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和应急处置

合集下载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具有毁灭性的地质现象,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在发生之后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止和减少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下面是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的方案:一、地震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场所的防护能力,如加固建筑物,提供逃生通道。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知识。

(3)规划安全的避灾场所,如震后避难所。

2.突发事件:(1)在地震过程中,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宽阔的空地、露天场所等。

(2)在室内时,躲避在桌子下或者墙角,保护头部和颈部。

(3)震后,及时报警并保持冷静,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并避免接触电线、大型物体等危险。

二、泥石流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泥石流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

(2)加强植被保护,避免过度采伐和滥伐。

2.突发事件:(1)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迅速转移至高地或安全地带。

(2)避免穿越泥石流通道,以免被冲走。

(3)撤离后,及时报警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二次灾害。

三、滑坡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监测,发现滑坡迹象及时报告。

(2)加强植被保护,稳定土壤。

(3)合理规划建筑物的位置,避免在滑坡易发区建设。

2.突发事件:(1)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避免滞留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方。

(2)迅速向高地或安全地带转移,并保持警惕,防止滑坡风险。

(3)撤离后,及时报警并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四、地下水涌出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

(2)规划合理的地下水利用,避免过度开采。

2.突发事件:(1)及时报警并迅速转移至高地或安全地带。

(2)避免进入地下室或地下通道,以免被淹。

(3)注意防潮、防雨措施,避免二次灾害。

五、火山喷发灾害应急措施1.预防:(1)定期监测火山活动,及时预警。

(2)规划安全区域,避免建设在高风险地带。

2.突发事件:(1)及时听从防灾部门的指挥,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增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范围也在逐年增加。

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等,这些地质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灾害预防灾害预防是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根据地质环境特点,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的工作,可以为后续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1.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是通过地质勘察、测量、监测等手段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和变形情况,制定科学的预防方案,及时采取修筑防护墙、挡土墙、加固斜坡等措施,减少洪水、泥石流、山火等自然灾害对山体的冲击,减小山体滑坡可能性。

2.地震地震是很难预防的,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加强保护措施,降低地震灾害的危害。

对于已建成建筑物而言,要考虑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采取加固建筑物、提高抗震能力等方法,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不受严重影响。

对于新建建筑物,要严格的按照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建造。

二、灾害应急处置即便是做好了防范工作,灾害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难免发生,此时需要我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

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灾情发生时迅速并有效地进行处置工作,避免更多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1.山体滑坡、泥石流1)资源整合:紧急联络各类救援力量,协调各部门资源,支持灾区的救援工作。

2)救援行动:救援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集结在安全地带,按照队列、专业、区域分工进行救援。

3)安排转移:对于不易搬迁的居民,要使用吊挂、吊运等方式,提高转移速度和转移成功率2.地震对于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应尽快搜救被困人员,并组织起众多民工、工作人员,行使各项职责,推进地震的救援工作。

1)地震发生后,组织人员进行灾情检查:确定受损的区域和重点区域,确保救援优先应该处理的地区。

常见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方法和应急处置

常见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方法和应急处置

常见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方法和应急处置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整理了常见的自然灾害避险自救知识,让大家了解,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第一时间展开自救,尽可能减轻损失。

暴雨自然灾害避险自救方法暴雨前的准备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置于高处。

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应急要点: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7.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8.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9.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10.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11.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12.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

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13.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14.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专家提示:1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16.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17.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18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

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冰雹自然灾害避险自救方法常见经验: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

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说法。

辨风向:下雹前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剧烈。

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

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方法

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方法

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方法泥石流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面对泥石流时,应急避险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泥石流应急避险方法,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灾前准备1.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泥石流是山区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多由暴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可以提前预防和应对。

2.选择安全的住所及逃生通道:在山区居住的人们应选择离河流、陡坡、山谷等潜在泥石流形成地的住所,尽量远离危险区域。

同时,熟悉逃生通道的位置及路径,确保在发生泥石流时能够快速撤离。

3.建立通讯网络:与邻居建立紧密联系,建立一个紧急通讯网络,可以有效地及时传递信息和互相帮助。

二、灾中应对1.保持冷静: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恐慌,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寻找高处避难:泥石流会沿着河流、沟壑等低洼地带流动,因此,当发现泥石流来袭时,尽量向高处避难,避免被泥石流冲击。

