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脂症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案例有很多,这里以痰瘀互结热毒证为例,患者男,时年38岁,眩晕伴双下肢浮肿1年。
患者腹型肥胖,平素饮食作息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之品。
现晨起眩晕,伴胸闷恶心,偶有头痛、心悸,乏力,双下肢浮肿,劳累后加重。
近日食欲不振,多寐,小便有泡沫,大便黏腻不爽。
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舌下络脉迂曲,脉沉弦滑数。
血压186/110mmHg,空腹血糖/L,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L,低密度脂蛋白/L。
诊断:(痰瘀互结热毒型)眩晕,消渴病,水肿(西医称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病)。
治则:利湿化痰、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方药:半夏9g,白术12g,天麻12g,川芎12g,牡丹皮15g,水蛭6g,羌活9g,豨签草12g,汉防己12g,瓜蒌15g,苍术15g,玄参18g,黄连9g,栀子9g。
7剂,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并嘱以糖尿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
二诊:患者诉服药3剂后,未再出现眩晕,现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时有胸闷、心悸,纳眠可,二便调。
舌红,苔薄黄,脉滑。
测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7~8mmol/L。
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冰片(冲服)。
继服14剂,服药时间改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
按:脾胃同居中焦,共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焉。
”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脉络,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头窍失养,发为眩晕;痰湿与瘀血皆为阴邪,互宅互生,痰瘀互结日久而化生热邪;热邪伤正、脂质运化失调;痰郁化火耗伤阴液;痰湿日久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使机体失于濡养而发为消渴;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
该患者脉象沉弦滑数;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
《诊家直诀》曰:“是故凝痰血瘀;无论脉势强弱;按之必有劲线;或如珠粒。
”痰瘀互结产生热毒;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课件
03
提高免疫力: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治疗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药物选择:选择适 合患者病情的中药, 避免使用有毒、副 作用大的药物
剂量控制:根据患 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合理 控制药物剂量
04
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调节 脏腑功能,达到 降血脂、改善血 液循环等作用
针灸治疗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
01
血,达到治疗目的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相应
02
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 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等
03
方法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注意针刺深度、时
04
间,避免感染等
3 中医治疗案例
疗程安排:根据患 者的病情,制定合 理的疗程,避免过 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生活习惯:指导患 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控制饮食等
定期复查:定期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治疗效果
4 中医治疗前景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 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副作用小,疗效持久。
典型病例
01
患者:张先生,45 岁,高脂血症患者
04
治疗效果:血脂 水平明显下降,
症状明显改善
02
症状:头晕、胸闷、 心悸、乏力
03
治疗方法:中药调 理、针灸、推拿等
治疗效果
01
降低血脂水平:中医治疗可以降低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02
改善血管功能: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弹
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 山西省朔 州市平鲁 区人 民医院,山西 朔 州,0 6 0 3 80)
中图分类号 :R5 9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8 0( 0 2 00 4 .2 证型 :DG 6 47 6 2 1 )1—0 70 B
【 摘
要 】 目的:根据 相关文献,介绍 中医药在防治 高脂血症方 面的潜 力与优势 。方法:从 高脂血症发 病原 因、中医辨证论
头晕、面红 ,出现 口舌糜烂 ,咽喉牙 龈肿痛 ,大便干结 ,尿黄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 。常用方为甘露消毒丹加减 ;④益气
健 脾 、 化湿 和 胃法 适 用 于 脾 虚 湿 盛 型 。此 型 以脾 气 虚 为 主 ,症
见少气 、虚胖、动则气 短、肢软无力 、身体 困重 、头重头晕等 , 舌质淡胖有齿痕 ,脉 弦细 或濡缓 ,苔薄 白腻 。常用 方为七味白 术散加味 ;⑤温 阳健脾 、化浊 降脂法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此 型 以脾 肾阳虚为主 ,症见脘痞,纳少 ,头晕,气短 ,面色觥 白, 胸腹胀满 ,口不渴,夜尿频 多,大便溏薄 ,手足不温,腰膝酸
we e d s u s d Re u t : r ic s e . s ls TCM e t a e to y e l i e a h s g o l ia f c c , d l s o i i e e e t Co cu i n TC i t e t n fh p ri d mi a o d ci c l i a y a e st x c sd f c . n l so : M n h r m p n e n
络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 见体型偏胖 、 易疲乏 、 躁易怒 、 症 容 烦
浊 ” 血瘀 ”范畴 ,多由饮食 失节 、七情 内伤 ,痰瘀阻滞及脏 、“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升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有比较深厚的认识及丰富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多发生在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等情况下。
故而,中医治疗时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缓解症状,预防并治愈高脂血症。
