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创新素质培养
【 关键词 】 大学生 ; 自主创新能力 ; 创新观 念教 育
2 1世 纪 是 一 个 知 识 经 济 的 时代 , 识 经 济 的 发 展 依 靠 新 的 发 现 , 知 由 以上 几 点 最 终 导 致 大 学 生 创 新能 力 欠 佳 。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和脑 随
发 明研 究 和创 新 , 中 创 新 是 其 核 心 , 新 的 实 际 取 决 于 人 的 创 新 精 力 劳 动 的增 加 , 新 灵 感 的 产 生 越来 越 多 , 其 创 创 又有 较 强 的创 新 意 识 , 可惜 神 ,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力 。因 此 时 代 向 我们 的 教育 提 出 了要 求 一 一 创 培 受 到 创 新 能 力 的 制 约 , 新毅 力 也不 够 , 想 法 不 知 如 何 实践 。 学 生 创 有 大 养 出 一 大 批 具 有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 力 的 创 造 型 人 才 , 我 们 有 能 力 参 对 科 学 创 新 的 崇 尚 意 识 与行 为能 力 之 间存 在 较 大 反 差 。 使 与 日趋 激 烈 的 国 际竞 争 . 证 在 竞 争 中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保
尚意 识 与 行 为 能 力 之 间 存 在 较 大反 差 。 大 学教 育要 改 变传 统 的 教 学模 式 , 用 校 园文 化 传播 方 式 来 营造 一 种 积 极 进 取 、 发 向 上 的 氛 围 , 过 利 奋 通 加 强社 会 实践 活 动 , 养 同 学 的 合作 意 识和 组 织 能 力 , 养 大 学 生作 为 未来 的 建 设 者 和接 班 人 , 建设 创 新 型 祖 国做 出 自 己应 有 的贡 献 。 培 培 为
科技信 息
。高校讲坛 o
S IN E&T C NO O YIF MATO CE C E H L G OR N IN
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和总结,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引言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缺乏激励机制等。
因此,本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 确定实践主题在实践活动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以便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
可以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践主题,如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等,同时也可以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2. 制定实践计划针对已确定的实践主题,制定一个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安排、实践的内容和目标、实践过程中的支持措施等。
确保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组织实践团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和领域专家,组成一个强大的实践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成果1. 实践活动的实施按照制定的实践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践成果的展示鼓励学生将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组织学术交流会、项目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成果,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成果的评估与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引言自主创新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自主创新。
在这个背景下,探索和实践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适应社会需求——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
2.加速科技创新——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3.提高高校竞争力——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三、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从而达到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独立的学习,更加活跃、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课程体系的创新——根据不同专业需要,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3.实践育人方式的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现实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1.经典案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项实践探索。
其中,有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案例是,为全校开设了“创业学堂”课程。
这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课程,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创新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很多实践。
其中,一项非常有代表性的实践是,在本科四年级为学生提供了“双创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刍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专业之间构成有效联系, 对边缘学科的形成提供有利条 也 在发 生着 变化 , 中反 映在 由知 识教 育 向 认知教 育 的 集 件。因此 , 在专业基础课程 中深入学生 自主创新方法的 转 变川 。所 以 , 自主创探讨 了高校 大学生在专业基础课 程阶段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 专业基础课程 ; 创新 实践 能力; 高校 学生 中图分类号 : 4 G6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40 (0 1 0 — 0 6 0 10 — 17 2 1 )8 0 9 — 2
