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石上纯也的探索之路
建筑的冒险——伊东丰雄建筑设计观再思考
丰雄成立 了自己的事务 所 ,早 期的建筑作品带有现代性 ,使用质地较轻 的标准工 将资讯媒体作为媒介 ,选择各式各样 的场所和 时间 ,”只有作为持续进行表演的场所 .
料及部件 ,如钢管 ,金属 网 ,穿 孔铝板及透气型织物。在其第一本年谱 及文集 著 城市才得 以存在 ,即最 为梦幻的视觉化表现 ,才会建 立起作为 变样体”的都市空
i西方的现代主义风格。或者说与安藤 忠雄所追求的 ”完整的 ,防御 的 ,城堡式 ” 筑不同 ,伊东丰雄追求建筑的漂浮性 ,薄膜 性与流动性。 ̄m_/T仅在 自己的建筑设 品 中不 断地 带给人们 惊喜 ” ,更影 响着例如妹 岛和世 ,西泽立卫 ,藤本 壮介 , :纯也等年轻一代 日本建筑 师的设计观 。伊东 丰雄的建筑时代精神 ,不断创新和 富 E化的空间特质与伊东 自身 的设计 思想 ,创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是密不可分 的。伊 东 自己的建筑作品时说 ,其实每一件建筑作品 都是在进行着一次冒险。
雄深受菊竹清训所提倡 的新陈代 谢派 “瞬时建筑”的理论影 响 ,认 为建筑是 瞬 空间。那是光在流动 ,意 义在漂浮 ,风也会流逝 的持续 变化的柔软漩涡的空 间。 ”伊
现 象” ,形式应该 是可 变的 ,并且能 够顺 应 自然和 历史的背景而 变化。1 971年 东丰雄甚 至只关心建筑 在此刻或其后 2O年做何 用途。他认为 , ”建筑 的瞬时 陛 只
《风之 变样 体》 (凰 变檬体 ,1 989)一书中就 阐述 了别样的建筑设计观 。 ”风之 间。也许作品风之塔正是此理念的延续
#体的建筑 ,如果只是如 风一样的轻盈与可移动的状态的话那就太可惜 了。建筑应
£赋予如身体般强 大的形式 可 以排解郁 闷 ,带来安心 清爽与舒适 ”。这其中伊 风之塔(Tower of W inds,1 986年 )是将伊东丰雄推 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的作 品了。
石上纯也2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精品店在今年2月份开业,与繁华的市中心相比,它位于较偏僻的Meatpacking District,这个精品店的设计来自日本年轻设计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
山本耀司纽约店结合所处位置的地形特征,在原有建筑的基础进行了巧妙的设计。
原先的建筑是Boss Models 办公室,这个单层房子处在两条街的交汇处的三角形地带。
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将原先的建筑一分为二,如同切蛋糕一样从从中间割出一条安静的小巷,一头宽一头窄,贯通两条街道,自然割出商店的两个功能区,并且在地面上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痕迹,在两条街道的交汇处也作了流畅弧形的修正。
原先建筑的砖块经过清理,清除原先涂上的颜色,然后配合更大的窗户搭建成新的建筑,室内格外简介,纤细的衣架展示着服装。
原先所处地的建筑,Boss Models 办公室,一个工业化的建筑。
(以上图片来自TrespassersWill和domus)一些介绍可见domus(via:dezain)。
这样的修正重建建筑,保留了原先所在地的一些有形无形的东西,看上去是一段连续的生长历程。
[更新9/2/2008,更多图片可见这里]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1974年出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然后在SANAA工作四年,2004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
2005年米兰家具展上设计了LEXUS 雾霭展厅。
桌子,9.5m×2.6m×1.1m,厚度只有3毫米。
为一家餐馆作的设计。
Junya Ishigami 为神奈川工科大学(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设计的一个工作室空间Kaitworkshop。
更多石上纯也设计可见JDN。
2007年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space for your future 展上,石上纯也的设计,一个巨大的氦气球,四层楼高,一吨重,表面为高反射的铝膜,乘坐自动扶梯而上,不同角度将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
DC STUDIES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Japan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 文/张宁 ZHANG Ning张宁/墨尔本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摘要:本文以日本现代建筑师系谱为切入点,分析了系谱中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及石上纯也之间的师承关系。
同时本文通过讨论不同时期建筑师的建筑理念、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经济社会条件等外部因素,研究了建筑“抽象性”在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这一系谱中的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住区、日本现代建筑、师承关系、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石上纯也、建筑抽象性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alogy of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ohara, Ito, SANAA, and Ishigami in the geneal-ogy. By analyzing their architectural concep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the gene-alogy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Keywords: community design,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Shinohara, Ito, SAN AA, Ishi-gami,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一、背景1960年出现的“新陈代谢”主义可视为日本当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浅析石上纯也建筑策略之“消隐”的建筑——从建筑均质化角度阐释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5期40水平,因此必须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 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朱琦.中西建筑设计机构方案设计过程的比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147-148.[2] 张承.面向建筑设计过程的能耗模拟分析——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程序的开发[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199-200.日本作为一个自然气候恶劣灾难频发的岛屿国家,其建筑中并没有持久、永恒、坚固的观念,而与之对应的是脆弱性、临时性和短暂性。
而石上纯也作为“白派”新的代表人物,师承妹岛和世,沿袭了白派建筑的“轻、薄、透”理念,将建筑的脆弱、短暂、暧昧通过“消隐”的建筑策略发挥到极致。
1 信息时代建筑特征当今信息社会依托互联网技术使得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有了去中心化,消除等级等特质,这使均质、模糊、不确定性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关键词。
石上纯也通过对信息时代的认识说道:“与其原封不动地实现显示器中的世界,还不如去消除现实空间的等级,我感兴趣的是消解了真实空间的等级之后会出现怎样一个空间,从中体现出的一种‘抽象性’究竟是什么。
