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合集下载

电气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电气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电气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一、前言本说明书旨在对电气系统的概要设计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于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系统。

本说明书将包含电气系统的总体设计、电源系统、配电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总体设计1. 设计目标本电气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生产线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保证生产线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设计原则本电气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可靠性高的设备,力求使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并且易于维护。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3. 设计流程本电气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接线图绘制等多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测试和验证,确保设计结果符合实际需求。

三、电源系统1. 供电方式本电气系统采用三相交流供电方式,额定电压为380V/50Hz。

2. 供电保障为了保证生产线设备正常运行,本电气系统采用双路供电方式。

当一路供电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3. 电源线路电源线路采用优质铜芯电缆,且每条线路都经过严格测试和检验,确保质量可靠。

同时,在布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防火、防水等因素。

四、配电系统1. 配电方案本电气系统采用集中配电方式。

在生产线上设置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通过不同的开关控制不同的设备。

2. 配电保护为了保护生产线设备,本系统采用多种保护装置。

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这些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到故障并切断供电,避免事故发生。

3. 配电线路配电线路采用同样的优质铜芯电缆,并且在布线过程中要注意排列合理、接头牢固等因素。

五、控制系统1. 控制方案本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并且与触摸屏等外围设备相结合。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生产线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2. 控制保护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本系统采用多重保护措施。

如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这些装置能够及时检测到故障并切断供电,避免事故发生。

3. 控制线路控制线路采用优质电缆,并且在布线过程中要注意排列合理、接头牢固等因素。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
系统对用户请求作出响应所需的 时间,通常以毫秒或秒为单位进
行衡量。
03
并发用户数
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请求数 量,反映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02
吞吐量
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能力, 通常以每秒请求数(RPS)或每秒
事务数(TPS)来衡量。
04
资源利用率
系统资源(如CPU、内存、磁盘 等)的使用情况,通常以百分比
设计清晰、易用的导航结构,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浏览所 需信息。
动画与过渡效果
适当运用动画和过渡效果,增加界面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响应式设计
确保界面在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下均能良好显示和使用, 提高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06
系统安全设计
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
用户名/密码认证
采用强密码策略,定期更换密码,并 限制登录尝试次数以防止暴力破解。
负载均衡与容错机制
负载均衡
通过合理的分配请求到多个服务器 上,使得每个服务器都能够得到充 分利用,避免出现单点故障和资源
浪费。
超时控制
当系统中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能 够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节点上继续 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稳
定性。
容错机制
通过构建服务器集群来提高系统的 可用性和扩展性,当某个节点出现 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管其工作 负载。
02
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
用户管理
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 改、权限管理等功能。
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数据备 份恢复等功能。
报表能。
系统集成
支持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如OA 、ERP等。
非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系统应满足一定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 用户数等性能指标。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一、引言1.编写目的本阶段主要解决了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包括如何把该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以及数据结构、模块结构的设计等。

在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中,程序设计员可参考此概要设计报告,在概要设计对机票预定系统所做的模块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2.项目背景机票预定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置于个旅行社定票点的前台客户程序,以及置于航空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

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下:3.参考资料《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总体设计1.验证登陆名密码正确进入主菜单,根据登录时所选的登录方式(客户、管理员)的不同分别对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果是输入的客户用户名和密码正确,选择以客户方式登陆则主界面里面的管理员界面不能用,如果输入的是管理员的相应用户密码正确,以管理员的方式登陆则管理员界面可用)不正确则清空登录框,最多可以输入三次,三次不正确系统会自动关闭。

2.主窗体的用户信息界面用户点击个人查询按钮,可以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显示到界面上,还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用户编号和用户名不能修改),还可以点击我的机票查询,查询该用户的订票记录。

