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考察及思考探析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考察及思考探析一、引言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地势复杂,发展滞后,基础教育水平低下,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善。
本文旨在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从政策、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为改善山区农村教育状况提供有益建议。
二、基础教育现状考察1. 教育资源匮乏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老化,大部分学校缺少教学用具和教材,甚至存在师生人数不匹配的问题。
2. 师资力量薄弱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 学生生活条件差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学生生活条件差,家庭经济困难,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和音乐体育活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
4. 教育管理滞后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管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存在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5. 教育投入不足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投入不足,财政经费主要用于城市教育,山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三、思考探索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专门的扶贫教育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
2. 完善教育制度针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完善教育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激励优秀师资流入山区贫困地区,提高山区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平衡配置机制,增加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教育管理体系针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管理滞后的问题,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边远山区是指位于国家地理边陲的偏远山区,这些地区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边远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在这些地区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人口分散、交通困难等因素,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有限,很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固定的学前教育场所。
根据国家教育统计数据,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覆盖率较低,很多儿童无法获得公平的学前教育资源。
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地区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经验。
教材和教具的供给也存在问题,许多地区缺乏适合边远山区特点的学前教育教材和教具,无法满足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经济欠发达和资源紧缺,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足,政策支持力度较小,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面临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挑战。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儿童比例较高,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问题。
在一些地区,农村儿童普遍存在方言使用的习惯,而教师大多数只会普通话,语言障碍成为儿童学习的一大难题。
为了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
加强对边远山区教师的培训和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应该研发适合边远山区特点的学前教育教材和教具,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宣传和家长引导,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相对较差,存在着普及率低、质量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通过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逐步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状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机会。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边远山区是指位于国家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的山区。
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学前教育也面临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现状1.师资力量不足: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一些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这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发展。
2.设施条件较差:学前教育的物质条件也是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原因、交通不便、地理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场所、设施和用具等均不够完善。
3.教育投入较少:边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薄弱。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条件难以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足:边远山区人口分散,教育资源缺乏,大量的教育任务被各种开发带走,导致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
2.经济发展不平衡: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主要由政府投入来支撑,而当地经济的落后和发展不平衡,使得学前教育经费缺乏,难以保证其教学质量。
3.儿童教育意识不足:在边远山区,许多家长还存在“不信教育、不相信学前教育”的观念,使得很多儿童缺乏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三、改进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
2.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家长应该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学前教育,以提高儿童的教育质量。
3.开展专业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
4.加强媒体宣传:加强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使得社会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四、结论总之,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政府、家长、教育机构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联合努力,才能够切实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边远山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该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挑战。
学前教育又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注和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校园环境和家长参与等方面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匮乏。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该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县城或镇上,离村庄较远的孩子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设施简陋,学前教育用品匮乏,教学环境条件艰苦。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一方面,该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教学水平需要提高;该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当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校园环境较差。
简陋的教学设施和环境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校园安全隐患较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边远山区的家长参与度较低。
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他们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
部分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和成长空间。
如何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应加大对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投入,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部门可适时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前教育设施条件,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用品。
应加强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激励。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应加大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
改善学前教育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前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
通过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在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教育落后案例分析(2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落后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以我国某偏远山区为例,深入剖析教育落后的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案例背景某偏远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该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落后问题尤为突出。
