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摘要:。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和了解化学的开始,也是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清楚地、准确的理解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抽象、琐碎的概念弄清楚就越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分析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要求掌握的层次,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教学.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课,好多概念及规象都比较生琉、抽象,难于理解.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应提供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初步形成概念.丰富的感性材料有许多,如图片、幻灯、电影、演示实减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演示实验。
书中提供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应尽量给学生演示,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实验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抽象的概念,应使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讲授(如原子等概念).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如镁带燃烧实验,应重点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不要光看有耀眼的白光而忽视新物质的生成.例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做好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是很关键的.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只观察一次也难以说明问题,如果反复做又费时费材料.如果做一次之后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到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这时如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氯酸钾一起加热,放出氧气的速度仍很快,这时学生不仅建立了催化剂的概念,即”一改变”“二不变”,而且掌握了获得概念的方法,使认识发生了飞跃二、加深新旧概念的联系,深化旧概念的理解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加强两者的联系并注意本质的区别,就会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自然的延伸.教师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如在讲”氧化反应”时,课堂上通过木炭、磷、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①有新的物质产生(注意一些学生会把发光、发热看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②都是跟氧气的反应.但由于上述反应中均有氧气参加,部分学生会说成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在教学时,要强调”氧”这个字.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深化这一概念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摘要: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化学概念并会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关键词:化学概念理解应用直观教学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每一个字、词、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在每个课题中几乎都会出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还不了解,而化学概念又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化学概念并会理解和应用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正在让学生学会、学透、并会用化学概念解释问题和现象哪?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方法:一、解读字、词法化学概念的每一字、词,都有它的意义和内涵,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如,在”催化剂”概念中的”改变”一词,是指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氧气制取课题中,双氧水和氯酸钾的分解都是用二氧化锰做的催化剂,且都是加快了两者的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很容易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催化剂”这一概念,往往把”改变”记忆成”加快”,我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我告诉一些化学反应由于进行的太快,不易控制,所以要加某些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将来会学到。
再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注意了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首先单质、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不同的是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不相同,学生在学这一类的概念时,只看元素的组成种类有几种,而忽略了关键的”纯净物”一词,如容易错将红磷、白磷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稀硫酸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做法论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摘要】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关键词】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初中化学论文(10篇):方程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分层递进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10篇)内容提要:方程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分层递进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论文校本作业设计初中化学论文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初中化学教论文认知同化论的初中化学论文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下的初中化学论文初中教学瓶颈下的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发展论文4篇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共8篇)方程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方程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初中生对方程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首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方程式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全球通用的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语言;要学好初中化学,必须掌握化学方程式,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另外,在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从问题入手,组织探究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
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等环节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二、遵循原则,规范书写在初中生了解化学方程式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客观事实。
强调不能虚假臆造一些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更不能虚假编造化学方程式。
这对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非常重要。
二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守恒等。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常常丢三落四,前后矛盾。
所以,课堂上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书写,指导他们按步骤仔细核对,及时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并及时归纳总结书写方法和要领。
同时,我们还要结合例子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反应条件、气标符号和沉淀符号等都要书写正确。
同时还要进一步组织判断正误题的有效训练。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训练和正确书写让学生明白化学式写错、没有配平、反应的条件没有注明、气体沉淀符号使用不正确等,都是错误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一、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学科价值观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在素材的选择中,老师也要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因为假丑恶现象总是伴随着真善美的现象存在的。
现代学生信息来源本来就是广泛的,因此,老师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正确引导。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硫酸在工业上的用途,脱水剂、氧化剂等,硫酸由于其广泛的用途成为了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酸。
老师可以根据硫酸在工业生产中的不同用途来给学生讲解,硫酸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响才发挥这些用途的。
当然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给人硫酸毁容等,老师也要跟学生分析,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让学生对酸的使用有一个理性层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向学生传达科学智慧,还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困惑,让他们对知识形成一个正面的认知。
二、正视实验成败,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化学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
化学实验也是初中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所在,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不亚于魔术,因此,老师必须要借鉴实验这一教学工具。
老师要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验的时机,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与化学原理。
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课本上就安排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制取出来的氧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在实验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催化剂的相关知识,什么是催化剂,它们在实验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过氧化氢制氧的实验中就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其次,要详细讲解实验中要使用到的化学仪器、这些化学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步骤、本卷须知。