3.主窗体的订票界面你可以点击你想查询的有关机票的信息的按钮(舱位信息查询,客机信息查询,航线查询,客户类型信息查询)获得相关信息的表,根据表的内容,你可以在下面的下拉框中选择你要定的票信息,点确定后在下面会显示你的机票的相关内容,如果满意可以点击订票,把相关信息添加到机票数据库表中,如果不满意,可以点重置,所有信息清空,再重新选择。

三、接口设计1.外部接口(1)用户界面在用户界面部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用户需要一个用户友善界面。

超详细的概要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超详细的概要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1引言 (2)1.1编写目的 (2)1.2参考资料 (2)2总体设计 (2)2.1需求规定 (2)2.2运行环境 (2)2.3系统部署图 (2)2.4基本设计概念和类图 (3)2.5结构 (4)2.6功能模型描述 (9)2.6.1招聘管理 (9)2.6.2企业结构管理 (21)2.6.3行政级别管理 (29)2.6.4企业架构展示 (32)2.6.5人事档案管理 (33)2.6.6人事基础数据维护 (73)2.6.7权限管理 (82)2.7人工处理过程 (83)2.8尚未问决的问题 (83)3接口设计 (83)3.1用户接口 (83)3.2外部接口 (83)3.3内部接口 (83)4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84)4.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84)5数据结构与程序关系 (85)5.1表结构与数据结构图 (85)5.1.1数据结构图 (85)5.1.2表汇总 (87)5.2数据结构与程序关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98)6.1出错信息 (98)6.2补救措施 (99)6.3系统维护设计 (99)概要详细设计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本概要设计说明书跟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描述了系统的概要设计,并为下一步的“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提供依据,为系统测试人员提供测试依据。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测试经理、项目组长、系统开发人员。

1.2参考资料《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参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2.2运行环境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 2000/XP/2003 Server操作系统;MS SQL Server 2000;Tomcat 5.0;Jdk 1.4;硬件运行环境Intel Pentium 2GHz或以上的CPU;内存512MB,建议使用1GB内存;硬盘至少有1GB可用空间;CD-ROM驱动器;2.3系统部署图用图例表示出系统实施运行中使用的服务器名称,Internet和各服务器之间的实施运作。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系统概要设计⽂档系统概要设计⽂档⽬录系统概要设计⽂档1⽬录21引⾔31.1编写⽬的及阅读建议31.2系统概述31.3⽂档概述31.4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32引⽤⽂件33设计概述43.1功能需求规定43.2运⾏环境44系统体系结构设计44.1系统总体设计44.1.1概述44.1.2设计思想54.1.3基本处理流程64.1.4系统数据结构设计94.4接⼝设计104.4.1⽤户接⼝104.4.2外部接⼝104.4.3部接⼝115运⾏设计115.1系统初始化115.2运⾏控制115.3运⾏结束11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116.1出错信息116.2补救措施127系统维护设计12附录121引⾔1.1编写⽬的及阅读建议由前⾯的需求分析,得出了系统的基本需求,要实现整个系统,需要对⽤户的需求进⾏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利⽤⽐较抽象的语⾔对整个系统进⾏概括,确定对系统的物理配置,确定整个系统的处理流程和系统的数据结构,接⼝设计,实现对系统的初步设计。

⽬的在于推动软件⼯程的规化,使设计⼈员遵循统⼀的概要设计书写规,节省制作⽂档的时间,降低系统实现的风险,做到系统设计资料的规性与全⾯性,以利于系统的实现、测试、维护、版本升级等。

1.2系统概述本系统为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对学⽣信息的管理,包括添加⽤户账号,修改⽤户信息、删除⽤户信息、修改密码等功能。

1.3⽂档概述本⽂档为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主要阐述了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思想。

1.4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本系统进⾏概要设计的原则:●命名规则;●模块独⽴性原则:●数据库设计规则;●系统易操作性要求;●系统可维护性要求;2引⽤⽂件[1] 海藩主编,《软件⼯程导论》,清华⼤学[2] 陆丽娜主编,《软件⼯程》,经济科学[3] 瞿中主编,《软件⼯程》,机械⼯业。