和实践 内容都与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密切的联系。 由于学 境 、 能在所 从 事 的岗位有 所作 为 的时代需 要 。
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具备 了创新实践的基础工具 , 而专 在知识经济的兴起 、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市场经济 业基础课与许多专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 以, 进 一步 完善 的背 景下 , 校 的作用 和地 位 正在 发生深 刻 高 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实践可 以自由发挥大学生潜质而 的变 化 , 中反 映在 : 集 由单 一 的传 授 知 识 功能 转 化 为传 不会受到思维惯性 的影响, 同时 , 专业课程的学 习往往 授知识 、 探索和创新知识 、 物化知识的多重使命 ; 从社会
专 业基 础 课 程是 普 通 高 校大 学 生 培 养计 划 中基础 获得 需要 技术 人员 的 自主创 新能 力 。 高校加 强 大学生 自 课 与专 业课 联 系 的纽 带 。 专业基 础 课程 中涉 及理 论知识 主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是适 应 所 工作 的部 门 、适 应 作 环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这一目标的策略。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提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2、增强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3、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说:“你不能预测你的行为将改变未来,但你可以相信这些点将在未来串联起来。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1、改革教育模式:大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创新能力。
2、提供创新平台:大学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创业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
这些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建设: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大学应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4、营造创新氛围:大学应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措施,表彰在创新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5、拓展校企合作:企业是创新的源泉之一。
大学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企业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个性化培养: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创新潜力。
大学可以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向。
7、强化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成才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已经从教条式学习进入到开放式、选择性学习。
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学生的学习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来源于时代的要求。
总之,要想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就必须让学生明确时代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因为每个社会的主体———人,只有经历学生,学习这个阶段才会成才,才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是创新,需要的是更多的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
同样,科学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突破、创新成果的产生,经常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
所以,我们需要充分利用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交叉学科知识以及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
二、不同时代的学习观1.传统学习观在阐述我国传统学习观时,引用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加以说明。
这句话说明在我国古代,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各级官吏人才,当时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是由当时的时代要求决定所决定的。
同样,在《周礼》中也记载,“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这更进一步说明当时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辅助君主治理天下。
因此,在当时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通常只能“代圣贤立言”,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缺乏个性。
当时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通常表现出死读、死学,缺乏思辨精神,缺乏独立创新精神。
