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一、中国的餐桌礼仪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次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餐桌礼仪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特殊的意义,在中国,餐桌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地,还是重要的社会交往乃至提示处事经验的场所,餐桌上的礼仪体现了一个人教养和素质。
因此遵守好餐桌礼仪在中国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西方餐桌礼仪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
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篇11 .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毕业论文(设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毕业论文(设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Differences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毕业论文(设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Differences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毕业论文题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学号 1XXXXXXXXXX 班级旅英1班专业旅游英语系别外语系作者姓名朱亚平完成时间2012年12月指导教师秦礼峰职称讲师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Zhu YapingA thesis submitted to Henan Business College in partial fulfillmentof requirement for the Tourism English Major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ssociate Professor Qin Life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enan Business CollegeDecember 15, 2012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Author: Zhu YapingTutor: Qin LifengAbstractChina is a nation of etiquette, whose table manners have a long history. In f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peculiar diningcusto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ing-up, more and more Western culture getsinto our sight.? As we face with unfamiliar cultures and countries, some inevitable cultural conflicts might happen in the communication,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ontacts being carried out smoothly. Table manners have a decisive posi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communication we will show our best imag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Learning and using the right etiquette will not only step up our own impress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benefit and strife of the compan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from several aspects. Knowing these differences, we can communicate well with each other.Key Words: China, western countries, table manners, differences.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其餐桌礼仪源远流长。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文将从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一、用餐姿势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用餐姿势有较大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通常习惯于坐在餐桌前,脚踏在地上,身体保持直立。
同时,双手应该放在桌上,但不需要使用刀叉等餐具。
这种姿势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的绅士风度。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时的姿势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斜靠在椅背上,或者将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相对比较放松。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体的独立,这种用餐姿势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餐具使用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使用筷子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人会用筷子夹取食物,并将食物送入口中。
同时,使用叉子、勺子等西方餐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而在西方社会,使用刀叉等餐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用餐过程中,使用刀子切割食物,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
西方人注重洁净、整齐和讲究服务,使用餐具的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的价值观。
三、交流方式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交流方式也呈现出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会不时地互道“请慢用”、“好吃吗”等礼貌性的问候。
此外,家庭聚餐时经常以围炉形式进行,家人间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中通常会保持较为安静。
人们会专注于食物的品味,较少言谈。
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敬重,以及对用餐环境的重视。
四、就座次序在中国的宴会上,座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尤其在正式的场合中更是如此。
主宾通常会被安排在宴会桌的中央位置,表示尊崇。
其他的客人则会根据年龄和地位来确定座位。
且与主人相对坐,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在西方文化中,座次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太多的限制和规定。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不需要拘束和担心座位的问题。
这种形式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平等和自由。
