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入到深化阶段。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对内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实现与世界市场接轨,因此把握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成问题。
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只是在政治教材中已经提及,有助于学生分析入世后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
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视频《改革开放—改变》,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郑州的变化,中国的变化。
并让学生回顾旧知,回答我国是在哪一年哪次会议之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从而引出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毛中特”练习题答案要点
导论和第一章四、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问题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正确评价毛泽东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
否定毛泽东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材料2 问题答案要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相融合贯通的过程。
五、论述题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而且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A.“第一次结合”B.“第二次结合”C.“第三次结合”D.“第四次结合”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这篇讲话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D.《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是毛泽东()的讲话。
A.《论十大关系》B.《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限期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讨论和执行情况报告中央》4.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A.刘少奇B.毛泽东C.陈云D.周恩来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6.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苏联模式D.日本模式8.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B.农、轻、重的发展关系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央和地方的关系9.“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 )思考A.陈云B.刘少奇C.周恩来D.毛泽东10.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11.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加强政治工作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古为今用D.洋为中用12.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应实行 ()A.既利用又限制B.轮流执政C.长期存在、互相监督D.团结——批评——团结1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其主要任务是()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主要点包括“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它们是()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2.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A.生产的无计划性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和统一D.优先发展农业3.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成果()A.《论十大关系》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C.文化大革命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C.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完成5.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办法有 ()A.团结——批评——团结B.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存在、互相监督6.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现代农业和现代国防B.现代科学技术C.现代教育D.现代工业7.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取得的成果有()A.大的集中,小的分散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可以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D.全力以赴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在政治方面是处理好如下关系()A.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B.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C.中国与外国的关系D.党与非党的关系和是非关系9.毛泽东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涉及()A.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1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A.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B.中国工业化道路C.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社会矛盾学说D.阶级斗争的理论(三)简答题1.《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什么?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什么?4.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2.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3.试述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想及现实意义?4.试述毛泽东是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斯诺老要来中国,1960年让他来了。
4.3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同学们,大家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时期,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遭受过重大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初步探索时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对于一个迫切要求改变一穷二白状况的新中国来说,发展是头等大事,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少深刻的认识,没能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因此,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措施,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曲折。
我们以 1958 年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例,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我们以为可以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探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途径。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范围越大,就越能更好建设社会主义。
因此人民公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仅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财产归公,甚至农民自家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要归公。
大家吃大锅饭,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县里和公社两级可以无偿调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导致一平二调之风泛滥。
我们以为这是共产主义的做法。
但事与愿违,却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由于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但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怎样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内容纲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久的基本国策,它既切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踊跃汲取、利用世界各国包含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全部好的东西,关闭只好致使落伍。
坚持独立自主、独自自主,创始对外开放的新场面。
重点词: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不单调换了广大人民的踊跃性,也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关闭半关闭到全方向开放的历史转折。
翻开国门,走向世界,今日,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体此刻世人眼前。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会致使落伍。
此刻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近代变得落伍其重要原由就是闭关自守。
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了长久的封建社会,因为长久闭关自守,经济不发达。
新中国建立此后,在文革时期,我国因为各种主观原由,是中国长久处于阻滞和落伍状态。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起来是不可以的,要想发展,就一定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很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如:资本不足、技术落伍、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缺少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实现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外国的资源、市场。
所以,推行对外开放是适应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长久的基本国策,是因为它反应并适应了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适应了历史潮流。
中国只有踊跃主动地推行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世界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互接互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增添收入,促进社会更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睦发展和全面进步。
一定坚韧不拔地长久坚持下去中国才会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见,推行对外开放,意义特别重要。
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
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背景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度财 产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1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 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4
新的发展——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浦东新区
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①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目的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
上 海 浦 东 的 开 发
优势
①经济和文化基础 ②地理和交通优势 ③人才和产业优势 ④政府的开发政策
点——线——面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 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 区、 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 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 等 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 文化、教育领域的开放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 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 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 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
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怎么处理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怎么处理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
江泽民指出,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应当有全面的认识。
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也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极其重要的。
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019-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此,邓小平( )A.指明了中国改革的方向B.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性D.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原则答案:B解析:材料从国际的形势、中国的现实两个角度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故此题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改革的方向问题,故可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中国对外开放,而不是强调世界发展的规律性或者改革开放的原则,故排除C、D两项。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党的八大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五大答案:B解析: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项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项正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排除C项;党的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提出新的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项。
3.40多年来,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由此可见( )①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世界②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③改革变革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④改革完善了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列举改革开放的历程,说明改革改变中国、惠及世界的作用,可见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改革顺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变革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宝典]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
专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知识体系】一、基本线索明初实行海禁到清初发展到闭关锁国→近代晚清政府被迫开放→现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二、认识1、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其实质是自然经济封闭性在外交方面的反映,同时与统治者的腐朽愚昧相关。
2、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国家的主权,但最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3、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与现代中国的主动开放有着本质的区别4、闭关只能导致落后挨打,主动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5、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直接动力。
主题: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一)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定义: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来贸易。
2、表现:清朝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2、原因:(1)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2)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3)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4)担心外来势力对清王朝的干扰。
3、影响:(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2)消极影响:①割断了中西方正常的贸易往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中国被迫开放1、史实:自鸦片战争后至清王朝被推翻,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几十处。
2、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2、影响:通商口岸成为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社会习俗变迁较早的地区之一;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三)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历程:(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②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 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放。 ③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任 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 ④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 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 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四课 第一框 思考题:
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列举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事例。 2、为什么要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或我国在对外开 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列举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事例。
创办经济特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申办2022年冬奥会;
书P49,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上述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 观点一看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吸 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故步自封,不 求创新,其结果必将导致落后,更谈不上自创品牌。 观点二:看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但一味依靠别人,全 盘西化,忽视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其结果是失去民族特色, 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会受制于人。
承办博鳌亚洲论坛、
APEC会议、 与周边、多边国家实现高层互访、交流等。
2、为什么要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 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 成功的,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②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可吸收和借鉴世 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 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 ③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 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必然选择。
高一历史必修2第1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07人教新版]
对外开放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 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 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 国内背景是什么?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小结:
形成背景 对外开放格 局初步形成
形成过程
格局特点
P58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 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 较丰富. 战略意义: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 重要意义.
