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哲学选择题专练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选择题训练
![《哲学与生活》第一课选择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90ba09e8762caaedd33d499.png)
《生活与哲学》周末作业5、22—5、231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所谓方法论是指( )A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B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原则和荚键方法C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多项)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下列观点中,属于世界观的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④一切从实际出发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5、“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恩格斯这句话表明(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哲学在社会变革中起先导作用C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家的反应都是正确的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7、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只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8、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9、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10、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1、《中国青年报》曾撰文指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e748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6.png)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自然辩证法答案:C3. 哲学上的“形而上学”是指:A. 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B. 研究存在本质的学科C. 研究超越感官经验的非物质世界D. 研究社会历史的学科答案:C4. “存在即合理”这一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5.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体现了: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它强调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变化的,并且这种变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主张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与辩证唯物主义有何联系?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坚持物质决定意识,都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即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8. 解释“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命题。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存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哲学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a7e96d9b89680203d825cd.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基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8.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有神论与无神论的斗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10.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11.下列对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12.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选择题练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选择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0ca90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d.png)
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理解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衬底1
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部分题目错误是由于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或记忆不准确导致的,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
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在部分题目上,解题思路不够清晰,导致答案不够准确或完整,需要多进行类似题目的练习,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不清晰
衬底1
下一步学习计划制定
拓展相关知识面
除了课程内容外,积极拓展与《生活与哲学》相关的知识面,增加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衬底1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探讨
客观规律性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答完所有题目后,建议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漏答、错答的情况,并及时更正。
GENERAL WORK REPORT FOR FOREIGN
总结反思与提高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衬底1
2
1
3
对于《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概念进行选择题的分析和解答。
生活哲学选择题百题练
![生活哲学选择题百题练](https://img.taocdn.com/s3/m/d4c89f95be1e650e53ea99a5.png)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百题练(一)参考答案:1-5ABCBA6-10CBDCD11-15CDDCD16-20DCABC21-25AACBB26-30CCDBD 31-35DBCBD36-39BCCB1. 2010年,起源于动漫的“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转正”的象征。
网络热词现象出现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
”这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其使用的条件和围②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③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2011年3月19日,省涡阳县举行“与先哲对话——老子文化高端论坛”。
处下不争,是老子的立身处世原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④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我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监测显示,2月15日,第24周太阳活动期爆发最大级别耀斑,引起了我国上空的电离层突然骚扰,导致短波信号的衰减甚至中断。
有关部门提醒,应尽量避免在此期间进行对无线电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依赖性较高的活动。
这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人们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④人们能够把握事物的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古代的拉帕努伊人曾在复活节岛上创造过辉煌和文明,但这种辉煌是建立在森林砍伐、土地滥用、过度渔猎基础上的。
欲壑难填终于导致环境承载力的丧失。
15世纪后,岛上的大棕榈树灭绝了,森林的消失导致水土流失,文明走向了终结。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选择题训练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选择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4b7a6eb6294dd88d0d26b61.png)
《认识论》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C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已不再存在C人的实践活动日益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产物2、“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B )(1)科学试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才能发挥出来(5)实践主体是智力与脑力的统一A(1)(2)(3)(4)B(2)(3)(4)(5)C(3)(4)(5)D(1)(3)(4)3、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C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B )(1)蜜蜂酿蜜(2)教师讲课(3)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4)鹦鹉学舌(5)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6)经济体制改革(7)修身养性A(1)(2)(3)B(2)(5)(6)C(3)(4)(5)D(5)(6)(7)6、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这说明( B )A思想观念不能说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主观必须符合客观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哲学生活选择题
![哲学生活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71a0412b160b4e767fcf3f.png)
哲学生活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7小题。
每小题3分,共111分)2.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4.“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二者的根本分歧是A.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 B.意识能否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 D.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这是因为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社会科学能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7.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汇编专练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汇编专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045dc5022aaea998f0fa5.png)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汇编专练及答案一、单选1“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这句话表明,哲学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B.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人们对人生的追问C.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的变化D.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 .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3、一场来势凶猛的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们对此众说纷纭。
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哲学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D、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5、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6、“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与“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两种观点分别属于()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7、2008年7月6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把改革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试复习
![生活与哲学 期中考试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2df934b336c1eb91a375db0.png)
《生活与哲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体现了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矛盾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生活处处有哲学》习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78647e2f60ddccda38a083.png)
《生活处处有哲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产生于人们的惊奇、困惑D.其内容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解析:这些寓言故事都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B符合题意,古典文献和人们的惊奇、困惑都来自于实践,A、C、D三项错误。