总结起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餐姿势、餐具使用、交流方式和就座次序等方面。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餐桌文化礼仪是一种体现不同文化间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餐桌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将从餐桌布置、服饰礼仪、用餐方式和餐具使用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
首先,餐桌布置方面,西方文化通常强调简洁和个人独立性,餐桌通常铺有精美的桌布和摆放精致的餐具,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自己的个性。
而中方文化注重团圆和集体意识,餐桌常常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桌子,周围摆放着圆形或矩形的小桌子。
在一些宴会上,餐桌上还会摆放花草和文玩等装饰品,以彰显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品质养育。
其次,服饰礼仪方面,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形象和品味,所以在正式的场合,人们会着正式的西装和礼服。
而中方文化注重尊重和庄重,正式场合穿传统的中山装或旗袍。
再次,用餐方式方面,西方文化中多数采用“刀叉”来进行用餐,餐前使用餐巾擦净口水和手指;主食通常在盘中,每个人使用自己的餐具,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用餐。
中方文化中多数采用“筷子”来进行用餐,大家围坐一桌,共同分食中央的菜肴,因此要注意间接用筷子夹取食物,而不是直接使用手。
在用餐期间,人们也会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如一起为他人夹食、敬酒以及提供贴心的服务等。
最后,餐具使用方面,西方文化中流行使用刀叉等餐具,以及一些辅助餐具如餐巾、小盘等。
餐桌上通常摆放刀、叉和勺子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餐具,并且根据菜肴的种类使用不同的餐具。
而中方文化中一般使用筷子进行用餐,餐桌上通常摆放一把公筷,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筷子夹取菜肴。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存在很多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性,使用刀叉进行用餐,并注重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中方文化则强调团体意识,使用筷子进行用餐,并注重团圆和庄重的餐桌布置和服饰礼仪。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首先,中西方对于用餐时间的看法有所不同。
在中国,用餐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家庭成员通常会一起坐下来享用。
晚餐时间可以很晚,乃至于晚上10点以后也不少见。
与此相反,在西方国家,用餐时间通常较早,晚餐通常在傍晚6点至8点之间。
其次,在用餐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餐一般使用筷子进食,而西餐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抓取食物,而西方人主要使用刀切割,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
此外,西方人也习惯用刀切菜,而中国人则喜欢将菜切成小块,方便用筷子夹取。
第三,对于餐桌礼仪的严谨程度也有差异。
在西方国家,有一套非常具体的用餐礼仪规定,比如使用餐具的方式,区分不同餐具的用途等。
而在中国,餐桌礼仪相对较为宽容,没有太多具体的规定,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和谐氛围。
此外,餐桌上的用餐秩序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通常有自己的餐盘和餐具,而在中国,多个人共用一张转盘或共用一道菜,各自取菜。
中国人习惯将菜夹到自己的碟子里,然后吃,而西方人则将菜夹到嘴里。
此外,中国人也注重饮食的均衡,尽量将菜品搭配得丰富多样,西方人则往往一道菜一道菜地享用,不过西方人用餐时间较短,所以菜品往往相对单一在用餐时的礼仪规范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通常会吃饱。
主人通常会为客人夹菜,客人也应该适时向主人致谢。
而在西方国家,用餐时间通常较短,主人通常只需提供餐食,客人负责自己夹取食物。
在西方国家,如果客人不再进食,这被视为表达满意的方式,而在中国则被视为不礼貌。
最后,对于餐后礼仪的看法也不同。
在中国,招待客人的一方通常会等客人离开后,拿起餐巾清理餐桌和碗盘,这是对客人离开的尊重。
而在西方国家,餐后通常由服务员完成清理。
总之,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待饮食和社交习俗的不同态度。
这些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也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需了解并尊重各自的餐桌礼仪。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是人们在用餐过程中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表现方式。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首先,中西方在对待餐具的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筷子作为主要的餐具。
用餐时,通常将筷子置放在盘子或者碗的两侧,从最外围开始使用。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使用刀、叉和勺子等餐具进行进食。
西方人使用餐具的方式注重切割和切分食物,在用餐前会将餐巾放在腿上,并在吃完后将餐巾折叠放在左侧。
其次,在用餐礼仪上,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吃饭时往往会把碗靠近嘴边,有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同时,中国人习惯用一只碗吃饭,而西方人喜欢用刀、叉、勺子等不同的餐具进行吃饭,并且一次只吃一小块食物。
西方人吃饭时比较注重文雅,通常会将每一口咀嚼好后再次送入口中。
此外,中西方在桌上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比如互相敬酒、相互举杯等。
在西方,人们则更注重用餐时的对话和交流,喜欢在用餐过程中探讨各种话题,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另外,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一些小细节也有不同之处。
比如,在中国,人们在吃饭时通常会用碗接住剩余的饭菜,而西方人在用餐结束后则会把剩下的食物留在盘子里。
此外,在中国,人们一般会尊敬年长者,年长者的碗筷往往会被端到相对重要的位置。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倾向于平等对待,不太注重年龄和地位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西方对待餐桌礼仪的不同态度和习惯。
在中西方的餐桌礼仪中,都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比如尊重他人、注重社交交往等。
然而,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表达方式和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摘要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域因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吃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吃的礼仪”。
其中包括了餐桌礼仪。
不同地域的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截然不同。