沿海港口城市
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
广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特点:
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 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 密集的特点; ③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 所,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沿江开放
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 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 策,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 的开发。
特点
国家给予海南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 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影响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 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 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简述中国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 专项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专项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A. 绿色食品B. 出门旅游C. 凭票购买D. 提前消费2.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B. 职工失业保障制度C. 职业培训制度D.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3.对联折射出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5.如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7.“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A. 钱塘江大桥B. 武汉长江大桥C. 南京长江大桥D. 川藏、青藏公路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是在()A. 19世纪末B. 20世纪末C. 21世纪初D. 21世纪中期9.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A. 经济发展水平低B. 人口多,耕地少C.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D.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10.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
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三个维度
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三个维度作者:马占魁孙存良《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3日 07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知是行之始”,理解领会党的基本路线是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认真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
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对于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党的基本路线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理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任何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符合人类发展大潮流大趋势,推动历史发展进步,才能在历史长河之中存续下来,不至于被历史所淘汰。
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人民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人民群众愿望相一致的目标价值代表着人类发展潮流。
富强,是指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财富的增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落后就要挨打,富强才能不被欺。
任何人都希望生活在物质富足、衣食无忧的社会中,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民主是人民的统治和管理。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方式,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文明,是相对野蛮而言的,这里主要指精神文明,是人们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状态。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理想。
请运用社会系统的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原则分析阐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9.请运用社会系统的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原则分析阐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而系统的开放性受到破坏,就不能正常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说明,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联系是事物的客观本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没有联系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就是否认事物本身。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确立事物本身整体性的观念,进行事物内部的改革,又要看到事物的外部联系,确立对其它事物的开放性观念,实行对外开放,做到内外兼顾,促进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事物的内外联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又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从动态中来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做到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它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断深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世界各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也充分说明,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自大、断绝外部联系、不向别人学习、完全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国家意识,没有自己的民族主体性,完全无原则地对外开放,任由外部事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个国家和民族也肯定也是没有前途的,这种开放只会导致自取其辱,自取灭亡。
改革也好,开放也好,都是为了促进本国本民族的繁荣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和一个近代以来又频频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蹂躏而曾经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我们中国应该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能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世界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刘永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世界要和平,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中国人民面对新的国际形势,迫切希望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国人民也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他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中国要加速发展,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这既是中国发展的必须,也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形态发展到商品经济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历史证明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经济运行形式。
我们要想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则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商品经济一开始就是具有社会性。
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也是最早发展大规模世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广泛开放的国家和地区。
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客观上就打破了闭关自守。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生产、交换和消费打破了以往各地区相互封闭的状态,使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交往关系。
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发展。
由于世界市场形成使生产、消费也变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恩格斯也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新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答案国开电大2023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395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春+试题A论述题: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参考答案1:2395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IOo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重要成果对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对外开放》材料素材库
《对外开放》材料素材库
材料一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材料二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材料三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
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材料四 25年,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材料五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材料六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1/ 1。
对外开放的作用和意义
对外开放的作用与意义
哎呀,说起这个对外开放,那可真是咱们四川盆地里头吹来的一股子新风嘞!你想啊,咱们四川,天府之国,自古物产丰饶,但要是老关起门来搞建设,那不就成了井底之蛙嘛。
对外开放,说白了就是打开大门,迎八方来客,学人家好的,卖咱们好的。
这样一来,好处多了去了。
首先,经济上就活了水,外资进来了,技术、管理也跟着进来了,咱们的企业啊,就跟吃了仙丹一样,嗖嗖地往上涨。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自然也就过得更巴适了。
再者说,文化交流嘛,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以前咱们四川的川剧、火锅、熊猫,那是自家人乐呵乐呵,现在好了,全世界都晓得咱们的好。
外国朋友来了,一尝咱们的火锅,哎哟,那表情,简直比吃了蜜还甜!咱们也出国门看看,学学人家的先进文化,回来再创新,那文化味儿就更浓了。
还有啊,对外开放还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以前嘛,总觉得外面是天边边,现在一交流,嘿,原来世界这么大,想法这么多。
大家伙儿眼界开了,心也就宽了,做起事来更有劲头,更有创造力了。
所以说,对外开放这个事儿,对咱们四川来说,那可是好处多多,意义重大。
咱们得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来串门儿,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已经形成了的日益联系密切的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的国际经济环境。
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于国际经济关系之外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必须利用已经形成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等条件,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从中国(包括其他国家)的历史看,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闭关自守中国从明成祖对外就采取闭关自守政策。