3.尽量避开水流:在泥石流来临时,应尽量避开水流,选择固定的物体,如大树、岩石等,以减少被冲走的风险。

4.不进入建筑物:泥石流来临时,尽量不要进入建筑物,因为建筑物容易被泥石流冲毁或倒塌,而成为危险的地方。

5.避免涉水:在泥石流过去后,可能会形成较大的洪水,此时应避免涉水,以免被洪水冲走。

三、灾后救援1.向相关部门求助:在泥石流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寻求救援帮助。

2.组织互助救援:灾后,邻居之间应互相帮助。

有能力的人可以参与到救援工作中,提供帮助,提高灾区的救援效率。

3.观察并报告险情:在救援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险情的发展,及时向相关救援人员报告,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泥石流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面对泥石流时,我们应提前做好灾前准备,熟悉逃生通道和建立通讯网络。

在泥石流来临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尽量向高处避难,避免涉水和进入建筑物。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类重要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处置方案和相应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活动和地质体结构破坏引起的灾害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

2.科学决策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措施。

3.迅速高效原则:迅速反应、快速决策、高效配合,以最短时间、最少损失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4.综合应对原则:依托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形成整体应对能力。

三、应急处置方案1.制定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灾情早期预警,及时发出警报,提前疏散受威胁的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2.建立指挥体系: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灾情汇报机制,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效率。

3.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划分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协同能力,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完善避难设施:建设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救助手段,保障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应急处置措施1.地震应急处置措施(1)建立地震紧急预警系统,提前通知民众,减少危害。

(2)实施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素质。

(3)加强对地震易发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加强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地质灾害事故后的人员搜救应急措施

地质灾害事故后的人员搜救应急措施

地质灾害事故后的人员搜救应急措施地质灾害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地表植被破坏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

当地质灾害发生后,搜救被困人员是当务之急。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的人员搜救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事故后的人员搜救应急措施进行探讨。

1. 首先,当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应当立即启动搜救应急预案。

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搜救行动。

同时,要做好灾情的快速评估,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和可能的救援路径,为后续搜救工作提供指导。

2. 其次,对于地质灾害事故中被困人员的救援,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搜救方式和装备。

比如,利用无人机、搜救犬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搜救;在搜救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搜救装备和工具,确保被困人员能够尽快被找到和救出。

3. 第三,加强与其他搜救力量的协调合作。

地质灾害事故往往规模庞大,搜救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因此,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要与公安、消防、医疗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协作开展人员搜救工作。

4. 此外,要加强对地质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仅仅靠人员搜救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灾害,有效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事故后的人员搜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搜救措施,加强资源协作,做好预防减灾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尽快找到被困人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人民的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今天店铺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方案一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编制本工作方案。

(二)编制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朝阳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三)适用范围本工作方案适用于*县范围内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

3.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设立*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正县级调研员冀雅军同志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办主任、应急办主任姚海廷同志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显林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县国土资源局等二十个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徐桂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发生中型以上灾情时,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专家技术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转移安置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善后处理等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二)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和指挥全县中型以上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决定启动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协调、调配应急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组织力量深入灾区协助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工作落实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预测与监测:利用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进行预测,并建立监测系统以尽早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

2.预警与响应:制定预警标准,当地质灾害发生前达到预警标准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疏散措施。

3.救援与救护:建立救援力量,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药品,并制定救援方案和流程,以尽快救援被困人员。

4.暂住和生活保障:在灾害发生后,组织受灾人员的暂住和生活保障,提供临时住所、食物、水源和卫生设施等基本需求。

5.通讯与联络:建立有效的通讯系统,确保与各救援部门之间以及与灾区内外的信息及时沟通,协调救援工作。

6.恢复与重建: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尽快进行灾后评估,确定恢复和重建的措施和时间表,以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

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后所需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

以下为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的内容:1.现场勘查与评估:准确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包括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等,并评估灾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2.警戒区划定: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封控措施,禁止人员进入灾害临界区域。

3.人员疏散和安置:将受灾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组织受灾人员的临时安置,提供食物、水源和卫生设施等必要的生活保障。

4.伤员救护和医疗救援:将伤员及时救护到医疗机构,为伤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抢救,确保其生命安全。

5.救援与搜救: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和搜救行动,尽快找到被困人员并进行营救,同时救援被困人员的同时,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6.现场安全控制与清理:对灾害现场进行安全控制,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援人员的安全,在安全控制的前提下,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和处理。

