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体及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特点以及主要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特点以及主要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e848e2e6b8f67c1cfad6b8b7.png)
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按照现今通行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我国古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亦无不可。
下面分别谈谈我国古代文学各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四言古诗如《诗经》、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恨歌》等;乐府诗(包括文人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和模拟乐府创造的新乐府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都属于古体诗,如《长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
相对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要宽松得多。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人最终创制的,字数句数严格限定,且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排律则是十句以上,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两两对仗且要一韵到底,所以除杜甫有较多排律外,一般人少有此类作品。
所以,一般说近体诗,都不涉及排律。
一般说来,律诗和绝句有这样一些具体要求:①句数字数一定。
绝句四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律诗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
②平仄要求严格。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个字一个平仄单位,原则上前一个字可平可仄,后一个字不得改变);一联之内,平则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相粘,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同);一篇之内,平仄相等。
③偶句押平声韵,不得换韵。
如杜甫《望岳》因不押平声韵,就是一首古诗,而不是五律,《唐诗三百首》正是将它收在五言古体中的。
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句也常常押韵;二是绝句偶尔有押仄声韵的,如《江雪》,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④律诗严格对仗。
文言文文体特点
![文言文文体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44c0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3.png)
文言文文体特点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文体特点。
下面将从句法结构、词汇运用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文言文的特点。
一、句法结构1. 并列句和排比句文言文常采用并列句和排比句的句法结构,以突出逻辑关系和修辞效果。
比如《红楼梦》中的句子:“金碧辉煌,珠光宝气;挥金如土,腥风血雨。
”2.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虚词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意味,如“其、乃、者、之、以”等,增强句子的语义暗示。
例如《史记》中的句子:“九州者,一曰并州,二曰荆州,三曰交州。
”3. 文言独特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注重表达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如《孟子》中的句子:“人无足,膝是也;人无腘,腘是也;人无根,胫是也。
”二、词汇运用1. 典雅的词汇文言文运用的词汇通常具有典雅、精练的特点,注重运用古代诗经、论语等经典文献中的词汇,如《论语》中的词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偏正结构的使用文言文常采用偏正结构,即通过将一个词语放在另一个词语之前,来修饰或限定后者,以增强句子的含义和修辞效果。
例如《诗经》中的句子:“采萧黄色,南畝之服。
”3. 多音字和多义字的运用文言文中常使用多音字和多义字来增加句子的变化和表达的层次感。
比如《论语》中的词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修辞手法1. 对仗和平衡文言文常使用对仗和平衡的修辞手法,通过平行的结构和相同的语法成分来产生韵律和韵味,如《史记》中的句子:“苟非穆公,无接风雨之欢。
”2. 辞章运用文言文中常使用辞章来点染气氛和抒发情感,通过运用诗歌化的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如《红楼梦》中的句子:“姨妈把玩子园之中无可奈何花解语。
”3. 运用典故和比喻文言文常使用典故和比喻来衬托叙述的内容,增强修辞效果。
比如《庄子》中的句子:“黄鸟之声,五色而上者也;燕雀之声,白色而下者也。
”综上所述,文言文以其独特的句法结构、精选的词汇运用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其丰富的文体特点。
古代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8beddefc69dc5022aaea0066.png)
古代文学体裁本文是关于古代文学体裁,感谢您的阅读!古代文学体裁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论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20通论十五:古文的文体及特点
![20通论十五:古文的文体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d9c523bcd126fff7050b52.png)
1、论辨类 、论辨类——论说文(哲学论文、 论说文( 论说文 哲学论文、 政治论文、史论、文论) 政治论文、史论、文论)
论: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 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 过秦论》 封建论》 《过秦论》、《封建论》 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 辨: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 论衡》 神灭论》 《论衡》 《神灭论》
2、序跋类—— 一部书的序言 序跋类
序:放在书的前面;跋:放在书的后面。 放在书的前面; 放在书的后面。 上古时,序放在书的后面。 庄子·天下 天下》 上古时,序放在书的后面。《庄子 天下》 讲述先秦哲学史)、 史记·太史公自 )、《 (讲述先秦哲学史)、《史记 太史公自 说文解字·叙 都放在后面。 序》、《说文解字 叙》都放在后面。
9、杂记类——包括除传状、碑志以外的记叙文 、杂记类 包括除传状、 包括除传状
(1)山川景物记: )山川景物记: 郦道元《水经注》 柳宗元《永州八记》 郦道元《水经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徐霞 客游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客游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2)人事记: )人事记: 方苞《狱中杂记》 蒋仕铨《鸣机夜课图记》 方苞《狱中杂记》、蒋仕铨《鸣机夜课图记》 (3)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 刘义庆《世说新语》 沈括《梦溪笔谈》 刘义庆《世说新语》、沈括《梦溪笔谈》、顾炎武 日知录》 《日知录》
(完整版)古代文体知识 (2)
![(完整版)古代文体知识 (2)](https://img.taocdn.com/s3/m/f8b80b1af8c75fbfc67db29c.png)
古代文体知识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
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1、疏又称奏疏。
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
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
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
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
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
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师说》《捕蛇者说》5、原推究。
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6、订评议.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
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
订,论。
《订鬼》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
