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合集下载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理论题库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理论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B.评价C.激励D.指导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制定者的哲学观念B.制定者的人性假设C.制定者的理想人格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4.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说明()A.国家的教育目的完全由政治制度决定B.政治制度对教育目的没有影响C.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D.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B.社会生产力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D.政治经济制度6.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针B.教育规律C.教育任务D.教育目的7.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A.新课程改革B.素质教育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D.教育改革的实践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D.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11.“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规定的教育目的。

A.壬演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12.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培养人的智力B.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的观点。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教学目的:了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旧中国的学制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及其改革,理解学制的概念,掌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1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2 .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3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成育、改革高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和普及义务教育着手.重点: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难点: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2 课时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社会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研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学制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第二节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1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癸卯学制: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21 年,至通儒院要 26 年.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 1912 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壬戌学制: 1922 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 5 年,为 16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二老解放区的学制本世纪 30 —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制.其具体特点是: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2 .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为了适应战时和生产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在学校类型、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各级学校的衔接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要求.如群众教育的形式有冬学、夜学、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干部教育的形式有日校、夜校、半日学校、轮训制、实习制等.3 .依靠群众办学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注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学制除公办外,还提倡民办或民办公助.正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1 . 1951 年的学制改革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颁布了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1 幼儿教育: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的为幼儿园,招收 3 至 7 周岁的儿童.2 初等教育: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修业年限为 5 年,入学年龄以 7 岁为标准.对失学青年和成年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3 中等教育:中学的修业年限为 6 年,工农速成中学修业年限为 3 —4 年.业余中学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为 3 — 4 年.中等专业学校修业年限为 2 — 4 年.4 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修业年限为 3 —5 年.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 2 — 3 年.大学和专门学院附设的研究部,修业年限为 2 年以上.5 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这个学制继承了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吸收了解放区旧学制的合理因素,还借鉴了苏联学制的经验,是进行综合的结果.它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 . 1958 年的学制改革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原则.三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指示明确规定全国将有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根据指示精神,全国展开了中小学学生学制改革实验.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学制改革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1 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了 3 — 6 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2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 7 岁儿童入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行 6 岁半或 6 岁儿童入学.学制为 5 年有的地区为 6 年.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了基础.3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3 —4 年,技工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2 — 3 年.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一欧美现代学制的形成学制的产生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原始社会没有学校便没有学制.古代社会学校产生之后,才有了古代学制.由于古代学校只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被统治阶级把持,完全脱离社会生产劳动,从而使古代的学制不系统、也不完善.古代学制鲜明的阶级性掩埋了生产性和群众性.现代学制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之后,随着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刺激了现代学校不断建立和发展.现代学校与古代学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学校具有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性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集阶级性、生产性、群众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现代学制.现代学制阶级性与古代学制的阶级性在其表现上有所不同.古代学制的阶级性体现在“等级学校”上,即古代的学制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现代学制则以“阶级学校”代替了“等级学校”,这是现代学制的一种进步.现代学制的科学性体现在学校层次结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科学化水平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逐步进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使学制逐步科学化.现代学制的生产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这就使得学制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要求,学制便有了生产性的特点.现代学制的群众性与普及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不再为少数统治者所垄断,劳动人民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制就必须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现代社会的文明发源于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现代学校迅猛发展,一方面由古代的中世纪大学、古典文科中学发展转化而来;一方面又建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等的新学校.学校的类型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到 19 世纪末,现代学制逐步形成.二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美国的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前苏联型学制: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这种学制又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其次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再次,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学制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有哪些2.欧美现代学制有哪几种类型试加以评述.3.试论当代学制改革的特征.4.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什么5.什么是义务教育6.为什么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如何进行。

教学管理机构和职责

教学管理机构和职责

教学管理机构和职责
一、教学管理机构
教学管理机构是学校内部负责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通常由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等组成。

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管理职责
1.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明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要求等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安排与师资管理
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包括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等。

建立完善的师资管理制度,包括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学生学籍管理
负责学生的学籍注册、成绩登记、学历学位管理等,确保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

建立健全的学籍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听课评教、教学检查、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教学设施管理
负责教学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建立健全的设施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6.考试与成绩评定
组织各类课程的考试和考查,制定科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建立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性。

7.教材与教学资源管理
负责教材的选用、采购、发放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材管理制度。