答案:B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 ) A.内涵B.起源C.任务D.性质解析:“人们在不知道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说明了哲学的起源和产生。
答案:B3.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这说明( )A.惊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B.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解析:“惊讶”就是一种追问和思考,这种情绪催生了哲学思想,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项正确。
A、B两项都没有表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惊讶和困惑本身不是哲学,D项错误。
答案:C4.“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好,由此可见,①③正确;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所以②符合题意。
④观点错误,故答案为A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500题 一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500题 一](https://img.taocdn.com/s3/m/ddadf7efb8f67c1cfad6b84b.png)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过去两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使全球经济转暖,贡献最大的除了美国经济,还有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世界影响中国,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上述材料表明()A.哲学就是对经济生活的概括B.哲学对经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C.哲学源于具体的经济生活D.哲学与我们的社会密切相关2.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正确的理解是()A.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3.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是江泽民同志长期以来坚持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的理论成果。
上述材料说明()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哲学是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C.社会越复杂人们的哲学思想就越多D.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越来越正确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5.“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一致的有()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⑤.尽信书,不如无书A.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6.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练(五)答案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练(五)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751cf27284b73f3425055.png)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练(五)参考答案1.【解析】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图、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也说明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题肢①和②说法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存在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出社会意识的变化,题肢③说法错误;题肢④与材料无关。
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
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②符合题意。
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③符合题意。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表述错误。
故选C。
【答案】C3.【解析】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天下情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人类探索的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但不能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③表述错误。
故选B。
【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体现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为A。
【答案】A5.【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法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但不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选择题)复习练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选择题)复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a743708580216fc710afd2d.png)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31、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 、“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 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 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 明( )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否认意识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0、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 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 远不会飞翔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 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36.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有的同 学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譬如,当自己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 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 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这启示我 们 A.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人生 B.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决定物质 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
39 2 4 7
4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 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 的哲理是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 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 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 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41、“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 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 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 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doc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7340b27227916888586d729.png)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难度选择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难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e7d035b0717fd5360cdcab.png)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D.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3.毛泽东说过,我们共产党内能有100多到200人真正学通了哲学,那么我们就能够打败帝国主义。
毛泽东这一观点,我们应当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①④B.②④ C.①③ D.②③4.截至2011年8月,我国科学家通过“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已经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摸清了月球上多种元素的分布;获得了全月球微波亮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全月球月壤厚度分布及氦—3资源量;获得了近月空间中太阳风和高能粒子的原始数据,发现太阳风在月表的反射现象和极区昼夜交界处的加速现象。
这进一步表明()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通过实验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6、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的是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上帝创造了世界⑤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⑥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7.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即被感知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8.过去我国由于单纯追求GDP,忽略了环境效益,导致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公民教育不公等社会现象。
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考试试卷
![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3da90b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1.png)
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哲学发展推向了最高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③ 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唯物论中,把实践作为整个世界的本原②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③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④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这些说法中符合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有①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②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③事在人为境由心生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近些年来,关于“曹操墓”的真假之辩不绝于耳,大有胜负不分伯仲之势。
“曹操墓”的真假看来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7.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和而不同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对症下药8.能体现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是C.大智若愚大巧若拙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几届世博会主题2023年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2023年日本爱知:自然的睿智2023年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9.世博会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
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
![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9f7c0d3fab069dc502201c7.png)
《生活与哲学》综合集训(三)(新人教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 ( )A.产生于寓言故事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对生活的思考。
”这说明()A.哲学和环境科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 D.哲学是理论化的思想体系4、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