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二、记叙类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
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
《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3、志记事的文章。
《三国志》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左忠毅公逸事》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
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7、寓言寓,寄也.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三、韵文类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https://img.taocdn.com/s3/m/af4cf80cad02de80d4d84067.png)
古文,文言文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能够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能够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能够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能够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
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
语言雕琢、精炼。
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对古代文体的分类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对古代文体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a9556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1.png)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对古代文体的分类《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学者姚鼐所著的一部古代文体分类著作,其系统地整理了古代文体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本文将按照姚鼐的分类体系,介绍古代文体的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首先,姚鼐将古代文体分为十类。
第一类为经传,包括《周易》、《尚书》等经典著作,以及儒家传统经典。
这类文体以经典的语言风格和深奥的思想为特点,注重理论探讨和道德教化。
第二类为子书,包括《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论述。
子书文体通常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思想,注重实践和应用。
第三类为史传,主要包括历史记载和传记文体。
历史记载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强调客观叙述和事件的发展脉络;而传记则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传达道德观念,如《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等。
第四类为表状,即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文体。
这类文体主要用于统计数据和整理材料,如《汉书·食货志》中的各种统计表。
第五类为书札,指私人书信和公文往来。
书札文体强调真实性和实用性,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
第六类为檄文,即用于动员和号召的文体。
檄文通常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辞章之力,如《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檄文《卧龙诸葛武侯神算》。
第七类为赋,是古代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赋以其华丽的修辞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如南朝宋人谢灵运的《谢灵运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第八类为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了世人,如唐代杜甫的《登高》、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名篇佳作。
第九类为文赋,是一种汇集了古代文体特点的综合性文体。
文赋结合了赋、诗、散文等元素,兼具华丽的修辞和深刻的思想,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陆机的《文赋》。
第十类为文,即散文。
散文以其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内容涵盖面受到广泛关注,如宋代苏洵的《赤壁赋》、清代郑燮的《兰亭集序》等名篇。
总结来说,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通过对古代文体的分类整理,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古代文学遗产。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https://img.taocdn.com/s3/m/302c1e0dcc175527072208de.png)
古代文体漫步中华 2009-02-28 22:15 阅读9 评论0字号:大中小一、诗词曲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
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
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
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
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
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
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2、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8a61846312b3169a451a48c.png)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一)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quot;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多大异。
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
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表。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
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序跋。
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quot;。
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384c0abb68a98271fefac0.png)
古代文体知识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
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1、疏又称奏疏。
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
分条陈述。
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
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
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
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
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例如《师说》《捕蛇者说》5、原推究。
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
《原君》6、订评议。
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
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
订,论。
《订鬼》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
有自序、他序。
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
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二、记叙类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
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
《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3、志记事的文章。
《三国志》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