二、教育落后现状1. 教育资源匮乏:该山区学校数量少,教学设施简陋,缺乏图书、电脑等教学资源。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教师甚至不具备教师资格。
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对该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难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流失严重: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低下,很多学生选择辍学,流入社会。
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更低。
4. 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教育落后的原因1. 地理环境因素:该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教育资源难以进入,信息闭塞,教育观念难以更新。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难以改善教学条件。
3. 政策因素:由于地处偏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导致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
4. 文化因素:部分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教育落后的影响1. 影响人才培养:教育落后导致该地区人才流失严重,难以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人才。
2. 影响经济发展:教育落后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难以推动经济发展。
3. 影响社会稳定:教育落后导致贫困人口难以脱贫,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五、对策建议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山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
2. 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 推广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为偏远山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介绍山区的家长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山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山区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广大的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都给山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山区教育的同仁们,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默默奉献,为山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今天,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们山区教育的现状和成果。
一、山区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匮乏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单一,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区教育的发展。
2. 学生基础薄弱由于山区家庭条件较差,很多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学校后,学习基础薄弱,难以适应正常的教学进度。
3.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在山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孩子能识几个字、会算账就足够了。
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山区孩子的成长。
二、山区教育的成果尽管山区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山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为山区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山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很多优秀教师扎根山区,为山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
3.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山区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家长教育观念逐渐转变在山区教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如何进一步推进山区教育发展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为山区教育提供更多支持。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边远山区是我国的特殊地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文化教育资源匮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前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幼儿园数量少、条件简陋,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都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幼儿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经济水平有限,边远山区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前教育经费紧张,教师待遇低,教育设施缺乏更新维护。
师资队伍也相对短缺,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人才。
加之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也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现状,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努力改善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状况,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
部分到此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幼儿园的数量较少,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有限,导致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师资队伍短缺也成为一大问题,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脱节也凸显了问题,家长缺乏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缺乏与幼儿园、学校的合作,无法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以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 正文2.1 学前教育资源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园数量不足。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多边远山区的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当地幼儿的入园需求。
许多幼儿甚至需要到较远的地方就读幼儿园,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不便。
其次是教育设施落后。
由于政府投入有限,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设施普遍比较简陋,设备和教学资源匮乏。
山区教育现状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国山区教育现状,共同为我国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山区教育的现状。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山区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
以下是我对我国山区教育现状的几点总结:一、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很多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山区任教,导致山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山区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设施落后。
山区学校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教室、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三、学生流失严重。
由于山区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很多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导致山区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国家虽然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山区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流入山区。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我国山区教育现状: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山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加大对山区教师的待遇保障,让优秀教师在山区安心从教。
二、改善山区学校基础设施。
加大投入,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实施教育扶贫政策。
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失问题。
四、加强城乡教育交流。
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同时,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山区,促进山区教育水平的提升。
五、提高山区教育质量。
加强对山区学校的监管,确保教育质量,使山区学生能够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总之,我国山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山区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山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山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山区,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山区人口红利的流失,也对山区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山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展开讨论。