以下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1.调整饮食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体内脂肪的生成量,促进脂肪的代谢,减轻高脂血症症状。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属于肝气不舒、脾胃虚弱的身体状态,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饱腹感不强为宜,同时应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山楂、黄芪、茯苓、山茱萸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促进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不过,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需要具体辨证施治,不能轻易自荐。
3.针灸推拿针灸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经络穴位及相关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代谢率,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含量。
4.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降低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
科学运动可以增加新陈代谢的速率,促进身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饮食结构、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体育锻炼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当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需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同时要遵循正常的治疗,不应盲目自荐,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肝肾阴虚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1. 脾胃失和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消化,如果脾胃失常,消化吸收不良,就容易出现胆固醇向血液中转移的情况,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功能,增进胃液分泌,提高消化能力,适当进行饮食调理,缓慢进食、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2.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一个原因。
肝肾阴虚会导致肝阴亏损,解毒功能下降,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从而导致胆固醇等物质在体内滞留,引起高脂血症。
治疗方法是滋肾养肝、润燥生津,如用枸杞子、地黄等中药来调理肝肾功能,增强解毒能力,消除体内毒素和垃圾。
3. 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疏肝理气、消食宽中等功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如用丹参、三七、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帮助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金钱草、苦瓜、决明等则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含量;山楂、薏苡仁、茯苓等可以清脾化湿,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可根据个体情况,在选药后进行配伍或加减。
综上所述,治疗高脂血症需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既要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又要通过中药来调节脏腑机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三大血脂浓度的目的。
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因症施治,科学用药,透过调理,修复身体平衡,预防高脂血症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
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
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
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
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
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
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
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
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称为“血脂症”或“脂滞证”,其病因主要与饮食失调、体内运化不畅、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方法。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脂滞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主运化。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病人多有口味偏嗜、暴饮暴食、饮酒过多的习惯,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不佳,食物无法及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了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
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郁李仁、薏苡仁等,这些中药都具有健脾消食、化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脂肪的积累。
祛瘀活血也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循环不畅又会导致脂肪的堆积。
通过祛瘀活血的方法,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囤积。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
还应禁止饮酒,戒烟,保持适当的运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
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可以改善高脂血症的症状,并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能片面追求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
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归为痰浊内蕴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
湿浊停滞,巨细胞吞噬增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化痰祛湿,健脾消脂。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蓉、茯苓、泽泻、红豆薯、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
可以通过增加代谢和排泄脂质的能力,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调理。
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和糖分高的食物,而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3.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控制高脂血症有帮助。
