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关键词:山区、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摘要: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在教师队伍、办学条件以及农民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善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状况。一、引言: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存在巨大的缺口,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师资力量等的巨大差异给经济本来就相对落后的山区教育雪上加霜……..

二、我国山区教育现

从巧家教育现状看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

巧家县教育局局长陈堂国

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贫困山区“两基”巩固提高困难重重,教育教学质量低迷,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水平呈滑坡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云南省巧家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西部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本人就以巧家县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浅析西部贫困地区

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2°52′—103°26′,北纬

26°32′—27°25′,南北长98巧家县情及教育发展现状

公里,东西宽57公里,国土总面积324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82个行政村,人口54万,居住着汉、彝、苗、回、布依等多种民族,县境东北与云南省昭通市的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四县毗邻;东南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和曲靖市的会泽县接壤。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位于药山顶峰。巧家一地几乎包罗了从海南岛至黑龙江的气候类型,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峰

峦重叠,云嶂雾绕,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地貌。

巧家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物产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好;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老白姓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由于社会形态、自然环境及其它诸多历史原因的局限和制约,巧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和文化教育不发达的状况。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后,巧家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

自解放以来,巧家教育历尽风雨,初露曙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巨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把经济发展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1999年,巧家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4年实现“扫盲”目标;2005年,全面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实现了教育事业跨越发展。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学校校点441所,其中幼儿园1所,小学校点416所,其中完小199所,村小88所,教学点128个;初中20所,高中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2346个班,在校学生92602人。其中幼儿教育

187个班,7169人;小学1731个班,58561人;其中六年级8294人。初中342个班,21671人,其中初三7033人。高中74个班(含药山中学高中班),4135人;其中高三1188人。职业中学12个班,1066人。

五十多年来,巧家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育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教育内部自身的一些因素制约,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甚至相邻县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处于落后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育布局分散,点多校少,基础薄弱,效益低下

以巧家为例,全县现有小学生58561人,小学校点416所,而其中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完小仅16所,乡村完小183所,村小88所,教学点更多达128个;村小、教学点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60%左右。教学点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只能进行不规范的四年级以下的教学活动。因而导致了学生流失率增高,巩固率下降。由于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偏小,学生不足百人的校点比比皆是,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和不合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本效益低下。

(二)“留守儿童”、“三难”问题困扰基础教育发展

“收费难、入学难、巩固难”,一直是困扰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005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费难”。但“入学难”和“巩固难”,仍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挥之不去的阴影。巧家尽管2005年完成了“普九”重任,但压力型体制“普九”冲刺带来的后遗症却难于消散。除了背负沉重的“教育债务”,就是入学率不断下降而失学率反弹。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教育新的难点课题,以巧家为例,全县现有学生92602人,其中“留守儿童”竞高达19440人(其中小学段15824人,初中段3616人),近

占全县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不但使贫困山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起伏不定,造成“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而且给本来就质量不高的山区教育带来新的难点课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教育自身功能贫血

贫困山区的教育历史短,起步晚,底子薄。就巧家来看,解放前教育尚属“盲区”、空白,因而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总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与省外、市内其它县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开放之初短暂辉煌后便跌入低谷趋于沉寂,近几年虽有上升势头,但高考升学率寥寥,远远无法达及社会的希望和要求。造成全县每年通过各种渠道送往外地读书的初高中生达数百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贫困山区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实现办学规模效益,赢回失去的生源,仍是贫困山区教育面对的一大课题。

(四)师资结构欠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巧家现有教职工3985人,其中专任教师3740人。其中幼儿教育教职工35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教职工2403人,专任教师2327人;初中教职工1195人,专任教师1094人;高中教职工294人,专任教师255人;职业教育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7人;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18人,专任教师5人。全县现有代课教师407人,全部从事小学教育。

从目前师资情况来看,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师资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有待提高。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高中数理化、英语等学科师资奇缺。小学教师主要体现在整体素质上,无论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还是知识修养、业务能力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五)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欠缺,办学条件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