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简写
长征简介
总述: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瑞金瑞金是江西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
瑞金还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定都于瑞金。
此后中共中央进行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军事斗争也是立足于瑞金所在的中央苏区。
随着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瑞金成为中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血战湘江又名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战役的总称。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简介50字
三一文库()〔长征简介50字〕*篇一:关于长征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重要战役)1935年中央红军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一昼夜跑步奔袭达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篇二:长征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从数字看长征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
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第1页共4页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共有32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途中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牺牲,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
历史瞬间浓缩长征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历史瞬间之二:遵义会议历史瞬间之三:四渡赤水历史瞬间之四:巧渡金沙江历史瞬间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历史瞬间之六:突破腊子口历史瞬间之七:爬雪山、过草地*篇三:红军长征简介24。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图文版)作者铁岭晓豊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土城渡口二渡赤水太平渡口三渡赤水茅台渡口四渡赤水二郎滩渡口巧渡金沙江,2金沙江。
红军四渡赤水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迫使敌滇军仓皇东调,红军乘虚直入云南,巧渡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岩洞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泸定桥。
红军夺桥时,敌人将桥板烧毁。
红军攀着铁索前进,攻占了对岸桥头堡爬雪山过草地攀登六盘山清平乐 . 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简介和概括
长征简介和概括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背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陆续离开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1934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四川嘉陵江战役;1935年11月15日,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出发,他们共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绵亘不绝的雪山,纵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等14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途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具体路线如下: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历史上,把中国工农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称为——长征。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长征主要内容概括550字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进行的一次艰苦卓越的战略转移。
它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5年10月,历时一年有余,总里程约2.5万千米。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程,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长征的起因是红军在川陕边区战略防御的失败。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受到严重打击,损失惨重。
为了突破困境,红军领导集体决策,决定实施战略转移。
长征的主要任务是脱离敌人的包围,重新建立红军的战斗力,并且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经历了艰苦的山区、崇山峻岭、大江大河和人声鼎沸的城市。
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例如道路崎岖难行、气候恶劣、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向山区转移,采取游击战术,与敌人进行战斗并夺取一些城市和乡村的政权。
红军还利用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援助,为自身提供补给并发展根据地。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的决策和战术措施,保证了红军在敌人追击中保存实力和战斗力。
他们通过运用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等多种战术,打击了敌人并保护了自己。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英勇和顽强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长征最终的胜利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红军的勇敢抗争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
长征不仅是红军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和军事战略水平的体现。
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声望和巩固了红军的基础。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还在全国范围内揭开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阶级斗争。
长征也带来了中国革命思想和战略的革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组织纪律和战斗意志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的一次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
它以其艰苦卓越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长征的简单介绍
长征的简单介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和战役作战的行动。
长征的目的是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
长征的起点是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湖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西北部的延安。
长征全程约12000公里,历时368天。