4.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通,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虽然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西医药治疗是首选。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采取西医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与防治PPT课件
饮食疗法
控制热量摄入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饮食关系密切,因此饮食疗法是防治 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应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如鱼肉、豆类、坚果等,以 满足人体需要,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 肪酸。
学习自我监测方法,关注 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及时就医
如有疑虑或出现异常症状 ,应及时就医诊治。
04
CATALOGUE
高脂血症患者的生活指导
高脂血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
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 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 胖,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依赖于各种物质 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尤其是脂质代谢的紊乱,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高 脂血症便是其中之一。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总结词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年老体衰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水谷运化失常 ,痰湿内生,痰湿阻塞脉络,影响气血运行,最终引 发高脂血症。此外,情志失调也是病因之一,长期精 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可导致气血瘀滞,引发高脂 血症。年老体衰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 长,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引发高 脂血症。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改善血脂 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生化监测技术的普及,愈来愈多的人注重健康体检。
高脂血症作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将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的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高脂血症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30~60岁年龄发病率高,以肥胖者、喜食肥甘厚味者、有烟酒嗜好者多见。
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或不典型,以血液生化检查改变为客观诊断指标。
化验结果主要显示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
2 病因病机人过中年,正气渐衰,阴阳亏损,脏腑功能失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水液转输失司,水湿内停,化浊生痰,滞留心脉,水谷不化,津血反成膏脂、痰浊,日久心脉痹阻。
3 分型治疗1)脾虚湿盛:症见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
舌胖,苔白厚,脉濡。
【病机】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治法】益气健脾,除湿化痰。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IZ克扁豆12克山药12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薏苡仁15克生山楂15克荷叶9克泽泻15克随症加减。
2)气滞血瘀:症见面色晦暗或有褐色斑点,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病机】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运缓慢;或肝郁气滞,血运受阻;或痰浊滞留,心脉痹阳,日久瘀结。
【治法】化瘀散结,通络降脂。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6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6克柴胡3克枳壳6克丹参15克随症加减3)痰浊滞留:症见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
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血脂升高,影响人体健康,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对“三高”的研究与治疗,目前广泛认可的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无论从改善症状,和改善检验指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实传统中医并没有“血脂”这个概念,中医开方也不大考虑检验指标,中医侧重的是综合调理、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今天把一些现代研究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中药和中成药列出,仅仅是供大家参考。
一、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中药一般多见于活血化瘀药如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姜黄、茺蔚子等;补益药如人参、灵芝、人工虫草、玉竹、何首乌、桑寄生、女贞子等;具有泻下作用的如大黄、决明子、荷叶;还有一些具有利湿退黄、疏肝利胆“保肝”的中药也有降血脂作用如虎杖、茵陈、水飞蓟、柴胡、郁金。
消食健脾的如山楂、麦芽等。
利水剂如泽泻、茶树根;通经活络的地龙、葛根;清热解毒的黄芩、金银花等。
下面把部分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分述如下;1、山楂:动物实验证明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山楂提取物制成片剂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效。
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促进消化,保护血管,降脂降压,抗氧化,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2、金银花: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毒抗炎,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功能,降血脂等作用。
它是通过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3、大黄:对血清胆固醇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降低作用,如三黄泻心汤能明显抑制由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血清胆固醇升高。
也就是说能抑制胆固醇吸收。
达到降低胆固醇作用。
4、泽泻:降血脂、抗脂肪肝。
5、茵陈:动物实验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效果,对主动脉弓段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
(脂肪肝有效)药理研究表明,茵陈具有利胆,保肝,降压降脂,抑菌,抗病毒,抗癌,镇痛等作用。
6、车前子:可以降低人血清胆固醇。
