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文化(中国中医网)
按摩推拿四浴文化之臀浴
臀浴
臀部知多少
1、臀缝黑:宫寒·宫毒重·恶露残留 2、座茧发黑:(俗称墨镜)是性激素水毒素湿气过重 5、臀部冰凉:是宫寒体寒的表现
臀缝黑
臀浴
通过臀腹部高温药浴 ,使经络和淤毒最集中的臀腹部经络 受热畅 通。 同时,会阴穴吸收中药成分 使下焦臀腹部的阴寒之气 受热上 升到上焦 上焦燥热的阳火之气 受下焦上升之气的推动 自然循环下 行打通 。人体阴阳交汇处 (会阴穴)促进人体气海经络和血海经 络相通 同时把所有的药效作用于我们人体。
8
03 足 浴
03
水位在足三里,水温42-45°左右,适合所有 人群,舒经活络、促进睡眠、缓解精神压力、 缓解足部及小腿肌肉关节酸痛,胀麻等感觉, 操作简单。
10
04 臀 浴
水位浸入腰椎、尾椎、臀部,15—20分 钟 痔疮、便秘、尿路感染、生殖系统 护理。针对妇科,增强免疫力以及月经 周期不调。不方便全身泡浴者以及胸闷 气滞者可以选择臀浴。
臀浴
臀开六经开,臀合六经合,臀部是腿部六条经 络的总开关,也是连接人体上焦气血和下焦气 血运行的桥梁。臀部里面是盆腔、肠道,上面 连接带脉、腰椎、坐骨神经,前面是子宫卵巢、 附件,下面连接肛门、阴道、腹股沟淋巴。
臀部重要穴位
1、八髎 2、长强 3、环跳 4、承扶 5、会阴
臀部淤堵会出现:
① 腰腹部问题:如腰酸、便秘、带脉不畅、腰际赘肉多、下肢循 环不畅等。 ② 妇科问题:臀部寒凉,盆腔内、腹股沟堆积很多的毒素病菌, 进而导致阴道炎、盆腔炎等炎症。 ③ 经络不通:寒凉,导致子宫、卵巢寒气不易排出,手脚发凉、 月经血块、子宫肌瘤,甚至不孕不育。 ④ 激素问题:臀部是雌激素囤积的地方,淤堵会使雌激素水平下 降、激素紊乱等。
1次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古代药浴是中国传统的疗养方法之一,早在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药浴的记载。
古人认为通过药物在热水中的浸泡,可以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渗入人体,并起到调理身体、防病治疗的功效。
古代药浴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和需要进行选择。
下面就介绍一些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1. 药物浸泡浴药物浸泡浴是最简单的一种古代药浴形式,是将药材煎煮后,将药液倒入浴桶中,让人体浸泡其中。
常用的药材有当归、川芎、白芷、独活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2. 中草药蒸气浴中草药蒸气浴是一种通过药物挥发出的蒸气对身体进行疗养的方法。
将中草药煎煮后,将药液倒入蒸气室中,人体暴露在药物蒸气中进行蒸气浴。
将草药煮熟后,置于蒸气室的下部,人在上部进行蒸气浴,可以达到舒筋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
3. 芳香浴芳香浴是一种通过植物芳香物质对人体进行疗养的方法。
通常是将植物花朵、果实、树脂等放入水中,使其挥发出芳香,或者加入植物芳香精油,然后进行浸泡浴。
薰衣草具有镇定神经、促进睡眠的功效,适合于精神疲劳、失眠等症状。
4. 膏药浴膏药浴是一种将药膏直接涂抹在热水中的一种古代疗法。
常用的膏药有活络跌打膏、风湿骨痛膏等,在热水中加入这些药膏后,进行浸泡浴,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5. 冷热交替浴冷热交替浴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身体迅速经历由冷到热或由热到冷的处理方式。
具体方法是先在温水中泡浴,然后在冷水中泡浴,如此反复。
这种浴法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调节血液循环,有助于防病治病。
6. 矿泉浴矿泉浴是一种通过矿泉水对身体进行疗养的方法。
矿泉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起到营养滋补、调理身体的功效。
不同种类的矿泉水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硫磺泉有消炎抗菌、祛痘美肤的功效,碳酸泉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功效。
7. 盐矿蒸气浴盐矿蒸气浴是一种将盐矿水煮沸后,挥发出的盐矿蒸气对身体进行疗养的方法。
药浴古疗项目概述
药浴古疗项目概述药浴古疗项目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天然草药、植物精油等物质,配合特殊的浸泡、熏蒸等方式,将药物渗透到身体的毛孔中,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浴古疗项目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药浴古疗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
这本古代医学经典首次提到了湿热蒸馏,药浴治疗的方法。
药浴古疗项目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传统医生相信药浴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经络和脏腑,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药浴古疗项目通常包括草药浴、芳香浴和温泉浴,每种浴法都有不同的功效。
草药浴使用煮沸的中草药,在特定的时间浸泡身体,草药的药效通过毛孔渗透到皮肤和身体内部。
草药浴可以改善湿热体质、祛湿、祛痰、舒筋活络等。
芳香浴使用芳香植物的精油,如薰衣草、茉莉等,通过蒸汽的方式将精油分子渗透到皮肤和呼吸道,起到镇静、提神、舒缓肌肉等作用。
温泉浴利用地下的热泉水,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祛湿、舒筋活络等。
药浴古疗项目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改善湿热体质、治疗皮肤病、减轻关节炎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由于药浴古疗项目是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因此非常适合长期使用和康复期间的调理。
药浴古疗项目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尽量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或健康养生机构进行药浴古疗,以确保使用的草药和精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药浴古疗在使用草药时,需根据自身体质和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浸泡,避免使用过敏或有毒的草药。
同时,药浴古疗项目不适合孕妇、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人群。
最后,药浴古疗要控制好水温和浸泡时间,避免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导致烫伤。
药浴古疗项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药浴古疗的概念和方法也融入了新的健康养生项目中,如药用泡脚、药浴SPA等。
这些新的项目对药浴古疗进行了创新和升级,让药浴古疗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为人们的健康和美容提供了更多选择。
药浴法名词解释
药浴法名词解释