虽然一些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萤窗映雪”地苦读,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而言,没有找到效率更高、让人快乐的学习方法。
同时,由于当时的局限性,学生的知识面往往也比较狭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 年 来 , 随 着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深 入 , 等 伴 高 教 育 取 得 了 长 足发 展 , 是 在 传 统 观 念 的束 缚 下 , 校 教 但 高 育 教 学 中 长 期 存 在 的 问 题 也 日益 凸 显 ,特 别 是 学 生 的 学
施 , 促 进 大 学 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以
的 严 格 “ 治 ” 教 师 自身 创 新 能 力 的 缺 乏 , 能 启 发 与 统 与 不 引 导学 生 创新 。传 统 的师 生 关 系与 课 堂 教 育单 一化 的教 学 方 式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自 主 创 新 思 维 与 实 际 能 力 ,学 生 的 创 新实 践 平 台还 没 有 真正 形 成 。
学 生 独立 思 考 和 创造 能 力 的 培养 。” 二 、 学 生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有 效 策 略 大
习 兴 趣 下 降 , 生 自主 创 新 精 神 和 意 识 缺 乏 。 为 高 校 教 学 成 育工 作 者 必须 面对 和 解 决 的一 个 崭 新课 题 。 当前 , 校 教 高 育工 作 者 转 变传 统 教 育 教 育理 念 .改革 教 学 组 织 与 管 理 制 度 , 新 教育 教 学 实 践体 系 和 搭 建 创新 实 践 平 台 . 进 创 促
教 导 。 种 传 统 的 师 生 关 系 容 易 损 伤 学 生 的 自尊 心 和 自信 这
心 。 时 , 以课 堂 为 中 心 , 书 本 为 中心 ” 思 想 长 期 得 不 同 “ 以 的 到 改 变 , 师 是 知 识 的 权 威 , 生 成 为 课 堂 的 奴 - 书 本 知 教 学 t . 识 是 唯 一 的 内容 , 致 教 师 囿 于 沿 用 传 统 的方 式 以 不 变 应 导
论高校创新性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二) 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培 养 的理 论 基 础
1建构 主义 理论 .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学 习 观 认 为 ,知 识 并 非 是 对认 识 对 象 的 “ 面 ” 反 应 ,知 识 是 在 学 习 者 对外 界环 境 主 动 镜 选 择 、加 工 和 处 理 中 ,不 断 同 化 和顺 化 而形 成 的 ,具 有 生 成 性 。外 界 环境 对个 体 的 影 响 必须 经 过 个 体 意识
性 。笛 卡尔 的 “ 思 故 我 在 ” 我 ,实际 上 就是 对 主体 和主 体性 之 间关 系 的生 动 阐述 ,即 因为 “ ”具 有 主体 性 , 我 所 以 “ ” 才 是 主体 ,或 者 说 主体 之 所 以是 主 体 ,是 我 因 为 它具 有 主体 性 。换 句 话 说 : “ 思 ”就 是 指 主 体 我 性 , “ ”就 是 指 主体 。主 体 性 既 不 能 简 单 的 理 解 为 我 主 体 的 自觉 活 动 所 体 现 的 能 动 性 、 自主 性 和 创 造 性 ,
教 育 ,提 倡 儿 童 在 教 学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及促 进 儿 童 个性
的 自由发 展 。从 教 育 的 发 展 和 进 步 来 看 ,这 一 思 想 是 教 育发 展 过程 中的重 大 进 步 。 二 、教 育 之 “ 器” —— 创新 性 教 学
( ) 创 新 性 教 学 的 理 论 基 础 一
教 师 的主 导 作 用 ,也 不 能 以任 何 借 口剥 夺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应 充 分 调 动 教 师 和 学 生 两 方 面 的 积极 性来 促 进 学 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培 养 。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一
,
学术训练不足等问题。 ( ) 三 创新性学术成果较少且质量不高
的教学 内容滞后 、 重复 , 没有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
动态以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的前沿发展 ,不利
创新成果是创新能力高低的最直接体现。由 于学生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 和综合创造能力的培 多数研究生课程仍沿袭教师灌 于我 国研究生 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且培养方式 养。在教学方法上 ,
特点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 策 ,以培养大批理 地等,并非真正出于科学研究 和提高 自身学术造 诣 的内在学习动机。根据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报告, 论知识扎实和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一
、
我 国高校研 究生创 新能 力现状
硕 士生为从 事学术研究 而选 择读 研 的比例仅为
2 %, 7 博士生比例较高但也仅为 5 %3 6t  ̄ 。同时 , 国 我
[ 关键词 ] 研 究生; 创新能力 ; 对策 培养
[ 作者简 介] 柯颖 , 广西 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士生导师 , 硕 南开 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向 : 产业经济理论 与产 业 发展 战略 , 广西 南 宁。3 0 4 5 0 0
[ 中图分类号 ] 63 G 4
[ 文献标识 码] A
为此 , 高校应认真贯彻《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 ( ) 一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
我国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薄弱的一个 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 加强研究生创新 基本表现是学习动机功利化 ,很多人选择读研 的 , 晋升或转换工作单位 、 居住 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 根本原因是为了求职 、 育创新计划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进一步