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左忠毅公逸事》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
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7、寓言寓,寄也。
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
《愚公移山》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
三、韵文类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
![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040fe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5.png)
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一、文体特点1.古诗:以五言、七言为主,注重平仄、押韵,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2.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结构严谨。
3.散文:以儒家经典为代表,注重文辞、章法,抒发作者情感。
4.赋:以铺陈叙述为主,讲究排比、对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5.骈文:以六朝骈文为代表,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富有音乐性。
6.小说:以唐传奇和明清小说为代表,具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描写细腻等特点。
7.词:源于唐代,兴于宋代,以抒情为主,注重音律、格律。
8.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以元曲为代表,具有口语化、通俗化、抒情性强等特点。
二、风格鉴赏1.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理想境界,如《离骚》、《西游记》等。
3.唯美主义:注重艺术表现,追求形式美,如唐代诗歌、宋代词等。
4.儒家中庸之道:强调道德教化,注重人际关系,如《论语》、《大学》等。
5.道家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如《道德经》等。
6.佛教因果报应:强调命运轮回,提倡慈悲为怀,如《金刚经》等。
7.儒家经典传承:注重传统价值观,强调道德修养,如《诗经》、《尚书》等。
三、古代传统文学的价值1.文化传承:古代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丰富的民族精神。
2.审美教育: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3.道德教化:古代文学作品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中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4.历史借鉴: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中学生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具有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古代传统文学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鉴赏,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唐代诗歌的特点。
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唐代诗歌的介绍,提取关键信息,如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总结。
古书的文体知识
![古书的文体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4d7f58f680203d8ce2f2433.png)
从形式特点来看,说理文最重要的体 裁有:论、说、辩、原。
论和说性质相近,目的都在说理。 论,即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
要求观点正确,逻辑严密。比如贾谊《过 秦论》、苏洵《六国论》 。 说,则侧重于说明解释,写法灵活,篇幅 短小。比如韩愈《师说》、柳宗元《捕蛇 者说》、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
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出师表》、李斯《谏
逐客书》、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其
中对策是选拔人才时应对者针对皇帝策问命题陈
述自己见解的奏议。
奏议的特点是讲究目的明确、语言典雅、论 必有据、条理清晰。
26
2.诏令
诏令是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命令。其内容包 括授官、册封、敇戒、明罚、用兵、罪己等。 诏令的行文讲究典雅庄重、温润浑厚。
此时还出现了专门的论述文体的专著挚虞文章流别集和李充翰林论可惜此二书都已不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文体的流变
古书文体知识
1
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古代的文体与 今天的文体在种类、内容、风格等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不 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古代的文体。了解古代 文体的一些特点和流变等基本知识,对于 正确地理解古文,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无 疑很有帮助。
2
一、古人对文体分类的研究简况
文体的分类起源很早。《尚书》一书就将所收 的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宋代陈 骙《文则》认为《左传》中有命、誓、盟、祷、谏、 让、书、对等八种文体。可见先秦时期,文体已经 非常丰富。
对文体的研究,始于魏晋时代。曹丕《典论·论 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古代文体
![古代文体](https://img.taocdn.com/s3/m/f2ff1f10b7360b4c2e3f641f.png)
5. “表”
是我国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 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 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 可说明,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 《爱莲说》 、 《马说》、 《少年中国说》等。 相当于现在的 议论文。
2.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 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现在的 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 散文。如《桃花源记》、 《核舟 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等。
3. “铭”
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于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 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具 有篇幅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 一般都用韵、结构工整等特点。如刘 禹锡的《陋室铭》。
4.“序”
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 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 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 如《送东阳马生序》;另一种是写来评 价著作的,叫书序。多见于著作或诗文 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43f16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b.png)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各种文体的特点。
例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
”他的意思是说:奏议应该做到雅,雅就是善于运用经典;书信和论说应该做到理,理就是条理明畅;铭诔应该做到实,实就是切实而不浮夸;诗赋应该做到丽,丽就是敷陈辞藻。
一、文体及其特点姚鼎《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s huì)、赠序、诏令、传(z huàn)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
现在我们按照这十三类大致谈谈各种文体的特点。
1、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
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
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
论辨类或者是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驳别人的言论(辨)。
举例来说,《淮南子》是论,而《论衡》则是辨;《过秦论》是论,而《神灭论》则是辨。
