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重点、热点专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政治总复习重点、热点专题
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一)基础知识
1、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有利于转变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节能环保的消费行为。

④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带动生态能源、低碳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原因。

①是公民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要求。

②是公民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要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更是当前资源形势严峻的迫切需要。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节能减排消费会拉动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②坚持科学执政,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共产党必须领导好。

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通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③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天人相统一,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分析提高我国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当前形势要求公民提高环保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影响着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实施。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属于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6、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履行职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切实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做好优化生态环境等指导工作。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有效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③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环保行政法规和制度,依法处罚违法乱纪行为。

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7、请从公民角度,为宣传、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节约用电,对污染环境行为进行举报等。

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通过社会听证等促使政府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电话、信函、传真、邮件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低碳减排的建议。

③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敢于同无视环境污染的行为作斗争,采取合法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8、从辩证法的发展观角度谈谈对推进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的建议。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改变原有生活方式,推动事物发展。

②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开放节能降耗的新设备。

③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节能节电节纸张等。

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准备走曲折艰难的路。

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

9、从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谈谈对推进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的建议。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经济同时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②整体的主导地位和统率作用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要从战略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顶层设计。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③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建设美丽中国这个系统工程需要把方方面面综合起来。

10、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

(活动要求:主题鲜明,导向正确。


活动如:环保文艺演出、美丽社区摄影展、环保宣传手册发放、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等。

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二)思考与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质量均
为优良级别。

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会期,网络热议,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

如北京市政府先后制定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停车”、“停限产”、“停工”等10个分方案,部分市民也迎来6天的“小长假”。

在这些严厉治霾的措施下,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道路畅通了,久违的湛蓝天空出现了.那么,“APEC蓝”可以常态化吗? 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

材料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

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创新环保理念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环保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

创新环保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具体途径。

创新环保理念要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有效成果。

④创新环保理念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注重量的积累,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材料一
注: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源头、过程、后果的全过程,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在图二中画出印度的单位GDP能耗量柱状图,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①通过计算1/2.8=0.36,画出图柱。

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图一反映我国的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均资源占有量总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源能源十分紧缺。

③图二反映我国单位GDP能耗量高于一些世界主要国家,我国能源利用率低。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这是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占量和单位GDP 能耗量高的直接原因,影响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

(2)有人说,“建设生态文明责任主要在政府”。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此加以评析。

①建设生态文明政府责任重大,政府要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建立生态文明体系,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此命题有一定的道理。

②建设生态文明还需要企业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③建设生态文明还需要个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消费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3、材料一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国务院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发布了实施细则。

某市将环境治理和保护当作头等大事,动员全民参与,开展了企业自律的治污行动、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社会监督的防污行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阻击雾霾?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调整能源结构,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⑤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社会责任;
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材料二同呼吸,共奋斗,联防联控大气污染。

某市出台雾霾应急预案,今后如遇空气重污染时,及时向社会发布空气污染提示,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及停课要,有关企业停产,督促房屋拆迁做好降尘工作,道路清扫、洒水抑尘频次增加等措施,其中单双号限行措施将尽可能做到提前24小时通知。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相关知识,请你为政府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建言献策。

作为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为打响呼吸“保卫战”做贡献?
⑴政府出台雾霾应急预案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政府要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空气污染提示,加强市场监管,督促有关企业停产;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污染天气,要增加道路清扫、洒水抑尘频次,停止中小学、幼儿园户外活动;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自己威信。

⑵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协助政府科学有效防控大气污染;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防控大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