同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程度。

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与类型

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与类型

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
虽然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但部 分地区和学校仍存在信息化程度 不高、技术应用不到位等问题。
教师队伍素质待提高
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 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相
对陈旧。
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混合式学习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增加,未来 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 好,提供更多元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
资源合作
学校组织需与外部机构合作,共享资源、交流经 验,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05
学校组织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 育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差异,导
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教育评价单一
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 试成绩,导致学生和教师过分追 求分数,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学校组织的特征
现代学校组织通常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的教育机构,旨在提 供普及教育、培养公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
现代学校组织的影响
现代学校组织对全球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学校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组织结构
层级结构
学校组织通常由校长、副校长、 部门主任等不同层级的领导组成,
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咨询、 就业指导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后勤保障
负责校园环境维护、设施设备管 理、安全保卫等,以保障学校正
常运转。
学校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政策法规
学校组织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确保 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社会监督
学校组织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需不断提 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中心学校职权职责

中心学校职权职责

中心学校职能职责中心学校负责本乡镇辖区内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德育、教学、教研、后勤等管理事务。

1、研究拟定全镇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工作的规定、办法,监督和检查所属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要依法办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镇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2、管理和指导全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规划、指导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发挥中、小学教研中心作用。

在中心学校统一领导下,组织全镇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课题实验、经验交流、教学基本功训练、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

3、发挥中小学教师进修培训作用。

乡镇中心学校负责制定并实施本乡镇中、小学教师继续计划,并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4、管理中、小学学籍。

建立全乡镇适龄儿童、少年档案,掌握全镇每学年适龄儿童、适龄少年人数,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已入学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5、负责本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教育统计、教师工资统计、学校报帐。

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拟定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的规定及财务管理制度;统计并监测全镇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

6、协助乡镇政府组织发动学生入学,负责和协助学校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工作。

7、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编制核定、资格认定、职务评聘、调配和交流、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8、协助乡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调整校点布局和改造中小学危房的有关工作。

9、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组织中小学毕业考试、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工作。

10、自觉接受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及党总支的监督与指导,积极承办镇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心学校内设机构岗位职责校长工作职责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

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局性的指挥与管理,在上级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小学教育改革组织机构及分工职责

小学教育改革组织机构及分工职责

小学教育改革组织机构及分工职责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分工职责,以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小学教育组织机构及分工职责的建议:1.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国小学教育工作,制定教育方案。

负责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指导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政策。

2.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落实教育方案,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负责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政策,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

3.教育研究机构:负责教育的研究和评估工作,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出教育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学校领导班子:负责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对学校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决策和规划。

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负责过程的组织和协调。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教师团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团队应积极参与实践,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发挥好师德师风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6.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家长委员会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

促进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共育的机制,提高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和培养孩子的能力。

7.学生会:作为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学生会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建议,实际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小学教育中,各级组织机构需要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小学机构设置及职责

小学机构设置及职责

XXXX小学机构设置及职责一、学校机构设置XXXX小学内设机构: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财务室、工会、安全办、信息中心、科教管理中心、学生管理中心、少先队大队部、妇委会。

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一、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协调平衡各部门工作,了解、督促、检查校长决定的执行情况。

二、草拟学校全面性文件,安排每周工作日程。

三、,组织安排全校性的会议活动,负责行政会议记录。

四、保管使用印章,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催办、归档。

五、负责内、外宾来校的接待安排,做好本学校教职工来访和接待工作。

六、协助校长做好人事安排工作。

七、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做好校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教务主任岗位职责教导主任是校长领导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主要职责为:一、积极协助校长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交给的各项教学工作和规定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落实。

二、全面组织安排学校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

三、根据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和工作需要,做好各科任教师的选配和安排。

四、组织好各项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加以检查、调控,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五、建立健全说课、听课、评课制度。

六、组织好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学校教学实践,研究学校教研课题,督促并检查教师教研课题的开展,以教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

鼓励、指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八、协助校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并开展各类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展示,培养年骨干教师,努力建立一批教学骨干队伍。

九、指导和开展学校科技、艺术、体育、心理等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各类科技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做好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包括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实验室、电化设备的管理,教学用书材料的订购与使用,学生录取、入学、及档案建设等有关事宜。

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职责

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职责

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职责一、学校管理机构:校长室、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安保处、总务处。