3设计概述3.1功能需求规定学⽣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学⽣信息的管理,包括添加⽤户账号,修改⽤户信息、删除⽤户信息。

LTI系统的建模_设计_仿真

LTI系统的建模_设计_仿真

11001421 邱欢LTI 系统的建模、设计和仿真一、系统分析考虑如图所示的三轴搬运系统,要求机械臂能在三维空间中准确定位。

()R s -()c G s ()C s 1(1)(5)s s s ++()c G s ()p G s1. 绘制三轴搬运系统开环根轨迹图、Bode 图和奈奎斯特图,并判断稳定性;2. 如要求系统的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16%,在此条件下当控制器c G 为比例控制器,确定K 的合适取值,并估算系统的调节时间(按2%准则);3.当控制器c G 为超前校正网络,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网络,使得系统的调节时间小于3s ,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16%;(要求用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两种方法设计控制器)4.如要求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13%,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0.125, 请设计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滞后校正网络,并估算校正后系统的调节时间(按2%准则);5.如将校正网络改为特定形式的PI 控制器,请设计能满足要求的PI 控制器;6.为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可以考虑引入前置滤波器Gp 。

请讨论当控制器为超前控制和滞后控制两种情况下,前置滤波器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7.如希望尽可能的缩短系统的调节时间,请设计相对应的控制器,并画出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二、概要设计控制算法设计思想概述: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是指:1. 在输出端按要求能准确复现给定信号;2. 具有良好的相对稳定性;3. 对扰动信号具有充分的抑制能力。

为使系统的控制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而有目的地增添的元件或装置,称为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

在控制系统中,我们经常采用两种校正方案: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其结构如图4.1、图4.2所示。

而校正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系统各点功率的大小、可供选择的元件、设计者的经验及经济条件等因素。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解决系统的校正问题,采用的设计方法一般依性能指标而定。

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以时域量的形式给出时,例如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振频率n ω、超调量00σ、上升时间r t 和调整时间s t 等,这时采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是比较方便的。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第一章:介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第二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可以对工厂内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如温度、湿度、气压、流量、压力等等。

执行器则可以根据收到的指令控制某些动作,如机器人的移动、电机的启动等等。

2.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大脑,负责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控制。

3.人机界面:人机界面负责将控制器的结果展示给操作员,并接收操作员的指令。

4.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

第三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在设计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需求:根据生产流程和产品需求确定控制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2.选择硬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设备。

3.确定软件功能:依据需求确定软件的功能和运行流程,并设计出控制算法。

4.开发软件程序:根据确定的软件功能编写程序,并进行集成测试。

5.系统调试和运行监测:对系统进行调试,并且在运行期间对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概要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软件框架。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算法设计、系统接口设计等。

3.编码实现: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进行编码实现,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5.部署和维护:对系统进行部署和维护,包括安装、配置、调试和维护等。

第五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制造业、航空航天、石化、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引言 (3)1.1目的 (3)1.2背景 (3)1.3参考资料 (3)1.4定义 (3)第2章系统概述 (3)2.1实现目标 (3)2.2条件与限制 (3)2.3运行环境 (4)2.4需求概述 (4)第3章总体设计 (4)3.1设计思想 (4)3.2设计规范 (5)3.3系统设计描述 (6)3.4系统划分及功能描述 (6)3.5系统性能 (6)第4章安全服务设计 (6)4.1访问控制 (6)4.2应用审计 (7)4.3统一身份认证 (8)4.4统一用户管理 (9)4.5统一授权管理 (9)4.6角色管理 (10)第5章接口设计 (11)5.1外部接口 (11)5.2内部接口 (11)第6章模块结构设计 (11)第7章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1)7.1出错处理信息 (11)7.2出错处理机制 (12)第1章引言1.1目的编写软件概要设计说明的目的是:详细定义软件总体的功能、系统的接口和数据属性;划分程序基本结构、各程序名称和功能,以便于软件详细设计和编程。