本文则从众多国家中挑选了中国与美国来讲述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虽然餐桌礼仪只是一个很小的礼仪方式,但它却体现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礼仪之间也会逐渐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礼仪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地域文化餐桌礼仪文明发展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
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
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
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
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
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
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
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
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
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
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
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
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
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篇一: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议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的差异摘要:餐桌礼仪在交际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习和运用正确的餐桌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餐桌礼仪跨文化前言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这种交流被称之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影响信息传达效果的那些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文化。
外语学习者如果对所学国家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功能缺乏了解,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致造成交际失误。
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和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本文正是以这些存在于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这些不同之处的根源,进而引伸到研究更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来。
在中国有句俗语“食不言,寝不语”,它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餐桌礼仪中用语现象的诠释,而在西方的文化中人们若在进餐时不与邻座攀谈,倒有失礼节。
在这里我们要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中言语行为的异同,因为它对于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帮助。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
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
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
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
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
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
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
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
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中美差异文化中的饮食习惯
中美差异文化中的饮食习惯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留学等方式来到跨国度的地方,开始接受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其中饮食习惯更是各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餐桌礼仪、餐食种类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分析中美差异文化中的饮食习惯。
餐桌礼仪:中美餐桌礼仪的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餐讲究圆桌,而美国餐桌往往是长条形。
其次,中餐的主食是米饭或面食,而西餐则使用刀叉等餐具。
此外,中餐注重客人给东道主盛酒、端菜等细节,而美国则以文化包容为主,注重客人的随意与自由。
餐食种类:餐食种类的不同也是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餐注重荤素搭配,食材多样化,同时也有烹饪技法的讲究。
例如,糖醋肉、宫保鸡丁等是中餐中的经典菜式。
而美国则注重快餐、便利食品等类型的餐饮,同时也有美国汉堡、热狗等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特色饮食。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也是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餐注重餐食清淡、荤素搭配,同时也注重饮食健康,例如补益食材、茶类等。
而美国则常常将汉堡、薯条、三明治等快餐食品作为主食,并且超大份量、高糖高脂类餐品在美国也很常见。
同时,中国和美国在饮食中的层次感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餐桌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强调亲情、友情,将“饱食温暖”当做高度追求的结晶。
而在美国,餐桌往往是社交的地方,为了体验外面的美食,人们往往会做出各种探索和尝试,没有过多的情感投入。
种类、质量和操作的不同,反映了中美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任何一方的优劣,饮食文化依赖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众多因素。
在文化差异中我们应该以探讨和尊重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它们。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对照一、引言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交行为规范,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餐桌礼仪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用餐时间、用餐方式、餐桌礼仪规则等方面对中美餐桌礼仪文化进行对照。
二、用餐时间在中美两国,用餐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午餐和晚餐是最为重要的两餐,人们通常会安排充足的时间来享用美食,午餐时间普通在12点到1点之间,晚餐时间则在6点到8点之间。
而在美国,午餐时间相对较短,普通在12点到1点之间,晚餐时间则较早,普通在5点到7点之间。
这种时间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对用餐的重视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三、用餐方式1. 中餐在中国,中餐通常采用家庭式用餐方式,即将各种菜肴摆放在餐桌上,供所有人共同享用。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使用筷子来夹取食物,并将食物放在自己的碗或者盘中。