收集氧气后,让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如果木条复燃那么是氧气,如果木条没有复燃那么实验失败。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篇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大全篇一: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湘潭市雨湖区塔岭中学唐炳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
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
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
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
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于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从初中化学的教学角度谈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化学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化学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刚学化学时,我们首先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此外,化学概念教学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也关系非常密切。
思维就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综台、推理、认识事物的过程。
在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本身就是反映化学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分析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1、死记硬背,不注意理解概念,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2、忽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只孤立地、静止地认识化学问题。
3、不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注意概念的严密性,似是而非。
4、不注意相关概念的对比和联系,造成概念含糊不清。
5、不注意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
由于以上的原因,既影响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实质,当然也就影响了概念的运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究其原因,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方法、学习的自觉性等是原因之一,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到位则是原因之二,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心理学中,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大体区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其中理解是化学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
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就是通过四个演示实验来说明物质变化的,它通过把实验事实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变化前后的颜色、状态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化学概念,意识到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见元素和一些重要化合物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化学知识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和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实际中。
要达到以上目的需要抓好一下三个方面:1.搞好教学“六认真”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从低到高依次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
教材以大纲为依据,把内容分为八个专题,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原则系统地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具体物质知识、化学用语、化学概念、理论和计算等知识于实验系列中,从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入手,突出化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刚接触化学启蒙教育的学生,对化学有一种自然的陌生感和好奇心,要使他们学好化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格、基础、入学动机、学习方法以及知识上某些缺陷、漏洞,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
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围绕“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能力”这一准则,把握教材的体系脉络,明确该课程的目的要求,弄清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设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
怎样运用直观教具、实验设备,怎样提问、提哪些问、何时问,布置哪些课堂练习,在所布置的练习中会出现哪些疑难,将怎样解决等,在备课中都要充分考虑到。
上好课。
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因材施教。
思考性强的题让中优生解答,较简单的题让差生解答,让学生各有所获。
精讲重点、难点和疑问,做到语言精、内容精,由浅入深,化难为易,讲解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例如:在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时,通过有关实验,着重强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学生始终形成一个正确概念。
其次多练重点内容,系统知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练的方式可提问、讨论、课堂练习、小测练或活动中进行。
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有机化合物合成策略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化合物出发,逆向推 导合成路线,确定关键中间 体和合成步骤。
多样性导向合成
利用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 方法,快速合成大量结构多 样的化合物。
绿色合成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合成方 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 原子经济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质谱分析
分析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 件不足等。
02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 兴趣与成绩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 绩。
03
促进初中化学教育 改革
为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验和理论依据,推动教育改革的 深入进行。
论文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及可能的 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氢谱、碳谱等, 推断其结构。
红外光谱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判断其官能 团及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功能探讨
生物活性测试
评价化合物对生物体的药理作用、毒性等,筛选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构效关系研究
0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分析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解释反应如何进行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反应速率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活化能
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律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开放 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篇一一、准确性———目的启示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
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
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
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
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
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浅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是多而抽象。
学生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概括出以下教学基本方法:一、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形成概念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一节的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
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
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石蜡熔化等。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以计算为基础,使学生理解概念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1.993x10-26千克x1/12≈ 1.661x10-27千克(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求得的?(学生计算):2.657 x10-26氧原子绝对量(千克):2.657 x10-26 千克氧的“相对原子质量”:2.657 x10-26千克÷1.661x10-27千克=16.00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
但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初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教法多样,激发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
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论文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谈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让学生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尽管其外表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其内部是统一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等。