药浴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帮助人们调节身体,改善健康。
下面就药浴法名词解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一、药浴法:
药浴法,又称经络温热浴,是中医中推荐的一种养生法,它是用温水
沐浴身体,以促进人体调节身体荷尔蒙,经络循行,改善健康的过程。
二、穴位:
穴位是指腧穴的部位,它们所在的部位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能够
调节平衡人体的元气,消除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疾病。
比如,内谷穴位
在腹部,能够增强肠道的运动,帮助胃肠蠕动;头前穴位在头部,能
够调节大脑的神经,以及疏散头部疼痛。
三、药剂:
药浴法中通常会使用一些药物来调节人体经络循行,药物有中药,也
有西药;还可以使用植物或草药来温热沐浴;也可以添加精油或花香
融入温热水中,来促进身体的调理。
四、时间:
药浴法的持续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温度通常在37-42
摄氏度之间。
每次药浴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五、效果:
药浴法具有调节人体元气,改善健康的效果。
它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力,帮助减肥,改善月经不调,调节内分泌紊乱,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还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缓解焦虑等。
药浴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以此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实现身心健康。
可以说药浴法真的是保健的好办法,让受益者们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古代药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水疗和草药浸泡的方式,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古代药浴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药浴。
1. 桂花浴:将桂花放入温水中浸泡,具有驱寒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寒凉体质带来的不适感。
2. 菊花浴:将菊花放入热水中浸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作用,对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3. 玫瑰浴:将玫瑰花瓣放入温水中浸泡,具有活血祛风、美白保湿的作用,可使皮肤细嫩光滑。
4. 美白浴:将白芷、白术等草药放入水中煮熬,洗浴时水中的药物能渗透皮肤,使皮肤更加白皙。
5. 排毒浴:将苦参、萝卜薹等草药放入温水中浸泡,具有活血通络、排毒养颜的作用。
6. 消肿浴:将杏仁、莲子等草药研磨成粉末,放入热水中浸泡,具有消肿化痰、健脾益肺的功效。
7. 暖宫浴:将艾草、当归等草药放入温水中浸泡,具有温经通络、调理月经的作用,对于女性朋友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8. 补肾浴:将枸杞子、熟地黄等草药放入温水中浸泡,具有补肾养阳、滋补肌肤的效果。
以上只是古代药浴的一些常见种类,每一种药浴都有各自的疗效和适应症,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浴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宜过久,以免导致皮肤过干。
药浴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古代药浴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改进和变种,如芳香浴、盐浴、气泡浴等。
这些现代药浴方式融合了古代的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药浴的效果更加显著,适应更广泛的需求。
无论是古代药浴还是现代药浴,它们都是中医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宝贵的传统遗产,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药浴
觉身体不适,但泡过以后却非常舒适。
•
坐浴:针对妇科,增强免疫力条例周期不适。
不方便全身泡浴者可以选择坐浴。
•
足浴:适合所有人群,舒经活络、促进睡眠、
缓解精神压力、缓解足部及小腿肌肉关节酸痛,方
便易用。
五、药浴的使用方法
• 1.溶解:用十倍于药包(粉)的开水浸泡5—10分钟。
• 2.调好水温:根据自己的耐热习惯在39-45度之间来调整水温,如果
首次泡浴没经验水温就调到夏天39度、冬天42度,并且在泡浴过程中适
当调整温度。
• 3.把溶解好的药包和药水同时倒入木桶里以后要用手揉捏药包,把
里面的有效成分挤压出来。
• 4.首次泡药浴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有一些身体反映后就有些害怕不敢
再泡下去,只要在耐受范围之内,鼓励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最好达到
10分钟以上,直到发现有排毒反应后再休息,另外可以采用中间休息2-
• 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
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 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 记载,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 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 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
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
• 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
•
• (8)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较为肥胖的使用者)浴
后皮肤出现轻微刺痛感或出现小丘疹,均属排毒 自然现象,可继续使用。
• (9)产妇在分娩时如有手术行为,须持拆线后再
进行泡浴,若无手术行为,可于产后7天开始泡浴
• (10)先淋浴、后泡浴,或先洗头和脸再进入木
桶泡浴,浴后无需再冲洗,直接擦干即可。
“以药入水,沐浴其中”的“药浴法”
“以药入水,沐浴其中”的“药浴法”作者:韩德承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0年第10期韩德承近年来,有一种中医外治法在疗疾、养生方面倍受欢迎,就是“以药入水,沐浴其中”,即是将中草药与沐浴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药浴文化,这就是常说的“药浴法”。
药浴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
全身浴分为“泡浴”和“淋洗浴”,俗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分,尤其“烫洗”最为常用。