此外,人们通常会用碗来盛汤或者米饭。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遵循一定的用餐礼仪,如先尝酒、先尝汤等。
2. 美餐在美国,美餐通常采用个人式用餐方式,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使用刀、叉、勺等餐具来进食,将食物切割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并用刀叉将食物送入口中。
此外,人们通常会用碗来盛汤或者沙拉。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遵循一定的用餐礼仪,如不大声咀嚼食物、不将餐具插在盘子中等。
四、餐桌礼仪规则1. 中餐在中国,餐桌礼仪规则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礼貌。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先让长辈开始用餐;夹菜时应尽量不碰到其他菜肴;不应将筷子竖立在碗中或者插在饭中;不应大声嚼食物等。
此外,人们还应当注意饭桌上的谈话内容,避免谈论敏感话题。
2. 美餐在美国,餐桌礼仪规则同样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社交能力。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开始用餐;使用餐具时应该持刀右手、持叉左手;不应将餐具放在盘子边缘或者交叉放置;应当用餐时保持肃静,不大声嚼食物等。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论文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论文中西餐桌礼仪差异论文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而礼仪无疑在这种联系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而各国由于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对礼仪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同时又有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礼仪传统。
以下是中西餐桌礼仪差异论文,欢迎阅读。
深受中西方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及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
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
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
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
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
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
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中西餐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餐文化差异范文首先,在餐桌礼仪方面,中西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餐桌上一般会有多个菜肴,是一种多人共享的方式。
吃饭时,人们通常使用筷子,将食物夹到自己的碗中。
另外,在中国,较为重要的客人通常会被安排坐在主位,得到特殊的款待。
而在西方,餐桌礼仪更加正式。
西方料理会按照先后顺序服务,包括前菜、主菜和甜点。
并且,西方餐桌上通常只有一道菜,每个人的盘子上有独立的食物。
西方餐桌上还有餐具的使用规则,如刀和叉的用法。
另外,西方文化中,主人会提前为客人准备好座位,并为其倒酒等。
其次,中西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米饭和面食是主食,常与菜肴一起搭配食用。
中餐中常有炖、煮、炒等烹调方式,并强调原汁原味。
此外,中国人往往喜欢食物的口感,强调食物的脆嫩、酥脆等。
而在西方,面包,土豆和米饭是主食。
西餐中常有烤、炸等烹调方式,强调食材的烤制和炸煮的口感。
另外,西方人饮食习惯中常有喝汤的习惯,通常是作为前菜的一部分。
菜肴配搭也是中西餐文化差异之一、在中国,菜肴的搭配讲究色、香、味的协调,追求菜式的多样性。
一般,中国菜单中包含荤、素、汤、饭和面等,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而在西方,菜肴通常按照主菜、配菜、甜点的顺序搭配。
主菜通常是肉类或鱼类,配菜通常是蔬菜和淀粉类食物,甜点通常是用来作为饭后的甜品。
此外,中西餐文化在烹饪方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烹饪方法一般包括炒、煮、炸、蒸、炖等。
特别是炒和炖,是中国厨师技艺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烹饪注重食材的刀工和火候掌握,以保持食物的色、香、味。
西方的烹饪方法包括烤、炸、煮和煎等。
西方烹饪注重食材的独特味道和烹饪技巧的展示,例如在烧烤中使用特殊的酱料和香料。
综上所述,中西餐文化在餐桌礼仪、饮食习惯、菜肴配搭和烹饪方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文化,并在交流与交往中更加适应不同文化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餐饮礼仪是中美两个国家文化差异中的一部分。
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餐饮礼仪的不同。
本文将从餐桌准备、就餐礼仪、礼貌用餐等方面来探讨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餐桌准备中美餐桌准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间通常意味着全家人团聚,注重亲密关系的维系。
餐桌上往往会上有多道菜,供人们共同享用。
此外,宴席上的菜肴摆放有着讲究,通常是有菜肴的层次感,从冷盘到热菜。
与之相比,美国的餐桌准备更加简洁。
在美国,用餐时间更多是个人为主,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食。
餐桌上通常只摆放一份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而在正式场合,美国人会采用线性摆放,即把每道菜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盅和碟中摆好,供客人选择。
二、就餐礼仪中美就餐礼仪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社会交往和尊重他人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就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尊重年长者。
年长者在家庭中地位高于年轻人,他们通常有特定的座位。
其次,吃饭时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餐桌上最常用的餐具,使用方式有一定的规范。
另外,拿食物时要等其他人拿菜后再拿,表达着对他人的尊重。
与此相对,美国的就餐礼仪更加自由和随意。
在美国,人们通常会说"请自便"或者"请随意",这意味着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各种菜肴。
此外,美国使用刀和叉,他们习惯将刀放在右手边,叉放在左手边,并且用刀右手处理食物。
三、礼貌用餐中美的礼貌用餐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吃饭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维持整洁和安静的环境,以免打扰他人。
同时,一般会主动给年纪较长的人夹菜,这被视为一种尊敬和关怀的表达。
与之相对,美国的用餐习惯更加随性。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的舒适感,对于吃饭时发出声音或与他人交谈并不那么在意。
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边吃边聊,享受与他人的互动。