”正是石上纯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时代的去中心化、均质性,使其作品极力展现出了平等、均匀的去等级化和均质化,所有的建筑构成要素都被均匀的并置。
2 “消隐”建筑策略之均质化作为日本白派建筑师代表,石上纯也师承妹岛和世,妹岛和世又师承伊东丰雄,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寻找出柯布西耶与密斯两位现代主义大师的影子。
伊东丰雄最早针对信息时代提出了建筑中存在的流动感,而流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结果就是表现为均质化,这承袭了20世纪密斯的“通用空间”的理论即均质化平面。
柯布西耶在1927年提出的多米诺体系就是流动空间解放的原型,在白派建筑师这里被提炼为板和柱两种元素,强调空间边界的模糊化,弱化内外环境的边界感,达到内外空间的均质化。
对于均质化妹岛和世曾说:“应把焦点集中在一个可以胜任多种功能的均匀同质空间上,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建筑中注重强调奇异的或是例外的元素,则自相矛盾了”。
石上纯也
我所知道的石上纯也》——五十岚太郎摘自《建筑新尺度》1.最短时间内获得了最高建筑奖2009年,石上纯也所设计的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队仃工坊获得了第61届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设计类)。
这是从未有人获得过的奖项,是日本建筑界的最高荣誉。
而同时,这个奖项获得者又是如此年轻性于1974年),这比他获得的殊荣更让人惊讶和好奇。
当然,在此之前也有过其他年轻的建筑师获得过奖项,比如生于1928年的桢文彦,他在1962年以名古屋大学的丰田礼堂获奖,之后在1963年,另有一名生于1928年的菊竹清训(以出云大会堂获奖(出云神社的行政楼),矶崎新(生于1931年)以大分县图书馆于1966年获奖。
这三位建筑师如今都己十分著名,而且获奖时都己年过35。
自从他们中有人获奖开始,到现在己经过去40多年了。
虽然最近在1998年,西泽立卫(生于1966年)与妹岛和世共同联名SANAA获得此奖项,但对石上来说,像他这般年轻的获奖人员,显然也是非常少见的。
石上己经参加过第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览,并且在米兰家具展赢得了国际建筑界和美术界的喝彩,他所展出的作品是限定时间展览的,并不是常设建筑。
2008年他为山本耀司在纽约Gansevoort大街所设计的商店,是一次创新的尝试。
石上在日本只设计过一栋新建筑,所以很难想象还有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赢得日本建筑的最高奖项。
在五年以前,也就是2004年,他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并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鉴于他当时的发展,于2008年担任国际建筑展日本馆,即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会的主设计师,可以说石上在35岁左右就获得了日本建筑业的所有最高荣誉。
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KAIT工坊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顶尖的,其支柱皆为横断面形式随意点缀在整个空间里,营造出森林一般的效果,越发显示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的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作品,是一次十分令人惊奇的尝试,它完全融入了现有空间的基本元素和骨架结构,同时又通过…密度‟展示了整个建筑空间,这是从未见过的。
日本建筑师成长及思想作品分析ppt课件
现在的功能建筑把一切都简单地定义化,并强 迫人们去使用这种功能。 功能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使用出来的。
21
作品分析 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1974年出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 然后在 SANAA 工作四年,2004年成立自己的 事务所。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 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琼艳的效果令 人耳目一新。
姓名:藤本壮介 1971年 出生 1994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2000年 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 2010年在日本被誉为藤本年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建筑设计风格是在自然和人工的间隙中探求新颖 的外形和空间,并追寻进化。
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一种方式,并倡导原始洞穴将是未来 建筑的模式。为何不能放到现代空间里去运用呢?”而“洞穴”只是一个处于 混沌状态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方式,可以创造性地使 用空间的环境。
5
汇报内容
Part 2 日本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6
成长历程
建筑师之间有着明确的师承关系和辈分意识
长谷川逸子
村野藤吾 菊竹青训 伊东丰雄 妹岛和世
新陈代谢派 黑川纪章
西泽立卫
石上纯也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槙文彦 宫崎浩
矶崎新 青木淳
六角鬼丈
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的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线索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师承 脉络关系。所以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日本当前一批新生代建筑师之上的时候,不得 不对他们的前辈做出回顾。
19
作品分析 终极小木屋
藤本一直追求着没有严格界限的混沌状态,传统 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就此被颠覆。
全部由原木堆砌出来的空间,模糊了地板和天花板的 固有概念,看起来就像个积木搭成的房子。 可以坐在突出的木块上吃东西,也可以躺下来仰望天 空,使用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安排和使 用。
古罗马万神庙的空间结构和美学探究与现代启示
古罗马万神庙的空间结构和美学探究与现代启示西方打艺术发展史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发展,作为古罗马时期最伟大的建筑设计之一,这个由最喜欢设计建筑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117-138在位)在一个庙宇旧址上建立的,成就了古罗马时期,乃至整个西方建筑史上经典的穹顶式建筑,他的结构美学价值值得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万神庙的空间几何,空间体验和机构美学的设计手法和意义,希望了解其隐藏的空间含义,并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相应设计借鉴。
标签:古罗马;建筑结构;万神庙;空间美学一、古罗马万神庙的背景由于拱技术的实现,古罗马建筑高大坚固。
通过这种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挤压合作,古罗马时期跨度最大的建筑-罗马万神庙(Pantheon,118年~128年)得以实现。
万神庙一直以来被用作礼拜堂,所以没有沦为废墟而被很好的保留下来[1]。
通过对古罗马圆形几何,结构美学和室内空间室外化的体验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角度来了解古罗马人建筑的智慧。
二、古罗马圆形几何的意义万神庙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中式的穹顶空间(图1)。
伴随着古罗马帝国政权的背景,圆形穹顶的集中式形制出现,而除此之外还有古罗马人对宇宙几何的解释。