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谨慎选用不同的方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可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浴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
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
通过药浴使所用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起到调整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濡养全身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免疫力和肌肤的弹性,还能起到美容肌肤、抗衰老的作用。
下面推荐几款常用的药浴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跌打损伤方苏木、松节各250克,赤芍、红花各60克,川芎、羌活各40克,煎水洗浴。
洗浴时应不断对药液加温,加强药性渗透力。
风湿疼痛方丝瓜络、千年健、海风藤、桑枝、五加皮、透骨草、虎杖各12克,煎取药汁,倒入浴盆中,加热水至能够浸没患处为度。
水温应该保持在45℃~50℃左右,以皮肤能忍受为度,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沐擦浴30分钟。
此方法适用于腰背部以及各个大关节的风湿疼痛。
以皮肤能忍受为度。
疮疡湿疹方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取药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水温适中。
瑶族药浴
谢谢观看
发展历史Biblioteka “瑶族药浴 ”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 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 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排汗排毒的功效。瑶民生活,过去十分艰苦,不但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人们称他为“过山 瑶”。他们游耕于高寒山区,深山老林之中,长年与瘴气、寒气打交道,加上气候多变,毒蛇、毒虫侵袭,防不 胜防。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为适应如此恶劣环境,他们祖先终于发明创造了“药浴”。这神奇的养生文化,经过 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瑶民苦斗的盔甲。它记录着该民族艰难的历史足迹,闪耀着瑶民群 体智慧的光华。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规矩是:先客后主, 先小后大,先老后少。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 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 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 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瑶族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物,以树皮及枝叶 入药。半枫荷甘、淡,微湿,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跌打损伤。透骨香 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Franch)Rehd的全株,辛、温,可祛风除温,舒筋止痛,治 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疖癣肿毒。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ochophylla(Miq) Jacks。的带钩茎枝,其性甘、凉,功能清热熄风,祛风通络,治小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九节 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枝叶,其性甘、凉,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 止痛之功,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伤等。全方以半枫荷祛风,活血、止痛为主,配透 骨香、九节茶等活血舒筋、驱风镇痛,佐以钩藤等通络解毒、熄风止痛。全方合用,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解毒通络,强身健体之功。可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身痛、关节不利、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痛以及因 疲劳、跌损引起的皮肤肿胀,肌肉酸疼等症。长期应用,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应于治疗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神经炎、跌打损伤、皮肤瘙痒、妇女产 后诸风、外感身痛等症。
中医养生: 药浴
中医养生:药浴药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煎汤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药蒸气沐浴全身或熏洗患病部位的健身防病方法。
药浴时,除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从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痰、驱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现代约理研究也证实,药物的气味进入人体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在我国由来已久。
据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即用佩兰煎汤洁身。
宋明期间,香汤浴传入民间,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且形成一定的习俗。
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兰香、荆芥头、零陵香、白檀香、木香)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春季二月二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天用五枝汤(桂枝、槐技、桃枝、柳枝、麻枝)洗浴,可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
及至清代,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一、使用方法药浴形式多种多样,常用有浸浴、熏蒸、烫敷三种。
作养生保健用,以浸浴多见。
(一)浸浴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加清水约10倍,浸泡20分钟,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一剂药可用2~3次,每次浸浴20分钟,每日一次。