7.国际协助:在需要时,及时请求国际救援组织的协助,并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是减少灾害损失和危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前预测和监测灾情,制定预警标准并及时响应,组织救援和救护工作,以及进行现场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地质力学性质、地貌特征和气象等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自然灾害。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地质灾害事件,系统地编制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任务和资源配置、应急措施及应急管理的规范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地质灾害预案的编制应基于科学的地质灾害研究,充分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规模、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完整性:地质灾害预案应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应对地质灾害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安排合理、科学、完整。

3.灵活性:地质灾害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按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的需求,动态修订和完善预案内容。

二、地质灾害应急措施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及时、有效的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应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警预测: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对准备。

2.人员疏散: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应制定详细的疏散方案,明确人员疏散路线和集中地点,确保人员安全转移。

3.救援和救护: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配备相应救援设备和救护药品,及时展开救援行动,救治伤员,保障灾区的基本生活需求。

4.资源调配:合理调配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与外界的协调合作,争取更多的救援资源。

5.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展开灾后重建工作。

对受灾区域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重建方案,恢复灾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秩序。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一、应急处置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做好日常防范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患于未然。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4、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等。

2、各部门职责(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灾情评估,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持。

(2)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

(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保障抢险救灾道路畅通,组织抢修受损道路。

(4)水利部门:负责水情监测和水利设施的抢险修复。

(5)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救治受伤人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协助组织群众转移。

(7)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

(8)电力、通信部门:负责保障灾区电力和通信畅通。

三、预防预警机制1、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情况。

2、预警发布根据地质灾害监测情况,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

3、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点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难以预防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发生后的应急处置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方案。

一、预防措施预防地质灾害的最佳方法是全面系统的防灾措施。

通过地震、山洪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掌握地质灾害的趋势规律,制定出完善的城市规划和房屋建设,增加绿化覆盖率等,均是预防灾害的有效方法。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清理下水道和水沟,保持通畅;2. 不在地势低洼、山脚下等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地方居住;3. 远离山体、河流等地方,特别是在连续降雨时应尽量避免靠近这些地方;4. 保持清晰的气象观察,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防灾信息。

二、危险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应保持冷静,迅速做好应急处理。

以下是具体的应急处理步骤:1. 知晓危害程度。

首先要评估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评估完之后,尽快向有关部门和群众发布警报和救援信息;2. 救援人员投入行动。

及时组织救援人员对灾害范围内的人、物开展救援行动,抢救人员先应该考虑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3. 生命安全保证。

要立即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对伤者进行及时的紧急处理,避免重大财产损失和损伤人员的生命健康;4. 避免灾后二次灾害。

在灾害后,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灾后的二次灾害,如:土石流、斜坡等等。

三、应急物资保障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合理使用物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因物资不足或不当使用,导致救援事宜无法开展或延误处理时间,将加大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必须妥善保障应急物资。

这些物资可包括:1. 床上用品和食品水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2. 救援人员装备和通讯设备,可开展全方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效率;3. 工具和机器设备,例如挖掘机、铲车、破拆等。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界因各种地质因素(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造成的灾害事件。

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制定可行且科学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的应急处理预案。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1. 信息收集和预警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获取灾害信息,并进行全面的预警和预测。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为灾害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提供支持。

2. 分级响应与指挥调度地质灾害处置方案应建立完善的分级响应与指挥调度体系。

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制定出不同级别的应激反应。

同时,明确各级指挥部的职责和指挥关系,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有序。

3. 紧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的重点是紧急救援和救灾工作。

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开展搜救、转移避险、医疗救治和基础设施抢修等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4. 后续防治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通常不会仅限于短期,往往还会对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应包含后续防治与恢复重建的内容,以促进灾区的全面复原和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的具体执行步骤和方法,包括预防控制、应急救援和后续防治等方面。

1. 预防控制措施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是防范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测、完善规划和管理、加强灾害教育宣传等,以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应急救援措施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

应组织搜救队伍展开搜救行动,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同时,及时转移受灾人员,提供急救和紧急救助;进行基础设施抢修,确保重要公共设施的安全运行。

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范文一、背景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由于地质原因造成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在每一次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置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针对____年地质灾害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探讨。

二、地震灾害现场处置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其发生后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地震灾害现场处置,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案:1. 快速救援在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入现场,寻找被困人员并提供紧急救援。

同时,应加强通信与联络,及时获得救援进展情况,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应急物资供应在地震灾害现场,人们通常面临着缺乏食品、水源和医疗设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派遣物资供应队伍,通过空中投送或陆路运输等方式,及时将应急物资运送到受灾地区,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3. 灾后重建地震灾害结束后,需要立即展开灾后重建工作。