万神庙不是第一个古罗马时期的穹顶式空间,奥古斯都时期的某浴室综合体被称为Mercury神庙(图2)的一部分和60年左右建成的尼禄金宫(图3)都出现了集中式的穹顶[2]。
但比穹顶集中式含义更多的是万神庙内大厅近乎标准的几何语言。
西方的艺术美学探索从自然得到灵感,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美丽的音乐中,从琴弦和音律的变化中感受到比例的奥秘,在美丽的花朵和剖切的海螺剖面中得到了经典的黄金比例,自此古希腊的建筑,雕塑,柱式都使用比例来创造最美的构筑。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精髓,并在其之上有了自己的空间阐释。
宗教建筑万神庙的剖面中宽度和高度都是39.9m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图4),一个完美的球形隐匿在建筑中,而平面中也可以从铺地和内部边界的围合识别出方形和八边形(图5)。
石上纯也的“自由建筑”
龙源期刊网
石上纯也的“自由建筑”
作者: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第04期
7月18日,“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石上纯也最具代表性的二十组建筑项目,包括六月刚揭幕的“蛇形画廊夏亭”(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自由建筑”即通过对建筑的场地环境、文化背景、气候条件、使用者等因素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以自然界中的“云、森林、地平线”等為灵感,打破传统建筑设计的概念范畴,真诚而坦率的寻找和创造。
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日本新锐建筑师,197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毕业于东
京艺术大学,受日本知名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和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的影响,这一批新生代建筑师在2000年集中涌现。
石上纯也曾和结构工程师佐藤淳(Jun Sato)合作作品《建筑如空气》(Architecture as Air)赢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建筑科学研究方法——以安藤忠雄建筑实践为例
71【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11月刘宇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 要:建筑科学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建筑学科研中所要用到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
在建筑科学研究过程中关注的不仅是进行建筑学相关科研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关注建筑师寻找探索自己的建筑设计之路时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两者的互动决定了建筑学这一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文章以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建筑实践为例,通过调查法和实验法来分析他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实践的科学研究思维。
关键词:安藤忠雄;建筑科学;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11-0071-01建筑科学研究方法——以安藤忠雄建筑实践为例1 安藤忠雄的建筑实践安藤忠雄,当今世界建筑界首屈一指的建筑大师。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出于对建筑的热爱,走上自学建筑的道路,并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
在近50年的建筑创作期间,他设计了200多项世界闻名的建筑作品并开创了超越时代的建筑风格,用清水混凝土材料和简洁的几何美学,创造了质朴而又富于内涵的建筑空间,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2 实验法、调查法在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上的运用2.1 实验法(1)对自然的实验。
建筑与自然是内外联系的,安藤认为只有将自然延伸进建筑当中并发生一定的关系,这样的建筑才有存在的意义。
他的作品,即使在最小的住宅中都有庭院,庭院将光、风、水这些自然元素简化、抽象并赋予表现力。
①对光的运用。
建筑因为有了光影而生动形象,安藤对于光的理解更是上升到精神性的哲学角度,光是空间的指引者和精神领袖,他的很多作品都在诠释如何用光来做设计。
光之教堂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进入一个超越的、让人能专注祈祷的空间,而通过光的变化来设计引导室内的空间序列很好地营造了静谧、神圣的氛围,而最前方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空隙,给人以震撼之感。
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解读诗人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
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解读诗人建筑师马岩松的设计摘要:人本主义理论以个人思想为出发点,关注人们的情感、兴趣、动机、情绪的发展规律,注重对人们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和共情,以顺应人们的生活、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来开发人们的潜能、从而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认知、能力、动机、情感对设计所起的作用。
人本主义运用到设计之中使设计师遵循自己的情感、需求、兴趣、文化,完成独一无二属于他们自己的设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研究西方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就提出,城市建设需要融入东方文化的设计元素,对于中国城市设计可能出现的“千城一面”,马岩松在结合中国人、中国文化,做属于中国人自己使用的建筑时,所做的事情,马岩松所做的就是如何突破。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与自然、人与情感正文:一、什么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对人类的自然界定进行了探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是一种自然的实体,而非社会性的实体。
人类之常情,人类之本,即人类之本。
一切生物都有一个内在的倾向,即自然的人和动物的自然属性是不同的,是可以有促进的,也可以提高身体的。
人类与动物本能不同的本能需要不同,相信发展自我潜力的生理和安全模式,强调人类的潜力决定着人类的基本需求。
然而,他们也认识到,天赋的基础需求——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相信,不管是善良或中性的,其实质的需求都是人。
恶不是人的本性,它是人的基本需要受挫折、文化环境不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扩大成熟热的动力,是人类成长来自个人自身的需求。
马斯洛相信,“一种倾向,即便是他们的潜能得到实现,他们渴望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的需求是“--个人可以成其事,则必成其事,自已之性,则必忠其身”。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达到、保持并强化有机体的潜力。
二、人本主义理论与马岩松设计理念的关系钱学森先生表示,他希望能在诗意和绘画的同时,打造一座兼具现代功能的城市。
石上纯也
树影深深地透近了建筑物
你可以说她是个玻璃盒,但她的结 构绝对没你想像那么简单
你可以說她是一種存在的不存在,或者... 不存在的存在
你能分辨哪些柱子是压力构件,哪些是 拉力构件吗?