可全身浸浴也用局部泡洗。
(二)熏蒸将药物置纱布袋中,放入较大容器中煎煮,用煎煮时产生的热气熏蒸局部;或用蒸气室作全身浴疗。
通常,趁药液温度高、多蒸气时,先熏蒸后淋洗,当温度降至能浸浴(一般为37℃~42℃)时,再浸浴。
(三)烫敷将药物分别放入两个纱布袋中,上笼屉或蒸锅内蒸透,乘热交替放在局部烫贴,可加上按摩,效果更好。
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2~3周为一疗程。
多用于治疗与康复。
二、药浴举例香药澡豆方(《太平圣惠方》)“大豆五升,赤小豆四合,苜蓿五两,零陵香五两,冬瓜仁六分,丁香二两,麝香半两(细研),茅香三两,猪胰五具。
(细切)上九味,捣细罗为散,与猪胰相合,捣均匀。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古代药浴是一种特殊的保健养生方法,通过使用各种草药、植物和动物的成分,加入到温水中进行泡浴,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古代药浴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
古代药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使用药材泡浴的记载。
《山海经》中也有药浴的描述,可以说药浴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代药浴的方法和配方非常丰富多样。
下面我列举一些常见的古代药浴方法和配方。
1.陈皮药浴:将陈皮和其他草药混合加入到温水中泡浴,有舒筋活络、去湿气的功效。
2.当归药浴:将当归和其他草药混合加入到温水中泡浴,能够调节女性荷尔蒙、调理月经不调。
5.花粉药浴:将花粉粉末加入到温水中泡浴,能够滋养皮肤、延缓衰老。
6.红参药浴:将红参粉末加入到温水中泡浴,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古代药浴的方法和配方,实际上古代的药浴方法和配方非常多样,因地域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各地的药浴方法也不尽相同。
古代药浴一般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搭配。
不同的草药搭配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调节气血、养肝、调理肠胃等。
古代药浴的过程一般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入到温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将身体浸入水中泡浴一段时间,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进皮肤,起到养生的作用。
古代药浴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法,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古代社会,药浴还被视为一种仪式,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古代贵族和皇室成员经常使用草药泡浴,以保持健康和容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古代药浴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许多古代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保健效果。
瑶浴养生文化
中国养生文化第一品牌瑶浴与养生第一部分:药:世界瞩目瑶族医学瑶家浴文化第二部分:水:女人与水水样女人瑶浴美人缘第三部分:养生:以药养身,以水静心瑶的神奇瑶的智慧瑶的体验第一部分瑶:先有瑶,后来才有帝皇朝;盘古开天是我祖,世间最早我盘瑶在云之南云雾缭绕的哀牢山要,耐住千年的寂寞成就一个梦中的世外桃源药:“先有瑶,后来才有帝皇朝,盘古开天是我祖,世间最早我盘瑶。
”这首民谣在瑶族的同胞之间自古传唱,即使瑶寨里最年长的老人也不知道它究竟流传了多少年,但是却给瑶族同胞带来了一个光耀的名称——我们是尧的后裔。
千年间,瑶人为躲兵逃税,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中,与毒蛇猛兽为邻,背着小背篓穿梭在亚热带终年不散的雾气里,凭借着那副大山压出的铁肩,食尽东坡走西坡,凭借着那双走过万顷平原,踏过千山荆棘的铁脚板,终于走出了夜色中妩媚多姿的凤尾竹,走出了婀娜美丽的孔雀舞,走出了山脚一座座吊脚楼,走出了吊脚楼里安稳殷实的“家”日子。
更走出了千年的智慧和神奇,走进现代文明,带来了现代的养生圣品——神奇瑶浴。
中国瑶族神奇的“瑶浴”引发世界关注2006年3月8日,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国际妇女健康论坛”大会上,中国瑶族妇女被国际妇女联合会评为:“世界上身体最健康的女性”,中国瑶族被认定为“世界唯一没有妇科病的民族”,神秘的瑶族、神奇的“瑶浴”引发世界关注!在瑶家广泛流传一句瑶族民谣:“若要长生不老、天天洗个药水澡”在瑶家人看来,洗瑶浴不仅仅是去掉身体上的污渍,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强健肌体的方法,在浴中,人们不仅可以安静地思想,让灵魂深处得到充分的洗涤,还可以抵御灾病,延年益寿。
洗瑶浴是瑶族的风俗习惯,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瑶浴是瑶家的祖传秘方,有治病防病的功效,通常是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新鲜草药配制而成,因而也称为“百草浴”。
这种秘方瑶族人从不传外,只限于瑶族人之间流传。
在瑶家通常瑶寨妇女生孩子后,在不到一小时之内,就会立刻进入浴桶,在热气腾腾的瑶浴中度过,坐月的瑶家妇女和婴儿,每天都如此,他们相信,瑶浴会使她们母子消除任何灾难,三天过后,就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了,7天过后,就和正常人一样上山砍柴、干活。
药浴专业话术
药浴专业话术一.药浴背景:传承至今近1200年历史。
创立之初即秉承以人为本的堂训。
始终坚持货真价实理念。
二.药浴使命:让天下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药浴定位:寒湿虚体质,调理专家药浴产品特点:排脏腑之毒,净化体质内环境体内清如水,体表颜如玉。
三.中医理论专业:五脏与五季的特点:五脏对应五季,春生风动;夏暑气重,长夏湿邪上扬;秋收肺气内敛;冬藏抵御寒气。
四、产品配方:真人真药真方五、药浴作用原理:当水温达到38度时,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药物精华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将导致人体生病的六淫邪气及毒素,降解成水分,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调理脏腑效果。
秘现反应:将隐藏在人体内不为人知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通过调理的方式将其显现出来的一种现象秘现反应作用:是人体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走向健康的必经之路!中医云:药不瞑眩,其疾不愈!出现秘现反映的原因:一:神经系统恢复知觉的过程。
二:大量细胞新生的现象。
三:新陈代谢加速的现象。
四:脏腑恢复机能的现象。
提示:出现秘现反应千万不可立马就医,需由专业的养生师根据您的反应症状来进行调理,出现秘现反应说明您身体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无需担心。