2、序跋类是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后序。
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
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
至于《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大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它们都是在书的后面。
《说文解字》的叙也是在后面。
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3、奏议类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表启、议对三类。
《文心雕龙·章表》篇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可见较古的时候(汉代)四者是有分别的;后来逐渐变为没有多大分别了。
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
疏的本意是条陈(逐条陈说),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对策(简称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
《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
”这是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应举者陈述他对政治上某一问题的意见。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28a56b4b35eefdc9d33342.png)
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体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押韵的:韵文,如《诗经》《楚辞》各各代诗歌古代文体骈文(四六文):讲平仄、对仗,句式一般四六对仗《朱元思书》不押韵:广义的:可分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散文狭义的:指文学体裁的一种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按内容跨度分:通史、断代史按编写体例分:主要有三种。
(一)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词详备)和《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但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历史事件,难详其原委。
(二)纪传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汉书》120卷,80万字。
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
![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5c7a7d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4.png)
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闪烁着无穷的魅力。
古代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优美流畅的文字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无疑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就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展开探讨。
一、文体特点1. 生活质朴自然:古代散文以追求真实自然的生活为题材,用字词简单朴实,富有传统文化的底蕴。
文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记录百姓的生活,表达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表现情感:古代散文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受表达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过感官的刺激和感受,引发读者共鸣。
3. 基于阐述:古代散文通常以阐述为主,文人通过叙述、评论和议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或自然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既能精确地指出问题的中心和本质,又能给予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4. 修辞手法多样:古代散文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通过形象、明快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二、表达方式1. 写景:古代散文中景写手法独特,常以大自然的景色为切入点,或通过描绘春花秋月、山水云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文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妙进行展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句子和段落。
2. 记事:古代散文常以记事的方式,记录下一段时间或一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展示事务的线索和细节。
这种表达方式常常用于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3. 叙事:古代散文通过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或经历,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人常常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人性、命运和人类存在的思考,让读者在故事中找到共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4. 议论:古代散文中的议论能力突出,文人善于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评论,引起人们对于社会风气、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反思。
他们会以一种娴熟且深入的方式,阐述观点和理念,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思考角度。
综上所述,古代散文以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尚书的五种文体
![尚书的五种文体](https://img.taocdn.com/s3/m/df69ee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b.png)
尚书的五种文体尚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主要分为五种文体,分别是:大传、小传、命、书、礼。
这五种文体各自有其特点,可以通过了解它们的特点,更好地理解尚书和古代文献。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五种文体。
第一种文体是大传。
大传的特点在于篇幅长、语言华丽、句式复杂,大多数文章都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核心展开,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大传通过繁复的语言和内容丰富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内涵,是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种文体是小传。
相比大传,小传篇幅较短,语言简练,常常围绕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展开。
小传最大的特点是文笔流畅,行文优美,常常被赞誉为古代文学的佳作。
小传在古代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而写的,目的是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并为后人提供启示。
第三种文体是命。
命是古代政治文书的一种,意为命令或诏书。
命内容通常是统治者下达给臣子或下属的政令和规定,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意义。
命的语言简练明确,常常采用命令式或陈述式表达,内容具有相当程度的权威和规范性。
第四种文体是书。
书指的是古代书信,书信是人们联系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古代书信常常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请求帮助等,涉及教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书的篇幅较短,通常不超过两三页,语言要求简练明了,不失清新简洁。
第五种文体是礼。
礼是古代礼仪文书的一种,主要用于规定和记录可以称为礼仪的事情。
礼通常记录正式的仪式和行为,如宗庙之礼、宗室之祭、官方交往等。
礼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规范严谨,通常采用事前预定的格式进行编纂。
通过对尚书五种文体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了解它们在古代政治、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在今天的生活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