间距较密的落柱,很自然地就扮演了隔墙的功能, 将空间分隔开来。
夜晚,她是一片发光的森林......
感悟思辨
可以发现石上纯也的建筑毫无疑问地超越了一
如同云朵改变形状,这种模型也同样 会逐渐转变,根据周围的环境的状况 和质量是否稳定,其变化是循序渐进 的。
云也有界限,由此形成了不同模 样的云朵。云朵因移动而相互靠 近时边界会渐渐模糊也就失去了 界限,只有在一定距离内观察时 才能发现清晰的轮廓。那么我们
是否可以将这种现象应用到建筑
设计中,另界限模糊,同时根据 形制不同而变化?
空气的流动能产生多种能量。建筑物通常有阻 挡风力的功能,但是为何不采用利于空气流动 的形式、将风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这个方法
呢?
眼前的建筑轻盈得像在空气中漂浮,柔软蓬松好
似一朵云彩,形体通透又旋转而上仿佛一股气流, 看来广阔无边,触手却不可及,这就是我一直追 求的建筑形式。
雨
理念5:雨を建てるる
和把握。在这里我正探寻一种能把这种不定性巧
妙地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去的地方。
当人们在房中走动,可以体验景随步移,千变万
化的室内空间
天空
理念3:空に住む
高度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性
地面的大小是相对应的高层建筑,是为了再空中有相应的开放性。在上面行走,会看到完 全不同的景色。
我们在垂直方向上看到的世界与水平方向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当你走出30米的时候,周 围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当你登上30米高的十层楼时,眼前所展现的景色将与地面所看 到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环境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时很微妙的。
石上纯也
日本建築師平身分析-----石上纯也周鵬04102307 石上纯也,1974年出生,日本建筑师。
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曾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獅子奖等。
简历1997年武蔵工業大学卒業。
2000年東京芸術大学大学院修士課程修了。
2000年(株)妹島和世建築設計事務所入所。
2004年(株)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事務所設立。
2010年東北大学大学院非常勤講師…………………………………………………………………………………………获得奖励2004年住宅コンペ「つくばスタイル」優秀賞2005年SD Review SD賞2005年キリンアートプロジェクト2005キリン賞2008年第1回六花の森Tea House Competition優秀賞2009年日本建築学会賞作品賞- 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2010年意大利イタリアヴェネツィア・ビエンナーレ第12回国際建築展金獅子賞- アーキテクチャー・アズ・エア…………………………………………………………………………………………主要作品2005年ミラノサローネ「レクサス展の会場構成」2005年TABLE2005年レストランのためのテーブル2005年low chair - 発砲スチロールのいす2005年round table2007年四角いふうせん2007年リトルガーデン2007年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2010年アーキテクチャー・アズ・エア作品及其思想前言:2008年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属威层斯建筑双年震曲年轻建筑师石上纯也.是个极为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家。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琼艳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新一届的日本建筑评论权威——五十岚太郎将石上纯也誉为日本前卫建筑家(Pi onee)一脉,亦即继萄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之后的代表人物。
石上纯也于东京艺术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之后,2000~ 004年任职于妹岛和世建筑没计务所而从2004年始独立.成立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石上纯也的创作手法某种程度上受伊东及妹岛的影响.而在“建筑消去”的这个模式中持续走到近乎极限的地步。
当代建筑的时代性美学思想
园林与建筑ART EDUCATION RESEARCH当代建筑的时代性美学思想□郭润滋摘要:建筑是物质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面貌。
当代建筑是现代物质与文化的集中映射。
石上纯也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建筑师,其作品涉及建筑与艺术、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技术的多维领域,对当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文从对传统多米诺结构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超平面建筑、建筑的消隐和感知世界方式的转变四个方面着手,梳理石上纯也 对当代建筑进程的认知,探讨当代建筑如何基于当下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背景表达建筑时代性美学思想。
关键词:当代建筑 建筑的消隐 感知方式 时代性美学“无论何时,建筑都是社会价值和社会技术发展变化的反 映。
”①这是诺曼•福斯特对建筑时代性的论述。
“建筑的时代性是建筑文化的时间属性,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文明程度、科技水平、思想观念等要素映射于一系列建筑物上的体现。