这包括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提供临时救助和住所等。

重建工作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确保灾民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三、滑坡灾害现场处置滑坡是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引起的土地陡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对于滑坡灾害的现场处置,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紧急撤离一旦发生滑坡灾害,首要任务是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通过预警系统,我们可以提前获知滑坡的迹象,从而尽早组织人民进行紧急撤离,避免人员伤亡。

2. 环境监测滑坡发生后,需要对滑坡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地质勘测、水文监测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滑坡的规模和范围,为后续的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土石清理滑坡过后,满目疮痍的土石堆积成为阻碍交通和居民恢复正常生活的障碍物。

因此,需要组织清理队伍对土石进行清理,恢复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秩序。

四、泥石流灾害现场处置泥石流是指由于山体高度差和降雨等因素导致的大量泥沙和石块猛烈流动的现象。

对于泥石流灾害现场处置,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前预警泥石流往往伴随着降雨等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气象预报系统获知是否会出现降雨,并据此做出相应预警。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7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7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7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一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

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还是社会突发事件,都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减轻这些事件带来的影响,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应急预案的定义和重要性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事先制定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和减轻灾害: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我们可以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预防,并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减轻其影响。

2、保障公众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迅速调动资源,控制事态的发展,保障公众的安全。

3、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可以减少动荡,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中,始终要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2、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

3、系统性:应急预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要有良好的协调和配合。

4、可操作性: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四、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1、应急组织体系:包括指挥机构、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等,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2、应急资源储备: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的储备和调配。

3、应急响应程序:包括预警系统、决策程序、应急处置程序等。

4、事后处理与恢复:包括灾后评估、恢复重建、总结经验等。

五、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施和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了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2、定期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性的突发事件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挑战。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精选13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我们该怎么拟定措施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1我镇地处姚南山区,山高坡陡,地表易受台风暴雨的侵害,因而防御地质灾害工作是事关我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进一步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相关地质情况,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大岚镇防御地质灾害预案。

一、防御地质灾害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御地质灾害的首要任务,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末然,充分发动群众,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上、技术措施上做好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把灾情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各村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服从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上级防御地质灾害部门的指挥调度。

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要讲究团结协作,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在抗灾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全镇防御地质灾害形势和准备工作(一)防御地质灾害形势由于是山区,山高坡陡,遇暴雨侵袭,地表水流向集中,主流短汇流快。

个别山体地质较差,土壤揉和力较差,可能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防御地质灾害准备工作根据我镇的实际,防御地质灾害主要以防山体滑坡为主,按区域的不同,把全镇分为3个组,14个小组,以联村干部会同各村干部具体落实各村的防御地质灾害工作,落实抢险和安全转移等工作,接受镇防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

镇要求各村落实防御地质灾害管理员,做到到岗到位,对有隐患的地质点,分别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防御地质灾害工作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减少损失,在发生地质灾害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来保护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的指导。

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流程1. 监测与预警阶段-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和实时监测设备。

- 定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 提供有效的预警信息给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2. 应急响应阶段- 一旦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 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和物资,在关键区域设立临时指挥中心。

- 进行现场勘查,评估地质灾害的规模和潜在影响。

- 及时发布警报,通知受到威胁的人员撤离。

- 启动紧急救援行动,确保人员安全。

3. 应急救援阶段- 集中力量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 清理灾害现场,恢复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 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和精神疏导服务。

- 组织灾后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的准备工作1.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职责、任务和应急措施。

-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

2. 资源储备与调度- 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工具。

- 预先储备救援物资,确保供应充足。

3.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预测技术研究。

- 制定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标准。

四、结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是确保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预警、迅速响应、有效救援是关键。

相关部门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建设,加强资源调配和科学研究,以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地质灾害应急注意事项

地质灾害应急注意事项

地质灾害应急注意事项一、立即报告灾情一旦遭遇地质灾害,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

报告的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报告越及时,救援队伍就能越早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二、切勿乱跑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切勿乱跑。

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安全路径,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如果无法判断安全路径,可以寻找安全场所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三、抓住逃生时机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要抓住逃生时机。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携带贵重物品和必需品,但不要贪恋财物。

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前往安全场所。

四、避开危险场所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要避开危险场所。

例如,不要靠近山脚、坡脚、沟谷等危险地带,以免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同时,也要避免进入不稳定的建筑物和结构物中。