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建立起元素观,那么在他的大脑中,物质世界是混乱无序的。
学生通过化学元素观的建立,理解有限的元素是怎样组成庞大的物质世界的。
所以,元素概念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元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物质——元素”的观念。
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在编排有关元素的内容时,采用适当分散,降低难度,便于学习、接受的编写策略。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循序渐进地开展元素观建构教学。
一、感知阶段化学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之上的。
化学元素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元素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教材在元素概念出现之前,至少在两处明显做了安排,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为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奠定基础。
第一处是在绪言中,提到“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出数十万个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这是教材中最早提及元素的地方,此时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告诉学生“元素具体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世间万物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事实。
如何让学生感知到这点呢?基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没有基础,所以采用打比方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如单词由英文字母拼成,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如“a”表示“一个”),多种字母可能只拼成一个单词(如“congratulation”表示“祝贺”);再如“on”与“no”,虽然拼成的字母相同,但拼成方式不同,表达意思也不同。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精选3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篇一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对于传统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选择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老师通过设立各种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情境教学法;初中化学根据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理念以及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阐述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模拟型情境,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用案例的形式研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的三种常见课型新授课、实验课以及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及其理论基础1、情境教学的定义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情境的定义,会有不同的说法。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其中一种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从学生角度看,情境作为理解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产生其中一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2、情境教学的发展及作用情境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演变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情境教学理论。
兴趣是人们探究其中一种事物或从事其中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过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作为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其中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重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摘要: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根据中学生的水平,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今后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高新科学技术对化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用简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的,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根据中学生的水平,通过传授化学知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适应今后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后高新科学技术对化学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概念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概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化学教学阶段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学生总感到很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
其实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可以帮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我本着“化学教学,兴趣为首”的原则从事化学课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以
积极的态度和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变枯燥的概念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归纳。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过程的展示。
例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在讲解物质的电离产物从而引出酸碱定义时,只凭书上的彩图和文字讲解,很抽象,而且学生会误认为是溶液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物质放入水中进行电离的全过程,然后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电灯发光,学生就很清楚,不用教师强调,学生就明白电离与通电与否无关。
在展示实验时,我还根据当时课堂的情况,调整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讲清概念中的关键词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上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氧化反应”而不是学生们认为的”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二者有本质区别。
因为氧化反应目前学生接触到的是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若理解为“氧气”则变得狭义。
又如在讲解溶解度概念时,溶解度概念中的“温度”、“溶剂量”、“溶液状态”、“单位”四个关键词要讲清楚,缺一不可。
溶剂量的要求若不是100g可进行折算,单位不用国际单位,而是用常用单位
g(克)。
抓住要点,逐个讲解,并设计相关习题,突出关键词。
还有在讲解“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
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在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误认为是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因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三、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时,学生常会疑惑,在教材中前面一直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质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等分子的性质,为什么突然得出分子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呢?这时若继续讲微观,讲性质,学生反而更糊涂,而反过来从物理的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角度讲就比较容易理解。
水蒸发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而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为什么这样判断呢?是根据物质中分子是否变化进行判断。
水电解后,水分子已经发生改变,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不能再保持水的性质,变成了其它的渤质。
水蒸发,水分子没有变,所以水蒸气保持水的化学性贡。
又如在学习的碱盐分类时,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学生会误认为是酸式盐,如nh~cl,学生看到它与nahco3等的酸性氧化物很相似,这时单从定义上讲,学生很混淆,外形确荬很相似,而且酸式盐的结构中间也是h。
这时,可让学生写电离方程式,强调原子团不分开,nh4+是铵根,不能分开。
nah4cl=nah4++cl-,再对比
电离产物,没有氢离子,所以该物质不属于酸式盐,经过对比后很清晰。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四、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学习“溶液”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水认为是溶液,因为水符合溶液的一些特征如“透明、稳定”。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溶液”概念剖析开来,强调溶液首先必须是混合物,至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水均一、稳定,但水不属于混合物,所以它不是溶液。
又如在讲解碱的概念时,碱的定义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其中,氢氧根离子学生容易理解,这是碱的特征,但遇到碱式盐,例如cu2(oh)2co3时不能区分,这时就要给学生剖析cu2(oh)2co3电离时阴离子有o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阴离子co-产生,阴离子并非全都是oh-,所以它不能叫碱,突出理解定义中的“全部”二字;还有在讲解氧化一还原反应时,氧化还原是化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氧化还原概念由最早的得氧和失氧,发展为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以致到现在的电子得失观点,失电子为氧化,得电子为还原,概念的提出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
入。
初中学生容易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置换反应混淆。
这时,教师应将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反应类型分开,有些反应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同时可以是置换反应,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要有单质,而氧化还原反应既可有单质,又可有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也可。
经剖析后,学生清晰地理解了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