”②20世纪后半叶,世界建筑发展进入了实验 性建筑的新时代,商业城市成为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 义、新现代主义、高技派等各种流派的建筑师的表演舞台” 22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物 流等一系列新产业的发展,推动世界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建筑如同符号化的风景被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在这个新兴的、 充满活力和富有感染力的时代,当代建筑需要如何体现时代性 成为建筑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石上纯也成为备受瞩目的设计师,他的建筑作品一一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X 坊(以下简称 “KAIT 工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关注”石上纯也对现代日本设计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跨界于建筑与艺术的设计理念得 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对传统多米诺结构体系的继承和发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 动了西方社会的发展,22世纪初,勒•柯布西耶提 出的多米诺结构体系奠 定了现代建筑发展的结 构模型”多米诺结构体 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板结构体系,以钢筋混凝土柱为骨架取代承重墙的结构,将墙体从建筑结构 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 古典建筑对称的格局,形成现代建筑的自由平面”但是随着工业化、标 准化、模块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建筑对建筑构筑物的形体和空间提出了图1更高的要求”日本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经过22世纪中后期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今,日本部分当代建筑开始追求 一种极致的凝练之美,建筑形体体现出轻薄甚至消隐的物理特 质”石上纯也的KAIT 工坊作品试图突破传统的建筑审美和常规尺度的束缚,追求轻、透、薄的建筑特征”他改造了传统多米诺结构体系,采用“拉压组合柱-预应力板”的新结构模式”楼板采用钢肋梁体系,厚度只有约100mm,“整个建筑的每个结构细节 顺应着结构工程师的逻辑,微量变形达到其所预定的尺寸,甚至屋顶的泄水坡度都已经考虑在内”③,将力学中的预应力概念引 入建筑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力性能” KAITX 坊的305根柱子 中,只有42根为受压构件,是支撑垂直荷载的压力柱;另外263根柱子为受拉构件,是用以平衡的拉力杆,每根柱子的截面尺寸 或角度各不相同”石上纯也将钢柱做成扁平形,其中最细的受 拉柱截面尺寸只有145mm x 15mm,最厚的受压柱截面尺寸为63mm x 90mm ”纤细的钢柱如星辰般不规则地分布在整个空间79绘徐叙帚右究中。
石上纯也
日本建筑师之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1974年出生,建筑师 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曾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獅子奖等
他于2000-2004年任职于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手法某种程度上受伊 东及妹岛的影响.
石上纯也建筑创作上的关键字 “非物质性” “外部与内部” “超巨大空间物件” 通过分析他的例子来一窥其设计概念上的究竟
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日本馆 模糊内外的“极度自然”
将自然和建筑融糊
内部与外部空间暧昧化
温室让室外空间有了近似于室内景观的情境与气氛 内部空间也促使人们意识到室外空间
室外置放家具则让人仿佛置身室内
净化的日本馆馆内
山本耀司纽约店改造
保留这个地段上原有建筑的落魄感
决定用柱子的疏密来划分空间
但305根柱子當中有 42根作為壓力構件承受 垂直載重,而其他263根則作為拉力構件
通过石上纯也的作品我们应该正视的是,建筑不在是简单的手法和形式的 拼凑,而是一种思考,因为建筑本身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
The end
Table
在本案中想探究的是极日常性的物件(桌子)的非日常性(极度大跨距与极细薄)表现手法所创造的空间张力, 一张桌子如何在“室内空间” 中展现出建筑的特质
“非物质性”
“外部与内部”
用餐的仪式化 空间距离感
超巨大桌子中央是一种将内部加以外部化的手法
利用钢材的弹性特点将钢板预起拱变 形,然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令其看上去是 平的
改造前
改造后
独立无二
模糊的空间距离
石上纯也曾坦然说:他要创造的是界限极其模糊的空间,而不是像密斯那样具有普遍特征的空间
当许多建筑师努力追求形体的极限及表现时
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日本)撰文:方振宁图片提供:JUNYA ISHIGAMI+ASSOCIATES石上纯也从一张类似宇宙星图一样的平面草图开始设计之旅,而他在地上寻找与这些繁星的对位,那就是像星星一样在大地上闪烁的植木,石上的建筑处女作就坐落在星座和植木之间。
妹岛和西泽之后2007年9月,我在东京买到的一本JA杂志上最初看到石上纯也的作品,那是关于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的素描,概念图和模型。
虽然还处于未建成的阶段,但石上纯也要阐述的观念已经非常明晰,我预感到这将是妹岛和西泽之后的新美学。
神奈川县是连接东京的卫星城,它位于东京的下方,2008年1月,在神奈川工科大学内,竣工了一座只有单层体量的轻盈而透明的建筑,这就是目前在日本迅速走红的70后建筑师石上纯也的第一件成型建筑。
他在日本以外的媒体上几乎没有被介绍,而在日本建筑青年里他已经有众多的粉丝,日本的精英文化层面,已经感受到他对日本未来建筑和设计美学的价值,并悄悄地为石上的崛起做铺垫作用。