药浴药浴十大功能:1.快速改善微循环,促进微循环排毒,改善手脚寒凉2消除疲劳,缓解肌肉关节疼痛3促进产后修复,预防妇科疾病4活血化淤,散淤散结5迅速打通奇经八脉6增强心肺循环提高免疫力7减轻肝肾负担提高夫妻生活8,皮肤美白,润肤之痒,改善色斑暗疮祛黄9,机体平衡,健康瘦身10显现疾病早期,早发现,早预防,早保健,早治疗,早康复。
1、面诊:颜色=症状=处方青色:寒症、瘀症、痛症——祛湿止痒方+通痹降糖方赤色:热症、炎症、实症——祛湿止痒+通痹降糖+经络宝黄色:湿症、风团、风湿——祛湿止痒方黑色:肾亏、血瘀、痛症——通痹降糖+经络宝白色:虚症、寒症、贫血——祛湿止痒+通痹降糖+经络宝2、汗诊:六、药浴操作流程:(一)、浴前1、准备红糖、细盐、粗盐、姜、艾条、温度计、镜子、养生茶、养生粥。
药浴
倪海厦:药浴是什么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药浴。
有一位女明星年过五十依然风华绝代,美艳动人,肌肤就像是少女夜般吹弹即破。
有一次媒体记者询问他保养的秘诀,他回答说,是因为每天都坚持泡牛奶浴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乳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通过肌肤浸泡的方式,很容易被被身体吸收,帮助呵护肌肤,而且所含的酵素有消炎、消肿与舒缓皮肤的作用,能够温和的脱血皮肤死皮。
难怪那位女明星从面容上一点也看不出来衰老的痕迹。
其实在洗浴的时候使用或者加入其他物质,并不是外国的专利。
中国传统疗法药浴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简单来说,药浴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加工,制成中药浴液,进行全身半身沐浴,或者局部浸浴的一种外治疗法。
他利用药物通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
从而进入经络血脉事务部全身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药要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中的瑰宝。
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开始,古人就流行香汤浴就是用中药佩兰间的药水洗浴身子,从而达到解暑去湿醒神爽脑的功效。
喜欢读国学的读者们可能都知道,在古代洗澡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卫生,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礼仪,比如上朝、会客等都要先焚香沐浴,也是虔诚和尊敬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技术与兰汤兮沐芳华。
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也写到木兰则含若芳,足见古人对沐浴的重视程度。
后来古代的一家发现,除了芳香类的药物,原本一些内服的药物,通过熏洗沐浴的办法,也可以起到治病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服药的昏迷的病人,或者是对吃药充满抗拒的孩子学习给药的方式更容易操作,于是药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中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再有勋日方扒手如用雷丸水域治疗婴儿疼痛。
这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关于要约的医学文字资料到了秦汉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秘书,更是将要与疗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例如诉为阴阳印象大论当中写道,即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含着热之热者,寒之魔之域之。
在发展的过程中,药浴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洗浴,全身还发展出了烫洗学习坐浴足浴等药浴形式。
药浴发展历史
药浴发展历史
药浴是一种透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治疗、保健目的的传统中医疗法。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以下是药浴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1.古代: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草药来泡澡治病。
《黄
帝内经》就有关于草药泡澡的记载,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2.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药浴逐渐成为宫廷贵族的日常保健方
式。
据《太医局方》记载,当时人们使用各种草药来泡澡,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药浴进入了民间,并流传至今。
当时,
人们开始将一些珍贵的中药材加入到药浴中,如当归、川芎、白术等,以增强药浴的疗效。
4.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药浴的疗效得到了更深
入的研究和理解。
现代药浴不仅在中医疗法中得到应用,还被运用于康复治疗、健康保健等领域。
总的来说,药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药浴的疗效和应用范围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药浴文化(中国中医网)
药浴文化药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见疗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中华药浴,古已有之。
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药浴又分为局部药浴和全身药浴两种,局部药浴多选用足部、小腿为浸泡部位,足部乃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阳与足三阴经均交接于此,足部有内脏及全身反射区,有52块骨头,60余条肌肉,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而小腿的角质层较薄,且血管、神经、肌肉丰富,更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全身药浴是浸泡和熏蒸除头颈部外全身其他部位,作用面积更大,药物利用度更高,适合用病变部位广泛的全身性疾患。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
药浴疗法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机理不外乎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两个方面。