总结综上所述,中美餐饮礼仪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第一篇: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但是你知道中西方就餐礼仪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就餐礼仪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
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
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
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
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
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英文版)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our modern society,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ecomes a hot issue and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tiquette are increasingly profound, which causes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In this paper, we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different table manners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e different ways people sit for a meal, different dining concepts and different table wares and so on. Meanwhile, it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In this way, we can know well the western countrie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an set up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esterns.Key Words: table manners, cultural background, table culture摘要本文主要讲中西方餐桌礼仪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当今社会,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平凡以及中西方礼仪的影响加深,导致双方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产生.本文着重于比较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例如,就餐是人们不同的入座方式,不同的饮食概念以及不同的餐具等等.此外还会指出不同国家中的一些用餐禁忌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餐桌礼仪。
毕业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其深层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及其深层文化差异【摘要】由于各自不同的起源,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
在世界变得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认清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餐桌礼仪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当了解的对象。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本文正是着重于此,比较并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区别及其中折射出的深层文化差异。
1 中西方餐桌礼仪概述1.1 概述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礼仪是一整套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而餐桌礼仪,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
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
1.2 中国餐桌礼仪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
清代西餐传入我国,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国的餐桌礼仪因而受到了其一定影响。
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餐桌礼仪则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一项。
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
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
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摘要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域因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吃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吃的礼仪”。
其中包括了餐桌礼仪。
不同地域的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截然不同。
本文则从众多国家中挑选了中国与美国来讲述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虽然餐桌礼仪只是一个很小的礼仪方式,但它却体现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礼仪之间也会逐渐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礼仪变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地域文化餐桌礼仪文明发展餐饮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始至终都是重要的部分之一。
当然也成为了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的餐饮文化。
当你在和使用不同方式进餐的人一直吃饭时,如果你不了解他的饮食文化那你就会陷入尴尬。
我们不可能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全都列举出来。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与美国的饮食文化中的不同。
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正式晚宴,那么你的餐饮知识会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中美餐桌礼仪对照说到餐桌文化,它包括了很多关于文化与进食习惯的东西。
就像饮食习惯是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文化的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来通过中美不同的餐桌礼仪来更好的解读中美两国人吧。
(一)餐桌摆设如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餐具是刀叉而中国人的是筷子。
用具的不同导致了彼此的文化礼仪各不相同。
让我们先来了解美国不同的餐桌摆设。
在美国,面包或沙拉的盘子要放在主盘的左边,而酒杯要放在右边。
如果有面包刀,将它们刀柄朝右放在面包盘上。
如果沙拉先上,吃沙拉的叉子就要放在离主叉稍远的左侧。
如果有汤,汤匙要放在比刀稍远的盘子的右边。
甜点的餐具,如小叉子和茶匙应平行的放在主盘上面,但经常也会与甜点一起上。
为了方便,一些餐厅与宴会女主人不会依附这些规矩,而是在每个座位都放一个统一的用具。
