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分析了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标签: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最早设立于1998年,2012年教育部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将原先的公共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并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中来。此后,医药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改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时医药院校的原本设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主要以卫生事业管理为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卫生领域所需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才培养已逐渐系统化和专业化,人才培养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从理论上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卫生管理人才需求应不断加大,对卫生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应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卫生事业改革落后于发展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不顺畅,使得专业发展缺乏一个有利的行业发展环境,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一现实迫切要求我们认清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除去外部行业因素的影响,本专业内部发展也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部分脱节,能力培养与社会能力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它的改革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用人单位十分重视毕业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及计划及执行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培养“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不是单科教学能实现的,需要一个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保障。从目前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实践教学体系顶层设计不合理
医药院校实践教学发展不平衡,往往重视医药专业的实践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往往被弱化。从顶层设计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的情况,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占比较小,未能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难以保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的作用。根据调查,社会所需要的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
四项能力分别是发现处理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但从目前国内该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看,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比例偏高,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实践课程比例明显偏小。
2.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层次不分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层次不分明,并未明显区分出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培养层次。即使划分了三个层次,但不同层次能力目标与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同一层次的教学模块之间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2.3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主体,顶层设计合理性的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教师来达成。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认识,不是非常明确自身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缺失难以激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善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实践教学大纲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管理滞后,实践资金保障不到位,造成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困难重重,影响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和創造性。对于学生而言,既不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也不清楚自己在实践能力提升上的需求,存在被动培养实践能力的现象。
2.4实践教学平台有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
目前多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内环节主要以传统的实验课、实训和毕业论文为主,利用课堂辩论、主题讨论和课题研究提高实践能力的形式较少,没有更多地开发出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在利用校园网络、社团活动进行管理能力实践教学的创新较少。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由于我国社会体制改革之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发展滞后,一些组织机构又缺乏公共管理的意识,使得专业在寻找合格的实践基地上步履维艰。而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对口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定位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医院管理部门、相关非政府组织等,可选择的实习基地的面更窄。与此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建设实践基地时往往受到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认可度的影响,在与相关政府部门、业单位等公共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时,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普遍偏低,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了相当大的阻力。
2.5实践教学管理滞后,保障不到位
多数院校存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校、院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滞后于实践教学的新发展。一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对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等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一个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总结的全动态过程;二是实践教学文件管理系统有待完善,存在实践教学文件不规范不齐备,以及缺乏对各类文档资料进行定期归档和分析。
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医药院校往往容易出现重视医药专业的实践教学而忽视人文科学类专业的实践的问题,在经费投入上不足,导致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缺乏、经费保障不到位。同时繁复复杂的经费使用规章,也阻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3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3.1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对于医药院校而言,医药专业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要求、实践内容以及实践方式上都有较大的不同,必须进行分类研究。因此必须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市场变化,对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质量有超前的认识。要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环境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确立适合地方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重视实践教学,把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给学生足够多的实践教学时间来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
3.2从系统观、整体观出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在设计内容体系时应该本着系统设计,以学生为本,突出特色,职业导向的原则,有层次分模块来进行。公共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来设计。围绕着各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设计课程模块群,做到每一个目标都有对应的系列实践课程来实现。在实践教学大纲的修订中,要将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训练融入各环节的教学中,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为了确保取得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将四年的实践教学整体考虑,在不同年级逐级深入呈阶梯式递进,保证实践教学覆盖整个学习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3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质和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医药院校已有的实践资源,开发设计实践环节。现有的技术条件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增加了学生参与和选择的可能。在课内实践平台建设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室和信息网络资源,利用专业软件开展单科课程实验和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提供高效的模拟实验实训环境;另一方面要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辩论、情景模拟、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在课外实践平台建设上,除了传统的假期实践活动外,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参与学生社团、网络论坛等平台展开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医药院校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学校的影响力,通过协调沟通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创造实习岗位。这样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另外一方面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认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掘潜在用人需求,将实习基地作为宣传人才的窗口,创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