并指明预期的读者对象。

1.2背景说明项目背景,介绍本项目与其它软件或其它系统的关系。

1.3参考资料列出所使用的参考资料。

1.4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第2章系统概述2.1实现目标说明完成本项目要达到的目标。

2.2条件与限制阐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

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包者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他条件与限制。

2.3运行环境应包括通讯条件、网络环境、硬件配置、软件系统等。

2.4需求概述简要介绍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运行需求。

第3章总体设计3.1设计思想(介绍本系统的结构设计原则和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先进性原则在实用、可靠的前提下,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地跟踪国内外先进的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开发技术,使设计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以确保系统的先进性。

整机硬件概要设计报告

整机硬件概要设计报告

整机硬件概要设计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旨在对整机硬件的概要设计进行描述和说明。

整机硬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硬件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整体功能。

本报告将介绍整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则,为进一步的详细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2. 概述整机硬件是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旨在提供便捷的家庭管理和生活体验。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硬件模块:- 中央处理器(CPU)模块- 通信模块- 传感器模块- 执行器模块3. 结构设计整机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的硬件模块各司其职,通过标准接口相连接。

以下为各硬件模块的详细描述:中央处理器(CPU)模块中央处理器负责整机硬件的控制和协调工作,包括数据处理、决策和指令传递等功能。

CPU模块应具备高性能和可扩展性,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实现整机硬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包括与用户终端的通信和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

通信模块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接口,以满足不同设备的连接需求。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环境和用户的行为,采集相关数据。

传感器模块应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常用传感器,并可根据需要扩展其他类型传感器。

执行器模块执行器模块用于执行各种操作,如控制灯光开关、调节温度等。

执行器模块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并能适应多种操作需求。

4. 功能设计整机硬件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实时监测和控制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 支持远程控制,实现用户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操作;- 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模式或智能算法自动调节设备状态;- 支持多设备协作,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

5. 设计原则整机硬件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合理划分模块:根据功能特点和性能需求,将整机划分为不同的硬件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低耦合和高内聚。

- 标准接口设计:各硬件模块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连接,以便实现模块的替换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高性能和稳定性:中央处理器模块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芯片,传感器模块和执行器模块选用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以保证整机硬件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概要设计说明书示例【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修改版]

概要设计说明书示例【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修改版]

