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与形变程度有关。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所受力和质量有关。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简单机械- 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滑轮:绕在轮轴上的绳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斜面:倾斜的平面,可以省力,但需要移动更长的距离。
6. 能量和能量转化-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8. 声学基础-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涵盖了多个单元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单元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力、压强与浮力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3. 力的分类: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
4.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原理和合成力的方向与大小的求解。
5. 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公式为P = F/A。
6.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
2. 碰到物体时的光: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作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斯涅耳定律)。
5.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路径。
三、声的传播与听觉1. 声源和声的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需要介质传播,速度是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2. 聆听声音的条件:声音在合适的频率范围内,声音的强度足够大,达到耳朵的最小可听阈。
3. 声音与物体振动的联系: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出的声音有关。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播速度最快。
四、机械能与功率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运动能力和位置能力。
2. 动能转化:势能转动能、势能转动能。
3. 动能定理:物体受力做功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功。
4. 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为P = W/t。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阻碍电流的程度和导体阻力大小的量度。
4. 串联和并联: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方式。
六、电路与图像的形成1. 电池:正负极和电动势。
2. 电流方向:电子流动规定为负电荷方向。
3. 元件的作用:电源、导线、电表、电灯、电阻等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其基本单位为牛顿(N)。
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和大小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fs ≤ μsFn,其中μs为摩擦因数,Fn为物体的法向力。
动摩擦力fd = μdFn,其中μd为动摩擦因数。
三、等加速度运动在等加速度运动中,物体在恒定的加速度下运动。
加速度a是速度v随时间变化率v/t的比值,单位为m/s2。
v = at,s = 1/2 at²,v² = u² + 2as四、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合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受到的合外力F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加速度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都会互相施加等大反向的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五、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引力F = G × M1 × M2 / 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平方。
六、工作、功和机械能工作W = F × s × 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功为力所做的工作,单位为焦耳(J)。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分别为Ek = 1/2 mv²和Ep = 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h为物体高度。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斜面、轮轴、滑轮、螺旋、杠杆和轮毂。
这些简单机械都可以利用物理原理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了解这些物理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进阶内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最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最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它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之一,专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总结:一、物理基本量和单位物理基本量有三个,分别是长度、质量和时间。
它们的国际单位是米、千克和秒,缩写为m、kg和s。
二、热学基础1.温度:指物体的热度高低程度。
2.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3.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三、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一种性质,可以自由移动。
电场是一种力场,会对电荷施加力。
2.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3.欧姆定律:电流、电阻和电压(单位是伏特,缩写为V)之间的关系为U=IR。
四、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位移矢量: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距离。
位移矢量指物体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2.速度和速度矢量: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
速度矢量指物体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
3.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
五、牛顿运动定律1.第一定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
2.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第三定律:运动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六、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反射、折射和色散:反射是光线碰到物体后被反弹回来,折射是光线经过两种不同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色散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
3.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征。
七、声学基础1.声波传播方式: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2.声的特性:音高和音量。
3.声的反射和回声:声波在物体上的反射。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掌握好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总结:一、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米(mm).微米(um).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 000m,1m=10dm,1dm= 10cm,1cm= 10mm,1mm= 1000um. 1um= 1000nm。
●测量方法:使用刻度尺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能避免但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形的描写可能不同。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速度公式为v=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堤时间。
速度的单位有国际单位m/s 和常用单位km/h, 1m/s=3.6km/h.4.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三、现象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C 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严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分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时,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垂直分力,分别沿着不同方向产生效果。
5.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6.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大小。
7. 压强的计算:压强可以通过力与面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二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相等。
3. 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浮力可以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4.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5. 密度的计算:密度可以通过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计算。
第三章:机械能与动能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3. 动能的计算:动能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来计算。
4.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高度改变时所产生的势能。
6. 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判定1.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改变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2. 物体受力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施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第五章:功和机械能1. 功: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效果的量度。
2. 功的计算:功可以通过力与物 ** 移的乘积来计算。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
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s)。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误差。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⑶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μm;1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 变形 ( v=s/t )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有关,满足不等式f≤μN,其中f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 力的合成(1)几何法:将各个力的方向、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图形上用合成的方法得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2)分解法:将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再将这两个力合成得到合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静止,会保持静止;如果在运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沿着它自身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7.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造成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二、热学1.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
3.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
(2)热对流: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流体的传递。
(3)热辐射:热量通过无介质空间热传递。
4.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5. 热容: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6. 热参数:(1)热导率:物体单位面积的厚度之间传递热量的数量。
(2)比热:物体每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3)比热容:物体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既不能从自己流入,也不能到自己流出,只有热量出入不平衡时,物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