浅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武汉大学为例
工 程 ”9 5工 程 ” 点 综 合 性 大 学 . “8 重 为提 高 社 会 的 功 能 。
文试 图结 合 武 汉 大 学的 经 验 .剖 析 我 国 高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 省 部 级 一 级 重 点 学 科 2 另 一方 面 可 培 养 拓展 视野 、 关 突 破 精 神 , 1 攻 校 中博 士 研 究 生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中 的 问 个 、 级 1 二 8个 。 2 0 0 8年 , 士 研 究 生 科 研 培 养 良好 的科 研 心理 品质 ,为 进 一 步 做 好 博 题 和 原 因 .并提 出 了通 过 充 分 发 挥 了培 养 自主基 金 项 目总 资 助 额度 达 196万 元 。 9. 全 其 它科 研 项 目奠 定 良好 基 础 。 近年 的实 践 单 位 的主 体 作 用 、 学 校 的 主 导 作 用和 文化 校 在 不 同的 学 科 点 有 3 4名 博 士 ( 1 4 表 明 ,在 博 士生 科 研 自主 项 目方 面 的稳 定 0 含 + 的 推 动 作 用 来 提 升博 士研 究 生 科 研 自主 创 硕 博连 读 ) 究 生 提 出 ( 中 文 科 6 研 其 5人 、 理 投 入 , 高 校 高 层 次 人 才 的 培 养 卓 有 成 效 。 使
经 验 ,对 我 国高 校 中博 士 研 究 生科 研 创 新
出 相应 的对 策 和措 施 。
一
基 础 和 应 用 性 研 究 水 平 直 接 影 响综 合 输 送 了 大 量 的 、 秀 的 、 研 能 力 强 的高 层 优 科
能 力培 养 中 的 问题 和 原 因进 行 剖析 ,并 提 科 研 能 力 的 提 高 。武 汉 大 学 作 为 全 国 “ l 次 人 才 , 分发 挥 高校 教 育促 进 科 研 、 务 21 充 服
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关键要素分析
工科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关键要素分析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对策,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变培养方式、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搭建实验和科研创新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科研究生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引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和高校运行之间不仅具有密切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而且最终会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不可估量的乘数效应。
因此,研究型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保证和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科研究生,正确认识工科研究生应具备的创造性的素质和修养,并从而改进和加强工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体系建设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必须建立有利于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
1.1 优化课程体系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研究生课程设置,不仅要有利于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同时还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就应当在“深化专业”的同时,尽量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拓宽基础”,可以通过开设范围广泛的选修课和建立跨学科的课题组、研究所和实验中心等来协调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尽可能拓宽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和知识面,改变和增加研究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这样有利于工科研究生把当代的技术发明与自然科学理论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科学化的观念和意识。
1.2 改变培养方式在研究生教学中调整教学方式,由系统传授转向专题指导;由专业入门转向深入探讨;由学习技能转向学会思考;由被动吸纳转向主动创新。
创新系统视角下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比较研究
t i me e v a l u a t e s 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a n d ma k e s a c o mp a r i s o n a mo n g 3 0 p r o v i n c i a l c i t i e s o f C h i n a ,i n o r d e r t o d e v e l o p a p p r o p r i a t e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 Ke y wo r d s : RI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c o mp a r i s o n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高等院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在 自主 创 新 方 面 , 尚存 在 着 不 少 较 突 出 的 问 题 , 些 这
校 科 研 设 施 条 件 、 技 人 员 的 待 遇 和 科 研 环 境 改 善 等 科 方 面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高 校 科 研 人 员 创 新 能 力 这
的充分发 挥 。
导 致 在 高 校 科 研 管 理 体 制 中 存 在 明 显 的行 政 本 位 和
官 本 位 现 象 ,使 高 校 科 技 自主 创 新 缺 乏 生 机 与 活 力 ; 加之 高校 现行 的院 校评估 和 职称评 定 制度 的不完 善 ,
也 易 于 造 成 科 研 活 动 的 浮 躁 和 急 功 近 利 。受 其 影 响 ,
一
2教 师 队 伍 和 学 术 团队 的 整 体 水 平 有 待 提 升 .