概要设计说明书修订记录目录第一章1.1. 1.2. 1.3. 1.4. 第二章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三章3.1. 3.2. 3.3. 第四章4.1. 4.2. 4.3. 第五章5.1. 5.2. 5.3. 第六章6.1.引言........................................................................................................... 5 编写目的................................................................................................... 5 背景........................................................................................................... 5 定义........................................................................................................... 5 参考资料................................................................................................... 5 总体设计................................................................................................... 6 需求规定................................................................................................... 6 运行环境................................................................................................... 6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6 结构........................................................................................................... 6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6 人工处理过程........................................................................................... 6 尚未问决的问题....................................................................................... 6 接口设计................................................................................................... 7 用户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8.2.2 零件工艺分析 1. 工艺分析的目的(书中解释) 2. 零件工艺分析的要点(书中解释) 3. 工艺分析的步骤(书中解释)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1. 零件族选择的定义
在对自动化制造系统进行设计时,面对的 是一大批形状各异的零件,但并不是所有零件 都适合采用自动化制造系统加工,因此需要确 定进线零件,即零件族的选择。
根据确定的零件族和工艺分析,就可以 决定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类型和规模、必须的 覆盖范围和能力、机床及其他设备的类型和 所需的主要附件、夹具的类型和数量、刀具 的类型和数量、托盘及其缓冲站点数量,并 可初步估算所需的投资额。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8.2 零件族的选择及工艺分析
8.2.1 零件族的选择 1. 零件族选择的定义 2. 影响零件族选择的因素 3. 零件选择方法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 、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 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 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 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 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 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 性,称为二次相似性第8章自或动化制派造系统生总体设相计 似性。
日本、美国、前苏联和德国等许多国家把 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 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 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第8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总体设计
成组技术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 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 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 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 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培训教程-船舶冷却水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培训教程-船舶冷却水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Page 33
2. 系统的设计
2.3.1 硬件配置
其它设备的选型
断路器
空开
NSX100NA 主回路的供电
C65N D32 3P
各个电机回路的 供电回路
接触器
LC1-D09M7C 电机主回路和控 制回路
热保护继电器
LRD-08C 电机主回路
Page 34
2. 系统的设计
2.3.2 电气原理设计
Page 11
2. 系统的设计
2.1.1 IO测点清单的统计
中央冷却水系统的主要信号采集清单 (1/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信号名称 冷却水进口温度 冷却水出口温度 换热器进口温度 换热器出口温度
水泵出口压力 冷却水进口压力
海水泵频率 海水泵运行信号
输入输出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输入
控制设备
冷却水出口温度 三通调节阀
泵的启动选择 淡水泵
报警处理
控制描述
利用温度控制器根据设定温度来控制三 通调节阀的开度
根据相关泵的运行时间长短来选择工作 泵。
采集的信号发生异常时,控制柜发出声 光报警,引起操作人员注意
Page 20
2. 系统的设计
2.1.2 控制策略的制定
高温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泵的启动选择
海水泵/淡水泵
根据相关泵的运行时间长短来选择工作 泵。
报警处理
采集的信号发生异常时,控制柜发出声 光报警,引起操作人员注意
Page 17
2. 系统的设计
2.1.2 控制策略的制定
中央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策略
温度设定值
温度调节器
-
海水泵频率 温度测量

产品设计开发记录

产品设计开发记录

产品设计开发记录产品名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开发时间:2024年1月-2024年6月1.需求分析阶段在智能家居市场越来越火热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开发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旨在提供用户便捷、智能的家居管理体验。

经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收集,我们得出以下主要需求点:1.1 跨平台支持:系统需支持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移动操作系统,以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1.2多设备管理:支持用户同时管理多个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灯具、智能插座、智能窗帘等。

1.3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中智能设备,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实时调节家居设备。

1.4场景模式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自定义场景模式,例如离家模式、回家模式、睡眠模式等。

1.5定时任务功能:用户可以设置定时开关智能设备,自动化管理家居。

2.概要设计阶段在完成需求分析后,我们开始进行概要设计,以确定整体架构和技术方案。

2.1架构设计我们决定采用客户端-服务端架构,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并进行控制,服务端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和设备状态管理。

2.2技术选择针对跨平台支持,我们选择使用React Native框架进行移动端应用开发,以确保同时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

对于远程控制和定时任务功能,我们选择使用云计算技术,租用云服务器部署服务端,用户可通过云服务器实现远程控制和定时任务管理。

3.详细设计阶段在概要设计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服务端接口设计等。

3.1用户界面设计我们设计了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界面主要包括设备列表、场景设置、定时任务等功能模块。

3.2数据库设计为了管理用户和设备信息,我们设计了数据库表结构,并选择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进行存储。

3.3服务端接口设计为实现移动端与服务端的数据交互,我们设计了一套RESTful风格的接口,提供设备控制、场景设置和定时任务管理等功能。

概要设计范本

概要设计范本

[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 概要设计说明书[V1.0(版本号)]拟制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概要设计说明书引言1.1编写目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推进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加快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对于电力系统的企业,如何充分、快捷、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的大量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服务内容和办公设施的现代化,这种情况日益突出。

同时为了提高单位的日常办公效率,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使单位的日常运营纳入高效而快捷的轨道,就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

