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c+i y=AE E1 E0
宏观经济学 AE1 AE0 AE2
E2
45
0
。
y2
y0
y1
y
宏观经济学 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节俭悖论)
c+i
E
y=AE
E1
AE1 AE0 AE2
E2
0
45。 0 y2 y0 y1 y
4.2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假定投资 i 已知且固定不变
均衡收入:y=(+i)/(1-)
储蓄—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s,i
宏观经济学
s E
600
i
0
5000 8000
-1000
y
储蓄曲线变动引起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
s, i
s=-a+(1-β)y
i
O
y2
y0
y1
y
-a
边际储蓄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S1 S
宏观经济学
S0 S2 E1 E0 E2 i
4.1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宏观经济学
例: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 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 此时,c=y-i=8000-600=7400
s=y-c=8000-7400=600=i(与投资相等)
消费—投资曲线决定收入
宏观经济学
c+i E 1600 1000 o 45o 5000 8000 y c+i
K=
5. 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
5.3 乘数形成机制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 c = 1000+0.8y,总 需求方程:AD =c+i =1000+i+0.8y
投资100 折0.8
企业产品
要素所有者
收入
折0.64
消费0.512
乘数产生原理
5. 乘数理论 100亿的投资增加最终使NI增加多少?
宏观经济学
i=s
计划投资 计划储蓄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经济达到均衡一个前 提条件。 国民收入核算中: I = S ,是必然的结果。
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和消费函数 2.2 储蓄和储蓄函数 2.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2.4 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总支出
又 c=+y
自发总支出 引致总支出
AE=c + i = (+i) + y
4.1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假设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均衡收入公式为:AE=y 总支出:AE=c+i=y 消费函数:c=+y
宏观经济学
+i y = + y + i y = 1-
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 民收入。
12830 13360
0.64
0.59 0.53
0.94
0.92 0.89
G 15000
2.2 储蓄与储蓄函数
宏观经济学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
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依存关系。凯恩斯主义认为是储蓄与可支配 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2.2 储蓄与储蓄函数
E(总支出=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
AE = y
IU > 0 AE
y*:均衡产出(AE=y) y1: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增加产出 y2:AE < y
IU < 0
IU>0,非意愿存货↗
45º O y1 y* => 减少产出 y2 y(总产出=总供给)
1.3 投资=储蓄 总支出(总需求): E = c+i 总产出(总供给): y = c + s 均衡时:E = y c+i = c + s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2. 3. 4. 5. 6. 均衡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的发展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宏观经济学
乘数理论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各种乘数
1. 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
1.1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学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公式: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y–c=s,即i=s 储蓄函数:s= -+(1-)y 联立方程组,得:i= -+(1-)y,得 均衡收入:y=(+i)/(1-) 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民收入。
4.2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宏观经济学
例:s=-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为i=600。 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 此时,s=i=600,y=8000
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
均衡产出公式:
y =c + i
意愿 消费 意愿 投资
与总支出(总需求)相 一致的产出
关于公式的两点说明:
y、c、i 均为小写,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
y 表示实际产出或者实际收入,c 表示实际消
费,i 表示实际投资。
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的分析工具:NI-AE 、45o 线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4.1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4.2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基本假定 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
宏观经济学
企业是自发投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 的影响。 可以得到:GDP=NI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
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分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指标。
边际消费倾向:MPC
——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 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第一心理规律) 收入 A B 9000 10000 消费 9110 10000 0.89 MPC APC 1.01 1.00
如果用 表示 MPC , 则 k =
因此 , k = 1 1 - MPC = 1 MPS
1-
图形表示乘数效应
c+i
宏观经济学
c+i’ c+i E ∆i
∆y O y y’ y
6.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6.1 6.2 6.3 6.4
模型假定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国民收入的决定 各种乘数
APS -0.01
MPC
APC
1.01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0 0.01 0.03 0.06 0.08 0.11
储蓄曲线 s s BC D E F
2.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y=c+s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2.4 居民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公平的社会消费总量大于收入差
距较大的社会 政府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将富人的财富 向穷人转移,就会提高社会的总消费水平 公司未分配利润:更多的利润分配和更少的未分配利润, 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 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APC 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 = 0,c = y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C
D
11000
12000
10850
11600
0.85
0.75
0.99
0.97
E
F
13000
14000
12240
6.1 三部门经济模型假定
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
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 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 公司利润全部分配。
宏观经济学
wk.baidu.com
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 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 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
6.2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 收入:税收——定量税和比例税。 税收函数
储蓄函数公式
宏观经济学
非线性储蓄函数: s = s(y) (并满足条件ds / dy > 0)
线性储蓄函数:
s=y-c=y-(α+βy)=-α+(1-β)y
2.2 储蓄与储蓄函数
宏观经济学
储蓄倾向: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储蓄 倾向又可以分为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两个指标。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 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 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1.3 投资=储蓄
1.1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 凯恩斯定律
宏观经济学
——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 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凯恩斯定律成立的原因。
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
均衡产出(均衡收入)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 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产出>需求,厂商所的存货会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为了增加利润,增加生产。
宏观经济学
某家户储蓄表 收入y 消费c
A B C D E F G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储蓄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MPS
宏观经济学
G
s=-a+(1-β) y y y
O
A
0
线性储蓄曲线 :s=-a+(1β)yy 非线性储蓄曲线: s = s( )
几点说明:
宏观经济学
MPS 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
MPS 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当储蓄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S 为常数(1-β)。 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将随收入的变化而 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 MPS 和 APS 都递增,但是 MPS>APS 。 1 > MPS > 0
宏观经济学
T = T0 + tY
可支配收入
YD = Y - T = Y (1 - t ) - T0
O -α
y1
y0
y2
y
5. 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
5.1 问题的引出
5.2 乘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5.3 乘数的形成机制
5.4 投资乘数
5. 乘数理论 5.1 问题的引出
宏观经济学
1920——1930年,英国的经济危机。
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认为:总需求 任何的变动,都会引起国民收入的更大变动。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c = + y ( 0 < <1 )
宏观经济学
自发消费
y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该函数的斜率
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宏观经济学 45度线
45度线
c c
A
c=c(y)
B C DEF G
c = + y
450
OO
y
y
线性: c = c +) y 非线性: c= (y
3. 消费理论的发展 3.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宏观经济学
3.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3.3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3.4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宏观经济学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
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依存关系,凯恩斯主义认为是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
的函数关系。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
消费函数: 非线性消费函数: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 线性消费函数: c = + y ( 0 < <1 )
宏观经济学
△Y=100+100×0.8+100×0.8×0.8+…+100×0.8n-1 =100(1+0.8+0.82+…0.8n-1) =[1/(1-0.8)]×100 =500亿美元
乘数
5.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的代数表达式
乘数 = 或 :k =
宏观经济学
1
1 - 边际消费倾向 1 1 - MPC 1
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乘数现象。
5. 乘数理论 5.2 乘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乘数或支出乘数: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 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即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 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 或放大效应。
用K表示支出乘数,乘数的数学定义为: Δ NI Δ 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