在这段艰难的行程中,红军面临着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坚持战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长征的胜利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得以保存下来,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契机。
长征期间,红军不断与当地群众进行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长征期间,红军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是红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封锁线而进行的战役,红军在这场战役中连续四次渡过赤水河,最终成功突围,向西北方向前进。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使红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领导体制和战略战术的调整,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力量,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和关注。
长征后,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长征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无畏精神,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长征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成为我们努力奋斗、追求胜利的力量源泉。
七律长征诗意简写20字
七律长征的诗意为:红军不怕万里长征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意思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故事梗概
长征故事梗概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无与伦比的壮举。
那你知道长征故事梗概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长征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故事梗概:草地上的小红军在成千上万的红军队伍中,除了革命了很多年的老红军,大多数战士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力壮,杀敌奋勇争先,是红军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多是长征途中贫苦人家的孩子,坚持要跟着队伍打仗而加入的。
红军战士们亲切地叫他们红小鬼。
平时,他们在队伍中就负责宣传员、司号员和炊事员等工作。
红军进入草地之后,整个队伍都十分疲惫,没有余力再照顾这些孩子,但这些红小鬼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精神,却是许多老红军都感到敬佩的。
在成千上万的红小鬼中,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他的名字叫做侯登襄(xiāng),是一个红军宣传队员。
侯登襄长得黑黑矮矮的,整个人看上去圆圆乎乎,黑黑的小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由于食物匮(kuì)乏,营养不良,侯登襄的眼睛显得特别大,稚气的脸上却总是笑呵呵的,有时候脸上沾了泥水,抹得花里胡哨的,就像一个小老虎。
他每天在红军队伍中搞宣传,就像一个小皮球滚来滚去,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皮球”。
“小皮球”侯登襄虽然人小,管的事情可不少。
宣传队一共二十多人,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1935年8月下旬,“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进入了川西北的大草地。
开始了长征中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
大草地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一个大草原上。
这里的环境非常原始,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但却到处都潜藏着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泥潭。
这片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沼泽,不知埋葬了多少英勇的红军战士。
变幻莫测的天气,给队伍的行进添了许多麻烦。
刚刚还是大晴天,瞬间就黑云密布,狂风暴雨。
为了行动方便,宣传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
“小皮球”所在的这个组一共有五个人,他们为了安全快速地通过草地,给每个队员都分了工:组长负责保管大家的口粮,其他几个人,有的扛捆干柴,休息时好点火做饭;有的背着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这样下雨的时候可以躲一躲,晚上睡觉时也有东西盖。
七律长征的故事简写
七律长征的故事简写一、半床棉被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条行军被,睡—张床。
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
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二、强渡大渡河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追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三、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四、丰碑在寒冷的雪地里,一位军需管理者为了大家都能穿上棉衣,自己把自己的棉衣也给了他人,而自己却冻死了。
僵硬的尸体靠在树上,成了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人们会永远记住他。
五、金色的鱼钩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
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5篇范例)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5篇范例)第一篇:长征简介1934年10月长征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
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评价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关于长征的故事简短
长征的故事简短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从一定意义上说,困难是政党进步最稳固和最靠得住的阶梯。
真理往往都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的,困难是寻找真理的加速器,困难越大,人们离真理就越近。
艰苦卓绝的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接近、检验和接受真理。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长征的故事简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长征的故事简短篇1长征的时候,我在三军团的一连当司务长。
我们连有九个炊事员,炊事班长姓钱,小矮个子,面皮黝黑,不大说话,是江西吉安人。
副班长姓刘,中等身材,好说个笑话,是江西兴国人。
挑水的老王,也是我们老乡。
其余几个人,可惜我把姓名忘记了。
那时候,天天行军打仗,上级为了减轻炊事员的负担,规定每人只准挑四十斤,可是,他们都打了埋伏,把粮食装在铜锅里,每人都挑有六七十斤。
开党小组会的时候,他们还给我提意见,说我只知道照顾炊事员,不关心战士,万一到前边寻不到粮食,部队吃什么?他们都是为战士想着呵,我没有什么话可说,只好让他们多挑些。
行军路上,炊事班最热闹,锅撞碗,刀撞盆,叮叮当当乱响一阵;副班长老刘还不时讲个笑话,唱个山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战士们一见就说:“看,我们的戏班子来了。
”走得高兴了,他们还打着哨子飞跑,就象六七十斤的挑子没放在肩上一样。
可是,炊事班在行军中是最辛苦的。
中途部队休息,他们要烧开水给指导员们喝;宿营时,他们又要安锅灶,劈柴火,洗菜,煮饭,每夜只睡两三个小时。
部队进入广西后,山区人家少,粮食供应有了困难,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