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具有调节血脂,利尿,降血压等功效7、人参:助进脂质代谢,能促进肝内胆固醇、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降低胆固醇;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高脂血症辨证论治总结
中医高脂血症辨证论治总结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特点是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辨证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
目前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较多。
雷义举[1]将82例高脂血症分5型进行辨证治疗,总有效率达97.4%。
其中痰浊内阻型用温胆汤、三仁汤、半夏白术汤化裁;肝阳痰火型用天麻钩藤饮,黄连温胆汤化裁;痰瘀互阻型用涤痰汤、血府逐瘀汤、瓜萎薤白半夏汤化裁;气虚血瘀型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汤化裁。
丁宇炜[2]等将45例高脂血症患者辨证分为痰浊阻遏、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3型,分别予以化痰祛湿,祛瘀活血和温阳化湿为主的方剂治疗,以通腑祛瘀的中药大黄,虎杖、丹参、川芎、降香、山楂为主;对照组30例给予吉非罗齐和普拉固治疗用药时间各四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改善都接近对照组,两组在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佟丽娟[3]对本病主要按照4种证型来施治:①肾虚痰阻型治宜益肾健脾和化痰祛瘀相结合,主要以六味地黄丸、二陈汤和丹参饮三方为主;②痰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祛痰和益肾固体相结合,治以失笑散、半夏天麻自术汤和血府逐瘀汤加减;③气虚血瘀型治宜补气活血、益肾固体,以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加减;④阴虚血瘀型治宜滋阴清热、活血通脉,以知柏地黄丸、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任勇才[4]根据自己的临床实际提出血脂在中医理论中应该属于脂膏,津液和合而为膏,脂膏是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由水谷所化生,并随津液输布周身。
脂膏过多则为害,其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喜食肥甘,久坐少动;内因多为五脏功能失调,津液传输失司。
其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即肝脾肾虚为本,痰瘀邪实内阻为标故治当以标本兼治,或以固本为主或以治标为要。
选方中以何首乌、金樱子、酸枣仁滋补肝肾;以柴胡、郁金活血行气解郁利肝胆,肝胆疏泄正常则有助于脂质代谢;以山楂、丹参行气散瘀、化痰消积;以茵陈、泽泻利湿化浊,为渗利痰湿有效药物,另外辅以大黄通腑。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高脂血症,也叫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通常,高脂血症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来管理,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在中医中,高脂血症通常被描述为“脂证”或“血脂紊乱”。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脂血症的症状可能涉及脾脏、肾脏、肝脏和心脏问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主水代谢,肝主调节气血,心主循环,因此,高脂血症的治疗应以调节这些脏器功能为主。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降脂丸、定喘丸、泽泻汤等。
此外,针灸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常,在耳朵上穴位贴压新一片(旁门、肝、脾、腎、胆、胰、交感)等穴位进行治疗。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常用的推拿部位包括大腿前侧、肚脐周围、首颈部等。
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旨在通过改善机体自身调节功能,达到调整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等的目的。
西医治疗与中医相比,西医治疗高脂血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胆固醇过高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如他汀类、质子泵抑制剂等)、胆汁酸制剂、鱼油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等方面发挥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西医还注重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
推荐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此外,适当增加运动量也是有益的。
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西医通常推荐采用耐力型(如快步走、游泳、跳舞等)或者肌肉筋骨型(如力量训练、瑜伽等)的运动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中医药治疗和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个体化特征进行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控制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加快康复等。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通过中医立足于调理脾胃、调养肝肾、调节心气的治疗原则,通过调整食谱,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和膳食植物固醇,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转化脂肪酸,有利于控制血脂。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作者:欧阳军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12期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
根据中医的辩证原则分类施治,可显奇效。
临床上常见患者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濡或缓而无力。
治宜温动脾阳、除湿化痰。
方用桂枝12克,云苓21克,白术15克,半夏15克,苡仁21克,藿香12克,陈皮12克,甘草5克。
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临床上常见患者形体肥胖、头昏身重、胸脘痞满、恶心欲呕,或伴眩晕肢麻木等症状,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豁痰祛浊、活血宣痹。
方用瓜蒌20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枳壳15克,白芥子12克,泽泻5克,姜黄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高血脂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常见头昏头胀痛、耳鸣、面色潮红、易怒、口苦、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养血。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克,钩藤20克,石决明20克,牛膝 15克,益母草 20克,黄芩 10克,山栀子10克,桑寄生 15克,夜交藤20克,茯苓15克,何首乌15克,菊花15克,蔓荆子15克。
水煎服,1日1劑,连服7天为一疗程。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手足震颤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龙胆草、丹皮。
