2:t_3:·s:t_n = 1:2:3:·s:n,所以速度之比为1:2:3:·s:n。
- 位移之比:x_1:x_2:x_3:·s:x_n=1:4:9:·s:n^2- 由位移公式x=(1)/(2)at^2,当t_1:t_2:t_3:·s:t_n = 1:2:3:·s:n时,x与t^2成正比,所以位移之比为1:4:9:·s:n^2。
- 位移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之比:x_Ⅰ:x_Ⅱ:x_Ⅲ:·s:x_N = 1:3:5:·s:(2n - 1)- 设时间间隔为T,第一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Ⅰ=(1)/(2)aT^2,第二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Ⅱ=(1)/(2)a(2T)^2-(1)/(2)aT^2=(3)/(2)aT^2,第三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Ⅲ=(1)/(2)a(3T)^2-(1)/(2)a(2T)^2=(5)/(2)aT^2,以此类推可得该比例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8596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c.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1.直线运动-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平均速度(v_ave)= 总位移(Δx)/ 总时间(Δ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Δx)=速度(v)×时间(Δt)-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2.动力学-力(F)=质量(m)×加速度(a)-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a)=力(F)/质量(m)-重力(F_g)=质量(m)×重力加速度(g)3.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一:v = u + at (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运动方程二:S = ut + (1/2)at^2 (S为位移,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运动方程三:v^2=u^2+2aS(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S为位移)4.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外力,反比于物体质量。
F = 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都会以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5.力学能- 动能(KE)= (1/2)mv^2 (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重力势能(PE_g)= mgh (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弹性势能(PE_s)= (1/2)kx^2 (k为弹性常数,x为变形距离)6.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G×m1×m2)/r^2(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者之间的距离)7.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衡-物体受力的合力为零:ΣF=0-物体受力的合力矩为零:ΣM=08.静电力和电场-库伦定律:电荷(q1)和电荷(q2)之间的静电力(F)=(k×q1×q2)/r^2(k为电磁力常数,r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电场强度(E)=电场力(F)/测试电荷(q0)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最基本和常用的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4dba213f524ccbff021847c.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 =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 -Vo)/t(以Vo 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a与Vo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 -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 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1aaa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2.png)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一、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位移公式:x=v_0t+(1)/(2)a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平均速度公式:¯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x=¯vt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 速度公式:v = gt- 位移公式:h=(1)/(2)g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2gh(v_0 = 0,加速度a = 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或g = 10m/s^2)3. 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 - gt- 位移公式:h=v_0t-(1)/(2)gt^2-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2gh-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_0)/(g),上升的最大高度H=frac{v_0^2}{2g}二、相互作用。
1. 重力公式。
- G = mg(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2. 胡克定律。
- F = kx(F为弹簧弹力,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形变量)3. 摩擦力公式。
- 滑动摩擦力F_f=μ F_N(F_f为滑动摩擦力,μ为动摩擦因数,F_N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 静摩擦力0≤ F_f静≤ F_max(F_max为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下F_max≈μ_sF_N,μ_s为静摩擦因数)三、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 F = ma(F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2. 牛顿第三定律。
- F=-F'(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四、曲线运动。
1. 平抛运动公式。
- 水平方向:x = v_0t,v_x=v_0(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y=(1)/(2)gt^2,v_y = gt- 合速度大小v=√(v_x)^2+v_{y^2}=√(v_0)^2+g^2t^2- 合速度方向tanθ=(v_y)/(v_x)=(gt)/(v_0)(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大小s=√(x^2)+y^{2}- 合位移方向tanα=(y)/(x)=(gt)/(2v_0)(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2. 圆周运动公式。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6e98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1.png)
物理高中全部公式《物理高中全部公式》一、力学:1、运动学公式:(1)直线运动的位移s:s=vt,其中,v为初速度,t为时间;(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v=s/t,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at2/2,其中,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4)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s=gt2/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2、力学定律公式:(1)牛顿第一定律:F=ma,其中,F为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2)牛顿第三定律:F=F,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3)组合力学定律:F=F1+F2+F3+……,其中,F为组合力,F1、F2、F3……为单一力的合力;(4)动量定理: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
二、力的平衡定律:F1+F2+F3.......=0,其中,F1、F2、F3......为相互作用力的结合力。
三、动能定律:K=mv2/2,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
四、势能定律:U=mgh,其中,U为势能,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五、动量守恒定律:P=P0,其中,P为受力物体的动量,P0为受力前动量。