二、学校机构职责:(一)校长职责与分工1.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人,具有学校日常工作决策权、人事权和经常支配权。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学校的决议,按教育规律办事,全面完成学校教学任务。

2.组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和学年、学期计划,并及时落实,认真总结经验。

主持学校行政会议,领导各处室,审批各处工作计划,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3.领导学生思想政策教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认真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大纲》,充分发挥班主任、少先队作用,定期开家长会。

4.负责学校人事工作,积极发现和培养教育骨干,知人善任。

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保护师生身心健康。

加强劳动教育、加强美育。

5.领导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施,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努力引导教师开展教研与教改活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智能培养。

6.坚持勤俭办学,认真审查学校财务开支,管理好学校校舍、设备、经费,搞好校容、校貌、改善办学条件,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7.工作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加强团结,以身作则,紧紧依靠广大师大员工办学校,在任期内努力使校容校貌有所改观,不断提高学校声望。

(二)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分工1.负责起草学校综合性工作报告以及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重要材料。

2.负责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有关工作,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并定期发布。

3.负责全校的信息公开和信息上报工作,编辑、审定学校有关介绍材料。

4.负责学校综合性信息发布,以及节假日放假安排和值班工作。

5.负责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接待工作。

6.负责学校法律事务的协调和常年法律顾问的聘请与管理。

7.负责上级布置的重要工作、学校中心工作、校领导会议决定的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的督查、督办与落实。

中小学学校主要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组织架构

中小学学校主要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组织架构

中小学学校主要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组织架构1.教育局教育局是中小学学校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教育局通常由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他们负责决策、制定政策、规划和指导学校的发展。

2.校董事会校董事会是一个由教育局指派的机构,负责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校董事会的成员通常包括教育局局长、区域教育局局长和一些教育专家。

董事会的职能是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监督学校的运作,并提供专业支持。

3.行政机构行政机构是学校的具体管理机构,通常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学生处、后勤处等。

行政机构的职能是负责学校的整体管理和运作。

-校长办公室负责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采购和考试安排等。

-德育处负责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学生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等。

-学生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包括学生入学办理、奖励和处罚等。

-后勤处负责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食堂管理、校园安全、设备维护和保洁等。

4.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学校的教学支持机构,包括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等。

教育机构的职能是提供教育教学的支持和指导。

-教研组负责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交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和专业活动。

-年级组负责学生在学业、德育、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年级活动和家长会等。

-学科组负责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和协调,推动学科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总体来看,中小学学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组织架构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同的机构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的方面,通过密切协作和配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教育行政机构、领导小组及任务分配

小学教育行政机构、领导小组及任务分配

小学教育行政机构、领导小组及任务分配一、小学教育行政机构小学教育行政机构是负责管理小学教育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机构和教师队伍。

1.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监督实施、组织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等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教育政策、监督实施、组织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等工作。

2. 学校领导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包括教学、人事、财务等方面。

学校领导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包括教学、人事、财务等方面。

3. 教师队伍: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小学教育质量的直接决定者。

教师队伍: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小学教育质量的直接决定者。

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学校内部的决策机构,主要由校长、副校长和各科组长组成。

1.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

2. 副校长:协助校长处理学校的各项工作,具体负责某些领域的工作。

副校长:协助校长处理学校的各项工作,具体负责某些领域的工作。

3. 科组长:负责具体科目的教学工作,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考核等。

科组长:负责具体科目的教学工作,包括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考核等。

三、任务分配1. 校长: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组织并实施学校的总体计划,做出重大决策,处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方的关系。

校长: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组织并实施学校的总体计划,做出重大决策,处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方的关系。

2. 副校长:根据自身分管情况,执行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

副校长:根据自身分管情况,执行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等。

3. 科组长:负责科目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反馈教学情况并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科组长:负责科目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反馈教学情况并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特点: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学习年限长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 壬戌学制(六三三)全国教育联合会, 以美学制为蓝本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10.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8.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5.2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4.13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3.18 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12.24 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1.5.2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5. 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16. 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17.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18. 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
机、极高学习能力。 19. 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20. 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终身1教97育5年的,联特合征国: 教科文组织汉堡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
征概括为20个方面: 1.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终身””生活””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他们的定义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和 范围。 2. 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过程。 3. 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 地看待教育。 4. 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5. 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 人的一生。 6. 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 的接触时开始的。 7. 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 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 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8. 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 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结合。 10. 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小学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doc