科 技 人 才 是 科 技 创 新 的 主要 力 量 , 而 科 研 团 队 然
些 教师 和科研 人 员从 事科 研活 动便 成 了“ 称 型科 职
李小妹
摘
要 : 校 科 技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将 成 为 驱 动 国 家 竞 争 力提 高 的 主 要 动 力 , 前 影 响 高 校 科 技 高 当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 阻 滞 因素 : 费 投 入 不 足 影 响 自主 创 新 潜 能 的发 挥 ; 师 队 伍 和 学 术 团 队 的 整 体 水 平 有 经 教
投 入 确 实 存 在 很 大 的 差 距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直 接 影 响 高
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及模式的实证研究
臾不 可缺离 的生 命线 。在 20 0 6年 1 发布 的《 月 国家 中长期
科学 和技术 发展 规划 纲 要 ( 0 6 2 2 2 0 - 0 0年 ) 指 出, 把 提高 》 “ 自主创 新能力作 为调整 经济 结构 、 变增 长方 式 、 转 提高 国家 竞争力 的中心环节 ” 把增强 自主创 新能力作 为此后 1 的 , 5年 国家 战略 , 要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 的各 个方面。 并 提高 自主创新能 力关 键在于培养 自主创新 型人才 , 谁拥 有一 流的创新人才 , 就拥有一流 的发 展优势 。 自主创新 人才 培养 , 以通过 系统的学校教育来实 现 。学生 良好 的素质一 可 旦形 成 , 就会进 入不断 建构 的轨 道 , 而且 会成 为推 动 自身健 康成长 的内在力量 。高等 教育 是我 国 自主创 新教 育体 系 的 重要组 成部分 , 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 生 自主创新能力 的重 任 , 须在科教兴 国战略 中发挥培养 自主创新人 才 的龙 头作 必
自主创新是 当今 时代 发展的主旋 律。 当今世 界 , 科学技 术 的进 步与创新 是 国家经 济和社 会 发展 的决定 性力 量 。任 何 一个 国家 , 如果不掌 握核 心科 技 , 如果 不具 有 自主创 新能 力, 就把握不 了国家未 来发 展 的主动 权 , 就难 以跻 身于 世界 科技 强国之林 。因此 , 自主创新 能力 可 以说是 一个 国家竞争 力 的核心 , 是国家经济 和社 会 的支柱 和发 展 的基础 , 把 国 是 家命运 掌握 在 自己手里 的根基 , 是我 们 中华 民族生存 发展须
用 。2 0世纪 9 0年代 , 国颁 布了 《 我 中共 中央 、 国务院关 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 素质教 育 的决 定》, 明确 提 出了高 等教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应对措施2023-10-27•引言•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应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目录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引言03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背景介绍01全球竞争形势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上。
02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意义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02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实现新知识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和新问题的解决等创新成果的能力。
定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现状虽然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实践平台、缺乏创新氛围等。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弊端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一些高校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缺乏实践平台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难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
Absr t n ti a e ,te c n oain o n o ain wa y tmaial n lz d,a h infc c ffse n n o a ie tac:I h sp p r h o n tt ft i n v to ss se t l a ay e o he c y nd te sg i a e o otr g in v tv i n i a ii n h xsigprblmswe e d s rb d, n o t mp o e c le e su e t i n v t n a ii sp o o e blt a d t ee itn o e r e c e a d h w o i r v ol g td n s n o ai blt wa rp s d. y i o y
2 现实 意义
在新 的 历 史 时 期 ,加 强 对 高 校 学 生 的 创 新 教 育 是 迎 接 新 时 代 挑 战 的 需 要 ,是 弘 扬 创 新 本 性 的 需 要 ,是 培 养 高 校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创 新 能 力 和创 新 品 格 的必 然
要求 。高校 重视学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 。不 断加强对学
Ke r s n o ain; o n tt n ou in sr tg y wo d :i n v to c n oai ;s lto tae y o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进 步 的灵 魂 ,是 国家 兴 旺发 达 的
文 化 氛 围等 有 意识 地 教 育 与 培 养 学 生 敏 锐 的 创 新 意 识 和创新能力 。
LU Mi ,W ANG n k n Ho g un
(o e e o M c i r C l g f a h ey& Ee tc y E gnei hh z U i r t。 h ei8 2 0 ) l n l r i n ier g S i i nv s y S i z 3 0 0 ci t n e ei h
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
自主创 新能 力 。
高 校图书馆是创新教育 的重要场所 , 是传播 科
技 文化 知识 的重要 窗 口 , 具 有 引 导 大 学 生树 立 创 它 新 意识 和创新 精 神 , 养 大 学 生 获 取 知识 和创 新 能 培
自主学 习能 力是 大 学生 自主创 新能 力培 养 与提
[ 作者简介]朱 珊 (9 4一) 女 , 东安丘人 , 16 , 山 中国石 油大学( 东) 华 图书馆馆 员。
维普资讯
所需知 识 , 能快 速分 析 和整 理 所发 现 的知识 ; 4 并 ()
创造性 思 维能力 。创 造性 思维 能力 是大学 生 自主创
能独创 性地 学习 , 创 造性 地 运 用 所 学 知识 去分 析 能 实 际问题 , 自觉 地探 索新 问题 。 能