一、山区教育的现状1.基础设施薄弱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都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
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电力、自来水等都没有,更别谈计算机、投影仪、空调等高科技设备了。
2.教师队伍不足由于地域偏远、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很多城市的优秀教师不愿来到山区任教。
这种情况下,很多山区学校的教师数量少、且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巨大。
3.教学质量差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下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山区学生文化水平普遍期待,教师大多也是普及型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的师资结构和数量设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山区教育的对策1.增加教师数量山区学校应该增加教师数量,加大教师招聘和待遇的力度。
同时,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个人发展机会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提高山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2.提高教育设施山区教育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可以在投资教育领域时,更多地考虑山区教育的经费和设施需求。
通过引入现代化设备,如电子教室、文化娱乐设施等,来扩大山区教育的使用范围和提高教学效果。
3.发展特色教育做好一些特色教育,例如开设民族文化课、民俗文化课等;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感受生活,在特色教育中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4.教育的资源共享山区的孩子学习资源的缺失需要大家的关注!协作和共享的资源、与其他地区的学校联系跟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山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结论山区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数量和待遇,同时增加特色教育的力度,发掘山区的教育潜力和特长。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与对策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现在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没有合法的营运车辆,所以学校处于安全考虑要求学生走路),学生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
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
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
再次,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
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英语课根本无法去带。
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
另外,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与城市里的现代化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2、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积极性不高偏远山区农村学校自然条件恶劣,教师生活工作的条件差,严重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山区交通不便利,很多村庄之间不通公路,教师出行困难,信息闭塞。
其次,大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特别是外地教师和家离学校较远的教师一般只能在学校居住。
农村学校提供给教师居住的房舍陈旧、狭小、无厨房厕所,这对于未婚的青年教师来说,存在找对象难、结婚难的问题。
即使已婚教师,由于村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幼儿园以及各种特长培训学校等。
教师子女很难接受优质教育。
再次,有些村镇甚至没有饭馆、蔬菜市场。
出现“有钱没地方花”的现象,所以很多农村教师都竭尽全力在城市购房,或想尽办法调进城市工作。
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外,在偏远农村地区。
大多数村镇存在没有图书阅览室、各种娱乐场所、计算机网络不配套等情况,教师精神生活贫乏,信息闭塞。
所有这些问题,都使得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特殊话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和支持,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也在逐渐改善和发展。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一次浅谈,探讨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和发展的建议。
1.资源匮乏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校舍设施、教学器材、教师队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导致学前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生活环境不利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受制于当地生活环境,很多孩子生活条件艰苦,家庭经济困难,这也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保健设施和保障措施,给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师资力量不足二、边远山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边远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而且分布非常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设施陈旧、条件艰苦,而另一些地区又缺乏学前教育资源,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资源的匮乏同时存在。
这种资源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2.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资源匮乏等原因,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的学前教育水平较高,而另一些地方的学前教育水平却偏低,这种差距给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3.教育模式单一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往往只有一种教育模式,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学前教育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在边远山区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支持,提高学前教育的投入水平,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的条件,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边远山区是指位于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构成、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匮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条件差等原因,很多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设施和资源相对较少。
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很多孩子要么无法接受学前教育,要么只能接受质量较低的教育。
学前教育教材和教具的缺乏也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开展。
缺乏足够的学前教育资源,给孩子的早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严重不足。
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人力资源非常稀缺。
很多地方的学前教育班级人数庞大,一个教师不得不同时照顾多个孩子,导致每个孩子得到的关注和教育资源都非常有限。
边远山区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这些地区的家庭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无关紧要,更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赚钱养家。
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和重视,导致这些地区孩子早期教育的质量普遍较低。
家庭环境的贫困和不良也会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解决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
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通过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改善这种状况。
只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前教育,才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
本文分析了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等,并从政策、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指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族文化多样的山区地区开展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6个省(自治区)有偏远山区,其中有16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50%以上,有8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70%以上。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涉及到约1.2亿名学生,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也关系到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益,制约了教育均衡和公平。
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不足师资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然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导致了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不足。
根据2019年教育部数据,我国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岗教师共计约260万人,占全国在岗教师总数的18.6%,而学生人数占比为32.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培训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