小学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doc

小学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一)1 中小学学校各岗位职责校长岗位职责执行学校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定; 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其他授权。

坚持依法办学,遵守学校章程,维护学校利益。

合理配置学校“人、财、物、信息”资源,有效行使学校重大事项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权。

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机构汇报学校工作。

10. 维护教职工利益,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以教职工和学生的人生幸福和生命质量作为关注焦点,建立信任,消除焦虑。

1 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团结和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

学校法定代表人职责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或校长担任,并在章程中载明。

法定代表人代表学校签署文件和合同。

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行为,必须根据学校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议,否则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法定代表人应当带头遵守学校章程,成为遵纪守法的表率。

法定代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法定代表人在其分工范围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

法定代表人必须代表学校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主动汇报学校各项工作情况。

门卫保安工作职责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按时到岗在位,不擅自离岗。

上下班做好移交接,防止工作疏漏。

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不随便允许外来人员入校。

严格学生出入校管理,在校期间学生离校必须凭班主任签单方可同意离校。

晚间值班必须按时巡查,检查门窗、电器的关闭情况,早上按时开启有关设施。

保持仪表端正,着装上岗。

接待热情、待人有礼。

保持校门口环境的整洁。

2 教职工办公工作制度教职工都必须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办公制度。

按时上、下班,无故不得迟到、早退。

保持办公室安静。

办公时间不得在办公室内大声喧哗、逗闹、不得上网玩游戏。

第6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6章 教育基本制度

教育法学
四、国家、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义务
国家的义务 学校的义务 家庭的义务 社会的义务
设置义务教育机构 并保障其顺利实施 。 承担并保障义务教 育经费的投入。 为义务教育提供合 格师资并保障其权 利。
通知适龄儿童、少年 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 监护人送其子女或者 被监护人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 保障学生及教职工的 安全。 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完成教育教学 任务。
教育法学
学前教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 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 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 、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 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 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和能力。”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比较全面,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精神,为 幼儿未来的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法学
1.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重要性
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教育公平、公正
重要性
社会关注程度高,涉 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教育法学
一、学前教育制度
1.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学前教育的性质
它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3周岁至6周岁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相结合的、接受学校教育前的预备性教育。但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幼儿入园的年龄正表现出不断提前的趋势。
教育法学
学前教育的任务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 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 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包括两大方面,即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和为家长提供便利。为此,幼儿园应创设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育 儿环境并配置符合相关要求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保障更好地完 成学前教育工作。

教育基本制度

教育基本制度

第六章教育基本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机构的体系。

包括学校制度(即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

一、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学前教育1.定义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阶段。

2.任务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机构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指各种体制的幼儿园或幼儿班。

(二)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 6 至12 周岁的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基础教育,为中等教育奠定基础。

(三)中等教育1.含义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分为初级中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2.机构与任务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机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主要担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任务。

(四)高等教育1.含义与任务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学制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教育实施手段主要有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等。

3.设立原则《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这是高等教育设立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律原则。

二、义务教育制度(一)含义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一中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实验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要手段。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育,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学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服务教学,在建、管、用中,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投资效益。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都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工作,把它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进步、业务素质高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必须建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筹办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其他学科实验室,城镇小学和乡中心小学必须建立自然实验室和科技活动室。

新建立实验的设计标准,按国家教委和贵州省教委颁发的有关文件和设计标准执行。

第六条:按照国家教委、省教委颁发的中小学理科教学大纲,小学数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和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及教材要求配教学仪器。

教学仪器的配备应本着讲求效益,坚持标准,择优配备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期分批配备。

第七条: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权归学校主管单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和管理权属于学校。

学校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余缺调拨工作,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耗损性仪器、药品、器材和经常性实验经费,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列入经常性预算,及时补充。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建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方针、政策。

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一、适用范围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适用于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

二、岗位类别、名称及等级中小学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一)管理岗位中小学管理岗位名称使用干部人事管理部门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名称。

按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对应相应级别的职员岗位。

(二)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为中小学教师岗位。

中学教师岗位名称及等级包括:1.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2.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3.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学三级教师岗位为员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小学教师岗位名称及等级包括:1.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2.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学科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

岗位名称已在印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行业指导标准中明确的,按照相应规定确定;没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参照主系列岗位名称格式确定。

(三)工勤技能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技术工岗位设置高级工岗位、中级工岗位、初级工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三至五级技术工岗位。