( ) 理 的 知 识 结 构 是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构 成 的 二 合
新所 需要 的关键 能 力 , 造 性 思维 是 创 新 人 才培 养 创 的核 心 。创造性 思 维包括 多种 思维 方式 , : 辑思 如 逻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 第2 4卷 第 4期
中国石 油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hn n esyo er em( dt no oil b ne ) orl f i U i ri f t lu E io f ca S i cs n C a v t P o i S e
自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能力培 养 提供 知识 积 累 、 技 信息 , 科 是科 研 工作 的实 践场所 , 能够 为 大学 生 信 息 能 力 的提 高 提
供培训 。因此 , 高校 图 书馆 在 培 养 大 学 生 自主 创 新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张绿文(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高校是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主体。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着重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谐教学环境的营造、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等四方面阐述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伞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
把偏向“应试”的教育扭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主体。
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过程中。
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作为一个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应从以下四方面人手:一、必须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用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停留于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是忠实的观众和听众,严重抑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
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因此,针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缺陷。
及时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势在必行。
首先,要树立“师生互为主客体”的教学观念…,实现由“重教轻学”到“教学并重”的改变。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术成果 的基础 上, 进行再创新 的能力等 。
如何提 高大学生自主创新 能力呢?这 就成 为了我们 现在急 需思考 与
而 自主 创 新 又 区分 为知 识 创 新 和 技 术 创 新 两 个 过 程 , 知 识 创 新 是 以高 解 决 的课 题 。人 的 思维 需 要 经 过 不 断 地 学 习 、 不 断地完善 。 而 自 主 创 新 能
启迪 。
一
一
些 学 习 比 较优 秀 的 学 生 。 而 那些 平 时 学 习 成 绩 居 后 的 学 生 基 本 上 不 关 注
也 难以染指 , 这样就使 得一些能够提供 学生创造能 力的课 外活动不能 达到
自 主创 新 能 力 的 内涵 及 社 会 意 义
、
预 期效果。大学生 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 到整体制度上的安排和普遍提高。
和重 点 的技 术 发 明 。 或是 能够使各相 关技 术成果 融合 汇聚 , 而 形 成 新 的 具 不断的创造精神 , 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 力的关键。 有 市 场 竞争 力产 品 的 集成 创 新 能 力 , 以 及 在 吸 收 科 学 知 识 积 累先 进 科 学 技
三、 大 学 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路 径 与 对 策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 , 侧重 的是接 受吸收 知识 , 而 非分析 解决 问题。大
从创新源泉 上来看 , 创 新可以 区分 为模仿 性创新 和 自主性创 新两种 形式 ; 学生在学习上有几大特 点 : 一是他们 的学 习能力极 强但缺乏积极 性。二是 本文 主要研究 自主创新能 力的内涵 , 即 自主创新 的显 著点在于是 自身创造 他 们 的好 奇心 强 , 但 创 造意 识 贫 乏 。三 是 思 维 敏 捷 , 但 创 新 思 维 方 法缺 乏 。 出来 的属于新的或局 部新 的事或物 。包 括 : 在各个领 域内能够有 科学发现 四是有创 新热 隋, 但创 新动力 不足。应该 说 , 正确 的启 发并引 导他们源 源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创新成为了教育界和政府的关键词之一。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更是成为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如何培养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是每个教育者和国家所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研究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探究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归纳出的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型主要包括个人培养、组织环境、企业合作、政策激励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
其中,个人培养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组织环境则需要重视高校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组织架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优秀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企业合作则是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合作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了解企业的需求,弥补高校在实践方面的不足;政策激励则可以让高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保障;社会环境则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因素,社会环境和氛围可以促进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高校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研究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研究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持续发展,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实践案例。