与石上纯也今天在日本的人气相比,他的专业简历并没有几条,但都是值得显赫的内容。
尽管他成型和竣工的作品并不多,而这些作品的观念和品质已经受到国际专业圈的瞩目。
透明而开放这是一座只有单层体量的轻盈而透明的建筑,从平面上看,它是一个略有些变形的正方型(47×46m),那倾斜的边,不是由于基地的限制,而是来自设计者对造型所持的精致和优雅。
方型建筑的四面都是像落地窗一样的玻璃幕墙,高为5m,从周围走过的人可以无遮挡地看到室内所有的风景。
屋顶上整齐均匀地开着长长的条窗,使得这一设施内部可以获得均匀的光线,它和室内那些匀质的空间相呼应。
建筑在形式上的开放性和体制上的开放性是一致的,即它虽然是神奈川工科大学的工房,但不只是针对学生的校内专署设施,也是周围居民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空间。
这是一个具备从木制家具到高端遥控装置,以及促进交流合作的社会广场,而功能只是提供一个制作的场所。
自由的建筑——石上纯也的建筑思想解读
自由的建筑——石上纯也的建筑思想解读黄靖;徐燊;杨基炜【摘要】石上纯也对建筑学有非常特殊的思考和理解,自由的建筑是石上纯也看似纷繁无关的众多论述的概括.自由的建筑包括了功能的解放带来的空间关系的暧昧体验,体现了石上纯也关于轻薄与透明构造的实践追求,也涵盖了石上纯也对"尺度"概念有某种颠覆性的新阐释,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再思考.该文将从功能、形式、尺度、环境四个方面结合已建成的设计以及尚未实施的纸上项目尝试解读石上纯也对建筑学基本概念的探讨以及对未来建筑的设想.【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石上纯也;自由的建筑;功能;形式;尺度;环境【作者】黄靖;徐燊;杨基炜【作者单位】武昌首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6图2 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外观1 石上纯也简介图3 神奈川工科大学多功能广场模型图4 和平之家外观石上纯也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瞩目的一名先锋建筑师[1],尽管他完成的建筑项目非常少,却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关注。
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评价他说:“可以说石上在35岁左右就获得了日本建筑业所有的最高成就”。
石上纯也是日本“白派”建筑师——继伊东丰雄,妹岛和世之后的代表人物[2]。
石上纯也出生于1974年,正是伊东丰雄所谓的“在无风日本微波涟漪的一代建筑师们”,他对建筑学有非常特殊的思考和理解,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界进行一种科学的现象学还原,从而获得新建筑的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石上纯也的设计作品,进而从多个视角去解读其建筑思想。
2 功能之自由石上纯也主张建立一种无等级差异的空间以解决功能需求。
他更感兴趣的是空间柔软性,像自然现象一样,有着主动变化的一种暧昧的,偶发的调节以适应各种功能。
一般功能主义者将建筑中所发生的活动抽象为不同的功能单元,按照一定的标准重新组合。
石上纯也、藤本壮介都称之为祖师爷,他还靠一座建筑带火了一座城!
石上纯也、藤本壮介都称之为祖师爷,他还靠一座建筑带火了一座城!你觉得日本最有价值的建筑师是?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矶崎新?石上纯也?还是祖师级人物筱原一男?很多人却觉得是伊东丰雄,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查查看。
POINT 1你是建筑大师的饲养员吗!伊东丰雄到底有多牛?他简直就是日本网红设计师的培养员!当今日本几位颇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石上纯也等等,都是伊东丰雄培养出来的。
POINT 2闲的蛋疼,聊天聊出了名堂?1976年那会,筱原一男(伊东丰雄师傅,创立了“筱原流派”)的“上原的住宅”落成,反响是很大。
当时作为正好赶上石油危机,伊东丰雄和两个同学:坂本一成还有长谷川逸子都接不到什么活,闲着蛋疼就搞了个“筱原批判会”。
▲ 筱原一男与他设计的谷川的住宅▲ 上原的住宅后来的时间多了,话题就越来越深入,从筱原的“建筑形式”慢慢就变成了对“建筑的意义”的思考。
而且,生在那个时期,大师、教授们最看重和强调的也从不是学校,不是知识,而是探讨。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环境成就了坂本一成和伊东丰雄,顺道也培养了长谷川逸子和妹岛和世。
▲ 受筱原一男影响的建筑师:妹岛和世、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POINT 3不好意思,不耐用是我的代名词!伊东丰雄的作品可被认为是对日本社会复杂性的最重要的诠释之一。
他的建筑很难适合严格的、一贯的思想潮流,事实上,伊东丰雄的研究始于对日本社会的留心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解析。
在日本,由于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
因而,他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而展现—种短暂的、脆弱的、易变的外观。
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
说白了就是不耐用!POINT 4伊东丰雄的小屋带火了一座城?你以为伊东丰雄先生在拿到普奖之后就停止了吗?不!在他75岁的时候,又完成了一个惊人之作——日本岐阜媒体中心,一座兼市民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功能的、接地气、有爱的公共建筑。
日本建筑师的“变态”极限思维造梦指南丨大咖图鉴:石上纯也
日本建筑师的“变态”极限思维造梦指南丨大咖图鉴:石上纯也个体崛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个体品牌的背后,每位成长起来的行业大咖一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石上纯也以极端、极致、极简为特色,干净利落地扛起了代表日本新生代设计师的大旗。