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在于对信息的处理高效而精确,可以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及时地反映企业办公的变动情况,完善办公调度,提高企业服务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

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XXXX公司计划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全局八个部门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办公效率,并做到信息传输自动化、公共服务远程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实现全局办公系统全面信息化。

本说明书给出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说明,包括最终实现的软件必须满足的功能、性能、接口和用户界面、附属工具程序的功能以及设计约束等。

目的在于:▪为编码人员提供依据;▪为修改、维护提供条件;▪项目负责人将按计划书的要求布置和控制开发工作全过程;▪项目质量保证组将按此计划书做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质量验证和确认。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包括:▪项目开发人员,特别是编码人员;▪软件维护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执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专门人员;▪参与本项目开发进程各阶段验证、确认以及负责为最后项目验收、鉴定提供相应报告的有关人员。

硬件概要设计范文

硬件概要设计范文

硬件概要设计范文硬件概要设计是指在硬件开发过程中,对整个系统的硬件架构和主要模块进行概括性的设计说明。

本文将以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为例,简要阐述硬件概要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应用领域。

该系统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自主控制和远程控制,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具备多种功能,可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二、硬件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总体架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主要由中央控制器、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四个主要模块组成。

-中央控制器: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管理,接收来自传感器模块的数据,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执行器模块的操作。

-传感器模块:采集家居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器。

-执行器模块: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家电设备的开关、亮度等操作。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用户交互操作的界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智能语音助手等方式来控制系统。

2.硬件选型-中央控制器:选择一款性能强大、低功耗的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器,如ARM Cortex-M系列的微控制器。

-传感器模块: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并通过I2C或SPI等接口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器。

-执行器模块: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执行器,如继电器或者可控硅模块,通过GPIO接口与中央控制器进行连接。

-用户界面模块:选择合适的显示器和触摸屏作为用户界面模块,在中央控制器上运行相应的用户界面软件。

三、重点模块设计1.中央控制器设计-系统数据处理:负责处理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数据,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温度数据的平均值、湿度数据的波动程度等。

-用户指令接收和解析: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例如开关灯指令、调节温度指令等,并解析指令内容进行相应的操作。

-控制执行器模块:根据用户指令和传感器的数据,对执行器模块进行控制,使其完成相应的操作。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1.检测输入信号。

传感器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或环境参数,将检测结果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入到控制器中。

2.处理输入信号。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比较,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3.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器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器中。

4.控制被控对象。

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化为执行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5.反馈控制结果。

控制器通过反馈信号对控制结果进行监测和修正,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编写概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本阶段需要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

主要解决实现该系统需求的程序模块设计问题。

包括把该系统分成若干个模块、决定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等。

本阶段主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概述,详细部分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分析说明。

本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读者是系统开发人员或合同约定人员。

1.2背景所建议开发的系统的名称:教材订购系统。

用户:教材管理部门和全校师生。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ME、Windows XP、Vista、Win7系统上,以JAVA以及MySql等数据库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

1.3定义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描绘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系统的流程图: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

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一黑合资的形式描绘系统里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

库存表:存放库中存在的书籍数据。

出库表:存放已销售的书籍的数据。

进库表:存放入库书籍的数据。

购书表:存放提交的购书信息。

缺书登记表:存放缺少的书籍的信息。

代购教材表:存放待购书籍信息。

1.4参考资料《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软件工程》第二版,李代平等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软件工程》第六版,Roger S. Pressman著,机械工程出版社;《软件工程课程指导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本系统在向学生销售书时主要输入学生学号、购书数量、购书书名信息,然后打印领书单返还给学生领取书籍。

本系统在查询数据库时主要输入查询的相关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书名、出版社信息、图书特色等信息方便操作人员把握图书信息。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系统设计是新系统的物理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即建立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以及设计模块的控制流程,其目的是明确软件系统如何做。