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的哲理()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6、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在艰苦颠蹶之中,我没有沉沦,我追逐着光明和希望。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又要勇于克服困难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的倡导,“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且与地球人息息相关。
《《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9177f1c8d376eeaeaa31b5.png)
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2014-02-15 07:52:38| 分类:(30)【必修四试题|举报|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class 2《《生活与哲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本义上说,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4、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5、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6、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A、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D、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9、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10、“心外无物”与“万般皆由命,由命不由人”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A、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C、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都否认运动的绝对性1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③理在事先④世界就是经验⑤世界就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2、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1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C、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真正的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英国宪章运动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法国哲学C、18世纪英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性B、静止C、运动D、客观存在19、“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c634c4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3.png)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d68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7.png)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因B. 内因C. 外因和内因的统一D. 偶然性4.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普遍性B. 联系的普遍性C. 发展的普遍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联系的普遍性5.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
A. 消灭B. 肯定C. 否定D. 否定之否定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人与自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动者D. 被领导者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绝对不变的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2.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人的自由?4.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 根据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以下案例:某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时,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产品,成功转型并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专练1.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即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从中可以看出①哲学是检验各门具体科学的标准②哲学思维寓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③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④各门具体科学的都应以哲学为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道家哲学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
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A.万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B.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C.人不过是一架像钟表那样的自动机D.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3.《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材料寓意相反的是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4.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根据“旅行家们的记述”,推断亚洲没有温带,只有炎热与严寒,并据此进一步指出,“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孟德斯鸠通过他人记述了解中国气候,是不可取的②孟德斯鸠依据他人记述推断中国气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孟德斯鸠认为气候因素决定人的性格,具有唯物主义倾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
这是因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6.《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
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
这表明A.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7.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物质性8.《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
这表明①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③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10.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11.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③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框架,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任务。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 C.社会性D.历史性13.黑格尔说:“正像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的全部力量。
”下列与此相符合的说法有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②只有成年人才能对生活有正确的理解③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④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长期以来,菠菜作为一种有营养的蔬菜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菠菜的草酸含量较高,大量或长期食用易与体内钙元素结合形成草酸钙而不能被人体吸收,被排泄掉而造成人体钙质的大量流失。
上述材料从哲学上反映出①认识与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历史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 ②④15.中国人练习毛笔字往往从“永”字开始,据说这个传统是从晋代王羲之开始的。
他认为“永”字包含了汉字书写的八种基本笔法。
写好了“永”字,就可以为写好其他汉字打好基础。
从哲学角度表明A.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B.意识的作用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C.人类的实践水平受认识发展程度的制约D.没有正确意识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实践活动16.《庄子•齐物论》提出‘是非莫辩’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
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A.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真理是因人而异的17.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C.普遍联系与多样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18.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儿哪了”。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
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9.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不断地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真理性的认识”是指A.人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B.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D.一切定律、学说、原理和理论20.实际上,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通过网络、媒体、书籍、听讲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这就是说A.认识的来源实际上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B.每个人都要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全部的知识和经验C.直接经验来自实践,因而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知识的获得来说都很重要21.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对收集起来的花瓶碎片进行研究发现,碎片按大小可以分成四个类别,其重量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16倍。
“碎花瓶理论”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研究方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发现启示我们①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循环性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④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统一的基础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
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②严密哲学思维和精心的准备是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基础③实验方法的不断突破将取代科学家的“思维试验”④没有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就没有量子物理学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
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
从中可以看出①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③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发展自己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4.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
这说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B.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进步C.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建新的联系D.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正确发挥能动性25.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
今天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
倘若将能应用于医疗,那么器官移植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客观地认识世界C.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属性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就能正确改造客观世界26.中国古语说,书犹药也。
善读书一可医愚使人会办事,二可医俗让人更儒雅。
这一说法A.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为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肯定事物的本质是可以认识的D.认为认识过程始于读书终于实践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