--------------------------极限思维与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1. 更薄你能否想象一张跨度9.6米,厚度只有6毫米却不弯曲的桌子吗?石上纯也勾搭上了一位结构设计师后,直接把满满的惊喜推送给我们了。
正常情况下这么薄的金属板肯定会弯曲,但结构力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把变形量计算出来,根据“预应力作用”,利用钢材的弹性特点将钢板预起拱变形,然后在自重力以及桌面物品的荷重作用下令其看上去是平的。
▲放在地上之后与之前▲小西泰孝的结构概念草图别急,看完下面这张施工顺序示意图,就能明白啦!这张桌子通过极限思维直接挣脱了平常物件的设计束缚,探讨了日常性的物件的非日常性(极度大跨距与极度细薄)的表现手法所创造的空间张力。
▼2. 更细能否想象一下建筑柱子的厚度极限是多少呢?石上纯也带着这种思索直接开启了三年漫长的探索时光。
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坊,不设抗震墙,仅由玻璃和305根扁平的柱子支撑,厚度16毫米到60毫米,高度则达到4.5米,以达到扁、细、长的建筑极限概念和结构美学。
像桌子设计的手法类似,颠覆承受力量的结构思维叫“预应力作用”,整个建筑像拉满弓的弦,等待着地震的到来。
感受一下精确计算的305跟柱子的各不相同数据。
建筑师联合结构师专门为此研发了计算软件,耗费三年做了1000多个模型才出来的最终结果。
看不懂不要紧,用心感受这些用柱子围合出的疏密有致、暧昧流动的空间就是了。
▼3. 更轻房子最轻可以做到多轻?石上纯也用极限思维告诉我们,可以用一根手指将它轻轻移动。
在东京现代美术馆,石上纯也把一个15米高、20米宽的矩形立方体悬挂在中庭。
材料、构造、结构与建筑——从石上纯也的桌子说起Word
材料、构造、结构与建筑——从石上纯也的桌子说起2012年04月24日10:08:00日本年轻的建筑师石上纯也设计了一款桌子,桌面是几毫米薄的钢板,跨度近十米。
薄桌子的起因是空间。
话说石上纯也为一间餐厅室内室内,因为经营定位对客人就餐私密性的要求,开始业主希望能将每桌的就餐空间设计为包房的形式。
建筑师觉得包房很闭塞,没什么意思,想着如果能在一个完整空间内满足业主的要求会更好。
最后石上想到给每桌空间设计一张大桌子,就餐的两人和四人坐下后,与邻桌的客人仍能保持足够的距离,更准确的说是足够的心理距离,为了获得这种心理上的距离感,石上的方法就是让桌面足够的薄,桌子足够的长,于是桌面上的瓶瓶罐罐也都变的仪式化了,桌面两端的摆设也令桌与桌之间的距离拉得更长了。
自然在我们看来这般用餐实在过于拘谨,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用餐的仪式化原本就是资源匮乏的他们一直以来的传统。
估计石上在想到薄桌子的同时已经想定了钢板这个材料,如何做却是与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合作的结果,石上设计的神奈川的KAIT工房也是与小西进行的结构合作,想必互相已经有了相当良好的了解。
用于餐厅的较小跨度的桌子,4.5mm 钢板桌面的预变形是关键,利用钢材的弹性特点将钢板预起拱变形,然后在自重的作用下令其看上去是平的,由于本身桌子恒载足够重,几个人用餐或者人坐在上面的活载与恒载相比足够小,加上活载造成的变形估计也就几毫米,视觉上很难察觉。
重点是后来的那张9.6米跨度、桌面只有6mm薄的桌子。
这应是为一次展览所做的作品,一定是建筑师和结构师在有了之前的经验后憋不住想看看这样的桌子的跨度制作极限到底能有多少吧。
小西泰孝想出了一个节点,就是在离桌面两端一米处的铰接做法。
这个铰接点以间距150的M4螺钉将两片3mm厚启口的钢板平滑连接为6mm厚的整体。
由于铰接点是弯矩为零的点也就是反弯点,这样令桌子跨中的弯矩加大了,但是两端的弯矩却减少了,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小了用于预变形钢板的长度,这对预变形的效用是有利的,同时也减少了制作的难度,而转角弯距的减少也令桌子更稳定,跨中弯距的加大则由钢板的预变形来对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石上纯也的探索之路
发表时间:2018-04-05T15:43:21.5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王健[导读] 本文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石上纯也的建筑观及建筑实践作品做出分析,阐述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建筑创作的累进。
华南理工大学 510641 摘要:日本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包括风格派、包豪斯派和勒?柯布西耶派这三股源流。
从1945年开始,迈出了走向盛期现代主义的步伐。
1975年以后,建筑风格从单纯学习西方转向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一大批六、七十年代建筑师开始反思民族性在建筑中的抽象体现。
于是建筑师们开始挖掘日本传统美学,试图将建筑与艺术结合起来,“超平”这一概念也开始在建筑中广泛体现,并受到国际广泛的认可。
石上纯也便是日本“超平”建筑师中的一员。
本文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石上纯也的建筑观及建筑实践作品做出分析,阐述其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建筑创作的累进,以期对当代国内建筑理论的探索有所裨益。
关键词:石上纯也归纳法演绎法 1、生平简介
石上纯也,日本建筑师,于东京艺术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之后,2000~ 2004年任职于妹岛和世建筑没计事务所,2004年始独立,成立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
石上纯也是个极为与众不同的建筑创作家,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惊艳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日本建筑评论权威——五十岚太郎将石上纯也誉为日本前卫建筑家(Pioneer)一脉,亦即继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之后的代表人物。
2、主要研究方法
石上纯也既是日本现代“超平”建筑发展大潮的代表人物,也是继承人物。