浅谈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近年来,中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却一直饱受关注。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条件的困难以及人才资源的匮乏,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改善边远山区学前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地理位置的限制边远山区通常指的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地带,这些地区通常距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这种地理位置的限制给学前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进入到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教材、教学设施等都存在短缺的问题。
2.经济条件的困难边远山区的经济状况通常较差,居民收入水平低,家庭教育投入少。
这导致了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幼儿园或托儿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到规范的学前教育。
3.人才资源的匮乏边远山区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难以留住,导致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1.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条件的困难以及人才资源的匮乏,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资源一直很紧缺,很多地区没有幼儿园或托儿所,家长无法放心把孩子交给哪里,孩子们也缺乏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由于人才资源的匮乏,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并不具备规范的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程度低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缺乏各种形式的更新和创新,无法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三、解决方案1.加大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边远山区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学前教育设施的建设,优先保障幼儿园和托儿所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相关设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
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1. 教师资源偏远山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多优秀教师不愿到山区任教;另一方面,部分在山区任教的教师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离开。
这使得山区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 教育经费山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很多山区,学校校舍破旧、设施简陋,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此外,教育经费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贫困山区的教育经费甚至低于城市水平。
3. 教育资源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有限。
在很多山区,学生只能就读于附近的学校,而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这使得山区学生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二、教育水平现状1. 学前教育山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很多孩子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小学时,与城市孩子相比,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2. 义务教育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较高。
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部分家长让孩子辍学回家帮忙务农;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质量不高,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这使得山区学生的教育水平难以提高。
3. 高中教育山区高中教育资源稀缺,很多学生无法在当地就读高中。
他们只能选择到城市就读,但往往因为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4. 职业教育山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很多学生无法掌握一技之长。
这使得他们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三、教育改革与发展1. 改善教师待遇提高山区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山区任教。
同时,加强对山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山区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分配教育经费,确保贫困山区得到足够的支持。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山区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例如,开展远程教育,让山区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然而,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利用效率也较低。
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现状1、教育设施简陋许多偏远山区的学校建筑陈旧,教室狭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学生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师资力量薄弱优秀的教师往往不愿意到偏远山区任教,导致那里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而且,教师的培训机会也很少,难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发达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偏远山区则处于劣势。
教材、图书、网络资源等分配不足,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知识面狭窄。
4、家庭教育缺失偏远山区的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引导。
有些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
二、提高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修缮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建立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同时,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数量和种类,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偏远山区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那里任教。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偏远山区支教,同时让山区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教材、图书、网络资源等,确保偏远山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现状
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许多偏远山区的学校却依然不能快速地跟上步伐。
这些学校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教育难题,比如环境恶劣、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
这篇文章将探讨偏远山区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教育资源短缺偏远山区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
一些学校念的书籍过时,教学设施陈旧。
学校除了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外,其他科目往往无法提供。
因此,学生的视野会受到局限,难以开拓。
另外,如果学生想要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他们就需要去到城市里寻找更好的学习机会。
这些现状限制了偏远山区学生的发展,导致他们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生活的地区。
教师需求敏锐的教师短缺也是偏远山区学校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教师不愿意去偏远山区从事教育工作。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地区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和住房,这让教师们在这里工作变得艰难。
另外,教师们可能不愿意前往偏远地区就职是因为这些地区薪酬水平较低。
然而,即使有教师在偏远山区教学,教育质量同样不容易保证。
教师们在偏远山区的工作条件往往比较艰苦,而且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培训等支持,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标准。
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安全问题由于偏远山区学校的基础设施不足,学生们的安全无法完全保障。
一些学校缺乏紧急设备,比如逃生设备或消防设备。
另外,由于偏远山区地形崎岖,道路交通不便,学生上学的路上可能遇到危险。
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安全和教育机会。
改进措施解决这些教育难题需要跨学科合作,而且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建设先进的教育机构泥土和草木之外,无人问津,只是一所偏远学校的现实。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应该配备最好的学科教育设施,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设备齐全,可为学生提供大学水平的教育,同时提供足够的机会让教师不断完善他们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教育质量。
政府应该优先考虑这些地区的建设,并建立基础设施和住房以吸引教师在那里工作。
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论文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1. 引言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中,偏远山区小学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偏远山区小学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分配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进行探讨。