五、与外界保持联系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要与外界保持联系。

如果手机或其他通讯设备可以使用,要及时与家人或朋友联系,告知他们自己的位置和情况。

如果没有通讯设备,可以寻找安全场所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六、禁止进入危险区域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禁止进入危险区域。

此时,救援队伍会进行搜救工作,为保障搜救人员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禁止任何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如果被困,要等待救援人员到达并遵循他们的指示。

七、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可以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如果身边有人受伤或被困,要立即进行急救和营救。

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自救,例如搭建临时住所、收集食物和水源等。

八、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当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听从指挥人员的指示,不要阻碍救援行动。

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信息、引导道路等。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及时的应急处理不仅能够避免灾害的蔓延和扩大,还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了解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政策首先,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必经之路就是了解相关政策与规定。

政策的制定和更新不仅能够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具体、行之有效的指导。

了解政策可从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公告、通知等渠道获取,比如地震局、矿产部、气象局等。

二、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事先建立好一个稳定的应急处置机制,能够为减轻灾难救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急处置机制需要明确岗位职责,核定人员数量,组织查看装备、资金和物资。

同时,应急处置机制还需做好有序应急预案和灾情考察,实验训练以及预防和减灾工作。

三、确定应急处置流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流程需要具体而细致,可以从情景规划图、应急通信等方面进行规划。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①灾情定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灾害类型,包括山体滑坡、岩石崩塌、地震、洪涝等。

②报警求助:及时通过指定途径向有关部门报警求助,避免需要的救援人员和物资资源无人知晓。

③应急防范:执行紧急防范措施,例如疏散人员、抢救财产以及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④现场评估:针对灾害类型评估灾情,调查现场情况,找到救援方案。

⑤应急救援:按照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援方案实施救援工作。

⑥情况报告:地质灾害救援结束后,向上级或其相关部门报告灾情、救援经历和防范建议。

四、建立信息通报途径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如果及时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联合互相协作,可以缩短救援时间、防止伤亡扩大。

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通报系统,对于救援人员具有极大帮助。

例如像短信、电子邮件、视频等方式,能够迅捷地把现场情况反应出来,对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人员,能够准确地了解到灾情进展,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山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方案

山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方案

山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方案一、引言山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山地地质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各类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山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方案非常重要。

二、灾前准备1. 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山区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避险和自救能力。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地质灾害的防范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民和留守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

2.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向山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早做好避险准备工作。

三、灾中避险措施1. 安全撤离一旦地质灾害发生,山区居民应按照事先制定的避险方案,有序安全地撤离现场。

重要的是,必须事先明确逃生的路径和集合地点,确保居民能够快速撤离,减少人员伤亡。

2. 应急避难所在遭受地质灾害的山区建设应急避难所,提供给居民短期的庇护和生活保障。

避难所应设立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区域内要有足够的食物、水、药品等生活物资,同时配备医疗救援人员和设备,确保遭灾居民得到及时的救助。

3. 救援和支援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开展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应当加强物资的调运和人员的支援,确保各类救援设备和物资能够及时送达灾区,为受灾居民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救助。

四、灾后重建1. 灾后评估与整改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灾后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受损情况以及环境的恢复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重建和整改方案,确保灾后的山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2. 防灾意识建设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灾自救能力。

将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纳入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范专题讲座、演练等活动,培养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变能力。

3. 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

第六期临灾遇险速逃生应急避险你我他(1)

第六期临灾遇险速逃生应急避险你我他(1)

地质灾害防治避险宣传专题系列(之六: 临灾遇险速逃生 应急避险你我他)
地质灾害突如其来,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地质灾害发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

只要行动迅速,就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

在专业应急救灾队伍到来之前,应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积极开展自救。

泥石流来临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避险?
1、如果遇到泥石流发生的险情,应立即逃逸,不要沿沟谷上下跑,应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快速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图画1、2)
2
、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
坡失稳下滑,也不要躲在有滚
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图画3),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图画2
图片3
图画1
3、不要停留在低平的河(沟)道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为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冲毁(图画
4、5)。

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层较
厚的低凹处或大石块后面。

4、千万不能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
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图画6)。

5、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
跑速度的物品。

6、泥石流发生时,爬的
越高越安全,一旦到了安全
地带,应立即给当地政府主
管部门打电话,通知下游地区做好防灾工作。

图画
6
图画
4
图画
5
图画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的避险自救和应急处置
一、临灾前兆
1. 滑坡发生前兆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