“超平”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几个关键词:去等级、反功能、模糊内外,是众多日本“超平”建筑师对日本民族性的建筑表现的共同归纳。
而对于以石上纯也为代表的一代继承人物,对此归纳结果的个人演绎便成为他们的前进方向。
石上纯也以归纳出的“超平”建筑的共性为理论基础,借自身的各项实验性实践项目,逐渐演绎出了个人的四个创作关键词:“非物质性”、“狭窄与宽广”、“超巨大空间物件”、“外部与内部”。
丰富和发展了日本“超平”建筑的创作内涵。
2.1、实验法
石上纯也在发掘“超平”建筑的创作理念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自身具备先锋性实验性,其由设想到设计成型的过程也是经过多次实验性设计实现的。
实验性作品打破传统功能组织模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因此要想以一种合理的姿态面世,就需要不断的实验来验证和实现其合理性。
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是石上纯也实验性作品的代表作,它是作为一所大学校园再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建造的。
作为服务设施,学生们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进入工房,在其中进行自己的创新设计工作。
建筑高一层,为单一整体空间,建筑面积约2000㎡。
立面全为玻璃幕墙,没有任何抗震墙,也没有支撑梁,建筑物完全依靠各种不同截面尺寸的细柱支撑。
整个建筑的实验性就在于这些细柱之上,细柱不仅数量多达305根,并且截面尺寸或角度也无一相同。
细柱的位置也舍弃了传统使用的矩阵排列方式,而是采取不规则分布。
更为不同的是,这些细柱的结构作用也非传统的受压立柱,305根柱子当中有四十二根作为压力构件承受垂直载重,而其他两百六十三根则作为拉力构件。
对于一般人而言,KAIT工房可能只是个大大的玻璃盒加上散乱的柱位,然后塞了不同的空间配置罢了,但其实石上纯也为了使细柱的位置、细柱的截面尺寸和角度、细柱的受压和受拉,与它们会限定出怎样的空间两大矛盾点能够统筹解决,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设计来试验和验证,石上纯也花了三年的时间在研究用细柱要限定出的每个空间的用途、大小,仔细地排列每个柱子的位置,以手画、CAD方式探讨各种可能性,制作了超过一千个模型。
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那些看似随机放置的柱子,其实它们围塑出来的两百九十个四边形都是建筑师经过实验性设计审慎思考探究的结果。
以细柱作为分隔空间的元素,于是建筑里各个空间不需要严格的定义和约束,于是使用者能够自由地在建筑里选择自己需要的空间。
而在此结构方案和空间方案下形成的建筑形象轻巧透明,可以说是一座建筑,也可以将其视为景观的延伸,结构的美转化为宛如树林般的景致。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集功能模式创新、空间组织创新、结构方案创新、建筑形象创新的优秀实验性作品。
2.2、演绎法 “超平”建筑师在实践中归纳出的一个创作关键词是“模糊内外”,这是消除室内外界限、室内外相互融合的创作理念和方向。
石上纯也将这一“一般性”的“超平”理论,演绎出了自己对于室内与室外关系的理解。
这在其作品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有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表达室内外交融的理念,超平建筑师“一般”的设计思路和手法是通过轻薄透明的建筑界面来消除室内外的视线阻隔,以此达到室内外界限的消融。
石上纯也以此为基础,演绎出了“Extreme Nature”(极度自然)的设计理念。
他的想法是:摒弃一般人对于建筑作为“物”的惯性定义,建筑不再拥有具体物体明确的质感,也就不再与场地内的其他元素存在等级关系,原本作为一种二元论的“室内、室外”关系也不复存在,以此实现室内外的无差统一。
石上纯也不把室外环境视为建筑的他者,而将室内与室外同样作为“环境之存在”。
他将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的内部完全净空,而在馆外围做了4个1:1的真实营造物件——温室,温室内非常巨细靡遗地配植各种植物,温室自身作为展品。
这打破了传统展览模式下以图画或小比例模型进行室内展览的形式,以此刻意地将内部与外部空间暧昧化。
这是消除室内与室外之间主从关系的第一个层次。
同时,在植物学者大场秀章的协助之下,在整个场地中进行大量的植物栽培,使整个馆进一步消隐在场地之中,塑造出了宛如置身于公园中的风景。
这是消除构筑物与植物之间主从关系的第二个层次。
最后,在室外置放家具,让人仿佛置身于室内。
建筑与展品之间尺度等级关系的模糊、建筑与植物之间配比等级关系的模糊、建筑与家具之间空间等级关系的模糊,多重颠覆与模糊,创造出了让人得以感知的植物、建筑、家具、地形与环境等所有事物同等级、同时存在的场域。
在这种场域下,室内与室外实现了完全的交融。
3、总结与启发
从石上纯也等一批日本“超平建筑师”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建筑师对传统建筑的普遍质疑。
我们是否还需要规则的柱网?我们是否还需要等级明确的功能和空间组织模式?我们是否还追求传统的空间和建筑形象?现代建筑发展至今已经快一百年了,《走向新建筑》是建筑师对那个时代糟粕的变革,而时至今日国内建筑的发展依然多为简单的手法和形式的拼凑却缺乏对建筑的思考。
“超平建筑师”的实践作品只是对当前或者未来建筑可能性的一次实验,或许是成功的,或许是失败的,但它们确实是日本建筑师结合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的思考结果,超平建筑的形象气质与日本传统文化确有深层次的交互。
日本建筑师正走在“以地域和传统文化为基础”来“创造新建筑”的建筑发展之路上,这应引起国内当代建筑师的普遍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文默.石上纯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 付超云.石上纯也思想及作品浅析[J].中外建筑,2012
[3] 徐知兰.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日本[J].世界建筑,2011
[4] 谌利.消隐于环境中的建筑风景——石上纯也建筑设计特征探析[D].南京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