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停止振动则发声停止。
不同的生物和物体发声方式不同,如人类是靠声带振动发声,鸟类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
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但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4、声速的计算公式为v=s/t,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一般状态下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是固>v液>v气。
5、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米。
7、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空气作用XXX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在声音传递到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声音也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其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失聪后的作曲家XXX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度、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XXX,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八年级上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将从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全章知识点。
一、力学知识点1. 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
2. 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力、反作用力、合力、分力。
3.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效原理。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8. 弹性力:胡克定律。
9. 地球引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能量知识点1. 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动能:动能定理,动量和动能的关系。
3. 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公式。
4.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公式。
5. 机械能守恒定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三、电学知识点1. 电荷的基本概念:电量、电流、电势、电阻和电容。
2. 电流的定义:正负电荷的流动方向及电流计的基本原理。
3.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
4. 欧姆定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
5.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串连电路和并连电路的计算方法。
6. 瞬时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路中电势的变化和电荷的存储问题。
四、光学知识点1. 光的基本特性:光的传播、反射、折射。
2. 物理光路图:平面镜像、球面镜像,透镜成像及其特征。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及公式。
4. 棱镜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光的分光。
5. 颜色的产生与颜色的混合。
五、声学知识点1. 声的基本概念:声速、频率、波长、振幅。
2. 声的传播:长波声和短波声的传播方式。
3. 产生声音的方式:机械振动的本质和特征。
4. 声音的强度:声音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分别涵盖了力学、能量、电学、光学和声学五个方面。
这些基本物理知识和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和规律,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多篇)
推荐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
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拓展: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传声,是指声波不通过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而是通过头骨、颌骨直接传到听觉神经,很多患传导性耳聋的人都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人听到自己说话声主要也是通过骨传导。
知识点3:双耳效应知识提炼: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生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知识点1:音调知识提炼: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1)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是“hz”。
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
(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的听觉频率在20hz---------XX0 hz之间。
拓展: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振动的频率是由物体的材料、长短、粗细和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知识点2:响度知识提炼: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平时所说声音的大小。
(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因此增大响度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减小声音的分散。
知识点3:音色知识提炼: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
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1:噪声的来源知识提炼: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拓展:与噪声相对,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乐音。
判断某种声音是噪声还是乐音,出发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知识点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知识提炼:分贝(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知识点3:控制噪声知识提炼:(1)防止噪声产生(或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或在人耳处减弱)。
拓展:噪声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改变传播方向,因此设置屏障是阻断噪声传播的常用方法;声音遇到松软多孔的物质时,声波进入后会被消耗能量而减弱,因此松软多孔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第五节声的利用知识点1:声与信息知识提炼: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b超。
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
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即到障碍物距离至少为17m)才能产生回声。
回声测距离:s=vt÷2知识点2:声与能量知识提炼:声波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清洗钟表,除去结石。
一、声学口诀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
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
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
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
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
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知识点1:光源知识提炼: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太阳、恒星、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
月亮和所有的行星都不是光源。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提炼:(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能解释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影子的形成。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拓展:(1)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假想出来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型法。
光线就是一种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模型。
知识点3:光速知识提炼:(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299792458 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般取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2)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它表示光以真空中的速度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二节光的反射知识点1:光的反射知识提炼:光射到物体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拓展: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当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当光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
注意:光发生反射时,光返回原介质,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变。
人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知识点2:光的反射定律知识提炼:光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识提炼: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
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注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提炼:(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像和物体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拓展: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知识点2:虚像知识提炼: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虚像:点s发出的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发光点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收。
知识点3:球面镜知识提炼: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用球面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手电筒的反光镜、太阳灶等都是利用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制成的。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汽车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利用凸镜的发散作用来扩大视野的。
注意:球面镜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节光的折射知识点1:光的折射知识提炼: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
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知识提炼: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
拓展:(1)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是0°,折射角也是0°。
(2)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折射现象: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
第五节光的色散知识点1:光的色散知识提炼: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不能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知识点2:色光的混合知识提炼: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知识点3:物体的颜色知识提炼:(1)透明物体的颜色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透明体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拓展: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的光;白色不透明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一种色光;黑色不透明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不反射任何一种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