他们经常要翻过几座山,跑到部队前边去买谷子。
谷子必须把皮碾掉才能吃,有一次,他们不知从哪里找了个小石磨,班长怕以后找不到石墨,就花钱向老乡买下来。
于是炊事员又增加了这一百三四十斤重的笨家伙。
后来,副班长又在路上拾到一个破筛子和一个破簸箕,也把它挑上了,从此炊事班不再叫戏班子,而被战士们称作“小磨坊”了。
不久,部队在贵州土城的东南山上阻击敌人,我们连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后面,几次派人送饭都被敌人打回来,战士们已一天一夜没吃饭了,副班长急得围看锅灶直转圈,他和几个炊事员嘀咕了一阵,对我说:“司务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
长征的简介及小故事_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长征的简介及小故事_长征的过程及意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征的简介及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目录长征小故事干粮的故事谢益先同志日常言语不多,工作可比谁都做得多。
来到部队以后,很快就成了一名很好的红军战士,一到战场上,他就奋不顾身地冲杀敌人,恨不得把所有反动派消灭光。
但对贫苦的人民,却恨不能把心都掏给人家。
部队到了毛尔盖,上级决定在这里筹粮,准备过草地。
那时虽然是收获季节,可是由于部队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
大家都把它看成宝贝,缝个布袋装起来,走路带着它,睡觉枕着它,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了自己的名字。
谁心里都明白,这不仅是三四斤麦子,而是自己的生命啊!缺了它,要想活着走出草地更加困难了。
就这样战士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了漫无边际的草地。
一天,他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见前面有孩子的哭声。
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边,哭声是那妇女怀里的孩子发出来的。
看他们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就知道饥饿在折磨着他们母子三人。
但母亲总是母亲,虽然她已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仍一面拍着怀里的孩子,一面安慰着:“好孩子,别哭,明天妈给你买烧饼吃。
”身旁那个大点的听说烧饼,抬起头来,有气无力地问:“妈妈,能买到烧饼吗?”母亲脸上滚着泪珠,呜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我们的心像被什么击打着,人们都在这里停了停,有的抓了一把炒麦递给了那个妇女,有的摸了摸已干瘪了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部队又继续前进,但行列里却见不到谢益先了。
大家正在着急,他从后面赶上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你怎么掉队了,病了吗?”“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着!”“你认识他们吗?”“我怎么会认识他们呢!那个妇女说,她是川陕根据地的,亲人都被国民党杀了,房子也被烧了,她和一些老乡在红军的掩护下,才带着孩子逃出了虎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的由来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简介
80年前的10月16日夜,一支8万余人的红色大军跨过赣南于都河,从此踏上生命的远征。
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两年后,当九死一生的红军队伍在甘肃会宁紧紧拥抱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不朽的名字——长征。
80年过去,万水千山间,红军征战的痕迹渐渐湮灭;80年过去,岁月长河中,一代中华优秀儿女用生命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仍深刻影响着我们军队、我们党和我们民族的今天与未来,在人类的精神天空闪耀着动人光芒。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重要战役
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等;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此外,还有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包座战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岷洮西战役,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一起进行的劳山战役等。
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4月四渡赤水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1935年6月开始爬雪山、过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说明: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弋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红6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红7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红10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红25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敌军进攻方向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敌军封锁线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长征过程
1.翻越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
4.飞夺泸定桥
5.喜踏岷山雪
长征之旅
给你一个体验革命精神的机会,给你一次增加人生阅历的拓展训练,给你一个绽放英雄本色的角色,给你一个重走长征的户外拓展。
多少次能在电视上,电影里看到红军长征的过程,多少次看到强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沼泽等革命战斗的惊险。
内心充满激动,却难以亲身体验。
总有些说不出的意味。
但是现在朋友们,你们可以参加长征之旅了,现在我们南湖湿地沙滩游乐场,进行了一次拓展训练——红色之旅长征之旅。
如果你想参加那就赶紧报名吧,组团队、唱军歌……都让你角色入神入戏。
如果你想亲自体验下什么叫长征精神,那你就感受到当年红军的那种斗争力。
如果你想亲自感受那个年代的气息,那你将收获到是沉积下来的是革命的战略规划与大部队斗志昂扬的喜悦。
在长征之旅,你们将会感受到兴奋、疲惫、鼓励、振作、坚持、欣慰的笑……当你疲惫渐渐散去,当你听到队员给你的信任与支持,当你身在飞夺泸定桥时,带给你的自己内心心灵的对话。
是对人生重新思考。
长征之旅,让你我追忆革命精神,长征之旅,让你看到看到的是没有停歇的脚步。
看斗志昂扬的军队,感知革命战斗者们气吞山河的呐喊,澎湃的情怀你怎么会错过?
通过体验长征之旅的效果:
1、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
2、通过多种项目的体验、分享与学习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能力;
3、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
4、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
5、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环境;
6、完善人格,培养毅力、勇气、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7、帮助企业员工释放生活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
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
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
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
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
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