患者常见头重眩晕、胸闷恶心、时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化痰清热、安神宁心。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 15克,陈皮 10克,生姜 12克,代赭石12克,胆南星 10克,白芥子15克,石菖蒲 15克,泽泻 15克,瓜蒌 15克,甘草 6克。
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脘闷纳差者加白蔻仁、砂仁;痰热者加黄芩、竹茹、天竺黄等。
以上各型在服药时,还可用白术、泽泻各等份为末,每次3克,用萆薢泡水,送服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张玉会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张玉会摘要: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疾病。
其临床表现: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乏力、自汗或盗汗、胃脘胀满、肢麻、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脱发耳鸣、目涩口干、便溏或便秘、小便短赤、舌黯或红、舌体胖大、舌边齿痕等等。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治高脂血症对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罗尧岳[1]等在AS基础上发生的心脑血管病高居死亡前列,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升高到39.4 %。
一、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学文献中没有此病名的记载,但对本病早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病内容散见于“痰浊”、“痰证”、“瘀血”、“污血”、“胸痹”、“中风”、“眩晕”、“消渴”、“肥人”等病的记载中。
《黄帝内经》中对“膏脂”早有论述,如《灵枢·卫气失常》说“人有脂,有膏,有肉”,《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中医对膏的描述类似于血脂,其来源于饮食水谷。
陈佑林[2-5]等认为“痰浊”、“瘀血”与现代医学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与辨证治疗有着密切相关性,遂把其归属于“痰瘀”的范畴。
二、中医病因与病机1.痰浊淤血是高脂血症发病之标。
膏脂与现代医学的血脂相类似,中医学所言之膏脂即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脂,膏脂是人体的生理组成成分之一,属津液范畴,并可与津液其他的成分相互转化。
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
一旦膏脂在体内的转输排泄发生异常则成为病理性的脂浊痰湿,脂浊注入血脉,积蓄停留即可引发高脂血症。
《景岳全书·痰饮》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失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
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高脂血症中医一般以“膏浊”、“血浊病”、“痰浊”称之。
本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以“血浊病”作为命名。
(1)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与(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得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二)证候诊断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
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痰浊内阻证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2.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荷丹片、蒲参胶囊、脂必泰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治法:益气健脾,化湿与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脂必泰胶囊、丹篓片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得穴位配伍与适宜得手法进行。
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并且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清热湿热,消食化痰湿,丰补血气,舒筋活血等,以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1. 脾胃失调: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失调会导致湿气内蕴,使得血脂升高。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湿热蕴结于体内,使血液黏稠,胆固醇等脂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脂升高。
3. 运化失司:脾胃失调及肝肾功能不佳会导致脾运失常,运输不畅,使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
4. 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习惯: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个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如体质肥胖、喜食肥腻、熬夜、缺乏锻炼等都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1. 清热利湿:高脂血症属于湿热内蕴的病证,中药治疗中常用黄芩、栀子、决明子等清热燥湿的药物,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2. 消食化痰湿:中医认为消化不良、脾胃虚弱会导致湿气内生,而湿气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薏苡仁、陈皮等,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化湿的作用。
3. 舒筋活血: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脂升高后,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加重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加剧高脂血症的病情。
中药常用的有桃仁、三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4. 丰补血气: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应注意调补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精、当归等,具有滋补肝肾,滋养气血的作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优势:1. 整体观察: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注重的是整体观察,强调平衡,而非只关注单一指标血脂水平。
通过辨证施治,治本求源,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目的。
2.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体质、发病原因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
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
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
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的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
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