如果有酒杯和水杯,酒杯要放在右侧刀子正上方的地方,而水杯要在酒杯的左侧偏向45度更接近用餐者的地方。
咖啡或茶杯要放在餐具的右边,如果空间不够就放在餐具的上方。
杯子的柄要指向右侧。
主人经常会为宾客提供餐巾布。
而提供餐巾纸的时候,宾客要将其和餐巾布一样对待而不是团成团或撕成片。
餐巾应放在盘子上或叉子的左侧。
如果你被一个美国家庭邀请用餐或与你的美国客人一起用餐,你需要谨记这些知识。
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很粗鲁,至少在餐桌上表现很不礼貌。
当然与此同时,当外国人来到中国经商或被中国的家庭邀请用餐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这样会更快的在中国取得成功或交到中国朋友。
而作为中国人,应该更了解这些礼仪。
否则就会被外国人取笑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一般来说,中国现代的饮食与美国的相比更不拘礼节,尤其是与中国古代相比。
中国的餐桌礼仪在封建王朝时期尤为复杂,他们可以为了一次晚宴而使用很多碗盘和餐具并且要尊重长辈,不失体面。
而现在,一些礼仪仍广为人传。
尽管主人热情好客,我们也要记得将筷子水平的放在餐者面前,并将尖的一头指向左侧。
要注意,中国的筷子是有钝的锥底,而日本的筷子则是尖的。
如果有蘸酱,酱匙则会放在汤碗的上方。
饭碗要放在汤匙手柄左侧的上方。
将主菜碗放在汤匙的右上方。
所有主菜都放在桌子的中心,而用餐者自己吃自己的,或者给宾客夹菜。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餐桌文化就是筷子文化,任何小事都会影响你的方式甚至会给你带来麻烦。
因此,了解一些关于筷子的规矩是没有坏处的。
筷子要用右手的拇指和其他两个前面的指头正确的握着。
在不用的时候,要把筷子两端对齐的放置在桌子上。
一般情况下筷子都是用右手使用,但有时也会出现左手使用的现象。
尽管现在用哪一个手使用筷子都可以,但仍有少数人认为用左手使用筷子是不合礼数的,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在圆桌上用餐时会给旁边的人造成麻烦。
在决定夹什么菜之后再下筷,而不能在盘子里翻来翻去。
在夹菜的时候,决不能像使用叉子一样用筷子的尖部去叉,也不能撕开像蔬菜那样的大的菜品。
而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下,一些小的菜品或像樱桃番茄和鱼丸那样难夹起的菜品是可以用叉的,但即使这样也会使一些传统主义者皱眉头。
(二)座位排序美国的传统桌子是方形的,由于大部分人都是使用右手的,因此荣耀的位置是主人的右手边。
男士要先帮助自己右侧的女士入座后才可入座。
男主人要让女贵宾坐在自己的右手边,而女主人要由她左边的男贵宾邀请入座。
为了移动方便,女士应从椅子的右侧入座。
除非有特定的要求,其他的宾客都是没有主次之分随便坐的。
座次尽量要男女穿插着坐,当所有女士都入座后男士才可入座,主人应在开餐前最后入座。
在私人住宅,主人应提供放置钱包的地方,宾客不能将钱包带到饭桌上,而在饭馆或公众场合则要将钱包放在膝盖上或手边。
中国的传统桌子是圆形的。
体现出了中国人向往和谐的一面。
当主人招呼入座的时候,宾客要按照主人安排的顺序入座。
作为主人安排座位的规矩是有点复杂并严格的。
第一个规矩就是在家庭聚会中,贵宾一定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人。
而贵宾都要坐在面向大门的位置,如果没有面向大门的位置,那面向南方的座位就是贵宾的位子。
第二个规矩是按照“社会地位”安排座位顺序。
甚至于普通的家庭聚会,这种“社会地位”则是由于宾客与主人的亲密程度来体现的。
相反,在那些正式宴会中对社会地位的体现却不是那么明显。
离贵宾最近的就是那些地位高的宾客的位置。
没有左右之分,只要是离贵宾近的位置就是地位高的象征。
但即使有规定的社会地位之分,主人也会尽量为了给宾客们提供良好的谈话氛围而将位置混合安排。
(三)餐桌气氛从座位排序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与中国不同的餐桌气氛。
美国人就像他们的桌子一样,每个人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每个人都彬彬有礼。
你可能会感觉到友好但很正式,会感觉到乐趣却不能完全沉侵于此。
你会一直记得你是谁,你要如何表现。
而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家人一样对待。
你要尊重长辈,但和他们交谈会很愉快;你会感觉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但不要为此失去尊严。
二、造成不同的原因造成中美餐桌礼仪文化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我着重选择了历史背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两点来解释。
(一)历史原因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
作为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被她热爱和平的人民引以为荣。
中国的富贵人家,总是将家族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的事情。
在商周时期之后,这种家族价值观以深入中国人的内心。
这一价值观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就表现在圆桌与尊敬长辈的方式上,而对于这些,中国的圣人孔夫子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对来讲,美国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
美国的历史是从传统的独立内战开始的。
起初它是由临近的一些种族和部落所组成,由于长时间的殖民统治,美国从英国和其他占领国的文化中吸取了很多文化和习俗。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在美国见到很多欧洲的文化习俗。
同时,美国是与殖民者斗争而获得了自由,因此美国人坚信对自由的追求和权利。
这就是我们所见的美国餐桌气氛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观念中国人在心态上被孔夫子的教育影响很多,表现在好几个方面,比如行为、尊严的意义以及该做的事。
从在餐桌上的交谈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在餐桌上不会谈论严肃的事,他们会尽量的提升气氛。
他们相信“家庭和睦是最好的”,他们会尽力去避免任何冲突任何事去破坏和睦的用餐气氛。
孔夫子所教育的“仁”与佛教是对中国基本价值理念的另一大影响。
在中国,吃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遇到一个中国人问你“吃了没?”,那就是他们在用关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的方式来关心你。
相反,在美国,人们尽量避免谈论私人问题。
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吗?”,而与你进行交谈是由“今天天气不错,不是吗?”来开始。
他们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谈论家里的事,他们对你家里的人做什么毫无兴趣,而中国通常会了解到你家里的远方亲戚的关系。
相比他人美国人更关心自己。
三、总结不同地域的餐桌礼仪也各不相同。
与所有文化相比,中美之间的差异根本不足为奇。
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就反映出了中美之间不同的文明发展,并且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不同的文化渐渐会碰撞到一起。
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世界就是一个大城市,所有的人类都是这个城市的市民。
”这句话的含义时,我们就会看到学习不同文化的优势并接受我们生活中的不同。
饮食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不同的餐桌礼仪文化已成为了接受多元文化一个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1]郭鲁芬,余慧君.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2]de mente,boyd (1994). chinese etiquette & ethics in business. lincolnwood:ntc business books.[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tudor rose”(1999-2010).“victoriansociety”. retrieved august 9,2010.(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