局部作用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表,以及肌肉、关节,改善皮肤、肌肉、关节的代谢,恢复其功能,直接针对病位、病因发挥治疗作用;整体治疗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 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 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古代药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用药草浸泡或蒸煮的水浴方式,达到调理身体,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古代的药浴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药浴。
首先是温泉药浴。
温泉药浴是指将药材与温泉水混合使用,以温泉的热力作用帮助药材渗透进皮肤,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
古代常用的温泉药浴有“硫磺温泉”、“酸枣温泉”等,它们都具有泻火、祛湿、消肿等疗效。
其次是药草浸泡浴。
这种药浴方法是将药草放入浴盆中,用热水浸泡后入浴,使药物成分渗透进皮肤,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古代常用的药材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它们具有养血活血、理气活血、散瘀消肿等功效。
再次是药石蒸煮浴。
这是将药材和石块放在一起蒸煮,然后将药石放入浴盆中,用热水冲洗浸泡,加热的石块会释放出药物成分,让人在热水中浸泡,使药物渗透进皮肤。
古代常用的药石有地黄、白芍、菖蒲等,它们具有滋阴补肾、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等效果。
还有一种特殊的药浴是“江南蘸药”。
这种药浴方法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是将药材泡制成浓汤,然后用蘸毛巾或海绵蘸取药汤,涂抹在全身皮肤上,再用搓擦的方式帮助药物渗透进皮肤。
古代常用的药材有何首乌、山药、黄酒、山茱萸等,它们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温肾的功效。
古代药浴不仅有清除疲劳、调理身体的效果,还有一些具体的疗效。
对于皮肤病患者,药浴可以起到消炎、祛湿、止痒等作用。
对于关节炎、风湿痛等疾病患者,药浴可以活血化淤、舒筋活络。
对于易感冒、抵抗力较差的人,药浴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古代药浴虽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已经不如以前,但可以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疗法,更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古代药浴的方法,利用自然药物的力量,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药浴发展历史
药浴发展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药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药浴的记载。
药浴是将药材煎煮浸泡在热水中,然后让人全身或部分浸泡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浴不仅可以起到镇痛、消炎、抗病毒等作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气血平衡,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药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皮肤病等慢性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随着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药浴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
在印度,药浴被称为“阿育吠陀浴”,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一部分。
阿育吠陀浴使用的药材和疗法与中国药浴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仍然是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来调理人体健康。
阿育吠陀浴被认为是一种与健康直接相关的圣洁仪式,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清除身心的杂念,使人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日本,药浴被称为“温泉”,是日本传统的疗法之一。
日本是一个地震活跃的岛国,地下储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
温泉不仅可以起到舒筋活血、调理身心的作用,还被视为一种旅游和休闲方式。
日本人非常注重泡温泉的时间和方式,认为每一种温泉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可以对应不同的疾病和体质。
在西方国家,药浴被称为“疗法浴”,是一种结合传统医学和现代理疗学的新兴疗法。
疗法浴将各种药材和矿物质加入到热水中,通过光热、气味、质感等多种刺激方式来调理人体健康。
疗法浴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第二篇示例:药浴,又称药浴疗法,是一种将药物溶解在水中,让人体浸泡其中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的疗法。
药浴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国就有记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药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疗法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系统地探讨药浴发展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浴疗法在我国逐渐发展成熟。
尤其是在汉唐时期,药浴疗法达到了巅峰。
在唐代,药浴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当时的主要疗法之一。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
花样繁多的古代药浴中草药和沐浴相结合的药浴文化可谓历史悠久。
药浴究竟起于何时现已无法考证,但屈原可能是最早记录兰汤沐浴的人。
《九歌·云中君》中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屈原在诗中描写了一位侍奉神灵的美貌少女,先用兰汤沐浴身体,使周身散发芳香,再穿上华丽多彩的衣服,就像鲜花一样芬芳夺目。
屈原的弟子宋玉也描绘过一位女神,说她“沐兰泽,含若芳”,引得楚襄王魂牵梦萦。
这两位美女都以兰汤沐浴,那什么是兰汤呢?兰汤,指的是用中药佩兰煎煮的水。
用其洗浴,不但可使身体清香,更有祛湿解暑、醒神爽脑的功效。
《大戴礼记》记载的古俗,端午日以兰汤沐浴,指的就是这种沐浴方法。
夏商周時期,这种香汤沐浴就已经十分盛行。
当然,所用的中药绝不只是佩兰一种,许多芳香药物比如藁本、丁香、藿香、泽兰以及桂花、玉兰花、玫瑰花、山栀花等都是熬制香汤的原料。
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君主拜见天子之前,都要先香汤沐浴一番,不但可以涤尽垢腻,而且能让人神清气爽。