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
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
中医高血脂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高血脂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
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即脂质在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手三里、足三里、神阙。
【操作】选用华佗牌灸用太乙条在相距穴位皮肤10cm 处,在以穴位为中心直径5mm范围内回旋灸,每个穴位灸5min,共治疗25min。
2.穴位注射【主穴】双侧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
【操作】选用丹参注射液8ml用0.55mm×40mm针头的5ml一次性注射器给患者注射。
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于相应穴位进针,待酸胀得气后回抽无血,将丹参注射液注入,每穴1ml。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敷贴【主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中脘。
【药物】麝香20g,沉香65g,冰片15g。
【操作】先把沉香粉碎后,再按配方将其他药材放入研钵内反复研磨,混合均匀后储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0.5g放在所选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每周敷药3次,一般21天为1个疗程。
3.耳穴压豆【主穴】脾、胃、肝、肾、心。
【配穴】脑、降压沟、神门、额、交感等。
【操作】将木香顺气丸置于6mm×6mm大小的胶布上,每次选上述穴位中的6~8个贴压,嘱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皮损引起感染。
每日按压5次,每次按压5min,每3~4天换帖,两耳交替,30天为1个疗程。
4.拔罐疗法【操作】沿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进行走罐,患者俯卧位,以凡士林油均匀涂于背部,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程度,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以适当的力度吸附于背部,推动其上下移动,要求在移动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疼痛感,上下推动5次,以出现皮下瘀点或瘀斑为度。
选取心俞、膈俞、肝俞中一个腧穴,在穴位处观察是否有小络脉扩张或浮于皮肤上,如有,则选用三棱针点刺其上;如没有,则选用七星针扣刺,中等力度,以出现血珠为度。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高脂血症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高脂血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高脂血症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在中医理论中,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药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调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胃虚弱、肝胆失疏、肾元亏虚、痰浊内阻、瘀血阻滞等方面。
脾胃虚弱是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反而化为痰湿,导致血脂升高。
肝胆失疏也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障碍,易形成痰湿血瘀,进而导致血脂异常。
肾元亏虚是高脂血症的内在因素。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减弱,津液代谢失调,也容易导致血脂升高。
此外,长期的情志失调,如抑郁、恼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会损伤脾胃和肾气;而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也是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中医药膳调理高脂血症的原则中医药膳调理高脂血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膳。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可以选用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药膳;对于肝胆失疏型的患者,可以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膳;对于肾元亏虚型的患者,可以选用补肾益精、温阳化浊的药膳。
2、平衡膳食在选择药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材。
既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又要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3、性味相宜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药材。
例如,温热性的药膳适用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寒凉性的药膳适用于阴虚体质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
关键词高血脂;痰湿;痰瘀
高血脂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鉴于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的促进因素而西药降脂药物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我总结了毒副作用较小且安全的中医辨证治疗高血脂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运用以下方法可以获得疗效。
1益气健脾祛痰降脂法
用于原发性高血脂症,其发病机理为先天脾胃虚弱,脾胃运化输布水液功能失调,以致痰湿内生,血脉瘀阻而生病,运用本法,儿科振奋脾胃,苏童脉络,达到降脂目的,常用药物为:党参、白术、茯苓、黄芪、赤芍、当归、丹参、山楂(生)、桃仁、红花,痰湿重者加陈皮、法夏、泽泻、郁金,瘀阻甚者加蒲黄、三七等,胸闷冒险者加全瓜蒌、延胡索等。
2化痰活血降脂法
主要用于治疗继发性高血脂症患者,为过食肥甘厚味,滋生痰湿而发病,患者形体多见肥胖,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故拟本法,常用药物为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郁金、茨仁南星、丹参、山楂、蒲皇、绛兰、川穹、桃仁、红花等,气虚加党参、黄芪,肝肾不足加何首乌、黄精,血虚加当归、赤芍。
3滋肝补肾降脂法
一些原发性高脂血症形体消瘦者,其发病多为素体肝肾阴虚所致,故拟滋肝补肾降脂法治疗,常用药物为何首乌、黄精、桑寄生、地黄、枸杞子、山庾、草决明、泽泻等。
若兼肝阳上元者,加珍珠母或鳖甲,龟甲。
4滋肝补肾祛瘀清痰利湿降脂法
部分病人本属肝肾阴虚体质却偏喜肥甘厚味,嗜酒造成湿痰内生,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舌苔厚腻而黄,舌有瘀点、瘀斑,常用药物为首乌、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山楂、草决明、丹参、姜黄、茵陈、泽泻、黄柏、黄连、大黄、石菖蒲等。
5清肝利湿降脂法
有些患者既嗜食辛辣香燥,肥干厚味,又嗜酒终致肝失疏泄,湿热内蕴而生病,其不仅血脂高,常伴有脂肪肝,症见形体肥胖,口干口苦,肋脘胀满或疼痛,头晕心烦,
舌质红,苔厚腻而滑,故拟用茵陈、栀子、黄柏、泽泻、龙胆草、黄芪、山楂、草决明、郁金等。
当然,高脂血症患者也不能全依靠药物来降脂,中医提倡“天人合一”“医食同源”的理念,就提示此类患者也应该坚持饮食治疗,多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品如黑木耳,洋葱,香菇,芹菜等,并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