例如清华大学推出的创新研究院,旨在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又如南京大学围绕“科技创新、产学研联合”这一主题,推出了大量涵盖高水平科研创新、技术转移和企业发展突破等方面的实践项目,提升了校内师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未来发展研究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未来发展研究更加注重对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培养自主创新水平研究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被确立为六大原则之一,国家在自
主创新培养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近年来,高校自主创新水平意识逐渐降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机构,在国家
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山东某高校,宿舍的几个学生,自制了一个折叠的洗衣机,这种
折叠的洗衣机不但能够减少劳动量,而且能够降低空间占用率,并且
这项发明拿到一项科技成果奖,这也就是自主创新的成果,这也说明
了自主创新给我们带来利益和方便,仅一味的停滞不前就没有技术的
革新。
所以,怎么培养高校自主创新水平,使高校老师和学生有自主
创新意识,是当前高校面临重大问题。
一、高校自主创新水平存有的问题
自主创新水平是指自己通过学习和研究,探索学科前沿,发挥尖端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使之商品化、产业化。
自主
创新水平无论在高校还是社会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就会
存有很多问题,总的说来,当前高校自主创新水平存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问题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目的,而当前,很多高校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使老师和学生的心里
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股不良之风。
所以要加快知识创新,
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不但包括培养学生,还要注重对高校老师的培养。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增强高校老师的培养,使他们持续
创新,持续提升自身素质。
2.科研经费问题自主创新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的,科研经费不足,使很多想大胆尝试的高校学生和教师寸步难行,最后都以失败而
告终,所以增强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促动科技进步的动力,虽然国家经
费投入呈增长的趋势,但是经费不足仍然制约着我们。
3.高校制度问题很多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比比皆是,对教与学制
度要求比较严格,而对自主创新方面难以形成统一,这样不利于自主
创新的实行。
从而使高校学生和老师的创新意识降低。
4.社会适合性的问题即使科技创新技术呈递增趋势,但是对于很多高校,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能成功的使用到社会当中去,社会适合性很差。
无法满足企业对新技术的要求。
二、怎么培养高校自主创新水平
针对高校自主创新存有的四个问题,以下对各个问题实行分析,从而
培养高校自主创新水平首先,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高校老师培养,从
而就会提升学生的培养。
使老师和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增加,并增强相
互之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其次,科研经费方面,注重科研和技术是国家进步的前提,所以增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
要控制好经费的投入,使其成“小投入,大收益”;再次,高校制度
方面,解放思想,增强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寻找一
个固定的科研交流时间,从而激发新思想;最后,社会适合性方面,
科研项目应逐渐向市场需求方面发展,纵向项目的申请会导致更多经
费的不合理利用,所以避免过多纵向项目的申请,提倡横向项目的申请,并且要与实际想结合实行研究,研究出更多适合社会的新技术和
新成果,并能科研项目能很好的使用到实践中去。
三、自主创新水平的作用
1.激发主观意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自主创新水平摒弃了过去的一成
不变的教育模式,淡化了老师和学生的被动性,培养主动性和动手性
思想,从而培养老师和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老师和学生主观意识,进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2.重视实践教育在自主创新的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实践教育,实践是
真理的检验石,任何事物最终都要回归于实践当中,所以自主创新水
平很好的结合现实,将新技术和新成果使用到实践中去,给国家技术
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财富。
3.价值取向人本化自主创新水平,使价值取向人本化,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使其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受到尊重,学生和老师之间构成了平等的关系,这样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自主创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不可避免成为一个重要的培养自主创新水平的场所,自主创新不但能带动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当地的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国家也得到了进步,所以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大力提倡培养自主创新水平,为国家带来新技术、新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培养自主创新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