这个阶段又分两个步骤: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解决软件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的层次机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解决每个模块的控制流程,内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

这个阶段结束,要交付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称为设计说明书。

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确定新系统的程序模块,联结方式、设计工具,及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的设计等。

方法:系统设计大体上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1、阶段开发原则系统框架和数据结构全面设计,具体功能实现分阶段进行。

网站的建设过程可以采取以下三期:第一期工程搭建网站的基本构架,实现电子商务网的大部分功能,初步实现网上交易;第二期工程实现网上竞价系统的全部功能;第三期工程实现网站在线的B to B 交易。

2、易用性原则方便上网客户浏览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后台管理人员的负担,做到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3、业务完整性原则对于业务进行中的特殊情况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保证业务数据的完整性。

4、业务规范化原则在系统设计的同时,也为将来的业务流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范,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5、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小,便于系统的扩展。

如果存在旧有的数据库系统,则需要充分考虑兼容性。

1. 调研,完成一份详细的需求文档1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2性能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3哪些是技术难点,可以的话对技术难点首先测试攻关2. 确定系统的运行环境1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widows,linux,unix等2使用何种编程语言:c/c++,java,C# 等3使用何种界面交互环境:console,MFC,WTL等等4 需要使用哪些第三方库:如 openCV,STL,Boost等3. 划分系统模块,设计总体框图1整个系统从大的方向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哪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继续划分为哪几个小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引言 (3)1.1编写目的 (3)1.2背景 (3)1.3技术简介 (4)简介 (4)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1.4参考资料 (6)2总体设计 (8)2.1需求规定 (8)2.2运行环境 (8)2.3数据库设计 (8)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2.4结构 (11)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3接口设计 (12)3.1用户接口 (12)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5测试 (13)5.1模块测试 (13)5.2集成测试 (14)5.3系统测试 (14)概要设计说明书1引言1.1编写目的概要设计说明书,主要针对招聘求职网站的开发组全体成员、项目管理部相关成员编写。

是实现系统需求的概要说明,包括系统设计架构、功能模块设计、数据结构、以及运行设计等内容,将作为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依据。

主要是给下一步设计人员做依据。

同时给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过程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做参考。

1.2背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的产量一直保持在年增长20%以上。

2011年,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996.73亿元,同比增长24.66%;实现利润总额202.84亿元,同比增长28.74%。

国产自动控制系统相继在火电、化肥、炼油领域取得了突破。

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主体主要由软硬件制造商、产品分销商等组成。

在软硬件产品领域,中高端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著名品牌产品垄断,并将仍维持此种局面;在系统集成领域,跨国公司占据制造业的高端,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公司在相关行业系统集成业务中占据主动,具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系统集成公司充满竞争力。

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错位。

客户需要的是完整的能满足自身制造工艺的电气控制系统,而供应商提供的是各种标准化器件产品。

行业不同,电气控制的差异非常大,甚至同一行业客户因各自工艺的不同导致需求也有很大差异。

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创造了发展空间。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市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随着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

自动控制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工业方面,对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量,包括温度、流量、压力、厚度、张力、速度、位置、频率、相位等,都有相应的控制系统。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数字计算机还建立起了控制性能更好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数字控制系统,以及具有控制与管理双重功能的过程控制系统。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机械的自动操作系统等。

在军事技术方面,自动控制的应用实例有各种类型的伺服系统、火力控制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等。

在航天、航空和航海方面,除了各种形式的控制系统外,应用的领域还包括导航系统、遥控系统和各种仿真器。

此外,在办公室自动化、图书管理、交通管理乃至日常家务方面,自动控制技术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

随着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几乎涉及生物、医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

1.3技术简介简介是Microsoft的Active Server Pages的新版本,是建立在微软新一代.NET 平台架构上,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在服务器后端为用户提供建立强大的企业WEB 应用服务的编成框架。