六、角动量定律:L=Iω,其中,L为角动量,I为把柄半径,ω为把柄的角速度。
七、电磁学:(1)电场强度:E=V/d,其中,E为电场强度,V为电势差,d为物体离电源的距离;(2)磁场强度:B=u0I/2πr,其中,B为磁场强度,u0为真空中磁导率,I为电流强度,r为物体离电流的距离;(3)电磁感应强度:H=B/u0,其中,H为电磁感应强度,B为磁场强度,u0为真空中磁导率;(4)磁通量:F=BA,其中,F为磁通量,B为磁场强度,A为磁通面积;(5)电势差:V=EAd,其中,V为电势差,E为电场强度,A为物体穿过的面积,d为物体穿过的距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3991d11cc1755270722087f.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_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bf68b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9.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一部分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的汇总,以供参考:
一、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
二、力
根据以上知识点和公式,可以对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建议结合具体学习情况来学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39ac57c58fb770bf68a5529.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 o2=2as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 o+at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Vt2)/2]1/2 6.位移s=V平t=V ot+at2/2=Vt/2t加速度a=(V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位移s=V ot-gt2/2 2.末速度Vt=V o-gt(g=9.8m/s2≈10m/s2)有用推论Vt2-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t=2V 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理解口诀: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为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高二物理的直线运动公式详解
![高二物理的直线运动公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227023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1.png)
【导语】在⾼⼆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忧考⽹将为⼤家带来物理的直线运动的公式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物理的直线运动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册P24〕。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6dd9605d15abe23492f4d3f.png)
高中物理公式——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8d585bdb90d6c85ed3ac654.png)
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V平t=V o t+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a与V o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 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gt2/22.末速度V=V 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讲解: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公式讲解: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d4bc69a69eae009591bec20.png)
高一物理公式讲解: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直线运动1、质点:⑴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⑵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只考虑平动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这两种情况。
2、位置、位移和路程⑴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处的确定的点,可用坐标来表示。
⑵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大小则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⑶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时间与时刻⑴时刻:在时间轴上可用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
如“第3秒末”、“第5秒初”等 ⑵时间:指两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如:“第2秒内”、“1小时”等4、速度和速率⑴平均速度:①v=Δs/Δt ,对应于某一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的速度。
②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Δs 的方向相同。
③公式20tv v v +=,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才适用。
⑵瞬时速度:①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②当Δt 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为瞬时速度。
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或位置)的运动方向。
④简称速度⑶平均速率:①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②平均速率是标量。
一、知识网络概念③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④平均速率是表示质点平均快慢的物理量⑷瞬时速率:①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是标量。
③简称为速率。
5、加速度⑴速度的变化:Δv =v t -v 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⑵加速度:①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②公式:a =Δv/Δt 。
③是矢量。
④在直线运动中,若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质点做匀加速运动;若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匀减速运动6、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则称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⑵匀速直线运动只能是单向运动。
定义中的“相等时间”应理解为所要求达到的精度范围内的任意相等时间。
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它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⑷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tsv =,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②s=vt ,位移跟时间成正比关系。
⑸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可以用图象直观描述。
①s-t 图象(位移图象):依据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位移S 与时间t 成正比。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
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有tg α==St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还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t 1时间内的位移S 1)以及可直接读出发生任一位移S 2所需的时间t 2。
②v-t 图象,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直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
例题: 关于质点,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其大小与形状可以不考虑时,可以视为质点 (C)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在研究其运动规律时,可以视为质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代表整个物体,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研究物体的运动,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时采用的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把物体视为质点是有条件的,条件正如选项(B)和(C)所说明的。