这种闭关自守政策,从经济上说,是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从政治上说,它是封建统治者简单的自卫手段;从思想上说,它是妄自尊大蒙昧主义思想的表现。
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闭关自守曾经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这种作用十分有限,它最终未能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它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对沉醉于“天朝完善至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曾经发出这样感叹:“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⑤]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把经济上的内外交流作为我国的基本政策之一。
但从建国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经受很大曲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大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政策,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片面曲解自力更生的方针,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把经济孤立主义发展到极点。
中国几乎与世隔绝,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
使本来就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更加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总之,无论是总结历史经验,还是面对当今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实行开放政策,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二、实行对外开放,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小平同志在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多次指出仍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他说:“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⑥]“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⑦]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小平同志更加明确地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⑧]所谓自力更生,指的是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利用本国现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按照我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来办,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
但自力更生,并不是自给自足,闭关锁国。
如前所述,由于现代的经济是广泛的社会分工和交换为前提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
通过经济技术交流,扬我之长,避我之短,以人之有余,补我之不足。
这不仅不违背自力更生的原则,而且正是为了加强自力更生的力量。
所以,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但是,实行对外开放,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点,邓小平同志从多方面论述过这个问题。
(一)坚持自力更生,可以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图强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
”[⑨]50年代,由于美国长期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政策,60年代苏联又撕毁合同,约有20多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是处于没有外援的状况下进行建设的。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继美、苏之后,发射了运载火箭,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我国自己设计、建造了攀枝花钢铁基地、本钢一米七轧钢成套设备,为葛洲坝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发电成套设备,等等。
这当然不是不要外援,而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二)我国是个大国,更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我国是一个有10亿人口8亿农民的大国。
我国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物资,都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不可能依赖外援。
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明确指出:“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
”[⑩]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三)某些外国不愿意我国经济得到发展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并不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
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得到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①①]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促进我国经济繁荣。
只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们多年来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开放之初没有经验,因而在这方面付出了代价。
邓小平同志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明确指出:“要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①②]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独在提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邓小平同志不断提醒全党同志注意,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必须注意防止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他指出:“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和颓废的东西。
”[①③]他还强调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①④]这就是说,我们要坚持同对我国友好的西方国家交往,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必须在思想政治领域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在实行开放政策中,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①⑤]应当看到,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我国存在,并不是完全由于开放的原因。
但在实行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来往日益增多,也把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东西带了进来,对一部分人的思想和生活起了严重的腐蚀作用,有些犯罪的性质还相当恶劣,给党和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严重的危害,妨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但绝不能因此而怀疑对外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更不能因噎废食,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运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加强管理,就能够把这些消极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一,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没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不但对外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也肯定要失败。
有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走。
”[①⑥]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至少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
”[①⑦]第二,坚持既要改革、开放,又要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人民、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
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
”[①⑧]打倒“四人帮”以后,资产阶级思想几度泛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来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这种思潮破坏安定团结,危害极大。
而实行对外开放,外来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将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与以上两项措施相适应,我们党还特别注意在对外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总之,我们所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小平同志说:“开放政策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风险,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被带进来。
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
所以事情并不可怕。
”[①⑨]四、对外开放政策长期不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外一些人士对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有一定的凝虑。
担心我们的这个政策会不会改变。
对此邓小平同志多次作了深刻的阐述。
他一再重申,对外开放政策不是短期的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政策,不会改变。
他指出,“如果开放政策在下一世纪前50年不变,那么到了后50年,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
”[②⑩]还说:“中国执行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不够。
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
”[②①]第二节特区是窗口,是对外开放的基地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利用广东、福建两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交通便利的特点,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在特区内,在维护我国主权,执行我国法律、法令等原则下,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侨商、外商投资办厂,或同他们合办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
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大措施。
一、特区是窗口我国举办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为了较为集中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经验。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特区搞好了……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②②]我国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象将来香港那样的“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
它们仍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
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统辖和管理之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灵活经济措施的地区。
特区的“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包括华侨、港澳资本)、特区经济是在全国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以中外合资、合作和外资企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2)特区的经济活动,是在全国经济计划的指导下,主要实行市场调节;(3)在税收、出入境等方面给客商以优惠和方便;(4)经济特区比一般地区有更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