秦统一六国以后,温泉药浴盛行。
温泉富含大量矿物质,对人体有益。
陕西临潼的骊山温泉是秦始皇最爱的洗浴之地。
关于这个温泉,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有一次游览骊山,突然看见一位十分美貌的女子站在清幽的泉水边。
秦始皇色心顿起,惹怒了这位女子,于是女子施法让秦始皇身上生疮,疼痛难忍。
秦始皇这才知道招惹的是一位神女,赶紧告罪讨饶,祈求宽恕。
神女见其悔过,便再次施法,用温泉水治愈了秦始皇的病疮。
自此,骊山温泉“吞肿祛毒”的医疗功效便流传开来。
汉时,医圣张仲景将药浴之法广泛运用到了内科杂病的治疗上。
比如有一种叫百合病的情志疾病,需要用药浴配合治疗。
具体方法是用水1斗,浸泡百合一夜,然后煎煮浸泡的百合水,趁热洗浴全身。
这样治疗是由于罹患百合病后,阴液亏损不足,而肺热较重。
用百合水洗身,使皮肤直接接触养阴、润肺、清热的百合,可以使肺气得以通畅,肺热得以清除,病症也就随之祛除了。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一些馥郁芬芳、香气持久的西域芳香药物被引入中国,此类药浴成为上流社会的新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浴文化药浴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见疗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中华药浴,古已有之。
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
《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药浴又分为局部药浴和全身药浴两种,局部药浴多选用足部、小腿为浸泡部位,足部乃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阳与足三阴经均交接于此,足部有内脏及全身反射区,有52块骨头,60余条肌肉,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而小腿的角质层较薄,且血管、神经、肌肉丰富,更利于药物透皮吸收。
全身药浴是浸泡和熏蒸除头颈部外全身其他部位,作用面积更大,药物利用度更高,适合用病变部位广泛的全身性疾患。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
药浴疗法就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机理不外乎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两个方面。
局部作用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肌表,以及肌肉、关节,改善皮肤、肌肉、关节的代谢,恢复其功能,直接针对病位、病因发挥治疗作用;整体治疗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 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扩散、辐射等途径进入体内,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 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 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
同时湿热刺激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 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使新陈代谢旺盛, 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得以改善, 从而使疾病向愈。
药浴疗法通过药物作用,水的温热效应以及磁疗效应,能够到达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透达腠理、祛邪和中、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养荣生肌、美容保健等作用,不但可以治疗硬皮病、多发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顽症,而且对失眠、便秘、骨折等疾病有确切疗效,为患此类顽疾的患者带来福音,取得了疗效的突破,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适应症:糖尿病病足、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周围血管病、部分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患者。
两千年前的药浴用具药浴既可洁身又能健体,据《周礼》等记载,在3000年前,我国就有了药浴。
药浴,自然不能缺少药材的配比,同时也需要相应器具,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徐州西汉楚王的陵墓中便发现了这方面的实物,插图描绘的是其中的铜杵、铜臼和铜量,现均藏于徐州市博物馆。
仅从外观上,你可能对这种器具感到不陌生,在中药店的柜台上,不就有和这大致相同的物品吗。
这件铜杵长36.5厘米,一端粗,一端细,为棒状。
铜臼高18.2厘米,口径16.3厘米,腹部有两耳,并装饰了三道凸弦纹。
在弦纹下面的臼腹上原本有一些刻铭,由于锈蚀比较厉害,有的铭文已不能辨认,现还能较清晰看出“宦眷药府”四字,这表明它是王府内用来捣碎药物的器具。
两件铜量一大一小,大的长17厘米,小的长12.7厘米,形状相同,在柄部也都刻有铭文,同样由于锈蚀的缘故,已大多不能辨认。
在较大的铜量上能看到“宦眷……升重八两第……”等字,据此推断其铭文表明的是该器的容量,也就是说它是属于“升”一类的容器。
中国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是龠、合、升、斗、斛,除一龠等于半合外,其余都是十进位。
通过对秦汉时期量具的仔细计算,当时一升的容积是200毫升左右。
由于铜杵、铜臼和铜量是与套在一起的大铜鉴、铜扁壶等沐浴、盥洗用器一同出土,而且这种组合器物在西汉时期的其他王侯、贵族墓葬中也有发现。
据此,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用来捣制和称量沐浴用药的,也就是药浴的用具。
令人不容易想到的是,西汉楚王陵墓中不仅有沐浴器具,还有沐浴用的房间,房间的地面雕琢方形浅槽,人站在槽里进行沐浴,以免脏水四溢。
前几年,在福建武夷山市参观汉代闽越王城遗址,看到王宫内也有浴室,而且那浴室还修有陶质的暖气管道,令参观者啧啧称奇。
西汉诸王生前、死后都设置沐浴间和洗浴用具,这说明,洗浴确实是王公贵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单纯洁身净体的范畴。
大家知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比较完备的礼制,而沐浴则成为礼仪的组成部分。
例如祭祀是当时极其重要的事项,为了表示对神灵、祖先的虔诚恭敬,人们在祭祀前要沐浴洁身,甚至有专职官员负责此事。
又如,尊老是当时重要的礼仪内容,在礼仪规定的尊老行为中,就有晚辈要每五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澡。
由此可知在当年的社会交往中,洗澡除秽、清洁卫生已不仅仅是个人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关乎到了社会文明的良好风尚。
到了汉代,洗浴之风相沿不衰,还因此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假日,即“休沐”。