答:此题应选(B)、(C)。
例题: 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4m (B)3m,1m (C)3m,2m (D)4m,2m解析: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又上升1米,小球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是4m ;而表示小球位置的改变的物理量位移的大小为2m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此题应选(D)。
例题:图2-2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
从图中可知AB 段的加速度为____m/s 2,BC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_m/s 2,CD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在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m 。
解析:AB 段的加速度为:220m/s 5.0m/s 431-=-=-=t v v a tAB 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是负的。
而BC 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0 CD 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加速度为220m/s 1m/s 314=-=-=t v v a t又因AB 段的平均速度为m/s2m/s 213201=+=+=tv v v同法求得CD 段的平均速度m/s5.2m/s 2413=+=v 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4s ,t 2=2s ,t 3=3s ,故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总路程为 S =v 1t 1+v 2t 2+v 3t 3=(2×4+1×2+2.5×3)m =17.5m答:此题应填-0.5,0,1,17.5研究质点的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参照物就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被我们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
由于选定不同参照物,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的描述都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D)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被定位在地球赤道平面里,定位在赤道的上空,它绕地心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因此地面上的人看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静止的。
答:此题应选(A)、(B)、(D)。
7、匀变速直线运动⑴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 为定值。
⑵若以v 0为正方向,则a >0,表示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 <0,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速度时间图象可由a v v tv v at t t =-→=+00,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如知道t = 0时初速度v 0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就可知道任意时刻的速度。
应指示,v 0 = 0时,v t = at (匀加),若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v v at t =+0,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 v 0-at ,这里a 是取绝对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是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t = v 0 + at ,从数学角度可知v t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当已知:v 0 = 0(或v 00≠)a 的大小给出不同时间求出对应的v t 就可画出。
]从如右图图象可知:各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象中直线①过原点直线是v 0 = 0,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中直线②是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③是v 00≠匀减速直线运动。
速度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以直线②分析,tg α==∆vta ,斜率为正值,表示加速度为正,由直线③可知△v = v 2-v 1 < 0,斜率为负值,表示a 为负,由此可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回忆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中其直线的斜率是速度绝对值,通过对比,加深对不同性质运动的理解做到温故知新。
当然还可以从图象中确定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也可以求出达到某速度所需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匀速运动的位移S = vt ,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求出来。
如右图中AP 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图线,为求得在t 时间内的位移,可将时间轴划分为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设想物体在每一时间间隔内都做匀速运动,虽然每一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值是不同的,但每一段时间间隔t i 与其对应的平均速度v i 的乘积S i = v i t i 近似等于这段时间间隔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因为当时间分隔足够小时,间隔的阶梯线就趋近于物体的速度线AP 阶梯线与横轴间的面积,也就更趋近于速度图线与横轴的面积,这样我们可得出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此结论不仅对匀变速运动,对一般变速运动也还是适用的。
由此可知:所求匀变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如下图中APQ 梯形的面积“S ” = 长方形ADQO 的面积 + 三角形APO 的面积,所以位移S v tat =+0212,当v 0 = 0时,位移 S at =122,由此还可知梯形的中位线BC 就是时间一半(中间时刻)时的即时速度,也是v v t +02(首末速度的平均),也是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因此均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还可表示为:S vt v v t v t t t ==+=022,此套公式在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有时更加方便简捷。
还应指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如上所述的速度图象有时比上述的代数式还更加方便简捷。
例题: 图示出A 、B 二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A 、B 二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 ,同时相向运动 (B)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C)A 、B 二物体运动8s 时,在距A 的出发点60m 处相遇 (D)A 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解析:A 、B 二物体相距100m ,同时开始相向运动。
二图线交点指明二物体8s 时在距A出发点60m 处相遇。
B 物体向0点方向运动速度大小m/s 5m/s 860100=-==t S v 。
A 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从2s 未到6s 中间停了4s ,然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此题应选(A)、(B)、(C)。
例题:图为一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线,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2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解析:由速度图线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20m/s ,负号表明它的方向是负方向。
在2s 前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m/s 102)20(020方向为正方向=--=-=tv v a t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再结合图象考虑可知物体在2s 末时速度为零,位移大小最大,2s 到4s 物体向正方各做匀加速运动,4s 末回到原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