可用于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为WEB站点创建动态的、交互的HTML页面。

又叫ASP+,但并不是仅仅是ASP的简单升级,而是微软推出的新一代Active Server Pages脚本语言。

完全基于模块与组件,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与可定制性,数据处理方面更是引入了许多新技术。

同时也提供给WEB开发人员更好的灵活性,有效缩短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

1.3.2SQL Server2008简介Microsoft推出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SQL Sever2005。

该产品在简化企业数据与分析应用创建、部署和管理各自的同时,为它们赋予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它为IT专家带来了强大的、熟悉的工具,同时减少了在从移动设备到企业数据系统的多平台上创建、部署、管理及使用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的复杂度。

通过全面的功能集、和现有系统的集成性、以及对日常任务的自动化管理能力,SQL Server2005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

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必须始终为用户确保安全,有了SQL Server2005,组织内的用户和IT专家将从减少应用程序宕机时间、提高可伸缩性及性能、更紧密的安全控制中获益。

SQL Server2005也包括了很多新的和改进的功能来帮助企业的IT团队更有效率的工作。

SQL Server2005包括了几个在企业级数据管理中关键的增强:(1)易管理;(2)可用性;(3)可伸缩性;(3)安全性。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Visual Studio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

Visual Basic、Visual C++、Visual C#和Visual J#全都使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利用此IDE可以共享工具且有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2]。

另外,这些语言利用了.NET Framework的功能,通过此框架可使用简化ASP Web应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开发的关键技术。

.NET Framework是用于生成、部署和运行XML Web Services与应用程序的多语言环境。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公共语言运行库:运行库实际上在组件的运行时和开发时操作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尽管名称中没有体现这个意思。

在组件运行时,运行库除了负责满足此组件在其他组件上可能具有的依赖项外,还负责管理内存分配、启动和停止线程和进程,以及强制执行安全策略。

在开发时,运行库的作用稍有变化;由于做了大量的自动处理工作(如内存管理),运行库使开发人员的操作非常简单,尤其是与今天的COM相比。

特别是反射等功能显著减少了开发人员为将业务逻辑转变为可重用组件而必须编写的代码量[7]。

统一编程类:该框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分层的和可扩展的类库集(API)。

目前,C++开发人员使用Microsoft基础类,而Java开发人员使用Windows基础类。

该框架统一了这些完全不同的模型,还为Visual Basic和JScript 程序员提供了对类库的访问。

通过创建跨所有编程语言的公共API集,公共语言运行库使得跨语言继承、错误处理和调试成为可能。

从JScript到C++的所有编程语言具有对框架的相似访问,开发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它们要使用的语言。

:建立在.NET Framework的编程类的基础上,为Web应用程序模型提供了一组可简化Web应用程序生成的控件和基础结构。

包括可用于封装通用HTML用户界面元素(如文本框、按钮和列表框)的一组控件。

但这些控件在Web 服务器上运行,并以HTML的形式将其用户界面呈现在浏览器中。

在服务器上,这些控件公布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型,该模型为Web开发人员提供面向对象编程的丰富功能。

还提供基础结构服务,如状态管理和进程回收,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开发人员必须编写的代码数量,并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另外,使用这些同样的概念使开发人员能够以服务的形式交付软件。

使用XML Web Services功能,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他们的业务逻辑,并使用基础结构通过SOAP交付该服务。

1.4参考资料[1]王院峰。

零基础学2.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143~176[2]郑耀东。

2.0编程指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8月。

76~98[3]强锋科技郑耀东蔡骞。

网络数据库开发实例精解。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4~65[4]奚江华。

圣殿祭司的2.0开发详解--使用C#。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237~371[5]陈冠军。

精通2.0典型模块设计与实现。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2月。

102~121[6](美)Jesse Liberty;Dan Hurwitz瞿杰;赵立东;张昊(译)。

Programming 中文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322~389[7](美)Stephen Walther。

2.0揭秘.卷1。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