2. 基础设施建设偏远山区小学常常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以及自然环境的限制,许多小学的建筑物老旧且设施简陋。
此外,由于缺乏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学校的教学条件极为艰苦,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 教育资源分配偏远山区小学教育资源紧缺,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地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比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在这些小学中几乎是一种奢侈品。
另外,教育经费的分配也存在问题,虽然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教育,但是在偏远山区小学中,这些资金往往无法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4. 教师队伍建设偏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很多合格的教师不愿意前往偏远山区从事教育工作。
而那些愿意前往的教师,由于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往往面临较大的适应困难。
此外,由于经费限制,偏远山区小学难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这让教师们感到缺乏动力。
5. 解决途径为了改善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学校建筑和教育设施。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和提供培训机会来改善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可以积极参与,提供资金和志愿者支持,促进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6. 结论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放弃。
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研究
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研究引言: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包括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和人口稀少的偏远山区。
由于种种原因,偏远山区的学生教育问题常常被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教育状况,促进全民教育均衡发展。
一、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的现状1.1 学校资源不足: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偏远山区的学校数量较少,离家乡较远的学生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学校,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1.2 教学质量低下:偏远山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学校教学条件差,教师素质相对较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1.3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由于偏远山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学生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态度。
二、解决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2.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山区学生教育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好的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待遇,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2.2 加强师资培养和支持:对于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应该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偏远山区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认知,让他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4 建立偏远地区教育支援系统: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应该加强对偏远山区的教育支援,例如提供学习资金和奖学金,捐赠教育器材和书籍,组织志愿者支教等。
三、结论偏远山区学生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但也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改善的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培养和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偏远地区教育支援系统等综合措施,我们有信心改善偏远山区学生教育状况,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
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引言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些孩子的生活条件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着重探讨偏远山区的孩子生活情况,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改善的方面。
一、教育问题在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交通困难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这些地区的学校数量有限,而且往往设施简陋。
由于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许多孩子需要到外地上学,而这又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风险。
此外,教师的流动性也相对较高,导致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投入,在偏远山区修建更多学校,并提升教育设施,同时加强师资培训,确保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二、生活条件偏远山区的孩子面临着较为艰苦的生活条件。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道路交通、供水和电力等。
这给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困扰,他们的出行不便、用水困难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三、健康问题偏远山区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和医疗资源的匮乏,孩子们往往难以及时得到医疗服务。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孩子们更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扰。
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山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四、心理困扰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偏远山区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更容易受到困扰。
由于与外界的隔离和交流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感受到孤独和孤立。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和家庭环境的限制,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偏远山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结论在偏远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相对困难,在教育、生活条件、健康和心理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关键词:山区、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摘要: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在教师队伍、办学条件以及农民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善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状况。
一、引言: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存在巨大的缺口,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师资力量等的巨大差异给经济本来就相对落后的山区教育雪上加霜……..二、我国山区教育现从巧家教育现状看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巧家县教育局局长陈堂国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贫困山区“两基”巩固提高困难重重,教育教学质量低迷,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水平呈滑坡趋势。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
云南省巧家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西部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本人就以巧家县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浅析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52′—103°26′,北纬26°32′—27°25′,南北长98巧家县情及教育发展现状公里,东西宽57公里,国土总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82个行政村,人口54万,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等多种民族,县境东北与云南省昭通市的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四县毗邻;东南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和曲靖市的会泽县接壤。
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位于药山顶峰。
巧家一地几乎包罗了从海南岛至黑龙江的气候类型,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
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峰峦重叠,云嶂雾绕,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地貌。
巧家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物产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好;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老白姓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由于社会形态、自然环境及其它诸多历史原因的局限和制约,巧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和文化教育不发达的状况。