《汉官仪》记载:“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就是说皇帝每五天为官员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洗澡更衣,以便保持清洁的体肤。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洗澡为理由而法定的假日。
晋唐到明清药浴疗法的发展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
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
”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
到了清朝,药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清代名医辈出,名著相继刊物。
随着《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医药外治专著的出现,中药药浴疗法已进入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急救广生集》又称《得生堂外治秘方》是程鹏程参考400余种医书,历经数十年精心类聚,汇萃精要而成,全书载方1500余首,共收病症约400余种,以供给临床治疗因人因病制宜。
吴尚先字师机,在精心研究历代先贤外治疗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外治法进行系统研究,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历数十年,著成颇具特色的《理瀹骈文》一书。
在书中吴氏精辟的阐述了外治与内治机理统一的原则。
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不同的只是采取的方法各异而已。
书中采用药浴疗法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扩大了前人应用的范围。
在药浴种类上论述了洗、沐、浴、浸、渍、浇等法,对病人局部或全身进行洗浴。
如沐头、洗手、浸足、浴身等。
在论述如何应用外治法时,吴氏提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必先求其本。
” 即采用外治疗法,象应用内治疗法一样,必须探讨研究病因病机,确定疾病的阴阳表里,脏腑虚实。
虽然从形式上看外治在体表、体外,但治则和内治并无两样,不但可以与内治法一起使用,而且可以补充内治法的不足。
这些论述无疑为药浴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书中列举浴方79首。
如治疗外感风热痛的桑菊祛风汤,治疗外感中风发热的大戟苦参汤;治疗风瘫的麻仁五枝汤;治疗臌胀的水鼓汤;治疗癃闭的温参通汤、开闸汤;治疗麻风的三物涤癞汤;治疗热毒下注、肛门肿痛的清肛汤;治疗妇女血瘀经闭的坤草汤,子宫脱出的回宫汤;治疗小儿胎垢的涤垢汤,治麻疹的赤柳汤;治疗赤眼的五行汤,眼痒的蝉菊汤。
整理的系统实用。
清代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书。
在“外科心法要诀”各类方中专有洗涤方。
有治疗痈疽疮疡的葱归溻肿汤;有治疗肛门瘙痒的却毒汤;有治疗脱发的海艾汤;治疗多发性疖肿的芫花洗方。
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中药外用,包括药浴疗法的治疗机理,即中药“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的理论。
现代研究表明,皮肤湿度越高,它的渗透与吸收能力也越强,反之,则越弱。
说明了早在清朝实践上就已认识到了中药外治的原理。
清代的外科医家祈坤撰写的《外科大成》记载了许多中药药浴方剂,为药浴在皮肤科疾病的运用作出了贡献。
清代药浴疗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还表现在宫廷盛行药浴。
在清代宫廷秘方中,有许多沐浴方,洗头方,洗目方及其它外洗方。
说明药浴疗法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在宫廷也很盛行。
说明药浴疗法到了清朝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都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应用也很广泛,不仅一般医生掌握运用,宫廷御医也善于运用药浴疗法,而且疗效确切,而帝后嫔妃们因为药浴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舒适有效,所以乐于接受。
现从中国中医研究院陈可冀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收集了慈禧光绪所常用的药浴处方65个,其中沐浴方20个,浴头方16个,洗目方15个,洗四肢方7个,坐浴方4个,洗面方3个。
浴身保健--藏药浴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
《四部医典》中说,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还将西藏传统的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日光浴合称为“健康五浴”。
每年的藏历7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沐浴时节,此时雨季刚过,河水转清,水温回暖,大部分植物停止了生长,到处是一派成熟景象。
据说这个时候天上的药神要到大地来采药,一颗名为“噶玛堆巴”的星星就是药神的化身,这颗星一年中仅出现在初秋的7个夜晚,凡经这颗星光照耀的水皆成甘露。
此时入水洗浴,能祛除疾病和罪孽,故而也称药水浴,西藏的沐浴节即由此而来。
西藏高原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江河湖畔随处可见戏水之人,尤其是当夜暮来临,“噶玛堆巴”星悬挂夜空之时,水边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和着清亮的击水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心情,给宁静的高原夜空增添了几分欢快。
藏药浴,从理论上说,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那么藏药浴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如藏药浴中最普通的“五味甘露汤”,就是将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等五种药用植物放在一起煎煮成汤。
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
为了扩大藏药浴的治病范围,历代藏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藏药浴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
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西藏高原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使这一宝贵的藏医药资源造福于广大的人群,西藏医学界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广藏药浴。
2001年12月,国内第一家专门的藏药浴大厦在北京应运而生,该大厦的医务人员利用雪域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各类藏药,运用传统配方,集医疗、保健、排毒养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医治疾患、防病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