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

(4)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5)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滑坡是否发生,不能靠单一个别的前兆现象来判定,有时可能会造成误判。

因此,发现某一种前兆时,应尽快对滑坡体进行仔细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

2. 崩塌发生前兆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逐
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3. 泥石流发生前兆
泥石流发生前将有以下征兆:(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

(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二、避险自救
4. 地质灾害高发区居民点的避险准备
为紧急避险,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居民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提前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临灾撤离信号等,有时还要做好必要的防灾物资储备。

5. 临时避灾场地的选定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外,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场所。

避灾场所的选定,一定要选取绝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选在滑坡的主滑方向、陡坡有危岩体的坡脚下或泥石流沟沟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原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6. 撤离路线的选定
撤离危险区应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经过地段。

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7. 预警信号的规定
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叫笛等)。

制定的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8. 发生崩塌时怎么办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9. 发生滑坡时怎么办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

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

10. 发生泥石流时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
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三、应急处置
11.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1)第一时间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启动防灾预案,根据防灾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内容;
(2)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转移安置人群到临时避灾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3)对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并上报,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和发展趋势;
(4)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建立警示标志;
(5)加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监测,并对周边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
(6)排危及实施应急抢险工程;
(7)信息、通讯、交通、医疗、救灾物资、治安、技术等应急保障措施到位;
(8)根据权限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12.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应急处置权限
根据灾害等级、处置要求和指挥权限,统一组织、指挥、
协调、调度专业救援队伍及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采取相关响应措施实施应急处置
(1)Ⅰ级响应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2)Ⅱ级响应
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省(区、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3)Ⅲ级响应
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市(地、州)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4)Ⅳ级响应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13. 应急避让场地的选择
对辖区内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依托技术单位选定临时应急避让场所。

(1)场址尽量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
(2)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
(3)场址不应选在冲沟沟口,弃渣场、废石场、尾矿库(矿区)的下方;
(4)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
(5)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
(6)避开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
(7)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制约因素时,应实施相应的处置措施。

14. 灾后如何抢险救灾
(1)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按预定撤离路线转移避让;
(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灾后自救,包括被困人员自救、家庭自救、村民互救;
(3)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避免灾害体进一步活动导致的人员伤亡;
(4)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
(5)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6)有组织的救援受伤和被围困的人员;
(7)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
生暴雨的可能。

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避开灾害隐患。

15. 转移避让后何时撤回居住地
经专家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转移后的灾民才可撤回居住地。

16. 崩塌应急抢险措施
(1)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早组织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
(2)针对规模较小的危岩,在撤出人员后可采用爆破清除,消除隐患;
(3)在山体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落石平台和落石槽沟、修筑拦坠石的挡石墙、用钢质材料编制栅栏挡截落石等工程防治小型崩塌;
(4)采用支柱、支挡墙或钢质材料支撑在危岩下面,并辅以钢索拉固。

(5)采用锚索、锚杆将不稳定体与稳定岩体联固;
(6)因差异风化诱发的崩塌,采用护坡工程提高易风化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7)疏导排地下水。

17. 滑坡应急治理措施
(1)避: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早组织人员疏散和财
产转移;
(2)排:截、排、引导地表水和地下水,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滑坡区;对滑坡中后部裂缝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铺盖,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闭;实施盲沟、排水孔疏排地下水。

(3)挡:采用抗滑桩、挡土墙、锚索、锚杆等工程对滑坡进行支挡,是滑坡治理中采用最多、见效最快的手段;
(4)减:当滑坡仍在变形滑动时,可以在滑坡后缘拆除危房,设置清除部份土石,以减轻滑坡的下滑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5)压: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

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6)固:结合微型桩群对滑带土灌浆提高滑带土的强度,增加滑坡自抗滑力。

18. 泥石流应急治理措施
(1)避:居民点、安置点应避开泥石流可能影响的沟道范围和沟口;
(2)排:截、排引导地表水形成水土分离以达到降低泥石流爆发频率及规模的措施;
(3)拦:修建拦沙坝和谷坊群起到拦挡泥石流松散物并稳定谷坡,工程实施可改变沟床纵坡、降低可移动松散物质量、
减小沟道水流的流量和流速从而达到控制泥石流的作用;
(4)导:修建排导槽引导泥石流通过保护对象而不对保护对象造成危害;
(5)停:在泥石流沟道出口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停淤坝群构建停淤场,以减小泥石流规模使其转为挟砂洪流,降低对下游的危害;
(6)禁:禁止在泥石流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
(7)植: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