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后,巧家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
自解放以来,巧家教育历尽风雨,初露曙光。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巨大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经济发展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
1999年,巧家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4年实现“扫盲”目标;2005年,全面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实现了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学校校点441所,其中幼儿园1所,小学校点416所,其中完小199所,村小88所,教学点128个;初中20所,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全县现有2346个班,在校学生92602人。
其中幼儿教育187个班,7169人;小学1731个班,58561人;其中六年级8294人。
初中342个班,21671人,其中初三7033人。
高中74个班(含药山中学高中班),4135人;其中高三1188人。
职业中学12个班,1066人。
五十多年来,巧家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教育内部自身的一些因素制约,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甚至相邻县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处于落后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教育布局分散,点多校少,基础薄弱,效益低下以巧家为例,全县现有小学生58561人,小学校点416所,而其中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完小仅16所,乡村完小183所,村小88所,教学点更多达128个;村小、教学点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60%左右。
教学点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只能进行不规范的四年级以下的教学活动。
因而导致了学生流失率增高,巩固率下降。
由于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偏小,学生不足百人的校点比比皆是,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和不合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本效益低下。
(二)“留守儿童”、“三难”问题困扰基础教育发展“收费难、入学难、巩固难”,一直是困扰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2005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费难”。
但“入学难”和“巩固难”,仍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挥之不去的阴影。
巧家尽管2005年完成了“普九”重任,但压力型体制“普九”冲刺带来的后遗症却难于消散。
除了背负沉重的“教育债务”,就是入学率不断下降而失学率反弹。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教育新的难点课题,以巧家为例,全县现有学生92602人,其中“留守儿童”竞高达19440人(其中小学段15824人,初中段3616人),近占全县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不但使贫困山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起伏不定,造成“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而且给本来就质量不高的山区教育带来新的难点课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教育自身功能贫血贫困山区的教育历史短,起步晚,底子薄。
就巧家来看,解放前教育尚属“盲区”、空白,因而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
总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与省外、市内其它县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开放之初短暂辉煌后便跌入低谷趋于沉寂,近几年虽有上升势头,但高考升学率寥寥,远远无法达及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造成全县每年通过各种渠道送往外地读书的初高中生达数百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贫困山区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如何实现办学规模效益,赢回失去的生源,仍是贫困山区教育面对的一大课题。
(四)师资结构欠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巧家现有教职工3985人,其中专任教师3740人。
其中幼儿教育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教职工2403人,专任教师2327人;初中教职工1195人,专任教师1094人;高中教职工294人,专任教师255人;职业教育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7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8人,专任教师5人。
全县现有代课教师407人,全部从事小学教育。
从目前师资情况来看,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师资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
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高中数理化、英语等学科师资奇缺。
小学教师主要体现在整体素质上,无论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还是知识修养、业务能力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五)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欠缺,办学条件差近年来,随着国家“义教工程”和“普九”的实施,我县的教育投入得到极大加强,乡一级中心校在校舍、设施等硬件上大为改善。
但由于校点多,许多村小校舍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木房屋,大多数村小校点危房大量存在并不断增多。
再加上“普九”和教育发展,现有寄宿制学校和中学校舍已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
在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育现代化方面,因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更是有心无力。
(六)职业教育起步艰难,后续发展乏力巧家历来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但由于观念、资金、设备、师资包括学生出路等方面原因,职业教育起步艰难,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成我县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县域经济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低,以至于全县职业教育至今仍停留在农村扫盲的初级阶段,后续发展乏力。
巧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也代表了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共性,其成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经济发展水平低是阻碍教育发展的基础原因。
没有相对发达的经济,通常不会有发达的教育。
西部贫困山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出产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极端落后。
仅靠有限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承担巨大的教育支出,只能依靠国家的有限投入,这不能不说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贫困,只能维系基本的生活所需,没有多余收入负担子女入学的各种费用,直接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入学难、巩固难。
其二,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作用,贫困山区广大农民、特别是高二半山的少数民族群众,千百年来刀耕火种,结绳记事、与世隔绝。
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再加上大中专就业制度的改革,教育被视为可有可无,甚至看作负担。
农民群众普遍认为送子女读书费时又费钱,让孩子受教育耽误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于将来也无多大益处,反正迟早还是要回到大山回到土地。
所以宁愿让孩子放猪牧羊,也不愿送子女入学,这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
其三,教育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本质原因。
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领域一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就贫困山区教育发展而言,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影响事业前进的问题,首先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定位出现一定偏差。
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是不能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整齐划一、同等追求的。
因此,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要体现特色,体现效益。
教育定位更要选择面向本地实际,面向本地发展,面向本地需要。
其次,办学体系、教育布局的不完善,导致有限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
再次,教学质量差,极大挫伤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教育因此丧失自尊和信任。
三、发展与对策(一)广泛、持久、深入地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将教育真正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开创能力的关键。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及中央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决定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科教兴国”、“科教兴县”的认识,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各级党政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纳入工作中心和重点,上下齐心,共同努力,逐步形成教育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二)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经济,巩固和加强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外部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的发展,必需要有强有力的物质经济基础支持,发展县域经济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