普通工岗位名称原则上沿用现岗位名称。

三、岗位类别结构比例中小学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硬件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09教育技术班 11号程鹏
摘要: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器材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它是教育技
术三大要素——教师、学生、媒体中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设备和器材的作用,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

学校的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器材是指一切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的设备、辅助设备、低值易耗品和材料等。

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申报、购置、验收、登记建卡、保管、使用、保养、维修和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Abstract:educ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equipment is the school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must have the material base, it is education technology three elements, teachers, students, media media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role, we must carry 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chool educ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equipment refers to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used in all the process of equipment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low-valued consumables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planning, reporting, purchase, acceptance, registration JianKa, storage, use, maintenance, repair 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vari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tc.
关键字:教育技术硬件、管理过程、性质、任务、特点
一、教育技术硬件管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一)、设备器材管理工作的性质
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的管理性质的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的服务对象是教学和科研,开展教育技术教学本身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要为教学、科研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器材,首先要求是技术。

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的专业知识,熟悉其原理、结构、性能、使用方法等问题,还应了解教育技术硬件的产品更新情况和发展趋向等信息。

教育技术硬件在教学运用中也需要技术的管理,这些设备的管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

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管理工作的基本业务活动是经济活动;同时在选购、使用电教设备时要力争达到投资少,效益高的目的。

教育技术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

无论是制作电教教材还是为教学、科研提供电教设备,都是属于服务。

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中,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经常直接供教师使用,器材管理措施是否方便于教师开展硬件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到教师开展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二、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管理工作的任务:
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管理的工作任务,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供应与管理。

其具体的任务如下:1.根据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网络教室的发展规化,制订购置计划,向学校有关部门提交申请计划。

2.各种设备、材料到货后,要经过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的验收、登记造册、记帐入库,填报设备“卡”。

3.正确、合理使用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经常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器材的完好无损,延长使用寿命。

4.教育技术硬件要便于教学使用,专人定期负责为教师讲解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等,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发挥其经济效益,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做好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低值、易耗品和材料的帐务工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制度,贵重设备要建立设备器材档案。

6.健全使用手续,严格教育技术硬件器材的借用、领用制度,真正做到“手续严格,方便使用”。

7.搞好库存设备器材的管理工作,定期盘点,防止短缺。

同时做好库房的防尘、防潮、防火、防盗工作,以保证设备器材不受损坏。

8.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职责分明。

三、设备器材的管理过程
(一)、计划管理
所谓计划管理,就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作出的决策、措施及安排。

电教设备器材的计划管理是用来组织、指导和协调电教设备器材建设工作的一个手段。

它包括编制、执行、检查、分析。

总结等环节,是学校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器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考虑适应本校开展教育技术的需要。

(二)、验收和登记
做好验收工作是为了确保教育技术硬件设备能很快地投入使用,当一切设备仪器到货后,要组织专人验收,并将发票、说明书、附件等详细查验,由验收人员签名后交管理人员接收,管理人员根据验收件登记造册,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同时将验收的设备统一由学校的设备处编号,卡片分别由设备处、电教设备管理室和管理人员各执一份存查。

(三)、保管
保管具有保护、保存和经营的含义。

保管好电化教学的设备、仪器、工具、材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应选择思想品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管理人员,以便更好地开展电化教学,使设备、器材物尽其用。

(四)、流通与使用
流通就是仪器、设备、低值品、易耗品等材料的借出或领出。

购置教育技术硬件设备、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供给制作电教教材,用电教手段教学和保证电化教学工作的进行而使用的。

(五)、保养和维修
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自身运动的客观要求。

1.保养
保养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

每台仪器、设备均应有保护罩,防止落灰、曝晒、淋雨。

2.维修
仪器设备如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查,切不能继续工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贵重仪器设备损坏,使用者不能私自拆卸,必须报告主管人员检查。

电化教育是一个崭新的综合性学科。

电化教育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电化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面广、科目多。

电化教育专业的课程有两大类:一类是必修课,有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种;一类是选修课,有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课两种。

电化教育的教学要求,要从理论、技术和艺术三个方面抓起。

学生首先要学好公共课和基础课,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好专业课,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因为电化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继承,更离不开创新,既要虚心地学习和研究前人的成果,要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创新。

在中小学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知识技能传授、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训练,又有教师的传授指导和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实验手段,培养出的电教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